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設置 > ipv4共有多少a類地址網路

ipv4共有多少a類地址網路

發布時間:2022-10-18 10:04:53

1. ipv4地址分為哪幾類

演示機型:華為MateBookX 系統版本:win10 ipv4地址分為A類地址、B類地址、C類地址、D類地址、E類地址。
1、A類地址:A類IP地址由1個位元組的網路號和3個位元組的主機號組成,網路號的最高位必須是「0」。A類IP地址的范圍為:1.00.1~126.255.255.254,可用A類網路共有27-2,即126個;每個網路的可用IP地址有224-2,即,1677214個。
2、B類地址:B類IP地址由2個位元組的網路號和2個位元組的主機號組成,網路號的最高位必須是「10」。B類IP地址的范圍為:128.1.0.1~191.255.255.254,用B類網路有,214-2,即16384個,每個網路的可用IP地址有216-2,即6,5534個。
3、C類地址:C類IP地址由3個位元組的網路號和1個位元組的主機號組成,網路號的最高位必須是「110」。C類IP地址的范圍為:192.0.1.1~223.255.255.254每個C類網路中可用IP地址有28-2,即254個。
4、D類地址:D類IP地址不分網路號和主機號,它固定以「110開頭,取值范圍為:224.0.0.1~239.255.255.254。D類IP地址並不指向特定的網路,目前這一類地址被用在多播通信中。
5、E類地址:E類地址不分網路號和主機號,它固定以「11110″開頭,取值范圍為:240.0.0.1~255.255.255.254。E類IP地址僅在實驗和開發中使用。

2. ipv4地址分為哪幾類

ipv4地址分為A類地址、B類地址、C類地址、D類地址、E類地址。1、A類地址:A類IP地址由1個位元組的網路號和3個位元組的主機號組成,網路號的最高位必須是「0」。A類IP地址的范圍為:1.00.1~126.255.255.254,可用A類網路共有27-2,即126個。

演示機型:華為MateBook X 系統版本:win10

ipv4地址分為A類地址、B類地址、C類地址、D類地址、E類地址。

1、A類地址:A類IP地址由1個位元組的網路號和3個位元組的主機號組成,網路號的最高位必須是「0」。A類IP地址的范圍為:1.00.1~126.255.255.254,可用A類網路共有27-2,即126個;每個網路的可用IP地址有224-2,即,1677214個。

2、B類地址:B類IP地址由2個位元組的網路號和2個位元組的主機號組成,網路號的最高位必須是「10」。B類IP地址的范圍為:128.1.0.1~191.255.255.254,用B類網路有,214-2,即16384個,每個網路的可用IP地址有216-2,即6,5534個。

3、C類地址:C類IP地址由3個位元組的網路號和1個位元組的主機號組成,網路號的最高位必須是「110」。C類IP地址的范圍為:192.0.1.1~223.255.255.254每個C類網路中可用IP地址有28-2,即254個。

4、D類地址:D類IP地址不分網路號和主機號,它固定以「110開頭,取值范圍為:224.0.0.1~239.255.255.254。D類IP地址並不指向特定的網路,目前這一類地址被用在多播通信中。

5、E類地址:E類地址不分網路號和主機號,它固定以「11110″開頭,取值范圍為:240.0.0.1~255.255.255.254。E類IP地址僅在實驗和開發中使用。

3. IPV4地址簡介

這里主要介紹在網路上傳輸數據時候所需要的IP地址的相關信息。相關內容主要包括:IP地址分類、子網劃分、子網掩碼、無分類編址(CIDR)、使用子網掩碼時分組的轉發過程。可做為日常劃分子網設置時的參考。

IP地址是一個32位的二進制數,用來在網路中唯一標識一台計算機。IP地址由網際網路名字與號碼指派公司(ICANN,即: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分配。我國用戶可向亞太網路信息中心(APNIC,即:Asia Pacific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申請IP地址(需繳費)。

