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用於不同網路介質的互聯,如果介質都是乙太網,那使用多層乙太網交換機就可以了,但是一邊是幀中繼網路,一邊是乙太網這種情況,就只能使用路由器了
⑵ 路由器一般用在什麼樣的網路中,有什麼作用
路由用來連接不同的網路。
路由是指信息從源穿過網路傳遞到目的地的行為,在傳播路徑中至少經過一個中間節點。
路由通常與橋接來對比,在粗心的人看來,它們似乎完成的是同樣的事。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橋接發生在OSI參考模型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而路由發生在第三層(網路層)。這一區別使二者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使用不同的信息,從而以不同的方式來完成其任務。
⑶ 4G全網通路由器支持哪些網路
計訊4G全網通路由器TR341支持TD-LTE、FDD-LTE、TD-SCDMA等七大網路制式,所有網路無縫切換兼容三大運營商各種SIM卡。滿足工業傳輸穩定、高速的特點。採用多重檢測機制,確保數據持續穩定傳輸、不丟包。
⑷ 華為移動路由:滿足你更全場景的上網需要
移動和路由,當這兩個詞同時出現的時候,我想很多人會想到的是現在的手機熱點。盡管現在很多手機都可以進行熱點網路共享,但大功耗導致手機發熱、續航能力大幅下降,使得手機開啟熱點,只能是很臨時的應用場景。並且,手機熱點對於多設備的支撐能力,也不能夠滿足經常需要移動無線網路的用戶。
所以,一個專業的移動路由,會是更好的選擇。
最近,上手體驗了華為移動路由。這款更專業、性能更強,能夠讓我們隨時隨地,有電就有Wi-Fi的產品,都有哪些表現呢?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記事本大小,輕巧便攜,隨手裝包
華為移動路由的包裝相對簡潔,紅色的點綴很有辨識度,主打的賣點也在包裝上得以體現。支持插卡上網,有電就有Wi-Fi,華為分享一碰連網,雙網雙通是華為移動路由的特色功能,網線插卡能夠自由切換。
正臉是狀態燈和NFC觸碰區域,一字型開口的燈槽能在夜晚看到運行狀態,但無論白天夜晚都不奪人眼球,即使正對著也不會對眼睛造成視覺干擾。
NFC雖然是非接觸式操作,但零距離貼上去甚至用力碰撞的人不在少數,正中間是最合適的位置,使站立的機身在力的作用下依然能保持穩定。
背面預置了4個LAN口,其中第4個口還兼容WAN口,當作常規的無線路由器也OK。
SIM卡槽、底座支架、散熱孔都在底部,支架的卡扣設計操作簡單,出門攜帶裝卸非常方便。
加上適配器就是全部的配件了,主機尺寸只有125 mm x 198 mm x 25 mm,一本記事本大小,246g的重量,出門帶上毫無負擔。適配器稍有些不理想,但要出差帶的話,自己配個USB to DC12V的線,用充電寶也能供電,問題不大。
有電就有Wi-Fi,網線&插卡都能上網
華為移動路由需要供電支持才能使用,如上面最後一段所說,需要外出移動使用,配根轉換線就能支持移動電源供電。
網線和插卡都能上網,支持4G全網通SIM卡,中國移動/聯通/電信的流量卡、手機副卡等有流量服務的SIM卡都支持插入使用。運營商4G網路的峰值下載速度能夠達到150Mbps,玩電競手游都是沒問題的。
卡槽位支持的是Nano-SIM卡,插入後接通電源,在手機APP上完成2步操作配置後,就可以使用上華為移動路由的高速Wi-Fi了,顯然開通和配置網路的步驟非常簡單方便。
手機開熱點不行嗎?行,但會導致手機發燙、耗電,更嚴重的是手機這么小的天線設備,帶不動多台設備、離得稍微遠一點穩定性都會受到影響,很明顯手機熱點只是臨時救濟,而華為移動路由才是長期陪伴的搭檔。
NFC一碰即連,還有更豐富的華為HiLink全場景應用
華為分享已經支持了手機、筆記本電腦、智慧屏、智能音箱的一碰即連,現在華為移動路由也能夠一碰連網,意味著華為的生態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走向生活走向家庭(還有學校和出租屋)。
只要是帶NFC功能的安卓手機,開啟NFC後碰一碰就能直接連網,不需要輸入密碼。
家裡來了客人就很方便了,問「哪個Wi-Fi」、「什麼密碼」、「趕緊說、很急」、「在線等」……讓他打開NFC碰一下就可以了。
華為移動路由還支持Beamforming智能雷達,能夠發送定向Wi-Fi信號給終端設備,信號穩定性更強,且配備了2顆信號放大器,也能進一步提升Wi-Fi的覆蓋范圍。
比如將華為移動路由作為Mesh路由放在卧室組網,不僅可以進一步提升Wi-Fi覆蓋范圍,還能自動切換至更好信號的路由器。按下設備上的「H」鍵就能免密接入,配置什麼的完全不必要。Mesh組網能夠讓我們更加輕松的去擴展更大的地方,而又能夠享受無縫的網路漫遊。
雙網雙通自由切換,最多32台設備同時上網
雙網雙通和傳統的路由器完全不一樣,除了支持150Mbps的移動網路外,背面的4個千兆網口能夠支持100M/200M主流的有線寬頻網線接入,無論是插網線還是插卡,都可以轉為Wi-Fi信號供手機電腦連接,最多支持32台設備同時連接上網,連接速度峰值高達300Mbps。
