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BP神經網路和感知器有什麼區別
1、發展背景不同:
感知器是Frank Rosenblatt在1957年所發明的一種人工神經網路,可以被視為一種最簡單形式的前饋式人工神經網路,是一種二元線性分類器。
而BP神經網路發展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David Runelhart。Geoffrey Hinton和Ronald W-llians、DavidParker等人分別獨立發現了誤差反向傳播演算法,簡稱BP,系統解決了多層神經網路隱含層連接權學習問題,並在數學上給出了完整推導。
2、結構不同:
BP網路是在輸入層與輸出層之間增加若干層(一層或多層)神經元,這些神經元稱為隱單元,它們與外界沒有直接的聯系,但其狀態的改變,則能影響輸入與輸出之間的關系,每一層可以有若干個節點。
感知器也被指為單層的人工神經網路,以區別於較復雜的多層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 作為一種線性分類器,(單層)感知器可說是最簡單的前向人工神經網路形式。
3、演算法不同:
BP神經網路的計算過程由正向計算過程和反向計算過程組成。正向傳播過程,輸入模式從輸入層經隱單元層逐層處理,並轉向輸出層,每層神經元的狀態隻影響下一層神經元的狀態。感知器使用特徵向量來表示的前饋式人工神經網路,它是一種二元分類器,輸入直接經過權重關系轉換為輸出。
⑵ BP神經網路神經元個數求助
你用的是newff函數的新版用法,不需要手動設置輸入、輸出神經元數目,只需要設置隱層神經元即可。從你的HideLayerNode=[17 7];可以看出,你這是雙隱層網路,第一個隱層是17個神經元,第二層隱是7神經元。
net = newff(P,T,[S1 S2...S(N-l)],{TF1 TF2...TFNl}, BTF,BLF,PF,IPF,OPF,DDF)
Size of ith layer, for N-1 layers, default = [ ].
(Output layer size SN is determined from T.)
輸出層神經元數量由樣本維數決定。
⑶ 什麼是BP神經網路
BP演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學習過程由信號正向傳播與誤差的反向回傳兩個部分組成;正向傳播時,輸入樣本從輸入層傳入,經各隱層依次逐層處理,傳向輸出層,若輸出層輸出與期望不符,則將誤差作為調整信號逐層反向回傳,對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權矩陣做出處理,使誤差減小。經反復學習,最終使誤差減小到可接受的范圍。具體步驟如下:
1、從訓練集中取出某一樣本,把信息輸入網路中。
2、通過各節點間的連接情況正向逐層處理後,得到神經網路的實際輸出。
3、計算網路實際輸出與期望輸出的誤差。
4、將誤差逐層反向回傳至之前各層,並按一定原則將誤差信號載入到連接權值上,使整個神經網路的連接權值向誤差減小的方向轉化。
5、対訓練集中每一個輸入—輸出樣本對重復以上步驟,直到整個訓練樣本集的誤差減小到符合要求為止。
⑷ 神經網路BP模型
一、BP模型概述
誤差逆傳播(Error Back-Propagation)神經網路模型簡稱為BP(Back-Propagation)網路模型。
Pall Werbas博士於1974年在他的博士論文中提出了誤差逆傳播學習演算法。完整提出並被廣泛接受誤差逆傳播學習演算法的是以Rumelhart和McCelland為首的科學家小組。他們在1986年出版「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Explorations in the Microstructure of Cognition」(《並行分布信息處理》)一書中,對誤差逆傳播學習演算法進行了詳盡的分析與介紹,並對這一演算法的潛在能力進行了深入探討。
