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設置 > 網路時代議程設置面臨的挑戰

網路時代議程設置面臨的挑戰

發布時間:2024-05-03 20:06:00

⑴ 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議題設置功能是強化了還是變弱了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適用於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理論是否依然適用於互聯網媒體?很多研究者認為,在網路傳播中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將會發生變化。在新媒體時代,受眾擁有了自主選擇新聞來源的權利。新媒體環境中,傳播方式的多元化,傳播主體的泛化,使得傳統媒體設置「議事日程」的基礎被打破,網路環境下,新的信息傳播模式中議程設置理論在保有原有特點的基礎上,又展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網路媒體具有即時、廣泛、互動的特點,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發生了改變,通過網路獲知信息,成為大多數人的首選。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突破4.5億,互聯網普及率攀升至34.3%,所以網路議程設置功能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

⑵ 關於「議程設置功能」理論的小問題

經典新聞傳播理論對推動人類傳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在新的傳播環境下,新聞傳播理論受到了挑戰。網路媒體的普及使傳播環境發生了裂變,一些適用於傳統媒體的理論在網路時代依然適用,但是也有不少理論不能適應新的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議程設置理論是傳播學效果研究的經典理論,本文探討議程設置理論在新的媒體環境下的變化。議程設置理論概述議程設置理論的基本思想最初來自於美國新聞工作者沃特·李普曼。早在20世紀20年代,李普曼就提出,大眾傳媒的報道活動是一種營造「擬態環境」的活動。「擬態環境」是指存在於我們頭腦中的關於世界的看法,與現實相比,這種看法總是不完整的,並且通常是不準確的。①這種「擬態環境」是由媒體設置而形成的。他認為,我們的行為是對這個「擬態環境」的反應,而並非對真實環境的反應,我們只能看見媒體所反映的現實,這成為議程設置理論的思想發端。1972年和1976年,美國傳播學者麥庫姆斯和唐納德·肖在總統競選研究中,通過定量研究證實了這一理論假說,他們的研究標志著議程設置理論的誕生,為傳播效果研究開辟了新的視野。隨後,有眾多傳播學者對此作了進一步研究,使這一理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我國學者郭慶光在其《傳播學教程》中對議程設置理論這樣表述: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播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斷。②如今,在網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麥克盧漢所預言的「地球村」時代已經到來。網路中多元的傳播方式和傳播權的泛化,使受眾的自主性和互動性大大增強,使傳統媒體中議程設置理論的基礎被打破,新的傳播模式中議程設置理論發生了改變。新的媒體環境下議程設置理論的變化隨著實證研究和理論探討的,「議程設置功能」的有關概念也不斷趨於細致化和明確化。議程設置理論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這是廣受關注的話題。在新的媒體環境下,議程設置理論主要在以下幾方面發生了變化或得到了修正。1.受眾的地位改變,議題設置主體發生變化傳統傳播過程中的受眾總是被動地接收媒體提供的新聞信息,無法同媒體進行平等的交流與對話,他們只能在媒體為之設置的議題中挑選和接收信息。而在新媒體時代,網路傳播釋放了受眾參與信息傳播的主動性,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來挑選新聞信息,或發表自己的看法。互聯網因其網路分布式傳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媒體的控制權,能實現傳者與受者的互動雙向交流,公眾和媒體成為議程設置的共同主體。