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是連接網際網路中各區域網、廣域網的設備,它自動選擇路由,以最佳路徑,按前後順序發送信號的設備。
交換機是一種用於電信號轉發的網路設備。它可以為接入交換機的任意兩個網路節點提供獨享的電信號通路。
B. 交換機與路由器之間的工作原理與區別和關系概述
交換機工作在2層,也就是使用的是mac來轉發數據幀
路由器工作在三層,使用ip地址來轉發數據幀。
路由器(Router),是連接網路中各種不同設備,它會根據信道的情況自動選擇和設定路由,以最佳路徑,按前後順序發送信號。
路由器是互聯網路的樞紐,目前路由器已經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各種不同檔次的產品已成為實現互聯網互聯互通業務的主力軍。
那交換機和路由器有什麼區別呢?
兩者都是連接互聯網的設備,它們之間主要區別就是,交換機發生在網路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而路由器發生在第三層網路層。這個區別是兩者各自工作方式的根本區別。路由器可以根據IP地址尋找下一個設備,可以處理TCPIP協議,而上一篇我們講過交換機是根據MAC地址定址的。
交換機是分配網路數據,路由器可以給網路分配IP地址,分配給你地址而且可以隨時通過地址過來找到你。
路由器可以在不同時間內把一個IP分配給多台主機使用。交換機是通過MAC地址和識別各個不同的主機。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是怎麼樣的呢?前面我們知道了交換機有MAC地址表,自動生成自動學習,同樣的,路由器也有個路由表,會自己學習、生成、維護路由表。
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只要能看懂就可以了,不上圖了:
1,主機A准備發數據給主機B。
2,A將B的IP地址連同數據一起,以數據包形式發送給路由器R1。
3,路由器R1收到數據包後,先從數據中讀取到B的IP地址,然後根據路徑表計算發往B的最優路徑。
4,比如路徑為:R1->R2->R5->B;並將數據包發往路由器R2。
5,路由器2重復路由器1的工作,並將數據包轉發給路由器5。
6,路由器5同樣取出目的地址,發現目的地址就在自己的網段上,於是將該數據包直接交給主機B。
7,主機B收到主機A的信息,一次完整的通信宣告結束。
C. 簡述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區別。
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區別一
交換機工作在中繼層,交換機根據MAC地址定址,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根據IP地址定址,路由器可以處理TCP/IP協議,而交換機不可以。
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區別二
交換機是一根網線上網,但是大家上網是分別撥號,各自使用自己的寬頻,大家上網沒有影響。而路由器比交換機多了一個虛擬撥號功能,通過同一台路由器上網的電腦是共用一個寬頻賬號,大家上網要相互影響。
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區別三
交換機可以使連接它的多台電腦組成區域網,如果還有代理伺服器的話還可以實現同時上網功能而且區域網所有電腦是共享它的帶寬速率的,但是交換機沒有路由器的自動識別數據包發送和到達地址的功能。路由器可以自動識別數據包發送和到達的地址,路由器相當於馬路上的警察,負責交通疏導和指路的。
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區別四
舉幾個例子,路由器是小郵局,就一個地址(IP),負責一個地方的收發(個人電腦,某個伺服器,所以你家上網要這個東西),交換機是省里的大郵政中心,負責由一個地址給各個小地方的聯系。簡單的說路由器專管入網,交換機只管配送,路由路由就是給你找路讓你上網的,交換機只負責開門,交換機上面要沒有路由你是上不了網的。
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區別五
路由器提供了防火牆的服務,路由器僅僅轉發特定地址的數據包,不傳送不支持路由協議的數據包傳送和未知目標網路數據包的傳送,從而可以防止廣播風暴。
D. 路由器和交換機有什麼區別
路由器和交換機區別如下:
1、鏈接區域不同
路由器是實現網路和網路之間的連接,交換機是實現同一區域網內各終端之間的連接。
2、工作層次不同
交換機是工作在OSI/RM開放體系結構的數據鏈路層,也就是第二層,而路由器一開始就設計工作在OSI模型的網路層。
3、數據轉發所依據的對象不同
交換機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說MAC地址來確定轉發數據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則是利用不同網路的ID號(即IP地址)來確定數據轉發的地址。
4、分割區域不同
交換機只能分割沖突域,不能分割廣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廣播域 。
E. 什麼是路由器,交換機和光貓
什麼是路由器,交換機和光貓?電腦裝好了就得入網,入網就需要用到,光貓,路由器,交換機等設備,這些東西到底來幹嘛的呢?對於老手來說很容易,對於新手來說就傻傻分不清了!