BP網路是一種具有3層或3層以上的階層型神經網路。上、下層之間各神經元實現全連接,即下層的每一個神經元與上層的每一個神經元都實現權連接,而每一層各神經元之間無連接。網路按有教師示教的方式進行學習,當一對學習模式提供給網路後,神經元的激活值從輸入層經各隱含層向輸出層傳播,在輸出層的各神經元獲得網路的輸入響應。在這之後,按減小期望輸出與實際輸出的誤差的方向,從輸入層經各隱含層逐層修正各連接權,最後回到輸入層,故得名「誤差逆傳播學習演算法」。隨著這種誤差逆傳播修正的不斷進行,網路對輸入模式響應的正確率也不斷提高。
BP網路主要應用於以下幾個方面:
1)函數逼近:用輸入模式與相應的期望輸出模式學習一個網路逼近一個函數;
2)模式識別:用一個特定的期望輸出模式將它與輸入模式聯系起來;
3)分類:把輸入模式以所定義的合適方式進行分類;
4)數據壓縮:減少輸出矢量的維數以便於傳輸或存儲。
在人工神經網路的實際應用中,80%~90%的人工神經網路模型採用BP網路或它的變化形式,它也是前向網路的核心部分,體現了人工神經網路最精華的部分。
二、BP模型原理
下面以三層BP網路為例,說明學習和應用的原理。
1.數據定義
P對學習模式(xp,dp),p=1,2,…,P;
輸入模式矩陣X[N][P]=(x1,x2,…,xP);
目標模式矩陣d[M][P]=(d1,d2,…,dP)。
三層BP網路結構
輸入層神經元節點數S0=N,i=1,2,…,S0;
隱含層神經元節點數S1,j=1,2,…,S1;
神經元激活函數f1[S1];
權值矩陣W1[S1][S0];
偏差向量b1[S1]。
輸出層神經元節點數S2=M,k=1,2,…,S2;
神經元激活函數f2[S2];
權值矩陣W2[S2][S1];
偏差向量b2[S2]。
學習參數
目標誤差ϵ;
初始權更新值Δ0;
最大權更新值Δmax;
權更新值增大倍數η+;
權更新值減小倍數η-。
2.誤差函數定義
對第p個輸入模式的誤差的計算公式為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y2kp為BP網的計算輸出。
3.BP網路學習公式推導
BP網路學習公式推導的指導思想是,對網路的權值W、偏差b修正,使誤差函數沿負梯度方向下降,直到網路輸出誤差精度達到目標精度要求,學習結束。
各層輸出計算公式
輸入層
y0i=xi,i=1,2,…,S0;
隱含層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y1j=f1(z1j),
j=1,2,…,S1;
輸出層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y2k=f2(z2k),
k=1,2,…,S2。
輸出節點的誤差公式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對輸出層節點的梯度公式推導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E是多個y2m的函數,但只有一個y2k與wkj有關,各y2m間相互獨立。
其中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則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設輸出層節點誤差為
δ2k=(dk-y2k)·f2′(z2k),
則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同理可得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對隱含層節點的梯度公式推導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E是多個y2k的函數,針對某一個w1ji,對應一個y1j,它與所有的y2k有關。因此,上式只存在對k的求和,其中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則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設隱含層節點誤差為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則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同理可得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4.採用彈性BP演算法(RPROP)計算權值W、偏差b的修正值ΔW,Δb
