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設置 > 乙太網絡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區別

乙太網絡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區別

發布時間:2022-11-17 02:15:40

⑴ 乙太網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區別

這兩者是不一樣的,是不同的網路設備。只是現在很多家用路由器已經包含乙太網交換機的功能,且有些交換機會工作在網路層。
路由器是一種多埠設備,它可以連接不同傳輸速率並運行於各種環境的區域網和廣域網,也可以採用不同的協議。路由器屬於O S I 模型的第三層--網路層。指導從一個網段到另一個網段的數據傳輸,也能指導從一種網路向另一種網路的數據傳輸。
交換機(Switch)意為「開關」是一種用於電(光)信號轉發的網路設備。它可以為接入交換機的任意兩個網路節點提供獨享的電信號通路。最常見的交換機是乙太網交換機。其他常見的還有電話語音交換機、光纖交換機等。

⑵ 路由器與交換機的區別

交換機與路由器的區別
計算機網路往往由許多種不同類型的網路互相連接而成。如果幾個計算機網路只是在物理上連接在一起,它們之間並不能進行通信,那麼這種「互連」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因此通常在談到「互連」時,就已經暗示這些相互連接的計算機是可以進行通信的,也就是說,從功能上和邏輯上看,這些計算機網路已經組成了一個大型的計算機網路,或稱為互聯網路,也可簡稱為互聯網、互連網。
將網路互相連接起來要使用一些中間設備(或中間系統),ISO的術語稱之為中繼(relay)系統。根據中繼系統所在的層次,可以有以下五種中繼系統: 1.物理層(即常說的第一層、層L1)中繼系統,即轉發器(repeater)。 2.數據鏈路層(即第二層,層L2),即網橋或橋接器(bridge)。 3.網路層(第三層,層L3)中繼系統,即路由器(router)。 4.網橋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橋路器(brouter)兼有網橋和路由器的功能。 5.在網路層以上的中繼系統,即網關(gateway)。 當中繼系統是轉發器時,一般不稱之為網路互聯,因為這僅僅是把一個網路擴大了,而這仍然是一個網路。高層網關由於比較復雜,目前使用得較少。因此一般討論網路互連時都是指用交換機和路由器進行互聯的網路。本文主要闡述交換機和路由器及其區別。
路由器、交換機
· 交換機(Switch)是一種基於MAC(網卡的硬體地址)識別,能完成封裝轉發數據包功能的網路設備。交換機可以「學習」MAC地址,並把其存放在內部地址表中,通過在數據幀的始發者和目標接收者之間建立臨時的交換路徑,使數據幀直接由源地址到達目的地址。現在的交換機分為:二層交換機,三層交換機或是更高層的交換機。三層交換機同樣可以有路由的功能,而且比低端路由器的轉發速率更快。它的主要特點是:一次路由,多次轉發。
·路由器(Router)亦稱選徑器,是在網路層實現互連的設備。它比網橋更加復雜,也具有更大的靈活性。路由器有更強的異種網互連能力,連接對象包括區域網和廣域網。過去路由器多用於廣域網,近年來,由於路由器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價格下降到與網橋接近,因此在區域網互連中也越來越多地使用路由器。路由器是一種連接多個網路或網段的網路設備,它能將不同網路或網段之間的數據信息進行「翻譯」,以使它們能夠相互「讀」懂對方的數據,從而構成一個更大的網路。路由器有兩大典型功能,即數據通道功能和控制功能。數據通道功能包括轉發決定、背板轉發以及輸出鏈路調度等,一般由特定的硬體來完成;控制功能一般用軟體來實現,包括與相鄰路由器之間的信息交換、系統配置、系統管理等。
就路由器與交換機來說,主要區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作層次不同 最初的的交換機是工作在OSI/RM開放體系結構的數據鏈路層,也就是第二層,而路由器一開始就設計工作在OSI模型的網路層。由於交換機工作在OSI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較簡單,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層(網路層),可以得到更多的協議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轉發決策。
(2)數據轉發所依據的對象不同 交換機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說MAC地址來確定轉發數據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則是利用不同網路的ID號(即IP地址)來確定數據轉發的地址。IP地址是在軟體中實現的,描述的是設備所在的網路,有時這些第三層的地址也稱為協議地址或者網路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體自帶的,由網卡生產商來分配的,而且已經固化到了網卡中去,一般來說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則通常由網路管理員或系統自動分配。
(3)傳統的交換機只能分割沖突域,不能分割廣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廣播域 由交換機連接的網段仍屬於同一個廣播域,廣播數據包會在交換機連接的所有網段上傳播,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通信擁擠和安全漏洞。連接到路由器上的網段會被分配成不同的廣播域,廣播數據不會穿過路由器。雖然第三層以上交換機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廣播域,但是各子廣播域之間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們之間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牆的服務
路由器僅僅轉發特定地址的數據包,不傳送不支持路由協議的數據包傳送和未知目標網路數據包的傳送,從而可以防止廣播風暴。
交換機一般用於LAN-WAN的連接,交換機歸於網橋,是數據鏈路層的設備,有些交換機也可實現第三層的交換。路由器用於WAN-WAN之間的連接,可以解決異性網路之間轉發分組,作用於網路層。他們只是從一條線路上接受輸入分組,然後向另一條線路轉發。這兩條線路可能分屬於不同的網路,並採用不同協議。相比較而言,路由器的功能較交換機要強大,但速度相對也慢,價格昂貴,第三層交換機既有交換機線速轉發報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因此得以廣泛應用。

