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路由表中包含的6項內容分別是哪些內容
目的網路號;掩碼;出介面;下一跳地址;度量值;管理距離。
路由表存儲著指向特定網路地址的路徑(在有些情況下,還記錄有路徑的路由度量值)。路由表中含有網路周邊的拓撲信息。路由表建立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實現路由協議和靜態路由選擇。
FIB表中每條轉發項都指明分組到某個網段或者某個主機應該通過路由器的那個物理介面發送,然後就可以到達該路徑的下一個路由器,或者不再經過別的路由器而傳送到直接相連的網路中的目的主機。
(1)網路層路由器對應的路由表項擴展閱讀:
為了完成這項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著各種傳輸路徑的相關數據,供路由選擇時使用,表中包含的信息決定了數據轉發的策略。路由表就像我們平時使用的地圖一樣,標識著各種路線,路由表中保存著子網的標志信息、網上路由器的個數和下一個路由器的名字等內容。
路由表可以是由系統管理員固定設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統動態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動調整,也可以由主機控制。
B. 路由表的路由表項
路由表中的表項內容包括: destination mask pre costdestination:目的地址,用來標識IP包的目的地址或者目的網路。 mask:網路掩碼,與目的地址一起標識目的主機或者路由器所在的網段的地址。 pre:標識路由加入IP路由表的優先順序。可能到達一個目的地有多條路由,但是優先順序的存在讓他們先選擇優先順序高的路由進行利用。 cost:路由開銷,當到達一個目的地的多個路由優先順序相同時,路由開銷最小的將成為最優路由。 interface:輸出介面,說明IP包將從該路由器哪個介面轉發。 nexthop:下一跳IP地址,說明IP包所經過的下一個路由器。
C. 路由器自身有路由表,路由表中有哪些表項
目的地 ip 地址,掩碼 ,網關,對應網關的ip地址出口,到對應ip地址的的跳數
D. 假定網路中的路由器B的路由表有如下的項目
距離矢量協議更新遵循的原則:
新的某路由表項在路由表中沒有,則直接在路由表中添加該路由表項;
如果路由表中已有相同目的網路的路由表項,且來源埠相同,那麼無條件根據最新的路由信息更新其路由表;
如果路由表中已有相同目的網路的路由表項,但來源埠不同,則要比較它們的度量值,將度量值較小的一個作為自己的路由表項;
如果路由表中已有相同目的網路的路由表項,且度量值相等,保留原來的路由表項。
根據原則就都懂了 一 一對應就好了。
E. 路由器中路由表中存儲了什麼對應關系
首先說說路由:路由器根據網路層的地址和路由器內部維護的路由表決定下一跳地址,分組到達路由時,更改鏈路層MAC幀的報頭繼續轉發。
路由轉發過程:先確定最短路徑,然後再通過所選路徑上的網路傳輸數據。
一個分組到達路由器之後,先於本地路由表中的對應的子網掩碼做按位與運算,然後再在本地的路由表中查詢,如果與本地IP相同,則已經到達目的端,由當前路由解析數據;如果計算出不是本地IP地址,則此IP為下一跳的路由IP,繼續進行路由轉發;若在當前路由器中查詢不到下一跳地址,即轉向默認的下一跳IP。轉發分組不可能在一個路由停下,這樣會給當前路由的性能造成負擔,且每個轉發分組的IP數據包的報頭中都有一個8位的生存時間TTL,這個生存時間並不是以時間單位計數,而是計算當前已經轉發過的路由次數,在源端,設置好最大轉發次數值,即生存時間,每經過一個路由,數值減一,直到最終路由器檢查到生存時間為0。則丟棄該分組。
所以路由信息最終要存儲在用於路由器的主機或者專業路由器上,存放這些信息的地方稱為路由表。其中包含三元素:目標地址-掩碼-下一跳。
F. 計算機網路題目:在互聯網的路由器中,其路由表
1、
路由表中的條目是以一個網段為目的的,也就是說多個地址可能只對應一個條目,所以A不對。
現在互聯網中各種路由協議選路方法不同,但都是自己選擇將數據包/幀傳給哪個下一條路由器,由下一跳路由器再去做路由決策,所以B不對。
C的說法也有問題,但已經是最好的答案了。因為路徑肯定是下一跳路由器某個介面的IP地址。
