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設置 > 什麼是本路由器直連的網路號

什麼是本路由器直連的網路號

發布時間:2022-09-07 02:00:05

⑴ 設置路由器中寬頻賬號和密碼什麼

是寬頻公司提供給你的賬號和密碼。
1、寬頻網路的匯流排連接路由器的WAN口,路由器的LAN口連接電腦。
2、啟動設備後,打開瀏覽器,在地址欄中輸入192.168.1.1進入無線路由器設置界面。(如進不了請翻看路由器底部銘牌或者是路由器使用說明書,不同型號路由器設置的默認都不一樣。)
3、設置界面出現一個登錄路由器的帳號及密碼,輸入默認帳號和密碼admin,也可以參考說明書;
4、登錄成功之後選擇設置向導的界面,默認情況下會自動彈出;
5、選擇設置向導之後會彈出一個窗口說明,通過向導可以設置路由器的基本參數,直接點擊下一步即可;
6、根據設置向導一步一步設置,選擇上網方式,通常ADSL用戶則選擇第一項PPPoE,如果用的是其他的網路服務商則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下面兩項,如果不知道該怎麼選擇的話,直接選擇第一項自動選擇即可,方便新手操作,選完點擊下一步;
7、輸入從網路服務商申請到的賬號和密碼,輸入完成後直接下一步;
8、設置wifi密碼,盡量字母數字組合比較復雜一點不容易被蹭網。
9、輸入正確後會提示是否重啟路由器,選擇是確認重啟路由器,重新啟動路由器後即可正常上網。

⑵ 路由器中路由表的直連路由是如何發現的通過什麼協議另外介面是如何知道對方的介面是UP還是DOWN

看到這個問題感覺很親切啊,呵呵,樓主也是思科黨啊!
好了,來說下你的問題:首先直連路由的問題:
1、你在介面上配置了IP和掩碼,那麼路由器會直接計算出此網段的網路號,加入路由器信息庫(RIB),然後通過RIB選取進入路由表的路由條目,由於直連路由開銷最小,所以直接進路由表!
2、直連路由是不需要什麼協議發現的,因為你直接配在了介面上,不需要什麼協議!
關於介面是如何知道對方UP或DOWN的
1、首先,你這個問題,問的很深入,我之前也么有想過這個問題,這里只是一個我猜測性的答案,僅供參考:知道鄰居的介面DOWN或者是UP,是通過電信號的檢測得知的,是在物理層發生的
2、至於CDP,是了解對端路由器的信息和一些版本參數的,檢測對端介面UP或者DOWN肯定不是它。CDP是思科專有協議,H3C,華為這些廠商是沒有CDP的,那麼他們的路由器交換機是如何檢測的呢?肯定不是協議了,所以,我猜測是發生在物理層的電信號什麼的,具體是一些什麼,沒有深入去了解過,樓主如果只是學習網路的話,也沒必要去深究這個東西了,但是如果你是搞電氣的,偏於物理層的,那你就去深入了解一下那些01......編碼串吧!

有什麼學習思科的疑問或者觀點,歡迎來討論,我也是一名思科粉絲!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⑶ 路由器中本地路由,直連路由,非直連路由的區別

本地路由:本地網路的路由,內網的路由
直連路由:有線網線或者無線連接的路由
非直連路由:中間接了交換機或者路由器的路由
每個路由器都有路由表的,一級一級遞歸的規劃路徑

⑷ 路由配置,直連網路什麼意思

直連路由的意思是;
直接用網線連接路由器的lan介面上網
就是直連接路由。
或直接連接無線路由器的wifi信號。

⑸ 直連路由器網路號都相同,都是192.168.2當我把電腦設為一個熱點後,手機連上電腦後顯示網路號為192.168.137

做熱點的話,無論是兩個實際網卡,還是虛擬出一個網卡,系統都認為是兩個網卡
一個網卡用作和路由器通訊,網段和路由器是一樣的,使用192.168.2網段,屬於一個區域網
做熱點用的網卡和手機屬於另一個區域網,使用192.168.137網段,電腦收到手機的信息,通過192.168.2的ip發給路由器,然後出外網

你的路由器也是兩個網段,WAN口對外網網段,LAN口對應電腦網段
你可以把電腦當作一台路由器來看,192.168.2段的ip是「電腦路由」的WAN口,137網段就是「電腦路由」的LAN口

⑹ rip協議network後面的網路是什麼

RIP協議下用network 的作用是為了確定路由器的那些介面啟用RIP協議 。 例如 network 192.168.1.0 意思是IP地址配置在192.168.1.0 網段的所有路由器介面啟用RIP協議 跟通告的路由無關···有什麼問題繼續補充