IP地址的編址方法共經歷了三個階段:

後面在適當之處會詳細介紹。

為了方便IP定址,將所有IP地址所在的網路劃分為A、B、C、D和E五類,IP地址由網路ID(也叫網路號)和主機ID(也叫主機號)兩部份組成。每種類型的網路對其IP地址中用來表示網路ID和主機ID的位數作了明確的規定。

A類地址用IP地址前8位表示網路ID,後24位表示主機ID。表示網路ID的第一位必須以0開始,其他7位可以是任意值,當其他7位全為0是網路ID最小,即為0;當其他7位全為1時網路ID最大,即為127。網路ID不能為0,它有特殊的用途,用來表示所有網段,所以網路ID最小為1;網路ID也不能為127;127用來作為網路迴路測試用。所以A類網路網路ID的有效范圍是1-126共126個網路,每個網路可以包含224-2台主機。

B類地址用IP地址前16位表示網路ID,後16位表示主機ID。表示網路ID的前兩位必須以10開始,其他14位可以是任意值,當其他14位全為0是網路ID最小,即為128;當其他14位全為1時網路ID最大,第一個位元組數最大,即為191。B類IP地址第一個位元組的有效范圍為128-191,共16384個B類網路;每個B類網路可以包含216-2台主機(即65534台主機)。

C類地址用IP地址前24位表示網路ID,後8位表示主機ID。表示網路ID的前三位必須以110開始,其他22位可以是任意值,當其他22位全為0是網路ID最小,IP地址的第一個位元組為192;當其他22位全為1時網路ID最大,第一個位元組數最大,即為223。C類IP地址第一個位元組的有效范圍為192-223,共2097152個C類網路;每個C類網路可以包含28-2台主機(即254台主機)。

D類地址用來多播使用,沒有網路ID和主機ID之分,其第一個位元組前四位必須以1110開始,其他28位可以是任何值,則D類IP地址的有效范圍為224.0.0.0到239.255.255.255。

E類地址保留實驗用,沒有網路ID和主機ID之分,其第一位元組前四位必須以1111開始,其它28位可以是任何值,則E類IP地址的有效范圍為240.0.0.0至255.255.255.254。其中255.255.255.2555表示廣播地址。

在實際應用中,只有A、B和C三類IP地址能夠直接分配給主機,D類和E類不能直接分配給計算機。

IP地址由IANA(Internet地址分配機構後來被ICANN掌管)管理和分配,任何一個IP地址要能夠在Internet上使用就必須由IANA分配,IANA分配的能夠在Internet上正常使用的IP地址稱之為公共IP地址;同時IANA也保留了一部份IP地址,這部份IP地址不能在讓個人和機構在Internet上使用,此類IP地址就稱之為私有IP地址,這些非注冊的私有IP地址可供組織個人內部使用。因為Internet上沒有私有IP地址的路由,所以,私有IP地址不能在Internet上使用。私有IP地址范圍包括:

在我們組建區域網的時候(例如在家中將多個機器組成一個區域網,可以共享同一個寬頻口上網,還可實現區域網內機器的數據共享),可以使用私有IP做為區域網內機器的IP地址。另外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和後面討論的網路間機器通信的路由過程,都是不同網段具有公共IP機器的路由,而不是到這樣的只有私有地址的區域網機器的路由(但是兩者路由時候的基本原理是一樣的)。像這樣的私有地址區域網內的機器,在公共網路上是不可見的,雖然這個區域網內的機器能夠通過網關訪問到外面,但是通過一般手段,外面無法訪問到這個區域網中的特定機器,在外邊的公網看來,這個區域網內所有的機器連同它們的網關共同組成了一個「機器」,即網路節點,節點的IP就是網關暴漏給外面的公網IP,這點不在本文討論范圍內。