交換機;
它是一種用於電信信號轉發的網路設備,他可以為連在交換機上任意的兩個網路節點提供獨享的電信信號通路,市面上常見的交換機是乙太網交換機,交換機主要適用於多電腦接入,舉個列,比如你一個宿舍有10個人,但就光貓就4個介面還有一個是TV介面,老的光貓才2個介面,那就是最多就只能接入2-4台電腦入網,那怎麼辦?這里就可以用交換機了,把一根能正常上網的網線插入交換機,然後此交換機插口就都能同時上網啦,就至於你需要拖幾個介面,就看你需要接入多少台電腦了,市面上常見的有,一拖四,一拖八,一拖24甚至更多,具體看你需求。
交換機種類一般分兩種,廣域網交換機,和區域網交換機。廣域網交換機一般用於電信領域,提供通信用的基礎平台,而我們常用到的是區域網交換機,他主要用於區域網絡,用於連接終端設備,如電腦,網路列印機等!
交換機種類;快速乙太網交換機,千兆乙太網交換機,SOHO交換機,智能交換機,網吧專用交換機等!
說到貓,初接觸的時候就和路由器傻傻分不清,貓是在使用ADSL上網必不可少的設備,貓和路由器有非常大的區別,路由器主要是組建區域網,而貓的主要作用是把從電話線傳來的電信號轉換成電腦能接受的數字信號,而現在的光貓也是同理,將光纖傳入的光信號轉換成電腦識別的數字信號。
電信的新光纖貓雖然具有路由功能但是基本上被禁用了,需要手動去調節!後面電信推出的電信光貓路由器一體機WIFI可以用,但WIFI信號比較弱,建議大家還是自己買個好一點的路由器!
F. 什麼是路由器交換機
一、路由器(Router):工作在OSI第三層(網路層)上、肯有連接不同類型網路的能力並能夠選擇數據傳送路徑的網路設備。
路由器有三個特徵:工作在網路層上、能夠連接不同類型的網路、能夠選擇數據傳的路徑。
1、路由器工作在第三層上,路由器是第三層網路設備,這樣說大家可能都不理解,就先說一下集線器和交換機吧。 集線器工作在第一層(即物理層),它沒有智能處理能力,對它來說,數據只是電流而已,當一個埠的電流傳到集線器中時,它只是簡單地將電流傳送到其他埠,至於其他埠連接的計算機接收不接收這些數據,它就不管了。 交換機工作在第二層(即數據鏈路層),它要比集線器智能一些,對它來說,網路上的數據就是MAC地址的集合,它能分辨出幀中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因此可以在任意兩個埠間建立聯系,但是交換機並不懂得IP地址,它只知道MAC地址。 路由器工作在第三層(即網路層),它比交換機還要「聰明」一些,它能理解數據中的IP地址,如果它接收到一個數據包,就檢查其中的IP地址,如果目標地址是本地網路的就不理會,如果是其他網路的,就將數據包轉發出本地網路。 2、路由器能連接不同類型的網路 我們常見的集線器和交換機一般都是用於連接乙太網的,但是如果將兩種網路類型連接起來,比如乙太網與ATM網,集線器和交換機就派不上用場了。 路由器能夠連接不同類型的區域網和廣域網,如乙太網、ATM網、FDDI網、令牌環網等。不同類型的網路,其傳送的數據單元——幀(Frame)的格式和大小是不同的,就像公路運輸是汽車為單位裝載貨物,而鐵路運輸是以車皮為單位裝載貨物一樣,從汽車運輸改為鐵路運輸,必須把貨物從汽車上放到火車車皮上,網路中的數據也是如此,數據從一種類型的網路傳輸至另一種類型的網路,必須進行幀格式轉換。路由器就有這種能力,而交換機和集線器就沒有。 實際上,我們所說的「互聯網」,就是由各種路由器連接起來的,因為互聯網上存在各種不同類型的網路,集線器和交換機根本不能勝任這個任務,所以必須由路由器來擔當這個角色。 3、路由器具有路徑選擇能力 在互聯網中,從一個節點到另一個節點,可能有許多路徑,路由器可以選擇通暢快捷的近路,會大大提高通信速度,減輕網路系統通信負荷,節約網路系統資源,這是集線器和二層交換機所根本不具備的性能。