⑶ 交換機和路由器有什麼區別

交換機和路由器有什麼區別?

交換機和路由器都是互聯網上的設備,而交換機是數據網路第二層設備,是基於網橋技術的多埠網路設備,為數據幀從一個埠到另一個任意埠的轉發提供低延時、低開銷通路。對於路由器而言,是用於連接多個邏輯上分開網路,例如數據從一個子網路到另一個子網路就可以用路由器來完成,也是工作在網路層的設備。

路由器和交換機區別

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工作層次不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層,即網路層。交換機工作在OSI的第二層,即數據鏈路層。相比於交換機,路由器能獲得更多協議信息,而且還能做出更加智能的轉發決策。

路由器和交換機的數據轉發所依據的對象不同。例如在確定數據轉發的地址方面,路由器是利用不同網路的IP地址來確定,而交換機是利用物理地址或MAC地址來確定。而路由器的IP地址可以由網路管理員或系統自動分配,而MAC地址由網卡生產廠商來分配。前者可更改,後者一般不可更改。

傳統的交換機只能分割沖突,不能分割廣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廣播域。路由器可提供防火牆服務,而傳統的交換機沒有。路由器用於WAN-WAN之間連接,可解決異性網路之間的轉發分組,作用於網路,只是從一條線上接受輸入分組然後向另一條路徑轉發。交換機一般在LAN-WAN之間連接,屬於網橋,是數據鏈路層的設備。 總得來說,路由器主要是為了克服交換機不能路由轉發數據包的不足之處。

在OSI七層模型中,交換機工作在二層數據鏈路層,通過物理MAC地址進行定址;路由器工作在三層網路層,通過IP地址進行定址。下文具體說一說。

1、功能不同
交換機用於區域網 ,所連接的終端屬於同個網段,通過MAC地址進行轉發數據。

路由器用於連接兩個不同的網路 ,比如家庭光貓具有路由器的功能,一邊連接運營商網路,一邊連接家庭網路,通過NAT地址轉換的方式,實現家庭網路訪問互聯網。

2、工作層次不同
在OSI七層網路模型中, 交換機工作在數據鏈路層 ,有時也稱為中繼層,用於擴展區域網,連接更多的終端,所連接的終端屬於同一個「廣播域」,通過MAC地址轉發數據。

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 具有路由功能,通過IP地址轉發數據。通常用於連接兩個不同的網路,比如辦公網出口、家庭網路出口的都需要安裝路由器(光貓兼具路由功能)。

