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系統是由計算機系統、數據通信和網路系統軟體組成的,從硬體來看主要有下列組成部分:
(1)終端:用戶進入網路所用的設備,如電傳打字機、鍵盤顯示器、計算機等。在區域網中,終端一般由微機擔任,叫工作站,用戶通過工作站共享網上資源。
(2)主機:有於進行數據分析處理和網路控制的計算機系統,其中包括外部設備、操作系統及其它軟體。在區域網中,主機一般由較高檔的計算機(如486和586機)擔任,叫伺服器,它應具有豐富的資源,如大容量硬碟、足夠的內存和各種軟體等。
(3)通信處理機:在接有終端的通信線路和主機之間設置的通信控制處理機器,分擔數據交換和各種通信的控制和管理。在區域網中,一般不設通訊處理機,直接由主機承擔通信的控制和管理任務。
(4)本地線路:指把終端與節點蔌主機連接起來的線路,其中包括集中器或多路器等。它是一種低速線路,費用和效率均較低。
❷ 網路七層都有什麼
7.應用層:主要是為應用軟體擔供介面唑面使行就用程序能夠使用網路服務.
6.表示屋:1>數據的解碼和編碼;2>數據的加密和解密;3>數據的壓縮和解壓.
5.會話層:為了協調不同主機就用程序發出的業務請求和答應.
4.傳輸層:1>保證數據可靠傳輸;2>通過埠號區分上層服務.
3.網路層:1>為了網路設備提供邏輯地址;2>負現數據從源泉端發送到目地端;3>負責數據傳輸的尋徑和轉發.
2.鏈路層:1>數據鏈路層保證物理層和數據可靠的傳輸;2>提供對等網路層的服務和傳輸的帆數據;3>介質訪問子層和邏輯鏈路控制子層.
1.物理層:1>介面和某物理特性位的表示;2>傳輸數率;3>線路配置:設備與煤體的連接;4>物理拓撲;5>傳輸模式
❸ 怎麼查看我的網路資源和系統資源
什麼叫網路資源,
什麼叫系統資源,
windows徽標鍵 + pause break鍵 == 系統屬性窗口
❹ 網路的設備都有什麼呀他們的作用是怎麼樣的
簡單的有
網卡,網線,集線器(HUB),路游器,交換機,伺服器。進項交換機,光纖網卡,光纖終端試配器。
太多了,有機會你去網通機房看看,更復雜的有的是!
網卡不用說了,電腦上的。
網線是連接各種網路設備的。
集線器平均分配各個埠來連接各個終端設備的。
交換機也是來連接各個終端設備的,不過它的特點是每個終端用多少,交換機就分給它多少。一般網吧用的就是這種東西。
路游器是公享上網用的接上網路後底下的機器就能上網了。網吧用的是進項交換機。因為裝了可惡的萬象軟體。
光纖終端試配器也是每個網吧都有的,光線接近來後接它,然後被轉成100M的LAN接在進項交換機上。
光纖網卡和他一樣,就是直接接在伺服器上。現在用的很少,而且價格很貴,水貨也得上千
❺ 怎樣查看有多少人在使用我無線路由器的無線網
查看的具體步驟如下:
1、登陸到無線路由器的管理界面,查看用戶列表,默認路由器的地址是192.168.1.1輸入到ie地址欄即可,如果地址不對請參照說明書。
路由器(Router),是連接網際網路中各區域網、廣域網的設備,它會根據信道的情況自動選擇和設定路由,以最佳路徑,按前後順序發送信號。路由器是互聯網路的樞紐,"交通警察"。目前路由器已經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各種不同檔次的產品已成為實現各種骨幹網內部連接、骨幹網間互聯和骨幹網與互聯網互聯互通業務的主力軍。路由和交換機之間的主要區別就是交換機發生在OSI參考模型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而路由發生在第三層,即網路層。這一區別決定了路由和交換機在移動信息的過程中需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說兩者實現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
路由器(Router)又稱網關設備(Gateway)是用於連接多個邏輯上分開的網路,所謂邏輯網路是代表一個單獨的網路或者一個子網。當數據從一個子網傳輸到另一個子網時,可通過路由器的路由功能來完成。因此,路由器具有判斷網路地址和選擇IP路徑的功能,它能在多網路互聯環境中,建立靈活的連接,可用完全不同的數據分組和介質訪問方法連接各種子網,路由器只接受源站或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屬網路層的一種互聯設備。
您好,查看WiFi連接的設備數可以通過路由器管理後台查看,以水星路由器為例介紹查看方法:
1、路由器和電腦連接,打開瀏覽器在地址欄輸入路由器管理地址,然後輸入管理員密碼
回答僅供參考,更多安徽電信套餐,業務資訊可以關注安徽電信公眾號。
❼ 如何查看和記錄電腦的網路配置信息
