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設置 > 大眾傳媒網路媒體議程設置

大眾傳媒網路媒體議程設置

發布時間:2024-04-06 22:24:59

㈠ 請問在新媒體背景下議程設置的表現是什麼是不是那些新聞網站的標題或者是論壇的標題以及微博的熱點話題

議程設置最早見於美國傳播學家麥庫姆斯和肖的論文《大眾傳媒的議程設置功能》中,他們認為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程度的判斷。隨著新興媒體平台的不斷出現,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發布議題的主體,這導致傳統的以大眾傳媒為主體的議程設置發生了重組性的改變。接下來將以熱搜排行榜為例論述新媒體時代下議程設置的改變。

一.議程設置主體的泛化

在傳統媒體時代,議程設置的傳播主體是大眾傳媒,是「傳媒精英」,他們通過設置議題來影響受眾,受眾往往處於被動接受狀態,不能自由選擇議題,也不能自己設置議題。但是在現在的新媒體時代,賦予了每個人公開發表自己言論,評論他人言論的機會,在這個話語平機,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議程設置的主體。例如,網紅papi醬就是通過在微博發布視頻而走紅的,她的視頻就可以看做是設置的議題。

二.議程設置內容的泛娛樂化

在傳統媒體時代,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代表的是黨、政府、人民的利益,發布的也是與之有關的議題。但是在新媒體時代,議程設置內容的出現了泛娛樂化。花邊新聞、八卦新聞經常霸佔微博熱搜排行榜前幾名,鹿晗等流量明星出現在飛機場之類的消息動輒成為榜首,而一些真正利於人民的問題熱度卻遠不如此。

三.議程設置渠道的多元化

在傳統媒體時代,大眾傳媒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對公眾進行議程設置,渠道種類少,傳播范圍也比較小。在新媒體時代,由於各種各樣新媒介新技術的普及,議程設置的渠道和方式變得多元化。微博熱搜排行榜就是一種議程設置的渠道,排名靠前的議題更容易影響更多受眾,因此出現了很多明星或企業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買熱搜」的情況

四.用戶屬性的多樣化

在傳統媒體時代,由於傳播技術的不發達,傳播的信息能保存的時間不夠長,傳播的距離也不夠遠。然而在新媒體時代各種媒介以及互聯網的普及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信息傳播的及時性也有很大的提高,使越來越多的受眾可以接受到傳播內容,參與到其中。之前的滴滴事件,各行各業的人都發聲了,這是傳統的議程設置達不到的效果。

五.影響效果的不確定性

在傳統媒體時代,大眾傳媒對議題具有主導作用,議題的選擇、傳播等環節都是按照傳播主體的意願進行的。而在新媒體時代,傳播渠道、傳播人群、傳播主體都變得多樣化,大眾傳媒無法控制議題所產生的影響。不確定性體現在受眾擁有了輿論監督的權利,可以隨意發表自己的觀點,不同的人對事件的不同解讀都可能影響到其他人對該事件的看法,之前對於王鳳雅事件的錯誤解讀就他們一家形成了傷害。

