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網上流傳的捐贈帖子是否都是真實的呢
我覺得這種事情可信,可不信吧,並不是所有的都是真實的,不然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的詐騙案,或者說是被騙錢了呢?現在就是有一些良心泯滅的人,把自己一些各種流傳的捐贈的那種亂七八糟的故事放到網上引起網上人民的同情心,然後利用大家來眾籌款,達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網上流傳的捐款的帖子不都是真實的。雖然我們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還是希望能夠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去捐出一些款,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在同時,我們更要擦亮自己的眼睛,避免自己受到侵害,畢竟我們的錢也是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所以要提高自己的防範意識。
『貳』 支付寶和微信上面的愛心公益捐贈靠譜嗎
例如,2歲的江西聽障少年子珺就是互聯網公益的受益者。2019年底,子珺突發大前庭導水管綜合征,失去了正常的聽力。子珺的哥哥自小就被診斷為一級聽力殘疾,付出超出常人數倍的努力,刻苦自學竟考上一本院校。但子珺又突然被確診為聽力障礙,而人工耳蝸手術需要20萬費用,一個偶然的機會,子珺媽媽接觸到了支付寶上由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發起的公益項目“愛的分貝”。2020年5月,在千萬素不相識的愛心網友的捐助下,子珺完成了耳蝸手術。截至目前,愛心網友已在支付寶上為“愛的分貝”捐贈1800多萬人次,募集了超過4200萬元善款。從2016年至今,這些善款已經資助630多名聽障兒童改善助聽設備或植入人工耳蝸,幫他們徹底告別了無聲世界,重獲“新聲”。
『叄』 微信朋友圈的輕松籌求助募捐可不可信
相信很多人都在微信朋友圈看到過輕松籌的鏈接,那麼輕松籌裡面的求助募捐信息可信嗎?下面就讓我為大家講解一下微信朋友圈的輕松籌可不可信的相關知識,一起來學習吧!
微信朋友圈的輕松籌求助募捐是否可信微信朋友圈頻現“輕松籌”求助,這樣募捐到底可不可靠?律師提醒——
核實清楚再捐贈 莫被人利用了同情心
近期,許多遂寧網友發現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時常會出現一些求助信息,並都附帶了一個“輕松籌”鏈接,點擊“我要支持”,就可通過微信支付為需要幫助的人捐款,不少網友通過該平台獻出自己的愛心。
“這種籌款方式是否可靠?合法嗎?”微信求助捐款的平台引起了網友們的疑慮。網友@頑固的石頭說:“擔心被別人利用了同情心,所以每次捐得都比較少。”對此,四川諸葛律師事務所律師任強表示,網路上發布的個人募捐信息,其實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建議大家在類似“輕松籌”的網路平台進行捐贈之前,一定要了解求助信息的真實性,謹防上當受騙。
【現象】 朋友圈出現“輕松籌”求助 網友捐了善款心裡有些忐忑“生命的呼喚——好心人救救我”、“愛心傳遞,請讓我的生命得以延續和更加精彩”......近期,遂寧許多網友的微信朋友圈中時常會出現一些愛心眾籌的求助鏈接,這些求助大多是因為得了重大疾病,無法承受巨額醫療費用,希望得到捐助的信息,網友只要點擊鏈接便可根據自己的意願進行愛心捐助。
記者了解到,近日遂寧有多起市民通過“輕松籌”求助醫療費用的現象,35歲安居區橫山小學的教師方繼蘭,被診斷患有肺腺癌,因無力承擔巨額醫療費用,於是通過“輕松籌”平台求助,目前1966人捐款,共捐124532.5元。遂寧新婚女子楊晴從5樓摔下面臨癱瘓危險,30萬的高額醫療費讓這個普通的家庭無力承擔,希望通過“輕松籌”平台籌款100000元,目前684人捐款,共捐28846.69元......