修復網路連接時出現DNS緩存無法清除的問題, 1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能採取的最簡單手段是刷新DNS,也就是刪除 DNS 解析器緩存中的條目。點擊「開始」-「運行」-輸入cmd並點擊「確定」,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鍵入:ipconfig /flushdns 2如果上面不行的話,在系統服務里把DNS Client和DHCP client兩個服務組件啟動 針對網路剪刀手 網路執法官 網路特工 等arp欺騙的攻擊 ,可以用網卡修復操作中的清除arp緩存,可以用cmd命令中的 arp -d命令 有一個好的辦法是在按鍵精靈中寫一個腳本如下: VBS Set Oshell = CreateObject("wscript.shell") VBS Oshell.run "cmd /c arp -d", vbHide VBS Set Oshell = Nothing VBS End Sub Delay 1000 這個就是每隔1秒清除一次arp緩存,可以自己調整延時!! 通過IPConfig提供的信息,可以確定存在於TCP/IP屬性中的一些配置上的問題。例如使用「IPConfig /all」就可以獲取主機的詳細的配置信息,其中包括IP地址、子網掩碼和默認網關、DNS伺服器等信息。 通過所獲知的信息,可以迅速判斷出網路的故障所在。例如子網掩碼為0.0.0.0時,則表示區域網中的IP地址可能有重復的現象存在;如果返回的本地IP地址顯示為169.254.*.*,子網掩碼為255.255.0.0,則表示該IP地址是由Windows XP的自動專用IP定址功能分配的。這意味著TCP/IP未能找到DHCP伺服器,或是沒有找到用於網路介面的默認網關。如果返回的本地IP地址顯示為0.0.0.0,則既可能是DHCP初始化失敗導致IP地址無法分配,也可能是因為網卡檢測到缺少網路連接或TCP/IP檢測到IP地址有沖突而導致的。 眾所周知每台計算機要想正常上網需要有一個地址,這個地址就是我們常說的IP地址。在實際工作中身為網路管理員的我們如何有效的管理這些IP地址呢?為每台計算機設置對應的IP地址,子網掩碼,網關地址,DNS地址等網路參數的話固然是可以的,但是非常的煩瑣,工作量大不說,在實際應用中很可能經常會出現沖突的現象。 我們如何有效的分配這些網路參數呢?DHCP服務可以幫我們大忙,通過將DHCP服務配置在專業的伺服器上,然後為網路中所有普通客戶機分配IP等信息是件效率非常高的工作。不過DHCP在為我們網路管理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例如網路帶寬受影響,客戶機經常無法獲得正確的地址信息,甚至是無法獲得任何信息。其實這些故障我們都可以按照一定的規律去解決的,今天就由筆者為各位IT168的讀者全面介紹排查DHCP故障的方法。 一、概念篇: 在介紹排查DHCP故障之前首先為大家闡明幾個概念性的東西,只有理論上充實了,才能更好的理解下面介紹的故障排除的思路。 第一:DHCP服務能夠提供什麼數據?DHCP服務不是萬能的,他只能提供網路層相關的參數,例如IP地址,MASK地址,網關地址,WINS與DNS伺服器地址等。對於更低層的地址,諸如MAC地址等信息是無法提供的。MAC地址是燒錄在計算機網卡中的。 第二:多台DHCP伺服器是否可以同時運行?DHCP伺服器是通過廣播包向客戶機發送網路信息的,因此如果同一個網路中確切的說是同一個廣播域中存在多台DHCP伺服器的話,就會出現各個伺服器提供各自的網路信息,這樣就造成網路中廣播數據包的沖突。客戶機不知道該接受哪台DHCP伺服器發來的信息。因此微軟公司設置默認情況下同一個廣播域網路中只能存在一台DHCP伺服器,後設置建立或啟用的DHCP將無法工作。 第三:租約是什麼?在配置DHCP伺服器過程中會設置租約的天數,那麼什麼是租約呢?在DHCP伺服器將網路信息分配數據包發給客戶機後會收到客戶機發回的答復數據包,接著DHCP伺服器會將已經分配出去的IP地址與從客戶機接收到的該計算機MAC地址建立一個對應關系,並把這個對應關系保存在DHCP伺服器的租約池中。為什麼需要這個租約池呢?一方面為下次分配網路參數信息提高了速度。不過如果該MAC地址對應條目的客戶計算機被移到其他地方或者MAC地址發生了改變的話,如果上面建立的對應關系一直保存在DHCP伺服器的租約池中就會造成可用的IP地址數量越來越少,很多有效的地址被無效的MAC佔用,因此微軟引入了租約這個概念。通過租約我們可以強制每隔一段時間將DHCP伺服器的租約池中保存的對應條目全部清空,從而防止了非法MAC地址霸佔合法IP的現象。 第四:我的客戶機可以從DHCP伺服器獲得169.254.*.*形式的IP信息,這句話是錯誤的。為什麼呢?微軟公司在windows2000系統中提供了這樣的功能,即如果網路中不存在任何DHCP伺服器,客戶機本地網路信息又被設置為自動獲得IP方式的話,那麼windows2000及其以上操作系統將自動為自己分配一個諸如169.254.*.*形式的IP信息。因此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客戶機只能獲得169.254.*.