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外們為什麼對中國網文這么上頭
別說老外們了,我都對網文欲罷不能!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播越來越快,消息交流越來越廣泛,足不出戶就可以輕鬆了解這個世界。互聯網在擴大人們交際圈的同時,更是為人們提供了新的娛樂方式,無數人更是痴迷其中。對於國人而言,痴迷程度最高的應該就是各種游戲了,但是對於外國人而言,痴迷度最高的互聯網產品中,絕對有中國網文的一席之地。
外國因此誕生了許多專門用來傳播、翻譯和閱讀中國網文的網站,其熱度始終居高不小。有「任我行」拼音所寫「RWX」為代號的人所創建的wuxiaworld便是最受外國人所喜愛的中國網文網站之一了。
6000萬老外在線催更,你知道中國網文在國外有多火嗎?在這里,《一代軍師》《盤龍》等眾多小說居高不小,被許多人追捧催更。有調查機構數據顯示,當下國外的中國網文讀者,已經超過了6000萬人之多,他們甚至也開始為一本小說催更。
過去,許多外國人饞中國的功夫,凡是前來中國旅行的外國人,功夫必定是其率先了解的存在。而現在,修仙則代替功夫,成為了更多外國人前來中國的追求,真是奇怪的文化輸出。
『貳』 中國網路文學走紅海外的原因是什麼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中國的網路文學內容過硬,外國並沒有類似文學作品,網文作為一個新鮮血液注入到海外以後,立刻就引起了老外的關注,雖然很多網文在現在看來已經非常老套,但是國外並沒有類似的東西,他們就會覺得這種文學形式非常新奇,內容非常有趣,這就和20年前國內剛出現網文的情況是一樣的。
一、中國網路文學走紅海外這個新聞已經不是第1次出現了,在前幾年的時候就有中國網路文學走紅海外的消息,那個時候比較火的小說應該是盤龍。盤龍是一本以西方魔法為背景小說,裡面人物的名字也基本都是外國英譯名,這本小說翻譯過來以後,就非常符合老外的口味。
外國是沒有網文這種東西的,外國的文學作品,我以前也看過很多,外國最常見的奇幻文學類型是劍與魔法,這在網文中的分類就是西方魔法或者是西方奇幻、西方玄幻,簡稱西幻。外國雖然有相關的類型,但是他們這些小說的內容可能都會比較壓抑,沒有國內網文的那種爽勁。網文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爽,讓讀者爽,不管是哪個國家的人,對於裝十三打臉都是沒有抵抗力的。
『叄』 網路文學的現狀與前景
中國網路文學已經發展為一個不容忽視的文化現象,在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網路文學的發展成就、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其前景,有必要進行正確估價,以推動其健康發展,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網路文學異軍突起是中國當代文學重要成就之一
20多年來,中國網路文學異軍突起,以驚人的速度繁榮發展。目前,網路文學在中國擁有4.55億讀者,注冊作者1755萬人,簽約作家100多萬人,存量作品約2500萬部,並以每年200多萬部的速度增長。可以說,網路文學不僅是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全世界重要的文化現象之一。
盡管網路文學以其巨大影響逐步得到認可,但人們對網路文學的理解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廣義理解,從文本的創作、傳播到閱讀,這個過程只要是依託網路完成的,這種作品都可以稱為網路文學。這樣,大量自媒體寫作都可納入網路文學范疇。但目前文學界談到網路文學的時候,通常採用狹義的概念,主要是指隨著付費閱讀商業模式的建立,在網站發表的類型小說。
