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設置 > 網路犯罪每年有多少人

網路犯罪每年有多少人

發布時間:2022-10-17 11:22:23

Ⅰ 每年有多少人死於網路暴力

心理受傷的不少,死的人不多吧。。心理承受能力特別差的人才會選擇以死來逃避。
關掉手機和電腦就是了。。。。。

Ⅱ 最高檢去年起訴網路犯罪13.8萬餘人,為何在網上犯罪的人這么多

2020年,檢察機關將起訴13.8萬餘人,占刑事犯罪總數的8.8%。上述數據是在1月10日召開的全國檢察工作會議上公布的。此外,《通知》還提到,杭州女子快遞存在傳聞並出軌,最高檢表示將增加犯罪成本,降低民事維權成本。最高人民檢察院在總結去年工作時表示,在嚴厲打擊嚴重暴力犯罪的同時,依法從輕處理輕微刑事案件,最大限度減少社會對立。未逮捕涉嫌犯罪未逮捕8.8萬餘人,未依法懲處輕微犯罪未起訴20.2萬餘人,分別占結案總數的0.8和3.9個百分點。

首先,隨著人口的增加,罪犯的數量自然會增加,犯罪率也不可能上升太多。談到這個問題,有必要說清楚。法律以過去為基礎,滯後於社會現實。很多人練孔子,打邊球等等。現在人的思想比較開放,個性比較強,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比較多。當前,貧富差距拉大,社會階層更加復雜,人民內部的社會矛盾更加復雜和激化,容易誘發一些犯罪因素。法律制度的執行層面也是相關的。法制宣傳走過場,執法有人情,違法不罰。犯罪是每個人都應該關注的社會問題。

Ⅲ 2020年檢察機關起訴網路犯罪多少人

「2020年檢察機關起訴網路犯罪13.8萬餘人,占刑事犯罪總數的8.8%。」1月10日的全國檢察工作會議上通報了上述數據。此外,通報提及了備受關注的杭州女子取快遞被造謠出軌事件,最高檢表示,加大違法犯罪成本、降低公民維權成本。

在總結去年工作時,最高檢表示,在保持對嚴重暴力犯罪從嚴打擊的同時,對輕微刑事犯罪案件依法從寬處理,最大限度減少社會對立面。

對涉嫌犯罪但無需逮捕的決定不批捕8.8萬餘人,對犯罪情節輕微、依法可不判處刑罰的決定不起訴20.2萬餘人,占審結案件的比例同比分別增加0.8和3.9個百分點。

(3)網路犯罪每年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最高檢點名批評「杭州女子取快遞被造謠出軌事件」

針對近年來特別是疫情期間網路犯罪嚴峻形勢,最高檢組建懲治網路犯罪專門指導組,專設網路犯罪理論研究中心。積極參與「斷卡」行動,嚴厲打擊電信網路詐騙犯罪。

記者注意到,最高檢還提及了杭州女子取快遞被造謠出軌事件。通報稱,指導浙江檢察機關發出檢察建議,公安機關對郎某、何某涉嫌網路誹謗案立案偵查,自訴轉公訴,加大違法犯罪成本、降低公民維權成本。

Ⅳ 北京警方嚴打電信網路詐騙犯罪,五年端掉千餘涉詐窩點,電信詐騙有多猖狂

猖狂到犯罪分子可以每日詐騙金額可超過一億。

五年之前,電子設備普及率有限,甚至部分家庭只有一部手機。隨著手機市場出現價格戰,手機品牌被迫調整銷售價格。這才導致上至70多歲的老人,下至十多歲的孩子,手裡拿著智能手機。

正是因為電信詐騙十分猖獗,才使得大部分受害者無法追回資金。當他們明確感受到自己經歷電信詐騙後,他人並不會為後者提供後悔葯。與此同時,最能防止人們遭遇電信詐騙的方式是不接聽未知號碼。不向他人主動透露個人收入狀況和銀行卡狀況,拒絕網路沉迷。警惕網路世界中的殺豬盤,拒絕以小博大,拒絕向對方提供資金。

總的來說,隨著多地先後普及電信詐騙知識,眾多老年人和獨居人士開始了解電信詐騙危害性。其實,部分平台會泄露用戶隱私,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自主設置減少信息泄露概率。當每一款網路APP不再收集用戶信息,以及個人建立隱私保護意識,才能有效防止信息泄露後造成電信詐騙。

