導航:首頁 > 網路設置 > 網路協議和路由器

網路協議和路由器

發布時間:2024-08-24 17:13:53

A. 無線路由器一般包括了什麼協議,以支持無線網路用戶的網路連接共享

一、IEEE802區域網標准
IEEE是英文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的簡稱,其中文譯名是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該協會的總部設在美國,主要開發數據通信標准及其他標准。IEEE802委員會負責起草區域網草案,並送交美國國家標准協會(ANSI)批准和在美國國內標准化。IEEE還把草案送交國際標准化組織(ISO)。ISO把這個802規范稱為ISO 8802標准,因此,許多IEEE標准也是ISO標准。例如,IEEE 802.3標准就是ISO 802.3標准。

二、IEEE802區域網標准系列
IEEE802是一個區域網標准系列
IEEE802.1A------區域網體系結構
IEEE802.1B------定址、網路互連與網路管理
IEEE802.2-------邏輯鏈路控制(LLC)
IEEE802.3-------CSMA/CD訪問控制方法與物理層規范
IEEE802.3i------10Base-T訪問控制方法與物理層規范
IEEE802.3u------100Base-T訪問控制方法與物理層規范
IEEE802.3ab-----1000Base-T訪問控制方法與物理層規范
IEEE802.3z------1000Base-SX和1000Base-LX訪問控制方法與物理層規范
IEEE802.4-------Token-Bus訪問控制方法與物理層規范
IEEE802.5-------Token-Ring訪問控制方法
IEEE802.6-------城域網訪問控制方法與物理層規范
IEEE802.7-------寬頻區域網訪問控制方法與物理層規范
IEEE802.8-------FDDI訪問控制方法與物理層規范
IEEE802.9-------綜合數據話音網路
IEEE802.10------網路安全與保密
IEEE802.11------無線區域網訪問控制方法與物理層規范
IEEE802.12------100VG-AnyLAN訪問控制方法與物理層規范
IEEE 802.14 協調混合光纖同軸(HFC)網路的前端和用戶站點間數據通信的協議。
IEEE 802.15 無線個人網技術標准,其代表技術是藍牙(Bluetooth)。

三、關於無線網路 802.11a/b/g/n/ac協議

802.11 是一種無線區域網標准,802.11 a/b/g/n/ac 都是由802.11 發展而來的。不同的後綴代表著不同的物理層標准工作頻段和不同的傳輸速率,也就是說它們的物理層和傳輸速度不同。

簡單回顧一下IOS模型的7層結構:

Layer 7: Application應用層
Layer 6: Presentation表示層
Layer 5: Session會話層
Layer 4: Transport傳輸層
Layer 3: Network網路層
Layer 2: Data-Link數據鏈路層
LLC sublayer邏輯鏈路控制子層
MAC sublayer 媒介訪問控制子層
Layer 1: Physical物理層

PLCP(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tocol):物理層會聚協議
物理層會聚協議(PLCP)是映射ATM信元到物理媒體的規范,定義特定的管理信息。例如T3或E3。
PMD (Physical Media Dependent): 物理介質關聯層介面
萬兆乙太網的物理(PHY)層規范和所支持的光學部件部分在IEEE802.3ae中定義。在乙太網標准中,光學部件部分被稱為「物理介質關聯層介面(PMD-Physical Media Dependent)」。

相對於802.3乙太網協議,802.11協議主要是對Layer1和Layer2兩層進行定義,從無線網卡進來的包攜帶的是無線報文頭部,從有線網卡進來的包攜帶是有線報文頭部,兩種包只要將他們的頭部和尾部校驗都去掉就剩下需要傳輸的有效數據域playload。所以當數據幀去除頭部進入到Layer3以後,是分不出該包是有線報文還是無線報文的,因為這些報文都統一看作是IP報文或TCP報文。

802.11協議只對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進行了定義,數據鏈路層又分為邏輯鏈路控制層和媒介訪問控制層,理清這些分層的關系,將有助於我們後面的分析。

1. 數據鏈路層

MAC Service Data Unit (MSDU):當一個數據包從Layer3傳到Layer2數據鏈路層的時候,在LLC會添加一些內容(比如前面提到過的一些加密信息)形成MSDU,需要注意的時候,802.11協議有規定三種類型的幀,控制幀、管理幀和數據幀,只有數據幀才會在LLC中形成MSDU,一般MSDU的最大size是2304(不含加密信息部分)