*這樣的IP地址的話,說明你的DHCP伺服器沒有正常工作。 二、客戶端排障: DHCP故障主要有兩個方面,客戶機存在問題以及伺服器自身問題。首先我們來介紹下在客戶端進行的排除故障方法。 第一步:通過任務欄的「開始->運行->輸入CMD」進入命令行模式。 第二步:在命令行模式中輸入ipconfig後回車,看是否可以自動獲得IP地址。 小提示:在進行前兩步操作前首先要保證客戶機的IP地址分配方式被設置為自動獲得IP地址。 第三步:如果可以獲得正確的IP地址說明DHCP正常,如果發現獲得錯誤的地址,其中包括169.254.*.*這樣的形式,則執行ipconfig /release命令,該命令是將當前獲得的網路參數信息釋放。 第四步:釋放網路參數後再次執行ipconfig我們會看到當前得到的網路參數已經為空,所有信息變成0.0.0.0。 第五步:釋放得到的錯誤信息後執行ipconfig /renew將自動獲得新的信息小提示:如果我們不執行釋放IP信息的命令直接運行ipconfig /renew的話將無法重新獲得IP信息。因此第三步必不可少。 第六步:重新獲得IP信息後我們查看當前的地址參數,如果無法獲得任何信息的話還是要從本機入手解決問題,如果獲得的是錯誤信息的話則需要找到DHCP伺服器,對其進行檢查。 第七步:將本地網卡禁用然後再次啟用,按照上面介紹的步驟重新做一次。 第八步:如果我們知道DHCP伺服器的IP地址的話,可以在客戶機上使用ping命令「ping 伺服器ip」查看網路連通情況。 第九步:在系統的「事件查看器」中尋找有無關於DHCP服務相關的故障記錄。方法是「開始->控制面板->管理工具->事件查看器」。( 第十步:通過「開始->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務」打開服務設置窗口,在服務列表中找到dhcp client service。在其上雙擊,然後點停止按鈕,接著再點啟動按鈕將其重新啟動。如果發現該服務本身沒有啟用則更說明了故障的根源所在,直接啟動並設置啟動方式為「自動」即可。 第十一步:打開網路的本地連接進行修復,方法是「網上鄰居->屬性->本地連接->修復」。系統將自動清除ARP緩存與NETBS信息,接著更新DNS與DHCP服務組件與相關信息 第十二步:如果上面十一步仍然不能解決問題的話,我們只能先使用靜態IP地址與DNS等網路信息配置本機來進行檢測了。如果配置了靜態IP信息後可以正常上網,連接LAN的話,則說明問題的出在客戶機與DHCP伺服器的連接或者DHCP伺服器自身上。我們就要將問題的起因放到DHCP伺服器上。 小提示:有的時候為客戶端設置一個其他用戶,然後使用該用戶登錄也可以解決部分DHCP故障,另外用 lspfix.exe或winsockxpfix.exe,修復tcpip的棧區錯誤,結合「開始->運行->輸入sfc /scannow」掃描一遍系統文件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三、伺服器排障: DHCP伺服器的排障方法我們已經介紹過很多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查閱以前伺服器頻道相關文章。主要的手段就是查詢伺服器上的dhcp server的設置是否正常,如果沒有啟用將其開啟。另外還要時不時的將DHCP伺服器關閉查看是否網路中還存在其他DHCP伺服器從而產生沖突。另外在網路建立域的情況下,要想開啟DHCP伺服器是需要由域控制對該DHCP伺服器授權的,所以授權工作不要遺忘。 還需要提的一點就是租約的問題,如果發現DHCP工作正常,一部分客戶機無法獲得IP信息,執行ipconfig /renew提示找不到DHCP伺服器,而另外一部分可以正常獲得的話,百分之九十是因為租約的原因,要嘛租約里保存的信息過多,需要我們手工清除一次;要嘛租約時間設置的過長,以至於大量非法MAC佔用了有效IP地址。 小提示:凡是提供DHCP服務的伺服器都必須設置固定IP地址,想在動態獲得IP信息的計算機上啟用DHCP服務是不可以的。而且雖然微軟公司在限制DHCP服務上做了規定,例如同一個網路中不容許兩台DHCP存在。但是目前有很多第三方軟體可以建立DHCP伺服器,甚至是寬頻路由器也將DHCP功能集成於自身配置中,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就無法清楚的查詢出網路中到底存在幾個DHCP伺服器了,我們只能將懷疑對象一一關閉或者在交換機及路由器上將懷疑對象進行訪問控制列表過濾。總之網路中存在非法DHCP伺服器引起的網路故障是非常難解決的,需要反復調查循序漸進。 總結:當DHCP服務出現問題時不要盲目的去伺服器上查找結果,大部分時候都是因為客戶機故障造成的,另外客戶機與伺服器之間的媒介也要值得注意,網線是否連接正常,交換機是否工作正常都是需要考慮的,必要時一定要多多替換,換幾個網線或幾個交換機埠來判斷。切記不要想當然去操作,要腳踏實地的去測量才能得到真正的結果。
❽ 中國現在有多少網民
全國近2億~!!