Ⅳ 青少年上網犯罪數據

一、互聯網對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影響的數據分析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2001年1月關於中國互聯網發展的第七次統計,中國網民總數達2250萬,到2002年1月,這個數字已攀升到3370萬人,其中56%的網民年齡在24歲以下。[②] 另據資料顯示,中國目前約有157萬學生沉迷上網。在青少年上網成癮者中,他們主要對網上聊天、網載游戲等雙向溝通功能方面有著很大的興趣,而對信息搜索、網頁瀏覽以及發電子郵件等單向信息功能方面興趣不大。一些青少年一旦被「網」住,就會身陷其中,欲罷不能。 這些數據和情況說明,網吧、網載文化對未成年人的影響越來越大,互聯網已經與廣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密切相關。 然而,互聯網到底如何影響和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目前仍然沒有精確的實證分析。本文試圖應用共青團武漢市委與武漢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於2004年暑期所做的有關「武漢市未成年人成長環境調查」的數據,實證考查互聯網對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影響。[③] 1.有關數據的代表性與真實性 「武漢市未成年人成長環境調查」以武漢市七個城區所有7-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為總體,採用多階段抽樣方法選取調查對象。具體做法是:先以武漢市全部社區名單為抽樣框,在每個城區隨機抽取三個社區;在每個抽中的社區中,按千分之三的抽樣比例,採取配額抽樣方法抽取100名左右未成年人和他們的一位家長為調查對象。其中,中小學生的抽樣配額為:小學生20%,初中生40%,高中生40%。這樣,共抽取了21個社區,2100名未成年人構成本次調查的樣本。為了比較分析,還在武漢市少管所隨機抽取了200個14-18歲的未成年犯為調查對象。 「武漢市未成年人成長環境調查」採用問卷法收集資料。問卷由兩篇構成,第一篇是未成年人卷,第二篇是父母卷,共設計了125個問題,主要詢問了未成年人個體狀況、行為狀況及其成長的家庭、學校、社區和小群環境等一般情況。問卷制定好後,由團市委在每個抽樣社區抽調2名少兒工幹部為調查員,然後由武漢大學派員進行集中培訓。經過專門培訓的調查員於2004年7月14日至7月30日完成了入戶調查。調查過程中,武漢大學為每個調查社區派一名專業指導工作人員現場指導調查。本次調查實際回收問卷1988份,其中有效問卷1936份,有效回收率97.3%。 「武漢市未成年人成長環境調查」已通過全國性專家評審,數據具有代表性,真實有效。 2.互聯網對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影響的比較數據 依據抽樣調查和個案探索,參照經典研究,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密切相關的網路要素是光顧網吧的次數、光顧網吧的時間、網上活動的內容或上網內容。 ①光顧網吧次數的比較數據 調查顯示,在有違法犯罪記錄的未成年人中,每周從來不光顧網吧的只有3.8%,每周至少光顧1次的大約3.8%,每周光顧2-3次的大約7.7%,每周光顧4-5次的大約8.7%,每周光顧6次或以上的大約76.0%。在沒有違法犯罪記錄的未成年人中,有大約10.2%的人每周光顧網吧1次,有大約9.9%的人每周光顧網吧2-3次,有大約3.0%的人每周光顧網吧4-5次,有大約4.5%光顧6次或6次以上。通過這些數據比較可以看到,有違法犯罪記錄的未成年人更加熱衷於經常光顧網吧。 ②上網與不上網的比較數據 去網吧意味著上網,不去網吧就沒有上網嗎?隨著家庭經濟條件的改善,許多家庭已經擁有家庭電腦並在家裡上網,因此僅僅通過去網吧的數據並不能准確地統計上網的情況。所以還要通過詢問上網與不上網來測量。根據調查數據可以看到,沒有違法犯罪記錄的未成年人中,有大約52.6%的人上網,有大約47.3%的人不上網,兩者的人數相差不是特別大。但在有違法犯罪記錄的未成年人中,有大約97.1%人上網,只有大約3%的人不上網,兩者的差距在94%左右。 ③上網時間的比較數據 以上數據初步表明,上網與否與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顯著相關。那麼上網時間是否影響到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呢?數據顯示,在有違法犯罪記錄的未成年人中,每周上網1小時以內的大約16.8%,每周上網時間在1-2小時的大約16.8%,每周上網3-4小時以內的人大約11.9%,每周上網5-6小時以內的人大約14.9%,每周上網7小時或7小時以上的人高達36.6%。 而在沒有違法犯罪記錄的未成年人中,每周上網1小時以內的大約22.5%,每周上網時間在1-2小時的大約14.3%,每周上網3-4小時以內的大約8.6%,每周上網5-6小時以內的大約3.1%,每周上網7小時或7小時以上的大約4%。沒有違法犯罪記錄的未成年人隨著上網時間的增加,上網的人數比例基本呈現下降趨勢,而有違法記錄的未成年人隨著上網時間的增加,上網的人數比例開始呈現下降趨勢最後卻猛然上升。 ④上網內容的比較數據 如果說上網與否以及上網時間的長短是互聯網影響未成年人的外在形式,那麼上網做什麼則是互聯網影響未成年人的內在本質。調查數據顯示,在上網的未成年人中,有53.4%的人玩各種類型的游戲,有51.6%的人交友聊天,51%的人觀看電視劇和電影。其中: 在沒有違法犯罪記錄的未成年人中,30.6%的人每周在互聯網上玩游戲的時間大約1小時以內,11.4%的人每周玩游戲的時間大約1-2小時之間,4.5%的人玩游戲的時間大約3-4小時之間,只有2%的人玩游戲時間在5-6小時,2.3%的人玩游戲時間超過7小時,整體趨勢是隨著時間的增加人數在減少。 在有違法犯罪記錄的未成年人中,趨勢是隨著時間的增加,人數也在增加,相對應的時間比例分別為11%、11%、15%、13%、48%。 在沒有違法犯罪記錄的未成年人中,33.9%的人每周在互聯網上交友聊天的時間大約1小時以內,8.8%的人每周交友聊天的時間大約1-2小時之間,3.4%的人交友聊天的時間大約3-4小時之間,只有0.8%的人交友聊天在5-6小時,1.8%的人交友聊天的時間超過7小時,整體趨勢是隨著時間的增加人數在減少。 在有違法犯罪記錄的未成年人中,趨勢是隨著時間的增加,人數也在增加,相對應的時間比例分別為13.7%、11.8%、13.7%、13.7%、45.1%。 在沒有違法犯罪記錄的未成年人中,34.4%的人每周在互聯網上看電視劇和電影的時間大約1小時以內,8.7%的人每周在互聯網上看電視劇和電影的時間大約1-2小時之間,3.5%的人在互聯網上看電視劇和電影的時間大約3-4小時之間,只有0.9%的人交友聊天在5-6小時,0.7%的人在互聯網上看電視劇和電影的時間超過7小時,整體趨勢是隨著時間的增加人數在減少。 