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設置 > 網路泄露個人信息的人有多少

網路泄露個人信息的人有多少

發布時間:2024-03-21 10:25:08

⑴ 網路數據安全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規定發生重要數據或者多少人以上個人信息泄露

《網路數據安全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規定發生重要數據或者十萬人以上個人信息泄露、毀損、丟失等數據安全事件時,數據處理者還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在發生安全事件的八小時內向設區的市級網信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報告事件基本信息,包括涉及的數據數量、類型、可能的影響、已經或擬採取的處置措施等;

(二)在事件處置完畢後五個工作日內向設區的市級網信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報告包括事件原因、危害後果、責任處理、改進措施等情況的調查評估報告。

《網路數據安全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第十一條 數據處理者應當建立數據安全應急處置機制,發生數據安全事件時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機制,採取措施防止危害擴大,消除安全隱患。安全事件對個人、組織造成危害的,數據處理者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將安全事件和風險情況、危害後果、已經採取的補救措施等以電

話、簡訊、即時通信工具、電子郵件等方式通知利害關系人,無法通知的可採取公告方式告知,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不通知的從其規定。安全事件涉嫌犯罪的,數據處理者應當按規定向公安機關報案。

發生重要數據或者十萬人以上個人信息泄露、毀損、丟失等數據安全事件時,數據處理者還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在發生安全事件的八小時內向設區的市級網信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報告事件基本信息,包括涉及的數據數量、類型、可能的影響、已經或擬採取的處置措施等;

(二)在事件處置完畢後五個工作日內向設區的市級網信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報告包括事件原因、危害後果、責任處理、改進措施等情況的調查評估報告。

⑵ 數十億條個人信息明碼標價售賣,個人信息都是怎麼被泄露的呢

1、首先通過快遞進行泄露,很多人都會在網上購買一些東西,而商家會在快遞的包裝上寫上購買者的電話姓名和住址,購買者拿到快遞之後對快遞上的單信息沒有進行銷毀導致泄露的,或者在運輸過程中有一些人就抄下了購買者的信息。

2、另外火車票上面也會有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證號,很多人用完火車票之後就會隨地亂扔。被一些不法分子撿到之後,就會進行電子掃描,讀出個人信息。

3、在一些社交軟體上進行實名認證,現在很多軟體都需要進行實名認證了,有些不安全的軟體就會倒賣用戶的認證信息。


二、怎麼預防個人信息泄露?

網路上真的防不勝防,一些不正規的網站最好不要去實名認證。在網購的時候最好使用假的名字,火車票要扔掉之前,先把裡面的二維碼撕掉。

⑶ 個人信息泄露報告結果怎麼樣

隨著網路消費時代的到來,信息化服務快速普及,互聯網商業模式不斷創新,線上線下服務快速融合,網路通信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快速普及,使得消費者通過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享受各種線上線下服務。然而,消費者在享受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帶來的各種利好時,個人隱私信息泄露、盜用、販賣事件時有發生,騷擾、詐騙電話和郵件仍然肆虐,成為全社會和廣大消費者普遍擔憂的問題。有報道稱,中國網民在網路遭遇詐騙等問題上的經濟權益損失超過千億人民幣。根據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消費者投訴情況統計,2018年上半年電商平台、社交平台軟體等非法搜集消費者個人信息現象成投訴新熱點。

為了更准確地掌握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的內容範圍、可能途徑、問題形式、維權意願等有關情況,更好地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中國消費者協會於2018年7月17日至8月13日組織開展 「App個人信息泄露情況」問卷調查。調查採取在線網路調查方式,共計回收有效問卷5,458份。

一、調查主要結果

(一)超八成受訪者曾遭遇個人信息泄露問題

根據調查結果,個人信息泄露總體情況比較嚴重,遇到過個人信息泄露情況的人數佔比為85.2%,沒有遇到過個人信息泄露情況的人數佔比為14.8%。

(二)個人信息泄露後遭遇的常見問題:推銷電話或簡訊騷擾、接到詐騙電話、收到垃圾郵件

根據調查結果,當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後,約86.5%的受訪者曾收到推銷電話或簡訊的騷擾,約75.0%的受訪者接到詐騙電話,約63.4%的受訪者收到垃圾郵件,排名位居前三位。此外,部分受訪者曾收到違法信息如非法鏈接等,更有甚者出現個人賬戶密碼被盜的問題。