中國與韓國互聯網發展之對比
有人認為,互聯網是一種全新的生產工具,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快的脫貧工具,也有人說網路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它會在貧富之間、城鄉之間帶來「數字分割」。對此我們更相信是前者,互聯網的產生給貧窮的國家、地區和貧困的人們帶來重新站起來的機會。
生產力是根本因素,技術始終是物性的,而人卻是主動的,一切都得靠人與技術的完美結合。任何國家、公司或者個人如果還是固步自封,結果將會適得其反。
互聯網的本質是信息流動和信息開放。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信息將會恩及每一個人,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也許為欠發達國家、地區和個人帶來了機會。我們現在也許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即網路經濟的價值並不是它本身立即能給社會和企業帶來多少有形財富和利潤,而在於它可以營造一個新的社會形態,為全體社會成員提高社會能力和經濟創造力提供一個平台,使幾乎所有的產業都構建在一個新的起點上,使企業有可能實現財富迅速聚集和跳躍式發展。
韓國位於亞洲朝鮮半島,面積99,237平方公里,人口約4,800萬,經濟水平在亞洲國家中位於前列,經濟增長速度居於世界前列。
韓國作為舊日「亞洲四小龍」之一在七十年代開始了經濟起飛,創造了堪與日本相比的經濟奇跡。從產值來看,到80年代韓國的支柱產業是化纖產業,而90年代以後電器、電子一直占據第一位,90年代後期,韓國的主要產業已相繼進入成熟期,面臨增長放慢、國際競爭力減弱的嚴峻挑戰,加之亞洲金融危機使韓國傳統經濟遭到重大打擊,促使韓國政府意識到,21世紀是知識與信息決定國際競爭力時代,應該大力發展數字信息產業。經過幾年的發展,韓國數字信息產業有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沒有太多的宣傳鼓吹,韓國已經發展成亞洲互聯網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與新加坡和香港齊頭並進。根據韓國信息通訊部的消息,在頗有遠見的韓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韓國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完成了光纜架設,實現高速的互聯網和電信服務。
韓國全國所有地區的高速光纜主幹網將在2002年建成,屆時整個韓國的互聯網信息傳輸速度將提高100倍。韓國政府從2000年起投入40萬億韓元(1,200韓元合1美元)的巨資,到2005年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建成超高速信息通信網,韓國的互聯網用戶將會大部分使用新建成的超高速通信網路。家庭用戶將享有10Mbps和帶寬,個人移動用戶將享有2Mbps的帶寬*,人們將能夠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以低廉價格獲得優質的多媒體信息服務。
據韓國統計廳2001年4月24日發表的2000年度信息通信部門調查結果表明,去年韓國國民每周平均使用電腦的時間為17.2個小時,平均每天使用電腦2.5小時。比1997年(5.9個小時)增加近3倍。使用商業PC通訊或互聯網的時間也同比增加2.5倍,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數字。
2000年戶均電腦擁有率達到46.5%,相當於每兩戶擁有一台電腦,1997年為29%。關於電腦的主要用途,40.4%的人用於PC通訊或上網,達到1997年的5倍。每10戶中有3戶(31.4%)安裝了商業PC通訊或互聯網專用線;在韓國6歲以上居民之中,可以操作電腦的人超過了半數(51.6%)。
每10戶中近8戶(77.2%)的家庭擁有手機,手機已完全成為生活必需品。擁有互聯網專用線的農漁村家庭比率只有17.8%,比城市地區(35.3%)低,具有計算機操作能力的人口比重也為34.6%,城市地區為55.9%。良好的軟硬體和文化環境使韓國信息產業深入人心,有利於韓國的信息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為了發展數字信息產業,韓國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比如2001年1月31日,韓國信息通信部發表了《搞活.com企業支援方案》,規定以後往海外發展的互連網企業中的優秀企業,將由政府給予資金及行政方面的支援。另外,為了解決陷入經營困難的.com企業的資金短缺問題,決定2月份成立資本金150億韓元的.com企業專用基金。同時,政府今年還將投資1600億韓元,到2005年為止計劃投入1兆韓元發展韓國軟體業。在韓國信息通訊部26日公布的《建設軟體強國政策》中稱,2005年計劃實現以後,韓國國內軟體產業的生產規模將達到37.12兆韓元,出口額也將達到33億美元,進入世界前7位。另外還決定,今年把海外營銷前沿基地IT支援中心,從現在的兩個(美國矽谷、中國北京)增加到6個(美國波士頓、日本東京、中國上海、英國蘇格蘭),還有明年即將新設的6個IT支援中心,計劃總共運營12個IT支援中心。
