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議程設置功能的經典解讀
1)傳播效果分為認知、態度和行動三個層面,議程設置功能假說是這個過程的最初階段,即認知層面的階段。2)議程設置功能考察的整體的大眾傳播具有較長時間跨度的一系列報道活動所產生的中長期的、綜合的、宏觀的社會效果。
3)議程設置功能暗示了傳播媒介是從事「環境再構成作業」的機構。議程設置的「0/1」效果、 「0/1/2」和「0/1/2/n「三個傳播效果,「0/1」效果指的是大眾傳媒報道或不報道某個「議題」,會影響到公眾對少數議題的感知。 「0/1/2」效果指的是媒介對少數議題的突出強調,會引起公眾對這些議題的突出重視。「0/1/2/、、/n」效果指的是傳媒對一系列議題按照一定的優先次序所給予的不同程度的報道,會影響公眾對這些議題的重要性順序所做的判斷。
議題設置理論(the agenda-setting theory),由美國傳播學者麥克斯維爾?麥庫姆斯(McCombs)和唐納德?肖
網上的信息比傳統媒體多很多,但是不等於有價值的信息也多很多,更不意味著所有發布在網上的消息都會成為議題。許多網路媒體對同一事件的報道都是雷同的,網路言論也太散漫。信息的泛濫帶來了閱讀的困難,那些有意義的信息可能得不到受眾的注意,也沒有進一步成為議題的可能,不少本應成為議題的信息湮沒在大量的垃圾信息當中。
(2)議題的失真。在網路中發布信息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隨意性,缺乏必要的過濾、質量控制與管理機制。網路上的許多消息是未經核實的,在論壇或者聊天室,人們可以接觸到各種不同的聲音。受眾對網上消息的不信任度往往大於傳統媒體,嚴重影響了傳播效果和輿論引導功能的實現。
在美國非常著名的個人新聞網站「德魯吉報道」經常先於其他權威媒體推出「獨家報道」,如最早報道柯林頓與萊溫斯基的緋聞,雖然其中也有一些確有其事,但相當部分是子虛烏有或失實的。有人做過調查,從1998年1月到10月,德魯吉推出了51篇自稱的「獨家報道」,其中只有31篇是真正的獨家報道。而在這31篇獨家報道中,有32%是「不真實」或「從未發生過」的,還有32%的准確性值得懷疑或無從考查,只有36%是屬實的。一個「著名」的網站尚且如此,那些形形色色的個人網站和網頁提供的新聞信息的可信性就更無從談起了。
(3)色情信息泛濫。互聯網在給人類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如同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其負面影響日益明顯。互聯網上的色情文化發展速度驚人,現在幾乎已經滲透到網路空間的每一個角落。台灣一個網路調查公司1997年的調查表明:在台灣最受歡迎的前30個網站中,有50%的網站是黃色網站,而訪問者中學生佔75%。
色情網站大行其道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商業利潤的驅使。這些色情淫穢的東西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而青少年無疑是最大的受害者。青少年尚處於社會化的早期階段,判斷力和自我約束力較差,同時好奇心又強,接觸網路色情會對他們的健康成長造成極大的傷害,甚至走向墮落和犯罪。讓人擔憂的是,由於技術上的原因,互聯網上的色情信息還無法有效控制。
加強網路議程設置功能的對策
(1)增強網路媒體的權威性
網路傳播在權威性上似乎先天不足,而良好的社會信譽是網路媒體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之一,缺乏權威性,網路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從何談起?人們更願意從權威媒體那兒獲取信息、證實觀點,在多種媒體造成信息自相矛盾的時候,人們對權威媒體的依賴心理更加明顯。網路媒體要增強權威性必須做到對網上信息真實性的過濾和確認,在報道的正式性、權威性、代表性等方面形成自己的優勢,並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贏得特定受眾群的信任。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這句話對網路新聞同樣適用。新聞報道必須真實,是對網路新聞工作者的首要職業道德要求,也是網路媒體在競爭中獲勝的根本保障。
(2)增強把關人的功能