面對網路求助,許多網友表示非常同情,20元、100元、200元不等地捐出了自己的愛心。然而,許多網友捐出愛心款後心中總是忐忑不安。網友@劉千歲說:“鏈接是朋友圈認識的朋友發的,而且求助人都是遂寧的,所以一般我都會捐一點,但是每次捐後又覺得心裡不踏實,害怕上當受騙。”網友@頑固的石頭說:“最近我的朋友圈裡多了很多這種求助信息,因為擔心被別人利用了同情心,所以每次捐得都比較少。”
【調查】 發起救助眾籌並不難 但求助者信息難辨真假昨日,記者通過朋友圈點開一個被命名為“生命的呼喚——好心人救救我”的“輕松籌”求助鏈接。記者看到,該平台上除了目標求助金額、已籌金額、網友捐贈的單個金額、求助者的相關介紹、醫院證明外,還設有“我也來證實”和舉報,不少與求助者熟悉的網友紛紛進行了事件證實。
那麼,什麼是“輕松籌”呢?據了解,“輕松籌”由北京輕松籌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於2014年12月20日開發上線。簡單地說,它是一款基於社交圈、面向廣大網民日常生活的網路眾籌工具,愛心求助均是通過其平台的一個分支“微愛通道”發起的。記者注意到,在微信上發起救助眾籌並不困難,只需要在“輕松籌”平台上的微愛通道中填寫求助資金用途、募捐原因,將病歷、檢查結果等資料拍照上傳後等待審核,通過後就可以進行眾籌。在自定時間內如果完成目標金額,籌款會自動終止,用戶可申請提現,並扣除2%的第三方支付通道費及服務費,如果項目失敗,系統會自動將錢款退回到捐款人支付 渠道 。
“對於的確需要幫助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求助平台,但是很多時候也擔心有人渾水摸魚。”對於“輕松籌”平台,許多網友始終抱有不放心的態度,他們覺得,“輕松籌”是一款基於社交網路的眾籌平台,對象是廣大網民,雖然該平台要求用戶保證所填寫的用戶信息是真實、准確、完整、及時的,但是各地區並沒有相關的監管機構,該平台也沒有相應的監管制度,僅憑申請人提供的保證信息和材料根本無法確認其准確性和真實性,為此很容易給不法分子提供渾水摸魚的機會。
【提醒】 “輕松籌”不受法律保護 建議市民提防虛假募捐網友@頑固的石頭說,自己平時經常會關注一些困難群體,也經常會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但微信朋友圈裡轉發的輕松籌求助信息讓自己很矛盾,“都是朋友轉發的,應該不會有問題,但有時候還是會有些疑慮,比如這個平台到底靠不靠譜,平台如何鑒別求助信息的真偽?怎麼監管我們捐出的善款?”
記者通過網路新聞了解到,據媒體報道,省內外有不少通過“輕松籌”短時間內籌得愛心款的案例,但也確實存在不少提供虛假信息、挪用捐款的情況。
對此,四川諸葛律師事務所律師任強表示,“輕松籌”之類的眾籌平台是基於互聯網發展起來的新事物。但由於互聯網發展太快,目前法律管理處於滯後狀態,國家對這種籌款方式還沒有相關法律規定。所以,近期網路上發布的個人募捐信息,其實是不受到法律保護的。所以,建議大家在進行類似“輕松籌”的網路捐贈時,一定要擦亮眼睛。
“好消息是,今年9月1日起實施的《慈善法》將為獻愛心、做慈善立規矩。相信通過這部法律的施行,網路眾籌平台這樣的社會籌募行為會得到依法管理。隨著國家慈善方面立法的完善,此類狀況逐步會得到規范和完善。”任律師說,通過“輕松籌”幫助需要幫助的個人,從情理上來說,這個平台是可行的。他建議廣大市民在通過類似“輕松籌”網路平台進行捐贈之前,一定要了解求助信息的真實性,謹防上當受騙。
>>>下一頁更多精彩“微信朋友圈輕松籌捐款方式”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肆』 騰訊公益的捐款能捐出去嗎是不是真實的
騰訊公益的捐款是真的,以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宣布將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作為專門項目資金為例,主要是用於幫助中國未成年人有效應對和防範網路風險,為其合理健康使用網路提供保障和技術支持。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捐贈兒童網路保護專門項目資金,主要是在三年內,開展中國未成年人網路使用情況調研,包括對網路暴力和網路欺凌、網路不良接觸、網路游戲等網路安全突出問題的研究。
並倡導和推動包括政府、信息通信行業、學術界、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等多部門和多領域參與,從而更有效推動兒童網路安全保護,同時探索如何進一步發揮互聯網對未成年人的積極影響。
(4)網路捐款有多少人相信擴展閱讀:
此次攜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只是騰訊公益對於未成年人成長議題關注的一個新的開始。未來騰訊公益還將利用自身的平台基礎、連接力與技術力優勢,探索科技連接信任,建立更多多元化、便捷的公益渠道,以科技+公益的力量。
讓更多有創意、有價值的未成年人保護項目在騰訊公益的平台得到展現,讓每一個微小的善行都可以造福更多的人。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騰訊公益基金會攜手聯合國兒基會,捐贈1000萬元發力
『伍』 「羅爾事件」後該怎樣看待網路捐款
網路募捐性質如何認定?