新媒體時代,議程設置主體也表現出一些新的特點:首先,議程設置主體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其次,議程設置主體地位具有平等性,不同的議程設置主體間呈現互動交叉性。③這就是新聞傳播領域出現的「二重議程設置」現象,即在傳統的主流媒體的「議程設置」之外又出現了「網民議程設置」,使原先「沉默的大多數」不僅不再沉默,而且積極參與到社會議題的討論中來。2.公眾的自我議程設置出現,個人議題更易轉化為公共議題在新媒體時代,公眾議題是自我形成,而不是設置形成的。公眾議題形成的過程或方式也變得很簡單,那就是「互動」,公眾在互動中選擇哪些事情或議題是重要的。網路時代公眾自我議程設置功能的實現,是對「議程設置」理論內涵的補充和延伸。如果公眾自我設置議程引發社會普遍關注,那麼這一議程就會進入傳統媒體的議程范圍,在網路傳播中,某一網民自我設置議程如果能很快引起大量網民關注,也就會很快引起傳統媒體的關注。④傳統媒體關注後又會很快轉化為公共議題。總之,個人議題更加容易轉化為公共議題,網民成為許多議題的第一設置者,經過網民的激烈討論互動以及各大媒體的轉載和重新設計,最後上升為人人皆知的熱門議題。3.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弱化,網路媒體增強了議程設置的時效性網路媒體改變了網民的思維方式、信息接收方式,實現了從下向上的傳播,不僅可以放大一些重要新聞的影響力,也會弱化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有些議題可能是傳統媒體比較關注的問題,但如果網路媒體不予重視,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影響力就會弱化。另一方面,網路媒體增強了議程設置的時效性。根據心理學中的「首因效應」,人們在接受外部信息時往往更相信第一次看到、聽到的情況。網路媒體的快捷性等優勢,使它可以在突發事件發生時隨時隨地發布消息。比如,在溫州動車事故等突發事件發生後,微博等自媒體就同步直播事件的進展,在第一時間為公眾設置議題。因此,新聞時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媒體對公眾議程的設置能力。4.媒體間的議程設置進一步發展議程設置不僅存在於媒體與公眾、媒體與政府之間,同時,不同的媒體之間也存在著議程設置。在網路媒體出現以前,傳統媒體一直是公共議題的設置者,並且引導著公共輿論。然而,由於互聯網的低門檻、信息發布的自主性和互動性強等特點,每一位網民都可以成為議程設置者。一旦網民設置的議題被廣泛關注和討論,該議題的重要性和顯著性就會大大提升,很快傳統媒體就會將這一網路議題引用過來,進行深入討論。凡是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重大議題,都存在著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積極互動的現象。比如在2012年的寧波PX事件中,由於網民對這一問題的爭議以及意見領袖在微博上的助力,使該議題在網路上被迅速擴散和傳播,隨後傳統媒體相繼跟進報道,最終促成了事件的解決。另一方面,一些強勢媒體的報道也會對一些小媒體的報道產生影響,比如人民日報及中央電視台側重於報道哪些方面的新聞,各省、市媒體就會以此為導向來組織相關新聞報道。結語互聯網的出現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強有力的沖擊和影響,也因此為議程設置理論研究提供了新視角。新媒體的出現也促使傳統的議程設置理論發生了變化。大眾媒體議程設置的功能沒有終結,但的確在弱化,而社會生活並未因此就失去了議程的設置,各種議題仍然在公眾中不斷地傳播著。正如麥庫姆斯所言:「不可否認,網際網路的確會帶來新聞媒介議程設置效果上的一些變化,但在目前看來,這些變化僅僅是某種程度上的變化,細節上的變化,而不是議程設置本質上的變化。」⑤注釋:①【美】麥庫姆斯著,郭鎮之徐培喜譯:《議程設置:大眾媒介與輿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24頁②劉德傑:《網路傳播中的「議程設置」探析》,《新聞窗》,2009年第4期,第88頁③徐春霞:《新媒體時代的議程設置「主體」分析》,《新聞窗》,2009年第6期,第77頁④谷頻:《網路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軍事記者》,2004年第11期,第48頁⑤董文娜:《網路時代議程設置理論的新變化》,《青年記者》,2010年2月下,第37頁

