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網做什麼最好,最有用網路最重要主要的用途是什麼
上網做事業最好,賺錢很好,合作與開發也不錯……關鍵是看你自己孫答信了
下面是一些網路用途
網路的用途
【網路傳播】
中國現代媒體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詩蘭認為,網路傳播有三個基本的特點: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鏈接方式。因此,其給網路傳播下的定義是:以全球海量信息為背景、以海量參與者為對象,參與者同時又
網路
是信息接收與發布者並隨時可以對信息作出反饋,它的文本形成與閱讀是在各種文本之間隨意鏈接、並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種意義的超文本中完成的(《國際新聞界》2000年第6期第49頁)。
還有人認為,「網路傳播」是近年來廣泛出現於傳播學中的一個新名詞。它是相對三大傳播媒體即報紙、廣播、電視而言的。網路傳播是指以多媒體、網路化、數字化技術為核心的國際互聯網路,也被稱作網路傳播,是現代信息革命的產物(《國際新聞界》2000年第6期第49頁)。
我們認為,所謂網路傳播其實就是指通過計算機網路的人類信息(包括新聞、知識等信息)傳播活動。在網路傳播中的信息,以數字形式存貯在光、磁等存貯介質上,通過計算機網路高速傳播,並通過計算機或類似設備閱讀使用。網路傳播以計算機通信網路為基礎,進行信息傳遞、交流和利用,從而達到其社會文化傳播的目的。網路傳播的讀者人數巨大,可以通過互聯網高速傳播。
網路傳播學的相關學科主要有:傳播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新聞學、經濟學、計算機科學等。
【網路電話】
網路電話又稱為IP電話,它是通過互舉謹聯網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來進行語音傳送的。傳統的國際電話是以類比的方式來傳送的,語音先會轉換為訊號,通過銅纜將聲音傳送到對方。網路電話則是將聲音通過網關(gateway)轉換為數據訊號,並被壓縮成數據包(packet),然後才從互聯網傳送出去,接收端收到數據包時,網關會將它解壓縮,重新轉成聲音給另一方聆聽。目前網路電話聯機方式一般來說可以分為 3 種:PC to PC 、PC to Phone、Phone to Phone。網路電話利用TCP/IP協議,由專門軟體將呼叫方的話音轉化成數字信號(往往再經過壓縮,這也是網路電話軟體好壞的技術關鍵點),然後打包,形成一個個小數據包,小數據包自由尋找網路空閑空間,將語音數據傳輸到對方,對方的專門設備或軟體接收到數據包後,作一個與前面講的語音轉化成數據包的反過程,如果對方的接收器不一致,還要作技術處理以使語音能夠還原。通話全程,我們不用特意租用專門的線路,而只是見縫插針地使用網路,大大節省通話費用。一般費用國內都在幾分錢,國際費用一般都在幾毛錢,費用非常低廉。
網路電話是一項革命性的產品,它可以透過網際網路做實時的傳輸及雙邊的對話。你可以透過當地的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 (ISP) 或電話公司以很低的費用打給世界各地的其它電話使用者,網路電話內部是免費撥打的。從上班族到家庭使用者、學生、網際網路瀏覽者、游戲玩家及祖父母等人,網路電話提供給一個完全新的、容易的、經濟的方式來和世界各地的朋友及同事通話。
【網路硬碟】
「網路硬碟」是一塊專屬的存儲空間,用戶通過上網登錄網站的方式,可方便上傳、下載文件,而獨特的分享、分組功能更突破了傳統存儲的概念。 與其他同類產品相比,「網路硬碟」產品具有直觀預覽、四級共享、分組管理、穩定安全的四大特點。
網路硬碟是指「通過網路連接管理使用的遠程硬碟空間」,可用於傳輸、存儲和備份計算機的數據文件,方便用戶管理使用。本站用戶可在全球任何有互聯網接入的電腦終端上,連接使用「e網通」提供的網路硬碟服務。
【網路教育】
網路教育指的是在網路環境下,以現代教育思想和學習理念為指導,充分發揮網路的各種教育功能和豐富的網路教育資源優勢,向教育者和學習者提供的一種網路教和學的服務,這種服務體現於用數字化技術傳遞內容.開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動。
【網路金融】
所謂網路金融,又稱電子金融(e-finance),是指在國際互聯網(Internet)上實現的金融活動,包括網路金融機構、網路金融交易、網路金融市場和網路金融監管等方面。它不同於傳統的以物理形態存在的金融活動,是存在於電子空間中的金融活動,其存在形態是虛擬化的、運行方式是網路化的。它是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產物,是適應電子商務(e- commerce)則輪發展需要而產生的網路時代的金融運行模式。
【網路電視】
網路電視又稱IPTV(InteractivePersonalityTV),它將電視機、個人電腦及手持設備作為顯示終端,通過機頂盒或計算機接入寬頻網路,實現數字電視、時移電視、互動電視等服務,網路電視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電視觀看方法,它改變了以往被動的電視觀看模式,實現了電視按需觀看、隨看隨停。
【網路保險】
網路保險是新興的一種以計算機網路為媒介的保險營銷模式,有別於傳統的保險代理人營銷模式。
網路保險的產生和發展是一種歷史趨勢,它代表了國際保險業的發展方向。
目前國內的保險網站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保險公司的自建網站,主要推銷自家險種,如平安保險的「PA18」,泰康人壽保險的「泰康在線」等;第二類是獨立的第三方保險網站,是由專業的互連網服務供應商(ISP)出資成立的保險網站,不屬於任何保險公司,但也提供保險服務,如慧保網、易保、網險等;第三類是保險信息網站,如中國保險網一類的,可以視為業內人士的BBS。很明顯,這三大類網站代表了中國網路保險的發展水平,當對它們的實施策略及市場運作方式進行理性、客觀的研究分析後,就能深刻地把握中國網路保險的發展狀況。