⑺ 路由器的 寬頻賬號 和 寬頻密碼是什麼 還有怎麼弄

驀然回首,自己已經瀟灑地走過了十五個春秋。偶爾,會有那如風鈴般清脆的歌聲縈繞於腦海,耳邊又悠悠地飄起兒時的童謠,"蟲蟲飛,蟲蟲走,蟲蟲不咬娃娃的手,手拉手,光腳丫,摸黑走回家……"。

曾幾何時,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更是那親切質朴的故鄉人,時常在我童年的記憶里打轉,令我久久地回味那一段童年的時光。雖然有些許酸澀,但那的確是我生命中惟一的一片凈土--純真、歡樂、芳香。

看!那些個充滿稚氣,光著腳丫的孩童;一路上歌著、笑著、跳著、蹦著,那簡直就是剛出生的牛犢,毫無掩飾,毫不保留地揮灑著他們特有的爛漫與純潔,雖然背上背著那比他們高出一大截的花簍,仍然沒有抹殺掉那一份孩子的本性。

聽!一個個清脆的銅鈴搖響了,那是孩子的風鈴響起來了,那是孩子心中的願望開起來了。他們一見到山間那靈動的小溪,便迫不及待地扔下簍子,解開衣褲,"撲通"一聲跳進了小溪,然而,小溪也溫和地將這些個汗流浹背的小子深情地擁抱在懷中,任由他們如魚兒般地暢游,歡樂。一串串天籟之音便在小溪的懷抱中盪漾開來,一聲聲地傳向山那頭的少年時代去……

步入少年時代的孩子,步入少年時代的我已經是一位風度翩翩的少年,有時還常常會想:長大多累啊!還是小時候好!但那美好的童謠並沒有隨著我的長大而消失。

你聽,那些兒時的純真餘音不還在自由地唱著嗎?--"拉手,光腳丫,摸黑走回家……"。走向那兒時的家

⑻ 寬頻裝了路由後不能聯網

路由是把信息從源穿過網路傳遞到目的地的行為,在路上,至少遇到一個中間節點。路由通常與橋接來對比,在粗心的人看來,它們似乎完成的是同樣的事。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橋接發生在OSI參考協議的第二層(鏈接層),而路由發生在第三層(網路層)。這一區別使二者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使用不同的信息,從而以不同的方式來完成其任務。

路由的話題早已在計算機界出現,但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才獲得商業成功,這一時間延遲的主要原因是七十年代的網路很簡單,後來大型的網路才較為普遍。

二、路由的組成

路由包含兩個基本的動作:確定最佳路徑和通過網路傳輸信息。在路由的過程中,後者也稱為(數據)交換。交換相對來說比較簡單,而選擇路徑很復雜。

1、路徑選擇

metric是路由演算法用以確定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徑的計量標准,如路徑長度。為了幫助選路,路由演算法初始化並維護包含路徑信息的路由表,路徑信息根據使用的路由演算法不同而不同。

路由演算法根據許多信息來填充路由表。目的/下一跳地址對告知路由器到達該目的最佳方式是把分組發送給代表「下一跳」的路由器,當路由器收到一個分組,它就檢查其目標地址,嘗試將此地址與其「下一跳」相聯系。下表為一個目的/下一跳路由表的例子。

表5-1 目的/下一跳對應表決定數據的最佳路徑

http://www.linkwan.com/gb/routertech/netsys/images/route1.gif
路由表還可以包括其它信息。路由表比較metric以確定最佳路徑,這些metric根據所用的路由演算法而不同,下面將介紹常見的metric。路由器彼此通信,通過交換路由信息維護其路由表,路由更新信息通常包含全部或部分路由表,通過分析來自其它路由器的路由更新信息,該路由器可以建立網路拓撲細圖。路由器間發送的另一個信息例子是鏈接狀態廣播信息,它通知其它路由器發送者的鏈接狀態,鏈接信息用於建立完整的拓撲圖,使路由器可以確定最佳路徑。

2、交換

交換演算法相對而言較簡單,對大多數路由協議而言是相同的,多數情況下,某主機決定向另一個主機發送數據,通過某些方法獲得路由器的地址後,源主機發送指向該路由器的物理(MAC)地址的數據包,其協議地址是指向目的主機的。