⑶ 網路傳播時代議程設置功能是否正在弱化和消失

不盡然,倒不如說議程設置權先前由媒體專有,而網路時代里議程設置權開始下放。公眾或其他組織也能發起議程。

⑷ 請問在新媒體背景下議程設置的表現是什麼是不是那些新聞網站的標題或者是論壇的標題以及微博的熱點話題

議程設置最早見於美國傳播學家麥庫姆斯和肖的論文《大眾傳媒的議程設置功能》中,他們認為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程度的判斷。隨著新興媒體平台的不斷出現,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發布議題的主體,這導致傳統的以大眾傳媒為主體的議程設置發生了重組性的改變。接下來將以熱搜排行榜為例論述新媒體時代下議程設置的改變。

一.議程設置主體的泛化

在傳統媒體時代,議程設置的傳播主體是大眾傳媒,是「傳媒精英」,他們通過設置議題來影響受眾,受眾往往處於被動接受狀態,不能自由選擇議題,也不能自己設置議題。但是在現在的新媒體時代,賦予了每個人公開發表自己言論,評論他人言論的機會,在這個話語平機,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議程設置的主體。例如,網紅papi醬就是通過在微博發布視頻而走紅的,她的視頻就可以看做是設置的議題。

二.議程設置內容的泛娛樂化

在傳統媒體時代,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代表的是黨、政府、人民的利益,發布的也是與之有關的議題。但是在新媒體時代,議程設置內容的出現了泛娛樂化。花邊新聞、八卦新聞經常霸佔微博熱搜排行榜前幾名,鹿晗等流量明星出現在飛機場之類的消息動輒成為榜首,而一些真正利於人民的問題熱度卻遠不如此。

三.議程設置渠道的多元化

在傳統媒體時代,大眾傳媒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對公眾進行議程設置,渠道種類少,傳播范圍也比較小。在新媒體時代,由於各種各樣新媒介新技術的普及,議程設置的渠道和方式變得多元化。微博熱搜排行榜就是一種議程設置的渠道,排名靠前的議題更容易影響更多受眾,因此出現了很多明星或企業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買熱搜」的情況

四.用戶屬性的多樣化

在傳統媒體時代,由於傳播技術的不發達,傳播的信息能保存的時間不夠長,傳播的距離也不夠遠。然而在新媒體時代各種媒介以及互聯網的普及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信息傳播的及時性也有很大的提高,使越來越多的受眾可以接受到傳播內容,參與到其中。之前的滴滴事件,各行各業的人都發聲了,這是傳統的議程設置達不到的效果。

五.影響效果的不確定性

在傳統媒體時代,大眾傳媒對議題具有主導作用,議題的選擇、傳播等環節都是按照傳播主體的意願進行的。而在新媒體時代,傳播渠道、傳播人群、傳播主體都變得多樣化,大眾傳媒無法控制議題所產生的影響。不確定性體現在受眾擁有了輿論監督的權利,可以隨意發表自己的觀點,不同的人對事件的不同解讀都可能影響到其他人對該事件的看法,之前對於王鳳雅事件的錯誤解讀就他們一家形成了傷害。

⑸ 當前輿論環境下我軍開展輿論戰面臨的挑戰主要有哪些

互聯網時代,傳統主流媒體主導輿論的格局被打破,傳統媒體、政府部門等多個主體在建設網路空間中的主流輿論陣地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時也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

一、社會轉型打破傳統利益格局,成為輿論引導復雜化的現實基礎

1、利益格局深刻調整導致利益沖突頻發、價值觀多元,凝聚社會共識難度加大。

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呈現出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等特點。社會經濟結構、所有制及其利益分配製度、生產和生活方式、文化形態、價值觀念等都在相應發生或明或暗的全新變化。分化的利益格局和多元的利益群體導致利益沖突頻發,社會矛盾凸顯,民眾普遍存在的被剝奪感和不平衡的社會心態使得社會矛盾一觸即發。多樣化的社會思潮和心理心態使得主流價值觀的建構與社會共識的凝聚困難重重。