網路保險是一項巨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到銀行、電信等多個行業,這一工程的完善需要較長的時間。網路黑客的襲擊使目前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自身安全缺乏保障,網路保險存在不安全隱患;而網路保險由於保險當事人之間的人為因素與深刻復雜的背景及利益關系,使得在網上投訴、理賠容易滋生欺詐行為。因此,僅僅依靠網上運作還難以支撐網路保險。如何禁止和懲處利用網路保險進行保險欺詐的行為?如何實行網上核保與網上理賠及支付?網路保險在我國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網路保險技術是由國家科技研發人員研究的整套「安全加固系統」對伺服器的安全進行維護,抵制黑客,病毒以及蠕蟲入侵。截止2007年12月7號,中央新聞聯播以播報新一代的「安全加固系統」已投入運行。
【網路營銷】
網路營銷(On-lineMarketing或Cybermarketing)全稱是網路直復營銷,屬於直復營銷的一種形式,是企業營銷實踐與現代信息通訊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指企業以電子信息技術為基礎,以計算機網路為媒介和手段而進行的各種營銷活動(包括網路調研、網路推廣、網路新產品開發、網路促銷、網路分銷、網路服務等)的總稱。
網路營銷的具體操作步驟為:
一、搭建企業網路營銷平台大的公司可以建立自己的網站,小的公司可以與有關網路公司聯盟,在網上安一個「家」。
二、網路推廣(搜索引擎的優化、商機發布、電子郵件、博客營銷……)
三、建立消費者資料庫。消費者是企業的戰略財產,企業必須重視藉助網路收集、分析消費者信息,如注冊用戶的信息,用戶反饋的意見、建議,建立並管理消費者資料庫,發掘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分析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習慣,建立與客戶發展長期的私人關系。鎖定網上消費者。一方面互聯網上的信息不斷激增,另一方面消費者的時間有限,企業必須開始吸引消費者上網並且促使他們多次訪問和長時間瀏覽企業網站的營銷策略。
四,強調個性化。為了贏得消費者依賴,企業必須把每個消費者看成是獨立的、不同的個體。當今消費者新的購物准則是:「要麼按我的要求提供產品,要麼我就不要」!公司的回答只能是:「按他們的要求做,否則就別打擾他們」
五、重視差異化營銷、直銷。利用互聯網進行差異化營銷,大力開展包括E-mail營銷在內的直銷。
六、建立快速的顧客回應機制。包括對客戶意見和建議、投訴和抱怨的快速回應,以及快速的物流機制。要最大限度地抓住每一次與客戶交流的機遇,盡可能快地提供滿足顧客特有的時間和交付要求的服務。
【網路的歷史意義】
計算機網路是即造紙和印刷術發明以來,人類又一個信息存儲與傳播的偉大創造。人類的信息傳播最早是言傳身教,到龜殼石刻的高成本記載,到現在的計算機網路快速高容量的記載及快速傳播。
編輯本段
網路語言
網路語言是伴隨著網路的發展而新興的一種有別於傳統平面媒介的語言形式。它以簡潔生動的形式甫一誕生就得到了廣大網友的偏愛,發展神速。網路語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縮寫.含有某種特定意義的數字以及形象生動的網路動畫和圖片,起初主要是網蟲們為了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種特定的需要而採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語言了。網路上冒出的新詞彙主要取決於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滿活力的網路語言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約定俗成後就可以被接受。就相當於人與人對話,只是我們的對話方成了計算機,計算機是一個服從者,我們只要用語言告訴他干什麼就可以,也就是網路語言。
網路語言代表了一定的互聯網文化,它廣泛地出現在聊天、論壇(BBS)等各種互聯網應用場合,並滲透到現實生活中,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一定影響。它來源廣泛,多取材於方言俗語、各門外語、縮略語、諧音等等,屬於混合語言。在鴉片戰爭之前,全中國沒幾個人會知道歐羅巴、英吉利是什麼意思,也不會知道毛瑟槍、白蘭地是什麼東西。然而在鴉片戰爭之後,這些詞彙迅速進入中國人的語言之中,並通過音譯長久地得以保留。這個例證可以看出,網路語言的出現,賦予語言更多的生命與活力。
㈡ 網路的傳播介質的有哪幾種類型
網路傳播學
一、信息技術的發展與信息傳播
回顧人類傳播史,我們不難發現,信息技術的發展起著歷史性杠桿作用。信息技術的每次創新,都帶來了信息傳播的大革命,每一次革命都給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推動著人類的文明不斷向更高層次邁進。信息技術強而有力地改變著人類生產與生活的面貌,信息技術集中反映的標志就是信息傳播方式的變革。人類的信息傳播迄今可分為5個階段(口頭傳播階段、文字傳播階段、印刷傳播階段、電子傳播階段、網路傳播階段),前一個階段向後一階段的躍升無不以信息技術的革命性進步為前提。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網路傳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網路傳播作為一種全新的現代化傳播方式,有著與傳播媒體截然不同的新特徵。網路傳播給我們的時代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傳播方式,使人們如虎添翼。網路傳播是人類有史以來增長最快的傳播手段。網路傳播在中國的出現和對中國文明的意義,不亞於中國人發明紙張的意義。
網路傳播對於社會的影響是全面的,不僅影響著政治和經濟方面,而且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網路傳播正在以不可抵擋的勢頭,迅速滲透到世界各國政治、經濟、思想以及文化等諸多領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改變著世界的面貌。
然而,網路傳播的特性決定了它與傳統大眾傳播方式截然不同,也就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系列負面作用,如意識形態和文化滲透、假新聞假信息傳播、色情泛濫、個人隱私遭到侵犯、知識產權遭到侵犯等等。所有這些,都期待著我們去研究和探討。
因此,建立網路傳播學的理論體系,並加快培養網路傳播方面的人才,以加快中國網路傳播業的發展,是一件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二、傳統的傳播學理論難以合理解釋網路傳播現象,使得網路傳播學的建立成為必要