1993年德國 Martin Riedmiller和Heinrich Braun 在他們的論文「A Direct Adaptive Method for Faster Backpropagation Learning:The RPROP Algorithm」中,提出Resilient Backpropagation演算法——彈性BP演算法(RPROP)。這種方法試圖消除梯度的大小對權步的有害影響,因此,只有梯度的符號被認為表示權更新的方向。
權改變的大小僅僅由權專門的「更新值」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其中
權更新遵循規則:如果導數是正(增加誤差),這個權由它的更新值減少。如果導數是負,更新值增加。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RPROP演算法是根據局部梯度信息實現權步的直接修改。對於每個權,我們引入它的
各自的更新值
於在誤差函數E上的局部梯度信息,按照以下的學習規則更新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其中0<η-<1<η+。
在每個時刻,如果目標函數的梯度改變它的符號,它表示最後的更新太大,更新值
為了減少自由地可調參數的數目,增大倍數因子η+和減小倍數因子η–被設置到固定值
η+=1.2,
η-=0.5,
這兩個值在大量的實踐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RPROP演算法採用了兩個參數:初始權更新值Δ0和最大權更新值Δmax
當學習開始時,所有的更新值被設置為初始值Δ0,因為它直接確定了前面權步的大小,它應該按照權自身的初值進行選擇,例如,Δ0=0.1(默認設置)。
為了使權不至於變得太大,設置最大權更新值限制Δmax,默認上界設置為
Δmax=50.0。
在很多實驗中,發現通過設置最大權更新值Δmax到相當小的值,例如
Δmax=1.0。
我們可能達到誤差減小的平滑性能。
5.計算修正權值W、偏差b
第t次學習,權值W、偏差b的的修正公式
W(t)=W(t-1)+ΔW(t),
b(t)=b(t-1)+Δb(t),
其中,t為學習次數。
6.BP網路學習成功結束條件每次學習累積誤差平方和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每次學習平均誤差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當平均誤差MSE<ε,BP網路學習成功結束。
7.BP網路應用預測
在應用BP網路時,提供網路輸入給輸入層,應用給定的BP網路及BP網路學習得到的權值W、偏差b,網路輸入經過從輸入層經各隱含層向輸出層的「順傳播」過程,計算出BP網的預測輸出。
8.神經元激活函數f
線性函數
f(x)=x,
f′(x)=1,
f(x)的輸入范圍(-∞,+∞),輸出范圍(-∞,+∞)。
一般用於輸出層,可使網路輸出任何值。
S型函數S(x)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f(x)的輸入范圍(-∞,+∞),輸出范圍(0,1)。
f′(x)=f(x)[1-f(x)],
f′(x)的輸入范圍(-∞,+∞),輸出范圍(0,
一般用於隱含層,可使范圍(-∞,+∞)的輸入,變成(0,1)的網路輸出,對較大的輸入,放大系數較小;而對較小的輸入,放大系數較大,所以可用來處理和逼近非線性的輸入/輸出關系。
