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米路由器miniAC雙頻1167M 智能路由器怎麼樣
小米路由器mini採用了單核580MHz MT7620A處理器,128MB DDR3內存,支持802.11ac雙頻2X2天線,配備的USB介面可外接存儲設備進行遠程下載和數據存儲,除了黑白兩色,還有多種顏色可選。
小米路由器mini:外觀篇
外觀方面,小米路由器mini採用了簡約直線的機身設計,配合CD紋金屬修飾,打造出典雅寧靜的科技感。而且小米路由器mini還有六色炫彩,無論您採用何種風格的家居設計,都可以選擇到適合您的顏色,再也不必像傳統路由器那樣藏在角落裡。
小米路由器mini採用了雙天線設計,兩根天線分別位於主機的兩側,折起來與主機渾然一體,看起來時尚氣息十足。由於小米路由器mini在平放時可以與桌面自然形成一定角度,所以散熱孔可以設計在機身背面,即能保證散熱良好又不容易落灰,易於打理。
小米路由器mini採用了雙天線設計,兩根天線分別位於主機的兩側,折起來與主機渾然一體,看起來時尚氣息十足。由於小米路由器mini在平放時可以與桌面自然形成一定角度,所以散熱孔可以設計在機身背面,即能保證散熱良好又不容易落灰,易於打理。
小米路由器mini:配置篇
小米路由器mini配置起來並不難,首先是連接步驟。小米路由器mini只要接通電源介面,並將網線接駁到藍色的WLAN介面即可,就算是老人或是小孩也可以輕松裝配好小米路由器mini。
連接成功之後,小米路由器mini的指示燈會亮起,這時我們可以拿出手機、平板電腦或是電腦,進入設置找到無線網路控制,在裡面選擇Xiaomi_XXXX前綴名稱的WiFi網路進行連接即可,初始路由器並沒有設定任何密碼,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小米路由器mini採用了基於Open Wrt開發的miwifi智能系統,圖形化操作, 設置起來非常簡單,只需簡單修改用戶名和密碼即可打造出安全、穩定的專屬路由器。
除了可以在電腦端設置路由器外,小米路由器mini還允許用戶通過手機或平板電腦等便攜客戶端管理路由器。
用戶只需要鏈接到小米路由器mini網路並從小米官網下載相關app應用進行安裝和登錄,即可通過手機管理小米路由器mini的各項功能、查看路由器的各項連接狀態等功能,讓無線網路更為安全。
作為一款路由器產品,出色的網速必不可少。採用2X2雙頻AC智能天線,支持2.4GHz/5GHz雙頻並發和最新的無線802.11ac協議。5GHz頻段無線速度可達到867Mbps,雙頻並發速率最高達1167Mbps,比普通路由器快3倍。有效加強信號的強度及穿透力,多重保障讓全家人的聯網設備信號無阻,可以輕松支持高清電影播放、在線視頻、大型游戲等大流量應用。
而且其還提供放蹭網的陌生終端連接警告功能,有可疑終端連接,直接通知給你,秒踢不速之客。另外小米還與騰訊安全中心合作,每日更新黑白名單,當遇到可疑網站時,會收到提醒,保證全家上網安全。
B. 華為路由H6 體驗評測:小白也能Mesh組網,大戶型福音
住上大房子是不少人堅持奮斗的夢想之一,但有沒有想過,等到真正住上大房子之後,Wi-Fi 問題怎麼解決?