㈡ 議程設置功能的議程設置理論

議程設置,《新聞學大辭典》對其解釋是:「由馬爾科姆·麥庫姆斯和唐納德·肖於1972年提出,核心觀點是:大眾傳播媒介在一定階段內對某個事件和社會問題的突出報道,會引起公眾的普遍關心和重視,進而成為社會輿論討論的中心議題。」議程設置理論源於麥庫姆斯和唐納德·肖發表於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份實證報告《大眾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該報告分析了1968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情形後認為,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媒介所強化和報道的題材、事件,會引起人們的重視,並且報道所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斷。
與上述理論相近的是伯納德·科恩1963年就報業威力所講的一段話:在多數時間,報界告訴人們該怎樣想時可能並不成功,但它告訴讀者想些什麼時,卻是驚人的成功。
這以後,議程設置理論在理論和實踐中都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如今,人們對議程設置理論有了一個較為理性的認識:「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就是媒介具有這樣一種功能:通過反復播出某類新聞報道,強化該話題在公眾心目中的重要程度。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的出現,人們開始越來越依靠大眾傳媒對信息的篩選和傳播,大眾傳媒對輿論的影響力也更大了。大眾傳媒的這種主導作用的表現之一就是新聞媒體常常把受眾的注意力導向某些特定的問題或現象,這也就是傳播學中的「議程設置」理論。研究議程設置,對我們深入理解媒介的輿論導向,進而做好對「熱點問題」的報道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世博報道的議程設置
</strong>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City,BetterLife)是此次上海世博會的核心主題,這是首次以城市為主題的世博會。上海世博另有五個副主題,分別是「城市多元化文化的融合」、「城市新經濟的繁榮」、「城市科技的創新」、「城市社區的重塑」和「城市與鄉村的互動」。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幾乎所有的媒體都將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文化交流作為報道的重中之重。從這個角度上講,媒體關於世博會的報道也是對中國民眾的一次關於「未來城市」的科技普及和啟蒙。
(一)低碳——引領時代生活方式
</strong>
亞里士多德曾說,人們進入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美好。城市化,無論對於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是備受關注的一個話題。以這樣一個跨時空的概念為主題,在世博歷史上尚屬首次。那麼什麼樣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什麼樣的生活方式讓城市更和諧?什麼樣的發展模式更適合於人類自身?這就是此次世博會希望帶給人們思考並試圖提供解決之道的「議程」。從這個意義上講,世博會本身就是一個媒介。
上海世博會是全世界共同探討、展示城市未來發展和生活的重要平台。主辦方從籌備之初就將「低碳世博」作為成功舉辦本屆世博會的重要目標之一,努力使之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典範。
上海世博是第一個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會。世博園區內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4.5兆瓦,這是中國國內面積最大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示範區;整個園區80%以上夜景照明採用節能的LED光源;區內公共交通系統採用電動汽車、超級電容汽車和氫能源汽車等,使園區內公共交通實現「零排放」;生態節能建築、江水源熱能採集等新技術也將在世博園內廣泛應用。據測算,這些環保措施能夠抵消世博會60%~90%的碳排放。
媒體對於「低碳世博」的集中報道,使中國民眾的生活提前進入了「低碳時代」。「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等環保節能話題也提上了中國民眾的議事日程,第一次如此深入地滲入到中國民眾的生活方式當中。
(二)創新——集世界智慧共解人類難題
</strong>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思想的革新,世博會的初衷也從一開始的產品展示、誇耀自我變為綜合展示、創新合作。歷時半年之久的世博展,通過媒介的各種宣傳,使公眾對「城市時代」中各種挑戰的憂患意識有所提高,一些凝聚人類智慧的發明創造更是為破解城市發展難題提供了思路。
回顧歷史,每一屆世界博覽會,無論規模大小,都使人類文明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城市是現代文明的產物,但城市同時也使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污染、噪音等「城市病」也時時困擾著都市裡的人們,環境、人口、糧食、能源等各種關系人類自身生存的根本問題需要我們破解。怎樣充分展示城市文明進步的成果,交流城市發展中積累的經驗,相互學習城市建設的先進理念,揚長補短,為新世紀人類的居住、生活、工作探索嶄新的模式,也正是上海世博會提出並試圖求解的問題。從節能、環保、可循環利用的志願者制服,到英國館的低碳餐廳;從未來的家庭菜園、「滬上生態家」,到來自德國漢堡的「被動式房屋」;從荷蘭鹿特丹的「水廣場」到法國阿爾薩斯的「水幕太陽能牆」,從日本館外牆表面的「發電膜」技術到世博軸「陽光谷」的新穎通透建築……低碳、環保、綠色,成為引領未來生活的旗幟,人類智慧、理性之光在上海世博會上交匯、交融,形成共同破解難題的強大動力,並通過新聞媒體預設的「議程」被集中傳播。
(三)展示——塑造和傳播國家(城市)形象
</strong>
長期以來,中國文化在以西方文明為中心的世界體系中處於失語狀態,通過上海世博這次機會中國可以重塑或者修正一個新的別人接受的國際形象。如果說北京奧運會展示了中國歷史文化,上海世博則是展示了上海都市的金融、時尚的開放性,給對中國或者說對上海還不了解的西方國家一種視野來看中國國家的多元性。
西方媒體在上海世博的報道上傾注了空前的熱情,其相關報道總體趨於客觀正面。考察全球媒體有關上海世博的報道,會發現他們的視角較為多元化,一般不會只停留在對世博會本身,而是以世博為由頭,切入上海整個城市乃至整個中國。世博開幕至今,歐美媒體則對上海世博的綠色理念與科技暢想進行了較多報道,而且對於「生態世博」「科技世博」也給予了積極的肯定。西方網路媒體的報道以及超過500萬外國遊客的親身體驗肯定也會影響海外民眾對上海世博的認知,其所展現的各種綠色理念,也會成為西方民眾理解上海世博的一個重要窗口,甚至某種程度上會改變對中國的形象認知。反觀世博會的歷史,法國巴黎正是通過多次世博會的舉辦,成為世界文化傳播的中心和時尚之都。法國全國人口不過6000萬,但每年到法國游覽的人次卻有7000萬,從這個意義上講,法國每天都在舉辦世博會,巴黎成為世界城市新潮文化、科技文明的引領者。