3、三層交換機
在企業網路中,經常用到三層交換機,具有一定的「路由」功能, 可以實現不同子網之間的連接,實現不同VLAN之間的高速數據轉發 ,同時隔了「廣播域」,降低區域網的「廣播風暴」。

在企業組網中,經常用到VLAN(虛擬區域網),根據不同的部門劃分不同的VLAN, 不同VLAN之間是無法相互通信的,需要有「路由」 ,三層交換機中配置各個VLAN的VLANIF介面地址,通過直連路由的方式實現不同VLAN之間的數據交換。

4、家庭光貓
家庭寬頻使用的光貓,具有多種功能: 光電轉換功能、路由器功能、交換機功能、無線AP功能 ,因此可以「即插即用」,方便用戶連接寬頻。

由於光貓的硬體性能有限,為了能夠優化家庭網路,通常情況下需要關閉光貓的路由功能,修改為橋接模式,並且關閉光貓的無線WiFi功能, 光貓僅僅作為一個橋接設備使用 ,通過家庭無線路由器PPPOE撥號連接寬頻。

總之,交換機用於連接區域網終端,路由器連接兩個不同網路。通常情況下,路由器可以作為交換機使用,家庭環境中經常將無線路由器配置成具有無線功能的交換機,用於實現家庭無線WiFi的全覆蓋。

我們先打個比方
用物流來打個比方: 交換機類似同城快遞公司 ,只掌握城市內的住戶地址和坐標, 路由器類似跨城的快遞公司 ,掌握的是城市地址和出入路口的坐標。

交換機是干什麼的

如果把TCP/IP區域網以及互聯的計算機看做是一個城市,那麼網路就好比一條條道路,計算機就好比一棟棟房子,每棟房子有自己的地址( IP )和坐標( 物理地址MAC )。

當一棟房子的主人有一個文件要發給另一棟房子的主人( 計算機和計算機通信 )時,他就把這個文件( 數據 )打包,寫上收件人、發件人的地址,打電話給同城快遞公司( 交換機 )發件。

同城快遞公司收到這個文件之後,然後根據收件人的地址,查詢收件人地址的具體坐標(物理地址MAC),再查詢到這個坐標的路(埠),然後把這份文件(數據)送到收件人那裡。

路由器是干什麼的

把區域網看做城市,互聯網就可以看做很多個城市組成的更大的行政區,如果一份文件要從這個城市發送到另一個城市,依靠同城快遞就不靈了。

當同城快遞發現收件人是其他城市的,就會把這個文件放到城市之間相連的出入路口(網關),跨城快遞(路由器)不斷在各個城市的出入路口收集這些跨城的文件,通過收件人地址上寫的城市,找到這個城市的出入路口(這個過程叫做路由),將文件放在這個路口,由這個城市的同城快遞負責下一步的投遞。

家用路由器是咋回事?
家用路由器其實就是負責家庭內部組區域網,然後撥號到運營商網路,負責家庭區域網到運營商網路的互聯。

總結:多個區域網通過路由器互聯組成互聯網,交換機負責區域網內的通信,路由器負責區域網間的通信,並兼有交換機的功能。

歡迎朋友們在評論中發表自己的觀點。

路由器和交換機區別如下:

1、鏈接區域不同

路由器是實現網路和網路之間的連接,交換機是實現同一區域網內各終端之間的連接。

2、工作層次不同

交換機是工作在OSI/RM開放體系結構的數據鏈路層,也就是第二層,而路由器一開始就設計工作在OSI模型的網路層。

3、數據轉發所依據的對象不同

交換機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說MAC地址來確定轉發數據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則是利用不同網路的ID號(即IP地址)來確定數據轉發的地址。

4、分割區域不同

交換機只能分割沖突域,不能分割廣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廣播域 。

⑷ 乙太網交換機和路由器有什麼區別

路由可以當交換機用但是交換機不能當路由用
交換機就是其中一台電腦可以上網的
話另外一台也可以上
可以組建區域網
路由可以自動撥號
同時他也是交換機
唯一一點
交換機便宜1,20塊
推薦路由不用交換機

