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網路游戲對青少年的危害
一、荒廢學業身心受損
青少年一旦成了"網蟲",將大量的時間用到網路游戲上,吃飯玩、走路玩、上課玩,甚至躺在床上也在玩,無時無刻不在網游世界裡,做了網路的俘虜,為網路所累。
二、溝通障礙
長時間與電腦打交道容易形成與電腦的符號式相應思維,零碎的符號式機械思維代替了人的邏輯思維能力,結果導致與他人溝通障礙,無法融入現實生活,只能在虛擬的網游世界裡去滿足自己的一切願望。
三、道德品質下滑
高級別網路游戲需要經濟基礎作後盾,裝備需不斷升級更替,某市一青年公務員上班打網游挪用公款一千多萬元購買網路裝備,最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⑵ 堅決要關閉網路游戲,中國人的呼籲,害了太多的青少年
那麻煩連廣場舞、麻將什麼的一起禁了吧,手機也禁了最好
⑶ 騰訊游戲害了多少孩子,為什麼不把騰訊關了
騰訊終於意識到游戲的危害,開始全面管控,以防未成年過度沉迷
1、在消費方面,騰訊規定,未滿8周歲用戶禁止使用游戲付費服務;8-16周歲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50元人民幣,月累計充值不得超過200元人民幣;16-18周歲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100元人民幣,月累計充值不得超過400元人民幣。
2、在游戲時段及時長上,未成年人在每日22時至次日8時將被禁止使用小游戲服務。法定節假日未成年用戶單日游戲時長累計則限制在3小時內,非節假日限制在1.5小時內。
3、通過騰訊「成長守護平台」,家長不僅可以得知孩子上線時間、游戲時長,還可以接到孩子的付費通知,如果付費項目超過上述規定,家長可以通過客服投訴渠道與開發者聯系退款。
未成年人沉迷游戲問題,已經是多年以來困擾很多家長的老問題了,徹底根治需要家長、學校和游戲公司共同監管,國家層面應該立法控制,才能發揮最大效果。
廣大群眾以及深受其害的家長父母建議如下:
第一、早該有此動作了,救救祖國未來的花朵和成千上萬的父母們,游戲不但毒害青少年,還毒害我們的下一代,強烈呼籲國家管控騰訊游戲,強烈要求下架全部網路游戲。沒真正管控到位,國家層面應該立法控制!
第二:8歲以下的小孩一般家長都可以管控玩游戲的時長或游戲種類,這個到還好控制,建議10歲~16歲每人都有身份證,鑒於家庭情況及孩子是否需要用手機的情況來看,如有孩子需要用手機那可以用孩子的身份證辦理電話卡讓孩子用,這樣一來孩子在玩手機時,游戲公司方設置好關於孩子玩游戲系統管控的有關方面內容,把好這道關卡,一來也減少了家長為了管控孩子少玩手機發生相互不理解暴跳如雷或有可能出現危機生命安全的現象,這樣也等於幫助家長減少與孩子發生矛盾,再者也等同於幫助了一個家庭挽救了一個孩子,孩子不光是家庭的未來,社會發展的未來,更是祖國的未來,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拯救孩子的心靈及大腦,不能再沉迷於游戲而毀了大好的青春年華,這也是一個母親真切的心聲。
第三:國家就應該全面取締所有一切網路游戲,還一個風清正氣的文明健康社會,網路游戲毀了多青少年兒童學習不上進,年輕人工作不努力,和家庭。
第四:不要只知道賺錢、在我身邊有很多孩子都給害了、人在做、天在看、中國不是靠游戲、強大、強盛。
第五:游戲不光是害了小孩子,成年人也入迷,工作也不做,飯都不吃,覺也不睡的打,希望關停,害了多少家庭。要全部關停,成年人也有上癮的,就跟鴉片一樣!我們國家應該出手,真的毀了大人小孩!有些自控力差的年青的人也是沉迷游戲,荒廢工作學習!強烈呼籲取消所有游戲上線!