中國網路文學自發端以來,相當長一個時期處於自然生長狀態。所謂自然生長,就是在失去管理、約束的情況下隨意瘋長,其結果是在蓬勃發展、繁榮興旺表象下,因過分注重市場效益,一味追求「快」「長」「爽」,而出現了質量粗糙、內容低俗和背離主流價值觀的嚴重問題。後來大家不約而同以「野蠻生長、泥沙俱下」來概括中國網路文學這個時期的基本狀況。
玄幻小說是中國網路文學的重要類型,其在中國武俠小說、傳統志怪小說、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以及西方的科幻小說、魔幻小說的基礎上形成。歷史也是網路小說寫作的重要資源。網路歷史小說的一個重要類型是穿越小說,它借鑒了玄幻、科幻小說的幻想性,以武俠、歷史、言情為架構,專注於敘述主人公在兩種時空下的生活狀態和沖突、雙重生活經歷的交叉體驗等。網路文學基本沒有進入的門檻,這使很多初涉寫作的作者往往選擇以模仿跟風的方式進行寫作,於是一些文學表現手法和表達方式被不斷強化,最終形成若干類型。實際上,通俗文學、流行文學基本都是類型化的。特別是當它與商業結合的時候,走類型化的道路幾乎是必然選擇。中國網路文學在發展中逐步顯示出商業價值,並找到了自己的商業模式。於是資本開始介入,使網路文學走上商業化的道路,網路類型小說空前繁榮。
『肆』 全國網路作家達到1750萬,投稿泥牛入海也釋然了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說目前國內網路作家已經達到1750萬人。具體報道如下:
第六屆中國網路文學論壇在內蒙古赤峰隆重召開,大會公布了最新數據:
截止目前,全國網路作家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750多萬人,網路文學用戶突破4.6億人,網路小說作品總量達到約2500萬部,網路文學網站約550家。
統計數據還顯示,網路文學作者平均每日創作時長達4.5小時,網路文學平台日均更新字數1042.1萬字。
這里主要統計的是正在給網路文學平台供稿的作家寫手,還沒有統計正立志於進軍網路寫手的新手小白,他們才是數量龐大。網路文學現在是個香餑餑,讓許多人看到了謀求就業掙錢的機會,加上低門檻,吸引大量寫作愛好者湧入也不足為怪,尤其是剛畢業或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看好這個「自由職業」。
如此數量龐大的群體,每天要產生多少篇文字?投出多少稿件?想想都令你愕然。在如此洶涌而至的稿件面前,那些為數有限的編輯每天要審閱多少稿件,才可以從中挑選出幾篇可以刊發的上乘之作!?
所以自己的文章如果沒有給編輯目光一掠而過的時候能捕捉到亮點,離斃掉就不遠了。如此想來,要寫好一篇文章,須使出渾身解數,並像打磨一件玉石一般沉心雕琢。
除了網路作家之外,那些活躍在紙媒上的各級作家協會的會員,也有三百多萬,他們每天投出的稿件也像雪片一樣飛往各地紙媒。你要想從一打開郵箱就躺著幾百篇稿件中脫穎而出,令編輯相中,難度可想而知。此外,這里說個話外題,在如今這個社會大染缸,本來該純凈的文學領域也無法脫俗,人情稿關系稿難杜絕,再加上名家稿,就大大擠壓了普通作者的稿件生存空間。有些刊物為了籠絡讀者,更是願意刊發名家稿件,盡管質量平平也不拒。
本人也懷著文學夢想,不能免俗,每每憋出一篇自認為滿意的作品,也迫不及待地往外投。但是投的時候滿懷期待,等回信的時候卻都無一例外的幻想破滅。更多的是,根本就沒迴音,一點響聲都沒有。
投稿這么多,我得到最好的、稍微有點強打起精神的鼓勵是:希望你繼續寫下去!