(九)近七成受訪者認為手機App在自身功能不必要的情況下獲取用戶隱私許可權

根據調查結果,手機App在自身功能不必要的情況下獲取用戶隱私許可權的情況比較嚴重,67.2%的受訪者遇到這種情況,僅有32.8%的受訪者沒有遇到過。

(十)近八成受訪者認為手機App採集個人信息的原因是推銷廣告

根據調查結果,受訪者認為推銷廣告是手機App採集個人信息的最主要原因,佔77.0%。選擇其他原因的還有,販賣和交換個人信息佔45.9%,挖掘用戶使用習慣、提供更好服務佔42.6%,詐騙竊取活動佔24.6%。

(十一)手機App出現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個人安全意識淡薄和監管不到位

根據調查結果,個人信息的安全保護意識淡薄和相關監管不到位是受訪者認為手機App出現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比例分別為64.0%和57.3%。相關法律不完善(39.3%),取證難、維權成本高(24.6%),維權意識不強(19.6%),行業缺乏自律(18.0%)也是導致手機App出現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

(十二)超過八成的受訪者認為當前手機App在用戶個人信息保護方面需要加強

根據調查結果,受訪者認為當前手機App在用戶個人信息方面需要加強,有62.3%的受訪者認為非常有必要,23.0%有必要,佔比超過調查總樣本的八成。認為不需要、沒有必要、完全沒必要的比例相對較少。

二、結論

1.個人信息泄露情況相當嚴重,信息泄露途徑和表現形式多樣。根據數據統計結果,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途徑主要是經營者未經本人同意,暗自收集個人信息、經營者或不法分子故意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和網路服務系統存有漏洞,造成個人信息泄露;消費者在個人隱私信息被泄露的情況下,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接到詐騙電話、推銷電話和收到簡訊騷擾、垃圾郵件等。

2.手機App過度採集個人信息呈現普遍趨勢。根據調查結果,手機APP需要獲取的許可權種類繁多,最突出的是獲取位置信息和訪問聯系人許可權;而且存在App自身功能使用非必要的情況下獲取用戶隱私許可權,增加了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多數受訪者認為手機App採集個人信息的原因是為了推銷廣告。

3.消費者閱讀手機App應用許可權和用戶協議或隱私政策的頻次和深度有待提高。調查顯示,較多消費者從不或者偶爾閱讀手機App應用許可權和用戶協議或隱私政策等文字說明。而且,受限於網路技術知識欠缺和文字表述篇幅等原因,一些消費者不會完全通讀隱私政策文字說明,或大致瀏覽,或閱讀重點章節,了解不深,容易遺漏重點信息或關鍵描述。還有很大一部分消費者因為不授權就無法使用而從沒閱讀過App的應用許可權和用戶協議或隱私政策。

4.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後的應對措施不足。調查數據顯示,在個人信息泄露情況發生後,消費者最擔心被利用從事詐騙竊取活動或交給第三方;但值得注意的是,選擇消極應對和自認倒霉的受訪者不在少數,消費者的主動維權意識還有待加強。

5.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意識較強但缺乏有效的保護手段。調查顯示,用戶通過填寫部分信息來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治標不治本,而且個人安全意識薄弱和監管不到位是手機App出現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消費者與手機App服務提供商之間往往處於不對等的地位,只能同意或被迫同意格式條款和信息獲取許可權;另一方面,消費者雖有自我保護的意識,但不知如何更有效地保護自己,難以有效應對。

三、建議

本次調查表明,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情況不容樂觀,手機App過度採集個人信息呈現普遍趨勢,消費者存在諸多擔憂,但往往缺乏足夠有效的應對手段,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和隱私工作亟待加強。如何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和隱私,尊重消費者的價值和意願,讓消費者個人信息和隱私數據不再「裸奔」,並受到合理的尊重和保護,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和共同治理。為此,中國消費者協會建議:

1.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為行業長遠發展提供穩健基礎。目前,我國已經出台一些規范性文件和推薦性標准對App收集個人信息行為進行規范和引導,但消費者普遍關心的懲戒手段、賠償問題等涉及深度不夠。建議進一步明確網路信息服務中交易雙方的權利義務,特別是對App服務提供商的義務與責任約束,做好個人信息和數據應用中相關風險和問題的應對與研判,讓網路時代的數據產業在法治范圍內發展。