路由器查看了數據包的目的協議地址後,確定是否知道如何轉發該包,如果路由器不知道如何轉發,通常就將之丟棄。如果路由器知道如何轉發,就把目的物理地址變成下一跳的物理地址並向之發送。下一跳可能就是最終的目的主機,如果不是,通常為另一個路由器,它將執行同樣的步驟。當分組在網路中流動時,它的物理地址在改變,但其協議地址始終不變,如下圖所示。

http://www.linkwan.com/gb/routertech/netsys/images/route2.gif
上面描述了源系統與目的系統間的交換,ISO定義了用於描述此過程的分層的術語。在該術語中,沒有轉發分組能力的網路設備稱為端系統(ES--end system),有此能力的稱為中介系統(IS--intermediate system)。IS又進一步分成可在路由域內通信的域內IS(intradomain IS)和既可在路由域內有可在域間通信的域間IS(interdomain IS)。路由域通常被認為是統一管理下的一部分網路,遵守特定的一組管理規則,也稱為自治系統(autonomous system)。在某些協議中,路由域可以分為路由區間,但是域內路由協議仍可用於在區間內和區間之間交換數據。

三、路由演算法

路由演算法可以根據多個特性來加以區分。首先,演算法設計者的特定目標影響了該路由協議的操作;其次,存在著多種路由演算法,每種演算法對網路和路由器資源的影響都不同;最後,路由演算法使用多種metric,影響到最佳路徑的計算。下面的章節分析了這些路由演算法的特性。

1、設計目標

路由演算法通常具有下列設計目標的一個或多個:

優化

簡單、低耗

健壯、穩定

快速聚合

靈活性

優化指路由演算法選擇最佳路徑的能力,根據metric的值和權值來計算。例如有一種路由演算法可能使用跳數和延遲,但可能延遲的權值要大些。當然,路由協議必須嚴格定義計算metric的演算法。

路由演算法也可以設計得盡量簡單。換句話說,路由協議必須高效地提供其功能,盡量減少軟體和應用的開銷。當實現路由演算法的軟體必須運行在物理資源有限的計算機上時高效尤其重要。

路由演算法必須健壯,即在出現不正常或不可預見事件的情況下必須仍能正常處理,例如硬體故障、高負載和不正確的實現。因為路由器位於網路的連接點,當它們失效時會產生重大的問題。最好的路由演算法通常是那些經過了時間考驗,證實在各種網路條件下都很穩定的演算法。

此外,路由演算法必須能快速聚合,聚合是所有路由器對最佳路徑達成一致的過程。當某網路事件使路徑斷掉或不可用時,路由器通過網路分發路由更新信息,促使最佳路徑的重新計算,最終使所有路由器達成一致。聚合很慢的路由演算法可能會產生路由環或網路中斷。

在下圖中的路由環中,某分組在時間t1到達路由器1,路由器1已經更新並知道到達目的的最佳路徑是以路由器2為下一跳,於是就把該分組轉發給路由器2。但是路由器2還沒有更新,它認為最佳的下一跳是路由器1,於是把該分組發回給路由器1,結果分組在兩個路由器間來回傳遞直到路由器2收到路由更新信息或分組超過了生存期。

http://www.linkwan.com/gb/routertech/netsys/images/route3.gif
路由演算法還應該是靈活的,即它們應該迅速、准確地適應各種網路環境。例如,假定某網段斷掉了,當知道問題後,很多路由演算法對通常使用該網段的路徑將迅速選擇次佳的路徑。路由演算法可以設計得可適應網路帶寬、路由器隊列大小和網路延遲。

2、演算法類型

各路由演算法的區別點包括:

靜態與動態

單路徑與多路徑

平坦與分層

主機智能與路由器智能

域內與域間

鏈接狀態與距離向量

(1)靜態與動態

靜態路由演算法很難算得上是演算法,只不過是開始路由前由網管建立的表映射。這些映射自身並不改變,除非網管去改動。使用靜態路由的演算法較容易設計,在網路通信可預測及簡單的網路中工作得很好。

由於靜態路由系統不能對網路改變做出反映,通常被認為不適用於現在的大型、易變的網路。九十年代主要的路由演算法都是動態路由演算法,通過分析收到的路由更新信息來適應網路環境的改變。如果信息表示網路發生了變化,路由軟體就重新計算路由並發出新的路由更新信息。這些信息滲入網路,促使路由器重新計算並對路由表做相應的改變。

動態路由演算法可以在適當的地方以靜態路由作為補充。例如,最後可選路由(router of last resort),作為所有不可路由分組的去路,保證了所有的數據至少有方法處理。

(2)單路徑與多路徑

一些復雜的路由協議支持到同一目的的多條路徑。與單路徑演算法不同,這些多路徑演算法允許數據在多條線路上復用。多路徑演算法的優點很明顯:它們可以提供更好的吞吐量和可靠性。

