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綜合交通網突破多少萬公里
600萬公里。
堅持交通先行,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世界級港口群,航空航海通達全球,綜合交通網突破600萬公里。
簡介
有一定的地域等級層次,除最高一級的全國綜合交通運輸網外,尚有大區、省區和地區等其他一些較低等級或層次的綜合交通運輸網。
它們的區別不僅表現在各自所覆蓋的地域范圍的大小,而且還反映在設施規模、技術裝備水平和結構特點等方面的明顯差別,並以此來適應不同層次地域經濟體系的發展對交通運輸所提出的種種不同需要。
『貳』 中國綜合交通網突破多少萬公里
「十三五」時期我國綜合交通網路總里程突破600萬公里。
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網路日趨完善,綜合交通網路總里程突破600萬公里,「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貫通,高速鐵路運營里程翻一番、對百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率超過95%,高速公路對20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率超過98%。
民用運輸機場覆蓋92%左右的地級市,超大特大城市軌道交通加快成網,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上海洋山港自動化碼頭、京張高速鐵路等超大型交通工程建成投運。
綜合交通運輸網的特點
①為地域生產綜合體(全國、大區域地區生產綜合體)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分布圖式大體與其所在區域的對外運輸聯系及區內各地間運輸聯系的總格局相近似。
②在運輸部門結構上具有一定的組合特點,且取決於所在區域的資源開發、經濟發展、交通位置和自然條件等方面的特徵。
③由若乾地位、作用與功能不同的交通線路(全國主幹線路、開發或先鋒線路)所組成。
④有一定的地域等級層次,除最高一級的全國綜合交通運輸網外,尚有大區、省區和地區等其他一些較低等級或層次的綜合交通運輸網。
『叄』 我國交通成績備受好評,為何能成為世界第一
12月22日15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在發布會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綜合交通網路規模和質量實現躍升,有力服務和支撐了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我國的交通發展備受好評,在高速鐵路營業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在建和在役公路橋梁、隧道總規模,內河航道通航里程,港口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等多項上占據世界第一的好成績。為何中國交通能實現多個世界第一呢?
堅持自主創新,積極研發核心技術為何我國的交通成績能發展成為多項世界第一名,關鍵在於我國不斷堅持自主創新能力,積極研發核心技術。高鐵的產生和迅猛發展就說明了我國即使在國外不給予任何技術支持,仍然能夠通過自身發奮圖強,積累高速鐵路建設的豐富經驗,形成了屬於本國的先進高速鐵路技術體系,並在自身體繫上不斷完善和優化做到世界最快速且最穩定的高鐵技術。
正是因為中國能堅持自主創新,不依賴引進產品和技術,積極研發屬於自己的核心交通和基建技術,不斷提高交通設施的安全性和快速性,形成多層次出行體系和多節點物流網路,才能成為多項交通成績的世界第一名!
『肆』 預計2035年我國實現都市區1小時通勤,建成這樣的交通網有多難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介紹落實《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精神,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有關情況,到2035年我國將實現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我國將實現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該消息一出便引發了廣大網友的激烈討論,畢竟大家都知道,建成這樣的交通網路是非常困難的,這也體現了我們綜合國力的提高,下面具體介紹一下:三、我們的綜合交通樞紐在建設和規劃上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我們要大力推動既有綜合客運樞紐整合交通設施,共享服務空間,這個理念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設計、建設、運營當中已經有了很好的範例。大家可以看到,航站樓地上地下五層布局,涵蓋了機場、高鐵、地鐵、城鐵以及計程車和機場巴士等,這種集中布局可以使大家換乘更加便利。 只有這樣,我國的交通網路建設才會越來越好。
『伍』 新中國成立以來綜合交通網突破多少萬公里
新中國成立以來,綜合交通網突破600萬公里。
預計到2035年,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實體線網總規模合計70萬公里左右,建設100個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實現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此外,完善面向全球的運輸網路,實現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實現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
基本規劃
《「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基本能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人民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為取得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了基礎保障,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加強交通運輸保障、促進復工復產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年裡,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網路日趨完善,綜合交通網路總里程突破600萬公里,「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貫通。
高速鐵路運營里程翻一番、對百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率超過95%,高速公路對20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率超過98%,民用運輸機場覆蓋92%左右的地級市,超大特大城市軌道交通加快成網,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上海洋山港自動化碼頭、京張高速鐵路等超大型交通工程建成投運。
『陸』 2021廣西高鐵規劃線路是什麼
2021年1月召開的2021年全區交通運輸工作視頻會議明確,2021年廣西將全力加快建設綜合立體交通網,鐵路方面,力爭開工合浦至湛江高鐵等6個項目,續建貴陽至南寧高速鐵路等9個項目。
1、合湛高鐵
新建鐵路合浦到湛江線位於北部灣腹地,廣西壯族自治區和廣東省交界的南部沿海地區北海市和湛江市。線路西接既有邕北線,東至湛江樞紐與茂湛鐵路及規劃的廣湛客專、湛海客專等連通,中間分別預留玉北城際、貴北城際等規劃線路的銜接條件,並以聯絡線連接既有邕北線北海站。
2、貴陽至南寧高速鐵路
貴南高速鐵路是銜接「一帶一路」陸路南北新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建成後,將與成貴、貴廣高鐵、渝黔高鐵等共同構成川渝黔及西北地區至華南沿海地區間旅客交流的快速鐵路通道,形成川渝黔及西北地區與南寧、北部灣、粵西、海南及東盟國家等地區旅客交流的便捷主通道。
(6)綜合交通網路突破多少萬擴展閱讀
5年時間廣西綜合交通網突破14萬公里:
5年來,全區交通運輸改革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加速成網,基本實現「高鐵市市通、高速縣縣通、民航片片通、內河條條通」;5年累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超6000億元,綜合交通網總里程突破14萬公里。