好吧,那我就繼續吧,不問結果也不問值不值。
『伍』 我國網路文學讀者超4.5億人,網路文學較傳統文學有何獨特之處
中國經濟在不斷發展的同時,更多的人們選擇以讀書來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沒事的時候看一本書可以豐富自己,同時現在人們也有了更多的空餘生活在字里行間欣賞著詩情畫意。
同時網路文學的。作文水平對於作者的要求並不高,網路其實就是一個虛擬的世界,網路文學的世界裡向一切喜歡做夢的人開放,所以網路文學的作者是參差不一的同時他們大多是高知識層,低年齡段,同時還是非專業作家和身份隱秘者,人們都喜歡在網路上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因為並不會讓自己展現在大眾面前,這也是網路文學興起的一大原因之一,同時我國網路文學讀者超4.5億人也可以看出,現在有更多的人選擇在網上閱讀,而放棄了線下閱讀,其實只要是讀書都是值得提倡的,我們也希望每個人能夠多讀一本書來充實自己的大腦。
『陸』 從網路文學向大文化發展的態勢,將來前景會如何
數字閱讀出海的市場能有多大?
艾瑞咨詢最新發布的《2020年中國網路文學出海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網路文學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01.7億元,同比增長26.6%,市場規模平穩增長。
AI翻譯技術加速網路文學規模化出海
數字閱讀出海,首先得在海外形成一條穩定的網文內容供應鏈,有的企業與國外平台合作,走細分路線,主打玄幻,或二次元、甜寵。但初期網文內容生產者要想超彎道,還要強調一個「快」字,需要藉助AI翻譯技術和數據支撐,快速積累作者和作品。
擁有人工智慧AI翻譯技術的平台,成為網文企業的首選。去年底,推文科技獲得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近日又宣布完成 NBT
資本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據悉,兩輪融資將主要用於迭代AI翻譯技術、推動網文作者定製寫作計劃、推動網文翻譯規模化。
目前,連尚文學、掌閱科技、縱橫文學、磨鐵閱讀、咪咕閱讀等50多家網文主流企業已入駐推文科技的網文出海開放平台。中國網文行業最大的10家公司中,已有7家採用推文科技網文出海行業解決方案,推文科技也成為目前中國日更量最大的網文出海平台,日均更新近4000部小說。其AI生產分發系統可以15分鍾/冊的速度,單月出版發行3000多冊小說。
在分發渠道方面,AI翻譯技術平台公司可以一鍵分發翻譯內容,至全球近50個渠道,包括Kindle、Google Books、Apple
Books、Kobo、巴諾書店(Barnes&Noble)等海外數字出版平台。
但就像生產一輛汽車要組裝幾萬個零部件,翻譯一部小說也要組裝很多內容元素,這個環節要求人與AI翻譯引擎流暢協作,實際操作並不容易。童曄認為,這一過程中,平台不僅要構建網文出海業務系統,涵蓋生產、分發和變現全流程,同時也要建立海外分發渠道,而這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成本。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互聯網+圖書出版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
『柒』 我國網路文學讀者超4.5億人,網路文學的盛行會不會導致紙質書無人問津
我國現在的網路文學,讀者超過4.5億人,網路文學這么盛行,會不會影響到紙質書籍的閱讀,可以說某種程度上兩者是兩個世界的人閱讀的圈子是不一樣的,相互之間雖然有影響,但微乎其微,因為讀網路文學的閱讀都是快餐式的文學,但是讀紙質書籍的更側重於那種環境的感受,側重於與作者的溝通。
所以兩者不是在一個閱讀圈子裡的,雖然會有那麼一點點的影響,但是這種網路文學的讀者數量增加與閱讀紙質書籍的人數量減少並不成絕對關系,因為就算網路文學不出現,也仍然會有一個其他的東西來轉移人們的注意力,畢竟讀紙質的書,多多少少都有一種文學的厚重感,有一些書籍沒有一定的文化基礎,還真讀不懂。
『捌』 中國網路文學何以走紅海外