「把關人」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傳播學的奠基人之一庫爾特·盧因提出來的。後來傳播學者懷特進一步提出:社會上有著大量的新聞素材,大眾傳媒的新聞報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聞必錄」,而是一個選擇取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傳媒組織形成了一道「關口」,通過這道「關口」傳達到受眾那裡的新聞只是眾多新聞素材中的少數。在網路中,網路編輯和版主是主要的把關人。他們在信息採集、加工、製作、傳布的整個流程中起著一定的作用,網路把關人要恪守「客觀、公正、真實」的原則,盡量減少虛假、色情和垃圾信息在網路傳播活動中的流通,使信息傳播沿著健康的軌道發展。搜狐首席執行官張朝陽說:「目前,搜狐承載著巨大的流量和社會對我們重大的責任要求。我們每天有接近兩億的頁面下載,我的文字怎麼說,先後順序怎麼擺,哪張圖片做題圖,這些細微之處表達的觀點都會對社會產生重大影響。我深知我們的責任重大,我們必須懷有服務社會、尊重民生的良心。一篇被熱炒但有悖公德的文章放在醒目位置雖然足以使點擊率上升,但不是一個有責任心、關注人本的媒體應該做的。」
(3)提高網民的整體水平
由於缺乏有效的統一管理機制,把關人在網路傳播活動中的地位比傳統媒體來說已經有所下降,不再占絕對的主導地位,而受眾則擁有了前所未有的權力:不僅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網上自由地發布信息。信息的重要與否,不再完全由傳播者決定,而是可以由受眾自己決定,受眾通過選擇權和主動權來實現議程設置功能。
網路受眾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信息的缺失,而是如何進行信息的篩選、對方方面面的報道作出正確的評價。由於不同的社會背景和受教育程度,網民的鑒別力、判斷力參差不齊,因此網民整體水平的提高,自覺地遵守和維護網路規則,身體力行地承擔把關責任,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4)道德建設和法律建設並舉
一方面,網路媒介要堅持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通過議程設置功能提倡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處理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遵守職業道德、倫理道德,做好媒介自律。
另一方面,道德要產生必要的約束力,需要相關法律的配合。法律手段是社會控制中最強有力的權威性手段,如果沒有法律的支持,道德建設就會軟弱無力。同時,互聯網的全球性決定了僅僅靠某個國家的立法是不能解決網路傳播的國際性問題的,應在全球范圍內制定統一的法律框架,共同遵守、聯合行動,才能確保互聯網的健康發展和安全暢通。
2. 能不能在思科第三層交換機上配置DHCP地址池,如下圖怎麼配置是在路由器上還是在交換機上配置
DHCP服務,可以在路由器上配置,也可以在三層交換機上配置,也可以在伺服器上配置。三層交換機配置DHCP和路由器上配置都是使用相同的命令,我舉個例子給你,例如我給三層交換機3560配置vlan 10 和vlan 20 的DHCP服務:
1.vlan 10:192.168.10.0 ,掩碼:255.255.255.0 ,網關192.168.10.1
vlan 20 :192.168.20.0 ,掩碼:255.255.255.0,網關192.168.20.1
需要配置兩個DHCP地址池,命令如下:
2.配置命令:
enable
configure terminal
ip dhcp pool vlan10 /建立vlan 10的地址池,pool後面跟著名字
network 192.168.10.0 255.255.255.0 /地址池的范圍
default-router 192.168.10.1 /配置預設網關地址
exit
ip dhcp pool vlan20
network 192.168.20.0 255.255.255.0
default-router 192.168.20.1
exit
ip dhcp excluded-address 192.168.10.1
ip dhcp excluded-address 192.168.20.1
就這樣。
3. B/S,C/S 三層結構是什麼最好用官方術語,因為網上回答各異.謝謝
隨著Internet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原來基於區域網的企業網開始採用Internet技術構築和改建自己的企業網,即Intranet。於是,一種新興的體系結構Browser/Server應運而生,並獲得飛速發展,成為眾多廠家爭相採用的新型體系結構。本質上,Browser/Server也是一種Client/Server結構,它是一種由傳統的二層Client/Server結構發展而來的三層Client/Server結構在Web上應用的特例。
在Browser/Server的系統中,用戶可以通過瀏覽器向分布在網路上的許多伺服器發出請求。Browser/Server結構極大的簡化了客戶機的工作,客戶機上只需安裝、配置少量的客戶端軟體即可, 伺服器將擔負更多的工作,對資料庫的訪問和應用程序的執行將在伺服器上完成。