在用於模式識別時,可用於輸出層,產生逼近於0或1的二值輸出。
雙曲正切S型函數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f(x)的輸入范圍(-∞,+∞),輸出范圍(-1,1)。
f′(x)=1-f(x)·f(x),
f′(x)的輸入范圍(-∞,+∞),輸出范圍(0,1]。
一般用於隱含層,可使范圍(-∞,+∞)的輸入,變成(-1,1)的網路輸出,對較大的輸入,放大系數較小;而對較小的輸入,放大系數較大,所以可用來處理和逼近非線性的輸入/輸出關系。
階梯函數
類型1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f(x)的輸入范圍(-∞,+∞),輸出范圍{0,1}。
f′(x)=0。
類型2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f(x)的輸入范圍(-∞,+∞),輸出范圍{-1,1}。
f′(x)=0。
斜坡函數
類型1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f(x)的輸入范圍(-∞,+∞),輸出范圍[0,1]。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f′(x)的輸入范圍(-∞,+∞),輸出范圍{0,1}。
類型2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f(x)的輸入范圍(-∞,+∞),輸出范圍[-1,1]。
中國礦產資源評價新技術與評價新模型
f′(x)的輸入范圍(-∞,+∞),輸出范圍{0,1}。
三、總體演算法
1.三層BP網路(含輸入層,隱含層,輸出層)權值W、偏差b初始化總體演算法
(1)輸入參數X[N][P],S0,S1,f1[S1],S2,f2[S2];
(2)計算輸入模式X[N][P]各個變數的最大值,最小值矩陣 Xmax[N],Xmin[N];
(3)隱含層的權值W1,偏差b1初始化。
情形1:隱含層激活函數f( )都是雙曲正切S型函數
1)計算輸入模式X[N][P]的每個變數的范圍向量Xrng[N];
2)計算輸入模式X的每個變數的范圍均值向量Xmid[N];
3)計算W,b的幅度因子Wmag;
4)產生[-1,1]之間均勻分布的S0×1維隨機數矩陣Rand[S1];
5)產生均值為0,方差為1的正態分布的S1×S0維隨機數矩陣Randnr[S1][S0],隨機數范圍大致在[-1,1];
6)計算W[S1][S0],b[S1];
7)計算隱含層的初始化權值W1[S1][S0];
8)計算隱含層的初始化偏差b1[S1];
9))輸出W1[S1][S0],b1[S1]。
情形2:隱含層激活函數f( )都是S型函數
1)計算輸入模式X[N][P]的每個變數的范圍向量Xrng[N];
2)計算輸入模式X的每個變數的范圍均值向量Xmid[N];
3)計算W,b的幅度因子Wmag;
4)產生[-1,1]之間均勻分布的S0×1維隨機數矩陣Rand[S1];
5)產生均值為0,方差為1的正態分布的S1×S0維隨機數矩陣Randnr[S1][S0],隨機數范圍大致在[-1,1];
6)計算W[S1][S0],b[S1];
7)計算隱含層的初始化權值W1[S1][S0];
8)計算隱含層的初始化偏差b1[S1];
9)輸出W1[S1][S0],b1[S1]。
情形3:隱含層激活函數f( )為其他函數的情形
1)計算輸入模式X[N][P]的每個變數的范圍向量Xrng[N];
2)計算輸入模式X的每個變數的范圍均值向量Xmid[N];
3)計算W,b的幅度因子Wmag;
4)產生[-1,1]之間均勻分布的S0×1維隨機數矩陣Rand[S1];
5)產生均值為0,方差為1的正態分布的S1×S0維隨機數矩陣Randnr[S1][S0],隨機數范圍大致在[-1,1];
6)計算W[S1][S0],b[S1];
7)計算隱含層的初始化權值W1[S1][S0];
8)計算隱含層的初始化偏差b1[S1];
9)輸出W1[S1][S0],b1[S1]。