㈢ 新媒體環境下議程設置理論核實踐發生了哪些變化

經典新聞傳播理論對推動人類傳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在新的傳播環境下,新聞傳播理論受到了挑戰。網路媒體的普及使傳播環境發生了裂變,一些適用於傳統媒體的理論在網路時代依然適用,但是也有不少理論不能適應新的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議程設置理論是傳播學效果研究的經典理論,本文探討議程設置理論在新的媒體環境下的變化。

議程設置理論概述
議程設置理論的基本思想最初來自於美國新聞工作者沃特·李普曼。早在20世紀20年代,李普曼就提出,大眾傳媒的報道活動是一種營造「擬態環境」的活動。「擬態環境」是指存在於我們頭腦中的關於世界的看法,與現實相比,這種看法總是不完整的,並且通常是不準確的。①這種「擬態環境」是由媒體設置而形成的。他認為,我們的行為是對這個「擬態環境」的反應,而並非對真實環境的反應,我們只能看見媒體所反映的現實,這成為議程設置理論的思想發端。1972年和1976年,美國傳播學者麥庫姆斯和唐納德·肖在總統競選研究中,通過定量研究證實了這一理論假說,他們的研究標志著議程設置理論的誕生,為傳播效果研究開辟了新的視野。
隨後,有眾多傳播學者對此作了進一步研究,使這一理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我國學者郭慶光在其《傳播學教程》中對議程設置理論這樣表述: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播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斷。②如今,在網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麥克盧漢所預言的「地球村」時代已經到來。網路中多元的傳播方式和傳播權的泛化,使受眾的自主性和互動性大大增強,使傳統媒體中議程設置理論的基礎被打破,新的傳播模式中議程設置理論發生了改變。