(3)平坦與分層

一些路由協議在平坦的空間里運作,其它的則有路由的層次。在平坦的路由系統中,每個路由器與其它所有路由器是對等的;在分層次的路由系統中,一些路由器構成了路由主幹,數據從非主幹路由器流向主幹路由器,然後在主幹上傳輸直到它們到達目標所在區域,在這里,它們從最後的主幹路由器通過一個或多個非主幹路由器到達終點。

路由系統通常設計有邏輯節點組,稱為域、自治系統或區間。在分層的系統中,一些路由器可以與其它域中的路由器通信,其它的則只能與域內的路由器通信。在很大的網路中,可能還存在其它級別,最高級的路由器構成了路由主幹。

分層路由的主要優點是它模擬了多數公司的結構,從而能很好地支持其通信。多數的網路通信發生在小組中(域)。因為域內路由器只需要知道本域內的其它路由器,它們的路由演算法可以簡化,根據所使用的路由演算法,路由更新的通信量可以相應地減少。

(4)主機智能與路由器智能

一些路由演算法假定源結點來決定整個路徑,這通常稱為源路由。在源路由系統中,路由器只作為存貯轉發設備,無意識地把分組發向下一跳。其它路由演算法假定主機對路徑一無所知,在這些演算法中,路由器基於自己的計算決定通過網路的路徑。前一種系統中,主機具有決定路由的智能,後者則為路由器具有此能力。

主機智能和路由器智能的折衷實際是最佳路由與額外開銷的平衡。主機智能系統通常能選擇更佳的路徑,因為它們在發送數據前探索了所有可能的路徑,然後基於特定系統對「優化」的定義來選擇最佳路徑。然而確定所有路徑的行為通常需要很多的探索通信量和很長的時間。

(5)域內與域間

一些路由演算法只在域內工作,其它的則既在域內也在域間工作。這兩種演算法的本質是不同的。其遵循的理由是優化的域內路由演算法沒有必要也成為優化的域間路由演算法。

(6)鏈接狀態與距離向量

鏈接狀態演算法(也叫做短路徑優先演算法)把路由信息散布到網路的每個節點,不過每個路由器只發送路由表中描述其自己鏈接狀態的部分。距離向量演算法(也叫做Bellman-Ford演算法)中每個路由器發送路由表的全部或部分,但只發給其鄰居。也就是說,鏈接狀態演算法到處發送較少的更新信息,而距離向量演算法只向相鄰的路由器發送較多的更新信息。

由於鏈接狀態演算法聚合得較快,它們相對於距離演算法產生路由環的傾向較小。在另一方面,鏈接狀態演算法需要更多的CPU和內存資源,因此鏈接狀態演算法的實現和支持較昂貴。雖然有差異,這兩種演算法類型在多數環境中都可以工作得很好。

3、路由的metric

路由表中含有由交換軟體用以選擇最佳路徑的信息。但是路由表是怎樣建立的呢?它們包含信息的本質是什麼?路由演算法怎樣根據這些信息決定哪條路徑更好呢?

路由演算法使用了許多不同的metric以確定最佳路徑。復雜的路由演算法可以基於多個metric選擇路由,並把它們結合成一個復合的metric。常用的metric如下:

路徑長度

可靠性

延遲

帶寬

負載

通信代價

路徑長度是最常用的路由metric。一些路由協議允許網管給每個網路鏈接人工賦以代價值,這種情況下,路由長度是所經過各個鏈接的代價總和。其它路由協議定義了跳數,即分組在從源到目的的路途中必須經過的網路產品,如路由器的個數。

可靠性,在路由演算法中指網路鏈接的可依賴性(通常以位誤率描述),有些網路鏈接可能比其它的失效更多,網路失效後,一些網路鏈接可能比其它的更易或更快修復。任何可靠性因素都可以在給可靠率賦值時計算在內,通常是由網管給網路鏈接賦以metric值。

路由延遲指分組從源通過網路到達目的所花時間。很多因素影響到延遲,包括中間的網路鏈接的帶寬、經過的每個路由器的埠隊列、所有中間網路鏈接的擁塞程度以及物理距離。因為延遲是多個重要變數的混合體,它是個比較常用且有效的metric。

帶寬指鏈接可用的流通容量。在其它所有條件都相等時,10Mbps的乙太網鏈接比64kbps的專線更可取。雖然帶寬是鏈接可獲得的最大吞吐量,但是通過具有較大帶寬的鏈接做路由不一定比經過較慢鏈接路由更好。例如,如果一條快速鏈路很忙,分組到達目的所花時間可能要更長。