同時韓國還提出了宏偉的「電子政府」計劃,計劃在2002年實現。屆時,韓國的理信訪服務、資金調撥、稅金、社會保險、教育行政等政府有關國民、企業的一切事務的將可以在互聯網上實現。[1]
縱觀韓國互聯網發展過程,再與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做一些比較,感覺到中國的互聯網發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在此我們不妨探討一下。
一、相關的基本數據比較
我們先就一些數據對中國和韓國互聯網發展現狀進行一些分析。以下的數據分別來自於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簡稱CNNIC)和韓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Korea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簡稱KNIC)
關於各國信息中心數據調查,內容略有些不同,如韓國的有關報告更側重於宏觀的一些調查,如服務商數量、互聯網互連點、域各主機數等等;中國的報告更側重於微觀的,特別是互聯網用戶狀況的調查分析,如用戶的分布情況、用戶的職業比例、收入比例等等。但是有一些是共同都進行調查的數據,我們主要就以下三方面的數據進行比較。
上網人數:
中國韓國
1998.7--117.5萬310.3萬
1999.7--400萬1086萬
2000.7--1690萬1640萬
2001.12250萬2093萬
自從進入90年代,韓國就開始致力發展互聯網,據韓國互聯網中心的據可查的歷史統計,韓國在1994年就有13.8萬,至1997年達163.4萬。1998年到2000年8月的統計數據如上表所列。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國和韓國在上網人數上基本相同,但韓國的全國總人口只有4千5百萬,所以對於韓國來說,上網人數已佔全國總人口的43%。而中國有12億人口,上網人數僅佔全國人數的1.8%. 2000年12月底,韓國的網民有1904萬,到今年3月底該數字增加到2090萬,增長了近3.9個百分點。2093萬之多的網民,意味著在韓國7歲以上所有的人當中,網民的比例佔了48.6%。
域名注冊數:
.cn domain.kr domain
1998.79,41526,166
1999.729,045207,023
2000.7---2000.899,734493.691
據韓國互聯網的統計報告,韓國的據可查的在Kr下域名注冊記錄為1993年,是61個,1997年發展到8,045個。但中國直到2000年在Cn下注冊的域名增長緩慢,與中國的上網人數相比很不相稱,與中國互聯網發展的狀況相比也很不相稱。
據有關報道稱,中國雖然在Cn下注冊名域名數沒有太大的增長,但在根據作為ICANN授權的權威國際域名頂級代理商新網也於近日公布了中國2000年第二季度國際域名指數報告。統計結果顯示,到2000年6月30日為止,中國大陸境內國際域名注冊總量高達477900個,其中「.com」為410900個,佔86%,「.net」為57300個,佔12%,「.org」為9700個,佔2%。和國內域名相似,國際域名注冊也主要集中在北京、廣東和上海三大城市,廣東以19.82%的注冊量比率躍居首位,北京14.25%、上海11.19分列其後。中國在Cn下注冊的域名僅有99734個,國際域名卻高達477,900個,國際域名注冊量足足達到了國內域名注冊量的近5倍。也許可以說,中國總體上注冊的域名數量和韓國相比,數字比例還是相當的,只是在Cn下注冊的域名數少。
站點數及IP址數:
中國WWW站點數韓國IP址數* 256
1998.73,70017,053
1999.79,90623,917
2000.727,28945.242
二、中國互聯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從以上一些數據的比較中,我們至少已看到了明顯存在的三個問題,即上網人數佔全國人口總數比例太小的問題、CN下域名注冊太少的問題、以及網站的數量少的問題,這反應出大部分人只是在瀏覽,而不是在用網。但是這些僅僅是表面問題,其實在這後面還隱藏著更多的問題,下面我們不妨從表面問題入手,然後由表及裡地比較深入的分析。
1、上網人數及群體
正如前面數據所表明的,中國的上網人數才佔全國人口中的1.4%,那麼更多的農村人口上網還是個空白。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將使中國發達地區更加相對發達,落後地區更加相對落後。一句話,它將進一步強化而不是弱化當前中國業已存在的城市和農村鮮明反差的二元格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城市的數字中國與農村的傳統中國將會並存,貧富還會延續。
互聯網技術的實現需要高度發達的經濟基礎,同時還需要先進的高科技及高科技人才作支撐。而這些在中國大部分農村卻都是極為匱乏的。當前農村所需要的並不是像互聯網這樣最先進的技術,而是需要像諸如水土生態保持、品種改良、耕作和栽培技術改革、小型機械化農具、多種經營、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農作物的抗旱性與節水灌溉和農田水利規劃之類的適用技術。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中國網民到2000年底有2250萬。因此,上網在中國是百分之一點幾的人的「富貴」游戲。對於年收入300元而上網需交費120元的農民來說是絕對玩不起的。
