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無線區域網的傳輸速率是多少
無線區域網的傳輸方式方法都是半雙全:
802.11b 是11M
802.11g 是54M
802.11n是150M或者300M
那麼11M的實際傳輸只有11/8 Mb/S =1.38Mb/S左右。
54M的連接速度為:54/8 Mb/S=6.75Mb/S 左右。
150M的連接速度:150/8 Mb/S=18.75Mb/S 左右。
300M的連接速度:300/8 Mb/S=37.5Mb/S 左右。
當然這是沒有其它損耗的情況下的理想最大傎,實際上,沒有這么大的速度。
(1)無線網路的區域網多少擴展閱讀
無線網路上網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無線上網,幾乎所有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都支持Wi-Fi上網,是當今使用最廣的一種無線網路傳輸技術。
實際上就是把有線網路信號轉換成無線信號,就如在開頭為大家介紹的一樣,使用無線路由器供支持其技術的相關電腦,手機,平板等接收。手機如果有Wi-Fi功能的話,在有Wi-Fi無線信號的時候就可以不通過移動聯通的網路上網,省掉了流量費。
無線網路無線上網在大城市比較常用,雖然由Wi-Fi技術傳輸的無線通信質量不是很好,數據安全性能比藍牙差一些,傳輸質量也有待改進,但傳輸速度非常快,可以達到54Mbps,符合個人和社會信息化的需求。
Wi-Fi最主要的優勢在於不需要布線,可以不受布線條件的限制,因此非常適合移動辦公用戶的需要,並且由於發射信號功率低於100mw,低於手機發射功率,所以Wi-Fi上網相對也是最安全健康的。
但是Wi-Fi信號也是由有線網提供的,比如家裡的ADSL,小區寬頻等,只要接一個無線路由器,就可以把有線信號轉換成Wi-Fi信號。
國外很多發達國家城市裡到處覆蓋著由政府或大公司提供的Wi-Fi信號供居民使用,我國也有許多地方實施」無線城市「工程使這項技術得到推廣。在4G牌照沒有發放的試點城市,許多地方使用4G轉Wi-Fi讓市民試用。
2. 無線區域網802.11標准
※有線網路里可以通過提高帶寬或者改善編碼方案來提高數據發送速率。但是在無線網里無法提高帶寬,只能通過改變編碼方案來提高。因為無線信號發出去以後,編碼方案是公開的,所以大家都能收到信息並且知道信息的內容,這時候就有安全隱患問題,因此無線網路的編碼還要有加密機制。即使收到信號,但是無法解析信號的意思
調頻擴頻FHSS
直接序列擴頻DSSS
紅外線IR
☆使用802.11b無線通信,在遵循這些安全制約的前提下,這時就是Wifi介面了
無線區域網不能簡單地搬用CSMA/CD協議,原因為:
CSMA/CD協議要求一個站點在發送本站數據的同時還必須不間斷地檢測信道,但在無線區域網的設備中要實現這種功能就花費過大;即使能夠實現沖突檢測的功能,並且當我們在發送數據時檢測到信道是空閑的,在接收端仍然有可能發生沖突
這種未能檢測出媒體上已存在的信號的問題叫做隱蔽站問題
當A和C檢測不到無線信號時,都以為B是空閑的,因而都向B發送數據,結果發生碰撞
而在有線網路里,任何一個站點發送的信號,在共享介質的節點上都能看到發送端發送的信號。只是由於廣播延遲的影響,有的節點看到得早,有的節點看到得晚,但是不存在看不到信號的情況。而↑圖就會看不到
B向A發送數據並不影響C向D發送數據,這就是暴露站問題
B向A發送數據,而C又想和D通信。C檢測到媒體上有信號,於是就不敢向D發送數據
因為隱蔽站和暴露站這樣的問題存在,使得沖突情況變得復雜。無線區域網不能使用CSMA/CD,而只能使用改進的CSMA協議。改進的辦法是將CSMA增加一個沖突避免功能。802.11就使用CSMA/CA協議。而在使用CSMA/CA的同時還增加使用確認機制
是不是可靠性傳輸和傳輸介質沒有關系。網數據傳輸由於可靠性傳輸只是加了一個可靠性保障機制。無線局域它的通信環境惡劣,本身信道的傳輸誤碼率高,差錯率也高,導致傳輸效果比較差。這種服務如果直接被上層使用那麼這個無線通信質量就會很差。但是通過可靠性保障,在無線通信層或者在MAC層向上層提供的是可靠性的數據傳輸的話,就屏蔽了無線通信的不穩定性對上層的影響,使得上層應用基於無線通信的效果變得更好一些
MAC層通過協調功能來確定在基本服務集BSS中的移動站在什麼時間能發送數據或接收數據
• 點協調功能(無爭用服務):PCF子層使用集中控制的接入演算法將發送數據權輪流交給各個站從而避免了碰撞的產生