(4)輸出層的權值W2,偏差b2初始化
1)產生[-1,1]之間均勻分布的S2×S1維隨機數矩陣W2[S2][S1];
2)產生[-1,1]之間均勻分布的S2×1維隨機數矩陣b2[S2];
3)輸出W2[S2][S1],b2[S2]。
2.應用彈性BP演算法(RPROP)學習三層BP網路(含輸入層,隱含層,輸出層)權值W、偏差b總體演算法
函數:Train3BP_RPROP(S0,X,P,S1,W1,b1,f1,S2,W2,b2,f2,d,TP)
(1)輸入參數
P對模式(xp,dp),p=1,2,…,P;
三層BP網路結構;
學習參數。
(2)學習初始化
1)
2)各層W,b的梯度值
(3)由輸入模式X求第一次學習各層輸出y0,y1,y2及第一次學習平均誤差MSE
(4)進入學習循環
epoch=1
(5)判斷每次學習誤差是否達到目標誤差要求
如果MSE<ϵ,
則,跳出epoch循環,
轉到(12)。
(6)保存第epoch-1次學習產生的各層W,b的梯度值
(7)求第epoch次學習各層W,b的梯度值
1)求各層誤差反向傳播值δ;
2)求第p次各層W,b的梯度值
3)求p=1,2,…,P次模式產生的W,b的梯度值
(8)如果epoch=1,則將第epoch-1次學習的各層W,b的梯度值
(9)求各層W,b的更新
1)求權更新值Δij更新;
2)求W,b的權更新值
3)求第epoch次學習修正後的各層W,b。
(10)用修正後各層W、b,由X求第epoch次學習各層輸出y0,y1,y2及第epoch次學習誤差MSE
(11)epoch=epoch+1,
如果epoch≤MAX_EPOCH,轉到(5);
否則,轉到(12)。
(12)輸出處理
1)如果MSE<ε,
則學習達到目標誤差要求,輸出W1,b1,W2,b2。
2)如果MSE≥ε,
則學習沒有達到目標誤差要求,再次學習。
(13)結束
3.三層BP網路(含輸入層,隱含層,輸出層)預測總體演算法
首先應用Train3lBP_RPROP( )學習三層BP網路(含輸入層,隱含層,輸出層)權值W、偏差b,然後應用三層BP網路(含輸入層,隱含層,輸出層)預測。
函數:Simu3lBP( )。
1)輸入參數:
P個需預測的輸入數據向量xp,p=1,2,…,P;
三層BP網路結構;
學習得到的各層權值W、偏差b。
2)計算P個需預測的輸入數據向量xp(p=1,2,…,P)的網路輸出 y2[S2][P],輸出預測結果y2[S2][P]。
四、總體演算法流程圖
BP網路總體演算法流程圖見附圖2。
五、數據流圖
BP網數據流圖見附圖1。
六、實例
實例一 全國銅礦化探異常數據BP 模型分類
1.全國銅礦化探異常數據准備
在全國銅礦化探數據上用穩健統計學方法選取銅異常下限值33.1,生成全國銅礦化探異常數據。
2.模型數據准備
根據全國銅礦化探異常數據,選取7類33個礦點的化探數據作為模型數據。這7類分別是岩漿岩型銅礦、斑岩型銅礦、矽卡岩型、海相火山型銅礦、陸相火山型銅礦、受變質型銅礦、海相沉積型銅礦,另添加了一類沒有銅異常的模型(表8-1)。
3.測試數據准備
全國化探數據作為測試數據集。
4.BP網路結構
隱層數2,輸入層到輸出層向量維數分別為14,9、5、1。學習率設置為0.9,系統誤差1e-5。沒有動量項。
表8-1 模型數據表
續表
5.計算結果圖
如圖8-2、圖8-3。
圖8-2
圖8-3 全國銅礦礦床類型BP模型分類示意圖
實例二 全國金礦礦石量品位數據BP 模型分類
1.模型數據准備
根據全國金礦儲量品位數據,選取4類34個礦床數據作為模型數據,這4類分別是綠岩型金礦、與中酸性浸入岩有關的熱液型金礦、微細浸染型型金礦、火山熱液型金礦(表8-2)。
2.測試數據准備
模型樣本點和部分金礦點金屬量、礦石量、品位數據作為測試數據集。
3.BP網路結構
輸入層為三維,隱層1層,隱層為三維,輸出層為四維,學習率設置為0.8,系統誤差1e-4,迭代次數5000。
表8-2 模型數據
4.計算結果
結果見表8-3、8-4。
表8-3 訓練學習結果
表8-4 預測結果(部分)
續表
⑸ BP神經網路的訓練集需要大樣本嗎一般樣本個數為多少
BP神經網路的訓練集需要大樣本嗎?一般樣本個數為多少?