據報道,自2016年以來,中國網路文學在海外的傳播成為網文界乃至整個文化界的一個熱點話題,「網文出海」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文化現象,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關注。
中國網路文學發展的這20年,正是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時期。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國家昌盛,發展無限,寫手們心中有更廣闊的天地,更崇高的理想,筆下自然就構建出恢弘的乾坤。這大概也是《三體》在世界受到歡迎的原因——早已進入後現代社會半個世紀之久的西方讀者自己寫不出阿瑟·克拉克式的美國科幻「黃金時代」的作品了,但仍渴望「黃金時代」的回響,來自現代化後發國家的「夢想的能力」可以作為一劑強心針。網路文學可不是只有一個劉慈欣,不是「單槍匹馬」,而是「大神」林立,背後有一個巨大的產業,可以源源不斷地供應有宏大敘事風格的網路文學。
網路文學的不脛而走令人驚喜,如何規范扶持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命題。只有在尊重其自然發展形態和粉絲文化基礎上「良性引導」,才能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真正打造出國家的軟實力。
『玖』 中國網路文學走出國門走紅海外,意味著什麼
中國的網路文學走出國門走紅海外意味著我國又有一項特色文化成功輸出到了世界上,其實一般外國人很難深入了解到中國的特色文化,傳統文學太高端,就算翻譯成世界名著也不容易普及,而網路文學老少皆宜,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裡面都有,傳播到國外以後,更容易讓外國人了解中國的特色文化。網路小說中除了故事以外還有很多描述中國傳統的內容,這也算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一種證明。
一、走紅世界的網路文學網路文學從前幾年就開始走向世界,記得第1部被翻譯大火的網文應該是盤龍,這本以西方魔法為背景的小說吸引了很多外國人閱讀,翻譯這篇網文的賴靜平還得到了眾籌,成立了一個翻譯網文的文學網站。
三、網路文學走紅意味著什麼這就意味著我國的文化被更多的外國人知道了,比如之前外國人覺得中國很神秘,但他們在看了網文以後,就會對中國有更多的了解,網文有很多的修真、歷史、都市小說,這些小說都包含了中國的各個狀態,非常有利於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拾』 概括網路文學的發展現狀
近些年來,我國網路文學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作協2018年5月17日在杭州網路文學周上首次發布的《中國網路文學藍皮書(2017)》披露: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路文學用戶3.78億,其中手機網路文學用戶3.44億。國內45家重點文學網站的原創作品總量達1 646.7萬種。中國網路文學創作隊伍非簽約作者達1 300萬人,簽約作者約68萬人,總計約1 400萬人。
從1994年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始,二十餘年來,中國的網路文學無論是作者數量、傳播平台、閱讀群體,還是產業化延伸,其數量與規模,都出現了深刻的變化和飛速的增長。在世界范圍內,從文學發展史和出版史的角度來看,網路文學無疑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
一、中國網路文學的現狀
(一)中國網路文學的特點
中國的網路文學,無論是作者的創作、作品的發布,還是讀者的閱讀,均是在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上完成的。與傳統的文學創作與出版比較,網路文學的創作與出版呈現四個特點:一是創作主體相對自由,無論是題材的選擇,還是表現手法的運用,作者都是在沒有任何範式約束的氛圍中進行文學創作;二是沒有層層的審查與曠日持久的等待,作者只要輕輕地敲擊一下鍵盤,作品就會立即發表;三是網路文學巨大的作品數量,使讀者可以從容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還可以與作者互動,交流自己閱讀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作者的創作;四是作品的價值由讀者的付費閱讀與打賞體現。