第六:玩游戲不是錢的事,與錢多少不是問題,問題是時間差,必須在21:00/8:00禁止一切游戲,其餘時間未成年人不超一小時,成年人不超二小時。關鍵是晚上下課後保障孩子有足夠睡眠時間。騰訊公司學學國外,掙點良心錢。支持關閉網路游戲,少年強則國強,可我們的少年卻沉迷游戲當中。學會懶惰,學會暴力。全力支持國家應全部下架游戲,害人太深了!
希望騰訊負起社會責任!好好向馬總學習!不要為了錢而毀了祖國的下一代。很多家庭整天不得安寧,孩子正在學習的時期。
第七:為什麼不全部下架游戲,難道讓游戲像毒品一樣,一點一點慢慢吸引孩子嗎?等上癮了戒不掉了,不就像吸大煙一樣,毀了家也毀了國,強烈要求全部下架游戲,不要再毀了幾代人了,
強烈要求下架游戲,拯救所有家庭……
⑷ 期待2020年網路游戲關閉趕緊關閉吧!害了多少青少年學生
2020又是網路游戲公司賺錢。今年剛剛成立電競學校
。電競文憑也有了。奧運電競比賽也開始了。你覺得網路游戲會完嗎?喜歡玩游戲,就去玩吧。玩好了也有出息。
⑸ 我強列希望國家早該禁止網路游戲,游戲毒害多少青少年,毀掉多少幸福家庭。有多少家長恨死發明游戲的人
這樣太極端了,難道沒有游戲,壞人就沒有了?青少年就都是優秀棟梁?就像是那些窮國家,他們連溫飽都成問題,就不用說去玩游戲了,但是那些國家就沒有壞人了?他們的青少年都很優秀?,那些國家的壞人應該更多吧,他們他青少年小小的就要為了溫飽而奔波。其實不是不能玩游戲,要正確的引導教育,一味的禁止有用嗎?就像前幾年的網癮學校,雖然那些青少年有的不玩游戲了,但是被折磨的都有心理疾病了,這樣的青少年以後就能成才?
⑹ 網路游戲能毀壞多少青少年呢
網路游戲能毀壞多少青少年呢?現在的網吧里,有多少青少年都在痴迷的玩著網路游戲,有的幾天幾夜不睡覺。有的花大把的金錢在裡面,兩隻眼睛都睜不開了還玩。這不是在毀人是在幹啥呢?
上述問題很正經,我非常同意,所以我要把這東西寫入日記,當初傳家寶傳給下一代。
2333年,我的曾……曾孫子拿起我的日記,並且對此發表如下評論:
這是什麼鬼問題,古代人怎麼這么好玩,現在人類最高壽命是234歲,玩網路游戲還有神經加速,現實1秒等於游戲5秒,我150歲退休,現在180歲,我玩了30年,嗯游戲時間150年都快吐了,古人還痴迷網路游戲,這一段我要寄給火星的兒子看看……
好吧,上訴完全是扯淡……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類的壽命增加,文明社會的升格,未來我們個人可支配的金錢越來越多,你想想,當你醫療達到只要不爆頭就可以救活的程度,智能機械的普及3塊錢的飯就可以把自己撐死,甚至政府強迫你吃免費飯,人力越來越廉價,腦力越來越重要,這些問題還是問題嗎?