在有違法犯罪記錄的未成年人中,趨勢卻是隨著時間的增加,人數也在增加。其在互聯網上看電視劇和電影的時間與相應時間的比例分別為16.0%、28.0%、16.0%、17.0%、22.0%。 由以上的比較分析可以看出,互聯網的確影響了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行為。數據表明,有違法犯罪記錄的未成年人,他們的上網次數、上網玩游戲、上網看電影和電視劇以及上網聊天的時間均比沒有違法犯罪記錄的未成年人多,有違法犯罪記錄的未成年人的上網比例,基本上呈現出隨著上網次數和上網時間的增多而上升。 二、互聯網影響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理性解釋 以上部分是有關互聯網與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之間的表層數據關系。從表層數據關系看,互聯網影響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增長無可爭議。然而,在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增長中,互聯網到底起到什麼作用呢?互聯網真的是罪魁禍首嗎?經過研究,我們提出網吧、網載文化是互聯網被人格化的產物的理性分析,進而提出了對互聯網影響作用的兩種解釋視角:一種是工具性影響,一種是根源性影響。就影響要素而言,工具性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影響要素,對某些人和事而言,甚至是舉足輕重的影響要素。但是,就互聯網對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影響而言,工具性影響是在根源性影響下強化負面功能的結果。本研究絲毫沒有淡化互聯網對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增長的負面影響的意圖,而是企圖通過實證分析,實事求是的將互聯網的影響作用客觀地展現出來。 1.工具性影響分析 我們將未成年人上網的情況與違法和犯罪分別做相關分析可以看到,上網與否、上網時間、上網內容均與違法和犯罪呈現出明顯的相關性。這說明上網與否、上網時間、上網的內容等均對未成年人的違法和犯罪產生顯性影響。其中上網的內容對未成年人違法和犯罪的影響要大於是否上網以及上網時間對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影響。 然而上網的不同行為對未成年人的違法和犯罪的影響是不同的,就影響違法行為來說,網上聊天產生的影響最為顯著,其相關系數為.497(p<o.oo1),其次是網上影視的影響,其系數為.451(p<o.oo1),接下來是網上游戲的影響,其相關系數為.440(p<o.oo1),再次是黃色網頁的影響,其相關系數是.430(p<o.oo1)。 就影響犯罪行為來說,網上聊天產生的影響仍然是最強的,其相關系數高達.519,與對違法行為的影響稍有不同,影響未成年人犯罪行為的第二大影響因素是網上游戲,其相關系數為.470,再次是網上影視的影響,其相關系數為.466。 綜觀上述兩方面的影響,互聯網對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影響,關鍵在上網行為,是上網干什麼的問題,其次才是上網的時間和是否上網等因素。但影響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人們一概認為的黃色網頁的影響,而是網上聊天的影響。對此我們的解釋是,互聯網聊天是人們在互聯網這種虛擬空間的真實互動,雖然互動依託的互聯網是虛擬的,但互動本身卻具有真實性,這樣的互動,對於缺少關愛的未成年人是舉足輕重的,與此同時,對於缺少辨別能力的未成年人來說,其被教唆或模仿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網載游戲中的暴力、血腥內容以及影視中的兇殺、色情、暴力等內容,多半通過示範效應來影響未成年人,相對於直接聊天互動的動態影響來說,其影響是靜態的。但不論是上網的時間、上網的內容還是遇到黃色網頁的態度,網吧、網載文化都是互聯網直接影響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工具。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互聯網起了工具性的影響作用,具有直接性和顯著性。 2.根源性影響分析 我們的分析如果到此為止,互聯網無疑是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增長的首要原因。進一步研究顯示,上述工具性影響只能是互聯網影響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一種解釋。 如前沿所述,如果沒有互聯網,青少年犯罪就一定不會增長嗎?調查的結論是否定的,那麼在同樣的網吧、網癮和網載文化條件下,為什麼少數青少年走向違法犯罪,多數青少年健康成長呢? 當我們將那些上網頻率比較低、上網時間比較少的有違法犯罪記錄的樣本抽出來進行控制分析時發現,上網時間、上網內容以及上網態度等原來顯著相關的變數,現在全部都變得不再顯著了,各變數與違法和犯罪的相關系數全都不能通過卡方檢驗(p<0.5)。這說明網吧、網載文化不一定是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根本原因(表8),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可能另有隱情。 從表象看,上述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與互聯網不無相關,為什麼控制分析後,互聯網的影響會不顯著呢?事實上,即使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由不良網吧和網載文化誘發,也還另有癮情。因而,我們不能把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增長因素不加分析地歸為互聯網。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致使互聯網背黑鍋的呢? 學術界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原因有比較多的研究:蔣獎在其研究中指出「父母教養方式與青少年的行為問題、心理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父母給予子女更多的溫情與愛,子女出現問題行為的可能性就會降低,反之,如果父母過多地採用懲罰、干涉、過度保護等方法,子女中出現問題的幾率就會增加。