新的媒體環境下議程設置理論的變化
隨著實證研究和理論探討的展開,「議程設置功能」的有關概念也不斷趨於細致化和明確化。議程設置理論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這是廣受關注的話題。在新的媒體環境下,議程設置理論主要在以下幾方面發生了變化或得到了修正。
1.受眾的地位改變,議題設置主體發生變化
傳統傳播過程中的受眾總是被動地接收媒體提供的新聞信息,無法同媒體進行平等的交流與對話,他們只能在媒體為之設置的議題中挑選和接收信息。而在新媒體時代,網路傳播釋放了受眾參與信息傳播的主動性,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來挑選新聞信息,或發表自己的看法。互聯網因其網路分布式傳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媒體的控制權,能實現傳者與受者的互動雙向交流,公眾和媒體成為議程設置的共同主體。
新媒體時代,議程設置主體也表現出一些新的特點:首先,議程設置主體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其次,議程設置主體地位具有平等性,不同的議程設置主體間呈現互動交叉性。③這就是新聞傳播領域出現的「二重議程設置」現象,即在傳統的主流媒體的「議程設置」之外又出現了 「網民議程設置」,使原先「沉默的大多數」不僅不再沉默,而且積極參與到社會議題的討論中來。
2.公眾的自我議程設置出現,個人議題更易轉化為公共議題
在新媒體時代,公眾議題是自我形成,而不是設置形成的。公眾議題形成的過程或方式也變得很簡單,那就是「互動」,公眾在互動中選擇哪些事情或議題是重要的。網路時代公眾自我議程設置功能的實現,是對「議程設置」理論內涵的補充和延伸。如果公眾自我設置議程引發社會普遍關注,那麼這一議程就會進入傳統媒體的議程范圍,在網路傳播中,某一網民自我設置議程如果能很快引起大量網民關注,也就會很快引起傳統媒體的關注。④傳統媒體關注後又會很快轉化為公共議題。總之,個人議題更加容易轉化為公共議題,網民成為許多議題的第一設置者,經過網民的激烈討論互動以及各大媒體的轉載和重新設計,最後上升為人人皆知的熱門議題。
3.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弱化,網路媒體增強了議程設置的時效性
網路媒體改變了網民的思維方式、信息接收方式,實現了從下向上的傳播,不僅可以放大一些重要新聞的影響力,也會弱化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有些議題可能是傳統媒體比較關注的問題,但如果網路媒體不予重視,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影響力就會弱化。
另一方面,網路媒體增強了議程設置的時效性。根據心理學中的「首因效應」,人們在接受外部信息時往往更相信第一次看到、聽到的情況。網路媒體的快捷性等優勢,使它可以在突發事件發生時隨時隨地發布消息。比如,在溫州動車事故等突發事件發生後,微博等自媒體就同步直播事件的進展,在第一時間為公眾設置議題。因此,新聞時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媒體對公眾議程的設置能力。
4.媒體間的議程設置進一步發展
議程設置不僅存在於媒體與公眾、媒體與政府之間,同時,不同的媒體之間也存在著議程設置。在網路媒體出現以前,傳統媒體一直是公共議題的設置者,並且引導著公共輿論。然而,由於互聯網的低門檻、信息發布的自主性和互動性強等特點,每一位網民都可以成為議程設置者。一旦網民設置的議題被廣泛關注和討論,該議題的重要性和顯著性就會大大提升,很快傳統媒體就會將這一網路議題引用過來,進行深入討論。凡是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重大議題,都存在著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積極互動的現象。比如在2012年的寧波PX事件中,由於網民對這一問題的爭議以及意見領袖在微博上的助力,使該議題在網路上被迅速擴散和傳播,隨後傳統媒體相繼跟進報道,最終促成了事件的解決。另一方面,一些強勢媒體的報道也會對一些小媒體的報道產生影響,比如人民日報及中央電視台側重於報道哪些方面的新聞,各省、市媒體就會以此為導向來組織相關新聞報道。

結 語
互聯網的出現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強有力的沖擊和影響,也因此為議程設置理論研究提供了新視角。新媒體的出現也促使傳統的議程設置理論發生了變化。大眾媒體議程設置的功能沒有終結,但的確在弱化,而社會生活並未因此就失去了議程的設置,各種議題仍然在公眾中不斷地傳播著。正如麥庫姆斯所言:「不可否認,網際網路的確會帶來新聞媒介議程設置效果上的一些變化,但在目前看來,這些變化僅僅是某種程度上的變化,細節上的變化,而不是議程設置本質上的變化。」⑤
注釋:
①【美】麥庫姆斯著,郭鎮之 徐培喜譯:《議程設置:大眾媒介與輿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24頁
②劉德傑:《網路傳播中的「議程設置」探析》,《新聞窗》,2009年第4期,第88頁
③徐春霞:《新媒體時代的議程設置「主體」分析》,《新聞窗》,2009年第6期,第77頁
④谷頻:《網路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軍事記者》,2004年第11期,第48頁
⑤董文娜:《網路時代議程設置理論的新變化》,《青年記者》,2010年2月下,第37頁