路由器的種類:1、接入路由器 接入路由器是指將區域網用戶接入到廣域網中的路由器設備,我們區域網用戶接觸最多的就是接入路由器了。只要有互聯網的地方,就會有路由器。如果你通過區域網共享線路上網,就一定會使用路由器。 有的讀者會心生疑問:我是通過代理伺服器上網的,不用路由器不也能接入互聯網嗎?其實代理伺服器也是一種路由器,一台計算機加上網卡,再加上ISDN(或Modem或ADSL),再安裝上代理伺服器軟體,事實上就已經構成了路由器,只不過代理伺服器是用軟體實現路由功能,而路由器是用硬體實現路由功能,就像VCD軟解壓軟體和VCD機的關系一樣,結構不同,但是功能卻是相同的。 2、企業級路由器 企業級的路由器是用於連接大型企業內成千上萬的計算機,普通的區域網用戶就接觸不到了。與接入路由器相比,企業級路由器支持的網路協議多、速度快,要處理各種區域網類型,支持多種協議,包括IP、IPX和Vine,還要支持防火牆、包過濾以及大量的管理和安全策略以及VLAN(虛擬區域網)。 3、骨幹級路由器 只有工作在電信等少數部門的技術人員,才能接觸到骨幹級路由器。互聯網目前由幾十個骨幹網構成,每個骨幹網服務幾千個小網路,骨幹級路由器實現企業級網路的互聯。對它的要求是速度和可靠性,而價格則處於次要地位。硬體可靠性可以採用電話交換網中使用的技術,如熱備份、雙電源、雙數據通路等來獲得。這些技術對所有骨幹路由器來說是必須的。 骨幹網上的路由器終端系統通常是不能直接訪問的,它們連接長距離骨幹網上的ISP和企業網路。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骨幹網、企業網和接入網都帶來了小的挑戰。"
二、集線器(Hub):在OSE模型中屬於數據鏈路層
集線器最大的特點就是採用共享型模式,就是指在有一個埠在向另一個埠發送數據時,其他埠就處於「等待」狀態。為什麼會「等待」呢?舉個例子來說,其實在單位時間內A向B發送數據包時,A是發送給B、C、D三個埠的(該現象即緊接下文介紹的IP廣播),但是只有B接收,其他的埠在第一單位時間判斷不是自己需要的數據後將不會再去接收A發送來的數據。直到A再次發送IP廣播,在A再次發送IP廣播之前的單位時間內,C,D是閑置的,或者CD之間可以傳輸數據。如圖1,我們可以理解為集線器內部只有一條通道(即公共通道),然後在公共通道下方就連接著所有埠。
三、交換機:基於MAC(網卡的硬體地址)識別,能完成封裝轉發數據包功能的網路設備。交換機可以「學習」MAC地址,並把其存放在內部地址表中,能過在數據幀的始發者和目標接收者之間建立臨時的交換路徑,使數據幀直接同源地址到達目的地址。
區域網交換機的定義:乙太網、快速乙太網、FDDI和令牌環網常被稱為傳統區域網,它們都是共享介質、共享帶寬的共享式區域網。為了提高帶寬,往往採用路由器進行網路分割,將一個網路分為多個網段,每個網段有不同的子網地址,不同的廣播域,以減少網路上的沖突,提高網路帶寬。微化網段已不能適應區域網擴展和新的網路應用對高帶寬的需求,有人說「傳統區域網 已走到盡頭」
近幾年突起的交換式區域網技術,能夠解決共享式區域網所帶來的網路效率低、不能提供足夠的網路帶寬和網路不易擴展等一系列問題。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共享式區域網的結構,解決了帶寬瓶頸問題。目前已有交換乙太網、交換令牌環、交換FDDI和ATM等交換區域網,其中交換乙太網應用最為廣泛。交換區域網已成為當今區域網技術的主流。
交換機提供了橋接能力以及在現存網路上增加帶寬的功能。
用於L A N上的交換機與網橋相似,因為它們都運作在數據鏈路層(第2層)的M A C子層上,都檢驗著所有進入的網路流量的設備地址。與網橋還有一點相似,交換機保持一張有關地址的信息表,並用該信息來決定如何過濾並轉發L A N流量
與網橋不同,交換機採用交換技術來增加數據的輸入輸出總和和安裝介質的帶寬。一般交換機轉發延遲很小,能經濟地將網路分成小的沖突網域,為每個工作站提供更高的帶寬。
交換機和路由器之間有什麼區別?