父親的教養方式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父親的慈愛及對子女的溫暖關懷有助於形成和諧的父子關系,促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從而更有利於子女的健康成長,尤其是父親的情感溫暖有助於女兒的心理健康。」[④] 尚秀雲更是通過對未成年犯的審判實踐告訴人們:家庭教育的不當和環境的不良是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⑤] 家庭環境對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有著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講,如果未成年人家庭的父母關系不好以及家庭結構不完整時,更容易導致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根據武漢市未成年人成長環境調查取得的數據,我們分析了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家庭情況,發現未成年人的父母之間的關系以及教養方式對未成年人違法和犯罪有顯著性影響。父母之間關系不好的未成年人,犯罪與不犯罪的比值(p/1-p)是父母之間關系好的未成年人犯罪與不犯罪比值(p/1-p)的7.45倍。溺愛型教養家庭里未成年人,犯罪與不犯罪的比值(p/1-p)是其他教養方式家庭里未成年人犯罪與不犯罪比值(p/1-p)的3.98倍;父母之間關系不好的未成年人,違法與不違法的比值(p/1-p)是父母之間關系好的未成年人違法與不違法比值(p/1-p)的9.89倍,溺愛型教養家庭里未成年人犯罪與不犯罪的比值(p/1-p)是其他教養方式家庭里未成年人犯罪與不犯罪比值(p/1-p)的5.33倍。 當控制受教育程度(實際應該是年齡的影響)時,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溺愛型教養方式的未成年人的犯罪可能性在上升,不論是在小學、初中還是高中,溺愛型教養的未成年人比其他正常教養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可能性要高。而且隨著教育程度的提高,這種差別愈加明顯。除此之外,在高中或職業技術學校上學的溺愛型教養方式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比上小學和中學的溺愛型未成年人犯罪的可能性要高得多。 同樣數據也顯示出,在高中或職業技術學校上學的溺愛型教養方式的未成年人違法的比例,比上小學和中學的未成年人違法的比例要高得多。 當控制教育程度來看父母關系對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影響時,我們發現,隨著年齡的增大,父母關系不好的家庭里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在不斷升高,在同一教育層次的未成年人中,父母關系不好的未成年人比那些父母關系較好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可能性要高。而且隨著教育程度的提高,這種區別愈加明顯。具體表現在,高中教育程度的父母關系不好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要遠遠比初中或小學的比例高。數據同樣也顯示在高中或職業技術學校上學的父母關系不好的未成年人違法的比例,比上小學和中學的未成年人違法的比例要高得多。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導致上網未成年人違法和犯罪的影響因素,主要不是上網的時間和上網干什麼的問題,而是家庭父母之間的關系狀況以及家庭教養方式等因素。對此,我們可以這樣解釋,正因為家庭父母關系不好,在未成年人的心靈上留下陰影,使他們感覺不到家庭的關愛和溫馨,從而到虛擬世界尋找寄託,但由於他們相應的缺少辨別能力,以及極強的模仿能力,很容易導致他們輕則越軌,重則違法犯罪。至於溺愛型的教養方式導致違法犯罪更容易解釋。在溺愛型的家庭,未成年人的行為不受太多的約束,對於模仿能力極強和好奇心極強的未成年人來說,很容易受網吧、網載文化的負面影響並導致違法犯罪。在這樣的違法犯罪樣本中,網吧、網載文化起的作用是工具性的,而不是根源性的,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家庭等人格化的環境影響。我們用同樣的方法分析社區因素、友群因素發現,它們均對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產生顯著性影響。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家庭、社區以及友群環境中的不良因素,與網吧和網載文化的負面因素共同影響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行為。互聯網在上網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影響因素中,屬於工具性影響因素,是非人格化的。網吧、網載文化是被人格化的影響因素。家庭等環境中的不良因素是根源性影響因素,是人格化的。人格化的因素轉化和強化了被人格化的因素的影響作用。 三、結論與探索 總結上述互聯網對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影響分析,至少有這樣兩種解釋:一種是工具性影響,包括上網次數對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直接影響,也包括上網時間以及上網內容對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直接影響。這是一種顯性影響,如果不進一步分析,互聯網無疑被人看成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增長的罪魁禍首。一種是根源性影響,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增長的背後隱藏著人格化的家庭環境、社區環境和學校環境等深層次的影響因素,互聯網只是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增長的非人格化的工具性影響而已。就互聯網的影響而言,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是人格化因素轉化為被人格化的因素發生作用的,是人格化因素轉化不良的結果。 為什麼呢?我們應該看到,通常所說的網路文化,包括網吧、網載文化、網載文化管理和網路文化產業經營與管理,是隨著計算機聯網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文化現象,它以計算機及其附屬設備作為物質載體,以上網者為主體,以虛擬的賽博空間(cyberspace)為主要傳播領域,以數字化為基本技術手段,為人類創造出了一種新的生存方式、活動方式和思維方式。