2、社會轉型過程中官員權力異化使官民沖突時有發生,政府公信力下降。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推進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權力異化的現象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老百姓對此種現象深惡痛絕,而國家一時很難從根本上徹底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長期的不滿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就導致了心理的嚴重失衡,官民沖突時有發生並不斷擴大化。從孫志剛事件到「躲貓貓」,從「天價煙」到重慶「不雅視頻」,從郭美美炫富到「我爸是李剛」,近年來我國社會輿情熱點事件中,涉官涉腐類事件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焦點,政府公信力面臨「塔西佗陷阱」的巨大挑戰,給輿論引導帶來很大難度。

二、新媒介技術改變傳播格局和輿論生態,成為輿論引導復雜化的技術背景

1、媒體泛社會化導致主流媒體議程設置權力弱化。

新媒介技術深刻改變了社會傳播格局,傳統媒體的壟斷地位被打破,信息的發布權向草根階層轉移。從主流聲音一統天下到草根階層眾聲喧嘩,主流媒體的議程設置權力被弱化。執政黨通過掌握有限的媒介資源控制輿論場的局面已被打破,面對眾聲喧嘩的網路輿論場,如何傾聽民意、正本清源、有效溝通、凝聚共識成為網路空間中主流輿論陣地建設面臨的重要任務和使命。

2、新媒體改變輿論生成演化路徑,網路輿論場充滿變數和不可控性。

新媒體成為輿論生成和發酵的重要場域,並深刻地改變了輿論生成和演化路徑。在新媒體語境中,信息和意見的復雜程度非以往任何時候可比,一些偶然發生的「小事件」或「小事端」在新媒體語境中藉助於輿論的放大作用而被瞬間引爆,從而演繹成重大公共危機事件。2012年受到公眾關注的四川什邡事件、微笑局長事件、重慶官員不雅視頻事件等均源自網路,並在網路空間瞬間發酵。另外,擁有大量粉絲的意見領袖深刻影響著網路輿論的走向。這給主流媒體輿論引導帶來極大挑戰。

三、主流媒體的傳統思維和輿論引導技巧難以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的輿論引導形勢

1、自上而下的宣傳意識使主流輿論在立場和話語體系等方面缺乏與受眾的接近性。

傳統媒體時代,擁有傳播權的主流媒體在輿論引導方面具有絕對權威,在長期自上而下的宣傳報道中,形成了特定的報道方式和話語體系。在網路空間中的主流輿論建設過程中,雖然在努力改變,但還是存在不少問題。在當前的傳播格局和多元化的輿論生態下,輿論引導效力並不來自權力,而是必須通過和其他媒介的自由競爭來實現影響力,面對這種局面,主流媒體的報道方式和話語體系缺乏接近性,不能很好地「接地氣」,很難使輿論引導真正入耳入腦入心。

2

、「內容為王」的意識使主流輿論陣地的渠道建設較為有限,用戶體驗、市場推廣、品牌建設等方面的競爭力不足使主流輿論的到達率、影響力受到限制。

互聯網時代,內容、渠道和品牌是新媒體發展的三個重要維度。作為內容生產者,傳統媒體及其網站的專長在於新聞內容,並且有傳統媒體的品牌優勢,但在渠道建設方面還存在欠缺,而渠道是實現傳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一環,渠道建設不足嚴重影響著傳統媒體網站及其新媒體形態的輿論引導能力。藉助即時通訊、社交平台、郵箱服務,一些商業網站憑借良好的用戶體驗和強有力的市場推廣而網羅了龐大的用戶群,在渠道建設方面佔得先機,基於龐大的用戶基礎,在信息傳播方面具有傳統媒體網站不可比擬的優勢。如何加強渠道建設、提升用戶體驗、做好品牌推廣是建設好網路空間中的主流輿論陣地面臨的一大挑戰。

3、傳統媒體缺乏危機意識,進軍新媒體的動力不足。

大多數傳統媒體已經意識到進軍新媒體的必要性,但危機感不足。是否進軍新媒體對傳統媒體來說尚未達到生死攸關的程度;從投入產出比來看,在新媒體方面的投入還沒有收到顯著的效果,前景並不十分明朗;另外,缺乏激勵機制也是主流媒體積極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傳統媒體在進軍新媒體方面持觀望態度;已經開發的新媒體平台,由於缺乏危機意識,往往不能充分利用新媒體平台和終端的特性進行創造性使用。這些都直接影響著網路輿論引導的成效。

