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設置 > 配置網路緩存值一般設置到多少

配置網路緩存值一般設置到多少

發布時間:2022-12-13 05:08:54

Ⅰ 緩存設置為多少為最佳

意思是磁碟緩存,通常設置為默認的
如果你通常是用BT下載的話,確實有必要設置一下磁碟緩存,因為在BT下載時會大量的隨機讀取硬碟,對硬碟還是有一定的傷害的。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要下載100M的文件,而該文件是被分成256K大小的塊,按最少存在原則隨機下載,而每個塊再被分成16K的片的順序請求,每次通訊就是以片為單位的。因此總的說是隨機訪問,但相鄰片的順次訪問幾率較大,因此可以以塊為單位在內存中建立緩存。大多數BT軟體在下載上傳時通過統計標簽可以看出緩存的效率:讀/寫命中率、磁碟讀寫請求頻率和實際讀寫頻率,就可以明顯地看出犧牲一小部分內存作緩存對硬碟的保護作用。

其實知道磁碟緩存是什麼東西意義不大,只要設置好緩存的大小就好了。一般Windows默認的512KB的Cache,這顯然是不夠的。具體的設置還是要看你電腦的內存大小的。只要你電腦的內存足夠大(至少256MB以上,最好是512MB以上),如果內存是在256MB以上,一般將緩存設在16~32MB效果較好。

Windows修改大師軟體的主要功能為:

1、 系統信息 。在系統信息中,Windows修改大師提供了系統硬體、軟體信息檢測功能,可以檢測包括內存、硬碟、Modem、其他設備等;
2、 我的電腦 。提供對光碟機緩存修改;縮短Ctrl+Alt+Del關閉無響應程序的等待時間;優化文件系統;加快程序運行;自動卸載DLL文件;個性化系統時間;提高軟碟機讀寫緩沖;顯示隱藏本地磁碟等。
3、 磁碟緩存 。提供磁碟最小緩存、磁碟最大緩存以及緩沖區讀寫單元大小設置;優化頁面、DMA通道的緩沖區、堆棧和斷點值;優化隊列緩沖區;協調虛擬機工作等。
4、 網路優化 。主要針對Windows的各種網路參數進行優化;較完整的網路探測模塊,允許用戶自定義添加埠;針對IE5/6的網路設置進行修改;對IE5/6的文件存取路徑的修改;較全面的IE安全設置模塊。
5、 開機安全 。防止ESC鍵登錄;開機自動進入屏幕保護和自動桌面鎖定;啟用Word97宏病毒保護;禁止光碟自動運行;禁止使用MS-DOS方式;禁止Win2000的自動登錄功能;禁止退出系統時保存環境變數等;另外,還提供了一個系統安全掃描模塊,您可以通過軟體自帶的統一資料庫編輯器編輯自定義的木馬、病毒乃至文件數據,也就是自擴充功能,給那些需要更高級安全功能的用戶。
6、 控制面板 。提供對控制面板常見項的設置,通過相關設置,您可以鎖定相關功能,防止非法用戶設置系統。另外,您還可以通過面板的集成功能對系統進行設置。
7、 我的桌面 。個性化您的桌面系統,例如去掉快捷方式的小箭頭,去掉「快捷方式」,在桌面顯示系統版本號,對桌面文字進行透明化處理,禁用活動桌面等,您還可以創建圖標緩存。
8、 開始菜單 。修改開始菜單和菜單運行的速度;加速Windows刷新率;關閉菜單動畫效果;關閉「開始菜單」動畫提示等功能。設置開始菜單和菜單運行的速度;關閉菜單動畫效果;關閉「開始菜單」動畫提示、設置系統圖標緩存等功能;每次退出系統時自動清除歷史記錄;顯示相關的開始菜單項等。
9、 其他功能 。添加清除滑鼠右鍵菜單和新建菜單;設置顯示屬性;更改系統安裝盤的位置;對收藏夾中文件的地址進行更換,清理部分系統遺留的信息;您還可以對修改大師的系統加入密碼功能,也可以選擇設置完成後是否提示重新啟動等。
10、 系統修復 。修復輸入法圖標、音量圖標、去處IE分級密碼等。
11、 垃圾掃描 。清理您的磁碟上的垃圾文件,您還可以自定義自己的垃圾文件。
12、 軟體加速 。設置您常用的軟體,提高啟動速度。
13、 系統隱藏 。隱藏您的硬碟,您還可以隱藏文件夾。