對常見的中小戶型來說,家裡放上一台穿牆能力足夠強勁的路由器就能滿足全屋覆蓋的無線網路需求。
但對大戶型的房子而言,由於復雜的結構和超大的面積,讓一台路由器滿足全屋覆蓋就有點困難了。
為了應對大戶型的無線網路需要,Mesh 技術應運而生。 簡單來說,Mesh 組網就是通過兩台或以上的路由器進行鏈接,以提升網路的信號覆蓋范圍。
按理說,只要你進行 Mesh 組網的路由足夠多,信號從街頭覆蓋到街尾都不成問題。
前段時間,華為就推出了一款全新的分布式路由器產品——華為路由H6 ,不僅支持最新的 Wi-Fi 6+ 技術,還能輕輕鬆鬆實現 Mesh 組網。那麼這款華為路由H6 是否足夠實用?我們一起往下看。
極簡外觀,與家居環境完美融合
在外觀上,華為路由H6 的母路由採用了長方體造型,無外置天線的設計讓整體顯得更加干練簡潔。
小巧精緻的母路由設計,完全可以直接放進配電箱當中,加上純白的配色,可以和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
不過白色也有一點不太好,就是放久了落灰很容易變臟。幸好華為路由H6 的子母路由都採用了光滑規則的外殼,只要勤一點用布擦拭清理就「毛悶台」啦。
而子路由這一塊,華為路由H6 子路由又分為子路由Pro 和子路由兩種。
相比普通版本的子路由,子路由Pro 在背面多配備了一個散熱風扇,運行起來更加穩定。
此外,華為路由H6 的子路由還採用了 86mm*86mm 的「磚塊式」設計,能夠通過背面的亞克力膠條牢牢地粘貼在標準的 86 型面板上。
相比市面上不少需要把原有面板拆除再安裝的分布式子路由,華為路由H6 子路由一插一貼就能免工具完成安裝的設計,確實是方便許多。
子路由也無需通過電源線供電,只需通過附贈的隱藏式網線就能完成聯網和通電的需要,十分方便。
低調的純白設計、標准面板的大小、隱藏式網線,各種巧妙的設計元素讓華為路由H6 完美融合在家裝環境當中,給用戶帶來妥妥的「無設備感」。
裝配簡單,一鍵連接
在將華為路由H6 相應的硬體部署好之後,我們就可以通過手機 APP 對子母路由進行相關設置。
首先是母路由。母路由的配置方式繼承了華為路由系列的優良傳統,在連接上路由器的 Wi-Fi 後,打開瀏覽器就會自動跳出配置頁。然後用戶只要輸入 Wi-Fi 名稱和密碼,就能完成配置即可上網。
而子路由的配置就更加簡單了。由於子路由原本就是接入牆內預制的網線,因此子路由在物理上就是和母路由進行相連,完全省去了手動配置的步驟。
要知道,傳統的 Mesh 分布式路由需要通過多節點組網進行 Wi-Fi覆蓋,分配相同的 SSID 名稱,再通過一系列繁復的操作才能打通路由器,完成 Mesh 組網。
而現在,華為路由H6 省去了各種麻煩,直接接入網線即可,簡單直接。老實說我愛了。
另外,得益於華為HarmonyOS Mesh+ 技術,華為路由H6 能夠將全屋 Wi-Fi 高效地組合起來,形成統一協同的整體。
在特定的終端下(華為 Mate40 系列或以上),子路由與子路由之間的切換時延低至20ms,用戶將體驗超級無縫漫遊帶來的絲般順滑。即使是 游戲 、直播、視頻通話這些對網路要求高的場景,也不會在切換的時候出現卡頓、中斷的情況。
性能拉滿,大戶型的福音
既然是專門為了大戶型而設計的分布式路由器,華為路由H6 的性能當然要夠給力。
華為路由H6 的子路由配備了高性能外置信號放大器( PA ),Pro 版本配備了 4 顆( 2.4Ghz 、5GHz 各兩顆),而標准版則配備了 2 顆( 2.4GHz )。
而且華為路由H6 套裝包裝的每一個子路由,均支持華為 Wi-Fi 6+ 技術。
按照官方的說法,華為的 Wi-Fi 6+ 技術讓路由、手機等終端設備全系支持 1600MHz 超大頻寬,相較 80MHz 頻寬的 Wi-Fi 6 設備,華為的 Wi-Fi 6+ 技術速度快了一倍,高速上網無壓力。
理論上來看,華為路由H6 子路由/子路由Pro 的性能,已經和去年發布的旗艦產品華為路由 AX3/AX3 Pro 基本一致,可以說非常猛。
此外,華為路由H6 無論是母路由還是子路由,均支持千兆網路。雖然我們所處的網路場景最高網速只有 500 兆,但測試下來也能把速度跑滿,總體來說讓人滿意。
功能豐富,加速限速它都在行
熟悉華為路由系列產品的小夥伴都知道,華為做路由除了性能好,相匹配的軟體功能也十分豐富。