BP神經網路樣本數有什麼影響
學習神經網路這段時間,有一個疑問,BP神經網路中訓練的次數指的網路的迭代次數,如果有a個樣本,每個樣本訓練次數n,則網路一共迭代an次,在n>>a 情況下 , 網路在不停的調整權值,減小誤差,跟樣本數似乎關系不大。而且,a大了的話訓練時間必然會變長。
換一種說法,將你的數據集看成一個固定值, 那麼樣本集與測試集 也可以按照某種規格確定下來如7:3 所以如何看待 樣本集的多少與訓練結果呢? 或者說怎麼使你的網路更加穩定,更加符合你的所需 。
我嘗試從之前的一個例子中看下區別
如何用70行Java代碼實現深度神經網路演算法
作者其實是實現了一個BP神經網路 ,不多說,看最後的例子
一個運用神經網路的例子
最後我們找個簡單例子來看看神經網路神奇的效果。為了方便觀察數據分布,我們選用一個二維坐標的數據,下面共有4個數據,方塊代表數據的類型為1,三角代表數據的類型為0,可以看到屬於方塊類型的數據有(1,2)和(2,1),屬於三角類型的數據有(1,1),(2,2),現在問題是需要在平面上將4個數據分成1和0兩類,並以此來預測新的數據的類型。
圖片描述
我們可以運用邏輯回歸演算法來解決上面的分類問題,但是邏輯回歸得到一個線性的直線做為分界線,可以看到上面的紅線無論怎麼擺放,總是有一個樣本被錯誤地劃分到不同類型中,所以對於上面的數據,僅僅一條直線不能很正確地劃分他們的分類,如果我們運用神經網路演算法,可以得到下圖的分類效果,相當於多條直線求並集來劃分空間,這樣准確性更高。
圖片描述
簡單粗暴,用作者的代碼運行後 訓練5000次 。根據訓練結果來預測一條新數據的分類(3,1)
預測值 (3,1)的結果跟(1,2)(2,1)屬於一類 屬於正方形
這時如果我們去掉 2個樣本,則樣本輸入變成如下
//設置樣本數據,對應上面的4個二維坐標數據
double[][] data = new double[][]{{1,2},{2,2}};
//設置目標數據,對應4個坐標數據的分類
double[][] target = new double[][]{{1,0},{0,1}};
1
2
3
4
1
2
3
4
則(3,1)結果變成了三角形,
如果你選前兩個點 你會發現直接一條中間線就可以區分 這時候的你的結果跟之前4個點時有區別 so 你得增加樣本 直到這些樣本按照你所想要的方式分類 ,所以樣本的多少 重要性體現在,樣本得能反映所有的特徵值(也就是輸入值) ,樣本多少或者特徵(本例子指點的位置特徵)決定的你的網路的訓練結果,!!!這是 我們反推出來的結果 。這里距離深度學習好像近了一步。
另外,這個70行代碼的神經網路沒有保存你訓練的網路 ,所以你每次運行都是重新訓練的網路。其實,在你訓練過後 權值已經確定了下來,我們確定網路也就是根據權值,so只要把訓練後的權值保存下來,將需要分類的數據按照這種權值帶入網路,即可得到輸出值,也就是一旦網路確定, 權值也就確定,一個輸入對應一個固定的輸出,不會再次改變!個人見解。
最後附上作者的源碼,作者的文章見開頭鏈接
下面的實現程序BpDeep.java可以直接拿去使用,
import java.util.Random;
public class BpDeep{
public double[][] layer;//神經網路各層節點
public double[][] layerErr;//神經網路各節點誤差
public double[][][] layer_weight;//各層節點權重
public double[][][] layer_weight_delta;//各層節點權重動量
public double mobp;//動量系數
public double rate;//學習系數
public BpDeep(int[] layernum, double rate, double mobp){
this.mobp = mobp;
this.rate = rate;
layer = new double[layernum.length][];
layerErr = new double[layernum.length][];
layer_weight = new double[layernum.length][][];
layer_weight_delta = new double[layernum.length][][];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for(int l=0;l<layernum.length;l++){
layer[l]=new double[layernum[l]];
layerErr[l]=new double[layernum[l]];
if(l+1<layernum.length){
layer_weight[l]=new double[layernum[l]+1][layernum[l+1]];
layer_weight_delta[l]=new double[layernum[l]+1][layernum[l+1]];
for(int j=0;j<layernum[l]+1;j++)
for(int i=0;i<layernum[l+1];i++)
