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路由器工作在OSI七層協議中的第三層,也就是網路層。其主要任務是接收來源於一個網路介面的數據包,根據這個數據包中所含的目地址,決定轉發到的下一個目的地址。路由器中時刻維持著一張路由表,所有的數據包的發送和轉發都通過查找路由表來實現的。這個路由表可以靜態配置,也可以通過動態路由協議產生。
交換機
4、對於廣播幀和組播幀向所有埠進行轉發。
5、更新。MAC地址表會每300s更新一次。
❷ 路由器的原理
路由器的概念及基本構成
路由器是一種用於網路互連的計算機設備,它工作在 OSI 參考模型的第三層
(網路層),為不同的網路之間報文尋徑並存儲轉發。
作為路由器,必須具備:
Ⅰ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介面:用於連接不同的網路。
Ⅱ 協議至少實現到網路層:只有理解網路層協議才能與網路層通訊。
Ⅲ 至少支持兩種以上的子網協議:異種子網互聯。
Ⅳ 具有存儲、轉發、尋徑功能 :實現速率匹配與路由尋徑。
Ⅴ 一組路由協議:包括域內路由協議、域間路由協議。
路由器的作用
Ⅰ 異種網路互連:主要是具有異種子網協議的網路互連。
Ⅱ 子網協議轉換:不同子網間包括區域網和廣域網間協議轉換。
Ⅲ 路由(尋徑):路由表建立、刷新、查找。
Ⅳ 速率適配:不同介面具有不同的速率,路由器可以利用自己 緩存及流控協議適配。
Ⅴ 隔離網路:防止廣播風暴,網路安全(防火牆)。
Ⅵ 報文分片與重組:介面的 MTU 不同,超過介面的 MTU 的報文會被分片,到達目的地的報文會被重組。
Ⅶ備份、流量流控:主備線路的切換及復雜的流量控制。
路由器工作原理
路由器中時刻維持著一張路由表,所有報文的發送和轉發都通過查找路由表。從相應埠發送。這張路由表可以是靜態配置的,也可以是動態路由協議產生的。物理層從路由器的一個埠收到一個報文,上送到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去掉鏈路層封裝,根據報文的協議域上送到網路層。網路層首先看報文是否是送給本機的,若是,去掉網路層封裝,送給上層。若不是,則根據報文的目的地址查找路由表,若找到路由,將報文送給相應埠的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封裝後,發送報文。若找不到路由,報文丟棄。
電子產品世界
路由器工作原理
手機與無線通信 作者:何富和 時間:2015-05-27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導讀:說起路由器,大家對它一定非常熟悉吧,上網都靠他,但它是靠什麼原理工作的呢,它的工作流程是怎樣呢?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路由器的概念及基本構成
路由器是一種用於網路互連的計算機設備,它工作在 OSI 參考模型的第三層
(網路層),為不同的網路之間報文尋徑並存儲轉發。
作為路由器,必須具備:
Ⅰ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介面:用於連接不同的網路。
Ⅱ 協議至少實現到網路層:只有理解網路層協議才能與網路層通訊。
Ⅲ 至少支持兩種以上的子網協議:異種子網互聯。
Ⅳ 具有存儲、轉發、尋徑功能 :實現速率匹配與路由尋徑。
Ⅴ 一組路由協議:包括域內路由協議、域間路由協議。
路由器的作用
Ⅰ 異種網路互連:主要是具有異種子網協議的網路互連。
Ⅱ 子網協議轉換:不同子網間包括區域網和廣域網間協議轉換。
Ⅲ 路由(尋徑):路由表建立、刷新、查找。
Ⅳ 速率適配:不同介面具有不同的速率,路由器可以利用自己 緩存及流控協議適配。
Ⅴ 隔離網路:防止廣播風暴,網路安全(防火牆)。
Ⅵ 報文分片與重組:介面的 MTU 不同,超過介面的 MTU 的報文會被分片,到達目的地的報文會被重組。
Ⅶ備份、流量流控:主備線路的切換及復雜的流量控制。
路由器工作原理
路由器中時刻維持著一張路由表,所有報文的發送和轉發都通過查找路由表。從相應埠發送。這張路由表可以是靜態配置的,也可以是動態路由協議產生的。物理層從路由器的一個埠收到一個報文,上送到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去掉鏈路層封裝,根據報文的協議域上送到網路層。網路層首先看報文是否是送給本機的,若是,去掉網路層封裝,送給上層。若不是,則根據報文的目的地址查找路由表,若找到路由,將報文送給相應埠的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封裝後,發送報文。若找不到路由,報文丟棄。
子網尋徑及路由
標準的尋徑表表目是一個二維組(信宿網路地址,下一驛站地址),其中不攜帶子網信息,不能滿足子網尋徑。引入子網編址以後,子網尋徑表的每一表目中加入子網模,於是子網尋徑表表目變為三維組:子網模、信宿網路地址、下一驛站地址。
路由演算法、路由協議、尋徑
路由器依據路由表來為報文尋徑,路由表由路由協議建立和維護。路由協議的設計則是依據某種路由演算法。
選徑是否是最佳:
以什麼參數來衡量路由,如時延、距離、中間網關數等。
簡潔性:路由演算法應設計的盡可能簡潔。
強壯性:路由演算法必須具有魯棒性,應經得起各種網路環境的考驗。
快速收斂性:即所有路由器就最優路徑達成一致的過程路由演算法如果收斂的慢,就會引起路徑循環或網路消耗。
