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設置 > 網路成立多少周年

網路成立多少周年

發布時間:2024-06-16 23:51:57

㈠ 請問互聯網是幾時開時的在哪年最流行呢

1969年
-- 互聯網誕生
美國國防部授權ARPANET進行互聯網的試驗。

這件事的意義在於:

先後建立了四個主Internet節點:UCLA大學(洛杉磯),緊接著是斯坦福研究所、UCSB(聖巴巴拉)和U(猶他州立)。
1971年
-- 人們開始通過互聯網交流。
在ARPANET網上建立了15個節點(共23台主機)
電子郵件——一個通過分布網路傳送信息的程序——被發明了,這個發明和互聯網的關系是:
電子郵件今天依然是互聯網上人與人溝通的主要方式。
本文後面會用一小段文字解釋如何收發電子郵件。
在以後的生活中,電子郵件將與你息息相關。
1972年
-- 計算機可以更加簡便的接入互聯網
第一個展示ARPANET功能的公開演示網建立,共接入了40台主機。
互聯網工作組(INWG)建立,並開始討論建立各種協議的問題。
這個工作組對互聯網產生的影響在於:

起草了Telnet協議規范。
Telnet協議是當今大多數主機之間互操作的主要方式。
1973年
-- 全球性的互聯網開始浮現
首批連入ARPANET的其他國主機出現,他們是:英國倫敦大學和挪威的皇家雷達機構。
乙太網的最初模樣被勾畫出來——這就是現在區域網聯網的最早形式。
互聯網思想開始流傳。
舊金山的一家大酒店第一次架設了具有網關結構的網路。網關結構明確了一個網路規模究竟能有多大(網路內部可以是異構的)
文件傳輸協議(FTP)被制定,使得聯網計算機可以收發文檔數據。
1974年
-- 包交換網路傳輸成為主流
傳輸控制協議(TCP)被制定,互聯網的基石——包交換網路奠定。
Telenet,ARPANET的商業化運作網路向社會開放,這是第一次向社會提供包數據傳輸服務。
1976年
-- 網路規模迅速膨脹
伊麗莎白女王進行了發送電子郵件的嘗試。
UUCP(Unix to Unix CoPy)協議由AT&T的貝爾實驗室開發並在UNIX群體中發布。
這個協議的重要性在於:

UNIX當今依舊是各個大學和科研究構的主流操作系統。
這些UNIX主機可以透過互聯網「交談」。
網路開始向全球用戶開放。
1977年
-- 電子郵件服務蓬勃興起,互聯網正在變為現實
聯網主機數量突破100。
THEORYNET網為100多名計算機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了電子郵件服務,這個系統使用了一個自己開發的電郵系統和TELENET接入網路為用戶提供服務。
起草電子郵件標准
第一個在 ARPANET/無線網/SATNET 互聯的演示網通過網關和互聯網協議連接的演示網。
1979年
-- 新聞組誕生
旨在研究計算機網路的計算機科學部在美國建立。
基於UUCP協議的USENET網建立。
她的意義在於:

USENET今天依然非常興旺。
產生了各種討論組、新聞組。
當年年末建立了3個新聞組。
現在幾乎所有的話題都有相應的新聞組。
1979年 (續)
第一個MUD(多用戶土牢)多人交互操作站點建立。這個站點包含了各種冒險游戲、棋類游戲和豐富詳盡的資料庫。
ARPA建立了互聯網配置白板(ICCB)
包交換無線電網(PRNET)在ARPA的資助下開始試驗。許多無線電愛好者在這個網路上進行了無數的通訊實驗。
1981年
-- 各種網路重新融合
誕生於紐約城市大學的BITNET(Because It's Time NETwork)開始運行,並與耶魯大學進行了首次連接。
除了文件傳輸服務(FTP)以外,他們還提供電子郵件和郵件組的服務。
CSNET(Computer Scienc NETwork)項目開始啟動,並向那些不能連入ARPANET的各大學的科學家們提供電子郵件服務。CSNET實際上就是後來的計算機科學網的前身。
1982年
-- TCP/IP締造了未來的網路通訊模式
DCA和ARPA網制訂了網路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網際協議(IP),這個協議組一般被簡稱為TCP/IP協議。
這個協議的重要意義在於:

首先將互聯網定義為使用TCP/IP協議互聯的一個網路集合,互聯網就是通過TCP/IP互聯的一個大網路。
1982年 (續)
由EUUG創建的EUnet(歐洲UNIX網)開始提供電子郵件服務和新聞組服務。並實現了最初的荷蘭、丹麥、瑞典和英國之間的互聯。
外部網關協議(EGP)的草案被制訂,並開始運用在各種不同體系結構的網間互聯上。
1983年
-- 互聯網越來越壯大了
開發出了域名服務系統
她的重要意義在於:

滿足了大量網路節點的需要
避免了各種難以記憶的地址
採用了人們習慣中易於記憶的名稱
桌面工作站開始成為現實
她的意義在於:

許多基於Berkerley的UNIX系統都內建有IP網路的相關軟體
促使從用單個分時的超級計算機連入Internet的模式過渡為通過區域網連入Internet。
1983年 (續)
作為ICCB的替代物,IAB(Internet Activities Board)開始建立。
Berkeley發布了他們最新的4.2版的BSD UNIX系統,其中內建了TCP/IP的實現。
歐洲科研網(EARN)採用與BITNET類似的線路開始運營。
1984年
-- 互聯網繼續保持增長
主機數量突破1,000台
域名服務系統(DNS)正式啟用
代替了點分十進制的地址,如 123.456.789.10
域名更容易為大家記憶
www.myuniversity.mydept.mynetwork.mycountry( e.g. www.cs.cf.ac.uk).