[⑥] 網路文化是信息時代的特殊文化,它不是一種地域文化,而是一種時域文化。有的學者認為「網路文化,廣義地說就是互聯網時代的人類文化」。他們將網路文化分為廣義文化和狹義文化,認為廣義的網路文化是人類傳統文化、傳統道德的延伸和多樣性體現。而狹義的網路文化卻更多地表現為工具主義、操作主義特徵。[⑦] 網路文化的最重要特徵便在於其獨特的開放性和工具性。就開放性方面來講,人類文化可以通過計算機作為載體,在互聯網空間傳播,而不論其文化屬於偉大的還是卑劣的;就工具性方面來講,互聯網只是一個提供文化和信息交流的平台,是一種傳播和獲取信息的工具。社會心理學認為,人格是由生理遺傳與後天經驗共同形成的、包括人的各種心理因素,並能根據客觀變化的相對穩定的內部行為與外部行為的統一。[⑧] 根據人格的這種內涵可以看到,互聯網本身並不具有鮮明的人格特徵,它只是一種工具。之所以最後將網路文化也如同傳統文化一樣進行分類並貼上精華、糟粕的標簽,完全是將互聯網人格化後的產物,我們稱之為「被人格化」。一旦互聯網被人格化以後,它產生的影響便也隨之具有了正、負功能之分。 上文有關調查數據里的網吧、網載文化對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影響分析,也證明了互聯網被人格化的影響。即使互聯網被人格化以後,我們也不能將所有接觸過互聯網的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行為,都歸結於不良網路文化的影響,更不能將互聯網推論為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的罪魁禍首。前述實證資料的分析已經表明,一部分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行為直接是不良網吧和網載文化作用的結果,但還有一部分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行為的根源不是互聯網本身而是具有根源性的家庭環境以及社區、學校環境中的不良因素的影響,互聯網只是起了工具性的影響作用。另外,即使不良網吧和網載文化對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有直接影響,這種影響也是混合了其他不良因素,如學校以及家庭管教不當,對未成年人的行為缺少約束等控制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非人格化的互聯網不具有直接導致違法犯罪的功能。所以上網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的影響分析,重點在於人格化因素分析,包括被人格化的網路文化分析。 綜上所述,本文提出被人格化的理性分析,進而提出「工具性影響」和「根源性影響」這樣兩種解釋視角,意義在於:1、科學定位互聯網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影響作用,為消除人們對互聯網的片面理解和誤解提供理論依據,促進互聯網事業和網路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2、科學認識互聯網與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影響關系,從源頭預防和遏制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互聯網是高科技產品,是廣義的文化,是狹義的文化工具,是非人格化的高科技產品。網路文化包括網吧、網載文化、網載文化管理和網路文化產業經營與管理,是以高科技產品為載體的人格化的文化產品。人格化的網路文化有健康文化和不良文化之分。不良的網路文化對上網未成年人產生消極影響,嚴重的導致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不良網路文化受根源性的人格化因素制約,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影響盡管可以遏制,但卻永遠無法消除。因而,從有效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層面看問題,一方面,我們應該盡可能培育健康的網路文化,遏制不良的網路文化,將不良網路文化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另一方面,我們要重點關注根源性的人格化影響因素的預防工作,如家庭環境建設工作,抓源頭治理。這是因為,影響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深刻原因在於根源性的人格化因素,包括家庭、學校、社區和友群環境中的各種不良的影響因素。3、合理區分未成年人的健康上網行為和不良上網行為,有效避免因噎廢食。網路文化產業是發展中的朝陽產業,正在催生之中,有些甚至不易理解。如隨著國內外游戲產業的快速發展,游戲玩家的群體越來越大,並由此催生了網上職業玩家。業內人士稱,所謂游戲職業玩家,就是通過玩游戲,以玩家的身份來獲利,其收入包括參加比賽獲得的獎金、出售虛擬財產收入,有的還包括為某個游戲網吧打工賺到的酬金。這一職業在國外也是新興行業,發展十分迅速。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職業玩家的行業,已經對整個游戲行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並深深沖擊著我們現有的價值觀。網上職業玩家是痴迷上網的,是網迷,是上網成癮的。上網成癮者,如果引導失誤,可能走偏方向,甚至毀掉自己的一生。從催生前沿職業的層面看,上網成癮並非一概都壞。有人說,沒有上網成癮者,就不可能產生一流的職業玩家。由於很多人不了解甚至誤解,這種靠腦力和體力來賺取收入的網上新興職業發展還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和風險。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研究提出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視角,旨在探索性的解釋互聯網對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影響根源,力圖為從源頭治理上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提供合理的思路。由於還是初步探索,諸多關系需要深入討論,如互聯網被人格化後的負面功能及其危害問題、不良家庭環境方面的人格化因素如何與網吧、網載文化共同影響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問題,未成年人健康上網和上網成癮的區分,以及上網成癮的功能評價等等,只好寄託於後續研究。

