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電腦系統裝好,驅動安好
2把路由器線路接好,接通的標志是打開電腦右下角出現網路鏈接但是帶個黃色的感嘆號,
若帶的「×」號,說明沒接好
3最好找到路由器說明書,按說明書上的步驟安裝
4你的電信公司寬頻帳號和密碼,因為第3步需要這個帳號。
『貳』 路由器安裝完了是這個樣子
進口的網線插錯了,或者沒插好插頭鬆了。
進口線是指從電信或聯通(是電信還是聯通看你家拉的是那種又或是拉拉移動的網路)的那條線。反正就是你家連到外面用來上網的那條線,應該先插到路由器的WAN介面上。
『叄』 路由器什麼樣子
路由器的作用:
路由器
要解釋路由器的概念,首先要介紹什麼是路由。所謂「路由」,是指把數據從一個地方傳送到另一個地方的行為和動作,而路由器,正是執行這種行為動作的機器,它的英文名稱為Router。
簡單的講,路由器主要有以下幾種功能:
第一,網路互連,路由器支持各種區域網和廣域網介面,主要用於互連區域網和廣域網,實現不同網路互相通信;
第二,數據處理,提供包括分組過濾、分組轉發、優先順序、復用、加密、壓縮和防火牆等功能;
第三,網路管理,路由器提供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容錯管理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為了完成「路由」的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著各種傳輸路徑的相關數據--路由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選擇時使用。路由表中保存著子網的標志信息、網上路由器的個數和下一個路由器的名字等內容。路由表可以是由系統管理員固定設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統動態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動調整,也可以由主機控制。在路由器中涉及到兩個有關地址的名字概念,那就是:靜態路由表和動態路由表。由系統管理員事先設置好固定的路由表稱之為靜態(static)路由表,一般是在系統安裝時就根據網路的配置情況預先設定的,它不會隨未來網路結構的改變而改變。動態(Dynamic)路由表是路由器根據網路系統的運行情況而自動調整的路由表。路由器根據路由選擇協議(Routing Protocol)提供的功能,自動學習和記憶網路運行情況,在需要時自動計算數據傳輸的最佳路徑。
為了簡單地說明路由器的工作原理,現在我們假設有這樣一個簡單的網路。如圖所示,A、B、C、D四個網路通過路由器連接在一起。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在如圖所示網路環境下路由器又是如何發揮其路由、數據轉發作用的。現假設網路A中一個用戶A1要向C網路中的C3用戶發送一個請求信號時,信號傳遞的步驟如下:
第1步:用戶A1將目的用戶C3的地址C3,連同數據信息以數據幀的形式通過集線器或交換機以廣播的形式發送給同一網路中的所有節點,當路由器A5埠偵聽到這個地址後,分析得知所發目的節點不是本網段的,需要路由轉發,就把數據幀接收下來。
第2步:路由器A5埠接收到用戶A1的數據幀後,先從報頭中取出目的用戶C3的IP地址,並根據路由表計算出發往用戶C3的最佳路徑。因為從分析得知到C3的網路ID號與路由器的C5網路ID號相同,所以由路由器的A5埠直接發向路由器的C5埠應是信號傳遞的最佳途經。
第3步:路由器的C5埠再次取出目的用戶C3的IP地址,找出C3的IP地址中的主機ID號,如果在網路中有交換機則可先發給交換機,由交換機根據MAC地址表找出具體的網路節點位置;如果沒有交換機設備則根據其IP地址中的主機ID直接把數據幀發送給用戶C3,這樣一個完整的數據通信轉發過程也完成了。
從上面可以看出,不管網路有多麼復雜,路由器其實所作的工作就是這么幾步,所以整個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基本都差不多。當然在實際的網路中還遠比上圖所示的要復雜許多,實際的步驟也不會像上述那麼簡單,但總的過程是這樣的。
增加路由器涉及的基本協議
路由器英文名稱為Router,是一種用於連接多個網路或網段的網路設備。這些網路可以是幾個使用不同協議和體系結構的網路(比如互聯網與區域網),可以是幾個不同網段的網路(比如大型互聯網中不同部門的網路),當數據信息從一個部門網路傳輸到另外一個部門網路時,可以用路由器完成。現在,家庭區域網也越來越多地採用路由器寬頻共享的方式上網。
路由器在連接不同網路或網段時,可以對這些網路之間的數據信息進行「翻譯」,然後「翻譯」成雙方都能「讀」懂的數據,這樣就可以實現不同網路或網段間的互聯互通。同時,它還具有判斷網路地址和選擇路徑的功能以及過濾和分隔網路信息流的功能。目前,路由器已成為各種骨幹網路內部之間、骨幹網之間以及骨幹網和互聯網之間連接的樞紐。
