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5年到2022年線上零售額
全年網路零售達140355億元。2015年到2022年線上零售額達140355億元。零售額指各種經濟類型的批發零售貿易業、餐飲業、製造業和其他行業對城鄉居民和社會集團的消費品零售額。
B. 2021網上年貨節零售額超5100億,對比去年是有所增長還是下降了
2020年網路銷售額度突破5110,同比增長40%可見,網路購物確實越來越多地深入到了人們的生活之中因為網購提供的服務以及商品確實在越來越廣泛,所以這個就讓網路購物平台變得具備了越來越強大的競爭力。
不過無論現在網路平台購物發展的到底如何,都不能否認的是網購是無孔不入,只要你想買的一些商品,你在購物平台上搜基本都能搜得到,可能因為商品價值的高一,因為一些本身商品的特有屬性,成交的方式不一樣,但你都可以通過網路去操控,所以網路購物對普通人來說個大大方便了生活,但是從網路購物以及人們生活常遠發展角度來說,壟斷行為是不應該出現的,應該進行一定的限制。
C. 2019年安溪茶葉零售互聯網用戶數量
日前,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聯合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在京舉辦《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線上發布會。會議公布了2019年縣域網路零售TOP100排行榜,泉州石獅市、晉江市、安溪縣、南安市和德化縣入圍,分別位列第4、第11、第23、第26和第40位。
根據報告,2019年全國2083個縣域網路零售額達30961.6億元,同比增長23.5%,其中832個貧困縣網路零售額達1076.1億元,同比增長31.2%;縣域農產品網路零售額達2693.1億元,同比增長28.5%,其中832個貧困縣農產品網路零售額為190.8億元,同比增長23.9%。
需求側的數據、信息日益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動能,農業的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正在加速重構。電子商務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轉換器」。
從全國來看,2019年縣域網路零售TOP100排名中,網路零售額排名前三的是浙江金華義烏市、浙江杭州蕭山區、上海奉賢區,網路零售額佔比分別為4.15%、3.17%和3.05%。從區域分布看,排名前十的縣均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網路零售額合計佔比達22.94%。可以看出,具備完善的電商產業鏈條與服務支撐體系是帶動縣域電商高速發展的核心動能
D. 網路購物紅紅火火說明我國消費者的消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1.網路消費快速增長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移動通訊、物流配送體系的迅猛發展,網路消費異軍突起,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成為日益活躍的消費熱點,在擴大消費、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根據中國互聯網協會報告顯示,2013年國內網路零售交易額達到18851億元,同比增長42.8%;2014年1至4月累計,全國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113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2%,遠高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的速度。預計2015年網路零售額將超過3萬億元,將佔到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以上。
2.網路購物成為一種新興商業模式
近年來,商貿流通業態日益豐富,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特許經營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購物中心、連鎖超市、大賣場、倉儲式商場、便利店、專業(專賣)店等現代流通方式發展進程不斷加快,以其方便快捷、產品多樣、價廉物美等優勢而得以迅速發展。
