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層。
路由器在網路層實現網路互聯,它主要完成網路層的功能。路由器負責將數據分組(Packet)從源端主機以最佳路徑傳送到目的端主機。
路由器具備兩個最基本的功能,確定通過互聯網到達目的網路的最佳路徑和完成信息分組的傳送,即路由選擇和數據轉發。
Ⅱ 路由功能一般在什麼層實現
路由功能一般在第三層 網路層 實現。
集線器一般在 第二層實現,數據鏈路層。
Ⅲ 路由器工作在OSI七層模型的哪一層
路由器是在OSI七層網路模型中的第三層——網路層操作的。路由器內部有一個路由表,這表標明了如果要去某個地方,下一步應該往哪走。路由器從某個埠收到一個數據包,它首先把鏈路層的包頭去掉(拆包),讀取目的IP地址,然後查找路由表,若能確定下一步往哪送,則再加上鏈路層的包頭(打包),把該數據包轉發出去;如果不能確定下一步的地址,則向源地址返回一個信息,並把這個數據包丟掉。
Ⅳ 路由器工作在osi哪一層
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
網路層:路由器、防火牆
數據鏈路層:網卡、網橋、交換機
物理層:中繼器、集線器
Ⅳ 路由器工作在osi的哪一層
路由器是聯結多個網路或網段的網路裝備,主要功能是聯結不同的網路,進行協議轉換、路由選擇等。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的網路層。
路由器是在osi的第三層也就是網路層工作的,網路層的功能就是給數據選擇路徑的。OSI是開放互聯模型 共7層 從低到高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 運輸層 會話層 表示層 應用層 網路層的功能就是分組傳送,路由選擇和流量控制。
路由器(Router)又稱網關設備(Gateway)是用於連接多個邏輯上分開的網路,所謂邏輯網路是代表一個單獨的網路或者一個子網。當數據從一個子網傳輸到另一個子網時,可通過路由器的路由功能來完成。
因此,路由器具有判斷網路地址和選擇IP路徑的功能,它能在多網路互聯環境中,建立靈活的連接,可用完全不同的數據分組和介質訪問方法連接各種子網,路由器只接受源站或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屬網路層的一種互聯設備。
原理
網路中的設備相互通信主要是用它們的IP地址,路由器只能根據具體的IP地址來轉發數據。IP地址由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兩部分組成。
在Internet中採用的是由子網掩碼來確定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子網掩碼與IP地址一樣都是32位的,並且這兩者是一一對應的,子網掩碼中「1」對應IP地址中的網路地址,「0」對應的是主機地址,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IP地址。
在同一個網路中,IP地址的網路地址必須是相同的。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只能在具有相同網路地址的IP地址之間進行,如果想要與其他網段的計算機進行通信,則必須經過路由器轉發出去。不同網路地址的IP地址是不能直接通信的,即便它們距離非常近,也不能進行通信。
路由器的多個埠可以連接多個網段,每個埠的IP地址的網路地址都必須與所連接的網段的網路地址一致。不同的埠它的網路地址是不同的,所對應的網段也是不同的,這樣才能使各個網段中的主機通過自己網段的IP地址把數據發送送到路由器上。
Ⅵ 路由器工作在五層協議的什麼層
網路協議分層:
鏈路層:有時也稱作鏈路層或網路介面層,通常包括操作系統中的設備驅動程序和計算機中對應的網路介面卡。他們一起處理與電纜的物理介面細節。
網路層:有時也稱為互聯網層,處理分組在網路中的活動,例如分組的選路。在TCP/IP協議簇中,網路層協議包括IP協議,ICMP協返橡稿議(Internet互聯網控制報文協議)、以及IGMP協議(Internet組管理協議)(ps:分片是在網路成上發生的。)
傳輸層:主要為了兩台主機上的應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在TCP/IP協議簇中,有兩個互不想通的傳輸協議,TCP(傳輸控制協議)UDP(用戶數據協議)TCP為兩台主機提供高可靠性的數據通信。它所做的工作包括把應用程序交給他的數據分成合適的大小塊交給下面的網路層,確認接收到的分組,設置發送最後確認分組的超時時鍾等。由於傳輸層提供了高可靠性的端到端的通信,因此應用層可以忽略所有的這些細節。UDP它只是把稱作數據的分組從一個主機發送到另一個主機,但並不保證該數據報能到達另一端。任何必需的可靠性必需由應用層來提供。(這一層也出出現分片的現象,正是傳輸層的分片使得網路層盡可能不出現分片的現象分片分段關系)
應用層:負責處理特定的應用程序細節。例如telnet 遠程登錄;FTP文件傳輸協議;SMTP簡單郵件傳輸協議;SNMP簡單網路管理協議。
簡而言之:鏈路層是i處理乙太網幀和物理傳輸媒介的關系漏孝;網路層處理上層數據的分組;傳輸層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提供用戶使用哪種協議。
在TCP/IP協議簇中,網路層IP提供的是一種不可靠的服務。也就是說,它只是盡可能快的把分組從源節點送到目的節點,但是並不提供任何可靠性保證。另一方面,TCP在不可靠的IP層上提供了一個可靠的傳輸層,為了提供這種可靠的服務,TCP採用了超時重傳、發送和接收端的確認分組等機制。傳輸層和網路層分別負責不同的功能。
ICMP是IP協議的附屬協議。IP層用它來與其他主機或路由器交換錯誤報文和其他重要信息。主要被IP使用,但也有直接使用此協議的,例如Ping和traceroute
IGMP是Internet組管理協議。它用來把一個UDP數據報多播到多個主機上。
當應用程序用TCP傳送數據時,數據被送入協議棧中,然後逐個通過每一層直到被當做一串比特流送入網路。其中每一層對收到的數據都要增加一些首部信息(有時還要增加尾部信息)。TCP傳給IP的數據單元稱作TCP報文段或簡稱TCP段(TCP segment)。IP傳給網路介面層的數據單元稱作IP數據報(IP datagram)。通過乙太網傳輸的比特流稱作幀(Frame).乙太網數據幀的物理特性是其長度必須在46~1500位元組之間。(這個數字是乙太網幀的負載。不包括乙太網棧的首位長度、間隙等)
IP和網路介面層之間傳送的數據單元應該是分組(packet).分組既可以是一個IP數據報,也可以是IP數據報的一個片(fragment)
由於TCP、UDP、ICMP和IGMP都要想IP傳送數據,因此IP必須在生成的IP首部中加入某種標志,以表明數據屬於那一層。因此,IP在首部中存入一個長度為8bit的數值,稱如銷為協議域。1表示ICMP協議,2表示IGMP協議,6表示為TCP協議,17為UDP協議。
telnet的TCP埠號為:23
tftp的埠號為:69
乙太網、令牌環網、點對點的鏈接和FDDI這些都是不同類型的物理網路。
網線、集線器 -----工作在物理層
網橋、網卡、交換機-----工作在數據鏈路層
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
從協議分層模型方面來講,TCP/IP由四個層次組成: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應用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