D說法含糊不清。
綜述,選C。
2、
TCP是可靠的傳輸機制,主要特點就是面向連接,也是端到端的傳輸層協議,所以A對。
IP用來傳輸數據,設計它的特點就是效率高,轉發快,而不考慮可靠性,可靠性一般由上層保證,IP只對自己的報頭進行校驗。所以B錯。
UDP是傳輸層協議,和TCP一樣屬於端到端協議,只是無連接沒有可靠性。
D錯。
綜述,選A。
3、
典型的電路交換就是傳統電話網,一條會話會獨佔一條物理鏈路,所以一定是從源到目的的同一路經。A錯。
使用數據報的分組交換採用存儲轉發傳輸方式,將一個長報文先分割為若干個較短的分組,然後把這些分組逐個發送出去,到達目的地時需要進行排序重組,也就是說同一報文的不同分組可以由不同的傳輸路徑通過通信子網。所以B對。
報文交換也是數據報的儲存轉發,但不分組,對比數據報分組交換可知,C錯。
而虛電路的分組交換顧名思義就是通信前預先建立一條虛電路,分組後的數據報會沿此虛電路傳輸,因此不會走其他路徑。D錯。
綜述,選B。
G. 2、根據下面的網路拓撲圖,寫出三個路由器的路由表項(路由表表目包含:目的網路、下一條、出口)
由於看不見圖,自用將路由器的介面分別稱呼為:左、右、上、下,
靜態路由。
RTA
目的網路 介面模式 下一跳
192.168.3.0/24 RTC左邊介面 左邊介面的IP
192.168.2.0/24 RTB左邊介面 左邊介面的IP
RTB
192.168.1.0/24 RTA上邊介面 上邊介面的IP
192.1683.0/24 RTC右邊介面 上邊介面的IP
RTC
192.168.3.0/24 RTA右邊介面 右邊介面的IP
192.168.2.0/24 RTB右邊介面 右邊介面的IP
H. 假定網路中的路由器B的路由表有如下的項目(這三列分別表示目的網路、距離和下一跳路由器)
距離矢量協議更新遵循的原則:
新的某路由表項在路由表中沒有,則直接在路由表中添加該路由表項;
如果路由表中已有相同目的網路的路由表項,且來源埠相同,那麼無條件根據最新的路由信息更新其路由表;
如果路由表中已有相同目的網路的路由表項,但來源埠不同,則要比較它們的度量值,將度量值較小的一個作為自己的路由表項;
如果路由表中已有相同目的網路的路由表項,且度量值相等,保留原來的路由表項。
分析如下:
B實際收到的路由信息為
N1 6 C
N2 5 C
N8 4 C
根據距離矢量的原則
N1 5 A(原則3)
N2 5 C(原則2)
N6 6 F(不更新)
N8 4 E(原則4)
I. 路由表的組成有哪幾項
有目的網路、掩Ma、度量值、管理距離、出介面(地址)主要Jiu是這些,當然配置和策略上的應用,在路You表上也會有不同的提現,具體配置具體分析!
Zhi於RIP路由協議的好處,在如今的大型Wang絡中幾乎沒什麼好處,但我還是想出來一些,比Ru說RIP協議很簡單,對於管理人員的要求Ye不高,技術文檔泛濫,也就這些好處吧,RIPJi術本身在如今的網路中基本已經不在使用了
J. 思科路由器查看路由表命令
思科路由器查看路由表的命令為Router #show ip route。
在路由器全局配置模式下,輸入show ip route命令,這時屏幕會出現許多的路由表的詳細信息,例如目的地址、子網掩碼 、網關、明文顯示的密碼、PC埠的一些詳細信息等。
思科(Cisco)路由器是一個集成多業務路由器,福利綜合服務網路路由器,以及獲得回報的網路路由器。思科公司是全球領先的網路解決方案供應商,依靠自身的技術和對網路經濟模式的深刻理解,思科成為了網路應用的成功實踐者之一。
(10)網路層路由器對應的路由表項擴展閱讀:
思科路由器優勢:
系統方法開始於單一永續平台,如思科(Cisco)集成多業務路由器。系統方法相結合的內部及其相互之間的智能服務,包裝,編織語音,安全,路由和應用服務結合起來,使程序更加自動化和智能化。
結果普遍安全的網路和應用,對數據,語音更高的服務質量和視頻流量,提高時間效率,更好地利用網路資源。
隨著集成多業務路由器,思科(Cisco)提供了一個全面的,未來需求的解決方案,最大限度地減少網路中斷,並確保進入最關鍵業務應用。思科(Cisco)對性能結合新的基礎設施服務的重點是使公司創造網路更聰明,更有彈性,可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思科(Cisco)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