㈣ 與傳統媒體比較,在網路傳播中進行議程設置有哪些不同

議程設置:議程設置是大眾傳播的重要社會功能和效果之一.是通過大眾媒介形成或影響輿論的理論假設.
70年代,美國傳播學者 麥康(McCombs,M)和肖(Shaw.D)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在公眾對社會公共事務中重要問題的認識和判斷與傳播媒介的報道活動之間,存在著一種高度對應德關系,即傳播媒介作為」大事」加以報道的問題.
同樣也作為大事反映在公眾的意識中;傳播媒介給予的強調越多,公眾對該問題的重視程度越高.根據這種高度對應的相關關系,麥庫姆斯和肖認為大眾傳播具有一種形成社會」議事日程」的功能,傳播媒介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公眾矚目的焦點和對社會環境的認知.後來也有一些研究對報紙,廣播電視媒介等不同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的特點進行了探討.
議程設置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對周圍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斷.
特點:1)傳播效果分為認知、態度和行動三個層面,議程設置功能假說是這個過程的最初階段,即認知層面的階段.
2)議程設置功能考察的整體的大眾傳播具有較長時間跨度的一系列報道活動所產生的中長期的、綜合的、宏觀的社會效果.
3)議程設置功能暗示了傳播媒介是從事「環境再構成作業」的機構.
有關議程設置的直接表述最先見於1958年諾頓·朗(Norton Long)的一篇文章中:
在某種意義上說,報紙是設置地方性議題的源動力.在決定人們將會談論些什麼,以及多數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將是什麼這些問題上,它起著很大的作用.
「新聞時效性」是關乎媒體議程影響力的重要因素.而網路,的時效性,當屬現在最快.關乎媒體議程影響力的重要因素,網路是不可比擬的.
網路和議程設置理論出現的時間是接近的.議程設置理論是在傳統的大眾媒介的基礎上提出的,可以說這個理論的提出者沒有考慮到網路這個新一代媒體.所以議程設置理論在針對網路討論時是有所變化的.
並且根據,議程設置理論中的特點分析.議程設置功能考察的整體的大眾傳播具有較長時間跨度的一系列報道活動所產生的中長期的、綜合的、宏觀的社會效果.
顯然網路,是具有議程設置這個功能點的.
其次,在某種意義上說,報紙是設置地方性議題的源動力.在決定人們將會談論些什麼,以及多數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
網路,雖然是現代化的一個虛擬平台,但是他也具備,設置議題的原動力.也再在決定人們將會談論些什麼,以及多數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
然電視、廣播等的現場直播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和加強了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方式與功能,但由於出版製作的時間、空間限制,由於內容甄別和把關的需要,通常不可能做到新聞信息的實時傳播.
網路媒體完全可以做到實時更新、實時報道.也正是由於這個「時間差」的存在,使得網路媒體擺脫了只是轉載傳統大眾傳媒新聞內容的狀況.實時互動性這個特點,使得網路媒體得以通過對新聞事件的價值判斷、加工手法等對傳統平面傳媒的媒體議程設置產生實質性影響.
需要說明的是,在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實現形式中,現場直播也是廣播和電視能夠採用的手段,這一點也充分體現了傳統大眾媒體的快速實時性特點.但是,廣播電視的直播一般適用於偶然性和突發性的新聞事件,而現實生活中,實時性互動傳播在傳統電子媒體的日常新聞傳播過程中並不是報道的主要形式.
而從網路中,這樣一個新媒介,立即衍生出一個,多元互動性的影響 .
多元互動性是網路媒體區別於傳統媒體的另一個重要屬性.網路媒體的多元互動性可以幫助受眾形成公眾議程.網路媒體作為一個被多元要素影響的媒體,一部分傳播權力分散到廣大網民手中,傳統新聞發布的單向度信息傳播變成了互動性多向度信息傳播.傳統媒體不再是第一手的、或者唯一的新聞來源,多元化的傳播者、復合式的傳播形態、多樣的傳播渠道等因素,使得以網民為代表的公眾可以自行選擇、加工信息,並通過網路傳播形成網上輿情.一些重大事件,如SARS事件、農民工工資問題等,網上輿情對於媒體的議程設置起了很大作用,進而影響到政府議程.

㈤ 網路時代議程設置功能失效了嗎

議程設置功能最早見於美國傳播學家M.E.麥庫姆斯和唐納德.肖於1972年在《輿論季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題目是《大眾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該理論認為大眾媒介雖然不能直接決定人們怎麼想,但可以左右人們想什麼。大眾媒介通過提供信息和安排相關議題來影響人們去關注某些事實或意見,並通過設置議題不同顯著度的方式來影響人們討論議題的順序。

有人說,在網路時代,網民自主選擇的權利提高了,不再是被動地局限媒體為我們設置的議程圈層里,我們有自己的價值選擇標准並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議程選擇思維模式,因此在網路時代,議程設置功能已經失效了?