網路傳播的出現和發展,拓寬了傳播的廣度和深度,打破了以往人類多種信息傳播形式的界限,它既可以實現面對面傳播,又可以實現點對點傳播。當信息面對多個上網用戶傳播時,網路傳播可謂大眾傳播工具,而個別獨立的上網用戶之間的交流可謂點對點的人際傳播。網路傳播將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融為一體。這種全新的、特殊的傳播方式使傳統的大眾傳播理論面臨挑戰。
網路傳播融合了大眾傳播(單向)和人際傳播(雙向)的信息傳播特徵,在總體上形成一種散布型網狀傳播結構,在這種傳播結構中,任何一個網結都能夠生產、發布信息,所有網結生產、發布的信息都能夠以非線性方式流入網路之中。網路傳播將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融為一體。網路傳播兼有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的優勢,又突破了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的局限。
網路傳播具有人際傳播的交互性,受眾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饋信息,發表意見。同時,網路傳播中,受眾接受信息時有很大的自由選擇度,可以主動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同時,網路傳播突破了人際傳播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局限,在總體上,是一種多對多的網狀傳播模式。
在傳播學研究中,考察和分析各種制度和制度因素在大眾傳播活動中的作用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這種研究稱為「控制研究」。它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考察外部制度對傳媒機構及其活動的控制和影響,二是考察傳媒機構的內部制度對信息的生產、加工和傳播活動的制約。
對於傳統的大眾傳播媒體來說,社會控制不難實施。國家和政府通過規定大眾傳播體制,制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來保障媒介活動為國家制度、意識形態以及各種國家目標的實現服務。包括對媒體的活動進行法制和行政的管理,對媒體的創辦進行審批登記;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內容的傳播;分配傳播資源等等。
對於無邊無際的網路世界而言,這種實實在在的社會控制幾乎無法做到。由於網路傳播容量的無限性,物質載體的無形性,僅從技術上來看,要想控制網路傳播都是不可能的。每天,互聯網上都會有成百成千的新網站出現,要想控制住每一個網站對信息的傳播完全是空想。國家無法對其進行審批登記,也無法用經濟力量對其進行控制(建立一個網站的資金非常之少),甚至想要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的傳播,都不可能完全做到。社會控制,對於網路來說,顯得十分蒼白無力。
眾所周知,在傳統的「沙漏式」傳播模式下,記者和編輯站在「把關人」的崗位上,控制著新聞信息的生產與傳播,決定著從四面八方涌來的新聞的命運:讓哪些新聞通過這個狹窄的「漏口」傳播出去;哪些新聞不能傳播,就地「封藏」。不僅如引,他們還擔負著「議程設置」的職責,即將某信息放在何版面(節目)位置刊播、設計多大版面(節目時間)刊播、以什麼方式組織報道,等等。
在網路時代,受眾擁有前所未有的權力:不僅可以自由選取自己感興趣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網上自由地發布信息;信息的重要與否,不再完全由傳播者決定,而是可以由受眾自己決定。盡管在許多場合下,例如知名的新聞類網站,對網路新聞仍然有編輯權,仍然有網路記者和網路編輯在充當「把關人」角色,但是,由於受眾享有極大的選擇權和主動權,新聞傳播者的地位受到削弱,權力在向受眾傾斜。所有這一切都將使社會控制趨向弱化。
在網路傳播中,受眾可以對信息進行自由選擇,包括選擇信息內容和信息的接收形式以及接收時間和順序。網上媒體採用多媒體技術向網上發布信息,不僅發布關於該信息的文本,還能顯示圖像、聲音,供受眾自由選用。在信息的編排上,網上媒體除少數重大新聞事件採取同步傳播外,對大多數信息採取非同步傳播,將各種信息散布在網上,並隨時更新,讓受者去「點播」,使受者可以隨時在網上按自己喜愛的順序瀏覽或下載新聞信息。
在網路傳播中,有條件的受眾可以直接參與到信息的生產和傳播過程中去,成為名副其實的傳者。在網路傳播中,受眾與新聞傳播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直接的雙向交流。
由於網路新聞傳播較之傳統新聞媒體的傳播屬性上所具有的種種差異,因而在互聯網的新聞傳播領域,以往一些傳統的新聞理論與新聞實踐的界線正在變得模糊以至消失:
一是新聞傳播的區域界線。新聞信息一經上網,在空間上立即可以覆蓋全球,成為在全世界范圍內傳播的信息。
二是發布信息的時間界線。一個網路新聞媒體可以按照不同的時間梯度發布信息,即時更新、日更新、周更新、月更新會並存於一個新聞網站中。以往新聞傳媒特別是報刊媒體的刊期界線,在網際信息傳播中已經開始消失。
三是各類傳媒信息傳播方式的界線。網路新聞傳播可以同時調動文字、圖片、聲音和影像手段,增強傳播效應,同時,還可以在網上運行各種內容豐富的信息資料庫。以往報刊、廣播和電視各種新聞傳播媒體獨有的優勢,在網際新聞傳播中已經開始融為一體,加之傳統媒體未曾擁有過的信息傳播優勢,網路新聞媒體已經將這一切化合成一種人類歷史上全新的信息傳播方式。
總之,網路傳播對傳統的傳播理論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使傳統的傳播理論面臨挑戰,造成社會控制的弱化,傳播效果研究面臨新課題,從而使得網路傳播學的建立成為必要。
三、什麼是網路傳播
什麼是網路傳播,這是關繫到網路傳播學的任務和研究對象的首要問題。
在回答什麼是網路傳播之前,首先需要研討什麼是傳播。許多學者對於傳播作過種種描述和解釋,有的把它說成是「信息共享」,有的把它說成是「勸服影響」,也有的把它說成是「刺激反應」,還有人認為,傳播是人類傳遞或交流信息的社會性行為;等等。郭慶光教授在其新著《傳播學教程》中認為:「所謂傳播,即社會信息的傳遞或社會信息系統的運行」。
那麼何謂網路傳播?