那麼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已經上網的人群,。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2000年7月份的統計,中國上網人群有以下特點:
18歲以下18—2425--3031--3536--4041--4551--6060以上
1.65%46.77%29.18%10.03%5.59%5.07%1.30%0.41%
用戶行業分布如下:
黨政管理機關工商管理、稅務交通、運輸業商業、貿易
5.09%2.78%2.80%9.13%
金融、保險業信息、咨詢服務業社會服務業公檢法
5.04%4.58%4.48%1.53%
文化、娛樂與體育業新聞媒體與廣告業科研、教育事業郵政、通訊業
2.76%2.26%12.63%2.83%
計算機與IT行業採掘、礦業、製造業農林牧漁水利業其他
13.60%3.50%0.62%26.37%
家庭人均月收入(單位為人民幣元)
500以下501--10001001--20002001--40004001--60006000以上
8.26%28.19%37.77%18.45%4.48%2.85%
分析上述三組數據,18歲至30歲年齡段的人佔76% ,工資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佔74.22%,以及從上網者行業分布來看,這是一個有鮮明特色的群體。他們年輕,受過良好教育,收入相對較高,以公司職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為主。由於他們對信息和網路技術的掌握,對互聯網的積極認同、深入了解和良好的悟性。或者說他們大多是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不久的,從事白領工作的年輕人。
韓國互聯網信息中心雖然沒有此類詳細的報告,但據筆者在漢城了解到的情況,在上網的人中,韓國的政府管理機關、科研、教育事業單位上網率是百分之百。
2001年上半年,韓國調查媒體Internet Metrix公司受信息通信部的委託,在韓國民眾中展開的一項互聯網普及程度的季度調查,他們通過電話對3582個家庭做了抽樣采訪調查得出了結果。結果顯示,每個互聯網用戶平均每周上網時間由去年12月份的11.73小時降到了現在的10.67個小時。在接受調查的用戶中,有58.1%的用戶上網是為了檢索信息,19.9%的用戶上網是玩游戲和娛樂,14.8%是發電子郵件。為了學習目的的佔3.1%,聊天的佔1.5%,瀏覽股票信息及網上交易的佔1.3%,網上購物及預約服務的佔1.1%。調查還發現,韓國網民的性別差異正在縮小,在2090萬名網民當中,男性網民1196萬,女性網民897萬,分別佔了總數的57.1%和42.9%。而三個月前統計的該比例為66.9%和33.1%。[2]
2、域名注冊問題
如前所述,中國在CN域名下注冊的僅有99734個,國際域名卻高達477900個,國際域名注冊量足足達到了國內域名注冊量的近5倍。人們不禁要問:中國域名到底怎麼了?這種現象在其他國家是少見的。國外域名數量的增多,不但增加了國際信息流量,擠佔了寶貴的國際信道資源,而且也使大量外匯流出國門,流入國外公司的口袋。
從域名注冊流程上看,國內域名注冊手續繁復,周期較長。國內域名的申請必須由法人進行,企業需要提交一系列的書面申請、表格和文件等,經過多至數十天、少亦十數天的等待,才可以獲得批准。而像新網ChinaDNS這樣的國際域名代理商則提供了極為簡單、快捷的注冊過程,無論是個人用戶還是企業用戶,只需要在線填寫一個簡單的表格,提交後最短幾分鍾內就可以成功擁有自己的域名。對於急於邁進網路經濟時代的企業,選擇注冊國際域名無疑是條既省時又省力的捷徑。
從市場環境上看,數年來中國的國內域名一直由CNNIC獨家經營和管理,不存在市場競爭。而在中國國際域名注冊市場中,由於國內並存著多家頂級代理和二級代理,競爭異常激烈。為了自身的發展,為擁有更大競爭優勢,各家代理商競相採取積極措施和靈活手段,不斷針對企業用戶和個人用戶的實際需求對經營策略進行快速調整,或在全國推廣各式各樣的促銷活動,或大打服務牌,或以價格出奇制勝,目的是贏得更多的用戶和市場份額。
從市場價格上看,兩年來,國內域名注冊價格基本穩定在每年300元上下,沒有太多的變化。而國際域名由於注冊總成本的不斷減少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其注冊價格卻一降再降,幅度達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從開始的數千元,直到近期以新網為代表的每年幾十元。同時,各類配套服務也不斷花樣翻新,使用戶從中獲益匪淺。在資金力量並不雄厚卻占市場主導地位的眾多中小型企業和個人看來,注冊一個國際域名顯然極其實惠和實際。