答案是否定的。

(1)大眾媒體議程設置的長期作用

大眾媒體對於受眾的傳播效果分為認知、態度和行動三個層面,這些層面同時也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效果形成過程的不同階段,「議程設置功能」假說的著眼點是這個過程的最初階段,即認知層面上的效果。認知是態度的基礎和前提,而態度又是行動的先要條件,因此對受眾認知方面的影響是最深刻的。而這種認知效果的紮根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大眾媒體「長期洗禮」的過程,要想一下子擺脫大眾媒體對於議程設置框架的束縛是痴人說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是創造就是模仿,嬰兒牙牙學語,不也是模仿,人一生下來就自然而然身處在媒體為我們構築的信息環境,我們只能模仿媒體傳遞出來的價值觀,對於這種認知模式也已經習以為常。因此大眾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的作用已經根深蒂固。

(2)議程的話語分析

傳統的議程設置中的議題是經民意調查出的公開話題,而網路上的所謂的公眾議程只是少數網友討論的話題,而大多數網友並不是以網路為直接信息來源,所以網路上的公眾議程對於議程設置理論並沒有直接影響。

網路上的很多的輿論中心一開始只是被少數網友所關注,而只有經大眾媒體轉發,才使得該輿論中心成為大眾關注的話題。因此大眾媒體的中介作用不容小覷。大眾媒體的「引發輿論」功能就是通過議程設置所實現的,這是這個時代所賦予的特徵,也是這個時代受眾所賦予的權利。

(3)網路對議程設置的影響

在一個民主的國家,媒體議程一般來自於部分公眾的議程,網路只是部分群體議程的表達渠道,它並沒有改變整個制度結構,所以目前還不能說,議程設置功能在網路上失效了。

但是網路確實給大眾媒體議程設置造成了沖擊,它的表現不是設置方向發生逆轉(公眾議程反過來影響大眾媒體議程),而是大眾媒體設置普遍性議程的能力下降。

㈥ 什麼是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媒體怎麼運用其功能去影響輿論的

在傳媒生態日益變化的歷程中,危機事件造成了不同以往的傳播環境。無論是2008年初的南方雪災,還是5月的汶川大地震,抑或是9月的「三鹿奶粉事件」,這些都成為考驗媒體實力和社會責任的標桿。通過比較幾次危機事件,筆者看到媒體在面對危機時,不再是沉默無聲,而是在堅持導向性的同時進行議程設置,更好地發揮了輿論引導作用。