一、非健康觸網給青少年帶來的犯罪隱患現狀

網路以驚人的速度飛速發展,據2009年CNNIC第24次調查數據,我國共有青少年網民1.67億人,占網民總體的55.9%,其中未成年網民佔55.6%。青少年在網吧上網的比例為57.5%,其中,有48.4%的中學生在網吧上網。在青少年網民中,有9.72%的人有網癮,也就是1600多萬青少年有網癮。大約87%的網癮青少年是對網路游戲成癮。農村青少年網民在網吧上網比例達65.4%,農村未成年網民在網吧上網比例高達61.6%。這一系列的數據,既包含了互聯網普及程度提高的喜悅,也有對青少年不能健康上網所帶來犯罪情況的擔憂。青少年的不健康上網數量的龐大,不僅這些問題在讀上面數據時會躍然心頭,甚至上面的數據會讓我們觸目驚心。特別是網路游戲成癮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所急需的解決措施已是刻不容緩。
去年11月22日,中國青少年網路協會在京發布我國首個有關青少年網癮問題的調查報告《中國青少年網癮數據報告(2005)》,調查顯示,全國青少年網癮比例13.2%.本次調查通過實地問卷調查和網路問卷調查方式在全國26個省會城市和4個直轄市開展,同時在中青網、人民網和搜狐網進行網路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22500餘份。

調查發現,男性網癮比例高於女性網癮比例,未成年人網癮比例較高,初中生和職高學生網癮現象最為令人擔憂,其中初中生、失業或無固定職業者、職高學生中網癮的比例均達到20%以上;而政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高中生中的網癮比例相對較低。年齡越大,上網成癮的比例越低。13歲至17歲的青少年網民中網癮比例最高,而30歲至35歲的網民中網癮比例最低,網癮群體偏重於玩網路游戲。