2.強化企業動態監管,為行業有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手機App的監管和個人信息的保護,需要工信、市場監管、公安、文化、網安等有關部門協同共治、動態監管。一是嚴格准入門檻和登記備案,如對開發商資質的審核、App的登記備案、App服務功能和內容的審查、違規懲罰機制各個環節等都應形成聯動,強化源頭治理;二是嚴厲懲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打擊個人信息販賣的黑色產業鏈,對於侵犯消費者個人隱私信息的行為,形成常態化監管機制;三是嚴密關注市場App發展態勢,如聯合建立App抽查制度和黑名單制度,及時公示黑榜軟體,提醒消費者謹慎下載。

3.敦促企業自覺自律,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內在動力。首先,App服務商必須樹立消費維權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堅守「安全」底線,強化對消費者個人信息的保護責任;其次,企業應當通過合理合法的方式獲知用戶數據,並採取有效措施,確保用戶個人信息和數據安全,用服務質量和安全保障贏取消費者的選擇和信任;第三,企業提供相關服務和履行告知義務時,應該通過簡潔醒目、通俗易懂的方式,避免消費者的誤解和誤讀;第四,企業應當充分聽取和尊重消費者的合理訴求和意見並及時反饋處理,提升消費者滿意度和信賴感。

4.鼓勵社會大眾參與,強化網路知識普及和安全教育規范。一方面要廣泛發動社會力量,通過社會宣傳、社會動員、社會參與、社會監督的方式共同應對手機App信息泄露情況,強化網路知識普及和安全教育規范,提升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另一方面要暢通投訴渠道和維權渠道,通過便利的投訴、舉報、反饋和處理渠道機制建設,讓消費者積極參與到維護個人信息安全的行動中來,增強消費者的維權意願和維權效果。

5.培育良好信息信用意識和使用習慣。消費者在選擇使用手機App時應當做到「四個注意」:一是要注意選用安全合規的App產品和服務,並選擇正規有效的渠道進行下載安裝;二是要注意認真閱讀App的應用許可權和用戶協議或隱私政策說明,了解操作注意事項;三是要注意培育良好使用習慣,不隨意開放和同意非必要的讀取許可權,不隨意輸入個人隱私信息,定期維護和清理相關數據;四是要注意認真應對個人隱私信息被泄露的問題,發現個人信息被泄露問題時,要通過有效手段及時主動維權,必要時向有關部門反映,讓更多消費者免受其害。

⑷ 個人信息泄露的安全現狀

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普及和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互聯網的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惡意程序、各類釣魚和欺詐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同時黑客攻擊和大規模的個人信息泄露事件頻發,與各種網路攻擊大幅增長相伴的,是大量網民個人信息的泄露與財產損失的不斷增加。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采訪獲悉,目前信息安全「黑洞門已經到觸目驚心的地步,網站攻擊與漏洞利用正在向批量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用戶隱私和權益遭到侵害,特別是一些重要數據甚至流向他國,不僅是個人和企業,信息安全威脅已經上升至國家安全層面。
從某漏洞響應平台上收錄的數據顯示,目前該平台已知漏洞就可導致23.6億條隱私信息泄露,包括個人隱私信息、賬號密碼、銀行卡信息、商業機密信息等。導致大量數據泄露的最主要來源是:互聯網網站、游戲以及錄入了大量身份信息的政府系統。根據公開信息,2011年至今,已有11.27億用戶隱私信息被泄露。
「這個數據意味著,我們幾乎每一個上網的人,自己的信息都可能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被竊取甚至利用。」

閱讀全文

與網路泄露個人信息的人有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電視中央一在哪裡 瀏覽:637
網路學習忘記密碼怎麼辦 瀏覽:44
梅州藝博網路怎麼樣 瀏覽:851
無線網路的路由器長什麼樣 瀏覽:785
關於網路布線的什麼東西貴 瀏覽:971
覆蓋區有網路但是連接不上網 瀏覽:568
計算機網路媒體圖標 瀏覽:853
網路營銷的核心在哪裡 瀏覽:978
雷電共享網路 瀏覽:532
網路軟體賭做完筆錄是立馬拘留嗎 瀏覽:817
電腦網路分配不了ip 瀏覽:179
馬洪濤傳媒網路公司在哪裡 瀏覽:117
路由器是動態但是還是無網路 瀏覽:129
計算機網路常可以分為和 瀏覽:454
wifi選取網路狀態 瀏覽:518
電腦查本地網路流量被盜 瀏覽:862
寬頻和4g網路哪個好 瀏覽:936
用網路編輯音頻的軟體 瀏覽:284
網路怎麼寫好文章 瀏覽:761
網路密碼哪裡關閉 瀏覽:791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