打開「智慧生活」 APP 後,我們可以點擊響應的設備,進入「路由管家」的頁面。在這個頁面里,我們可以編輯自己的戶型圖,更加直觀地查看每個設備所處的位置。
下方則是當前設備的下載速率和上傳速率,管理起來更加方便。
對於喜歡打 游戲 的小夥伴來說,網速是一場對戰當中能否獲勝的關鍵之一。得益於分布式智能加速技術,華為路由H6 提供了網游加速功能,能夠智能識別終端是否開啟了 游戲 程序,並進行實時的加速。
目前華為路由H6 所支持的主流 游戲 已經多達 140 款以上,而且還會在以後持續增加和更新。如果搭配華為手機的話,在自家晶元的協同加持下,支持加速的 游戲 更是達到了上千款。
除了能將 游戲 放進「快車道」,華為路由H6 還加入了網課加速的功能,讓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免受卡頓、延遲的問題煩擾。
值得一提的是,網課加速功能目前也只有華為在做哦,相當貼心的說。
除了「加速」,華為路由H6 在「限速」這塊也十分好使。
為了限制孩子沉迷 游戲 、視頻等 APP ,家長可以通過「智慧生活」應用對華為路由H6 進行設置。除了可以一鍵斷網、還能自定義限制 游戲 、視頻、社交軟體、支付軟體等 APP 的使用。
另外也可以設置「允許上網時段」、「允許上網時長」,讓孩子真正做到勞逸結合,保護孩子 健康 上網。
總結:把復雜的事情做簡單
如果有嘗試過自己進行 Mesh 組網的小夥伴,應該都會有「不想再折騰」的想法。誠然,自己組網確實非常有樂趣、有成就感,但其耗費的時間和精力也很多。華為路由H6 將復雜的組網工作簡化成幾步就能完成,解決了原本復雜的組網步驟,貼心程度拉滿。
另外,華為路由 H6 原就足夠強悍的性能,讓它可以輕松覆蓋各種大戶型房屋。即使是一邊走動一邊上網,也不會感受到網路切換時帶來的延遲或卡頓。
如果你家裡的房子是大戶型,且已經在房間裡面已經預置了網線,那麼華為路由H6 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C. 怎麼安裝路由器
路由器的安裝和設置如下:
1.首先連接線路,可以參考下圖
7.輸入正確後會提示是否重啟路由器,選擇是確認重啟路由器,重新啟動路由器後即可正常上網。
D. 給你10個路由器或交換機,你如何配置(第1篇)
前幾周有人問我,如果有一個環境中給你10多個交換機和路由器,應該如何配置。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關鍵不在埠安全、Port Channel、STP、和路由的配置,而是在於針對終端應用服務特點選擇相應適合的網路架構。
近十年來,雖然雲服務的擴展性需求促進了相關解決方案快速發展,然而數據中心常見的網路拓撲仍然可以歸納為兩種:傳統的三層網路架構,和Leaf-Spine二層網路架構。
傳統的三層網路架構由三層交換機組成:即訪問層,聚合層(有時稱為分發層)和核心層。伺服器連接到其中一個邊緣層訪問交換機(常稱Top of Rack Switch,或 TOR Switch),聚合層交換機則將多個接入層交換機互連在一起,所有聚合層交換機通過核心層交換機相互連接。核心層交換機還負責將數據中心連接到Internet。傳統的數據中心過去採用的就是這種三層架構。
下圖是我參與優化設計的有數萬台伺服器的傳統數據中心網路架構示意圖。
在這個拓撲中,除了經典的三層(分發路由器,網路分區匯聚路由器,伺服器接入交換機)外,核心層還包括了: WAN核心骨幹路由器,WAN發路由器,WAN優化加速器,LAN核心路由器,外部Choke路由器,Internet邊界路由器,Transit,防火牆,用於聯接數據包分析器的Network TAP。網路負載均衡器放在了聚合層。另外還有一個專用的OOB接入層,用於設備維護管理。
三層架構雖然容易部署、易於診斷,但是其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雲計算需求。三層架構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低可擴展性、低容錯性、內部伺服器之間橫截面帶寬低、較高層超額使用(Oversubscription)、高層次的拓撲中使用的大型模塊化交換機成本非常高。
我過去常採用以下這幾個方法緩解三層架構中網路分離問題:
(1)、PVLAN: 專用VLAN,也稱為埠隔離,是計算機網路中的一種技術,其中VLAN包含受限制的交換機埠,使得它們只能與給定的埠通信。這個常用於後端的NFS網路。
(2)、VRF虛擬化路由表,用於路徑隔離。
(3)、GRE Tunnel。
(4)、使用一些Overlay network封裝協議並結合一操作系統虛似化實現網路分離。
Leaf-Spine網路架構解決了傳統三層網路架構所面臨的Oversubscription和內部伺服器之間橫截面帶寬問題。Leaf-Spine網路架構在過去幾年裡已開始接管主要的雲服務數據中心。Leaf-Spine結構也稱為Clos結構,其中每個Leaf交換機(ToR交換機)以全網狀拓撲連接到每個Spine交換機。這是一種兩層的Fat-tree網路。這種架構中Leaf之間只有一個跳,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任何延遲和瓶頸。Spine網路的擴展非常簡單,只要在需增長的情況下逐步添加Spine交換機。
Leaf-Spine架構使用定製的定址方案和路由演算法,而非傳統的STP。根據網路交換機中可用的功能,可以使用第2層或第3層技術實現Leaf-Spine網格。第3層的Leaf-Spine要求每個鏈路都被路由,並且通常使用開放最短路徑優先(OSPF)或等價多路徑路由( ECMP )來實現的邊界網關協議(BGP)動態路由。第2層採用loop-free的乙太網fabric技術,例如多鏈接透明互聯(TRILL)或最短路徑橋接(SPB, IEEE 802.1aq)。其中,思科的FabricPath 和Brocade的Virtual Cluster Switching是基於TRILL發展而來的私有data plane。核心網路還可使用帶有ECMP的動態路由協議通過第3層連接到主幹網。華為、聯想、Brocade、HP、 Extreme Networks等公司都有基於TRILL的產品或其它Leaf-Spine架構的解決方案。
Leaf-Spine結構的優點是:
(1)、使用所有鏈路互連,而不像傳統網路中冗餘鏈路被STP阻塞。
(2)、所有內部Leaf之間橫向通信都是等距的,因此數據流延時時間是確定的。
(3)、Underlay的交換機配置和核心網路配置是固定的,因此變更Overlay Network的路由不需要更改核心網路。
(4)、產品安全區域能虛擬分離,擴展了VLAN和多租戶安全性。
(5)、基礎設施的物理網路可以和邏輯網路(Overlay network)分離。
Leaf-Spine結構也有些缺點,比如:
(1)、網路交換機的數量遠遠大於三層網路架構。
(2)、擴展新的Leaf時需要大量的線纜、並佔用大量Spine交換機埠。
(3)、Spine交換機埠數量決定了最大可聯接的Leaf交換機數量,也就決定了最大主機總數量。
下圖是我參與過的一個公有雲Leaf-Spine方案示意草圖。
現代的數據中心部署中,我們一般將網路設備、伺服器和機架在出廠時應模塊化。對於使用Leaf-Spine 網路的數據中心,出廠時預裝配成四種類型的標准工程系統:Transit 機櫃, Spine 機櫃, Fabric 機櫃, 和 Server 機櫃。Leaf 交換機和伺服器一樣被預裝配於 Server 機櫃,基本上做到開櫃上電即可上線使用。
當下全球主流公有雲基本上採用的都是Leaf-Spine 網路架構。然而,各家公有雲服務商Leaf-Spine網路中的Underlay Network和Overlay Network使用的協議和方案有很大區別。比如,你可以基於Leaf-Spine架構使用VXLAN來設計你的SDN解決方案,也可以基於ECMP的BGP-labeled-unicast的underlay 網路,使用MPLS L3VPNs構建另一種多租戶的數據中心SDN解決方案。
聊完了兩種層數據中心網路架構,相信大家如有機會搭建新的網路時,應該知道如何選擇您的網路架構方案了。
歡迎大家發表留言,談談你所熟悉的Leaf-Spine網路架構方案中,Underlay Network和Overlay Network使用的協議分別是什麼。
參考資料:
(1)、 Building Multi tenant Data Centers with MPLS L3VPNs