(1)工作層次不同
最初的交換機是工作在OSI/RM開放體系結構的數據鏈路層(第二層),而路由器一開始設計工作在OSI模型的網路層。由於交換機工作在OSI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較簡單,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層(網路層),可以得到更多的協議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轉發決策。
(2)數據轉發所依據的對象不同
交換機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說MAC地址來確定轉發數據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則是利用不同網路的ID號(即IP地址)來確定數據轉發的地址。IP地址是在軟體中實現的,描述的是設備所在的網路,有時這些第三層的地址也稱為協議地址或者網路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體自帶的,由網卡生產商來分配的,而且已經固化到了網卡中去,一般來說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則通常由網路管理員或系統自動分配。
(3)傳統的交換機只能分割沖突域,不能分割廣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廣播域。由交換機連接的網段仍屬於同一個廣播域,廣播數據包會在交換機連接的所有網段上傳播,在某些情況會導致通信擁護和安全漏洞。連接到路由器上的網段會被分配成不同的廣播域,廣播數據不會穿過路由器。
雖然第三層以上交換機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廣播域,但是各子廣播域之間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們之間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牆的服務,它僅僅轉發特定地址的數據包,不傳送不支持路由協議的數據包傳送和求知目標網路數據包的傳送,從而可以防止廣播風暴。
/**
IP廣播(群發):指集線器在發送數據給下層設備時,不分原數據來自何處,將所得數據發給每一個埠,如果其中有埠需要來源的數據,就會處於接收狀態,而不需要的埠就處於拒絕狀態。
舉個例子來說:在網內時,當客戶端A發送數據包給客戶端B時,集線器便將來自A的數據包群發給每一個埠,此時B就處於接收狀態,其它埠則處於拒絕狀態;在網外也如此,當客戶端A發送域名「[url]www.163.com[/url]」時,通過集線器,然後經過DNS域名解析把IP地址(202.108.36.172)發回給集線器。此時,集線器便群發給所有接入的埠,需要此地址的機器便處於接收狀態(客戶端A處於接收狀態),不需要則處於拒絕狀態。
這應該是最簡單的一個名詞了,也可以理解為Hub的工作頻率,比如工作頻率為33MHz的Hub,那麼在單位時間內Hub能做什麼事呢?上面在解釋共享型的時候已經舉了個例子,但是有一點在這需要解釋的是,比如我們有的時候會看到A在向B發送數據的「同時」,C也在向D傳送數據,這看起來似乎有點矛盾,也確實是這樣,那為什麼會看起來2者同時在進行呢?因為A在第一個單位時間內發送數據給B的時候,由於廣播的原因,B、C、D在第一個單位時間內會同時接受廣播,但是C,D會從第2個單位時間開始拒絕接收A發來的數據,因為C和D已經判斷出這些數據不是他們需要的數據。而且在第2個單位時間的時候C也發送一個數據廣播,A,B,D都接受,但是只有D會接收這些數據。這些操作只用2到3個單位時間,但是我們卻很難察覺到,感覺上就是在同時「進行」一樣。
G. 簡要概述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交換機與路由器的包轉發率的概念
交換機工作在二層 數據鏈路層,也有三層的 存儲轉發,相對路由器說要快
路由器工作在三層,網路層。用於互聯網公網和內網的連接,支持wan口協議功能
1.交換機的包轉發率
交換機的包轉發率標志了交換機轉發數據包能力的大小。單位一般位pps(包每秒),一般交換機的包轉發率在幾十Kpps到幾百Mpps不等。包轉發速率是指交換機每秒可以轉發多少百萬個數據包(Mpps),即交換機能同時轉發的數據包的數量。包轉發率以數據包為單位體現了交換機的交換能力。 其實決定包轉發率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交換機的背板帶寬,背板帶寬標志了交換機總的數據交換能力。一台交換機的背板帶寬越高,所能處理數據的能力就越強,也就是包轉發率越高。