在Browser/Server三層體系結構下,表示層(Presentatioon)、功能層(Business Logic)、數據層(Data Service)被割成三個相對獨立的單元:
第一層 表示層:Web瀏覽器
在表示層中包含系統的顯示邏輯,位於客戶端。它的任務是由Web瀏覽器向網路上的某一Web伺服器提出服務請求,Web伺服器對用戶身份進行驗證後用HTTP協議把所需的主頁傳送給客戶端,客戶機接受傳來的主頁文件,並把它顯示在Web瀏覽器上。
第二層 功能層:具有應用程序擴展功能的Web伺服器
在功能層中包含系統的事務處理邏輯,位於Web伺服器端。它的任務是接受用戶的請求,首先需要執行相應的擴展應用程序與資料庫進行連接,通過SQL等方式向資料庫伺服器提出數據處理申請,而後等資料庫伺服器將數據處理的結果提交給Web伺服器,再由Web伺服器傳送回客戶端。
第三層 數據層:資料庫伺服器
在數據層中包含系統的數據處理邏輯,位於資料庫伺服器端。它的任務是接受Web伺服器對資料庫操縱的請求,實現對資料庫查詢、修改、更新等功能,把運行結果提交給Web伺服器。
仔細分析不難看出,三層的Browser/Server體系結構是把二層Client/Server結構的事務處理邏輯模塊從客戶機的任務中分離出來,由單獨組成的一層來負擔其任務,這樣客戶機的壓力大大減輕了,把負荷均衡地分配給了Web伺服器,於是由原來的兩層的Client/server結構轉變成三層的Browser/Server結構。這種三層體系結構如下圖所示。
這種結構不僅把客戶機從沉重的負擔和不斷對其提高的性能的要求中解放出來,也把技術維護人員從繁重的維護升級工作中解脫出來。由於客戶機把事務處理邏輯部分分給了功能伺服器,使客戶機一下子"苗條"了許多,不再負責處理復雜計算和數據訪問等關鍵事務,只負責顯示部分,所以維護人員不再為程序的維護工作奔波於每個客戶機之間,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功能伺服器上程序的更新工作。這種三層結構層與層之間相互獨立,任何一層的改變不影響其它層的功能。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二層Client/Server體系結構的缺陷,它是應用系統體系結構中一次深刻的變革。
兩種體系結構的對比
Browser/Server體系結構與Client/Server體系結構相比不僅具有Client/Server體系結構的全部優點,而且又有Clinet/Server體系結構所不具備的獨特優勢:
開放的標准:
Client/Server所採用的標准只要在內部統一就可,它的應用往往是專用的。Browser/Server所採用的標准都是開放的、非專用的,是經過標准化組織所確定的而非單一廠商所制定,保證了其應用的通用性和跨平台性。
較低的開發和維護成本:
Client/Server的應用必須開發出專用的客戶端軟體,無論是安裝、配置還是升級都需要在所有的客戶機上實施,極大地浪費了人力和物力。Browser/Server的應用只需在客戶端裝有通用的瀏覽器即可,維護和升級工作都在伺服器端進行,不需對客戶端進行任何改變,故而大大降低了開發和維護的成本。
使用簡單,界面友好:
Client/Server用戶的界面是由客戶端軟體所決定的,其使用的方法和界面各不相同,每推廣一個Client/Server系統都要求用戶從頭學起,難以使用。Browser/Server用戶的界面都統一在瀏覽器上,瀏覽器易於使用、界面友好,不須再學習使用其它的軟體,一勞永逸的解決了用戶的使用問題。
客戶端消腫:
Client/Server的客戶端具有顯示與處理數據的功能,對客戶端的要求很高,是一個"胖"客戶機。Browser/Server的客戶端不再負責資料庫的存取和復雜數據計算的等任務,只需要其進行顯示,充分發揮了伺服器的強大作用,這樣就大大的降低了對客戶端的要求,客戶端變得非常"瘦"。
系統靈活:
Client/Server系統的三部分模塊中有一部分需改變就要關聯到其它模塊的變動,使系統極難升級。Browser/Server系統的三部分模塊各自相對獨立,其中一部分模塊改變時其它模塊不受影響,系統改進變得非常容易,且可以用不同廠家的產品來組成性能更佳的系統。
保障系統的安全性:
在Client/Server系統中由於客戶機直接與資料庫伺服器進行連接,用戶可以很輕易的改變伺服器上的數據,無法保證系統的安全性。Browser/Server系統在客戶機與資料庫伺服器之間增加了一層Web伺服器,使兩者不再直接相連,客戶機無法直接對資料庫操縱,有效地防止用戶的非法入侵。
三層的Browser/Server體系結構具有許多傳統Client/Server體系結構不具備的優點,而且又緊密的結合了Internet/Intranet技術,是技術發展的大勢所趨,它把應用系統帶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代
4. 議程設置的三個層次