前面介紹的「分類的IP地址」,不利於根據企業需要靈活分配IP地址。比如,一個企業有2000台計算機,那麼根據前面對各類IP地址規定,要麼為其分配一個B類的網路地址,這樣該網路可包含65534台計算機,將造成63534個IP地址的浪費;要麼為其分配8個C類網路地址,那麼必須用路由器連接這個8個網路,造成公司網路管理和維護的負擔。

以上問題的根源就在於早期建立的IP地址結構,只有「網路號+主機號」這樣的兩級結構,且長度固定(即A類、B類、C類等幾種網路的網路欄位長度和主機欄位長度是固定的)。為解決上述問題,1985年在原有IP地址的兩級結構中增加了一個「子網號」,這樣原來的兩級IP地址變成了「網路號+子網號+主機號」三級結構,其中「網路號」就是原來兩級結構中的網路號,「子網號+主機號」就是原來兩級結構中的「主機號」。

通過對原來網路中固定長度的「主機號部分」,劃分為可變的「子網號+主機號」兩部分(但是兩者總長還是固定的),可以實現將原有網路號對應的網路(一般是A類、B類或C類的網路)中再次劃分子網,原來兩級結構中的「主機號」部分不再固定不變,增加了靈活性,節省了IP地址的浪費。

這里IP定址的意思就是根據一個IP地址,找到相應的機器,也就是路由的過程。無論是劃分了子網的網路,還是沒有劃分子網的網路,各個不同網路之間,都是通過路由器相連接的。

對於前面的描述,我們把IP地址中「網路號+子網號」共同組成的部分,稱作IP地址對應的網路地址部分,網路地址部分再加上全零的主機地址便成了網路地址。這樣我們很容易算出一個IP地址對應的網路地址。例如:

IP地址:168.169.170.171

是一個B類地址,我們沒有給它劃分子網,於是它的網路地址為:168.169.0.0。若劃分子網了,那麼就將"170.171"中相應於的子網位也換算成二進制,並表示出來,這里不詳細說明了。

假設A主機給B主機發送IP數據包,當知道了網路地址的長度之後,A主機便可通過根據IP包中的目的地址(B主機的IP地址),知道的其相應的網路地址是否和自己的網路地址相同,如果相同那麼兩者就在同一網段,於是,A直接發送數據給B;如果網路地址不同,那麼兩者不在同一個網路中,所以需要由路由器負責位於不同網路的機器之間的通信。

總之,發送數據時:(1)發送主機先檢查IP包中目的IP地址的網路地址,如果和自己相同則直接發送給主機(2)如果不同,則通過路由器將包發送到目的網路,再到達主機。(3)路由器中的路由表,記錄了它所知的所有IP網路地址對應的目的網路,目的網路中的機器(路由)會將發給它網路中機器的數據包傳達給正確的主機。

前面所述的路由過程,有一個關鍵的地方就是要確定目的地址的「網路地址」的長度。雖然沒有劃分子網的分類IP地址其網路地址長度是固定的,但是經過了「子網的劃分」之後,由於網路地址的長度變得不固定了,所以需要一種新的方法,以便確定一個IP地址對應的網路地址的位數。我們可以用子網掩碼來實現這點。

子網掩碼的位數和IP地址相同,格式是將主機部分全置為0,網路地址部分全置為1。例如:A類地址的子網掩碼就是255.0.0.0;B類地址的子網掩碼為255.255.0.0;劃分了兩個子網的B類網址其子網的子網掩碼為255.255.128.0。

因此可知,網路地址就是IP地址與子網掩碼進行與運算獲得,即將IP地址中表示主機ID的部份全部變為0,表示「網路ID+子網ID」的部份保持不變。再次強調,網路地址的格式與IP地址相同都是32位的二進制數;主機號就是表示主機號的部份。