英國建立了JANET(Joint Academic Network)(聯合科研網)
可控的新聞組服務被引入
1986年
-- 互聯網的威力開始顯現
連入了5,000台主機,建立了241個新聞組。
主幹有56K速率的NSFNET建立
NSF建設了5個地區網路中心,都由超級計算機向用戶提供高性能的服務。——這促使了網路連接數的爆漲,特別是在大學。
新聞傳輸協議(NNTP)被設計以提高基於TCP/IP的新聞組服務性能。
1987
-- 商業化的互聯網誕生
聯網主機數量達到28,000台
在Usenix的資助下,UUNET創立並著手提供商業化的UUCP和Usenet接入服務。
1988年
USFNET主幹升級到T1級(即1.533M)
網路中繼聊天服務(IRC)被開發出來
1989年
-- 互聯網獲得巨大的增長
接入主機數突破10萬台
出現了第一個在商業電子郵件運營商和互聯網之間的中繼服務
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和互聯網研究任務組(IRTF)在IAB中成立了
1990年
-- 互聯網的膨脹在繼續
30萬台主機接入量,1千個新聞組
ARPANET退出歷史舞台
FTP服務中的文檔開始可以根據名稱檢索和獲取。
World comes on-line公司(world.std.com)成為第一個商業性的經營電話接入的ISP。
1991年
-- 現代互聯網模式開始形成
商業互聯網信息交換協會(CIX)成立並繼NSF之後進一步突破了網路中商業運作的種種障礙。
廣域網中的信息服務誕生(WAIS) ,她的重要性在於:
提供了一套互聯網中信息檢索和獲取得機制
大量知識在網路中出現:電子郵件信息、文本信息、電子書籍、各種帖子、代碼、圖片、聲音甚至資料庫。
這些信息就是我們今天在互聯網中檢索信息的基礎。
關鍵字檢索,這種強有力的檢索技術被逐步完善。
1991年 (續)
-- WWW方式的友好用戶界面開始出現
明尼蘇達州大學的Paul Lindner和Mark P. McCahill發布了他們的Gopher工具。她的重要意義在於:
基於文本、菜單驅動的界面簡化了互聯網中資源獲取的方法
不用用戶去記憶繁瑣的操作命令,用戶界面更為友好。
這個方式今天已被現在更為方便的WWW瀏覽所代替。
1991年 (續)
-- 目前看來依然意義重大的發明
由Berners 和 Lee開發的WWW瀏覽器在CERN發布。她的重要意義在於:
這個工具最初被用於提供分布多媒體服務
方便用戶更快捷的訪問世界各地的信息。
開始是非圖形的界面(1993年後,隨著MOSAIC的出現開始有了圖形支持)
使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通信方式發生了革命。
USFNET的主幹帶寬提高到T3級(即44.736M)。NSFNET的主幹上每個月有1萬億位元組,或者說100億的包流量。
英國的JANEAT開始基於TCP/IP提供IP服務
1992年
-- 多媒體改變了互聯網的模樣
聯網主機數突破100萬,新聞組達到4千個
特許成立了互聯網協會(ISOC)
3月實現了網上的音頻多播,11月實現了視頻多播。
「網上沖浪」一詞由Jean Armour Polly首次使用。
1993年
-- WWW革命真的開始了
聯網主機數突破2百萬,出現了600個WWW站點。
NSF建立的InterNIC機構開始提供以下服務:
目錄資料庫服務
注冊服務
信息查找服務
商業和媒體開始關注互聯網
白宮和聯邦政府開始在互聯網上安家
Mosaic給互聯網帶來一場風暴,她的意義在於:
用戶友好的圖形用戶界面成為互聯網的最前端。
基於此開始設計日後風靡一時的Netscape瀏覽器。
促使WWW用戶激增
1994年
-- 商業化運作正式開始
聯網主機數達到3百萬,建立了1萬個WWW站點,1萬個新聞組。
ARPANET/Internet慶祝誕辰25周年
社區開始通過線纜連入了英特網
美國參議院和國會開始在互聯網上提供信息服務
超市、銀行開始步入互聯網
開始建立一種新的生活模式
在美國人們可以在線訂購必勝客的Pizza餅了。
第一個虛擬數字銀行開始運營
NSFNET每月的網路流量超過10萬億位元組
WWW超過Telnet,仍遜於FTP,成為第二位的網路流行服務(這是根據NSFNET發布的流量數據統計結果分析得出的結論)。
英國的HM Treasury在線網站運營(http://www.hm-treasury.gov.uk/)
1995年
-- 商業介入互聯網進展神速
650萬聯網主機,10萬WWW站點
NSFNET恢復為一個科研網路,整個主幹網的運行依賴各大網路之間的互聯合路由。
根據包流量,三月WWW服務首次超過FTP服務,成為網上流量最大的服務;而若根據位元組流量,到四月的時候,WWW服務也超過了FTP。
傳統的撥號入網系統(如Compuserve、美國在線、Prodigy公司等)開始提供網路接入服務。
許多網路相關公司在Netscape的帶動下紛紛公開上市。
域名注冊服務不再免費
網路技術年:WAIS開發了WWW、搜索引擎等技術
新的WWW技術開始浮現:
分布環境運行技術(Java、Javascript、ActiveX)
虛擬環境技術(VRML)
網際協作工具技術(CU-SeeMe)
1996年
-- 微軟進入互聯網產業
1千2百萬主機接入互聯網,50萬WWW站點建立
網路電話業務受到美國電話公司的關注,甚至上訴到國會要求禁止此技術以保證傳統業務的利潤。
WWW瀏覽器的戰斗主要在Netscape和Microsoft之間展開,在用戶迫不及待的需求下兩個軟體不斷地發布新版本並相互進行競爭。
1997年
-- 未來將會怎樣
1千9百50萬主機連入,1百萬WWW站點,71,618個新聞組。

㈡ 網路的起源與發展

互 聯 網 發 展 史

1、什麼是Internet?
Internet是計算機交互網路的簡稱,又稱網間網。它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全世界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相對獨立的數以千萬計的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網路通信協議、網路操作系統等)實現網路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換的數據通信網。

2、Internet的起源和發展

Internet的最早起源於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該網於1969年投入使用。由此,ARPAnet成為現代計算機網路誕生的標志。