• 分布協調功能(爭用服務):DCF子層在每一個節點使用CSMA機制的分布式接入演算法,讓每個站通過爭用信道來獲取發送權。因此DCF向上提供爭用服務。各個站點是平等的,可以隨時發送數據,會容易發生沖突
站在完成發送後,必須再等待一段很短的時間(繼續監聽)才能發送下一幀。這段時間的通稱是幀間間隔IFS。這是為了競爭信道使用權
幀間間隔長度取決於該站欲發送的幀的類型,高優先順序幀需要等待的時間較短。低優先順序幀還沒來得及發送而其他站的高優先順序幀已發送到媒體,則低優先順序幀只能再推遲發送,減少發生沖突的機會
三種IFS類型:
• SIFS 短幀間間隔,長度為28微秒
• PIFS 點協調功能幀間間距,長度為78微秒
• DIFS,分布協調功能幀間間距,長度為128微秒
待發送數據的站先檢測信道。在802.11標准中規定了在物理層的空中介面進行物理層的載波監聽。發送數據通過收到的相對信號強度是否超過一定的門限數值就可判定是否有其他的移動站在信道上。當源站發送它的第一個MAC數據幀時,若檢測到信道空閑,則在等待一段時間DIFS後就可發送(目的:讓可能存在的高優先順序幀先發送)。源站發送了自己的數據幀,目的站若正確收到此幀,則經過時間間隔SIFS後,向源站發送確認幀ACK。若源站在規定時間內沒有收到確認幀ACK(由重傳計時器控制這段時間),就必須重傳此幀,直到收到確認為止,或者經過若干次的重傳失敗後放棄發送。是一種可靠性傳輸(可靠或不可靠傳輸並不是數據會不會傳成功或者失敗,而是不管成功還是失敗發送方會知道結果,這就是可靠性傳輸)
源站在MAC幀首部中的第二個欄位將它要佔用信道的時間(包括目的站發回確認幀所需的時間)通知給所有其他站,以便使其他所有站在這一段時間都停止發送數據,大大減少沖突機會
「虛擬載波監聽」表示其他站並沒有真正地物理監聽信道,而是由於其他站收到了「源站的通知」才不發送數據
當一個站檢測到正在信道中傳送的MAC幀首部的「持續時間」欄位時,就調整自己的網路分配向量NAV(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NAV指出了必須經過多少時間對方站才能完成數據幀的這次傳輸,才能使信道轉入到空閑狀態
信道從忙態變為空閑時,任何一個站要發送數據幀時,不僅都必須等待一個DIFS的間隔,而且還要進入爭用窗口,並計算隨機退避時間以便再次重新試圖接入到信道。在信道從忙態轉為空閑時,各站就要執行退避演算法,這樣就減少了發生碰撞的概率
802.11使用二進制指數退避演算法:
第i次退避就在2 2 + i 個時隙中隨機地選擇一個
第1次退避是在8個時隙(而不是2個)中隨機選擇一個
第2次退避是在16個時隙(而不是4個)中隨機選擇一個
源站A在發送數據幀之前先發送一個短的控制幀,叫做請求發送RTS(Request To Send),它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和這次通信(包括相應的確認幀)所需的持續時間
若媒體空閑,則目的站B就發送一個相應控制幀,叫做允許發送CTS(Clear To Send)。A收到CTS幀後就可發送其數據幀
同一個數據會話期間的內部幀間隔就是個短幀間隔(SIFS)
源站在等待DIFS時間以後,應該還要等一個爭用窗口,這里假設爭用窗口為0
覆蓋城市的部分區域,網路跨度較大。對於基站的功率、網路安全性都有較高的要求
每個單元的用戶數量比IEEE 802.11多。需要更高的帶寬,稱為寬頻無線網路標准
IEEE802.16工作環境通常在室外,容易受到天氣等因素的干擾
設計目標能夠支持實時流應用的服務質量要求。IEEE 802.11隻是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
802.11 窄帶無線網路 主要應用於室內,也稱為Wifi
3. 無線區域網
三、 無線區域網規格標准
為了讓無線區域網技術能夠被廣為使用,這些技術必須要建立一種業界標准,以確保各廠商生產的設備都能具有相容性與穩定性。這些標準是由美國IEEE(電機電子工程師協會,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所制定的,最早的規格是傳輸速度為2Mbps的IEEE 802.11,於1997年6月所提出,接著在1999年9月又提出了傳輸速度為54Mbps的IEEE 802.11a和傳輸速度為11Mbps的IEEE 802.11b,以下分別介紹無線 區域網的主要規格標准。
1、802.11b規格