例1:IP地址:192.168.23.130 子網掩碼:255.255.255.192

則:這是劃分了子網的C類網路中的IP地址;網路地址為192.168.23.0;網路號為192.168.23;子網號:2;主機ID:2。

例2:IP地址:192.168.23.130 子網掩碼:255.255.255.0

則:這是沒劃分子網的C類網路中的IP地址;網路地址為192.168.23.0,網路號為192.168.23,主機<130>。

現在的標准規定,所有的網路都必須有一個子網掩碼。

在不劃分子網的兩級IP地址下,從IP地址很容易得到相應的網路地址。劃分子網之後,僅從IP地址無法得到相應的網路地址,而且IP數據包中也沒有關於網路地址的信息,所以還需要通過子網掩碼來嘗試得到一個IP地址的網路信息,而這個子網掩碼則是預先在發送端配置好了的。舉例說明一下發送IP數據包時,使用子網掩碼定址的過程。

例1,假設位於同一個子網的A向B發送IP包。
大致過程是:

(1)A要有一個待發送的IP包,其中包含B的IP地址以及A本身的IP地址;還要有一個在A上面配置的自己的本地子網掩碼(通過這個「本地子網掩碼」,A會以為自己所在的網路其網路地址位數是本地子網掩碼中1的個數)。

(2)A將B的IP地址和本地子網掩碼相與,得到自己理解的B的IP地址所屬的網路地址netb;A再將自己的IP和本地子網掩碼相與,得到自己理解的自己的IP地址所屬的網路地址neta;

(3)將netb和neta比較,兩者相同,則A認為B與它在同一個網路中,所以不經過其它機器(例如路由器),直接將IP包轉發給B。

例2,當A和B位於不同子網,則前面的netb和neta不相同,這時候需要經過路由進行轉發。
大致過程是:

(1)A上面一般會事先配置一個網關R,這個網關的IP地址應當和A在同一個網路中。當A發送的IP包目標地址B不屬於A的網路時會將這個IP包發送給網關R(注意,這個時候,IP包中的目的地址並沒有變成R的IP地址,A只是通過它本身的網關配置,知道了R的IP地址並在IP層下面的網路介面層中將目標的MAC地址變成了R的MAC地址發送給R;而R在轉發時,目的IP仍舊不變,也會在MAC幀中重寫目標MAC地址,這期間涉及到使用ARP協議根據機器IP查詢其MAC地址,以及網路介面層的內容,這里不詳細敘述了);另外,一台機器應該可以設置多個網關,指定它們用轉發特定外網中的目的地址,或者配置一個無論哪個外網地址都會轉發給這個網關的默認網關地址。

(2)R上面有一個路由表,其中的每項記錄包含了它所知的所有網路的網路地址、子網掩碼、以及對應的路由(如果目的地址B在另外一個路由連接的不同網路中)或者主機B所連網路的介面(如果目的地址B在同一個R路由器所連接的不同網路中)。注意,因為路由器是可以連接不同的網路的,所以路由器上面有至少兩個網路介面,每個網路介面對應一個網路地址,而相應地,主機卻只有一個網路地址。

(3)R根據自己的路由表和IP中的目的地址B所在的位置並發送。具體過程是:將路由表中第一項的子網掩碼與目標地址B進行與,得到網路地址如果匹配相應表項的地址則轉發到相應的網路介面或者路由,否則對下一項進行同樣的匹配,直到出現匹配的情況並且將數據發送出去。

(4)R的路由表中若有一個默認的路由,則當所有項都不匹配的時候將數據發送到這個路由。

(5)如果以上過程全都沒有匹配,則報告轉發分組出錯。

通過以上描述我們可知:(1)子網掩碼是在發送端上的,而不是在網路中傳輸的。(2)發送端發送的時候會根據自己的子網掩碼來確定(它所認為的)目標IP的網路地址,而不是通過某個事先公共協商好的子網掩碼;(3)發送端的子網掩碼雖然理論上可以隨意配置,但是應當和自己所屬的子網對應的網關的介面子網掩碼一致,否則很可能會有問題。