在深圳羅爾網路捐贈事件中,僅依靠個人和一家沒有慈善資質的公司發布的兩篇微信文章,就在幾天內募集到200多萬元捐贈款。這讓人見識到國內網路捐助的蓬勃力量。
中國慈善聯合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個人捐贈達到169.30億元,其中,個人小額捐贈(單筆金額在人民幣1萬元以下)的總額從2014年的58.6億元上升到75億元。而國內主要網路捐贈平台共籌款9.66億元,較2014年增長127.29%。
然而,快速增長的網路慈善卻常常「遇人不淑」。去年6、7月間,4歲南京重病女孩柯某獲648萬余元捐款,但其父母卻被質疑濫用捐款,有數十名網友以涉嫌「詐捐」的名義報案,要求返還善款。
公眾號、朋友圈等社交圈中,時常會遇到各類求助信息,有的是患病求醫療費、有的是貧困求學費……感動之下,動手轉發或解囊相助的很多,但當事人如此募捐是否合法?信息發布方是否需要具有相關資質?
「按照慈善法的規定,個人進行公開慈善募捐,應當與慈善組織合作。」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賈西津說,個人和不具有慈善資質的公司在自己的平台上發布具體個人的求助信息屬於「個人求助」,而非慈善法規定的慈善募捐,法律並不禁止個人求助。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授楊思斌則認為,個人求助是在有限空間內進行的私人行為,但是通過互聯網公眾號轉發就帶有了公共性,而「羅爾事件」中小銅人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並非慈善組織,本身沒有公開募捐資格,該公司的行為是否屬於「不具備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開展公開募捐」,要由執法部門根據事實來認定。
信息披露怎樣避免「魚目混珠」?
「羅爾事件」之所以遭遇輿論圍剿,是由於部分重要信息未向公眾披露。互聯網時代,網路慈善最怕信息失實失真。記者梳理近年來網路上出現的多個網路募捐熱點事件發現,輿論都在聚焦信息的真實性。
信息披露不充分。比如「羅爾事件」中,羅爾只提及女兒的遭遇、妻子長期沒有工作、父親得重病等信息內容,而未披露其家庭有房有車,以及白血病女兒的治療費用情況。
無中生有說假話。去年8月,廣西防城港市一女子利用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件,謊稱家人遇難,不僅騙取了數千網民同情,還詐騙近10萬元捐款。
部分真實但「借雞生蛋」。去年10月,安徽利辛女子李某自稱下班路上為救女童而被惡犬咬成重傷,收到數十萬善款。後經調查,李娟其實是在男友的狗場被咬傷的。從「見義勇為」到「騙捐善款」,輿論嘩然。
家有難事向社會求助無可非議,但前提是信息披露必須真實。廣東融方律師事務所律師呂勝柱說,「羅爾事件」表面上看是信息不對稱、溝通不暢通等問題,實則暴露了現有募捐體系缺乏必要的信息證實機制,仍待規范。
艾瑞咨詢分析師李超認為,網路募捐突破了傳統募捐的時空限制,傳播快、影響大、互動強、效率高,可及時有效地為受助者排憂解難。但網路的虛擬性和開放性使得募捐信息真假難辨,這就需要提供空間服務的網路平台具有較高的甄別募捐信息真偽的能力,在信息發布前進行核實驗證,讓受捐者盡量披露更多的個人真實信息資料,並及時公布資金的使用情況。
呂勝柱表示,根據國家網信辦2015年發布的《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的相關條款,平台要對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如果網路平台出現詐騙、誹謗等事故,平台如未能提供溯源用戶的實名信息,要承擔相應責任。隨著網路募捐的普及與社會慈善需求的擴大,募捐平台的數量也將越來越多。對於網路募捐平台的管理,宜從事前逐步發展到事中事後監管,比如對於網路募捐的信息公開與操作規范制定硬性要求,對接公眾的知情權與監督權。
監管如何平息「花錯錢」焦慮?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7.4%的受訪者曾通過網路平台參與過捐款,僅28.5%的受訪者信任網路捐款中的慈善組織或募捐個人,62.4%的受訪者擔憂網路募捐存在詐捐、騙捐的潛在風險。