該報告還對網癮評判標准進行了界定。參與此次調查的華中師大特聘教授、「戒網癮專家」陶宏開表示,不能以上網的時間長短等作為評判標准,而應該以上網給青少年的學習、工作或現實中的人際交往帶來不良影響作為標准。報告還列舉了3個網癮特徵:總是想著去上網;每當互聯網的線路被掐斷或由於其他原因不能上網時會感到不安、情緒低落或無所適從;覺得在網上比在現實生活中更快樂或更能實現自我。

Ⅵ 最新數據顯示網路犯罪逐年增多,原因是什麼

一方面是因為現在是一個網路時代,很多人都會使用網路。另一方面是因為,大家都會有一種佔小便宜的心理。一旦說去掃一個碼給他一個東西,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去掃碼,從而導致一些犯罪分子有機可乘。所以也希望大家在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千萬不要隨意的泄露自己的二維碼,或者去掃一些不正規的二維碼。不然不僅僅會讓自己受到詐騙,還有極有可能會導致自己的金錢被轉移。不過從這些方面我們也能夠看出來,現在的網路犯罪他們真的是越來越聰明了。而且真的是很會利用一些漏洞,從而去騙大家的錢。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隨便的去泄露自己的信息。否則,就極有可能會被這些犯罪分子所盯上。而且也希望大家在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千萬不要想著自己能夠佔便宜。因為往往抱著這種心理的人,最後都會吃大虧。也希望大家能夠呼籲自己家裡的老人,不要輕易相信網上的一些騙子。自己也要做好防詐騙的知識,謹防上當受騙。而且也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去做一些關於網路犯罪這種事情的宣傳,讓人民群眾能夠提高自己的防詐騙能力。

Ⅶ 中國有多少人因為網路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因網路走上犯罪道路的中國人,佔中國人口比例還是很少的。
首先中國的網民有多少?一個億?
在網民中犯罪的又會佔多少比例?
網民犯罪的過程中,因為網路而犯罪的又佔百分之幾?
至少我身邊的網友,或者是上網的人還沒有因為網路而犯罪的。
所以這個比例還是很少的。畢竟網路在中國的適用范圍還很少。
我國群眾大部分還是用網路聊天、查找資料,犯罪行為很難利用網路實施。
最常見的也就是網路詐騙了,再就是木馬盜竊游戲賬號或銀行密碼,辦理網上銀行的人還不算多,而且銀行大部分都有U盾,密保卡等保護措施很難盜取。現在我國法律還不承認盜竊游戲中的虛擬財產屬於犯罪,所以因為網路犯罪的方式也就剩下詐騙了。但是詐騙主要還是得面對面的比較多,網路虛擬詐騙還是很少見的。

Ⅷ 2020年超14萬人涉嫌網路犯罪,網路犯罪為何屢打不禁

一是網路詐騙、網路賭博成為網路犯罪主要類型。利用網路實施的詐騙和賭博犯罪持續高發,2020年已佔網路犯罪總數的64.4%。二是犯罪手段花樣翻新、迭代更新。隨機詐騙與精準詐騙相互交織,冒充公檢法人員詐騙、交友詐騙、退款詐騙、信用卡貸款提額詐騙、刷單詐騙等較為突出。三是黑灰產業生態圈逐步發展形成。規模龐大的地下黑灰產業密切配合,為網路犯罪持續“輸血供糧”,成為該類犯罪多發高發的重要原因。四是公民個人信息成為網路犯罪中的關鍵要素。數據顯示,有四分之一的網路詐騙是在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後“精準出手”,有針對性實施犯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已成為網路犯罪黑灰產業的關鍵環節。

Ⅸ 關於網路犯罪以年均近40%速度攀升這一現象,你有何看法

網路犯罪年均40%的速度快速攀升,每年網路犯罪的事情都是越來越多,網路犯罪的常見形式基本就是與經濟有關的,因為就是經濟這方面的東西最受到大家的關注,經濟詐騙之外,當然也有其他的形式,但那個與普通公民沒有太大的聯系。

經濟犯罪可以分為小規模的和大規模的,小規模的有各種各樣外殼所掩飾的小型詐騙,比如在網上經常能夠看到一些網路兼職,這些都有著很高的利潤回報就告訴你我們這個工作回報率很高,但是風險很低,也不需要你專門做什麼,每天賺個兩三百的很輕松,就是想讓你陷入他們的陷阱,但本質上來說他們都是詐騙,自己之前也接觸過一些,發現10家有9家都是假的,剩下的一家可能是有一點實際的工作,但是就是以這個為名義,實際上還是假的。