至此,在講述CIDR(無分類編址)之前,為便於理解,我們將遇到過的「子網掩碼、網路地址、網路類別、IP地址、網路號、子網、子網號、主機號」這幾個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再進行一下總結:
(1)IP地址是在發送IP包時,用於標識網路節點(例如某個特定主機)的具體位置,目前長度固定為32位;

(2)IP地址中分為「網路部分」和「主機號」,網路部分是IP地址的「左」邊,「主機號」在IP地址的「右」邊;

(3)網路地址其格式和IP地址格式幾乎一樣,用於標識一個IP地址究竟屬於哪個網路;

(4)計算一個IP地址的網路地址的方法是將IP地址僅保留「網路部分」,而將「主機號」部分全部置零;

(5)網路類別是指對所有IP地址按某種策略分類,得到的A、B、C、D、E等這些網路,一個IP地址一定屬於其中的一類,也可理解為「分類編址」(與CIDR的無分類編制相對);

(6)劃分子網之後,IP地址中的「網路部分」從左到右又可劃分為「網路號+子網號」,如果沒有劃分子網則沒有「子網號」部分。

(7)一種類別的網路,如果劃分了子網,那麼其中的IP地址「網路號」部分的位數是固定的,「子網號」部分位數是不固定的(位數越少則子網越「大」,包含的主機數也越多),而後面的「子網號+主機號」總和是固定的位數(32位-「網路號」位數);

(8)一種類別的網路,如果沒有劃分子網,則其中的IP地址「網路部分」沒有「子網號」部分,並且網路位數是固定的,等於其「網路號」部分,因此「主機號」部分也是固定的(32位-「網路號」)。

以上這些概念不是嚴格如此的,但是嘗試用這里的方式,應該能助於理解相關的內容。

劃分子網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Internet發展中遇到的許多困難,但是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仍然面臨著兩個重要的問題:
(a)IP地址面臨耗盡的問題。

(b)路由表項目急劇增長。

第一個問題屬於長遠的問題,將由IETF(即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聯網工程任務組,主要任務是負責互聯網相關技術規范的研發和制定)成立的IPv6工作組研究新版本IP協議時解決;第二個問題採用無分類編制(即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來解決。

(a)CIDR消除了傳統A、B、C等分類,以及在分類的IP中進行子網劃分的概念。

CIDR不用子網,而直接使用網路前綴,這樣IP地址又變回了兩級結構,即IP地址={網路前綴,主機}。但是這里的網路前綴直接就是IP地址中除主機部分的網路地址部分,這個網路地址已經沒有A、B、C之類的區別。IP地址採用「斜線記法」(又稱CIDR記法),即在IP地址後面加上一個"/",在加上網路前綴的位數。

例如:128.15.68.36/20,表示這個32位的IP地址中,前20 bit表示網路前綴,後12 bit表示主機號。

(b)CIDR將連續的、網路前綴相同的IP地址組成「CIDR地址塊」。

由於沒有IP地址分類的概念(即A、B、還是C等類的網路)了,所以,一個地址塊可能包含多個某種類型的網路(例如一個「/18 地址塊」相當於64個C類的網路),通過這個方式,CIDR使得路由器中的路由表項目,比包含分類IP概念的路由表項目少了很多。這個我們可以稱作「路由聚合(route aggregation)」或者「構成超網(supernetting)」。地址塊包含如下信息:起始地址+地址塊中的地址數。它也採用和IP地址一樣的「斜線記法」。

例如:128.15.32.0/20表示一個包含2^12個主機的地址塊(因為網路前綴20位,所以主機數目是2的12次方個),其起始地址為128.15.32.0。有時候,我們可能不必關心起始地址,那麼可以省略起始地址部分,例如:「/20 地址塊」表示有20位網路前綴的某個地址塊。因為地址塊的記錄方法和IP地址一樣,所以,有時候,需要根據上下文來確定,一個用斜線記法表示的地址是IP地址,還是CIDR的IP地址塊。