⑹ 網路時代政府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5G時代新媒體應用下政府治理的機遇

( 一)政府決策智能化高效化

在決策管理模式層面, 5G技術使得政府決策轉變為「政府-媒體」協商模式。在決策執行過程方面,智能化新媒體可對決策議程全方位感知,對推動政府理性決策、拓寬公民政治 表達渠道起到積極作用。在決策成效評估層面,個體網路行為大數據能及時轉化為評估材料。

(二)公共服務個性化多元化

政府作為管理者利用政務APP以及移動互聯網泛在化的特點,將政務信息精準送達到個體手中。人工智慧的應用場景將進一步豐富,政府在公共服務領域機器人的應用將成為常態,個性化多元化的服務流程將節約辦事成本的同時提高辦事精準度。

(三)社會治理數據化精準化

社會治理是指通過相關機構科學採集信息,整合數據,改善決策,解決社會問題,提升社會管理能力。新媒體對個體進行了賦權,使得知情權和表達權得到保障。政府同樣可以合理利用新媒體進行數據搜集和整合,創新社會治理的手段,提升社會管理能力。

(四)輿論引導及時化靈活化

新媒體增加了網路社會中的意見領袖的聲音,並成為影響公共政策的重要力量,甚至引導著整個網路輿情走勢。另一方面,焦點事件發生後,新媒體可將網民的注意力迅速聚焦於焦點事件上,形成輿情聚合。政府可以用更加靈活的方式塑造公共文化,培育理性網路空間。

(五)形象建構互動化常態化

與時俱進的話語體系對政府形象傳播扮演重要角色。以社會事件為例,新媒體在事件的潛伏階段發揮著預警作用,加快事件的傳播速度,擴大事件的傳播范圍,保證社會公眾的知情權, 5G帶來融合傳播縱深發展,將推動政府形象傳播實現全方位、廣角度和多層次。



5G時代新媒體應用對政府治理的挑戰

( 一)傳播主體日趨多樣化,網路素養參差不齊

由於政治、經濟、文化等地位差異,網民代表了社會中某些重要的群體但並不是所有階層,政府治理在收集網路信息的同時,要注意網路屬性的參差不齊,5G時代確保網民素養均衡化發展,縮小網路鴻溝,是政府治理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傳播內容富媒體化,監管難度進一步加大

不可忽視的是網民網路信息行為正在構成網路空間的數據,而這種數據是基於多樣化的個體採用富媒體化的形式進行生產的,對於治理者而言,內容的監管難度加大,這將引起治理方式的變化,亟需從政府主導轉變為政府與社會協同共治的數據管理模式。

(三)傳播媒介融合化,跨屏多屏沉浸傳播

5G時代沉浸傳播將成為主要形態,媒介依賴下新型「容器人」將會誕生,現有的以平面信息和人際傳播為主的內容監管審核機制和信息過濾技術,將難以滿足5G時代立體信息傳播的審核需求。基於新技術特點既要應對網路安全威脅,需要政府管理部門及早調整策略。

(四)受傳者更加個性化,主流媒體日漸式微

「網路化個人主義」的誕生,零散小量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被關注。從網路關系強弱來看,基於移動化的媒體屬於弱聯系傳播,弱連接意味著信任感不足,這對傳統政府信息的發布、傳播、管理帶來不可觸達或者不可接受的風險。

(五)傳播效果演算法化,信息繭房效應加劇

5G時代,網路內容可直接用來考察傳播效果,平台運用數據來了解用戶需求、優化內容生產、評估和預測傳播效果、 提升廣告收益等,卻加速了信息繭房效應,將會導致用戶接受 信息的迴音室效應增強,個人隱私面臨風險,這對政府治理提出新的問題和挑戰。