MAC Protocol Data Unit (MPDU):當MSDU移交到MAC層的時候,就會給他添加上MAC頭部信息和尾部FCS校驗信息,這時就形成了一個802.11無線幀,也就是我們平常無線抓包所看到的幀。

2. 物理層

物理層也分兩層: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cere (PLCP)和Physical Medium Dependent (PMD)
當MAC層的MPDU移交到PLCP層的時候,它就有一個新的身份,叫PSDU(PLCP Service Data Unit),其實MPDU和PSDU是同一個東西,只是在門的兩邊叫法不一樣而已。所以當PLCP層接收到PSDU的時候,它將給這個幀添加一個前導同步碼和PHY頭部形成PPDU(PLCP Protocol Data Unit)。然後PPDU會移交到PMD層,根據不同的演算法調製成一串0/1比特流進行發送。

B. 網路協議是什麼

網路協議

1、協議:通信雙方所共同遵守的規則。

2、網路協議:計算機在網路中實現通信時必須遵守的規則和約定。

每個網路中至少要選擇一種網路協議。具體選擇哪一種網路通信協議主要取決於網路的規模、網路的兼容性和網路管理等幾個方面。常接觸的區域網中,一般使用NETBEUT、IPX/SPX和TCP/IP三種協議。
NETBEUI:是為IBM開發的非路由協議,用於攜帶NETBIOS通信。NETBEUI缺乏路由和網路層定址功能,既是其最大的優點,也是其最大的缺點。因為它不需要附加的網路地址和網路層頭尾,所以很快並很有效且適用於只有單個網路或整個環境都橋接起來的小工作組環境。
IPX/SPX:它是由Novell提出的用於客戶/伺服器相連的網路協議。使用IPX/SPX協議能運行通常需要NetBEUI支持的程序,通過IPX/SPX協議可以跨過路由器訪問其他網路。IPX具有完全的路由能力,可用於大型企業網。
TCP/IP:TCP/IP是在60年代由麻省理工學院和一些商業組織為美國國防部開發的,即便遭到核攻擊而破壞了大部分網路,TCP/IP仍然能夠維持有效的通信。TCP/IP同時具備了可擴展性和可靠性的需求。每種網路協議都有自己的優點,但是只有TCP/IP允許與Internet完全的連接。TCP/IP的32位定址功能方案不足以支持即將加入Internet的主機和網路數。因而可能代替當前實現的標準是IPv6。

C. 路由器必須實現的網路協議為

必須。
網際網路中的主機和路由器,主機通常需要實現TCP協議、IP協議,路由器必須實現IP協議。
路由器(Router)是連接兩個或多個網路的硬體設備,在網路間起網關的作用,是讀取每一個數據包中的地址然後決定如何傳送的專用智能性的網路設備。

D. 網路協議和路由到底屬於什麼關系呢

TCP/IP協議與路上協議是一個包含關系,路由協議包含於TCP/IP協議簇。

樓主可能概念上有一些誤會,首先路由協議一般可以分為靜態路由協議和動態路由協議,而動態路由協議又可以再分為內部網關協議和外部網關協議,BGP是目前唯一在用的外部網關協議。BGP之間的tcp連接建立其實是有條件的,條件就是兩個BGP鄰居之間已經是可達的(這個可達是通這內部網關協議或者靜態路由協議來實現的),並不像是樓主認為的既然已經建立了tcp了為什麼還要用到路由協議。所以,這個BGP的tcp連接建立肯定是要用到路由信息的,靜態獲悉或者動態獲悉的。

至於RIP使用到UDP作為其工作介質,其過程也是類似,RIP使用廣播或者組播來建立鄰居關系,而鄰居關系只能在直連路由中建立,直連路由使用二層鏈路就可以直接通信了,鄰居之間交換自己知道的信息並生成路由表,於是網路就生成了。

至於為什麼RIP使用UDP而BGP使用TCP,主要是因為RIP協議比交簡單,所以使用同樣比較簡單的UDP。而BGP協議需要處理大量的數據,幾十萬到幾百萬條路由表,使用tcp可以為其提供方便,因為tcp本身就面向連接,而且tcp還能為bgp提供安全性等等,沒有必要再為BGP另外設計一種承載協議