另外,CIDR中雖然沒有子網概念了,但是還有掩碼的概念,掩碼也可用斜線記法表示。

CIDR的斜線記法還有以下等效的方式:

10.0.0.0/10,可簡寫為10/10(即點分10進制的IP部分中低位連續的0省略)。

0000101000xxxxxx xxxxxxxx xxxxxxxx,這里的"x"表示任意主機地址,非"x"的部分是網路前綴。

0000101000*,這里的"*"表示任意主機地址,非"*"部分是網路前綴。

注意,在配置基於CIDR的網路時候,可能有的主機以前就是基於分類的IP地址的(無論有無子網劃分),他們可能不允許將網路前綴設置為比原來分類地址的子網掩碼1比特長度更短。例如:200.25.16.0/20這樣的配置就不行,因為在它看來這是一個C類網路,其子網掩碼長度至少為24位。所以,只有主機軟體支持CIDR之時,網路前綴才能比原來的分類IP地址掩碼長度更短。

由上面我們可以看出,使用CIDR可以減少路由表項目,也可以更有效的利用IP地址。

通過下面兩個例子可以有助了解:

(a)假設有一個ISP,它擁有地址塊206.0.64.0/18。在採用CIDR之前,這個ISP其實相當於擁有64個C類網路,每個和此ISP通信的網路都需要在其路由內部有至少64個與此ISP相關的路由表項;採用CIDR地址聚合之後,這個ISP的相關表項就致用一個"/18 地址塊"即可。可見,採用CIDR大大減少了路由表中的表項數目。

(b)假設有一個大學需要向上面提到的ISP申請800個IP地址。在採用CIDR之前,ISP或者為這個學校分配1個B類地址(這將浪費64734個IP地址),或者分配4個C類地址(這樣各個相關路由表中會有4個該大學的表項),而且這個大學給其各系分配子網之時,也會比較復雜;採用CIDR之後,ISP只需要給這個大學分配一個"/22 地址塊",大學也可以給其各個系分配相應大小的地址塊。可見,採用CIDR大大提高了IP的利用率和管理復雜度。

當採用CIDR之時,IP地址由「網路前綴+主機號」組成,路由表項目則相應地改成了「網路前綴+下一跳路由」,這樣在查找路由的時候,一個IP地址可能得到不止一個匹配結果,這是採用最長匹配原則,確認網路前綴最長匹配的一項。

例如:前面的ISP給大學分配了206.0.68.0/22地址塊,該大學又給其某個系分配了206.0.71.128/25地址塊,這樣,ISP中就有了這兩個路由表項。當ISP收到一個數據報目的IP為D=206.0.71.130之時,查找表項將D與前面兩表項中的子網掩碼與目標地址相與,發現都匹配,但是由於206.0.71.128/25的網路前綴更長,所以會採用這個更長的路由表項(因為網路前綴越長,信息越具體)。

雖然現在很難將已經分配出去的IP重新收回,再採用CIDR的策略重新規劃IP分配,但是CIDR已經推遲了IP地址將要耗盡的日期。

以上內容,基本是對教科書和網路資料以及在一些實踐基礎上的總結,其中有描述不夠准確的地方,希望讀者能夠聯系我,相互交流和學習。 _

4. IPV4地址中A類、B類、C類地址分別是如何定義的

一個A類IP地址是指, 在IP地址的四段號碼中,第一段號碼為網路號碼,剩下的三段號碼為本地計算機的號碼。如果用二進製表示IP地址的話,A類IP地址就由1位元組的網路地址和3位元組主機地址組成,網路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0」。A類IP地址中網路的標識長度為8位,主機標識的長度為24位。

一個B類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號碼中,前兩段號碼為網路號碼。如果用二進製表示IP地址的話,B類IP地址就由2位元組的網路地址和2位元組主機地址組成,網路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10」。B類IP地址中網路的標識長度為16位,主機標識的長度為16位。