從六十年代起,由ARPA提供經費,聯合計算機公司和大學共同研製而發展起來的ARPAnet網路。最初,ARPAnet主要是用於軍事研究目的,它主要是基於這樣的指導思想:網路必須經受得住故障的考驗而維持正常的工作,一旦發生戰爭,當網路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擊而失去工作能力時,網路的其他部分應能維持正常的通信工作。ARPAnet在技術上的另一個重大貢獻是TCP/IP協議簇的開發和利用。作為Internet的早期骨幹網,ARPAnet的試驗並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較好地解決了異種機網路互聯的一系列理論和技術問題。

1983年,ARPAnet分裂為兩部分,ARPAnet和純軍事用的MILNET。同時,區域網和廣域網的產生和逢勃發展對Internet的進一步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A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NSFnet。NSF在全美國建立了按地區劃分的計算機廣域網並將這些地區網路和超級計算機中心互聯起來。NFSnet於1990年6月徹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為Internet的主幹網。

NSFnet對Internet的最大貢獻是使Internet向全社會開放,而不象以前的那樣僅供計算機研究人員和政府機構使用。1990年9月,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聯合建立了一個非盈利的組織―先進網路科學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 &Science Inc.)。ANS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全美范圍的T3級主幹網,它能以45Mbps的速率傳送數據。到1991年底,NSFnet的全部主幹網都與ANS提供的T3級主幹網相聯通。

Internet的第二次飛躍歸功於Internet的商業化,商業機構一踏入Internet這一陌生世界,很快發現了它在通信、資料檢索、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巨大潛力。於是世界各地的無數企業紛紛湧入Internet,帶來了Internet發展史上的一個新的飛躍。

3、Internet在我國的發展進程及現狀

關於中國公用數據通信網 我國已建立了四大公用數據通信網,為我國Internet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1)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通信網(ChinaPAC)。該網於1993年9月開通,1996年底已覆蓋全國縣級以上城市和一部分發達地區的鄉鎮,與世界23個國家和地區的44個數據網互聯。

(2)中國公用數字數據網(ChinaDDN)。該網於1994年開通,1996年底覆蓋到3000個縣級以上的城市和鄉鎮。我國的四大互聯網的骨幹大部分都是採用ChinaDDN。

(3)中國公用幀中繼網(ChinaFRN)。該網已在我國的8大區的省會城市設立了節點,向社會提供高速數據和多媒體通信。

(4)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該網於1995年與Internet互聯,物理節點覆蓋30個省(市、自治區)的200多個城市,業務范圍覆蓋所有電話通達的地區。1998年7月,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骨幹網二期工程開始啟動。二期工程將八個大區間的主幹帶寬擴充至155M,並且將八個大區的節點路由器全部換成千兆位路由器。

2000年下半年,中國電信利用n*10Gbps DWDM和千兆位路由器技術,對ChinaNet進行了大規模擴容。目前,ChinaNet網路節點間的路由中繼由155M提升到2.5Gbps,提速16倍,到2000年底ChinaNet國內總帶寬已達800Gbps,到2001年3月份國際出口總帶寬突破3Gbps。

關於中國Internet的發展階段

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可以大略地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986.6-1993.3是研究試驗階段(E-mail Only)

在此期間中國一些科研部門和高等院校開始研究Internet聯網技術,並開展了科研課題和科技合作工作。這個階段的網路應用僅限於小范圍內的電子郵件服務,而且僅為少數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提供電子郵件服務。發展經歷如下:

1986 : Dial up (Terminal)

1990 : X.25 (1989.11: CNPAC,1993.9: CHINAPAC)

1993.3 : Leased Line(DECnet) (Email Only)

第二階段為1994.4至1996年,是起步階段(Full Function Connection)

1994年4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工程進入互聯網,實現和Internet的TCP/IP連接,從而開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務。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互聯網的國家。之後,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個互聯網路項目在全國范圍相繼啟動,互聯網開始進入公眾生活,並在中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1996年底,中國互聯網用戶數已達20萬,利用互聯網開展的業務與應用逐步增多。