⑸ 乙太網交換機和路由器有什麼區別

(1)工作層次不同

最初的的交換機是工作在OSI/RM開放體系結構的數據鏈路層,也就是第二層,而路由器一開始就設計工作在OSI模型的網路層。由於交換機工作在OSI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較簡單,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層(網路層),可以得到更多的協議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轉發決策。

(2)數據轉發所依據的對象不同

交換機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說MAC地址來確定轉發數據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則是利用不同網路的ID號(即IP地址)來確定數據轉發的地址。IP地址是在軟體中實現的,描述的是設備所在的網路,有時這些第三層的地址也稱為協議地址或者網路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體自帶的,由網卡生產商來分配的,而且已經固化到了網卡中去,一般來說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則通常由網路管理員或系統自動分配。

(3)傳統的交換機只能分割沖突域,不能分割廣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廣播域

由交換機連接的網段仍屬於同一個廣播域,廣播數據包會在交換機連接的所有網段上傳播,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通信擁擠和安全漏洞。連接到路由器上的網段會被分配成不同的廣播域,廣播數據不會穿過路由器。雖然第三層以上交換機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廣播域,但是各子廣播域之間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們之間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牆的服務

路由器僅僅轉發特定地址的數據包,不傳送不支持路由協議的數據包傳送和未知目標網路數據包的傳送,從而可以防止廣播風暴。

交換機一般用於LAN-WAN的連接,交換機歸於網橋,是數據鏈路層的設備,有些交換機也可實現第三層的交換。 路由器用於WAN-WAN之間的連接,可以解決異性網路之間轉發分組,作用於網路層。他們只是從一條線路上接受輸入分組,然後向另一條線路轉發。這兩條線路可能分屬於不同的網路,並採用不同協議。相比較而言,路由器的功能較交換機要強大,但速度相對也慢,價格昂貴,第三層交換機既有交換機線速轉發報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因此得以廣泛應用。

目前個人比較多寬頻接入方式就是ADSL,因此筆者就ADSL的接入來簡單的說明一下。現在購買的ADSL貓大多具有路由功能(很多的時候廠家在出廠時將路由功能屏蔽了,因為電信安裝時大多是不啟用路由功能的,啟用DHCP。打開ADSL的路由功能),如果個人上網或少數幾台通過ADSL本身就可以了,如果電腦比較多你只需要再購買一個或多個集線器或者交換機。考慮到如今集線器與交換機的 價格相差十分小,不是特殊的原因,請購買一個交換機。不必去追求高價,因為如今產品同質化十分嚴重,我最便宜的交換機現在沒有任 何問題。給你一個參考報價,建議你購買一個8口的,以滿足擴充需求,一般的價格100元左右。接上交換機,所有電腦再接到交換機上就行了。餘下所要做的事情就只有把各個機器的網線插入交換機的介面,將貓的網線插入uplink介面。然後設置路由功能,DHCP等, 就可以共享上網了。

看完以上的解說讀者應該對交換機、集線器、路由器有了一些了解,目前的使用主要還是以交換機、路由器的組合使用為主,具體的組合方式可根據具體的網路情況和需求來確定。

⑹ 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區別

引導語: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區別是什麼?下面由我告訴你們吧,歡迎閱讀!

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區別

1、工作層次不同

最初的的交換機是工作在OSI/RM開放體系結構的數據鏈路層,也就是第二層,而路由器一開始就設計工作在OSI模型的網路層。由於交換機工作在OSI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較簡單,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層(網路層),可以得到更多的協議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轉發決策。

2、迴路:根據交換機地址學習和站表建立演算法,交換機之間不允許存在迴路。一旦存在迴路,必須啟動生成樹演算法,阻塞掉產生迴路的埠。而路由器的路由協議沒有這個問題,路由器之間可以有多條通路來平衡負載,提高可靠性。

3、子網劃分:交換機只能識別MAC地址。MAC地址是物理地址,而且採用平坦的地址結構,因此不能根據MAC地址來劃分子網。而路由器識別IP地址,IP地址由網路管理員分配,是邏輯地址且IP地址具有層次結構,被劃分成網路號和主機號,可以非常方便地用於劃分子網,路由器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於連接不同的網路。