今年慈善法實行後,民政部通過了首批13家慈善互聯網募捐平台。在不少法律界專家看來,13家「正規軍」之外,不少帶有慈善籌款性質的網路互助平台,以及利用微信朋友圈、網路論壇等形式發起的「個人求助」行為等,均面臨資金監管公信力缺乏的問題。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類似案例共同點是「個人求助」者發布信息後,常利用個人賬戶接收善款,在缺乏第三方監督制約的情況下,即使求助的情況如病情屬實,也可能面臨質疑。
近年來,發展迅速的網路互助平台也面臨這樣的尷尬:資金善款流向缺乏公信力的第三方監管。在當前行業仍缺乏監管細則的情況下,不少網路互助平台的資金監管常受到網友質疑。保監會於11月發布消息稱,網路互助平台不具備保險經營資質及相應風險控制能力,其資金風險、道德風險和經營風險難以管控,容易誘發金融風險。
螞蟻互助創始人廖曉平說,網路互助平台多處於經營灰色地帶和監管真空地帶,希望監管部門推進設定行業行為准則,制定相關監管規則,對潛在風險進行管控。
「網路募捐是個新生事物,希望這次事件成為相關制度完善和成長的契機,更好監督和管理網路募捐資金的使用。」廣東南方福瑞德律師事務所律師向蘭金說。
『陸』 微信公益捐款可以相信嗎信譽好嗎
我信了反正,錢不多也是幫助,肯定有用,相信有好心人在做好事
『柒』 朋友圈求助捐款的是不是騙人的
微信朋友圈中時常會出現一些求助信息,並都附帶了一個籌款平台鏈接,點擊「立即支持」就可通過微信支付為需要幫助的人捐款。
這些求助大多是因為得了重大疾病,無法承受巨額醫療費用,希望得到捐助的信息。這種籌款方式是否可靠?是否合法呢?這么多求助信息,是否屬實呢?
有律師就指出,根據現有的法律法規,只有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才能面向社會不特定人群公開募集善款,否則就是違法行為。當然,在一個單位、社區內募集善款進行定向救助是可以的。至於通過微信等網路方式進行捐贈,作為一種新鮮事物,如何定性目前尚無依據。
由個人發起的募款信息由誰來鑒別真偽,以及善款如何使用,這些都是問題。 事實上,也有曾出現過發起人通過微信募捐後,沒有將善款交到求助人手中的情況。
『捌』 抖音評論里那些說要捐款的人是真的嗎
有人是真的需要捐款,求捐款視頻真假需要自己判斷。既然在抖音發起眾籌了,每個人捐一些就很多了,現在視頻軟體是面向全國的。那些說捐款的肯定有一些是真的,有一些是假的。但是我相信這個世界還是善良的人多些。如果你真的需要捐款可以發起眾籌,但是請不要玩弄別人的善良
『玖』 現在社會有很多愛心資助活動,如何分辨是真是假
看看是什麼平台吧,一些誰都可以發的平台,而且都是小平台,那麼可信度是非常低的,這種情況千萬不能往裡掏錢,不然個人信息都難保。
『拾』 騰訊公益捐款可靠嗎
騰訊公益能相信。
騰訊公益平台,由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在2007年發起,是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聯網募捐信息平台之一。截至2019年1月,騰訊公益平台累計籌款超過50億元,幫助超過5萬個項目籌集資金。
依託移動互聯網科技和社交媒體,騰訊公益平台以社交化、移動化、透明化等為主要特色,廣泛連接政府部門、慈善組織、公眾和企業,共同打造人人公益的生態,倡導更加理性的公益慈善文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10)網路捐款有多少人相信擴展閱讀
面向捐贈人,騰訊公益平台推出月捐、一對一、為TA祈福等多種捐贈形式,倡導公眾通過持續小額捐贈,長期關注和支持公益慈善,並且歡迎企業夥伴通過配捐等方式,共同助力人人公益生態的健康成長。
基於對中國社群文化的洞察,騰訊公益平台推出「一起捐」功能,依託親緣、地緣和業緣,讓愛心指數級放大。基於對現代公益慈善的理解,騰訊公益平台先後上線「運動捐步」、「全民愛公益」等小程序,將行走步數、游戲積分等網路行為轉化為公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