802.11b又稱為802.11HR(High Rate),其使用2.4GHz的頻段,採用直接序列展頻技術,傳輸資料的傳送速度可達到11Mbps,傳輸距離可遠到100公尺甚至更遠,是目前市面上最多無線網路產品使用的標准。
2、802.11a規格
802.11a使用5.2GHz的頻段,採用跳頻展頻技術,傳送資料的傳送速度較快可以達到54Mbps,傳送距離則可支援到50公尺。
由於先前的無線區域網標准---802.11b,其傳輸速度只有11Mbps,無法傳輸聲音與影像等大量資料,故802.11a被認為是下一代無線區域網傳輸的標准,並吸引 島內外許多大廠爭相推出相關的無線網路產品,但其市場何時可成熟並廣為消費大眾與企業接受則有待802.11a的橋接器與網路卡價格降低而定,因為目前市面上802.11a規格的網路卡一片約在新台幣一萬元上下,與802.11b規格的網路卡一片在新台幣三、四千元就可以購得有一段差距;此外,再以一台802.11b的橋接器來看,目前市價一般大約1萬元以下即可購得,但是802.11a的橋接器卻要好幾萬,達數倍之高。
未來到底那一個規格會在如此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出線成為主流,則有賴使用者本身的需求而定。以802.11a具備更高頻寬的特性,適用於處理大量資料,如影音資訊的傳遞,或使用人數擴增的公眾無線傳輸服務等當然是最主要的選擇,但是對於一般上網使用者,採用802.11b系統即具備足夠的速度,再加上其大眾化的價格更是吸引人,消費者可依自身的需求與預算來決定應該購買何種商品。
3、HyperLAN規格
相較於美規的802.11a,發展較晚的歐規HyperLAN是由歐洲的歐洲通訊標准協會ETSI(The 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在BRAN(Broadband Radio Access Networks)所制定的,在歐洲設置455MHz的頻寬使用。
HyperLAN的技術是採用在5GHz上傳輸,並可用不同速度進行,最快可達到54Mbps,由於其是採用OFDM技術,所以不僅可以在室外傳送,就連在室內有許多阻礙物亦可用多重路徑的方式來傳送,通常室內覆蓋半徑可達30公尺,戶外可達到150公尺。
4、藍芽(Bluetooth)技術
藍芽是種可在短距離之下,以低功率及低成本傳送資料的無線傳輸介面標准,並確保不同廠商所製造的裝置能彼此相互溝通使用,同時此傳輸介面必須能兼具語音及數據通訊能力。
相信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其實藍芽這個名詞的由來是源自歐洲中世紀一位名叫Harald Bluetooth丹麥國王的名字,丹麥國王為何會和無線傳輸技術牽扯上關系呢?原因是這位名為Harald Bluetooth的丹麥國王一生致力於協調丹麥與挪威支間的紛爭,最後統一瑞典、芬蘭、丹麥,並在北歐歷史上留下不滅的英名。易利信行銷人員認為他們在統一消費性電子商品世界所做的貢獻可以媲美 Harald Bluetooth 國王的功績,所以就將易利信新一代的無線傳輸技術命名為「藍芽」,希望能夠透過藍芽的技術,將每家業者所生產的設備都用統一的標准將各項配備相互連結。
藍芽科技使用2.4 GHz之高頻傳輸,該頻段在世界各國都屬於共通的頻譜,沒有干擾的問題,因此全球通用。此外,運用藍芽技術之傳輸器,可以與一般WAN或Internet做數據資料、語音的接取、溝通,且各項終端產品也可透過藍芽技術彼此溝通聯結。
表、無線區域網規格標准
無線網路標准 制定單位 主要內容
802.11b 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 使用2.4GHz的頻段
採用直接序列展頻技術
傳送資料速度可以達到11Mbps
傳輸距離可遠到100公尺甚至更遠
802.11a 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 使用5.2GHz的頻段
採用跳頻展頻技術
傳送資料速度較快可以達到54Mbps
傳送距離則可支援到50公尺
HyperLAN 歐洲通訊標准協會ETS 採用在5GHz上傳輸,可以不同速度進行,最快可達到54Mbps
可用多重路徑的方式來傳送,通常室內覆蓋半徑可達30公尺,戶外可達到150公尺
藍芽 易利信 使用2.4 GHz之高頻傳輸
短距離之下,以低功率及低成本傳送資料的無線傳輸介面標准