第三階段從1997年至今,是快速增長階段。

國內互聯網用戶數97年以後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長速度。增長到今天,上網用戶已超過2000萬。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01年6月30日,我國共有上網計算機約1002萬台,其中專線上網計算機:163萬台,撥號上網計算機:839萬台,上網用戶約2650萬人,其中專線上網的用戶人數為454萬,撥號上網的用戶人數為1793萬,同時使用專線與撥號的用戶人數為403萬。除計算機外同時使用其它設備(移動終端、信息家電)上網的用戶人數為107萬。CN下注冊的域名128362個,WWW站點242739個,國際出口帶寬3257Mbps。

詳情可參考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的《中國Internet發展大事記》。 中國目前有十傢具有獨立國際出入口線路的商用性互聯網骨幹單位,還有面向教育、科技、經貿等領域的非營利性互聯網骨幹單位。現在有600多家網路接入服務提供商(ISP),其中跨省經營的有200家左右。

在網路基礎設施方面,近年來,中國先後啟用了數個國際光纜系統。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的有;中日、中韓、環球海底光纜系統、亞歐陸地光纜系統;正在建設的有:亞太2號海底光纜、中美海底光纜、亞歐海底光纜。1999年共有13條國內干線光纜投入使用或試運行。光纜總長100萬公里。國內互聯網骨幹網路對原有信道全面擴容,中繼電路以155M為主。隨著密集波分復用(DWDM)技術廣泛應用於光通信建設,互聯網骨幹網帶寬可達2.5G-40G。

據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冷榮泉介紹,我國網際網路骨幹網從1996年至今已經歷了3個階段:1996年之前,多數採用64K至2M傳輸通道;1997年至1999年多為2M至115M的通道;2000年到2001年從115M跳到了2.5G;從2002年開始,將逐步進入10G時代。

2002年1月11日,中國電信上海―杭州10G IP over DWDM建成開通,該通道所構建的長途波分復用傳輸系統,採用了思科公司長途波分復用系統和系列高速互聯網路由器。這一系統已被世界各地的大型電信運營商用於構建規模龐大、運行快速穩定的「IP+Optical」網路,並被證明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先進性。這條全國最寬的數據通信通道的開通,標志著我國網際網路骨幹傳輸網從2.5G步入10G時代,標志著中國電信數據傳輸能力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電信的數據網已經成為真正的高速數據網路、海量帶寬網。

關於中國十大互聯網簡況

目前我國有10家網路運營商(即十大互聯網路單位),有200家左右有跨省經營資格的網路服務提供商(ISP)。十大互聯網路單位分別是:

(1)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 (2)中國科技網(CSTNET)

(3)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 (4)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已並入網通)

(5)中國聯通互聯網(UNINET) (6)中國網通公用互聯網(CNCNET)

(7)中國移動互聯網(CMNET) (8)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互聯網(CIETNET)

(9)中國長城互聯網(CGWNET) (10)中國衛星集團互聯網(CSNET)

其中非營利單位有四家:中國科技網、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互聯網和中國長城互聯網。這十大互聯網路單位都擁有獨立的國際出口。調查顯示,截止2001年9月30日,我國的國際出口帶寬總和已達到5724M(見下圖,未包括中國長城互聯網的國際出口帶寬數據),與CNNIC在2001年1月的互聯網統計調查報告中公布的2799M相比,我國大陸在短短9個月的時間里,國際出口帶寬增加了2925M,增幅為105%。其中,與美國相連的有4023M(佔70.3%),與日本相連的有314M,與韓國相連的有251M,與中國香港相連的有749M,與中國澳門相連的有14M,還與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相連。另外,這十大互聯網路單位與國家互聯網交換中心(NAP)之間的連接帶寬也達到3558M。我國十大互聯網單位之間的相互連接帶寬數,以及我國部分ISP與十大互聯網單位之間的連接帶寬數和國際出口帶寬情況請參考中國互聯網聯接帶寬Flash圖。

4、互聯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互聯網給全世界帶來了非同尋常的機遇。人類經歷了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當前正在邁進信息社會。信息作為繼材料、能源之後的又一重要戰略資源,它的有效開發和充分利用,已經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和取得經濟發展的重要生產要素,它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

首先,網路縮短了時空的距離,大大加快了信息的傳遞.使得社會的各種資源得以共享。

其次,網路創造出了更多的機會,可以有效地提高傳統產業的生產效率,有力地拉動消費需求,從而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生產力進步。