中國現代媒體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詩蘭認為,網路傳播有三個基本的特點: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鏈接方式。因此,其給網路傳播下的定義是:以全球海量信息為背景、以海量參與者為對象,參與者同時又是信息接收與發布者並隨時可以對信息作出反饋,它的文本形成與閱讀是在各種文本之間隨意鏈接、並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種意義的超文本中完成的(《國際新聞界》2000年第6期第49頁)。
還有人認為,「網路傳播」是近年來廣泛出現於傳播學中的一個新名詞。它是相對三大傳播媒體即報紙、廣播、電視而言的。網路傳播是指以多媒體、網路化、數字化技術為核心的國際互聯網路,也被稱作網路傳播,是現代信息革命的產物(《國際新聞界》2000年第6期第49頁)。
我們認為,所謂網路傳播其實就是指通過計算機網路的人類信息(包括新聞、知識等信息)傳播活動。在網路傳播中的信息,以數字形式存貯在光、磁等存貯介質上,通過計算機網路高速傳播,並通過計算機或類似設備閱讀使用。網路傳播以計算機通信網路為基礎,進行信息傳遞、交流和利用,從而達到其社會文化傳播的目的。網路傳播的讀者人數巨大,可以通過互聯網高速傳播。
四、網路傳播學的研究對象
我們剛才界定了網路傳播學中的網路傳播定義,它明白無誤地確立了網路傳播學的研究對象——人類網路傳播活動。
網路傳播學是傳播學的一個分支,是傳播學的子學科。傳播學亦稱「傳學」,研究人類一切信息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規律及其同人和社會關系的一門新興學科。傳播學研究傳播的概念和本質,信息與對象交互作用的規律,信息的產生與獲得、加工與傳遞、效能與反映,各種符號系統的形成及其在傳播中的作用,各種傳播媒介本身的地位和作用,傳播與社會各領域、各系統的關系等。傳播學將傳播分為四個層次:(1)人的內向傳播。如自言自語,觸景生情,自我進行信息交流。(2)人際傳播。即個人與個人之間符號交流的行為。(3)組織傳播。即團體成員之間或團體之間的符號交流行為。(4)大眾傳播。即以印刷或電子為媒介,有目的的面向許多人的符號交流行為。20世紀30年代發韌於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傳到西歐和日本,並逐漸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所重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門設立了國際傳播問題研究委員會,定期交流各國學者對傳播學的研究成果。
網路傳播是一種基於網路的信息雙向交流。信息其實就是一種不確定性的減少或消除。網路傳播學是以人類的網路傳播活動為研究對象的。作為人類網路傳播內容的信息,能夠使人類減少或消除不確定性。
網路傳播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影響著人類知識的組織、傳遞和獲取,對人類的文化和政府的政策帶來深刻的影響。傳播作為聯系信息生產、積累和獲取的中心環節,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網路傳播作為信息交流、傳播的一種重要渠道,使信息得以廣泛散發、吸收和利用。網路傳播在人類的信息流通過程中將佔有重要的地位,信息技術與手段的變革將對人類信息流通活動的方式產生深刻的影響。
五、網路傳播學的學科屬性
我們認為,網路傳播學屬於社會科學。理由主要有以下兩條。
1.從網路傳播學的研究對象我們可以認定網路傳播學屬於社會科學。因為,網路傳播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網路傳播活動,而人類網路傳播活動無疑是一種社會現象。雖然,網路傳播學的研究中要涉及到大量的技術問題,但是,這改變不了網路傳播學的社會科學性質。
2.網路傳播學是傳播學的一個分支,是傳播學的子學科。而傳播學屬於社會科學。我們由此也可以斷定網路傳播學屬於社會科學。
六、網路傳播學的相關學科
網路傳播學的相關學科主要有:傳播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新聞學、經濟學、計算機科學等。
網路傳播學是傳播學的一個分支,是傳播學的子學科。而在網路傳播活動中涉及到大量的政治問題,例如國際政治斗爭往往會在網路傳播中充分得以體現,如一些西方國家利用互聯網進行政治顛覆活動。網路傳播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網路傳播活動,而人類網路傳播活動是一種社會現象,在研究中要運用到社會學的原理和方法。網路傳播活動是人的活動,研究中要運用心理學的方法與理論研究網路傳播者和受眾的心理活動。網路傳播過程中要涉及到經濟投入、產出問題,要運用經濟學原理研究低成本高收益。網路傳播學是計算機技術高度發展的產物,在研究中必然涉及到大量的技術問題。
七、網路傳播學的研究現狀與前瞻
進入90年代中期,互聯網的規模快速擴張,成為全球最大的、最流行的計算機信息網路。它打破了傳統的地緣政治、地緣經濟、地緣文化的概念,形成了虛擬的以信息為主的跨國界、跨文化、跨語言的全新空間。在這一背景下,國內外學術界立刻形成了對互聯網的評介、研究的熱潮,新聞傳播學者亦對互聯網在信息傳播領域產生的變革性影響給予了充分關注。
按照美國傳播學者的定義,一種媒體使用的人數達到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才能被稱為大眾傳媒。在美國,達成5000萬人使用的界限標準的大眾傳媒,廣播用了38年,電視用了13年,有線電視用了10年,而互聯網只用了5年。到1998年底,美國的網路用戶已達6200萬。因此,互聯網作為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後的第四大傳播媒體的概念被提出。從1995年起,國內的報刊社、廣播電台、電視台紛紛在網上建立網站。在這一背景下,新聞傳播學者開始將互聯網研究的重點放在了其網路作用方面。
1997年10月16日-17日,中國報刊月報社、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央視調查咨詢公司在北京聯合主辦了「全國電子報刊經營現狀與發展趨勢研討會」。30餘家中國新聞機構出席了這次會議。這是中國網路新聞媒體進行的第一次網路信息傳播領域的理論研討會議。由於當時中國新聞媒體上網者很少,只有人民日報網路版、華聲報電子版等少數中國新聞機構在會上作了介紹性發言,會議邀請了華爾街日報網路版主管給中國新聞界介紹他們的經驗和體會。
1999年7月1-2日,中國記協在杭州主持召開了'99全國網路新聞媒體理論研討會。50餘家中國新聞機構網路版的負責人出席了這次會議。30多家新聞機構向大會提交了論文。10多家新聞機構的代表在會議上發言,與會代表從近年來各自的網路新聞傳播實踐出發,廣泛交流了對網路信息傳播各個領域的看法。