2013年我國網路購物用戶規模達3.1億,比上年增長26.3%。其中,團購用戶規模1.41億,同比增長68.9%,成為增長最快的網路應用,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網路零售國。2013年我國家電網購市場總規模已經超過1300億元,達到1332億元,其中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這四類傳統家電為345億元,約佔25%。手機是家電網購中最大的品類,達到786億元。
3.居民網購消費品種日趨多樣,已成為居民最重要的消費方式之一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互聯網的快速普及,網路消費已經成為首都居民最重要的消費方式之一,對經濟增長發揮重要作用。從居民網購商品類別來看,涵蓋面越來越多,基本囊括了居民家庭吃、穿、住、行、用等各方面的需求,但服裝類、日常生活用品商品仍是最多消費者網購的商品。衣著類、日用品、數碼產品等是市民最熱衷的網購種類,特別是女士對網購服裝情有獨鍾。
如在食品銷售增速繼續回落,高端食品銷售大幅下滑的同時,網購食品增長較快。據中糧集團統計,2013年我國食品電子商務總交易金額324億元,同比增長47.9%,網購食品在網購市場總交易額佔比提升到2.5%;生鮮食品逐漸成為網購熱門,比上年增長108.9%,表明網購食品增長快與互聯網改變居民的消費習慣有關。
目前中國人擁有3億部智能手機,使用各種功能的點餐軟體、APP成為時尚。據對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的統計顯示,99%的人餐前會搜索餐館,50%會查詢餐館評價。隨著互聯網普及率的提高,接入互聯網已不局限於計算機,手機上網也越來越普遍,隨時隨地上網購物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可見網路消費模式已經對居民家庭的生活產生較大影響,成為許多家庭消費支出的重要方式。
值得關注的是,在中國,不僅城市居民熱愛網購,相對較小的城市和農村地區也開始接觸網上購物。較偏遠的地區沒有大型的購物商場,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購來挑選商品。阿里巴巴集團的研究結果顯示,小城市的居民花費在網路購物上的可支配收入遠高於中國的大都市。
4.網購對傳統消費產生重要影響
一是隨著網購消費增加,傳統消費支出相對減少。許多家庭每月平均消費支出都較為固定,網路購物產生的費用必然擠佔了傳統購物的消費空間;二是消費方式發生改變。傳統購物方式中想購買商品必須親臨店鋪,而網購無需出門就可以直接完成,因此除特意追求逛街樂趣的人群除外,許多消費者尤其是工作緊張、休閑時間少或厭惡逛街的群體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消費;三是價格優勢突出。網購可直接與銷售廠家代理商達成交易意向,省去了中間環節費用,同類商品網購比商場便宜得多;四是商品種類豐富。由於網路商品信息更新快,購買者選擇商品的空間很大,只需切換不同網頁就可以購買到心儀的商品。
5.網路消費帶動效應日益顯現
網路消費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支付服務、信用認證服務、軟體服務等相關支撐服務業的發展。同時,網路消費催生並發展了第三方支付業務,如支付寶、財付通分別依託於淘寶網、拍拍網快速成長為行業龍頭。網路消費市場的爆發式增長,還帶動了傳統物流行業的發展。以「淘寶網」為代表的電子商務在商貿流通領域的應用,對推動大中型企業探索銷售新模式、拉動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
E. 2021年雲霄網路銷售額是多少億
2021年雲霄網路銷售額是9.42億。記者從福建省雲霄縣電商辦了解到,2021上半年全縣電商交易額21.66億元,網路零售額達9.42億元。
F. 新零售的未來商機有哪些
人工智慧(AI)助力新零售發展
12月5日電
走進陌生的商場,自動成為其會員,以「無卡」方式享受一系列會員服務;來到熟悉的葯店,營業員根據病史、購買記錄、消費頻率提供專業導購、提醒合理用葯;離開熱鬧的超市,無需排隊結賬,靠「刷臉」帶走所購買的商品。
這些有趣的場景,正在許多城市陸續上演。充滿智慧的「新零售」背後,人工智慧(AI)扮演著「助跑者」的重要角色。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零售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10月份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9834億元。其中,2018年1-10月份全國網路零售額70539億元,同比增長25.5%。實物商品網路零售額54141億元,增長26.7%。