隨著網路文學的發展和管理機構的要求,互聯網平台和網站開始藉助軟體對作品進行必要的審查。但由於網路文學作品數量巨大,審查只能是對關鍵詞加以審核,對作品的藝術價值、思想傾向、語言文字的表達水平,只能交由讀者來評判。讀者的點贊和打賞,購買與否,是檢驗網路文學能否生存的唯一標准,也是作者能否為讀者接受的試金石。
(二)中國網路文學的作者群體
基於艾瑞咨詢的監測統計,2017年,網路文學作者數量與2015年相比,增長了30.2%。以閱文集團為例,到2017年12月31日,其平台上作者已達690萬人,掌閱原創作者達到1.5萬名。在網路文學作者中,20世紀90年代及以後出生的居多,40歲以上的只佔作者總數的4.9%,網路文學作者的平均年齡是27歲,大多生活在二三線城市。作者中有如安妮寶貝、李尋歡、當年明月、寧財神這樣的專業作家,但大多是業余寫手,很多是在校大學生。這些寫手,往往系非文學專業畢業,理工科學歷居多。如網路知名作家血紅是武漢大學計算機系畢業,驍騎校是電力工程師。為了方便管理和付酬,網路平台一般將作者分為五個星級,一星級為小白作者,二至四星級為普通作者,五星級為大神作者。按閱文集團自己制定的評級標准,大神作者占作者總數的17.8%。大神作者是平台和讀者關注的對象,也是平台創造經濟效益的主要保證。一批大神作者已經成為品牌,如20世紀90年代的五駕馬車——痞子蔡、安妮寶貝、李尋歡、寧財神、邢育森,目前活躍的作者如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天蠶土豆、江南、酒徒、蔣勝男等。
網路文學的作者,往往通過舉辦寫作大賽和文學年會來發掘。對於有潛力的作者,進行作品定製,由專人輔導,或者與傳統的教學研究機構合作,請專家授課,提高作者的寫作能力。2013年,在中國作家協會的指導下,中文在線聯合其他網路平台,在京成立網路文學大學,聘請諾貝爾獲獎者莫言擔任首任校長。網路文學作者只要提供2萬字以上的作品,即可成為網路文學大學的學生。閱文集團於2017年6月發布內容全生態戰略,並成立內容產業基金,從優質內容出版、內容方商業扶持、內容品牌傳播和優秀青年作家創作扶持四個方面支持作者進行創作。阿里文學也與其影視業務共同宣布將為內容生產者提供包括平台、IP、宣傳等資源在內的一站式服務。
與此同時,網路文學作者受到各級主管部門的重視,除中國作家協會成立網路文學委員會外,各地作協相繼成立了網路文學專業委員會,部分作者加入了作家協會組織。這標志著整個社會對網路文學身份的認同,網路文學的價值為主流文化所逐步接受。
(三)網路文學的主要發表平台
中國的網路文學發表平台,曾經有上千家之多,後來盛大集團與騰訊閱文集團、中文在線通過資本運作,將一些優秀的網站集中到幾家主要的平台運營。從2017年網路文學平台日更新作品數量看,閱文集團及旗下起點中文、雲起書院、創世中文網、起點女生網、晉江文學網、瀟湘書院位列網路平台前10名,其中起點中文網日更新作品數量過萬,排名第一。縱橫中文網、塔讀文學、紅薯小說網、17K小說網,位列第二梯隊。從絕對數量來看,閱文集團以72%的作品數量佔比、88%的作者數量佔比位列第一。截至2017年6月,閱文集團擁有640萬位作者和960萬部文學作品,中文在線、掌閱及網路文學位列二、三、四名,中文在線、掌閱及阿里文學分別擁有300萬、50萬、40萬部作品。移動終端目前由掌閱、QQ閱讀領先。速途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網路文學市場規模已增長至130億元,2017年,國內市場份額名列前位的多家網路文學網站中作品的總數約為1 647萬,預計2019年,作品規模將超過2 000萬。
(四)網路文學的作品類型
中國的網路文學一改過去傳統文學作品中體裁劃分的方法,加上網路技術的發展,很多作品有意將不同體裁融合在一起,並運用了多媒體的表達手法,形成獨有的網路體。但是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大多數網站將作品劃分為玄幻、奇幻、都市、歷史、軍事、競技、美文、同人等類型。在虛構類作品中,又分為穿越、架空。為了方便讀者查找,以言情小說為例,網站往往將作品貼上不同的標簽:一見鍾情、青梅竹馬、歡喜冤家、辦公室戀情、前世今生、靈異爆笑、情有獨鍾、日久生情、後知後覺等。讀者從這些標簽中,能夠迅速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