一個C類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號碼中,前三段號碼為網路號碼,剩下的一段號碼為本地計算機的號碼。如果用二進製表示IP地址的話,C類IP地址就由3位元組的網路地址和1位元組主機地址組成,網路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110」。C類IP地址中網路的標識長度為24位,主機標識的長度為8位。

IP地址范圍不同:
A類IP地址 地址范圍從1.0.0.1到127.255.255.254 (二進製表示為: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 - 0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最後一個是廣播地址。
B類IP地址地址范圍從128.0.0.1-191.255.255.254 (二進製表示為:1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10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 最後一個是廣播地址。
C類IP地址范圍從192.0.0.1-223.255.255.254 (二進製表示為: 11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 - 110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最後一個是廣播地址。

子網掩碼不同:
A類IP地址的子網掩碼為255.0.0.0

B類IP地址的子網掩碼為255.255.0.0

C類IP地址的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
4、適用范圍不同:
A類適用的類型為大型網路,A類網路地址數量較少,有126個網路,每個網路支持的最大主機數為256的3次方-2=16777214台;
B類適用的類型為中型網路,B類網路地址數量適中,有16384個網路,每個網路支持的最大主機數為256的2次方-2=65534台;
C類適用的類型為小型網路,C類網路地址數量較多,有209萬余個網路,適用於小規模的區域網絡,每個網路支持的最大主機數為256的1次方-2=254台。

5. IPV 4地址總類有幾種每一種范圍是多少

IPV4的地址分類及網路號的范圍如下:

A類地址

(1)A類地址第1位元組為網路地址,其它3個位元組為主機地址。

(2)A類地址范圍:1.0.0.1—126.255.255.254

(3)A類地址中的私有地址和保留地址: ① 10.X.X.X是私有地址范圍(10.0.0.0-10.255.255.255) ② 127.X.X.X是保留地址,用做循環測試用的。

B類地址

(1) B類地址第1位元組和第2位元組為網路地址,其它2個位元組為主機地址。

(2) B類地址范圍:128.0.0.1—191.255.255.254。

(3) B類地址的私有地址和保留地址 :① 172.16.0.0—172.31.255.255是私有地址 ② 169.254.X.X是保留地址。如果你的IP地址是自動獲取IP地址,而你在網路上又沒有找到可用的DHCP伺服器。就會得到其中一個IP。

C類地址

(1)C類地址第1位元組、第2位元組和第3個位元組為網路地址,第4個個位元組為主機地址。另外第1個位元組的前三位固定為110。

(2)C類地址范圍:192.0.0.1—223.255.255.254。

(3) C類地址中的私有地址: 192.168.X.X是私有地址。(192.168.0.0-192.168.255.255)

D類地址

(1) D類地址不分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它的第1個位元組的前四位固定為1110。

(2) D類地址范圍:224.0.0.1—239.255.255.254

E類地址

(1) E類地址不分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它的第1個位元組的前五位固定為11110。

(2) E類地址范圍:240.0.0.1—255.255.255.254

6. ipv4版本的網際網路總共有幾個a類地址網路

1.0.0.1-126.255.255.254這個范圍內都是屬於A類地址的范疇.

7. ipv4地址中a類地址有多少標識網路地址

ipv4地址中a類ip地址
126個。
一個a類ip地址由1位元組的網路地址和3位元組主機地址組成,網路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0」,
地址范圍從1.0.0.0
到126.0.0.0。每個網路能容納1億多個主機。
ip地址3種主要類型里,各保留了3個區域作為私有地址,其地址范圍如下:
a類地址:10.0.0.0~10.255.255.255
b類地址:172.16.0.0~172.31.255.255
c類地址:192.168.0.0~192.168.255.255

8. IPV4地址中A類、B類、C類地址分別是如何定義的

IPV4中A類IP地址,其中在IP地址的四段號碼中,第一段號碼為網路號碼,剩下的三段號碼為主機號。而且其中的網路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0」。A類地址的范圍為:1.0.0.1-126.255.255.254。