議程設置之具體表現美國傳播學家拉斯韋爾曾將環境監視、社會協調和社會遺產傳承視為媒體最重要的三項功能。在公共危機來臨時,媒體既要快速准確地傳遞危機信息,又要引導輿論,發揮其重大影響。
1.媒體設置報道時間:及時報道
議程設置理論研究的范圍,是大眾傳播具有較長時間跨度的報道活動所產生的社會效果。它在時間范圍上,是媒體中長期的系列報道活動。而對於公共危機而言,它是突然爆發,負面影響力強。那麼,及時地揭示危機信息,是媒體議程設置的關鍵要素。
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我國媒體表現出非同尋常的迅速敏捷。不光滿足了受眾最基本的知情權,也及時地化解了猜疑誤解,將真相公布於眾,從根本上破除了謠言。
2.媒體設置報道內容:人文訴求
公共危機發生後,會引起民眾恐慌,在面臨追求新聞效應和人文關懷的窘境中,大眾傳媒的新聞選擇至關重要。筆者認為:新聞報道的首要內容,是密切關系人民生活的危情訊息。當然,這種選擇必須建立在媒體全面客觀的報道上。
「三鹿奶粉事件」中,媒體意識到人文訴求的重要性,充分發揮環境監視的效力,直指危機事件的主要源頭。媒體將報道視角充分投向民眾最關心的事情,從民眾的切身利益出發,突出各階段報道的重點,這樣才真正承擔起社會喉舌的職責。
3.媒介積極行動:引導輿論
日常生活中,媒體的議程設置主要是通過報道的選擇和呈現來完成的。在危機關頭,大眾媒體一方面要發揮社會監督的功能,通過新聞觸角及時發現社會中的陰暗面,使被監督者迫於輿論壓力作出反應;另一方面,要多發揮撫慰力量,給受眾帶來危機關頭的心理安慰。這次事件中,因為嬰幼兒事關千家萬戶的幸福,新華社接連播發多條稿件,追蹤事件進展。這種連續性的追蹤報道,不光讓受眾了解災情信息,還發揮了主流媒體的功能,將公眾的注意力集中在政府所及范圍,引導了社會輿論。議程設置的負面效應我們在肯定媒體作為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它們設置議程時的負面影響及社會後遺症。
1.社會和受眾角度。首先,媒體議程設置過度可能引起輿論壓力,形成社會意見壓迫。在危機發生初期,媒體積極全面的報道無可非議,但是在危機後期,媒體應把握信息報道的度,避免給當事人及企業造成過度壓力;其次,媒體議程設置不當,可能誤導輿論,影響受眾正確認知。危機事件的發生,給受眾帶來身體和精神上諸多傷害,此時急需媒體准確全面的報道。但若報道延遲或內容不當,會使受眾產生懷疑和追問,直接影響媒體的聲譽。議程設置的關鍵是對事實客觀全面的報道,這樣才能滿足受眾基本的知情權。
2.媒體角度。大眾傳媒進行環境再構成時,必須把握好議程設置的度和量。否則,將給媒體自身發展帶來羈絆,嚴重損害其最有價值的媒體信譽。同時,這也會弱化媒介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違反新聞工作者職業准則。而新聞媒體擁有客觀、准確、平衡的報道方式和實事求是的評論方法,才是獲得公信力的有效手段。有效地發揮議程設置能力那麼,在現代社會中媒體如何充分發揮其輿論導向作用呢?
首先,在公共危機事件中,媒體要尋求新聞價值與政府宣傳的契合點。危機事件是突然襲來的事件, 具有很強的新聞價值,進行議程設置要掌握好量和度的把握。我國的媒體面對兩個報道取向——政府還是社會,要綜觀全局,在把握正確的宣傳導向時聚焦社會問題。在具體操作時,一方面要明確正面宣傳、積極鼓動、做好輿論導向;另一方面,我國媒體要掌握當時的現實情境,做到既最大程度實現新聞價值, 又能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其次,媒體要重視對危機事件本身和普通群眾的報道。媒體具體操作時,應該更加重視人文關懷,給予客觀公正的報道, 並且履行好傳播信息、溝通危情、監督政府,撫慰協調的功能。
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事件,新聞媒體必須積極有效地發揮自己的議程設置能力。在這場傳媒戰役中,媒體不僅僅是盡職盡責,而要在協調多方利益的前提下,有效介入危機事件。這樣才能最大地化解公共危機,為社會穩定與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

閱讀全文

與大眾傳媒網路媒體議程設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咪咕電視盒子怎麼連接無線網路 瀏覽:523
路由器設置網路靜態ip怎麼設置 瀏覽:313
哪個wifi網路攝像頭好 瀏覽:604
康佳電視不顯示網路信號 瀏覽:671
50歲網路安全指南 瀏覽:382
環球鋼琴網網路限制怎麼設置 瀏覽:646
手機怎樣注冊網路 瀏覽:884
假蘋果怎麼看有沒有開啟4g網路 瀏覽:878
計算機應用技術和計算機網路技術那個好就業 瀏覽:878
拔掉wifi網路不要的要怎麼辦 瀏覽:486
共享網路怎麼找對方 瀏覽:796
共享網路上不了 瀏覽:642
3g首選網路設置 瀏覽:160
設置空間許可權為什麼網路出錯了 瀏覽:562
四口光貓有網路但沒有wifi 瀏覽:384
網路就可以玩的游戲有哪些 瀏覽:464
計算機網路採用層 瀏覽:820
為何設路由器網路老丟失 瀏覽:995
計算機網路概念網路組成 瀏覽:272
歐普電腦插座面板沒網路 瀏覽:140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