公眾議程設置、媒體議程設置與政策議程設置第一,公眾議程設置與媒體議程設置。議程設置理論提出之時便是為了解決公眾議程與媒體議程的相應關系的耦合度。公眾議程指一種利益要求和社會問題引發公眾廣泛關注的議論,媒體議程是一類媒介內容,在某一時段按照重要程度所展示的一些話題或事件。進入大眾傳媒時代,議程設置已不再是某種主體的特有。由傳統報紙、電視、廣播媒體到依託於新興互聯網技術的新媒體與新型傳播業態所組成的密織信息載體網已變得無處不在。生產信息的主體更加多元化,信息傳播的渠道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傳統單向性的甚至具有反饋效應的傳播解析模式已不能夠全面完整地闡釋當代信息流的趨勢。
發送者與接受者雙方增加雙向互動,不再是簡單的單向被動傳遞。媒體議程設置在不斷的發送與反饋過程中也變得越來越「神秘」,走向難以讓任何有意圖去操控它的人真實實現操控目的的方向[2]。
第二,政策_程設置。公眾議程與媒介議程總體來講都反映的是一種社會議題,關乎公眾利益。而政策與公眾利益的維護和訴求的目的息息相關,因此政策的制定與對社會議程的回應也變得十分重要與迫切。
政策議程是將政策問題納入政治或政策機構實施行動計劃的過程,即提上政府議事日程,納入決策領域的過程。當下數字技術的發展深度滲透了社會娛樂、學習、工作、政治的方方面面。在這一趨勢下,數字媒體逐漸成為普通人參與政治議程設置的載體。不同於以往,公眾依託於數字媒體的反饋效應對政策議程設置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反作用,公眾的意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大量直接呈現在管理者面前[3]。來源:新聞研究導刊
5. 中國公共政策議程設置的模式
1、關門模式
這是最傳統的議程設置模式。在這種模式里,沒有公眾議程的位置;議程的提出者是決策者自身,他們在決定議事日程時沒有、或者認為沒必要爭取大眾的支持。
在傳統社會里,當一般老百姓沒有什麼政治參與意識時,這是議程設置的主要模式。在當代中國,這種議程設置模式也沒有完全消失,1988年的「物價闖關」也許可以算得上一個例子。
2、動員模式
與關門模式一樣,動員模式里的議程也是由決策者提出的;與關門模式不同的是,在動員模式里,確定一項議程後,決策者會千方百計引起民眾對該議程的興趣、爭取他們對該議程的支持。也就是先有政策議程、後有公眾議程。
3、內參模式
在內參模式里,議程不是由決策者提出的,而是由接近權力核心的政府智囊們提出的。形形色色的智囊通過各種渠道向決策者提出建議,希望自己的建議能被列入決策議程。
他們往往不會努力爭取民眾的支持,而更看重決策者的賞識;他們有時甚至不希望所討論的問題變成公眾議程,因為擔心自己的議案可能招致民眾的反對,最終導致決策者的否決。在這個模式里沒有民眾與決策者的互動,只有智囊們與決策者的互動。
(5)網路議程設置第三層模式圖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公共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產生於美國的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公共政策作為一門學科而出現,既是當代世界中社會、經濟和政治快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與戰後美國的特殊的社會狀況密切相關。
雖然導致公共政策學科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更直接的原因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社會問題的壓力;政府管理的需要;政治科學的發展。
6. 請問高手傳統媒體與網路傳播在議程設置上面的不同。
什麼是議程設置。如果你有空,可以回去好好看看傳播學,傳播學里提到這個定理的。
好,下面進入正題,回答問題:
首先回答,議程設置的定理。
議程設置:議程設置是大眾傳播的重要社會功能和效果之一.是通過大眾媒介形成或影響輿論的理論假設。
70年代,美國傳播學者 麥康(McCombs,M)和肖(Shaw.D)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在公眾對社會公共事務中重要問題的認識和判斷與傳播媒介的報道活動之間,存在著一種高度對應德關系,即傳播媒介作為」大事」加以報道的問題。
同樣也作為大事反映在公眾的意識中;傳播媒介給予的強調越多,公眾對該問題的重視程度越高.根據這種高度對應的相關關系,麥庫姆斯和肖認為大眾傳播具有一種形成社會」議事日程」的功能,傳播媒介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公眾矚目的焦點和對社會環境的認知.後來也有一些研究對報紙,廣播電視媒介等不同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的特點進行了探討.
