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網上惡意發稿誹謗個人或單位轉載評論點贊超過多少可以定罪
閱讀量超過500以上就可以定罪了!
② 轉發500次定罪還是贊五百次以上就定罪了
葉赫那拉聞多解答;
一,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
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3年9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
第1589次會議、2013年9月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
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9次會議通過)
法釋〔2013〕21號
第二條 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三)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二,法律解讀;
(1)誹謗信息是指;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定性誹謗信息:
一是捏造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路上散布的;
二是將信息網路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內容篡改為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路上散布的;
此外,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情節惡劣的,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論。
(2)發布誹謗信息解讀;
依照二高發布的規定可以解讀為發布誹謗信息,是指故意捏造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路上散布的;將信息網路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內容篡改為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路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情節惡劣的.
三,關於<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解讀;
1,發布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的;
2,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3,具備其中之一構成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4,<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四,解讀二高的解釋
1,此解釋為擴大解釋:擴大解釋又稱擴充解釋,是指對法律規范所作的廣於法律條文的
字面含義,以充分實現立法原意,包括對象擴張、行為方式擴張、主體擴張等.
2擴大解釋的特點;
筆者認為;
(1)擴大解釋是相對縮小解釋而言,就是加大了法律的規定范圍;
(2))擴大解釋,包括法律概念解釋和法律的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解釋,同時也包括對刑法罪名或罪狀的解釋;
(3)擴大解釋屬於法律解釋,有權解釋;
(4)擴大解釋不可以超越立法本意(不可任意擴大)
(5)擴大解釋要符合犯罪構成.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此解釋不符合擴大解釋要件;其理由如下,行為人故意發布一條了誹謗信息,被他人點擊或瀏覽的500次,在未造成任何後果,甚至被誹謗人或其相對人不知道情況下,就構成犯罪,明顯不符合犯罪構成要件(犯罪客體、客觀方面、主體、主觀方面).這樣規定,可以說只要行為人發布了一次誹謗信息就構成犯罪,因為點擊或瀏覽不是由行為人可以決定的.中國經濟發展到如此程度,法制還如此倒退,不可思議!
③ 網路造謠誹謗他人點贊超過多少構成犯罪
法律分析:在網上惡意發稿誹謗個人或單位轉載評論點贊超過500構成犯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④ 點贊要負法律責任嗎
一、點贊要負法律責任嗎
1、點贊要負法律責任。點贊違法內容造成網路侵權行為屬於違法行為,不信謠不傳謠。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他人的財產和人身權利,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以及依據法律特別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致人損害行為。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
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二、點贊犯法嗎
點贊犯不犯法,需視情況而定:
1、點贊違法內容造成網路侵權行為屬於違法行為,屬於惡意點贊,可能會處五日以下拘留等懲罰;
2、沒有任何一條法律說點贊犯法,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
⑤ 抖音點贊超過多少屬刑事責任
抖音點贊不屬刑事責任。
抖音頻繁點贊的行為,最多會被判定為無效點贊,根本不可能導致賬號被降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246條第1款規定的「情節嚴重」,可構成誹謗罪。
⑥ 網路交易金額多少可以立案
一般達到三千元以上才可以立案,才能判刑。網路上交易的犯罪行為一般只有詐騙。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司法解釋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准,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⑦ 網路刷單多少可以立案
湖南是5000元起點,可以立案。
達到立案標准就可以,詐騙的立案標準是3000,但各地標准亦有不同。個人詐騙公私財物3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巨大」。個人詐騙公私財物20萬元以上的,屬於詐騙數額特別巨大。
⑧ 視頻平台點贊被騙一萬多塊錢可以立案嗎
法律分析:刑事案件立案,最低標準是2000元。這個立案標准,跟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關,由各地自己定,然後報最高法院備案。被騙一萬多屬於詐騙罪中數額較大的標准,公安機關應當予以立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一百九十二條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⑨ 短視頻平台點贊被騙一萬多塊錢可以立案嗎
法律分析:短視頻平台點贊被騙一萬多塊錢可以立案。詐騙行為累計數額1萬元,已經可以追究詐騙罪的刑事責任了,也就是可以立案了。涉及金錢時,要隨時提高自身警惕性,不要輕易相信別人。受害人應盡量向警方多提供案件相關的線索,以促進其偵破案件,以利於被騙財物順利追回。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⑩ 網路圈錢多少立案
法律分析:1、若個人被騙金額超過2000元及以上,報警才給予立案。
2、若個人被騙金額低於2000元,警方不予立案。數額較小,沒有達到2000元,尚不構成詐騙罪,但是違反社會治安,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處5~15日拘留,可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但如果詐騙行為累計數額超過2000-5000,就可以追究詐騙罪的刑事責任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發生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外,適用本法。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航空器內發生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外,適用本法。
第五條 治安管理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實施治安管理處罰,應當公開、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
辦理治安案件應當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採取有效措施,化解社會矛盾,增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