NAT:全稱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網路地址轉換),路由器通過NAT功能可以將區域網內部的IP地址轉換為合法的IP地址並進行Internet的訪問。比如,區域網內部有個IP地址為192.168.0.1的計算機,當然通過該IP地址可以和內網其他的計算機通信;但是如果該計算機要訪問外部Internet網路,那麼就需要通過NAT功能將192.168.0.1轉換為合法的廣域網IP地址,比如210.113.25.100。
DHCP:全稱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動態主機配置協議),通過DHCP功能,路由器可以為網路內的主機動態指定IP地址,而不需要每個用戶去設置靜態IP地址,並將TCP/IP配置參數分發給區域網內合法的網路客戶端。
DDNS:全稱Dynamic Domain Name Server(動態域名解析系統),通常稱為「動態DNS」,因為對於普通的寬頻上網使用的都是ISP(網路服務商)提供的動態IP地址。如果在區域網內建立了某個伺服器需要Internet用戶進行訪問,那麼,可以通過路由器的DDNS功能將動態IP地址解析為一個固定的域名,比如www.cpcw.com,這樣Internet用戶就可以通過該固定域名對內網伺服器進行訪問。
PPPoE:全稱PPP over Ethernet(乙太網上的點對點協議),通過PPPoE技術,可以讓寬頻數據機(比如ADSL Modem)用戶獲得寬頻網的個人身份驗證訪問,能為每個用戶創建虛擬撥號連接,這樣就可以高速連接到Internet。路由器具備該功能,可以實現PPPoE的自動撥號連接,這樣與路由器連接的用戶可以自動連接到Internet。
ICMP:全稱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消息協議),該協議是TCP/IP協議集中的一個子協議,主要用於在主機與路由器之間傳遞控制信息,包括報告錯誤、交換受限控制和狀態信息等。
總的來說,路由器與交換機的主要區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作層次不同
最初的的交換機是工作在OSI/RM開放體系結構的數據鏈路層,也就是第二層,而路由器一開始就設計工作在OSI模型的網路層。由於交換機工作在OSI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較簡單,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層(網路層),可以得到更多的協議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轉發決策。
(2)數據轉發所依據的對象不同
交換機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說MAC地址來確定轉發數據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則是利用不同網路的ID號(即IP地址)來確定數據轉發的地址。IP地址是在軟體中實現的,描述的是設備所在的網路,有時這些第三層的地址也稱為協議地址或者網路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體自帶的,由網卡生產商來分配的,而且已經固化到了網卡中去,一般來說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則通常由網路管理員或系統自動分配。
(3)傳統的交換機只能分割沖突域,不能分割廣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廣播域
由交換機連接的網段仍屬於同一個廣播域,廣播數據包會在交換機連接的所有網段上傳播,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通信擁擠和安全漏洞。連接到路由器上的網段會被分配成不同的廣播域,廣播數據不會穿過路由器。雖然第三層以上交換機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廣播域,但是各子廣播域之間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們之間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牆的服務
路由器僅僅轉發特定地址的數據包,不傳送不支持路由協議的數據包傳送和未知目標網路數據包的傳送,從而可以防止廣播風暴。
交換機一般用於LAN-WAN的連接,交換機歸於網橋,是數據鏈路層的設備,有些交換機也可實現第三層的交換。 路由器用於WAN-WAN之間的連接,可以解決異性網路之間轉發分組,作用於網路層。他們只是從一條線路上接受輸入分組,然後向另一條線路轉發。這兩條線路可能分屬於不同的網路,並採用不同協議。相比較而言,路由器的功能較交換機要強大,但速度相對也慢,價格昂貴,第三層交換機既有交換機線速轉發報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因此得以廣泛應用。