⑺ 馬化騰做得游戲害了多少青少年
隨著網路的普及以及手機功能的日益強大,網路游戲已經成為青少年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網路游戲又一次得到空前的發展,並且已經成為諸多家庭的「心腹之患」,游戲已經嚴重影響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為「害群之馬」,具體如下:
沉迷網路,影響學業。由於手機的普及以及4g技術(接下去就是5g技術)的應用,當前的網路游戲功能正變得日益強大,其充滿誘惑的競技功能幾乎讓每一位涉足的青少年「不能自拔」,幾乎就成了他們的「精神毒品」,相比較下,學業在網路游戲面前變得毫無吸引力,家長的約束也正變得「蒼白無力」,可以說,至少有一半的基礎教育階段的家庭都曾遭受過或正遭受網路游戲的沖擊,孩子的學業成績受到影響,家庭中家長和孩子的大部分沖突就是因此而起,很多家長都有過像「防賊一樣防孩子玩游戲」的經歷。另外,據傳,每年高校勸退學生中絕大部份是因為大學生沉迷網路、荒廢學業引起的。
崇尚色暴,影響三觀。當前的很多游戲都充斥著暴力和情色。戰爭游戲、斗毆游戲、暗殺游戲、情色游戲,它們正潛移默化的告訴我們的青少年,要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騙、偷、搶、殺成為「成功的秘訣」,這些行為經常性反復的呈現逐漸讓青少年們迷失了網路和現實的區別,成為指導他們行為的准則,嚴重影響了他們的三觀。根據心理專家的研究,很多現實生活中出現的打架斗毆、校園欺凌甚至猥褻強奸未成年人等案例,都是源自網路游戲給青少年帶來的「三觀」的負面影響。
夜以繼日,影響健康。由於網路游戲的「魅力」,一旦青少年染上網癮,其結果是不但侵佔本來用於學習的時間,同時也會「擠出」所有時間、甚至是睡眠時間玩游戲,經常是夜裡「廢寢忘食、鬥志昂揚」、白天「無精打采、精疲力竭」,長期下來,這些孩子的體質健康狀況每況愈下,視力明顯低於同齡人。曾經在網上還曝光了有未成年人持續上網最後「突發死」的多起案例。
揮金如土,影響安定。網路公司設計網路游戲的目的就是賺錢,越是熱門的游戲,利潤也就越高,這也成為未成年人玩游戲的唯一瓶頸。有些青少年就是為了能夠繼續玩游戲,「鋌而走險」,走上了詐騙、搶劫等犯罪的道路。同時,隨著網上銀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現代化交易結算技術的引入,網上支付正變得越來越方便,在家庭中,一旦被孩子知道了父母支付控制項的密碼,後果不堪設想。曾有多起案例,在孩子「破解」 了父母銀行卡的密碼的情況下,孩子在短短幾天甚至幾個小時就花完了父母幾十年的積蓄。
興趣單一,影響綜素。當前,在學生的學業負擔比較嚴重的情況下,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發展自己的愛好,在網路游戲的沖擊下,這種趨勢更加明顯,據專家研究,沉迷網游的學生明顯在缺少除學業外的其他愛好,原因很簡單,這些孩子所能支配的時間基本都用於了網游。在這樣的情況下,提升孩子的綜合素養就是一句空話。
綜上所述,沉迷網游已經成為嚴重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社會問題,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如若不解決,將會民族復興大業,尤其是當前「去中國化」的國際環境下,需要我們的年輕的一代挑起大梁,而網路游戲已經成為最大的障礙。
⑻ 關閉網路游戲,刻不容緩,游戲害了多少孩子,整天沉迷游戲,游戲毀掉了孩子們的一生啊希望國家關閉游戲
那是不可能的 ,不光孩子,大人還不是一樣玩,現在就是網路發達的社會,沒辦法,不是古代
⑼ 為什麼不把網路游戲禁了!它毒害了多少青少年啊!
。。。你以為把網游禁了,廣大青少年就回去乖乖讀書,社會實踐呀?網游只是一個娛樂方式,要玩的人終究會玩,不要玩的人終究不會玩。
或許你把網游禁了,那些沒游戲玩的孩子會去做街頭流氓混混,本來在游戲里殺人,現在在現實里殺人~
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是必然的,游戲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人明理了,才不會被毒害。
禁游戲不如讓那些不負責任的父母老師好好教育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