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設置 > 網路有多少個元件

網路有多少個元件

發布時間:2022-08-01 15:57:59

❶ 整個網路有多少個硬體組成

不知道你指什麼網路哦

那有伺服器,路由,交換機,工作站,客戶端,還有網線

1、網路硬體組成

伺服器:為客戶機提供服務,用於網路管理、運行應用程序、處理客戶機請求、連接外部設備等。
客戶機:直接面對用戶,提出服務請求,完成用戶任務。
傳輸介質:傳輸網路數據。按傳輸方式可劃分為有線和無線兩種,常用有線傳輸介質分雙絞線和光纜。
通信連接設備:引導網路信息准確到達目標節點。主要有網卡、中繼器與接線器、網橋與交換機、路由器等。

2、網路軟體系統

網路操作系統:常用的有Windows NT、Windows 2000、Windows 2003、Unix、Linux

網路應用軟體:網路媒體播放器、文件上傳與下載工具、企業網路信息管理系統等P42~43和教材P13~15或者知識拓展欄目中的文章。

更詳細的如下:
一個基本的計算機網路由下列硬體組成:伺服器,工作站,網路介面卡,電纜系統,共享的資源與外圍設備。

一、伺服器

為網上用戶提供服務的結點稱為伺服器(Server),在伺服器上裝有網路操作系統和網路驅動器,它能處理分組的發送和接收以及網路介面的處理。而使用這個伺服器的稱為該伺服器的客戶(Clients)或用戶。

常見的伺服器類型有以下幾種。

(1)文件伺服器

文件伺服器給用戶提供了操作系統中文件系統的各種功能,例如生成文件、刪除文件、共享文件等。文件伺服器涉及的很多問題和操作系統、資料庫設計涉及的問題是類似的。所不同的是,這些問題要在網路環境下處理。

一般的文件伺服器除了文件管理外還包括用戶管理、安全管理、網路管理、系統管理等功能。

(2)列印伺服器

列印伺服器上接有列印機,網上其他結點和該伺服器通信,並使用與其相連的列印機列印文件。

(3)終端伺服器

終端伺服器又稱為終端集中器,終端通過終端集中器再接到網上,終端到其他結點之間的通信都通過終端集中器。

二、工作站

使用伺服器提供的功能的網路結點就是工作站。工作站可以是基於DOS、Windows 95/98的PC機,Apple Macintosh系統、運行OS/2的系統以及無盤工作站。無盤工作站沒有軟碟機和硬驅,而是使用網路介面卡上固化在引導晶元中的特殊引導程序直接從伺服器上引導。

絡介面卡的後部。

三、網路介面卡

(1) 網卡驅動程序

驅動程序文件包含有卡的配置與診斷、其電纜訪問法及其通信特點的信息。

(2)網卡線速度

網卡線速度表示能夠多快地產生物理信號,例如:10Mbit/s、100Mbit/s和1000Mbit/s。如果想使網卡的適應性更廣,也可以考慮10/100M等多速自適應的網卡。

(3)網卡匯流排類型

10M乙太網卡的匯流排體系結構仍是工業標准體系結構(ISA)。ISA匯流排的特點是:匯流排只有16位寬;工作時鍾頻率只有8MHz;不允許猝發式數據傳輸;大多數ISA匯流排為I/O映射型,從而降低了數據傳輸速度。

ISA匯流排的理論帶寬是5.33MB/S或42.67Mbit/s。網卡實際可用的ISA匯流排帶寬大約只是1/4的理論帶寬值,即約為11Mbit/s,剛夠覆蓋10Mbit/s的信道。

外部設備互連(PCI)匯流排可提供132MB/S的理論帶寬和具有真正的即插即用(PnP)的特點,極像SUN的S-BUS。

PCI匯流排是得到計算機廠家廣泛支持的高性能的與處理器無關的匯流排。

四、傳輸介質

常用的傳輸介質包括雙絞線、同軸電纜和光導纖維,另外,還有通過大氣的各種形式的電磁傳播,如微波、紅外線和激光等。

1、雙絞線

雙絞線是把兩根絕緣銅線擰成有規則的螺旋形。雙絞線的抗干擾性較差,易受各種電信號的干擾,可靠性差。若把若干對雙絞線集成一束,並用結實的保護外皮包住,就形成了典型的雙絞線電纜。把多個線對扭在一塊可以使各線對之間或其他電子雜訊源的電磁干擾最小。