目前個人比較多寬頻接入方式就是ADSL,因此筆者就ADSL的接入來簡單的說明一下。現在購買的ADSL貓大多具有路由功能(很多的時候廠家在出廠時將路由功能屏蔽了,因為電信安裝時大多是不啟用路由功能的,啟用DHCP。打開ADSL的路由功能),如果個人上網或少數幾台通過ADSL本身就可以了,如果電腦比較多你只需要再購買一個或多個集線器或者交換機。考慮到如今集線器與交換機的 價格相差十分小,不是特殊的原因,請購買一個交換機。不必去追求高價,因為如今產品同質化十分嚴重,我最便宜的交換機現在沒有任 何問題。給你一個參考報價,建議你購買一個8口的,以滿足擴充需求,一般的價格100元左右。接上交換機,所有電腦再接到交換機上就行了。餘下所要做的事情就只有把各個機器的網線插入交換機的介面,將貓的網線插入uplink介面。然後設置路由功能,DHCP等, 就可以共享上網了。
看完以上的解說讀者應該對交換機、集線器、路由器有了一些了解,目前的使用主要還是以交換機、路由器的組合使用為主,具體的組合方式可根據具體的網路情況和需求來確定。
路由器是互聯網路中必不可少的網路設備之一,路由器是一種連接多個網路或網段的網路設備,它能將不同網路或網段之間的數據信息進行「翻譯」,以使它們能夠相互「讀」懂對方的數據,從而構成一個更大的網路。 路由器有兩大典型功能,即數據通道功能和控制功能。數據通道功能包括轉發決定、背板轉發以及輸出鏈路調度等,一般由特定的硬體來完成;控制功能一般用軟體來實現,包括與相鄰路由器之間的信息交換、系統配置、系統管理等。
參考文獻:http://ke..com/view/1360.htm
『肆』 無線路由器怎麼樣的才是好的
無線路由器選購5大要素
(1)價格選擇
建議:家庭用戶選擇100-200元的無線路由
作為普通的家庭用戶,如果平時在家裡只是上上網、玩玩游戲、看看視頻什麼的,建議大家選擇一二百元的無線路由即可,它們價格便宜,性能又有保證,基本的功能也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用戶的日常需求。高性價比是這類無線路由的最大特色,同時也是它們最具競爭力的優勢。
(2)品牌選擇
建議:選擇知名品牌
拒絕山寨
選購家用無線路由時,一定要注意無線路由的品牌,不要被山寨品牌的低價格所迷惑,購買了山寨產品,你不僅不能享受精彩的無線生活,還會因其質量問題而麻煩不斷。另外還要看清知名品牌的LOGO,因為知名品牌產品的外觀經常被山寨品牌模仿,如果不仔細觀察,很容易買到高仿的山寨品。所以在選購無線路由時,一定要認清品牌,拒絕山寨。
(3)標准選擇
建議:11n更值得選擇
相比11g,11n擁有更快的無線傳輸速率、更寬泛的無線傳輸距離和更安全的無線防護能力。而價格方面,尤其是150M無線路由,它與54M的差距微乎其微,性價比要高出54M產品很多,所以符合IEEE
802.11n標準的無線路由器更加值得選擇。
(4)速度選擇
建議:150M更適合普通家庭用戶
其中,54M的實際成績只有20M,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用戶的需求,所以不建議大家選購。300M的實際成績雖然距理論值差距最大,不過實際傳輸速率還是接近了有線傳輸的速率(100M),表現基本令人滿意。而150M無線路由雖然理論速度只有300M的一半,但實際速率卻僅與300M相差20%左右,相比起來更加值得選購。
(5)信號選擇
建議:天線多
信號強
由於54M無線路由只有單根天線,且不支持MIMO技術,對於現代家庭來說,我們不推薦大家選購。而對於普通用戶來說,150M的無線路由基本上可以實現家中無線信號全覆蓋,不過隨著穿越牆壁的增多,信號強度也會急劇減弱。所以如果需要更強無線信號,3根天線的300M無線路由器才是最佳選擇。
2.路由器(Router),是連接網際網路中各區域網、廣域網的設備,它會根據信道的情況自動選擇和設定路由,以最佳路徑,按前後順序發送信號。
路由器是互聯網路的樞紐,"交通警察"。目前路由器已經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各種不同檔次的產品已成為實現各種骨幹網內部連接、骨幹網間互聯和骨幹網與互聯網互聯互通業務的主力軍。路由和交換機之間的主要區別就是交換機發生在OSI參考模型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而路由發生在第三層,即網路層。這一區別決定了路由和交換機在移動信息的過程中需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兩者實現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
『伍』 路由器長什麼樣子
路由器是鏈接網際網路中各個區域網和廣域網的設備,會根據信道的情況自動選擇最佳路徑按前後順序發射信號。
『陸』 什麼是路由器長什麼樣