網路文學作者的素材,一是取材於現實生活;二是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和營養,如從中國歷史、神話、古典小說中尋找人物和情節線索;三是從游戲中尋找題材;四是根據科學的有限假設而虛構的幻想事件。
(五)網路文學的閱讀
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統計報告》),如前所述,截至2017年12月,網路文學用戶規模達到3.78億,較2016年年底增加4 455萬,占網民總體的48.9%。手機網路文學用戶規模為3.44億,較2016年年底增加3 975萬,占手機網民的45.6%。另據《2016—2017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文學網站日更新總字數達2億漢字,文學網頁日瀏覽量達到15億次。與此同時,網路文學在數字閱讀中的主流地位日益提高,《2016年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相對於2015年,2016年數字閱讀內容總量增長率達到88.2%,其中原創佔比從69%上升到79.7%。
(六)網路文學的產業化延伸
網路文學作為重要的IP資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網路文學的很多作品除以紙介質圖書形式出版外,還改編為游戲、動漫、電影、電視劇、有聲讀物及周邊產品,全版權、全產業鏈的經營模式逐步形成。從最早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到《明朝那些事兒》《誅仙》,從《杜拉拉升職記》到《歡樂頌》,這些圖書不僅在網路上受到熱捧,出版為紙介質圖書後,也連續佔領國內的圖書暢銷榜。如《杜拉拉升職記》從一個不到2 000字的博客,延伸到系列圖書、電影、電視、話劇、音樂劇、周邊產品,形成一個10億元的大產業。
(七)網路文學的盈利模式
中國的網路文學,最初是免費閱讀,從2002年開始,起點中文網試行收費閱讀,這種模式很快被其他網站效仿。多年的探索發展,中國網路文學產業運營模式逐漸成熟。一條由網路寫手、文學網站、內容經紀人、出版商、影視投資商、游戲廠商、動漫公司,以及電信運營商、客戶端產品製造商、廣告代理商等組成的完整而復雜的產業鏈已經形成,並逐步形成了以作品版權為中心的運營模式,其盈利來源主要包括VIP付費閱讀收入、網路廣告收入、無線閱讀運營收入,以及線下出版、影視改編、動漫遊戲改編等版權延伸收入。其中,VIP付費閱讀和無線閱讀運營是最重要的兩大營收來源。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手機等移動終端已經成為網路文學閱讀最重要的載體。
同時,如前所述,高點擊率的網路文學改編成實體圖書後,也會獲得一筆不菲的版稅收入。據《華西都市報》2018年4月11日刊登的《霸榜中國網路作家富豪榜》,2017年,網路文學作家唐家三少年收入1.3億元,天蠶土豆年收入1.05億元。據此推算,網路平台的收入也不菲。《統計報告》顯示:網路文學業務營收也進入全面盈利期。公開資料顯示,閱文、掌閱、縱橫等網路文學企業在2017年均已實現盈利。除此之外,2017年下半年,國內兩大網路文學平台閱文集團和掌閱科技相繼上市,從資本市場融到了所需的資金。
二、中國網路文學的貢獻
首先,網路文學在探索中發展,產生了一批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俱佳的優秀作品。從中國文學史的發展角度來看,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網路文學通過二十餘年的發展,帶著信息化時代的技術特徵,佔領了中國的文化版圖。盡管網路文學的大多數作品因為寫作的倉促,還存在這樣那樣的藝術缺陷,但正由於其規模龐大,沙裡淘金,其中還是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2008年,在中國作家協會指導下,《長篇小說選刊》雜志社和中文在線曾舉辦過一次網路文學十年盤點,評出了十大優秀作品:《此間的少年》《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新宋》《竊明》《韋帥望的江湖》《塵緣》《家園》《紫川》《無家》《臉譜》。