第三,網路也為各個層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互聯網的確創造了一個奇跡,但在奇跡背後,存在著日益突出的問題,給人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比如,信息貧富差距開始擴大,財富分配出現不平等;網路的開放性和全球化,促進了人類知識的共享和經濟的全球化。但也使得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成為非常嚴峻的問題;網路的競爭已成為國家間和企業間高技術的競爭和人才的競爭;網路帶來信息的全球性流通,也加劇了文化滲透,各國都在為捍衛自己的網路文化而努力。中國擁有悠久的文化,如何使得這種厚重的文化在網路上得以延伸,這個問題顯得尤其突出。

5、Internet的發展特點與趨勢

Internet發展經歷了研究網、運行網和商業網3個階段。至今,全世界沒有人能夠知道Internet的確切規模。Internet正以當初人們始料不及的驚人速度向前發展,今天的Internet已經從各個方面逐漸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人們可以隨時從網上了解當天最新的天氣信息、新聞動態和旅遊信息,可看到當天的報紙和最新雜志,可以足不出戶在家裡炒股、網上購物、收發電子郵件,享受遠程醫療和遠程教育等等。

Internet的意義並不在於它的規模,而在於它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全球性的信息基礎設施。當今世界正向知識經濟時代邁進,信息產業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發達國家的新的支柱產業,成為推動世界經濟高速發展的新的源動力,並且廣泛滲透到各個領域,特別是近幾年來國際互聯網路及其應用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產生活方式,推動了各行各業的發展,並且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重要標志之一。Internet已經構成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雛形和未來信息社會的藍圖。縱觀Internet的發展史,可以看出Internet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運營產業化

以Internet運營為產業的企業迅速崛起,從1995年5月開始,多年資助Internet研究開發的美國科學基金會(NSF)退出Internet,把NFSnet的經營權轉交給美國3家最大的私營電信公司(即Sprint、MCI和ANS),這是Internet發展史上的重大轉折。

2)應用商業化

隨著Internet對商業應用的開放,它已成為一種十分出色的電子化商業媒介。眾多公司、企業不僅把它作為市場銷售和客戶支持的重要手段,而且把它作為傳真、快遞及其他通信手段的廉價替代品,藉以形成與全球客戶保持聯系和降低日常的運營成本。如:電子郵件、IP電話、網路傳真、VPN和電子商務等等的日漸受到人們的重視便是最好例證。

3)互聯全球化

Internet雖然已有三十來年的發展歷史,但早期主要是限於美國國內的科研機構、政府機構和它的盟國范圍內使用。現在不一樣了,隨著各國紛紛提出適合本國國情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已迅速形成了世界性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熱潮,各個國家都在以最快的速度接入Internet。

4)互聯寬頻化

隨著網路基礎的改善、用戶接入方面新技術的採用、接入方式的多樣化和運營商服務能力的提高,接入網速率慢形成的瓶頸問題將會得到進一步改善,上網速度將會更快,帶寬瓶頸約束將會消除,互聯必然寬頻化,從而促進更多的應用在網上實現,並能滿足用戶多方面的網路需求。

5)多業務綜合平台化、智能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將成為圖像、話音和數據「三網合一」的多媒體業務綜合平台,並與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公務、電子醫務、電子教學等交叉融合。十到二十年內,互聯網將超過報刊、廣播和電視的影響力,逐漸形成「第四媒體」。

綜上所述,隨著電信、電視、計算機「三網融合」趨勢的加強,未來的互聯網將是一個真正的多網合一、多業務綜合平台和智能化的平台,未來的互聯網是移動+IP+廣播多媒體的網路世界,它能融合現今所有的通信業務,並能推動新業務的迅猛發展,給整個信息技術產業帶來一場革命。

㈢ 互聯網誕生於哪一年

互聯網始於1969年美國的阿帕網。

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路。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聯網,而Internet則特指網際網路。

這種將計算機網路互相聯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稱作「網路互聯」,在這基礎上發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聯網路稱互聯網,即是互相連接一起的網路結構。

互聯網並不等同萬維網,萬維網只是一建基於超文本相互鏈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統,且是互聯網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之一。