路由器(Router),是連接網際網路中各區域網、廣域網的設備,它會根據信道的情況自動選擇和設定路由,以最佳路徑,按前後順序發送信號。路由器是互聯網路的樞紐,"交通警察"。目前路由器已經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各種不同檔次的產品已成為實現各種骨幹網內部連接、骨幹網間互聯和骨幹網與互聯網互聯互通業務的主力軍。路由和交換機之間的主要區別就是交換機發生在OSI參考模型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而路由發生在第三層,即網路層。這一區別決定了路由和交換機在移動信息的過程中需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說兩者實現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
路由器(Router)又稱網關設備(Gateway)是用於連接多個邏輯上分開的網路,所謂邏輯網路是代表一個單獨的網路或者一個子網。當數據從一個子網傳輸到另一個子網時,可通過路由器的路由功能來完成。因此,路由器具有判斷網路地址和選擇IP路徑的功能,它能在多網路互聯環境中,建立靈活的連接,可用完全不同的數據分組和介質訪問方法連接各種子網,路由器只接受源站或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屬網路層的一種互聯設備。
『柒』 路由器是什麼樣子
現在都是使用的無線路由器,外觀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幾種樣子是。
『捌』 雙WAN口路由器什麼樣的好
雙WAN路由器建議你選擇欣向,欣向是第一家多WAN的生產廠商,全向就是他們的前身,老品牌了,值得信任。
而且具有其他品牌路由器都沒有的帶寬匯聚功能,真正能達到1M+1M=2M的效果!
而且還有免疫牆方案來幫你解決內網網路安全問題。要知道同類產品的市場價格可是數萬啊。
你可以去他們的網站了解一下詳情
www.nuqx.com , 8266M 8528G+ 8266G 8268M 都是很好的選擇。
另外為了讓你更加詳細的了解雙WAN口路由器以及多WAN產品,附上我最喜歡的文章一篇。讓你更加了解什麼叫多WAN,什麼叫真多WAN,避免在以後的產品購買過程中上當受騙。
一、什麼是WAN,何為多WAN?
WAN(Wide Area Network)-廣域網,是目前對網路的一個劃分,網路劃分最常見的是按網路的作用范圍和計算機之間互聯的距離劃分,有廣域網、區域網和城域網三種類型。
廣域網WAN(Wide Area Network)也叫遠程網RCN(Remote Computer Network),它的作用范圍最大,一般可以從幾十公里至幾萬公里。一個國家或國際間建立的網路都是廣域網。在廣域網內,用於通信的傳輸裝置和傳輸介質可由電信部門提供。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信息網路Internet已經覆蓋了包括我國在內的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接了數萬個網路,終端用戶已達數干萬.並且以每月15%的速度增長。
WAN是覆蓋地理范圍相對較廣的數據通信網路,它常利用公共載波提供條件進行傳輸。Internet就是一個巨大的廣域網。通常在路由器中會有一個WAN埠,也指接入Internet等相對更廣的數據通信網路的埠。
多WAN主要是用於多廣域網線路接入的介面,多WAN主要應用於當前的路由器多廣域網的接入。具有多個廣域網口即為多WAN,這樣的路由器也稱作多WAN路由器。
二、 如何使用多WAN技術
早在2000年,北京欣全向工程師在研究一種多鏈路(Multi-Homing)解決方案時發現,全部乙太網協議的多WAN技術應用在中國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伴隨著欣全向產品研發成功,全國第一台應用多WAN技術的路由器誕生於公元2002年,中國第一款多WAN寬頻路由器被命名為NuR8021。
使用多WAN技術的路由器具有物理上的多個WAN口作為外網接入,這樣內網電腦就可以經過多WAN路由器的負載均衡功能同時使用多個外網接入線路,大幅提高了網路帶寬。當前多WAN路由器主要有「帶寬匯聚」和「一網多線」的應用優勢,這是傳統單WAN路由器做不到的。
通過路由器的多WAN應用實現了多廣域網的接入。多WAN技術付諸實際應用。
三、 使用多WAN有什麼優勢
網路設備具有多個WAN口就可以接多條外部線路,合理使用多條寬頻線路可以優化很多應用、解決很多問題,目前多WAN應用主要有以下優勢:
1、 帶寬匯聚:多個WAN口可以同時接入多條寬頻,通過負載均衡策略可以同時使用接入線路帶寬,起到帶寬疊加的效果。比如WAN1、WAN2各接入1M的ADSL寬頻,當內網PC使用FlashGet、Bt等多線程下載工具下載文件時,一台PC可以同時使用2條線路,使得實際下載速度達到2M!