IPV4中B類IP地址,其中在IP地址的四段號碼中,四段號碼中的前兩段號碼為網路號碼。用二進製表示B類IP地址的話,B類IP地址就由2位元組的網路地址和2位元組主機地址組成,而且網路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10」。B類IP地址的范圍:128.0.0.1-191.255.255.254

IPV4中C類IP地址,其中在IP地址的四段號碼中,四段號碼的前三段號碼為網路號碼,剩下的一段號碼為主機號。C類IP地址就由3位元組的網路地址和1位元組主機地址組成,網路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110」。C類IP地址的范圍:192.0.0.1-223.255.255.254。

(8)ipv4共有多少a類地址網路擴展閱讀:

特殊的地址:

1、每一個位元組都為0的地址(「0.0.0.0」)對應於當前主機。

2、IP地址中的每一個位元組都為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當前子網的廣播地址。

3、IP地址中凡是以「11110」開頭的E類IP地址都保留用於將來和實驗使用。

4、IP地址中不能以十進制「127」作為開頭,該類地址中數字127.0.0.1到127.255.255.255用於迴路測試,如:127.0.0.1可以代表本機IP地址,用「http://127.0.0.1」就可以測試本機中配置的Web伺服器。

5、網路ID的第一個6位組也不能全置為「0」,全「0」表示本地網路。

私有地址

私有地址屬於非注冊地址,專門為組織機構內部使用。

以下列出留用的內部私有地址

A類 10.0.0.0--10.255.255.255

B類 172.16.0.0--172.31.255.255

C類 192.168.0.0--192.168.255.255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IP地址

9. IPv4地址分為哪幾個大類

為了便於對IP地址進行管理, 根據IPv4地址的第一個位元組,IPv4地址可以分為以下五大類。

A類:0~127。

B類:128~191。

C類:192~223。

D類:224~239,組播地址。

E類:240~254,保留為研究測試使用。

(9)ipv4共有多少a類地址網路擴展閱讀:

IPv4通常用點分十進制記法書寫,例如192.168.0.1,其中的數字都是十進制的數字,中間用實心圓點分隔。

一個IPv4地址可以分為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兩部分,其中網路地址可以使用如下形式描述:192.168.0.0/16,其中斜線後的數字表示網路地址部分的長度是16位,這對應2個位元組,即網路地址部分是192.168.0.0。

10. IPv4 為什麼有126個A類地址 不是127個

一個A類IP地址由1位元組(每個位元組是8位)的網路地址和3個位元組主機地址組成,網路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0」。A類IP的地址第一個欄位范圍是0~127,但是由於全0和全1的地址用作特殊用途,實際可指派的第一個欄位范圍是1~126。

127.0.0.1這是本機環回地址。

閱讀全文

與ipv4共有多少a類地址網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都手機網路哪個最好玩嗎 瀏覽:138
信任軟體時提示網路問題 瀏覽:635
螢石雲設備和網路同一路由器 瀏覽:428
中國移動的cmcc是什麼網路 瀏覽:317
聯通網路優先怎麼設置 瀏覽:996
網路駕駛證去哪裡考 瀏覽:583
長虹電視無線網路連上無法使用 瀏覽:105
怎麼在手機上找到網路 瀏覽:872
如何自製安全網路 瀏覽:232
西瓜發視頻提示網路異常 瀏覽:599
nj什麼意思網路上 瀏覽:770
路由器連接光貓後怎麼做網路映射 瀏覽:586
公司網路異常怎麼回事 瀏覽:629
wifi和移動網路同時用會怎麼樣 瀏覽:257
網路對話框不顯示wifi名稱 瀏覽:331
5g網路營銷模式 瀏覽:313
移動網路電話營銷模式 瀏覽:648
給別人語音通話對方網路異常 瀏覽:218
小米攝像頭能連接手機網路嗎 瀏覽:678
浩順雲考勤機連不上網無線網路 瀏覽:86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