2.路由器的包轉發率
路由器的包轉發率 ,也稱埠吞吐量,是指路由器在某埠進行的數據包轉發能力,單位通常使用pps(包每秒)來衡量。一般來講,低端的路由器包轉發率只有幾K到幾十Kpps,而高端路由器則能達到幾十Mpps(百萬包每秒)甚至上百Mpps。如果小型辦公使用,則選購轉發速率較低的低端路由器即可,如果是大中型企業部門應用,就要嚴格這個指標,建議性能越高越好。
H. 網路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區別
網路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區別在哪裡?很多人的弱電朋友認為這兩個都是用來上網的,至於他們到底有什麼區別的,就不清楚是怎麼回事了。本文為大家分析它們之間的區別,歡迎閱讀了解。
網路交換機,是一個擴大網路的器材,能為子網路中提供更多的連接埠,以便連接更多的計算機。隨著通信業的發展以及國民經濟信息化的推進,網路交換機市場呈穩步上升態勢。它具有性能價格比高、高度靈活、相對簡單、易於實現等特點。所以,乙太網技術已成為當今最重要的一種區域網組網技術,網路交換機也就成為了最普及的交換機。
路由器(Router),是連接網際網路中各區域網、廣域網的設備,它會根據信道的情況自動選擇和設定路由,以最佳路徑,按前後順序發送信號。路由器是互聯網路的樞紐,"交通警察"。目前路由器已經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各種不同檔次的產品已成為實現各種骨幹網內部連接、骨幹網間互聯和骨幹網與互聯網互聯互通業務的主力軍。路由和交換機之間的主要區別就是交換機發生在OSI參考模型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而路由發生在第三層,即網路層。這一區別決定了路由和交換機在移動信息的過程中需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說兩者實現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
雖然他們都具有路由功能。
但是三層交換機的主要功能仍是數據交換,它的路由功能通常比較簡單,因為它所面對的主要是簡單的區域網連接,路由路徑遠沒有路由器那麼復雜,它用在區域網中的主要用途還是提供快速數據交換功能,滿足區域網數據交換頻繁的應用特點。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還是路由功能,它的路由功能更多的體現在不同類型網路之間的互聯上,如區域網與廣域網之間的連接、不同協議的網路之間的連接等,所以路由器主要是用於不同類型的網路之間。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路由轉發,解決好各種復雜路由路徑網路的連接就是它的最終目的,所以路由器的路由功能通常非常強大,不僅適用於同種協議的區域網間,更適用於不同協議的區域網與廣域網間。它的優勢在於選擇最佳路由、負荷分擔、鏈路備份及和其他網路進行路由信息的'交換等等路由器所具有功能。為了與各種類型的網路連接,路由器的介面類型非常豐富,而三層交換機則一般僅同類型的區域網介面,非常簡單。
從技術上講,路由器和三層交換機在數據包交換操作上存在著明顯區別。路由器一般由基於微處理器的軟體路由引擎執行數據包交換,而三層交換機通過硬體執行數據包交換。三層交換機在對第一個數據流進行路由後,它將會產生一個MAC地址與IP地址的映射表,當同樣的數據流再次通過時,將根據此表直接從二層通過而不是再次路由,從而消除了路由器進行路由選擇而造成網路的延遲,提高了數據包轉發的效率。同時,三層交換機的路由查找是針對數據流的,它利用緩存技術,很容易利用ASIC技術來實現,因此,可以大大節約成本,並實現快速轉發。而路由器的轉發採用最長匹配的方式,實現復雜,通常使用軟體來實現,轉發效率較低。
正因如此,從整體性能上比較的話,三層交換機的性能要遠優於路由器,非常適用於數據交換頻繁的區域網中;而路由器雖然路由功能非常強大,但它的數據包轉發效率遠低於三層交換機,更適合於數據交換不是很頻繁的不同類型網路的互聯,如區域網與互聯網的互聯。如果把路由器,特別是高檔路由器用於區域網中,則在相當大程度上是一種浪費(就其強大的路由功能而言),而且還不能很好地滿足區域網通信性能需求,影響子網間的正常通信綜上所述,在區域網中進行多子網連接,最好還選用三層交換機,特別是在不同子網數據交換頻繁的環境中。一方面可以確保子網間的通信性能需求,另一方面省去了另外購買交換機的投資。當然,如果子網間的通信不是很頻繁,採用路由器也無可厚非,也可達到子網安全隔離相互通信的目的。具體要根據實際需求來定。