E. 網路協議是不是路由器決定的

您好,不是的,是由當初注冊寬頻的客服人員分配決定的。望採納

F. 路由器原理和常用的路由協議及演算法的介紹

近十年來,隨著計算機網路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型互聯網路(如Internet)的迅猛發展,路由技術在網路技術中已逐漸成為關鍵部分,路由器也隨之成為最重要的網路設備。用戶的需求推動著路由技術的發展和路由器的普及,人們已經不滿足於僅在本地網路上共享信息,而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各個地區、各種類型的網路資源。而在目前的情況下,任何一個有一定規模的計算機網路(如企業網、校園網、智能大廈等),無論採用的是快速以大網技術、FDDI技術,還是ATM技術,都離不開路由器,否則就無法正常運作和管理。

1、網路互連

把自己的網路同其它的網路互連起來,從網路中獲取更多的信息和向網路發布自己的消息,是網路互連的最主要的動力。網路的互連有多種方式,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網橋互連和路由器互連。

1.1 網橋互連的網路

網橋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二層,即鏈路層。完成數據幀(frame)的轉發,主要目的是在連接的網路間提供透明的通信。網橋的轉發是依據數據幀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來判斷一個幀是否應轉發和轉發到哪個埠。幀中的地址稱為「MAC」地址或「硬體」地址,一般就是網卡所帶的地址。

網橋的作用是把兩個或多個網路互連起來,提供透明的通信。網路上的設備看不到網橋的存在,設備之間的通信就如同在一個網上一樣方便。由於網橋是在數據幀上進行轉發的,因此只能連接相同或相似的網路(相同或相似結構的數據幀),如乙太網之間、乙太網與令牌環(tokenring)之間的互連,對於不同類型的網路(數據幀結構不同),如乙太網與X.25之間,網橋就無能為力了。

網橋擴大了網路的規模,提高了網路的性能,給網路應用帶來了方便,在以前的網路中,網橋的應用較為廣泛。但網橋互連也帶來了不少問題:一個是廣播風暴,網橋不阻擋網路中廣播消息,當網路的規模較大時(幾個網橋,多個乙太網段),有可能引起廣播風暴(broadcastingstorm),導致整個網路全被廣播信息充滿,直至完全癱瘓。第二個問題是,當與外部網路互連時,網橋會把內部和外部網路合二為一,成為一個網,雙方都自動向對方完全開放自己的網路資源。這種互連方式在與外部網路互連時顯然是難以接受的。問題的主要根源是網橋只是最大限度地把網路溝通,而不管傳送的信息是什麼。

1.2 路由器互連網路

路由器互連與網路的協議有關,我們討論限於TCP/IP網路的情況。

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三層,即網路層。路由器利用網路層定義的「邏輯」上的網路地址(即IP地址)來區別不同的網路,實現網路的互連和隔離,保持各個網路的獨立性。路由器不轉發廣播消息,而把廣播消息限制在各自的網路內部。發送到其他網路的數據茵先被送到路由器,再由路由器轉發出去。

IP路由器只轉發IP分組,把其餘的部分擋在網內(包括廣播),從而保持各個網路具有相對的獨立性,這樣可以組成具有許多網路(子網)互連的大型的網路。由於是在網路層的互連,路由器可方便地連接不同類型的網路,只要網路層運行的是IP協議,通過路由器就可互連起來。

網路中的設備用它們的網路地址(TCP/IP網路中為IP地址)互相通信。IP地址是與硬體地址無關的「邏輯」地址。路由器只根據IP地址來轉發數據。IP地址的結構有兩部分,一部分定義網路號,另一部分定義網路內的主機號。目前,在Internet網路中採用子網掩碼來確定IP地址中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子網掩碼與IP地址一樣也是32bit,並且兩者是一一對應的,並規定,子網掩碼中數字為「1」所對應的IP地址中的部分為網路號,為「0」所對應的則為主機號。網路號和主機號合起來,才構成一個完整的IP地址。同一個網路中的主機IP地址,其網路號必須是相同的,這個網路稱為IP子網。

通信只能在具有相同網路號的IP地址之間進行,要與其它IP子網的主機進行通信,則必須經過同一網路上的某個路由器或網關(gateway)出去。不同網路號的IP地址不能直接通信,即使它們接在一起,也不能通信。

路由器有多個埠,用於連接多個IP子網。每個埠的IP地址的網路號要求與所連接的IP子網的網路號相同。不同的埠為不同的網路號,對應不同的IP子網,這樣才能使各子網中的主機通過自己子網的IP地址把要求出去的IP分組送到路由器上。