議程設置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對周圍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斷。
特點:1)傳播效果分為認知、態度和行動三個層面,議程設置功能假說是這個過程的最初階段,即認知層面的階段。
2)議程設置功能考察的整體的大眾傳播具有較長時間跨度的一系列報道活動所產生的中長期的、綜合的、宏觀的社會效果。
3)議程設置功能暗示了傳播媒介是從事「環境再構成作業」的機構。
有關議程設置的直接表述最先見於1958年諾頓·朗(Norton Long)的一篇文章中:
在某種意義上說,報紙是設置地方性議題的源動力。在決定人們將會談論些什麼,以及多數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將是什麼這些問題上,它起著很大的作用。
「新聞時效性」是關乎媒體議程影響力的重要因素。而網路,的時效性,當屬現在最快。關乎媒體議程影響力的重要因素,網路是不可比擬的。
網路和議程設置理論出現的時間是接近的。議程設置理論是在傳統的大眾媒介的基礎上提出的,可以說這個理論的提出者沒有考慮到網路這個新一代媒體。所以議程設置理論在針對網路討論時是有所變化的。
並且根據,議程設置理論中的特點分析。議程設置功能考察的整體的大眾傳播具有較長時間跨度的一系列報道活動所產生的中長期的、綜合的、宏觀的社會效果。
顯然網路,是具有議程設置這個功能點的。
其次,在某種意義上說,報紙是設置地方性議題的源動力。在決定人們將會談論些什麼,以及多數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
網路,雖然是現代化的一個虛擬平台,但是他也具備,設置議題的原動力。也再在決定人們將會談論些什麼,以及多數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
然電視、廣播等的現場直播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和加強了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方式與功能,但由於出版製作的時間、空間限制,由於內容甄別和把關的需要,通常不可能做到新聞信息的實時傳播。
網路媒體完全可以做到實時更新、實時報道。也正是由於這個「時間差」的存在,使得網路媒體擺脫了只是轉載傳統大眾傳媒新聞內容的狀況。實時互動性這個特點,使得網路媒體得以通過對新聞事件的價值判斷、加工手法等對傳統平面傳媒的媒體議程設置產生實質性影響。
需要說明的是,在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實現形式中,現場直播也是廣播和電視能夠採用的手段,這一點也充分體現了傳統大眾媒體的快速實時性特點。但是,廣播電視的直播一般適用於偶然性和突發性的新聞事件,而現實生活中,實時性互動傳播在傳統電子媒體的日常新聞傳播過程中並不是報道的主要形式。
而從網路中,這樣一個新媒介,立即衍生出一個,多元互動性的影響 。
多元互動性是網路媒體區別於傳統媒體的另一個重要屬性。網路媒體的多元互動性可以幫助受眾形成公眾議程。網路媒體作為一個被多元要素影響的媒體,一部分傳播權力分散到廣大網民手中,傳統新聞發布的單向度信息傳播變成了互動性多向度信息傳播。傳統媒體不再是第一手的、或者唯一的新聞來源,多元化的傳播者、復合式的傳播形態、多樣的傳播渠道等因素,使得以網民為代表的公眾可以自行選擇、加工信息,並通過網路傳播形成網上輿情。一些重大事件,如SARS事件、農民工工資問題等,網上輿情對於媒體的議程設置起了很大作用,進而影響到政府議程。
7. 網路議程設置是由哪兩個層面實現的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4
8. 媒體的「議程設置」在網路環境下是否還存在為什麼
存在。
媒介議題轉變成公眾議題往往不是一種自然過度,而是需要特定的力量的。比如,媒體設置議題後,往往需要大量版面或時段來報道,通過引起更多人關注討論來形成公眾議題。而在網路環境里,雖然,議程設置權力已經下放,不單單媒體可以設置議程,公眾及其他組織也能利用網路如論壇,微博等來設置議程。但我們看到,絕大多數公眾議題(熱門話題)的形成背後仍然有著特定的權力在運作,比如網路推手,網路公關公司的專業團隊運作。
所以,仍然存在議程設置,只不過與傳統環境相比,發生了些許變化。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9. 傳播的議程設置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議程設置功能」作為一種理論假說,最早見於美國傳播學家M.E.麥庫姆斯和唐納德.肖於1972年在《輿論季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題目是《大眾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這篇論文是他們在1968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就傳播媒介的選舉報道對選民的影響所作的一項調查研究的總結。
1968年,麥克姆斯和肖對總統大選進行了調查,看媒介議程對公眾議程有多大的影響。1972年提出了議程設置理論,該理論認為大眾傳播往往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或意見的具體看法,但可以通過提供給信息和安排相關的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哪些事實和意見及他們談論的先後順序。大眾傳播可能無法影響人們怎麼想,卻可以影響人們去想什麼。議程設置是大眾傳播媒介影響社會的重要方式,其觀點主要來自政治學,李普曼的《輿論》最早提出該思想,被認為是傳播學領域的奠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