5G時代新媒體應用下政府治理的調試

在新媒體形態變遷的環境下,治理調試可從以下方面展開。政策方面,對我國網路內容治理與監管的頂層設計與實現路徑,提出互聯網治理的對策思考,比如制定清晰的互聯網戰略、健全法律法規、改進監管方式等。平台層面,互聯網平台在網路社會扮演重要的角色,治理過程中應該加強網路平台運營的監管,提出網路內容平台治理的規制優化策略及風險預測預警體系。比較層面,需研究發達國家網路內容治理體系與監管模式,在政策解讀、治理模式、治理手段上進行全方位的探討,結合本土特色,面向國際社會,多元渠道推動新時代網路社會的治理。

⑺ 網路時代議程設置功能失效了嗎

議程設置功能最早見於美國傳播學家M.E.麥庫姆斯和唐納德.肖於1972年在《輿論季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題目是《大眾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該理論認為大眾媒介雖然不能直接決定人們怎麼想,但可以左右人們想什麼。大眾媒介通過提供信息和安排相關議題來影響人們去關注某些事實或意見,並通過設置議題不同顯著度的方式來影響人們討論議題的順序。

有人說,在網路時代,網民自主選擇的權利提高了,不再是被動地局限媒體為我們設置的議程圈層里,我們有自己的價值選擇標准並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議程選擇思維模式,因此在網路時代,議程設置功能已經失效了?

答案是否定的。

(1)大眾媒體議程設置的長期作用

大眾媒體對於受眾的傳播效果分為認知、態度和行動三個層面,這些層面同時也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效果形成過程的不同階段,「議程設置功能」假說的著眼點是這個過程的最初階段,即認知層面上的效果。認知是態度的基礎和前提,而態度又是行動的先要條件,因此對受眾認知方面的影響是最深刻的。而這種認知效果的紮根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大眾媒體「長期洗禮」的過程,要想一下子擺脫大眾媒體對於議程設置框架的束縛是痴人說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是創造就是模仿,嬰兒牙牙學語,不也是模仿,人一生下來就自然而然身處在媒體為我們構築的信息環境,我們只能模仿媒體傳遞出來的價值觀,對於這種認知模式也已經習以為常。因此大眾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的作用已經根深蒂固。

(2)議程的話語分析

傳統的議程設置中的議題是經民意調查出的公開話題,而網路上的所謂的公眾議程只是少數網友討論的話題,而大多數網友並不是以網路為直接信息來源,所以網路上的公眾議程對於議程設置理論並沒有直接影響。

網路上的很多的輿論中心一開始只是被少數網友所關注,而只有經大眾媒體轉發,才使得該輿論中心成為大眾關注的話題。因此大眾媒體的中介作用不容小覷。大眾媒體的「引發輿論」功能就是通過議程設置所實現的,這是這個時代所賦予的特徵,也是這個時代受眾所賦予的權利。

(3)網路對議程設置的影響

在一個民主的國家,媒體議程一般來自於部分公眾的議程,網路只是部分群體議程的表達渠道,它並沒有改變整個制度結構,所以目前還不能說,議程設置功能在網路上失效了。

但是網路確實給大眾媒體議程設置造成了沖擊,它的表現不是設置方向發生逆轉(公眾議程反過來影響大眾媒體議程),而是大眾媒體設置普遍性議程的能力下降。

⑻ 互聯網+時代的機遇與挑戰有哪些

新機遇:

我們還必須看到,在當前新的技術在迅速的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現在在一系列的這個領域里頭,節能環保、新一代的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

新能源、新材料等都有很多的發展的機遇。在這種情況下,信息化建設也在進一步的深入。

所以總的來說,我們的國家的發展當前進入到以轉型創新來支撐持續發展的新階段,所以我們說發展「互聯網+」和互聯網的經濟,是我們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的路徑,它是經濟增長的倍增器,經濟發展方式的轉換器,也是我們產業升級的助推器。