Ⅱ 網路緩存級別高好還是低好

這個看你的具體需求
如果你是經常光顧同一家網站,那麼設置緩存級別比較高的話有助於提高你的頁面打開速度。
如果你平時上網沒有什麼固定目標的話是沒有什麼必要設置高級別的緩存的。
另外就是在斷網情況下,你的緩存高的話是可以繼續登陸你以前登陸過的網頁的。只不過無法打開新的網頁罷了。

Ⅲ 網路中的緩存是什麼

CPU緩存(Cache Memory)位於CPU與內存之間的臨時存儲器,它的容量比內存小但交換速度快。在緩存中的數據是內存中的一小部分,但這一小部分是短時間內CPU即將訪問的,當CPU調用大量數據時,就可避開內存直接從緩存中調用,從而加快讀取速度。由此可見,在CPU中加入緩存是一種高效的解決方案,這樣整個內存儲器(緩存+內存)就變成了既有緩存的高速度,又有內存的大容量的存儲系統了。緩存對CPU的性能影響很大,主要是因為CPU的數據交換順序和CPU與緩存間的帶寬引起的。

緩存是為了解決CPU速度和內存速度的速度差異問題。內存中被CPU訪問最頻繁的數據和指令被復制入CPU中的緩存,這樣CPU就可以不經常到象「蝸牛」一樣慢的內存中去取數據了,CPU只要到緩存中去取就行了,而緩存的速度要比內存快很多。

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
1.因為緩存只是內存中少部分數據的復製品,所以CPU到緩存中尋找數據時,也會出現找不到的情況(因為這些數據沒有從內存復制到緩存中去),這時CPU還是會到內存中去找數據,這樣系統的速度就慢下來了,不過CPU會把這些數據復制到緩存中去,以便下一次不要再到內存中去取。

2.因為隨著時間的變化,被訪問得最頻繁的數據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就是說,剛才還不頻繁的數據,此時已經需要被頻繁的訪問,剛才還是最頻繁的數據,現在又不頻繁了,所以說緩存中的數據要經常按照一定的演算法來更換,這樣才能保證緩存中的數據是被訪問最頻繁的。

緩存的工作原理
[編輯本段]
緩存的工作原理是當CPU要讀取一個數據時,首先從緩存中查找,如果找到就立即讀取並送給CPU處理;如果沒有找到,就用相對慢的速度從內存中讀取並送給CPU處理,同時把這個數據所在的數據塊調入緩存中,可以使得以後對整塊數據的讀取都從緩存中進行,不必再調用內存。

正是這樣的讀取機制使CPU讀取緩存的命中率非常高(大多數CPU可達90%左右),也就是說CPU下一次要讀取的數據90%都在緩存中,只有大約10%需要從內存讀取。這大大節省了CPU直接讀取內存的時間,也使CPU讀取數據時基本無需等待。總的來說,CPU讀取數據的順序是先緩存後內存。

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
[編輯本段]
為了分清這兩個概念,我們先了解一下RAM 。RAM和ROM相對的,RAM是掉電以後,其中的信息就消失那一種,ROM在掉電以後信息也不會消失那一種。

RAM又分兩種,一種是靜態RAM,SRAM;一種是動態RAM,DRAM。前者的存儲速度要比後者快得多,我們現在使用的內存一般都是動態RAM。

有的菜鳥就說了,為了增加系統的速度,把緩存擴大不就行了嗎,擴大的越大,緩存的數據越多,系統不就越快了嗎?緩存通常都是靜態RAM,速度是非常的快, 但是靜態RAM集成度低(存儲相同的數據,靜態RAM的體積是動態RAM的6倍), 價格高(同容量的靜態RAM是動態RAM的四倍), 由此可見,擴大靜態RAM作為緩存是一個非常愚蠢的行為, 但是為了提高系統的性能和速度,我們必須要擴大緩存, 這樣就有了一個折中的方法,不擴大原來的靜態RAM緩存,而是增加一些高速動態RAM做為緩存, 這些高速動態RAM速度要比常規動態RAM快,但比原來的靜態RAM緩存慢, 我們把原來的靜態ram緩存叫一級緩存,而把後來增加的動態RAM叫二級緩存。

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中的內容都是內存中訪問頻率高的數據的復製品(映射),它們的存在都是為了減少高速CPU對慢速內存的訪問。 通常CPU找數據或指令的順序是:先到一級緩存中找,找不到再到二級緩存中找,如果還找不到就只有到內存中找了。