靈活性、彈性:路由演算法能否適應網路環境的各種變化,例如網路帶寬、路由器的緩存、網路時延等發生變化,路由演算法能否根據這些變化做出調整。路由表包含的信息用來交換路由信息和選擇最佳路由路由表是路由器的核心,其中的路由信息來源有兩種:一種是手動添加的靜態路由,另外一種是路由器運行過程中由動態路由協議學習而得來。路由演算法使用了許多不同的權決定最佳路由。
通常採用的權如下:
Ⅰ 路徑距離:指所經過的每條鏈路的權值之和,有的路由協議指節點數目;
Ⅱ 可靠性:指網路鏈路是否容易出故障;
Ⅲ 時延:指網路鏈路造成的網路延時;
Ⅳ 帶寬:指鏈路傳輸信息流容量的能力;
Ⅴ 承載量:指網路資源如路由器的繁忙程度;
路由器與相關網路設備的比較
Hubs(中繼器):對應 7 層模型的物理層,它的作用是放大電信號。主要用於連接具有相同物理層的 LAN。Hubs 還將乙太網的匯流排結構變成星狀結構。Bridges(Switches):是一種在數據鏈路層實現互連的存儲轉發設備,廣泛用於區域網的擴展。Bridges 從一個網段接收完整的數據幀,進行必要的比較和驗證,然後決定是丟棄還是發送給另外一個網段。Bridges 具有隔離網段的作用。在網路上適當地使用 Bridges 可以調整網路負載,提高傳輸性能。
Router(路由器):與 Bridges 相比,路由器實現網路互連是發生在網路層,它實現了相對復雜的功能:路由選擇、多路重發、錯誤檢測等。路由器的異構網互連能力、阻塞控制能力和網段的隔離能力要強於 Bridges。路由器可以阻止網路風暴、支持多協議、提供多種介面。
❸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路由器是連接網際網路中各區域網、廣域網的設備,它會根據信道的情況自動選擇和設定路由,以最佳路徑,按前後順序發送信號。
路由器用於連接多個邏輯上分開的網路,所謂邏輯網路是代表一個單獨的網路或者一個子網。當數據從一個子網傳輸到另一個子網時,可通過路由器的路由功能來完成。
路由器通常位於網路層
因而路由技術也是與網路層相關的一門技術, 路由器與早期的網橋相比有很多的變化和不同。 通常而言,網橋的局限性比較大,它只能夠連通數據鏈路層相同或者類似的網路,不能夠連接數據鏈路層之間有著較大差異的網路。
但是路由器卻不同,它打破了這個局限,能夠連接任意的兩種不同的網路,但是這兩種不同的網路之間要遵守一個原則,就是使用相同的網路層協議,這樣才能夠被路由器連接。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路由器
❹ 路由器是用什麼原理連接網路的
首先路由器是個三層設備,其功能是轉發和路由(也叫定址找路徑),在網路中網路設備通過一些基礎的通信協議進行通信,原理的話就像教科書上給我們介紹的網路通信就像郵局送信一樣,要有地址才能到達接收方。路由器連接網路的原理是根據其數據包裡面的二層地址和三層地址通過通信協議進行定址路由進行轉發數據的。簡單來說就是這樣的。
❺ 簡述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網路中的設備相互通信主要是用它們的IP地址,路由器只能根據具體的IP地址來轉發數據。IP地址由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兩部分組成。在Internet中採用的是由子網掩碼來確定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
子網掩碼與IP地址一樣都是32位的,並且這兩者是一一對應的,子網掩碼中「1」對應IP地址中的網路地址,「0」對應的是主機地址,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IP地址。在同一個網路中,IP地址的網路地址必須是相同的。
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只能在具有相同網路地址的IP地址之間進行,如果想要與其他網段的計算機進行通信,則必須經過路由器轉發出去。不同網路地址的IP地址是不能直接通信的,即便它們距離非常近,也不能進行通信。
路由器的多個埠可以連接多個網段,每個埠的IP地址的網路地址都必須與所連接的網段的網路地址一致。不同的埠它的網路地址是不同的,所對應的網段也是不同的,這樣才能使各個網段中的主機通過自己網段的IP地址把數據發送到路由器上。
應用
路由器可能具有用於不同類型物理層連接的介面,例如銅纜、光纖或無線傳輸。它還可以支持不同的網路層傳輸標准。每個網路介面用於使數據包能夠從一個傳輸系統轉發到另一個傳輸系統。路由器還可用於連接兩個或多個邏輯組的計算機設備,稱為子網,每個組具有不同的網路前綴。
路由器可以提供企業內部、企業與互聯網之間或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 網路之間的連接。最大的路由器(例如Cisco CRS-1或JuniperPTX)與各種 ISP 互連,或者可能用於大型企業網路。較小的路由器通常為典型的家庭和辦公室網路提供連接。
在企業內部可以找到各種尺寸的路由器。最強大的路由器通常存在於 ISP、學術和研究機構中。大型企業可能還需要更強大的路由器來應對不斷增長的內網數據流量需求。一個分層的網路互聯模型在大型網路互連路由器是普遍使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