在華為智慧生活APP中,可以設置首選網路,設為自動的話,默認會走網線(畢竟SIM卡更貴~),且任何一條網路斷開連接都能毫秒級切換到另外一條,網路恢復後又會回到首選網路(默認網線)上來,就這么智能。
測試一下網速,延遲232ms,屬於中等偏快級別,下載14.5MB/s,上傳5MB/s,相當於100-200M的寬頻網路,玩 游戲 場場MVP就看技術了,賴不了網路。
針對 游戲 ,華為移動路由還做了手游加速的優化,連接華為移動路由的Wi-Fi, 游戲 數據包會優先轉發,延遲和卡頓率都有明顯的降低,大約30%左右。
而盡管作為移動路由,但是通過智慧生活App,可以看到它身上具備著的,同樣是一個家用路由都有的功能。可以直觀的在App裡面進行更多的設置,所以充當起家用路由,它也是毫無壓力的。
滿足你全場景的上網需求,華為移動路由更合適
華為移動路由身材小巧,適配的場景更全面,無論是學校宿舍、出租屋、家庭、辦公場景使用,還是商演、展會、聚會等臨時的團體場景使用,都是相當合適的選擇。
它很小巧,可以隨時隨地帶去任何地方,插卡後通電就能使用。在家當常規路由,出門帶上放包里不佔地方,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是方便移動的路由設備。
如果你所在的環境開寬頻難、寬頻費用貴且不能分期,華為移動路由網線&插卡全能的優勢,是非常值得考慮的設備。
⑸ 無線路由器設置什麼網段好
無線路由器設置的網段根據路由器等自身條件決定,並不是特定的某一網段就好。
假設你要連A(192.168.1.0/24)和B(192.168.2.0/24) 2個不同的網路,路由器有以太口eth01和eth02。
1、在eth01口上配置A網路地址192.168.1.1,並啟用埠,在eth02口上配置B網路地址192.168.2.1,並啟用埠。
2、用網線連接到A網和B網的接入交換機上,A網中的終端設置網關為192.168.1.1,B網中的終端網關為192.168.2.1
3、個網路中的終端就靠以互聯了。
⑹ 靜態路由用於什麼網路環境
尊敬的用戶您好:
希望下面的回答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靜態路由是指由用戶或網路管理員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當網路的拓撲結構或鏈路的狀態發生變化時,網路管理員需要手工去修改路由表中相關的靜態路由信息。靜態路由信息在預設情況下是私有的,不會傳遞給其他的路由器。當然,網管員也可以通過對路由器進行設置使之成為共享的。靜態路由一般適用於比較簡單的網路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網路管理員易於清楚地了解網路的拓撲結構,便於設置正確的路由信息。
中國電信提供最優質的網路通訊服務,老友換新機,網齡抵現金,百兆寬頻免費體驗,超清電視iTV,517電信活動可以直接通過電信營業廳或者實體營業廳查詢。
⑺ 100兆寬頻用什麼路由器
100兆寬頻可以用老式的路由器、千兆路由器、也可以用百兆路由器。
最主要的問題是你用路由器打算干什麼。如果是普通的聊天、購物、看新聞、看視頻,玩游戲,完全沒有必要上百兆或千兆的路由器,老式的路由器完全夠用。
如果是開工作室可以上千兆路由器預算再多點就直接上交換機。
高端路由無非功能更多,但現在低端的智能路由也具備了高端路由的功能。
很多人上了最好的路由,但是你一不玩內網千兆,二不是單獨大戶型覆蓋,三更沒有多用戶高負載,那麼這類路由完全可以理解為燒錢行為。
所以挑選路由應該根據自己的負擔來挑選。
(7)路由器適配哪些網路擴展閱讀:
路由器(Router)的作用:
1、連接網際網路中各區域網、廣域網的設備,它會根據信道的情況自動選擇和設定路由,以最佳路徑,按前後順序發送信號。 簡單的理解就是"交通警察"。
2、用於連接多個邏輯上分開的網路,所謂邏輯網路是代表一個單獨的網路或者一個子網。當數據從一個子網傳輸到另一個子網時,可通過路由器的路由功能來完成。簡單理解「十字路口」。
3、能在多網路互聯環境中,建立靈活的連接,可用完全不同的數據分組和介質訪問方法連接各種子網,路由器只接受源站或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屬網路層的一種互聯設備。簡單理解就是「交通樞紐」。
由此看出路由器是整個網路中的一環,路由器的好壞不是網路快慢的決定性因素。
⑻ 路由器的三種上網方式哪個好
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適合自己的上網方式。
1、如果你有寬頻帳號、寬頻密碼,就選擇pppoe撥號(寬頻撥號、ADSL撥號)。
2、如果寬頻運營商給提供了IP地址、子網掩碼、網關和DNS伺服器地址,就應該選擇靜態IP(固定IP)。
3、如果沒有寬頻帳號、密碼,也沒有IP地址、子網掩碼、網關和DNS。這種情況下就應該選擇動態IP(DHCP、自動獲取IP)。
4、路由器中還有一個「讓路由器自動選擇上網方式」(有的路由器中叫做:自動檢測);這個不建議大家選擇,因為路由器有時候檢測不準確,導致上網方式選擇錯誤,不能夠上網。所以,最好還是手動選擇上網方式,以免此種方式導致信號不穩引起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