英特爾「迅馳」移動計算技術是新一代筆記本電腦使用的創新技術。用這個技術裝備的筆記本電腦,將使用戶脫離纜線的約束,真正做到在移動中進行工作、學習、休閑、上網。而且在增加電池壽命的同時,筆記本也將變得又輕又薄。這種創新的技術不僅為筆記本系統帶來嶄新的性能和低功耗,並把無線通信和安全功能集成在本機晶元中。從產品實體上看,Centrino移動技術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迅馳技術由晶元組、移動CPU和無線區域網晶元組成:
Intel Pentium M處理器
Intel 855系列晶元組Intel
PRO/無線網路連接
新的移動CPU最引人注目,它摒棄了英特爾以往在台式機CPU的編號後面加M(Mobile,移動)來表示移動版本的命名方法,將產品命名為Banias。記者在現場采訪了英特爾中國公司總經理楊旭,他向記者證實,這一新的命名方法將標志著英特爾的移動晶元從此以一個獨立的產品序列的方式發展,其產品架構將不再和台式機CPU並行。
首款Banias晶元的頻率是1.60GHz。英特爾還給出了它和2.4GHz P4-M晶元的「系統性能值」的對比結果。在這項英特爾自己進行的測試中,Banias晶元的得分高於P4-M晶元15%以上。而Mcdonald先生也特別指出,由於使用了「新的高級指令系統、微操作合並技術和1MB的高速緩存」以及400MHz的系統匯流排,Banias晶元具有「十分出色的性能」。
Banias晶元在能耗、發熱量和體積上的優勢十分突出。在英特爾給出的測試結果中,同樣容量的電池,使用Banias晶元的筆記本電腦的使用時間達到了6小時零6分鍾,而採用含有移動技術的英特爾筆記本電腦專用晶元奔騰4-M的使用時間僅有2小時52分鍾,電池使用時間延長了一倍以上。
總體而言Centrino技術的主要特點是:集成對無線區域網Wi-Fi的直接支持;降低能耗延長電池壽命和優良的運算性能。而這三點也正是今年筆記本電腦最重要的發展趨勢。
4. 無線區域網所能覆蓋的范圍大約為
網路覆蓋范圍在50M--200M區間一般的無線路由器,有效距離大概是50~100米內,但是穿牆有效距離是不好確定的,只能說二樓的路由一樓和三樓臨近人家可以收到,還要看牆有多厚,鋼筋多不多等等。
無線區域網所能覆蓋的范圍是指無線絡產品比如無線網卡、無線AP(無線訪問點)等設備發射信號所能達到的最遠距離。
5. 無線區域網的帶寬大小
應用 IEEE802.11b 的無線區域網理論帶寬是 11Mbps ,無線區域網一般會根據具體情況,調節使用帶寬的大小,依次為 11Mbps 、 5.5Mbps 、 2Mbps 、 1Mbps 。謝謝您對電信產品的關注,祝您生活愉快。 如果以上信息沒有解決您的問題,也可登錄廣東電信手機商城(http://m.gd.189.cn),向在線客服求助,7X24小時在線喔!
6. wifi建立的區域網內,最高傳輸速度能達到多少
wifi建立的區域網內,最高傳輸速度要看路由器和網卡遵循什麼協議通訊,是由路由器和網卡共同決定的,並且是由速率最低的設備決定傳輸速度。
現在常見的幾種網路協議分別是:
802.11b
IEEE802.11b是無線區域網的一個標准。其載波的頻率為2.4GHz,傳送速度為11Mbit/s。IEEE802.11b是所有無線區域網標准中最著名,也是普及最廣的標准。在2.4-GHz-ISM頻段共有14個頻寬為22MHz的頻道可供使用。
802.11g
IEEE802.11b的後繼標準是IEEE802.11g,其傳送速度為54Mbit/s。其載波的頻率為2.4GHz(跟802.11b相同),原始傳送速度為54Mbit/s,凈傳輸速度約為4.7Mbit/s。802.11g的設備與802.11b兼容。
802.11n
IEEE802.11n,2004年1月IEEE宣布組成一個新的單位來發展新的802.11標准。資料傳輸速度估計將達475Mbps(需要在物理層產生更高速度的傳輸率),此項新標准應該要比802.11b快45倍,而比802.11g快8倍左右。802.11n也將會比之前的無線網路傳送到更遠的距離。
802.11ac
主流廠商(Qualcomm,Broadcom,Intel等)正在開發的協議版本,它使用5GHz頻段(也可以說是6GHz頻段),採用:更寬的基帶(最高擴展到160Mhz)、更多的MIMO、高密度的調制解調(256 QAM)。理論上,11ac可以為多個站點服務提供1Gbit的帶寬,或是為單一連接提供500Mbit的傳輸帶寬。
當路由器和兩個電腦之間,所有的設備都遵守同一個協議的時候,傳輸速度會達到最高,如果兩個高速設備和一個低速設備,那傳輸速度會按照最低速度的那個標准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