layer_weight[l][j][i]=random.nextDouble();//隨機初始化權重
}
}
}
//逐層向前計算輸出
public double[] computeOut(double[] in){
for(int l=1;l<layer.length;l++){
for(int j=0;j<layer[l].length;j++){
double z=layer_weight[l-1][layer[l-1].length][j];
for(int i=0;i<layer[l-1].length;i++){
layer[l-1][i]=l==1?in[i]:layer[l-1][i];
z+=layer_weight[l-1][i][j]*layer[l-1][i];
}
layer[l][j]=1/(1+Math.exp(-z));
}
}
return layer[layer.length-1];
}
//逐層反向計算誤差並修改權重
public void updateWeight(double[] tar){
int l=layer.length-1;
for(int j=0;j<layerErr[l].length;j++)
layerErr[l][j]=layer[l][j]*(1-layer[l][j])*(tar[j]-layer[l][j]);
while(l-->0){
for(int j=0;j<layerErr[l].length;j++){
double z = 0.0;
for(int i=0;i<layerErr[l+1].length;i++){
z=z+l>0?layerErr[l+1][i]*layer_weight[l][j][i]:0;
layer_weight_delta[l][j][i]= mobp*layer_weight_delta[l][j][i]+rate*layerErr[l+1][i]*layer[l][j];//隱含層動量調整
layer_weight[l][j][i]+=layer_weight_delta[l][j][i];//隱含層權重調整
if(j==layerErr[l].length-1){
layer_weight_delta[l][j+1][i]= mobp*layer_weight_delta[l][j+1][i]+rate*layerErr[l+1][i];//截距動量調整
layer_weight[l][j+1][i]+=layer_weight_delta[l][j+1][i];//截距權重調整
}
}
layerErr[l][j]=z*layer[l][j]*(1-layer[l][j]);//記錄誤差
}
}
}
public void train(double[] in, double[] tar){
double[] out = computeOut(in);
updateWeight(tar);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下面是這個測試程序BpDeepTest.java的源碼: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BpDeep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初始化神經網路的基本配置
//第一個參數是一個整型數組,表示神經網路的層數和每層節點數,比如{3,10,10,10,10,2}表示輸入層是3個節點,輸出層是2個節點,中間有4層隱含層,每層10個節點
//第二個參數是學習步長,第三個參數是動量系數
BpDeep bp = new BpDeep(new int[]{2,10,2}, 0.15, 0.8);
//設置樣本數據,對應上面的4個二維坐標數據
double[][] data = new double[][]{{1,2},{2,2},{1,1},{2,1}};
//設置目標數據,對應4個坐標數據的分類
double[][] target = new double[][]{{1,0},{0,1},{0,1},{1,0}};
//迭代訓練5000次
for(int n=0;n<5000;n++)
for(int i=0;i<data.length;i++)
bp.train(data[i], target[i]);
//根據訓練結果來檢驗樣本數據
for(int j=0;j<data.length;j++){
double[] result = bp.computeOut(data[j]);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data[j])+":"+Arrays.toString(result));
}
//根據訓練結果來預測一條新數據的分類
double[] x = new double[]{3,1};
double[] result = bp.computeOut(x);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x)+":"+Arrays.toString(result));