那麼作為國家級的互聯網路信息中心,負責管理和運行國家頂級域名CN的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呢?面對國外域名咄咄逼人的氣勢,CNNIC如何應對?CNNIC是否會通過降低價格來增強與國外域名的競爭優勢呢?對此,CNNIC的答復是:CNNIC將以高質量的服務來迎接國外域名的挑戰,而非簡單的價格戰。這一方面是由於CNNIC並無權直接修訂CN域名的收費標准,另一方面是由於價格並不是選擇注冊域名的主要影響因素。在2000年5月,CNNIC面向全社會網上徵求域名注冊管理辦法修訂意見時,在全部100多份反饋中,只有兩個提到了價格問題。很顯然,一年一兩百元的差額對於一個公司或企業決策的影響力能有多大呢?所以CNNIC認為,導致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現行的注冊管理制度過於嚴格所致。例如日本,雖然擁有2830萬網民,但由於其執行的是比中國更為嚴格的注冊政策,導致日本域名數量也只有10多萬。而擁有1950萬網民的英國,由於其寬松的注冊政策,在8月份,英國域名注冊數量就已達到210萬個。
修訂管理辦法已刻不容緩。為此,信息產業部委託CNNIC在今年上半年開展了現行域名注冊管理辦法的修訂調研工作。此次CNNIC工作委員會和CNNIC向信息產業部提出的修訂建議要點包括:放寬域名命名限制,開放域名資源;簡化注冊手續,提高域名注冊效率;以適當形式開放個人域名,開發域名資源;建立域名爭議解決機制,防止惡意注冊;降低收費標准,鼓勵個人、組織上網。目前,信息產業部正在積極進行域名管理辦法的修訂,有關規定有望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出台。
對於降低域名費用,CNNIC建議為了配合個人域名的開放,可以將域名費用分為兩類,個人和組織區別對待,給個人以更為優惠的價格,以鼓勵個人上網、用網。當然,畢竟CN域名數量剛過10萬,降價幅度無法同擁有2000萬數量的國外域名相比。但為了使廣大互聯網路用戶真正受益,CNNIC同時還建議借鑒國外域名注冊體制,將域名注冊機構分為域名系統管理者和域名注冊服務商。域名系統管理者面向域名注冊服務商收取域名費用,用於維護域名資料庫和開展相關研究,收費標准由國家制定。域名注冊服務商面向最終網民收取域名費用,費用由各個服務商根據其市場競爭策略自定,使最終用戶獲益。
一流的服務,離不開一流的硬體支持。隨著業務量的增大,CNNIC開始著手投入巨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2000年6月,CNNIC投資三百多萬元建設了呼叫中心,並開通800電話,由CNNIC為用戶打來的服務咨詢電話付費。該系統將逐期開通電話、傳真、電子郵件、文字洽談、VOIP呼叫、網頁共享等服務功能,以求向廣大互聯網路用戶提供一流的客戶服務。目前,CNNIC每天接入800咨詢電話1000多個。今年下半年,CNNIC計劃投資800多萬改善CN域名注冊服務設備和軟體系統,以便在硬體建設方面達到國際水平。在改善各方面條件的情況下,CN下注冊域名的情況也許會有所改善。
3、看網與用網
網路經濟迅速崛起,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差距還很大。上網人數佔全國總人口數的比例低、網路的使用效率不高、網路的多種功能還沒開發出來。上網者大多是在「看網」,而不是「用網」,就是其中的一個明顯差距。
現在,國內的網路經營者設計了大量的網頁,提供了許多的新聞、信息、圖片、資料等,供上網者來看。「看網」也是網路的一種功能,上網者可以獲取一些有用的信息。但目前中國許多網頁互相轉登各種報刊、雜志的新聞、信息,而自己原創信息並不多,時效也不快。
網路的最大作用還在於「用網」。網路的時效可使我們高效率地處理各種現代社會的工作、學習、生活上的事務。在發達國家,電子商務、網上購物、網上理財、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給人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在我國,「用網」的許多功能還沒有開發出來。人們許多新的需要,都可以用網路的功能來得到滿足。例如,目前由於人們工作、商務、生活活動范圍的擴大,人戶分離的現象越來越多,有的人外出後,需要調動自己賬戶上的資金,供自己在外使用,網上理財功能就可以幫他用網路調度賬戶上的資金。但現在國內還沒有開發出網路的這種功能來。
韓國產業資源部宣布,最近該部委託韓國電子商務振興院,以證券交易所和那斯達克上市公司為主,對1000家企業進行了統計調查。調查顯示,2001年韓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9.34萬億韓元,2000年的市場規模為17.42萬億韓元。
韓國產業資源部預測,2005年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超過187兆韓元。從交易對象上看,企業間(B2B)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達到8.18萬億韓元,佔全部的46.9%;企業與消費者間(B2C)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達到3.02萬億韓元,佔全部的17.3%;企業與政府間(B2G)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億韓元,佔全部的1.2%。[3]
韓國還以互聯網這樣的高科技管理方式的的提高建築行業的工作效率,也杜絕了腐敗的發生。