還有一些其他的涉及到黑產業鏈的問題,歸根結底這些產業鏈就是他們本身屬於灰色經營或者說非法經營,前者是法律沒有明確界定的,後者是法律,明確界定違法的,這些背後有著高額的利潤作為誘餌,有市場的提供者,有市場的需求者,讓這些人鋌而走險,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上下游利益鏈,那這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這個話題還能說好多好多。

Ⅹ 青少年網路犯罪的最新數據

今天,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向媒體發發布的《青少年網路傷害課題研究》的調查結果。根據該調查,青少年網路違法犯罪有增長趨勢, 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網路傷害和網路違法犯罪日益 ...
今天,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向媒體發發布的《青少年網路傷害課題研究》的調查結果。根據該調查,青少年網路違法犯罪有增長趨勢, 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網路傷害和網路違法犯罪日益增多,青少年的生存與發展面臨著現實或潛在的危險。為此,中央綜治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與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合作,於2008年5月——2009年5月開展了「青少年網路傷害問題研究」的課題項目。課題調查報告指出,根據公安機關公開發布的數據統計,1999年我國立案偵查的青少年網路犯罪案件為400餘起,2000年增至2700餘起,2001年為4500起,2002年為6600起。上述數據表明,青少年網路違法犯罪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青少年網路違法犯罪主要有四大類型:類型一:傳播色情、暴力、恐怖等網路違法信息。網路色情信息以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和傳播方式具有誘惑性、隱蔽性和挑逗性,由於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不成熟,自製能力和判斷能力較弱,往往沉溺於色情信息的瀏覽,難以抵抗其誘惑,引發違法犯罪行為。類型二:利用網路侵犯他人隱私權、名譽權、財產權等權利。網路犯罪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傳統領域犯罪逐步向互聯網滲透。犯罪人在互聯網上通過各種手段選擇被害目標,進而伺機實施違法犯罪行為。其中,以網友見面為幌子實施偷盜、搶劫、敲詐勒索、拐賣婦女、強迫婦女賣淫等犯罪行為,是傳統犯罪向互聯網延伸的最常見犯罪形式。另外,青少年利用網路實施盜竊行為的案件也屢有發生。類型三:非法破壞或者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網路違法犯罪行為。違法犯罪行為人利用黑客手段和製造網路病毒的技術,攻擊互聯網,非法侵入或者非法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給國家和社會帶來嚴重的危害。部分青少年利用技術手段非法侵入法律規定以外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竊取他人賬號、密碼等信息,或者對他人計算機實施非法控制,嚴重危及網路安全。為了打擊此類犯罪行為,2009年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在《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條中增加兩款規定,懲罰網路「黑客」行為。這表明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刑法保護的范圍擴大,保護計算機的各種文檔、代碼、用戶的文件、銀行帳號和其他即時通信賬號、郵件賬號、網路游戲賬號、QQ等的賬戶和密碼。類型四:基於網路的誘因實施盜竊、詐騙、故意傷害等違法犯罪行為。青少年受網路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影響,產生犯罪心理,實施盜竊、詐騙、搶劫和強奸等犯罪行為,還有些青少年網民為解決在網吧上網的費用,實施盜竊、搶劫等犯罪行為。這些犯罪行為不僅嚴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等方面的合法權益,破壞了社會秩序,而且使觸法的青少年失足成為罪犯,影響了其以後的人生發展軌跡

閱讀全文

與網路犯罪每年有多少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i了i了網路詞是什麼意思 瀏覽:872
網路詞打醬是什麼意思 瀏覽:902
山西海外網路營銷有哪些 瀏覽:780
如何使用中國電信公用網路 瀏覽:788
哪個移動網路最好又便宜 瀏覽:971
手機網路好卡是真的嗎 瀏覽:906
江西網路信號防雷器 瀏覽:609
隨身無線插卡版網路穩定嗎 瀏覽:163
蘋果xsmax移動網路太慢了 瀏覽:943
黑鯊3如何設置網路 瀏覽:926
林州市電信寬頻網路大面積無信號 瀏覽:728
電腦怎麼打開手機網路連接 瀏覽:404
如何加速發展醫療網路閱讀題 瀏覽:609
成都手機網路哪個最好玩嗎 瀏覽:139
信任軟體時提示網路問題 瀏覽:636
螢石雲設備和網路同一路由器 瀏覽:429
中國移動的cmcc是什麼網路 瀏覽:317
聯通網路優先怎麼設置 瀏覽:996
網路駕駛證去哪裡考 瀏覽:583
長虹電視無線網路連上無法使用 瀏覽:10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