4、負載集中:交換機之間只能有一條通路,使得信息集中在一條通信鏈路上,不能進行動態分配,以平衡負載。而路由器的路由協議演算法可以避免這一點,OSPF路由協議演算法不但能產生多條路由,而且能為不同的網路應用選擇各自不同的最佳路由。

5、廣播控制:交換機只能縮小沖突域,而不能縮小廣播域。整個交換式網路就是一個大的廣播域,廣播報文散到整個交換式網路。而路由器可以隔離廣播域,廣播報文不能通過路由器繼續進行廣播。

6、介質相關:交換機作為橋接設備也能完成不同鏈路層和物理層之間的轉換,但這種轉換過程比較復雜,不適合ASIC實現,勢必降低交換機的轉發速度。因此目前交換機主要完成相同或相似物理介質和鏈路協議的網路互連,而不會用來在物理介質和鏈路層協議相差甚元的`網路之間進行互連。而路由器則不同,它主要用於不同網路之間互連,因此能連接不同物理介質、鏈路層協議和網路層協議的網路。路由器在功能上雖然占據了優勢,但價格昂貴,報文轉發速度低。

7、保密問題:雖說交換機也可以根據幀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和其他幀中內容對幀實施過濾,但路由器根據報文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TCP埠地址等內容對報文實施過濾,更加直觀方便。

交換機

交換機(Switch)意為「開關」是一種用於電(光)信號轉發的網路設備。它可以為接入交換機的任意兩個網路節點提供獨享的電信號通路。最常見的交換機是乙太網交換機。其他常見的還有電話語音交換機、光纖交換機等。

路由器

路由器(Router),是連接網際網路中各區域網、廣域網的設備,它會根據信道的情況自動選擇和設定路由,以最佳路徑,按前後順序發送信號。路由器是互聯網路的樞紐,"交通警察"。目前路由器已經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各種不同檔次的產品已成為實現各種骨幹網內部連接、骨幹網間互聯和骨幹網與互聯網互聯互通業務的主力軍。路由和交換機之間的主要區別就是交換機發生在OSI參考模型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而路由發生在第三層,即網路層。這一區別決定了路由和交換機在移動信息的過程中需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說兩者實現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

路由器(Router)又稱網關設備(Gateway)是用於連接多個邏輯上分開的網路,所謂邏輯網路是代表一個單獨的網路或者一個子網。當數據從一個子網傳輸到另一個子網時,可通過路由器的路由功能來完成。因此,路由器具有判斷網路地址和選擇IP路徑的功能,它能在多網路互聯環境中,建立靈活的連接,可用完全不同的數據分組和介質訪問方法連接各種子網,路由器只接受源站或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屬網路層的一種互聯設備。

閱讀全文

與乙太網絡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會網路分析密度怎麼計算 瀏覽:969
網路技術和多媒體哪個簡單 瀏覽:124
密碼學與網路安全第五版課後答案 瀏覽:7
中國網路安全委員是誰 瀏覽:648
網路制裁和開掛哪個好 瀏覽:785
網路消費怎麼停止 瀏覽:763
網路營銷哪個學校比較靠譜 瀏覽:426
撥號失敗手機無法連接到通話網路是什麼情況 瀏覽:694
關島手機網路用哪個國家的 瀏覽:681
微信注冊不了微信一直顯示網路異常 瀏覽:43
免網路密碼軟體 瀏覽:557
網路電影超過多少時間才算數 瀏覽:722
網路優化從哪裡找 瀏覽:674
網路和電視怎麼轉換 瀏覽:483
學校的wifi網路是用的光纖嘛 瀏覽:79
如何起訴網路糾紛 瀏覽:470
電腦管家怎麼調用網路 瀏覽:727
手機直連網路共享 瀏覽:513
網路有密碼也能連接的軟體 瀏覽:901
怎麼查沒連接網路密碼 瀏覽:9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