(2)、 Cisco Data Center Spine-and-Leaf Architecture: Design Overview White Paper
E. 現在家裡網路都裝配一個所謂的天貓這個天貓是否比路由器好用呢
那個叫光貓,不是天貓。
光貓是負責轉換光信號和電信號的,是目前的光纖網路必不可少的連接網路的設備。
路由器是連接在光貓之後的設備,是擴展網路介面數量和提供無線WIFI上網的設備,並不是必須的。
目前不少光貓都自帶了無線WIFI功能,網線介面也不止一個了,如果安裝合理,介面夠用,那麼也可以不必安裝路由器的。
F. 長城寬頻裝配了TP-LINK路由器接線路為何接網線後有提示線已被撥出
先用側線器測一下網線是否有問題,然後再檢查網卡和路由器是否有故障。
G. 海蜘蛛路由器安裝步驟
下載ISO,刻盤以後引導系統全部中文提示
很好安裝的。
http://www.hi-spider.com/docs/chapter01/fg_install_from_cd.html
希望對你有幫助
-----------------------------
硬體?和一般PC一樣,就是雙網卡。
兩塊網卡安裝之前就要都插上,要不然會提示的。
H. 路由器分為哪幾種 他們的是怎樣區別的他們的作用是什麼
路由器產品,按照不同的劃分標准有多種類型。常見的分類有以下幾類:
按性能檔次分為高、中、低檔路由器。
通常將路由器吞吐量大於40Gbps的路由器稱為高檔路由器,背吞吐量在25Gbps~40Gbps之間的路由器稱為中檔路由器,而將低於25Gbps的看作低檔路由器。當然這只是一種宏觀上的劃分標准,各廠家劃分並不完全一致,實際上路由器檔次的劃分不僅是以吞吐量為依據的,是有一個綜合指標的。以市場佔有率最大的Cisco公司為例,12000系列為高端路由器,7500以下系列路由器為中低端路由器。
從結構上分為「模塊化路由器」和「非模塊化路由器」。
模塊化結構可以靈活地配置路由器,以適應企業不斷增加的業務需求,非模塊化的就只能提供固定的埠。通常中高端路由器為模塊化結構,低端路由器為非模塊化結構。
從功能上劃分,可將路由器分為「骨幹級路由器」,「企業級路由器」和「接入級路由器」。
骨幹級路由器是實現企業級網路互連的關鍵設備,它數據吞吐量較大,非常重要。對骨幹級路由器的基本性能要求是高速度和高可靠性。為了獲得高可靠性,網路系統普遍採用諸如熱備份、雙電源、雙數據通路等傳統冗餘技術,從而使得骨幹路由器的可靠性一般不成問題。
企業級路由器連接許多終端系統,連接對象較多,但系統相對簡單,且數據流量較小,對這類路由器的要求是以盡量便宜的方法實現盡可能多的端點互連,同時還要求能夠支持不同的服務質量。
接入級路由器主要應用於連接家庭或ISP內的小型企業客戶群體。
按所處網路位置劃分通常把路由器劃分為「邊界路由器」和「中間節點路由器」。
很明顯"邊界路由器"是處於網路邊緣,用於不同網路路由器的連接;而"中間節點路由器"則處於網路的中間,通常用於連接不同網路,起到一個數據轉發的橋梁作用。由於各自所處的網路位置有所不同,其主要性能也就有相應的側重,如中間節點路由器因為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網路。如何識別這些網路中的各節點呢?靠的就是這些中間節點路由器的MAC地址記憶功能。基於上述原因,選擇中間節點路由器時就需要在MAC地址記憶功能更加註重,也就是要求選擇緩存更大,MAC地址記憶能力較強的路由器。但是邊界路由器由於它可能要同時接受來自許多不同網路路由器發來的數據,所以這就要求這種邊界路由器的背板帶寬要足夠寬,當然這也要與邊界路由器所處的網路環境而定。
從性能上可分為「線速路由器」以及「非線速路由器」。
所謂"線速路由器"就是完全可以按傳輸介質帶寬進行通暢傳輸,基本上沒有間斷和延時。通常線速路由器是高端路由器,具有非常高的埠帶寬和數據轉發能力,能以媒體速率轉發數據包;中低端路由器是非線速路由器。但是一些新的寬頻接入路由器也有線速轉發能力
I. 什麼是聚合路由器主要運用在哪些方面
路由器是一種很常見的網路通信設備,對於大家來說都很熟悉了。但最近市面上出現了一種聚合路由器,想必大家都沒怎麼聽說過吧!雖然說聚合路由器也叫路由器,但跟普通的家庭用路由器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這樣一說,大家是不是好奇心被勾起來了呢?什麼是聚合路由器?又有什麼用呢?