同時,還有一批受到讀者好評的作品,如《誅仙》《明朝那些事兒》《星辰變》《夢回大清》《斗羅大陸》等。這些作品因其在網上的點擊率很高,成為各家出版社關注和追逐的出版資源。據統計,網路文學每年向實體出版輸送的文藝類新書和暢銷書占其總數的1/2以上。2017年,在網路上先發表又以紙介質的形式出版了網路小說6 492部。同時,網路文學業已成為各大文化公司掘金的一塊寶地,許多網路作品被改編為影視作品後贏得了很高收視率,如《小兒難養》《後宮甄嬛傳》《裸婚時代》《步步驚心》《失戀33天》《山楂樹之戀》等。同時,網路文學逐漸被主流文學接納。2009年,網路作家阿耐所著的《大江東去》成為第一部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網路小說;《上海文學》雜志的編輯金宇澄發表在上海「弄堂」論壇上的網路文學《繁花》經反復修改後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其次,網路文學的IP開發推動了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國的網路文學,與美國的好萊塢電影、日本的動漫,成為風靡世界的文化現象。網路文學作為重要的IP資源,IP經營不僅成為網路文學自身的重要收入來源,也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甚至一個產業的繁榮。2017年,由網路文學經過加工而出版的紙介質圖書達到6 492部,改編電影電視連續劇2 427部,游戲605部,動漫712部。根據網路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占據了影視劇市場的半壁江山,除此之外,聽書作為網路文學的衍生業務得到迅速發展。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2017年4月發布的《2016年中國閱讀白皮書》數據,2016年國內近7成數字閱讀用戶用過聽書功能,聽書用戶超過1億,願意付費的用戶比例達到65.3%。在這一趨勢下,蜻蜓FM、懶人聽書等垂直應用均在2017年獲得過億元人民幣融資;而微信讀書也於2017年7月發布新版本,宣布全面上線音頻內容。天涯社區、鐵血科技、天下書盟、博易創等數量眾多的網路文學公司在新三板掛牌。
同時,網路文學的IP運作模式從一次性售賣向深度開發全方位合作發展。網路文學與網路游戲、網路動漫、網路影視、網路音樂等多元文化相互滲透,根據網路小說改編的《微微一笑很傾城》電視劇與移動游戲《倩女幽魂》實現雙向劇情滲入,影視與游戲深入融合。游戲工作委員會數據顯示,2016年影游聯動開發的移動游戲實際收入達89.2億元。
最後,網路文學逐步由國內走向國外,網路平台不僅獲得了經濟效益,而且彰顯了中國文化的軟實力。互聯網時代,網路文學在中國產生的影響,很快也在世界各國贏得了反響。富有中國元素的武俠、玄幻、科幻、言情等網路作品,以其曲折離奇的情節、引人入勝的敘述,吸引了海外的讀者。據統計,盛大文學網站曾有超過3 600萬注冊網民,其中有30%的網民來自國外,網民分布在全球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起點中文網3 100萬注冊網民中,同樣有30%來自海外,分布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晉江原創網日均瀏覽量超過4 000萬,擁有注冊網民320萬,全世界共有211個國家和地區的網民訪問過晉江原創網,海外流量佔全站流量的30%以上。
中國網路文學出海,與網文海外門戶及網文翻譯網站的建立是分不開的。目前,在網文翻譯網站中,Wuxiaworld(武俠世界)是海外本土第一批成立的中國網文翻譯網站,2014年12月成立至今,已擁有了一批忠實的用戶,並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Wuxiaworld在全球網站排名為1 005,擁有來自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讀者。Gravity Tales是一個本土作者的翻譯+原創平台,不僅與閱文集團合作,對中國網文進行翻譯,而且擁有原創版塊,孵化了一批平台自身的網路小說作者。