1、去年,廣西交通強國試點邁出實質性步伐,5項交通強國試點工作任務獲交通運輸部批復。
2、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再創歷史新高,完成綜合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780億元,同比增長34.7%。
3、重大項目建設刷新多項紀錄,全年建設高速公路項目54個4765公里,創廣西高速公路年度建設里程史上之最。
4、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鐵路相繼開工建設。
5、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項目納入國家發展規劃。
6、玉林福綿機場建成運營,填補桂東南地區民航機場空白。
7、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增長迅猛,去年共開行班列4607列,超過前3年總和。
『柒』 面試題:交通成為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你怎麼看
摘要 你好,很高興能夠為您解答呢。 我認為是這樣的:
『捌』 2020年廣東全省高速公路將突破1萬公里,今年黃茅海通道開建
全年計劃完成交通投資1300億元,黃茅海通道開工建設,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000多公里……1月4日,記者從剛結束的2020年全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獲悉,未來,廣東將以建設暢通粵港澳大灣區內外快速交通網路為重點,推動大灣區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高站位高標准推進交通強國建設先行。
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連續6年居全國第一
2019年,全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超1750億元,創歷史新高;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9495公里,連續6年居全國第一。
南沙大橋等跨珠江口通道已建成通車,以廣州為中心2小時通達珠三角各市和港澳的高速公路網路基本形成。新建成從莞高速惠州段、花莞一期等9項300多公里高速公路,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4500公里,核心區密度約8.2公里/百平方公里;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集裝箱吞吐量超過7500萬標准箱,廣深港高鐵、穗深城際開通運營開通運營,基本建成布局完善、銜接高效、互聯互通的綜合立體交通網路。
全省建成15項水運工程。其中,新增1個國際郵輪母港——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未來可停靠22萬噸級世界最大郵輪。北江航道擴能升級項目進展順利,建成濛里樞紐二線、飛來峽樞紐二三線船閘等5座船閘,千噸級船舶可從韶關孟洲壩下游通往佛山三水。西江建成自界首經虎跳門至珠海港高欄港區、經西伶通道至廣州港南沙港區2條3000噸級出海通道,為打造珠江「黃金水道」提供有力支撐。
廣東將加快完善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路
2020年全省公路水路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完成1300億元,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資900億元,普通國省道190億元,農村公路110億元,港口65億元,內河航道5億元,公路客貨站場項目及其他30億元。
廣東將加快完善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路,加快推進深中通道等54項2700多公里續建項目建設,其中2020年計劃建成汕頭至湛江高速公路汕頭至揭西段、河惠莞高速公路河源紫金至惠州惠陽段等22項1195公里、新增里程約1195公里,到2020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預計超過一萬公里;新開工黃茅海通道、惠州至龍門、從化至黃埔等8項270多公里。加快推進獅子洋、蓮花山等跨江通道及深岑高速公路江門至中山段、東莞至深圳、常平至虎門等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等預備項目的前期工作。
未來,廣東以建設世界級港口群和機場群、暢通大灣區內外快速交通網路為重點,謀劃和建設一批標志性重大交通工程,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橋,促進跨境運輸便利化,推動粵港澳三地跨境通行政策與體制機制優化對接,加快構建便捷高效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計劃到2022年底,形成大灣區「12312」交通圈,大灣區內實現以香港-深圳、廣州-佛山、澳門-珠海為核心的1小時交通圈,大灣區至粵東西北各市陸路2小時通達,至周邊省會城市陸路3小時通達,與全球主要城市12小時通達,基本達到世界一流灣區發展水平。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玖』 長江經濟帶綜合交通網路該如何進一步完善
隨著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的逐步推進,長江經濟帶交通網路規模不斷擴大,運輸組織和運輸結構不斷優化,多種運輸方式之間的銜接不斷強化,綜合運輸能力和品質不斷提升,有力支撐了長江經濟帶的發展。
據交通運輸部統計,在規劃綱要明確的「十三五」目標中,高等級航道1.2萬公里目標已達標8600公里;鐵路營業里程4萬公里目標已完成3.66萬公里;公路通車里程200萬公里目標已通車204萬公里,其中,上游地區普通國道二級以上比重70%的目標已達67.3%,下游地區90%的目標已達93%;區域民用機場數已達83座。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累計完成投資41741億元。
『拾』 我國綜合交通網突破多少萬公里
截止2021年底,我國綜合交通網路總里程突破600萬公里。
根據國務院印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十三五」時期,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網路日趨完善,綜合交通網路總里程突破600萬公里,「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貫通,高速鐵路運營里程翻一番。
對百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率超過95%,高速公路對20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率超過98%,民用運輸機場覆蓋92%左右的地級市,超大特大城市軌道交通加快成網,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上海洋山港自動化碼頭、京張高速鐵路等超大型交通工程建成投運。
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之初,交通運輸面貌十分落後。全國鐵路總里程僅2.18萬公里,有一半處於癱瘓狀態。能通車的公路僅8.08萬公里,民用汽車5.1萬輛。內河航道處於自然狀態。民航航線只有12條。郵政服務網點較少。主要運輸工具還是畜力車和木帆船等。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有步驟的開始恢復交通運輸網路。設施和裝備規模、運輸線路開始增加,加快了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在此期間,管道運輸也得到了發展。
改革開放揭開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篇章,交通運輸步入了快速發展階段。1988年滬嘉高速公路通車,實現中國大陸高速公路零的突破。1997年起鐵路進行了連續六次大提速。2008年組建交通運輸部,同年,京津城際鐵路通車運營,中國開啟了「高鐵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