2、路由原理

當IP子網中的一台主機發送IP分組給同一IP子網的另一台主機時,它將直接把IP分組送到網路上,對方就能收到。而要送給不同IP於網上的主機時,它要選擇一個能到達目的子網上的路由器,把IP分組送給該路由器,由路由器負責把IP分組送到目的地。如果沒有找到這樣的路由器,主機就把IP分組送給一個稱為「預設網關(defaultgateway)」的路由器上。「預設網關」是每台主機上的一個配置參數,它是接在同一個網路上的某個路由器埠的IP地址。

路由器轉發IP分組時,只根據IP分組目的IP地址的網路號部分,選擇合適的埠,把IP分組送出去。同主機一樣,路由器也要判定埠所接的是否是目的子網,如果是,就直接把分組通過埠送到網路上,否則,也要選擇下一個路由器來傳送分組。路由器也有它的預設網關,用來傳送不知道往哪兒送的IP分組。這樣,通過路由器把知道如何傳送的IP分組正確轉發出去,不知道的IP分組送給「預設網關」路由器,這樣一級級地傳送,IP分組最終將送到目的地,送不到目的地的IP分組則被網路丟棄了。

目前TCP/IP網路,全部是通過路由器互連起來的,Internet就是成千上萬個IP子網通過路由器互連起來的國際性網路。這種網路稱為以路由器為基礎的網路(routerbasednetwork),形成了以路由器為節點的「網間網」。在「網間網」中,路由器不僅負責對IP分組的轉發,還要負責與別的路由器進行聯絡,共同確定「網間網」的路由選擇和維護路由表。

路由動作包括兩項基本內容:尋徑和轉發。尋徑即判定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徑,由路由選擇演算法來實現。由於涉及到不同的路由選擇協議和路由選擇演算法,要相對復雜一些。為了判定最佳路徑,路由選擇演算法必須啟動並維護包含路由信息的路由表,其中路由信息依賴於所用的路由選擇演算法而不盡相同。路由選擇演算法將收集到的不同信息填入路由表中,根據路由表可將目的網路與下一站(nexthop)的關系告訴路由器。路由器間互通信息進行路由更新,更新維護路由表使之正確反映網路的拓撲變化,並由路由器根據量度來決定最佳路徑。這就是路由選擇協議(routingprotocol),例如路由信息協議(RIP)、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協議(OSPF)和邊界網關協議(BGP)等。

轉發即沿尋徑好的最佳路徑傳送信息分組。路由器首先在路由表中查找,判明是否知道如何將分組發送到下一個站點(路由器或主機),如果路由器不知道如何發送分組,通常將該分組丟棄;否則就根據路由表的相應表項將分組發送到下一個站點,如果目的網路直接與路由器相連,路由器就把分組直接送到相應的埠上。這就是路由轉發協議(routedprotocol)。

路由轉發協議和路由選擇協議是相互配合又相互獨立的概念,前者使用後者維護的路由表,同時後者要利用前者提供的功能來發布路由協議數據分組。下文中提到的路由協議,除非特別說明,都是指路由選擇協議,這也是普遍的習慣。

3、路由協議

典型的路由選擇方式有兩種: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

靜態路由是在路由器中設置的固定的路由表。除非網路管理員干預,否則靜態路由不會發生變化。由於靜態路由不能對網路的改變作出反映,一般用於網路規模不大、拓撲結構固定的網路中。靜態路由的優點是簡單、高效、可靠。在所有的路由中,靜態路由優先順序最高。當動態路由與靜態路由發生沖突時,以靜態路由為准。

動態路由是網路中的路由器之間相互通信,傳遞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器表的過程。它能實時地適應網路結構的變化。如果路由更新信息表明發生了網路變化,路由選擇軟體就會重新計算路由,並發出新的路由更新信息。這些信息通過各個網路,引起各路由器重新啟動其路由演算法,並更新各自的路由表以動態地反映網路拓撲變化。動態路由適用於網路規模大、網路拓撲復雜的網路。當然,各種動態路由協議會不同程度地佔用網路帶寬和CPU資源。

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有各自的特點和適用范圍,因此在網路中動態路由通常作為靜態路由的補充。當一個分組在路由器中進行尋徑時,路由器首先查找靜態路由,如果查到則根據相應的靜態路由轉發分組;否則再查找動態路由。

根據是否在一個自治域內部使用,動態路由協議分為內部網關協議(IGP)和外部網關協議(EGP)。這里的自治域指一個具有統一管理機構、統一路由策略的網路。自治域內部採用的路由選擇協議稱為內部網關協議,常用的'有RIP、OSPF;外部網關協議主要用於多個自治域之間的路由選擇,常用的是BGP和BGP-4。下面分別進行簡要介紹。