2018年1-10月全國網路零售額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政策和市場的雙輪驅動 新零售行業持續升溫
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傳統零售業的痛點開始逐漸暴露。業態組合單一,吸客能力弱,商品結構雷同且性價比不高,導致眾多消費者「只看不買」。
2016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對實體零售企業加快結構調整、創新發展方式、實現跨界融合、不斷提升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及效率作出部署。
政策和市場的雙輪驅動,令「新零售」持續升溫。傳統零售業企業紛紛布局新業態的同時,電商和互聯網巨頭們也開始轉戰新領域。
人工智慧+零售 釋放無限商機
依託人工智慧等領先技術,2017年阿里巴巴旗下無人超市和無人4S店相繼亮相。同一年,網路與雨諾股份深度合作的「智慧葯房」也開始在先聲再康連鎖葯房率先落地。
除了加快自身布局,一些行業巨頭開始著手利用技術研發優勢,為更多零售企業「賦能」。
近日在上海舉行的「網路大腦行業創新論壇·智慧零售專場」上,網路發布了面向線下門店、商超、大型購物中心等各類零售場景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
網路表示藉助人臉識別、人體分析、定製化訓練和服務平台、大數據分析等AI技術能力,這一方案從門店管理和互動營銷兩大方向入手,為零售企業重塑銷量預測、客流分析、無人超市及自動售貨機、互動屏幕及精準廣告、導購服務、會員識別等細分領域的服務模式。
智慧零售解決方案不僅可以幫助商家解決選址、進貨、銷售等諸多難題,還可以通過一系列智能預測,將業務數據轉化為業務價值,加速推動智慧零售新業態的落地,加大新技術創新成果的轉化。
AI+零售」釋放出的商機,也吸引著許多科技企業的目光。
杭州惠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e店佳」平台,可通過營業員用手機上傳的視頻,「聰明」地識別出線下渠道門店陳列商品是否符合規范。副總經理黃運軍透露,過去一年間已有4萬家門店陸續使用這一平台,合作品牌商因此實現了營銷費用的大幅下降及銷售額的顯著提升。
從無人值守便利架到無人配送車,從點單機器人到店人一體化機器人,形形色色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向人們展示了人工智慧助跑「新零售」的誘人前景。
G. 零售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是什麼
零售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如下:
一、現狀
零售行業在疫情的影響下,已經變成了我國最重要的產業之一,超市、便利店、無人售貨機都在切換模式,從線上模式變成線上模式,更方便消費者下單,同時也可避免近距離接觸。
根據零售行業分析數據,2015年我國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為26.9億元,到2021年約為39.2億元。5年復合增速為7.82%。其中網上零售額佔比從2015年的10.8%上升到2021年的24.9%。
從零售結構整體來看,我國的零售結構以小規模的商店居多,特別是個體商店的比重高達92%,每個個體商店的平均從業人員只有1.75人。即使是大型零售企業,其組織規模仍然偏小。
二、發展趨勢
1、零售業將加快適應市場變化
為了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商業正從產品渠道為王向消費者為王的發展思路轉變,新零售電商系統平台搭建將更具自我學習和自我適應的特徵:商業發展重心將從城市中心區域轉向居民社區,消費品市場將出現更多具有城市特色和區域特徵的零售品牌,改變「千店一面、千店同品」的現象。
2、科技、時尚、生活方式相融合
一是零售商利用數字標牌、電子試衣間、智能定位、自助終端和VR展示等一系列智能應用,帶給消費者智能化和場景化的購物新體驗。
二是產品功能將保持快速迭代,接觸科技含量高的產品成為消費者獲取知識、彰顯個性的新途徑。
三是零售品牌將更清晰地向消費者傳達品牌文化及品牌定位,商品陳列以生活方式展示為目的,單個門店中的商品品類更加豐富。
3、高品質商品、服務與文化相融合