首先我們來解答第一個問題,什麼是聚合路由器呢?
簡單來說,聚合路由器就是通過帶寬聚合技術,可以聚合多條通信鏈路,即將多張數據卡的數據流量聚合成一起,拓寬網路通道,即可提供高帶寬高穩定的網路。以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的新支點聚合路由器為例,主要有以下特性:支持多達6條2G/3G/4G傳輸鏈路聚合;支持構建點對點安全傳輸鏈路;支持350km/h高速移動接入,工業級可靠;無需施工布線,內置天線及電池,開機通電5秒就能使用,可連續工作8小時。
乾元通聚合路由器是一款工業級無線多鏈路帶寬聚合路由器,性能肯定是比普通的家用路由器高的,價格自然也是偏貴一些,用在家庭、企業用來上網那就是大材小用了。那這樣的聚合路由器一般使用在哪些地方呢?大家不妨大膽猜測一下?
乾元通聚合路由器主要用於以下三個場景:
一、現場應急指揮救援網路
應急救援中指揮車視頻會議、布控箱的視頻會議、單兵執法的視頻傳輸等視頻圖像傳輸,新支點聚合路由器可提供應急救援現場需要的穩定、流暢、安全的視頻傳輸網路。
二、應急車輛點對點通信
在應急指揮場景中,應急車輛開出後,需要車輛與車輛之間能夠互相通信,特別是能夠進行穩定流暢的視頻會商。目前應急車輛採用的大多數是衛星通信或者單卡的4G傳輸來解決點對點的視頻傳輸問題,存在著較大的公網傳輸安全性低、專網覆蓋范圍有限和衛星鏈路帶寬窄的問題,視頻會商效果很難讓人滿意。可以把乾元通聚合路由器裝配於應急車輛上,可建立車輛之間點對點傳輸,實現任意車輛間互相「可見」的效果。
三、無人機/直升機巡檢圖傳網路
隨著無人機的興起,無人機的優異性能被發掘,目前無人機已廣泛用於森林防火巡檢、電力線路巡檢、應急通訊搶通等領域。但無人機圖傳方案多數只能用於本地圖傳顯示,那這樣的功能顯然是無法達到巡檢的效果的。此時就可以講乾元通聚合路由器裝配在無人機機體或者地面站,可構建無人機、地面站、遠程指揮中心之間的穩定可靠的視頻圖像數據回傳鏈路,實現無人機拍攝的視頻實時回傳到指揮中心,讓遠程指揮中心無需到達現場也可以准確判斷現場情況,下達操作指令。
聚合路由器被頻繁地提起,自然是有它的特別之處的,在大家還在糾結什麼是聚合路由器的時候早已被廣泛用於各行各業中,雖然目前人們接觸的不多,但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無線網路會更加無處不在,人們對網路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對帶寬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而流量費用也越來越便宜,聚合路由器會越來越成熟,相信不久將來,聚合路由器會遍布於普通人的生活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