3.1 RIP路由協議

RIP協議最初是為Xerox網路系統的Xeroxparc通用協議而設計的,是Internet中常用的路由協議。RIP採用距離向量演算法,即路由器根據距離選擇路由,所以也稱為距離向量協議。路由器收集所有可到達目的地的不同路徑,並且保存有關到達每個目的地的最少站點數的路徑信息,除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徑外,任何其它信息均予以丟棄。同時路由器也把所收集的路由信息用RIP協議通知相鄰的其它路由器。這樣,正確的路由信息逐漸擴散到了全網。

RIP使用非常廣泛,它簡單、可靠,便於配置。但是RIP只適用於小型的同構網路,因為它允許的最大站點數為15,任何超過15個站點的目的地均被標記為不可達。而且RIP每隔30s一次的路由信息廣播也是造成網路的廣播風暴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OSPF路由協議

80年代中期,RIP已不能適應大規模異構網路的互連,0SPF隨之產生。它是網間工程任務組織(1ETF)的內部網關協議工作組為IP網路而開發的一種路由協議。

0SPF是一種基於鏈路狀態的路由協議,需要每個路由器向其同一管理域的所有其它路由器發送鏈路狀態廣播信息。在OSPF的鏈路狀態廣播中包括所有介面信息、所有的量度和其它一些變數。利用0SPF的路由器首先必須收集有關的鏈路狀態信息,並根據一定的演算法計算出到每個節點的最短路徑。而基於距離向量的路由協議僅向其鄰接路由器發送有關路由更新信息。

與RIP不同,OSPF將一個自治域再劃分為區,相應地即有兩種類型的路由選擇方式:當源和目的地在同一區時,採用區內路由選擇;當源和目的地在不同區時,則採用區間路由選擇。這就大大減少了網路開銷,並增加了網路的穩定性。當一個區內的路由器出了故障時並不影響自治域內其它區路由器的正常工作,這也給網路的管理、維護帶來方便。

3.3 BGP和BGP-4路由協議

BGP是為TCP/IP互聯網設計的外部網關協議,用於多個自治域之間。它既不是基於純粹的鏈路狀態演算法,也不是基於純粹的距離向量演算法。它的主要功能是與其它自治域的BGP交換網路可達信息。各個自治域可以運行不同的內部網關協議。BGP更新信息包括網路號/自治域路徑的成對信息。自治域路徑包括到達某個特定網路須經過的自治域串,這些更新信息通過TCP傳送出去,以保證傳輸的可靠性。

為了滿足Internet日益擴大的需要,BGP還在不斷地發展。在最新的BGp4中,還可以將相似路由合並為一條路由。

3.4 路由表項的優先問題

在一個路由器中,可同時配置靜態路由和一種或多種動態路由。它們各自維護的路由表都提供給轉發程序,但這些路由表的表項間可能會發生沖突。這種沖突可通過配置各路由表的優先順序來解決。通常靜態路由具有默認的最高優先順序,當其它路由表表項與它矛盾時,均按靜態路由轉發。

4、路由演算法

路由演算法在路由協議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採用何種演算法往往決定了最終的尋徑結果,因此選擇路由演算法一定要仔細。通常需要綜合考慮以下幾個設計目標:

——(1)最優化:指路由演算法選擇最佳路徑的能力。

——(2)簡潔性:演算法設計簡潔,利用最少的軟體和開銷,提供最有效的功能。

——(3)堅固性:路由演算法處於非正常或不可預料的環境時,如硬體故障、負載過高或操作失誤時,都能正確運行。由於路由器分布在網路聯接點上,所以在它們出故障時會產生嚴重後果。最好的路由器演算法通常能經受時間的考驗,並在各種網路環境下被證實是可靠的。

——(4)快速收斂:收斂是在最佳路徑的判斷上所有路由器達到一致的過程。當某個網路事件引起路由可用或不可用時,路由器就發出更新信息。路由更新信息遍及整個網路,引發重新計算最佳路徑,最終達到所有路由器一致公認的最佳路徑。收斂慢的路由演算法會造成路徑循環或網路中斷。