三層交換與路由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路由支持nat轉換,而三層不支持。在實際工程中體現出來就在:路由上直接接光纖可以上網,而將光纖接到層三設備上是不能上網了。三層每個埠都有專用的mac地址,有專用的ASIC集成電路。
區別之一
路由器可以給你的區域網自動分配IP,虛擬撥號,就像一個交通警察,指揮著你的電腦該往哪走,你自己不用操心那麼多了。交換機只是用來分配網路數據的。
區別之二
路由器在網路層,路由器根據IP地址定址,路由器可以處理TCP/IP協議,交換機不可以。
交換機在中繼層,交換機根據MAC地址定址。
區別之三
路由器可以把一個IP分配給很多個主機使用,這些主機對外只表現出一個IP。交換機可以把很多主機連起來,這些主機對外各有各的IP。
區別之四
路由器提供防火牆的服務,交換機不能提供該功能。集線器、交換機都是做埠擴展的,就是擴大區域網(通常都是乙太網)的接入點,也就是能讓區域網可以連進來更多的電腦。路由器是用來做網間連接,也就是用來連接不同的網路。
區別之五
舉個例子:路由器相當於郵局,把信投遞到收件人地址,它的任務就完成了。但是信郵到了你們宿舍樓,而這個地址不是你一個人專享的,所以樓管王大爺還要負責把信給到你手裡,他不會關心收件人地址,只看收件人姓名,然後打個內線電話叫你來取信。
如果沒有郵局,你沒法向世界各地的漂亮妹子們發信,也沒法從樓外的漂亮妹子那裡收信。但是因為樓管王大爺的存在,你仍然可以通過他與同宿舍樓的好基友書信往來。
所有郵局構成的系統,就是「廣域網」,而你的宿舍樓,就是「區域網」,構建區域網是不需要路由器的。
I. 什麼是交換機和路由器
交換機和路由器區別如下:
1、地址不同
傳統交換機是從網橋發展而來的,它根據MAC地址,通過站表選擇路由,站表的建立和維護由交換機自動進行。路由器屬於OSI第三層網路設備,它根據IP地址進行定址,通過路由表路協議產生。
2、性質不同。
交換機主要是完成相同或相似的物理介質和鏈路協議的網路互聯,而不會涌來在物理層面之間進行連接。路由器主要用於不同網路之間互聯,因此能連接不能物理介質、鏈路層協議和網路層協議的網路。
3、適用的環境不一樣。
交換機適用環境較為簡單,主要是簡單的區域網。路由器則可以適用任何網路,不管是區域網還是廣域網,它的優勢在於選擇最佳路由、負荷分擔、鏈路備份和其他網路進行路由信息的交換等。
4、工作層次不一樣。
交換機是工作在OSI/RM開放體系結構的數據鏈路層,也就是第二層,它的工作原理比較簡單。路由器一開始就規劃工作在OSI模型的網路層,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層(網路層),可以得到更多的協議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轉發決
J. 交換機和路由器的作用各是什麼
1、交換機(多埠網橋)是一種用於電/光信號轉發的網路設備,它可以為接入交換機的任意兩個網路節點提供獨享的電信號通道。
交換機根據工作位置的不同可分為廣域網交換機和區域網交換機,廣域網交換機是一種在通信系統中完成信息交換功能的設備,一般應用於數據鏈路層。交換機的每個埠都具備橋接功能,可連接一個區域網或一台高性能伺服器或工作。
(10)網路交換機路由器概述擴展閱讀
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區別
1、作用不同
路由器的作用是通過一根網線連接多台電腦實現虛擬撥號上網,具備自動識別數據包發送和分配地址,同時具備防火牆功能,其中多台電腦共享一個寬頻賬號,上網相互影響;
而交換機的作用是通過一根網線連接多台電腦實現同時上網功能,沒有路由器的功能,但每台電腦都有自己的寬頻賬號,上網互不影響。
2、用途不同
用於家裡接入光纖時,交換機和路由器都工作在區域網中,不過交換機工作在數據鏈路層,而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
3、角色不同
網線傳輸的模擬信號通過光貓轉換成數字信號,再由路由器將其信號轉發給PC端,當PC端數量超過了路由器連接上線,則需要添加交換機來擴展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