2、 一網多線:多個WAN口可以同時接入不同外網線路,比如WAN1接網通、WAN2接電信。這樣通過路由器內置的智能策略庫,使得內網訪問網通的服務走網通線路,訪問電信的服務走電信的線路,合理的解決了國內網通、電信等ISP存在互訪瓶頸的問題,使您的網路暢通!
3、 費用優化:由於帶寬匯聚效果的存在使得使用同樣帶寬,接入費用隨之降低,比如1M ADSL的費用是150元/月,2M光纖的費用是1000元/月,接入兩條1M ADSL的效果接近於一條2M 光纖,但是費用會大幅降低!由於線路優化效果的存在使得路由器能按費用選擇線路,比如教育網線路能訪問其它線路不能訪問的資源,但是費用高。這時可以同時接入教育網線路和一條ADSL,路由器會把訪問特定教育網資源的數據從教育網線路上收發,把訪問其它網際網路資源的數據從ADSL上收發,這樣既不影響使用效果,又可以大幅降低費用!
4、 智能備援:多個WAN口的存在使得其中某一個WAN口出現異常時,路由器能及時地把網路流量轉移到其它正常的WAN口上,保證線路異常不影響網路使用,為網路穩定性提供強大保證!
多WAN寬頻路由器可以把多條寬頻線路匯聚,通過動態的負載平衡平均分配流量,起到擴大線路帶寬的效果,並且支持多種線路混用。能夠智能實現以上應用!
四、 多WAN處理策略的差異
假多WAN指的是路由器也有多個物理上的WAN介面,但是路由器處理上網數據時並不是以帶寬匯聚為宗旨,而是採用一種被稱為「IP均衡」的功能。雖然這也是一種多WAN方案,但實際應用根本沒有用戶所期望的效果。
「IP均衡」類似於簡單的把兩個單WAN口的路由器「組裝起來」貌似多WAN,假多WAN主要是指路由器在多WAN處理策略上的欺騙性。「IP均衡」的假多WAN運行時,實質上是以內網PC的IP為單位分配線路的,而不是以SESSION上網請求。通俗地說,就是數數人頭,1、3、5號PC走WAN1,2、4、6走WAN2。很明顯,一台內網PC只能使用一個WAN口,並沒有起到帶寬疊加的效果,浪費了多條線路的帶寬。嚴格來說,IP均衡相當於2個或多個單WAN產品的疊加。
真正的帶寬匯聚效果是由路由器中的一個叫做SESSION負載均衡功能完成的。真正帶寬匯聚路由器設計以SESSION為單位,把PC發出的上網請求按照忙閑程度分別發到不同的WAN口,上網數據回來時,也能通過不同的WAN口返回。而每一台PC上網,同時能夠發出幾十、幾百個SESSION,這樣在打開網頁瀏覽、下載等操作時,由於這些SESSION能夠被分配到不同的WAN口,所以PC不必在一條外線上一個一個地發SESSION,並等待返回,而是能夠在幾個WAN口同時發SESSION,幾個WAN口分別返回數據,結果這台PC就達到了使用多條線上網的目的,達到了帶寬加倍的效果。
有些「假多WAN」路由器還有一定的欺騙性,就是路由器會使用「IP均衡」的假多WAN處理方式,但也有Session均衡的真多WAN功能選項。由於使用不成熟的真多WAN的Session處理方式會有諸如QQ掉線、泡泡堂游戲不能玩等應用異常問題,最終這樣的路由器還會建議您使用IP均衡來規避技術上的不足。使得Session模式形同虛設,不能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