——(5)靈活性:路由演算法可以快速、准確地適應各種網路環境。例如,某個網段發生故障,路由演算法要能很快發現故障,並為使用該網段的所有路由選擇另一條最佳路徑。

路由演算法按照種類可分為以下幾種:靜態和動態、單路和多路、平等和分級、源路由和透明路由、域內和域間、鏈路狀態和距離向量。前面幾種的特點與字面意思基本一致,下面著重介紹鏈路狀態和距離向量演算法。

鏈路狀態演算法(也稱最短路徑演算法)發送路由信息到互聯網上所有的結點,然而對於每個路由器,僅發送它的路由表中描述了其自身鏈路狀態的那一部分。距離向量演算法(也稱為Bellman-Ford演算法)則要求每個路由器發送其路由表全部或部分信息,但僅發送到鄰近結點上。從本質上來說,鏈路狀態演算法將少量更新信息發送至網路各處,而距離向量演算法發送大量更新信息至鄰接路由器。

由於鏈路狀態演算法收斂更快,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比距離向量演算法更不易產生路由循環。但另一方面,鏈路狀態演算法要求比距離向量演算法有更強的CPU能力和更多的內存空間,因此鏈路狀態演算法將會在實現時顯得更昂貴一些。除了這些區別,兩種演算法在大多數環境下都能很好地運行。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路由演算法使用了許多種不同的度量標准去決定最佳路徑。復雜的路由演算法可能採用多種度量來選擇路由,通過一定的加權運算,將它們合並為單個的復合度量、再填入路由表中,作為尋徑的標准。通常所使用的度量有:路徑長度、可靠性、時延、帶寬、負載、通信成本等。

5、新一代路由器

由於多媒體等應用在網路中的發展,以及ATM、快速乙太網等新技術的不斷採用,網路的帶寬與速率飛速提高,傳統的路由器已不能滿足人們對路由器的性能要求。因為傳統路由器的分組轉發的設計與實現均基於軟體,在轉發過程中對分組的處理要經過許多環節,轉發過程復雜,使得分組轉發的速率較慢。另外,由於路由器是網路互連的關鍵設備,是網路與其它網路進行通信的一個「關口」,對其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路由器中各種附加的安全措施增加了CPU的負擔,這樣就使得路由器成為整個互聯網上的「瓶頸」。

傳統的路由器在轉發每一個分組時,都要進行一系列的復雜操作,包括路由查找、訪問控製表匹配、地址解析、優先順序管理以及其它的附加操作。這一系列的操作大大影響了路由器的性能與效率,降低了分組轉發速率和轉發的吞吐量,增加了CPU的負擔。而經過路由器的前後分組間的相關性很大,具有相同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的分組往往連續到達,這為分組的快速轉發提供了實現的可能與依據。新一代路由器,如IPSwitch、TagSwitch等,就是採用這一設計思想用硬體來實現快速轉發,大大提高了路由器的性能與效率。

新一代路由器使用轉發緩存來簡化分組的轉發操作。在快速轉發過程中,只需對一組具有相同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的分組的前幾個分組進行傳統的路由轉發處理,並把成功轉發的分組的目的地址、源地址和下一網關地址(下一路由器地址)放人轉發緩存中。當其後的分組要進行轉發時,茵先查看轉發緩存,如果該分組的目的地址和源地址與轉發緩存中的匹配,則直接根據轉發緩存中的下一網關地址進行轉發,而無須經過傳統的復雜操作,大大減輕了路由器的負擔,達到了提高路由器吞吐量的目標。

閱讀全文

與網路協議和路由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修改密碼如何關閉網路 瀏覽:80
華為移動wifi顯示網路未連接 瀏覽:620
web前端和網路開發哪個好 瀏覽:67
手機在移動網路下沒網 瀏覽:513
雙佳電腦網路維修 瀏覽:167
密山華為無線網路 瀏覽:901
了解世界新聞屬於網路的哪個方面 瀏覽:119
移動網路很慢咋辦 瀏覽:79
廈門網路直播設備多少錢 瀏覽:711
連接無線網時顯示無法連接到這個網路 瀏覽:538
網路安全保險激勵措施 瀏覽:182
小米電視網路電視軟體 瀏覽:954
玩網路游戲要罰款多少錢 瀏覽:396
網路5g要換手機嗎 瀏覽:113
無線耳機網路不穩定 瀏覽:260
四g的卡用五g網路最高多少 瀏覽:609
移動網路如何測試服務 瀏覽:270
下載網路音頻軟體 瀏覽:12
設置網路里不顯示無線網 瀏覽:563
oppo手機網路如何顯示數字 瀏覽:88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