1.國外的研究
國外不少代表性的相關著作在國內外形成很大影響,而且這些著作大多被翻譯成中文。其中包括尼葛洛龐蒂的《數字化生存》(胡泳等譯,海南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比爾·蓋茨的《未來之路》(辜正坤主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未來時速:數字神經系統與商務新思維》(蔣顯zhǒng@①、姜明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埃瑟·戴森的《2.0版數字化時代的生活設計》(胡泳、范海燕譯,海南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尼爾·巴雷特的《數字化犯罪》(郝海洋譯,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唐·泰普斯科特的《數字化成長——網路世代的崛起》(陳曉開、袁世佩譯,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查克·馬丁的《數字化經濟》(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等。
這些譯著雖然並不能被看作是網路傳播學的著作,只能說是相關著作,但是它們打開了國內各界人士的眼界,促使中國人關注正在來臨的信息時代、網路時代、數字時代。其中《數字化生存》一書1998年被《新周刊》第53期評為《20年來最有影響的20本書》之一。
2.國內著作
國內學者近年來,撰寫了多種評介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聯網的專著。如胡泳、范海燕合著的《網路為王》(海南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是國內第一部全面介紹互聯網的誕生、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的著作。緊隨其後出版的是羅伊撰寫的《無網不勝》(兵器工業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郭良主編的《網路文化叢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1997年12月出版)由8位年輕學者執筆,共7本著作組成,力圖用中國人的視角,從文化的角度考察網路。作為中國學者為網路時代立言的原創著作,繼續推出的有蕭琛撰寫的《全球網路經濟》(華夏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陳炎撰寫的《Internet改變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嚴耕主編的《透視網路時代叢書》(北京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姜奇平主編的《數字論壇叢書》(海洋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劉吉和金吾倫的《千年警醒:信息化與知識經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明安香的《信息高速公路與大眾傳播》(華夏出版社1999年2月)等。
3.網路傳播研究狀況
網路傳播的研究,已成為國內外新聞傳播學者的一個新領域。近年來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得到拓展,甚至連研究本身都與網路緊密結合,包括從網上獲取資料、網上采訪、網上調查等等。
新聞傳播學者和直接從事網路傳播的新聞傳播者撰寫的大量文章和論文,可分為以下方面:探討網路傳播對大眾傳播理論的影響,探討網路傳播與傳統新聞傳媒的關系,探討新聞媒體網站的建設與經營,對國外網路傳播法規的評介,對新聞從業人員使用網路狀況的調查,碩士博士學位論文。
總起來看,對網路傳播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因此,現階段描述性的,對策性的,解釋性的成果為多。
4.網路傳播學研究前瞻
進入2000年以後,隨著網路傳播業的蓬勃發展,為網路傳播學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同時,國外相關研究成果也通過各種形式,尤其是互聯網,傳入中國,擴展了網路傳播學研究者的視野。網路傳播業的發展,促使新聞傳播學的高等教育機構籌劃如何培養網路新聞學或網路傳播學的高級專門人才,激勵新聞傳播學的高等教育機構和研究機構對網路傳播學的原理方法作深入的研究。可以預計網路傳播學在21世紀必然會掀起一個新的研究熱潮。
㈢ 網路信息的主要傳播渠道包括
應用最多的渠道是即時通訊工具,其次是論壇、視頻網站和博客,各佔到了22.8%、15.6%和14%。門戶網站的信息發布,不在統計之中。
㈣ 網路是通過什麼傳遞信息的
進入網際網路的電腦都遵循著一個稱為TCP/IP的傳遞信息的規則。在發送信息時,先把信息分成一個個的小包,在小包上標明要接收信息的計算機的「門牌號碼」,即IP地址。然後由網路中的稱做路由器的「指揮官」,根據「門牌號碼」確定這些信息小包傳送的路徑。當信息小包傳送到接收的計算機後,小包合並成原來信息的模樣,這樣就完成了信息的傳遞。
什麼是網路傳播,這是關繫到網路傳播學的任務和研究對象的首要問題。
在回答什麼是網路傳播之前,首先需要研討什麼是傳播。許多學者對於傳播作過種種描述和解釋,有的把它說成是「信息共享」,有的把它說成是「勸服影響」,也有的把它說成是「刺激反應」,還有人認為,傳播是人類傳遞或交流信息的社會性行為;等等。郭慶光教授在其新著《傳播學教程》中認為:「所謂傳播,即社會信息的傳遞或社會信息系統的運行」。
那麼何謂網路傳播?
中國現代媒體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詩蘭認為,網路傳播有三個基本的特點: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鏈接方式。因此,其給網路傳播下的定義是:以全球海量信息為背景、以海量參與者為對象,參與者同時又是信息接收與發布者並隨時可以對信息作出反饋,它的文本形成與閱讀是在各種文本之間隨意鏈接、並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種意義的超文本中完成的(《國際新聞界》2000年第6期第49頁)。
有學者認為「網路傳播」是20世紀90年代出現於傳播學中的一個新名詞,是相對三大傳播媒體即報紙、廣播、電視之外的新傳播途徑和方式,是以多媒體、網路化、數字化技術為核心的國際互聯網路,也被稱作網路傳播,是現代信息革命的產物[1]