負載指網路資源,如路由器的繁忙程度。負載可以用很多方面計算,包括CPU使用情況和每秒處理分組數。持續地監視這些參數本身也是很耗費資源的。

通信代價是另一種重要的metric,尤其是有一些公司可能關系運作費用甚於性能。即使線路延遲可能較長,他們也寧願通過自己的線路發送數據而不採用昂貴的公用線路。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路由器利用網路定址功能使路由器能夠在網路中確定一條最佳的路徑 IP 地址的網路部
分確定分組的目標網路,並通過 IP地址的主機部分和設備的 MAC 地址確定到目標節點的連接
路由器的某一個介面接收到一個數據包時,會查看包中的目標網路地址以判斷該包的目的地址在當前
的路由表中是否存在(即路由器是否知道到達目標網路的路徑),如果發現包的目標地址與本路由器的某
個介面所連接的網路地址相同,那麼馬上數據轉發到相應介面;如果發現包的目標地址不是自己的直連
網段,路由器會查看自己的路由表,查找包的目的網路所對應的介面,並從相應的介面轉發出去如果路
由表中記錄的網路地址與包的目標地址不匹配,則根據路由器配置轉發到默認介面,在沒有配置默認介面
的情況下會給用戶返回目標地址不可達的 ICMP 信息

路由器包含了什麼功能?
路由器包含了路由選擇和交換的功能
路由器介面通常一個數據分組從一條數據鏈路傳送到另一條數據鏈路
路由選擇功能:為傳送分組,路由器會使用地址的網路部分進行路由選擇以確定一條最佳路徑
路由交換功能:使路由器有能力接收分組並進行轉發
所以路由是跨越

路由器在工作中要經歷哪幾個過程?
路由發現:學習路由的過程,動態路由通常由路由器自己完成,靜態路由需要手工配置
路由轉發:路由學習之後會照學習更新的路由表進行數據轉發
路由維護:路由器通過定期與網路中其他路由器進行通信來了解網路拓撲變化以便更新路由表
路由器記錄了介面所直連的網路 ID,稱為直連路由,路由器可以自動學習到直連路由而不需要配置
路由器所識別的邏輯地址的協議必須被路由器所支持

路由有哪幾種類型?各種路由的特點是什麼?
路由分為靜態路由
靜態路由是由管理員在路由器進行手工配置的固定的路由
靜態路由允許對路由的行為進行精確的控制減少了網路流量單向以及配置簡單靜態路由通常情
況下優先順序最高,因為其管理距離最短
靜態路由的配置方法:
Router(config)#ip route network [mask] {address | interface} [distance] [permantet]
目標網路 掩碼 到達目標網路的下一個路由器地址或本地介面
默認路由是靜態路由的一種,是指當路由表中與包的目標地址之間沒有匹配的表項時路由器能夠作出
的選擇
Router(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下一個路由器的介面地址
Router(config)#ip classless
其中 0.0.0.0 0.0.0.0 代表將發往任何網路的包都轉發到下一個路由器介面地址
Ip classless 指路由器接收到不能轉發的包的時候會將其匹配給默認路由
並且返回目標地址不可達的 ICMP的消息
動態路由是網路中的路由器之間根據實時網路拓撲變化,相互通信傳遞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
息通過路由選擇協議計算,更新路由表的過程
動態路由減少了管理任務
常見的動態路由包括距離矢量路由選擇協議和鏈路狀態路由選擇協議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本路由器直連的網路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無線網路能否播放4k 瀏覽:140
網路買哪個牌子的電腦好 瀏覽:768
為什麼電腦提示沒有網路 瀏覽:377
語文網路閱卷作文沒寫題目扣多少 瀏覽:367
app提示網路連接失敗請稍後再試 瀏覽:620
可以看網路電視但電腦無法上網 瀏覽:127
有哪些網路大型交友聊天室 瀏覽:643
移動網路欠費很多怎麼辦 瀏覽:730
哪個快捷鍵圖標是無線網路 瀏覽:408
網路科技信息股票有哪些 瀏覽:593
qq上顯示網路環境異常 瀏覽:268
網路共享反應慢是怎麼回事 瀏覽:151
電視網路插頭線多少錢一個 瀏覽:247
手機usb共享網路供電 瀏覽:82
網路連接找不到無線 瀏覽:248
物業管理和網路新媒體哪個好 瀏覽:614
信號滿格無網路是怎麼回事 瀏覽:118
手機怎麼往網路盒子發文件 瀏覽:214
學習保密法密碼法網路安全法 瀏覽:133
取消無線網路打不開怎麼回事 瀏覽:903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