我國正從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市場,消費品市場仍具有較大增長潛力,我國的品牌商和零售商將抓住國內市場的發展機遇,從三個方面樹立消費者對本土品牌、本土零售企業的信心:堅持文化自信,深耕國內市場,凈化市場環境,構建誠信零售體系,回歸工匠精神。
4、線上和線下進一步融合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普及,我國網民增速呈放緩趨勢,電商下一步的競爭重點將從吸引流量轉向挖掘客戶消費潛力:提升商品和服務質量,減少差評率,提高用戶忠誠度;積極布局線下;通過並購、交叉持股等方式,讓電商與實體店利益捆綁,使線上線下融合進入雙贏階段。
5、多種業態將呈聚合式、生態化發展
未來的新零售電商平台建設商業環境將繼續朝著聚合式、生態化的方向發展:圍繞社區消費需求,圍繞服務消費需求,圍繞零售巨頭的業務需求,金融、物流、咨詢等一批功能更加細分、專業性更強的生產服務型企業將呈生態化發展,提高大型零售企業的經營效率,提升居民消費質量。
6、零售業社交化特徵將更加明顯
信息時代,商家和消費者所掌握的信息差距逐步縮小,以廣告為主的單向傳播方式效果不斷衰減,口碑、信任成為零售品牌得到消費者認可的重要因素。因此,零售商將不斷提高自身的社交屬性:利用微信、微博、大眾點評等主流社交平台;通過與消費者保持高頻次的互動;構建消費圈層。
H. 網路購物市場交易額
網路購物市場交易額為31.3億元。商品類交易額31.3萬億元,服務類交易達到11萬億元;全國網上零售額達到13.09萬億元。
I. 我國網路零售業的發展歷程,現狀分析
我國網路零售業的發展歷程,現狀分析如下:
一、線上渠道增長倒逼實體百貨供應鏈再整合,初始化效率穩步提升
2003年淘寶網正式誕生後,網路購物迎來高速發展期,伴隨著網路零售市場持續擴張、用戶規模不斷增長,網購的價格優勢和便捷性能吸引著人們從傳統的線下零售逐漸轉向線上渠道。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來看,網路零售市場交易規模佔比近五年來穩步上升。
已由2012年的6.3%上升至2016年的14.9%,對實體零售形成了一定的擠出效應。而傳統百貨的營業收入增速大大放緩,遠低於網路零售規模30%-40%左右的年均增長速度,市場份額下滑。結合美國的零售發展經驗來看,2016年美國電子商務銷售額為3710億美元。
佔零售業銷售總額的比例約為8%,總體上來看,美國網路銷售規模佔零售總額的比例較低,網購市場整體規模有限,零售仍然主要來源於實體商鋪。基於我國當前電商占社會零售品總額的比例已超過10%、網購市場規模增速放緩,電商市場容量或漸進入飽和期,對實體零售的沖擊力度降低。
從百貨行業周期來看,美國百貨行業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已進入成熟期,雖然百貨銷售額佔零售總額的比例有所下降,但銷售額自2000年以來始終維持在1700-2400億美元,保持較為穩定的狀態。中國的百貨行業目前正處在轉型期。
百貨業績仍處於小幅上升狀態,通過調整布局、渠道下沉有望繼續提高滲透率。參照美國百貨的發展歷程,未來我國百貨行業將迎來更多的調整和整合,但總體上來講百貨公司作為重要的實體零售渠道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
推行深度聯營,整合上游資源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為應對線上渠道對傳統零售的沖擊,與優質品牌供應鏈深度合作、向產業鏈縱向延伸已成為當下百貨業界轉型升級的普遍舉措。通過與上游供應商合作。
一方面能減少購買的中間環節,促使渠道扁平化,更好地整合資源、降低采購成本;另一方面能根據消費者反饋及時調整生產,減少庫存規模和市場信息反應的時滯,實現上下游的互利共贏。
日化市場的市場化程度很高,早年許多國際品牌藉助成熟的商業模式和先進的管理經驗進入中國市場,占據了很高的市場份額。然而正是基於較高的滲透率,目前外資品牌的進一步增長遭遇瓶頸,驅動力不足。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殘酷競爭存活下來的國有品牌,雖然市場佔有率較低,但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獨特優勢。藉助此次消費升級的驅動,人們對本土品牌的關注度回升,有望使得國有品牌的發展迎來新機遇。
J. 零售業的發展趨勢
中國零售業起步晚於美國,但發展較快。中國巨大的人口和網民基數給本身的網路購物市場帶來了可觀的增長空間。
經濟告訴發展的今天,零售業的發展趨勢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