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我們前一段在參加這個相關課題的研究的時候,認真分析了中央提出推進「互聯網+」行動的背景,主要就是基於經濟新常態作出的

新挑戰

另外我們怎麼樣來通過宏觀調控,通過我們財政政策來支持傳統企業的改造。所以在當前我們必須看到,我們面臨著一系列的機遇,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現在我們面臨著最大的挑戰至少是有四個方面。

第一投資增長乏力。現在我們總的來說,投資還是在一個下降的趨勢,我們的消費熱點也不多,我們的工業產品的價格持續下降,生產要素的成本上升,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突出,我們經過發展方式總體上說還是比較粗放,創新能力不足,特別是產能過剩問題突出。

最近我們在調研的時候發現,一些城市說,他們現在為了維持著鋼產不停產,但是銷售的一斤螺紋鋼的價格已經比過去下降了80%左右,現在一斤螺紋鋼的價格和一斤大白菜的價格差不多。

另外我們還要看到,廣大的群眾對當前民生領域的重大問題應該說還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比如說我們的看病難、看病貴,現在養老也不易,還有我們城市的交通、教育、食品安全,特別是我們現在也還是對環境的污染,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也時有發生。

(8)網路時代議程設置面臨的挑戰擴展閱讀:

「互聯網+」有六大特徵:

1.是跨界融合。「+」就是跨界,就是變革,就是開放,就是重塑融合。敢於跨界了,創新的基礎就更堅實;融合協同了,群體智能才會實現,從研發到產業化的路徑才會更垂直。融合本身也指代身份的融合,客戶消費轉化為投資,夥伴參與創新,等等,不一而足。

2.是創新驅動。中國粗放的資源驅動型增長方式早就難以為繼,必須轉變到創新驅動發展這條正確的道路上來。這正是互聯網的特質,用所謂的互聯網思維來求變、自我革命,也更能發揮創新的力量。

3.是重塑結構。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聯網業已打破了原有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地緣結構、文化結構。權力、議事規則、話語權不斷在發生變化。「互聯網+」社會治理、虛擬社會治理會是很大的不同。

4.是尊重人性。人性的光輝是推動科技進步、經濟增長、社會進步、文化繁榮的最根本的力量,互聯網的力量之強大最根本地也來源於對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對人體驗的敬畏、對人的創造性發揮的重視。

5.是開放生態。關於「互聯網+」,生態是非常重要的特徵,而生態的本身就是開放的。我們推進「互聯網+」,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過去制約創新的環節化解掉,把孤島式創新連接起來,讓研發由人性決定的市場驅動,讓創業者有機會實現價值。

6.是連接一切。連接是有層次的,可連接性是有差異的,連接的價值是相差很大的,但是連接一切是「互聯網+」的目標

閱讀全文

與網路時代議程設置面臨的挑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紅米9a網路信號不好 瀏覽:775
暗區突圍網路異常是什麼意思 瀏覽:554
hp列印機怎麼設置共享網路 瀏覽:393
單位網路內私設無線路由器 瀏覽:63
聯通的網路怎麼設置的 瀏覽:356
每日翻譯出現網路異常 瀏覽:877
移動網路華數網路100m 瀏覽:250
2020年自考計算機網路管理 瀏覽:478
wifi網路閃紅燈怎麼回事 瀏覽:104
5g網路怎麼設置參數 瀏覽:576
華為設置usb分享網路 瀏覽:472
網路創業哪個平台最靠譜 瀏覽:334
福州虛擬網路電話軟體 瀏覽:341
honor手機上面的網路拉不下來怎麼辦 瀏覽:216
四年級作品一等獎網路安全手抄報 瀏覽:839
惠普移動網路無線列印 瀏覽:346
網路設置鬧鍾 瀏覽:736
什麼是網路情人 瀏覽:47
專科計算機網路技術好嘛 瀏覽:875
網路銷售代理怎麼賺錢 瀏覽:637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