與此同時,中國的網路文學也被海外的出版商所青睞。《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藏地密碼》《誅仙》《杜拉拉升職記》等一大批圖書的版權被世界各地的出版商所購買。從輸出國家來看,從最初的東南亞,到日韓等國,再到後來的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土耳其等歐美國家,足跡已遍布二十多個國家,被翻譯為英語、韓語、泰語、日語等十幾種語言文字。
另外,網路文學網站主動走向海外,重視海外布局。如中文在線在歐洲和美國設立分公司,向海外讀者推廣網路文學。2017年5月,起點中文網的國際版——起點國際正式上線。目前,起點國際已上線九十多部作品,語種以英文為主,首波主打品類以仙俠、玄幻、科幻、都市等題材為主,除PC端以外,Android及ios版本APP也已同步上線。
三、中國網路文學尚需努力的地方
(一)網路文學作品的質量參差不齊
第一,不少作品思想內容膚淺,創作態度主觀隨意。網路文學的作者為了取悅讀者,營造一種狂歡的氛圍,往往有意反傳統、打破規范,惡搞歷史和文化,生造語言文字。同時,跟風、抄襲、注水現象十分嚴重。第二,暴力色情隱現其中。無論是標題還是作品的內容,往往有一些露骨的色情、暴力、兇殺情節,有些還宣揚一夜情、換妻、虐戀等不健康的觀念。第三,思想傾向不夠健康。盡管近年來因為監管加強,色情描寫的作品有所減少,但作品宣揚的權力、金錢、物質崇拜仍然充斥網路文學。不少穿越小說,都是描寫草根穿越到另一個世界,不是當「王爺」,就是娶得三妻四妾,或者獲得巨額財富。第四,語言文字粗疏。在網路文學世界裡,20萬字是短篇,中篇在20萬到60萬字,比較走紅的網路小說,都以千萬字計。在網上連載的作品,作者一天要「碼」1萬字左右。在這種以迎合讀者,等待點擊的狀態下創作的作品,缺少生活的積淀,缺少藝術的構思,缺少修改打磨,其粗疏可想而知。阿耐網路長篇小說《大江東去》雖然最後獲得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但長江文藝出版社的責任編輯在稿件修改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天蠶土豆的《斗破蒼穹》在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時,責任編輯雇請了幾位武漢大學研究生為其整理,做了大量的刪削工作方達到出版水平。第五,模仿抄襲嚴重。網路文學由於是類型化寫作,很多情節的設置已經形成了模式,因此,作品的抄襲現象比較嚴重。還有一些作者使用網路軟體寫作,盡管不能指證其作品抄襲某部作品,但這種機器寫作的方式缺少感情投入,很難突破原有模式。
(二)網路文學需要多方扶持
與傳統文學創作相比,網路文學的進入門檻很低,很多作者缺少文學修養和寫作技巧,作品一味地迎合讀者,追求點擊率,結果「鴻篇巨制」很多,但缺少文學性和思想深度。中國的網路文學如果要實現經典化,在中國文學史和出版史上留下一批精品,必須在如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提高作者自身的文學修養和文學史意識。目前有些網站組織重要的「大神」級作者與傳統作者結對子,或者組織專家講學,將他們送到魯迅文學院之類的機構學習,意在提高作者的寫作水平。但短期的學習並不能迅速提高寫作能力,網路作者自己要有意識地閱讀文學經典,放慢寫作速度,有意識地打造能夠傳之後世的文學精品。第二,展開必要的網路文學批評。現在對網路文學的評價,主要從發展文化產業的積極方向來做宏觀的判斷,印象式批評多,對具體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缺少學理性的分析,有關部門要組織批評家,放下身段,客觀地分析當前網路文學的趨勢,展開對作家作品的有理論有深度的批評。第三,引導網路文學進入主流社會。目前各級作家協會都十分重視網路文學作者的創作,很多作者從網路文學的世界走入了文學主流群體,如安妮寶貝、金宇澄、慕容雪村、張悅然、當年明月、李可等,他們的不少作品已經成為文學精品進入文學史的視野。但與龐大的網路文學作者隊伍相比,這些作者僅僅是「冰山之一角」,主流社會對網路文學要採取包容和引導的態度,在探索中提高網路文學的文學性與思想性,讓網路文學從草根進入殿堂,真正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標志性的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