)。
綜合來說,所謂網路傳播其實就是指通過計算機網路的人類信息(包括新聞、知識等信息)傳播活動。在網路傳播中的信息,以數字形式存貯在光、磁等存貯介質上,通過計算機網路高速傳播,並通過計算機或類似設備閱讀使用。網路傳播以計算機通信網路為基礎,進行信息傳遞、交流和利用,從而達到其社會文化傳播的目的。網路傳播的讀者人數巨大,可以通過互聯網高速傳播。
㈤ 信息傳播的途徑有哪些
信息的傳播途徑形態多樣是指,信息傳播的多媒體形式,不論文字、聲音、影像、圖片或數據,無所不包。
迅速及時指傳播的時效性進一步提高,受眾對於信息傳播速度的心理期待,進一步提高,人們要求更快速、更准確地獲得所需要的信息。
全球傳播指任何上網信息都是全球性散布和全球性接收的。這使得對網路傳播機構表現的評判和對信息內容的解讀,都有可能成為全球性的行為。
各種標准和價值觀之間的學習和沖撞,也無法避免。信息互動交流是網路傳播的重要特徵,這種特性的實現是建立在資料庫技術基礎之上的,也就是在電腦識讀信息和數據的基礎之上的。這保證雙向即時交互傳播,得到強大的科技力量的支持,從而成為現實。
(5)通過網路傳播的信息有多少擴展閱讀:
信息的特點:
1、信息具有不滅性。信息不像物體和能量,物質是不滅的,能量也是不滅的,其形式可以轉化,但信息的不滅性同它們不一樣。一個杯子被打碎了,構成杯子的陶瓷其原子、分子沒有變,但已不成為一個杯子。又如能量,我們可以把電能變成熱能,但變成熱能後電能已經沒有了。
2、信息具有無限復制性。可以廣泛傳播,信息的復制不像物體的復制,一條信息復製成100萬條信息,費用十分低廉。盡管信息的創造可能需要很大的投入,但復制只需要載體的成本,可以大量地復制,廣泛地傳播。
3、信息具有指向性。某些信息的價值有很強烈的時效性。一條信息在某一時刻價值非常高,但過了這一時刻,可能一點價值也沒有。
㈥ 信息傳播的渠道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化改革,新聞媒體數量與種類與日俱增,人們的生活節奏也隨之加快,新聞則步入讀題的階段。新聞信息的有效傳播途徑取決於標題的新穎度。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信息傳播的渠道,歡迎參閱。
信息傳播的渠道
1 簡潔的新結構
新聞標題結構相對固定,,一般是對新聞內容進行整合後提煉出來的,能夠使新聞標題更加耳目一新。遵循新聞標題的固定結構,結合詞彙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彙,替代單一或者復雜的新聞標題結構。現階段,讀者能夠通過不同的新聞渠道閱覽需求的信息。在這一背景下,新聞標題的類別也在不斷更新中完善中。近年來,在新聞媒體發展的歷程中,新聞標題後都加上了小段輔助標題。這種復合型新聞標題不僅能夠彌補單一標題的不足,又能改進復雜標題的缺陷,能夠細分出新聞內容的核心價值。大標題下銜接一小段輔助標題,創建出新的新聞標題的結構,既簡潔又豐富。新聞標題結構相對固定以及聯系中還存在一些復雜性的弊端。
現階段,新聞標題多數採用主題及副題並存的結構。這一新型的新聞標題結構,不僅凸顯了新聞標題的遞增性,還使讀者讀起來朗朗上口,唇齒留香。設定好這一類型的新聞標題,使新聞標題日漸簡潔,漸漸取代繁瑣的標題結構,是新聞媒體發展的必然趨勢。簡潔性的新聞標題不僅能夠節約新聞版面,還能確保讀者閱讀的連貫性。此外,主標題能夠起到慨括全文的作
2.生活方式
由於網際網路的流行和電子商務的興起,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變化。以前,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商場或者百貨商店購物,幾個商場逛下來,人都累得人都散了架。現在,呆在家裡,輕松的點擊滑鼠,就可以在網際網路的虛擬商場里挑選購買物品。在網上商場里逛累了,去音樂站點或者其他娛樂站點逛一逛,放鬆一下心情。總之,聚會、購物、看電影、玩游戲、看書、收藏、游泳、討論……只要你喜歡,你都可以在網路上解決。時間、費用、心情都要比傳統的方式美妙的多。 當然,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給人們帶來了方便,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小孩的上網問題、信息污染問題、家庭隱私問題、電子商務的安全問題等都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正確的處理這些問題也是無哦們在生活中必須考慮的。 辦公方式日不離家,再激勵利用電腦與網路辦公成為可能。無論是什麼任務,通過網路的傳輸功能,隨時隨地都可以完成。這樣,在家裡或者其他地方,隨時都可以辦公,而不像以前那樣局限於辦公室。而且,在家裡辦公上下班的花費在路上的時間節省了,上半時交通堵塞不再存在,同時也減輕了交通負擔。21世紀,在家裡辦公的情況會日益流行。
3.消費方式
消費者再也不要將時間花在在商場選擇、排隊等待上面,在家裡就可以利用電子商務系統完成整個購物過程。在線購物、電子支付、送貨上門等都給21世紀的消費者們一個最佳的選擇。
4.教育方式
同樣,互動式的網路多媒體技術給人們的教育帶來了很大的方便。數字化的課堂讓很多沒有時間的專業學生和在職的工作人員的教育問題得到解決。講課、作業、講評,一切都在網路上進行。網路大學作為遠程教育的一種方式,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湖南大學的多媒體信息學院罔上大學的英語和計算機專業課程正式開通,讓很多的學生收益非淺。網路大學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遠程就能學到想要學到的知識,給縱深學習提供了機會。網路大學將成為教育線上的一道動人的風景線。
新媒體帶來的信息傳播渠道
一、信息採集
(一)採集人員。傳統媒體有專門的部門負責信息採集,,每個人都可以利用新媒體發布信息和接受信息。 (二)採集渠道。傳統媒體是人際傳播,在新媒體條件下,首次發生的可能就是大眾傳播,信息員完全可能利用新媒體進行大眾傳播,從而成為大眾傳播的傳者。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新媒體傳播的信息採集環節中,沒有專業化的渠道,親歷或在場是信息採集的必要條件,而全民參與則保證了信息採集渠道的多樣性。也正是這些特點保證了新聞信息的時效性和全面性。 (三)信息採集的控制。傳統媒體“把關人”,決定哪些內容最後與受眾見面。而在博客等新媒體傳播中,沒有守門人。“
二、信息內容
(一)內容構成 多元化特徵,各種信息駁雜且覆蓋面極寬。這種內容構成上的變化體現了新媒體信息傳播的本質特徵。即便是傳播時政新聞,新媒體也充分體現自身的優勢特點,提供各種原生態的新聞信息。 新媒體傳播的第二個主要內容是各種個性話題和信息,特別是一些私隱性話題和信息。這種話題和信息傳播的媒體主要是網路。 網路媒體之中傳播的個性話題還包括以日誌的方式採用文字和影像手段記錄個人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和所感。