九十年代中期發生在韓國的兩起重大建築質量事故如今仍然在韓國建築行業陰魂不散。2000年,韓國建築行業收入只佔國民生產總值的8.2%,大大低於1996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前的11.6%。建築行業需要新的刺激來激活,同時,也需要採取新的措施來提高工作效率,杜絕工程腐敗,避免悲劇再次發生。韓國企業想到了用網路來解決這個問題。
一個通過網路來進行工程管理的系統已經在韓國建築行業中採用。這是由韓國三星公司開發的,一個名叫Prima的系統(互聯網應用服務提供的的項目資源和信息管理)。Prima系統可以管理建築材料從供應商到建築工地的流動;管理人力資源等等。工程管理人員只需輸入需求,系統就能自動計算出實際需要的材料數量以及需要什麼時候供貨。這個系統還可以讓施工管理人員知道在一定時間到底需要多少工人,幫助管理人員合理的配置人工。
這套系統還使得那些希望在工程中大撈一把的人也沒有空子可鑽,因為供貨商和施工管理人員之間的交易是完全透明的,所有參與工程的人員都能看到工程物資的定貨合同和施工人員的勞動合同。
韓國建築交通部副部長Jung Kyung Hee表示,「從長遠來看,加強互聯網的力量是增強韓國建築業中的競爭力的重要方式。」[4]
兩年以前,這套系統首次在一個大型的綜合樓——「城堡王宮」的建設工程中使用。根據三星公司的數據,在這個工程的建設中,系統為工程節約了40億韓元(300萬美元),占工程總投資的0.8%。同時還將工期提前了5個月。
當2003年,第一個住戶住進城堡王宮的時候,他將完全處在一個網路世界。3G無線網路系統使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手機控制空調;大樓大廳中的遠程醫學監視器可以讓他們檢測血壓和其他重要的身體指標。檢測結果將通過大樓的寬頻網路系統傳送到醫院。
這套系統是怎樣在這個工程中得以運用的呢?在Prima系統資料庫中,所有的材料,從水泥到鋼材到各種管道,都有自己的代碼。工程管理人員們直接通過Prima系統將定單明細傳送給供應商。供應商和運輸公司都明白什麼時候送貨,而工程管理人員也清楚什麼時候需要這些物資到位。系統開發人員Hwang說,「通過這套系統,我們再也不用擔心庫存問題和工期超時的問題了。」
Prima系統還用於監控在城堡王宮施工的2000多名建築工人的情況。由於一個工程中往往有多個施工隊進駐,不便施工人員進行整體管理。Prima系統給每一位工人都配備了一個帶有條形碼的身份證,資料庫中存貯著他們相應的資料。比如,如果一名工人在工地受傷,工程管理人員可以很快識別他的身份和他現在從事的工作,並很快通知醫護人員,安排調整施工隊伍。這樣,負責工程的人就能很清楚自己場地上工人的人數及各種情況,知道還有多少工作要做,需要多少工人。
❾ win7如何查看同區域網里有幾個用戶
win7查看同區域網里內用戶
方法一:
通過點擊桌面圖標"計算機"-"網路"查詢區域網在線用戶;
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LAN)是指在某一區域內由多台計算機互聯成的計算機組。一般是方圓幾千米以內。區域網可以實現文件管理、應用軟體共享、列印機共享、工作組內的日程安排、電子郵件和傳真通信服務等功能。區域網是封閉型的,可以由辦公室內的兩台計算機組成,也可以由一個公司內的上千台計算機組成。
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LAN)是在一個局部的地理范圍內(如一個學校、工廠和機關內),一般是方圓幾千米以內,將各種計算機,外部設備和資料庫等互相聯接起來組成的計算機通信網。它可以通過數據通信網或專用數據電路,與遠方的區域網、資料庫或處理中心相連接,構成一個較大范圍的信息處理系統。區域網可以實現文件管理、應用軟體共享、列印機共享、掃描儀共享、工作組內的日程安排、電子郵件和傳真通信服務等功能。區域網嚴格意義上是封閉型的。它可以由辦公室內幾台甚至上千上萬台計算機組成。決定區域網的主要技術要素為:網路拓撲,傳輸介質與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區域網由網路硬體(包括網路伺服器、網路工作站、網路列印機、網卡、網路互聯設備等)和網路傳輸介質,以及網路軟體所組成。
❿ 網路系統集成框架包括哪幾類
在網路工程中根據應用的需要,運用系統集成方法,將硬體設備,軟體設備,網路基礎設施,網路設備,網路系統軟體,網路基礎服務系統,應用軟體等組織成為一體,使之成為能組建一個完整、可靠、經濟、安全、高效的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全過程。
從技術角度來看,網路系統集成是將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控制技術、通信技術、 應用系統開發技術、建築裝修等技術綜合運用到網路工程中的一門綜合技術。
一般包括: 1、前期方案 2、線路、弱電等施工 3、網路設備架設 4、各種系統架設 5、網路後期維護
主要任務及其作用
技術集成:根據用戶需求的特點,結合網路技術發展的變化,合理選擇所採用的各項技術,為用戶提供解決方案和網路系統設計方案。
軟硬體產品集成:根據用戶需求和費用的承受能力,為用戶的軟硬體產品進行選型和配套,完成工程施工和軟硬體產品集成。
應用集成:面向不同行業,為用戶的各種應用需求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並付諸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