緩存的技術發展
[編輯本段]
最早先的CPU緩存是個整體的,而且容量很低,英特爾公司從Pentium時代開始把緩存進行了分類。當時集成在CPU內核中的緩存已不足以滿足CPU的需求,而製造工藝上的限制又不能大幅度提高緩存的容量。因此出現了集成在與CPU同一塊電路板上或主板上的緩存,此時就把 CPU內核集成的緩存稱為一級緩存,而外部的稱為二級緩存。一級緩存中還分數據緩存(Data Cache,D-Cache)和指令緩存(Instruction Cache,I-Cache)。二者分別用來存放數據和執行這些數據的指令,而且兩者可以同時被CPU訪問,減少了爭用Cache所造成的沖突,提高了處理器效能。英特爾公司在推出Pentium 4處理器時,用新增的一種一級追蹤緩存替代指令緩存,容量為12KμOps,表示能存儲12K條微指令。

隨著CPU製造工藝的發展,二級緩存也能輕易的集成在CPU內核中,容量也在逐年提升。現在再用集成在CPU內部與否來定義一、二級緩存,已不確切。而且隨著二級緩存被集成入CPU內核中,以往二級緩存與CPU大差距分頻的情況也被改變,此時其以相同於主頻的速度工作,可以為CPU提供更高的傳輸速度。

二級緩存是CPU性能表現的關鍵之一,在CPU核心不變化的情況下,增加二級緩存容量能使性能大幅度提高。而同一核心的CPU高低端之分往往也是在二級緩存上有差異,由此可見二級緩存對於CPU的重要性。

CPU在緩存中找到有用的數據被稱為命中,當緩存中沒有CPU所需的數據時(這時稱為未命中),CPU才訪問內存。從理論上講,在一顆擁有二級緩存的CPU中,讀取一級緩存的命中率為80%。也就是說CPU一級緩存中找到的有用數據占數據總量的80%,剩下的20%從二級緩存中讀取。由於不能准確預測將要執行的數據,讀取二級緩存的命中率也在80%左右(從二級緩存讀到有用的數據占總數據的16%)。那麼還有的數據就不得不從內存調用,但這已經是一個相當小的比例了。目前的較高端的CPU中,還會帶有三級緩存,它是為讀取二級緩存後未命中的數據設計的—種緩存,在擁有三級緩存的CPU中,只有約5%的數據需要從內存中調用,這進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

為了保證CPU訪問時有較高的命中率,緩存中的內容應該按一定的演算法替換。一種較常用的演算法是「最近最少使用演算法」(LRU演算法),它是將最近一段時間內最少被訪問過的行淘汰出局。因此需要為每行設置一個計數器,LRU演算法是把命中行的計數器清零,其他各行計數器加1。當需要替換時淘汰行計數器計數值最大的數據行出局。這是一種高效、科學的演算法,其計數器清零過程可以把一些頻繁調用後再不需要的數據淘汰出緩存,提高緩存的利用率。

CPU產品中,一級緩存的容量基本在4KB到64KB之間,二級緩存的容量則分為128KB、256KB、512KB、1MB、2MB、4MB等。一級緩存容量各產品之間相差不大,而二級緩存容量則是提高CPU性能的關鍵。二級緩存容量的提升是由CPU製造工藝所決定的,容量增大必然導致CPU內部晶體管數的增加,要在有限的CPU面積上集成更大的緩存,對製造工藝的要求也就越高。
現在主流的CPU二級緩存都在2MB左右,其中英特爾公司07年相繼推出了台式機用的4MB、6MB二級緩存的高性能CPU,不過價格也是相對比較高的,對於對配置要求不是太高的朋友,一般的2MB二級緩存的雙核CPU基本也可以滿足日常上網需要了。

閱讀全文

與配置網路緩存值一般設置到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網路延時特別高怎麼辦 瀏覽:539
日本蘋果4網路設置 瀏覽:722
天童美語網路上課軟體 瀏覽:254
網路合夥人如何找 瀏覽:168
帶無線路由器網路信號弱 瀏覽:382
如何用電話知道對方網路密碼 瀏覽:116
九江公安局網路安全支隊 瀏覽:992
無線網路連接密碼錯誤 瀏覽:428
隨身wifi沒有網路怎麼用 瀏覽:36
如何切換至廣電網路信號 瀏覽:312
網路收款助手在哪裡 瀏覽:300
移動網路設置接哪個位置 瀏覽:20
網路安全宣傳語錄簡短 瀏覽:308
網路上虛擬視頻用哪一個軟體 瀏覽:463
蘋果xsmax網路天線在哪裡 瀏覽:692
移動網路無法使用電信dns解析 瀏覽:663
4g網路如何解析信號 瀏覽:137
移動的網路台式電腦掉線 瀏覽:952
注冊微信網路打不開什麼原因 瀏覽:543
王者榮耀手機網路模式怎麼設置 瀏覽:362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