(二)信息內容的敘述方式 個性化色彩較濃的口語傳播。播客網上很受歡迎的“口水秀”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新媒體比如網路上的播客、博客等的口語化傳播並不是日常生活的口語, (三)信息內容的價值取向 一是服務性。二是娛樂性。。三是自我表現性。”
三、信息傳播
(一)時空延伸性 手機電視、移動電視、網路電視新媒體這種超強的時空能力,不僅給人類帶來了高效、便利的信息服務,還進一步打破了媒體的區域性壟斷,促進了媒體之間的跨時空整合。
(二)人際交互性 所謂人際交互性,是對人際傳播特性的一種概括。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是一種個性化的互動傳播,即時反饋是推動交流的動力。但在現實生活中,由於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與人的交流還充滿著各種權力關系,並不能做到事實上的平等互動交流。新媒體傳播藉助數字技術的支撐,讓媒體傳播具有人際傳播的交互性。而且,有些新媒體傳播更能體現平等性,比如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博客,播客、維客等,人們在這些媒體平台上進行傳播交流,其現實身份的各種權力關系對傳播的制約性要比現實人際傳播更小。正如方興東指出,擁有博客人們就擁有了雙重身份,網路博客身份讓交流更平等,更具有互動性。新媒體傳播還打破了傳統媒體傳播的傳者和受者之間的身份限制,一個人通過發送手機簡訊、撰寫播客日誌、發起網路群聊,就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對任何人”進行大眾傳播,突破傳統主流媒體的話語權壁壘。
(三)分眾化 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通過博客、播客等新媒體隨時進行信息傳播,並通過不斷的溝通交流,形成一個個志趣相投的小團體。傳統媒體傾向於無差異的普遍的廣大受眾,在新媒體中開始分割為氣味相投的或者利害相關的“小眾”,如各種各樣的網路游戲團體、戶外旅遊論壇、簡訊交友俱樂部等。新媒體的分眾化傳播使廣告商投放廣告更有目的性,廣告效果更為明顯,這個傳播特點為新媒體帶來可以預見的產業優勢,從而為新媒體的發展奠定基礎。
四 相對於傳播的媒體,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主要有四大特徵:
一是互動性。新媒體傳播過程中,先進者可以對網路技術進行各種形式的互動,這使傳播的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二是快捷性。新媒體實現了信息傳播,具有更加傳播的特點,為傳播媒體打通了渠道。 三是大眾性。新媒體由於形式多樣,使參與者都可以通過各自的平台進行交流,這使得平台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主體。 四是多元性。新媒體不斷的涌現,內容涵蓋面廣,其表示形式表現出日趨多元化的特徵。
五 2011年中國將進入微薄傳播網路信息時代
微博在國內智能交通業界的准流行,應該只有近半年的時間。誰也沒有一個准確的數據說明國內現在到底有多少微博用戶,這一數據變化得太快。當然,國內兩大微博巨頭新浪和騰訊目前都已聲稱用戶人數已突破一個億,這是一個龐大的數據八網路時代謠言傳播考驗政務信息公開
目前我國網民已達到1.32億人,手機用戶超過4.43億戶,簡訊每年高達三千億條 網上信息、手機簡訊內容龐雜多樣、良莠不齊, 謠言的傳播和猜疑的產生往往源於權威信息的稀缺,只有信息的公開才可以有效消除民眾心中的種種想像力。正如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勒龐所說,“群眾不善推理,卻急於採取行動。”因而,當謠言廣泛傳播開來演變成社會危機事件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了。如果說傳統時代,謠言的傳播只是一種口際傳播效應的話,那麼網路時代,謠言的傳播就有可能產生“蝴蝶效應”了,其破壞力遠勝於傳統傳播。 謠言的產生不可避免,謠言本身也並不可怕,關鍵的是政府應採取有效措施及時有效地控制、消除謠言。謠言傳播得厲害的地音微弱甚至缺失,那麼各種失真的聲音就會變成強勢的聲音。“謠言止於公開”。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政府網站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最近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辦公廳聯合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第五屆(2006)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結果表明,社會公眾對政府網站無論是滿意度還是認知度跟主管部門的想像有很大的差距,個中原因,就與政務信息度不高有關。
㈦ 網路傳播包括哪些
1、網路傳播
網路傳播有三個基本的特點: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鏈接方式。
網路傳播的定義是:以全球海量信息為背景、以海量參與者為對象,參與者同時又是信息接收與發布者並隨時可以對信息作出反饋,它的文本形成與閱讀是在各種文本之間隨意鏈接、並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種意義的超文本中完成的。
2、網路電話
網路電話又稱為IP電話,它是通過互聯網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來進行語音傳送的。網路電話將聲音通過網關(gateway)轉換為數據訊號,並被壓縮成數據包(packet),然後才從互聯網傳送出去,接收端收到數據包時,網關會將它解壓縮,重新轉成聲音給另一方聆聽。
3、網路硬碟
「網路硬碟」是一塊專屬的存儲空間,用戶通過上網登錄網站的方式,可方便上傳、下載文件,而獨特的分享、分組功能更突破了傳統存儲的概念。 與其他同類產品相比,「網路硬碟」產品具有直觀預覽、四級共享、分組管理、穩定安全的四大特點。
4、網路金融
網路金融,又稱電子金融(e-finance),是指在國際互聯網(Internet)上實現的金融活動,包括網路金融機構、網路金融交易、網路金融市場和網路金融監管等方面。
5、網路教育
網路教育指的是在網路環境下,以現代教育思想和學習理念為指導,充分發揮網路的各種教育功能和豐富的網路教育資源優勢,向教育者和學習者提供的一種網路教和學的服務,這種服務體現於用數字化技術傳遞內容.開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動。