(3)網路成立多少周年擴展閱讀:

互聯網發展

在1950年代,通信研究者認識到需要允許在不同計算機用戶和通信網路之間進行常規的通信。這促使了分散網路、排隊論和分組交換的研究。1960年,美國國防部高等研究計劃署(ARPA)出於冷戰考慮創建的ARPA網引發了技術進步並使其成為互聯網發展的中心。

1973年,ARPA網擴展成互聯網,第一批接入的有英國和挪威計算機。1974年,ARPA的羅伯特·卡恩和斯坦福的文頓·瑟夫提出TCP/IP協議,定義了在計算機網路之間傳送報文的方法(他們在2004年也因此獲得圖靈獎)。

1983年1月1日,ARPA網將其網路核心協議由NCP改變為TCP/IP協議。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創建了大學之間互聯的骨幹網路NSFNET,這是互聯網歷史上重要的一步。在1994年,NSFNET轉為商業運營。

1995年隨著網路開放予商業,互聯網中成功接入的比較重要的其他網路包括Usenet、Bitnet和多種商用X.25網路。1990年代,整個網路向公眾開放。1991年8月,蒂姆·伯納斯-李在瑞士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創建了HTML、HTTP和最初幾個網頁之後兩年,他開始宣揚其萬維網項目。

在1994年晚期,公共利益在前學術和技術的互聯網上穩步增長。1996年,「Internet」(互聯網)一詞被廣泛的流傳,不過是指幾乎整個的萬維網。其間,經過一個十年,互聯網成功地容納了原有的計算機網路中的大多數(盡管像FidoNet的一些網路仍然保持獨立)。

這一快速發展要歸功於互聯網沒有中央控制,以及互聯網協議非私有的特質,前者造成了互聯網有機的生長,而後者則鼓勵了廠家之間的兼容,並防止了某一個公司在互聯網上稱霸。互聯網的成功,可從「Internet」這個術語的大、小寫分化窺知一二。

最初,互聯網一詞代表那些使用IP協議架設而成的網路,而今天,它已引申泛指各種類型的網路,不再局限於IP網路。於是以小寫的互聯網(internet,開頭的「i」是小寫字母)為任何分離的實體網路之集合,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網路。

而大寫的互聯網(Internet,開頭的「I」是大寫字母)專指前身為ARPA網,後使用IP協議將各種實體網路鏈接成此單一邏輯網路。大寫的互聯網是小寫互聯網的其中一種形式,反過來卻不然。

2002年起,有學者開始提議將「internet」一詞用小寫表示,理由是互聯網已經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失去了專有的意義。

2016年,美聯社認為「互聯網」已和「電話」一樣成為一件一般的事物,不具有專屬商標的意義,於是開始在其格式手冊中規定「internet」和「web」一詞全部小寫,紐約時報也隨後跟進,但同時亦有媒體提出不同意見。

閱讀全文

與網路成立多少周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連接網路的頁面在哪裡找 瀏覽:784
電腦連接wif網路卡頓怎麼解決 瀏覽:980
cc聯盟網路推廣多少錢一個 瀏覽:684
網路連接錯誤錯誤代碼103 瀏覽:402
北方2900元網路營銷 瀏覽:904
新科海電腦網路 瀏覽:316
怎麼調電腦網路的寬度 瀏覽:159
用無線網路看電視用什麼卡 瀏覽:1001
本地網路推廣的影響力有哪些 瀏覽:903
聯想電腦網路符號一直轉圈 瀏覽:974
移動網路繳費後還能退嗎 瀏覽:637
農夫山泉的網路營銷策略 瀏覽:73
網路安全所指的是什麼 瀏覽:866
電視連接無線還是沒有網路 瀏覽:94
簡述無線感測器網路拓撲控制定義 瀏覽:230
電腦網可以用但是網路狀態未連接 瀏覽:372
康佳智能電視如何打開網路 瀏覽:507
在哪裡查網路有沒有被限速 瀏覽:619
紅米4a切換移動網路 瀏覽:267
網路上領的好幾千的手機券 瀏覽:236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