}
}
⑹ BP神經網路學習樣本是不是越多越好!
這個沒有明確要求,樣本也不是越多越好。通常情況下,你的樣本可以一部分用來做驗證。加速你有100個樣本,90%用來做訓練,10%用來做驗證等,當然,有時候還得留下10%做測試用。我個人的經驗是,樣本數盡量在10以上吧。
⑺ 深入理解BP神經網路
BP神經網路是一種多層的前饋神經網路,其主要的特點是:信號是前向傳播的,而誤差是反向傳播的。具體來說,對於如下的只含一個隱層的神經網路模型:
BP神經網路的過程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信號的前向傳播,從輸入層經過隱含層,最後到達輸出層;第二階段是誤差的反向傳播,從輸出層到隱含層,最後到輸入層,依次調節隱含層到輸出層的權重和偏置,輸入層到隱含層的權重和偏置。
神經網路的基本組成單元是神經元。神經元的通用模型如圖所示,其中常用的激活函數有閾值函數、sigmoid函數和雙曲正切函數。
神經元的輸出為:
神經網路是將多個神經元按一定規則聯結在一起而形成的網路,如圖 所示。
從圖 可以看出,一個神經網路包括輸入層、隱含層(中間層)和輸出層。輸入層神經元個數與輸入數據的維數相同,輸出層神經元個數與需要擬合的數據個數相同,隱含層神經元個數與層數就需要設計者自己根據一些規則和目標來設定。在深度學習出現之前,隱含層的層數通常為一層,即通常使用的神經網路是3層網路。
BP網路採用的傳遞函數是非線性變換函數——Sigmoid函數(又稱S函數)。其特點是函數本身及其導數都是連續的,因而在處理上十分方便。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函數,等下在介紹BP網路的學習演算法的時候會進行進一步的介紹。S函數有單極性S型函數和雙極性S型函數兩種,單極性S型函數定義如下:f(x)=1/1+e−x
其函數曲線如圖所示:
雙極性S型函數:f(x)=1−e−x/1+e−x
使用S型激活函數時,輸入:
輸出:
輸出的導數:
使用S型激活函數時,BP網路的輸出及其導數圖形:
根據S激活函數的圖形:
net在 -5~0 的時候導數的值為正,且導數的值逐漸增大, 說明此時f(x)在逐漸變大 且 變大的速度越來越快
net在 0~5 的時候導數的值為正,且導數的值逐漸減小, 說明此時f(x)在逐漸變大 但是 變大的速度越來越慢
對神經網路進行訓練,我們應該盡量將net的值盡量控制在收斂比較快的范圍內。
1. 定義一個BP神經網路的類,設置網路相關參數
2. 實例化該神經網路,按下圖被構建成一個輸出3維,輸出1維,帶有3個隱藏層(每個隱藏層10個節點)的BP網路;(此處還可以隨意擴展輸入、輸出維度和隱藏層相關系數)
3. 初始化BP神經網路的時候,開始初始化各層網路節點的 權重、權重動量、誤差初始值
4. 引入學習訓練數據;4組輸入、輸出數據迭代5000次
5000次中不斷向前逐層計算輸出的節點數據
並同時逐層計算誤差反向修改權重值,直到迭代完畢;注意誤差函數值必須呈現下降趨勢
5. 引入數據進行結果預測,將數據帶回模型計算得結果;最終可知預測結果趨近於0.7
神經網路利用現有的數據找出輸入與輸出之間得權值關系(近似),然後利用這樣的權值關系進行模擬,例如輸入一組數據模擬出輸出結果,當然你的輸入要和訓練時採用的數據集在一個范疇之內。例如預報天氣:溫度 濕度 氣壓等作為輸入 天氣情況作為輸出利用歷史得輸入輸出關系訓練出神經網路,然後利用這樣的神經網路輸入今天的溫度 濕度 氣壓等 得出即將得天氣情況。同理,運用到自動化測試中,使用測試數據反映結果走向,bug數,質量問題等情況也可以做到提前預測的!
附錄:
⑻ 神經網路演算法原理
4.2.1 概述
人工神經網路的研究與計算機的研究幾乎是同步發展的。1943年心理學家McCulloch和數學家Pitts合作提出了形式神經元的數學模型,20世紀50年代末,Rosenblatt提出了感知器模型,1982年,Hopfiled引入了能量函數的概念提出了神經網路的一種數學模型,1986年,Rumelhart及LeCun等學者提出了多層感知器的反向傳播演算法等。
神經網路技術在眾多研究者的努力下,理論上日趨完善,演算法種類不斷增加。目前,有關神經網路的理論研究成果很多,出版了不少有關基礎理論的著作,並且現在仍是全球非線性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
神經網路是一種通過模擬人的大腦神經結構去實現人腦智能活動功能的信息處理系統,它具有人腦的基本功能,但又不是人腦的真實寫照。它是人腦的一種抽象、簡化和模擬模型,故稱之為人工神經網路(邊肇祺,2000)。
人工神經元是神經網路的節點,是神經網路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目前,有關神經元的模型種類繁多,最常用最簡單的模型是由閾值函數、Sigmoid 函數構成的模型(圖 4-3)。
儲層特徵研究與預測
以上演算法是對每個樣本作權值修正,也可以對各個樣本計算δj後求和,按總誤差修正權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