(7)通過網路傳播的信息有多少擴展閱讀:
一、網路四要素:
1、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
2、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
3、網路軟體支持。
4、實現數據通信與資源共享。
二、網路的意義:
1、電路或電路中的一部分。
2、流量網路(Flow Network)也可以簡稱為網路(Network)。
3、由節點和連線構成的圖,表示研究諸對象及其相互聯系。
4、比喻性的泛化的意義,如「人際關系網路」、「信息交流網路」等,這種意義下,常說成「網」。
5、一般指「三網」:電信網路、有線電視網路、計算機網路。狹義的含義即網際網路。
6、抽象意義上的網路。比如城市網路、交通網路、交際網路等。
㈧ 通過互聯網可以收到很多的宣傳信息,請簡述你對對互聯網傳播的理解(可以從互聯網傳播特點以及方式方法來
互聯網媒體的特徵,是相對於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特點而言的。互聯網媒體的傳播特徵,可以歸結為三大類:
一是從其所傳播的信息內容及其表現形式來看,它所體現出的特徵有:
1. 數字化。網路媒體是真正的數字化媒體。數字化是互聯網媒體存在的前提。正像原子是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單元一樣,比特是構成信息世界的基本單元。在互聯網上無論是文字、圖像、聲音,歸根到底都是通過「0」和「1」這兩個數字信號的不同組合來表達。這使得信息第一次不僅在內容上,而且在形式上獲得了同一性。數字化的革命意義不僅是便於復制和傳送,更重要的是方便不同形式的信息之間的相互轉換,如將文字轉換為聲音。
2. 全球性。就範圍而言,與傳統媒體的傳播相比,網路傳播的范圍更廣,具有一種全球性。這種全球性,實際上也表明了網路的傳播具有一種開放性的特徵。這就意味著我們目前使用的這個網路,不管是誰發明了它,都是屬於全人類的。這種「全球性」並不是一個政治口號,而是有技術保證的。互聯網的結構是按照「包切換」的方式連接的分布式網路。因此在技術的層面上,互聯網不存在中央控制的問題。也就是說,不可能存在某一個國家或者某一個利益集團通過某種技術手段來完全控制互聯網的問題。反過來,也無法把互聯網封閉在一個國家之內——除非這個國家不打算建立互聯網,而是要建立別的什麼網路。
互告蠢核聯網媒體是一種名符其實的全球化傳播媒體。其全球化特徵主要體現在傳受雙方,即信息傳播的全球化和信息接受的全球化。互襪掘聯網媒體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傳播范圍多限本地、本國的束縛,其受眾遍及全世界。互聯網媒體的這一特徵,有利於地方性媒體和全國性媒體、弱勢媒體與強勢媒體的競爭。甚至個人網站亦可以在一夜之間成為全世界網民關注的對象。如最早報道柯林頓與萊溫斯基緋聞的,就是美國的一位年輕人馬特·德魯吉開設的個人網站。
3. 信息的豐富多樣性與無限性。這是指網路媒體在信息傳輸量上具有無限的豐富性;在信息形態上具有紛繁的多樣性。無論是報紙、廣播、電視,在單位時間(節目)和空間(版面)中所傳播的信息,都是有限的,而互聯網媒體貯存和發布的信息容量巨大,有人將其形象地比喻為「海量」。
4. 可存儲、易復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主任尼古拉·尼葛洛龐蒂曾指出:信息社會,其基本要素不是原子,而是比特。比特與原子遵循著完全不同的法則。比特沒有重量,易於復制,可以以極快的速度傳播。在它傳播時,時空障礙完全消失。原子只能由有限的人使檔余用,使用的人越多其價值越低;比特可以由無限的人使用,使用的人越多其價值越高。
5. 易檢索。互聯網媒體通過超文本鏈接的方式,將無限豐富的信息加以貯存和發布,用戶可以很方便地輸入關鍵詞進行資料檢索。
二、是從互聯網媒體的傳播方式上看,它所表現出的特徵有:
1. 迅捷性。互聯網媒體傳播速度快捷,信息來源廣泛,製作發布信息簡便。因此,互聯網媒體可以隨時發布新聞,尤其是在報道突發性事件和持續發展的新聞事件,互聯網媒體的「刷新」更換功能比傳播媒體的「滾動播出」更勝一籌。網路信息傳播速度很快,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如中國大使館被炸、中美就中國加入WTO問題簽訂協議等。 還如新浪網對悉尼奧運會的報道等。因此,網路媒體在新聞傳播上,又表現出一種實時傳播的特徵。
2. 多媒體化
互聯網媒體整合了報紙、廣播、電視三大媒介的優勢,實現了文字、圖片、聲音、圖像等傳播符號和手段的有機結合。
3. 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互聯網媒體帶來了傳受雙方的雙向互動傳播。自從國際互聯網出現後,公眾與媒介的傳受地位發生了重大變化,尼葛洛龐蒂對這種變化有詳細而形象的描述:「數字化會改變大眾傳播媒體的本質,『推』(pashing)送比特給人們的過程將一變而為允許大家(或他們的電腦)『拉』 (pulling)出想要的比特的過程。這是一個劇烈的變化,因為我們以往媒體的整個概念是,通過層層的過濾之後,把信息和娛樂簡化為一套『要聞』或『暢銷書』,再拋給不同的『受眾』。」③由「推」到「拉」不僅僅是一個動作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它把網上信息變成一個世界范圍的「信息超級市場」,網民在其中可按自己意願各取所需。
三、是從網路媒體的傳受關系角度看,其特徵有:
1. 多元性。互聯網媒體的多元性特徵,首先表現傳播主體上,在互聯網媒體世界,不是專門的新聞傳播機構一家獨有,從網路屬性上講,政府、企事業網站乃至個人網站都有能力可以發布新聞,成為傳播新聞的主體。其次,互聯網媒體的全球化特徵,決定其文化的多元性,它通過超鏈接,超文本的手段,運用數字技術,將全球文化用網路的方式聯結在一起。第三,互聯網媒體的傳播方式也具有多元性的特點。傳播媒體的傳播方式一般是點對面的傳播,而互聯網媒體除了點對多即網站向網民、某一網民向不特定的其他網民發布信息這一方式之外,還有點對點即網民通過網路向其他某個網民發電子郵件的方式,眾多網民向某一個網站發送信息、反饋意見的多對點方式,以及網上聊天室、電子公告牌等多對多的傳播方式;
2. 自由性,受眾可以在自己許可的時間與地點上網,接受信息,消化信息;
3. 個性化。從這個意義上看,網路媒體的傳播,是真正個性化的傳播,它的內容的設計,大多是出於受眾的個體需要。因此,有人說互聯網媒體傳播最溫馨,最具有人情味。
㈨ 信息傳播的途徑有哪些
信息傳播的媒介:網路
電視
印刷品
手機
廣播等等、裂悔
而信息傳播的扮源野途徑就是通過這些媒介來完成的:
網路:雙向
互動
平等
電視廳喊:視聽
單向
廣播:聽覺
單向
手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