用於網路的雙絞線和用於電話系統的雙絞線是有差別的。

雙絞線主要分為兩類,即非屏蔽雙絞線(UTP,Unshielded Twisted-Pair)和屏蔽雙絞線(STP,Shielded Twisted-Pair)。

EIA/TIA為非屏蔽雙絞線制定了布線標准,該標准包括5類UTP。

1類線:可用於電話傳輸,但不適合數據傳輸,這一級電纜沒有固定的性能要求。

2類線:可用於電話傳輸和最高為4Mbit/s的數據傳輸,包括4對雙絞線。

3類線:可用於最高為10Mbit/s的數據傳輸,包括4對雙絞線,常用於10BaseT乙太網。

4類線:可用於16Mbit/s的令牌環網和大型10BaseT乙太網,包括4對雙絞線。其測試速度可達20Mbit/s。

5類線:可用於100Mbit/s的快速乙太網,包括4對雙絞線。

雙絞線使用RJ-45接頭連接計算機的網卡或集線器等通信設備。

2、同軸電纜

同軸電纜是由一根空心的外圓柱形的導體圍繞著單根內導體構成的。內導體為實芯或多芯硬質銅線電纜,外導體為硬金屬或金屬網。內外導體之間有絕緣材料隔離,外導體外還有外皮套或屏蔽物。

同軸電纜可以用於長距離的電話網路,有線電視信號的傳輸通道以及計算機區域網絡。50Ω的同軸電纜可用於數字信號發送,稱為基帶;75Ω的同軸電纜可用於頻分多路轉換的模擬信號發送,稱為寬頻。在抗干擾性方面,對於較高的頻率,同軸電纜優於雙絞線。

有5種不同的同軸電纜可用於計算機網路。

3、光導纖維

它是採用超純的熔凝石英玻璃拉成的比人頭發絲還細的芯線。一般的做法是在給定的頻率下以光的出現和消失分別代表兩個二進制數字,就像在電路中以通電和不通電表示二進制數一樣。光纖通信就是 通過光導纖維傳遞光脈沖進行通信的。

A、光導纖維

光導纖維導芯外包一層玻璃同心層構成圓柱體,包層比導芯的折射率低,使光線全反射至導芯內,經過多次反射,達到傳導光波的目的。

每根光纖只能單向傳送信號,因此光纜中至少包括兩條獨立的導芯,一條發送,另一條接收。一根光纜可以包括二至數百根光纖,並用加強芯和填充物來提高機械強度。

光導纖維可以分為多模和單模兩種。

只要到達光纖表面的光線入射角大於臨界角,便產生全反射,因此可以由多條入射角度不同的光線同時在一條光纖中傳播,這種光纖稱為多模光纖。

如果光纖導芯的直徑小到只有一個光的波長,光纖就成了一種波導管,光線則不必經過多次反射式的傳播,而是一直向前傳播,這種光纖稱為單模光纖。

在使用光導纖維的通信系統中採用兩種不同的光源:發光二極體(LED)和注入式激光二極體(ILD)。

發光二極體當電流通過時產生可見光,價格便宜,多模光纖採用這種光源。

注入式激光二極體產生的激光定向性好,用於單模光纖,價格昂貴很多。

B、光纖的特點

光纖的很多優點使得它在遠距離通信中起著重要作用。光纖與同軸電纜相比有如下優點:

(a)光纖有較大的帶寬,通信容量大。

(b)光纖的傳輸速率高,能超過千兆位/秒。

(c)光纖的傳輸衰減小,連接的范圍更廣。

(d)光纖不受外界電磁波的干擾,因而電磁絕緣性能好,適宜在電氣干擾嚴重的環境中應用。

(e)光纖無串音干擾,不易被竊聽和截取數據,因而安全保密性好。

目前,光纜通常用高速的主幹網路。

4、無線傳輸介質

通過大氣傳輸電磁波的三種主要技術是:微波、紅外線和激光。這三種技術都需要在發送方和接收方之間有一條視線通路。

由於這些設備工作在高頻范圍內(微波工作在109-1010Hz,激光工作在1014-1015Hz),因此有可能實現很高的數據的傳輸率。

在幾公里范圍內,無線傳輸有幾Mbit/s的數據傳輸率。

紅外線和激光都對環境干擾特別敏感,對環境干擾不敏感的要算微波。微波的方向性要求不強,因此存在著竊聽、插入和干擾等一系列不安全問題。

第二節、網路互連設備

一、網路互連設備的分類

網路互連設備通常分成如下4種:

1、中繼器:在物理層上透明地復制二進制位,以補償信號的衰減。它不與更高層次的協議交互作用。

2、網橋:在不同或相同類型的區域網之間存儲並轉發幀,必要時進行鏈路層上的協議轉換。可連接兩個或多個網路,在其中傳送信息包。

3、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在不同的網路間存儲並轉發分組,根據信息包的地址將信息包發送到目的地,必要時進行網路層上的協議轉換。

4、網關(協議轉換器):指對高層協議(包括傳輸層及更高層次)進行轉換的網間連接器。

5.2 10Base5網路

10Base5網路也採用匯流排拓撲和基帶傳輸,速率為10Mbit/s,也稱為標准

5、中繼器

中繼器主要用於擴充區域網電纜線段的距離限制。值得注意的是,中繼器不具備檢查錯誤和糾正錯誤的功能,中繼器還會引入延時,一些中繼器可以濾除雜訊。

1)、中繼器的特性

(A)中繼器主要用於線性電纜系統,如乙太網。

(B)中繼器工作在協議層次的最低層,即物理層。兩段必須使用同種的介質訪問法。

(C)中繼器通常在一棟樓中使用。

(D)擴展段上的結點地址不能與現行段上的結點地址相同。

2)、注意事項:

使用中繼器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A)用中繼器連接的乙太網不能形成環。

(B)必須遵守MAC協議定時特性,即不能用中繼器將電纜段無限連接下去。

6、網橋

多個區域網可以通過一種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設備連接起來,這種設備叫做網橋。它並不對網路層的頭部進行檢查,因此,可以同等地復制IP,IPX或OSI分組。

網橋的基本特點

(A)網橋工作在數據鏈路層

它可以實現不同類型的區域網的互連。

(B)網橋獨立於網路層協議

對互不兼容的網路層協議,如IP,IPX,DECnet或Apple talk等都能以無意義的數據封裝在幀內經網橋運行。所以網橋各埠分別連接的各網段屬於同一個邏輯網路號/子網號。例如,所有網段都應有同一個IP網路號/子網號。

網橋是一個存儲轉發設備

網橋是一個有源的幀存儲轉發設備,這使網橋能具有如下功能:

①能匹配不同埠的速度

②對幀具有檢測和過濾的作用

③網橋能擴大網路地理范圍

④提升網路帶寬

7、路由器

隨著網路的擴大,網橋在路由選擇、擁塞控制、容錯及網路管理等方面遠遠不能滿足要求。路由器則加強了這方面的功能。

由器工作在網路層,因而能獲得更多的網路信息,為來到的信息包找到最佳路徑。路由器與協議有關,利用互連網協議,它可以為網路管理員提供整個網路的信息以便於管理網路。1.路由器與網橋的區別

路由器和網橋的一個重要區別是:網橋獨立於高層協議,它把幾個物理網路連接起來後提供給用戶的仍然是一個邏輯網路,用戶根本不知道有網橋存在;路由器則利用互連網協議將網路分成幾個邏輯子網。

使用了路由器,便開始進入廣域網和遠程通信鏈路的范疇。

如果存在以下原因,可考慮使用路由器來代替網橋。

(A)需要高級的信息包篩選。

(B)互連網路具有多重協議,且需要使用特殊的協議將業務篩選到特殊的區域。

(C)需要智能路由選擇來改進性能。

(D)當使用速度慢、造價高的遠程通信線路時,帶有高級過濾功能的路由器很重要。

有協議專用的路由器,也有運用多重協議的路由器。

路由器允許網路分割成易於管理的邏輯網路。分段可以用來防止網路「廣播風暴」的事故。當結點連接不當,而使網路中的廣播信息達到飽和時,就會引起廣播風暴。這種情況最初發生在TCP/IP網路上。

購置路由器時,要保證路由器之間的路由選擇方法和協議相適合。在所有位置使用相同的路由器可以避免麻煩,盡管路由選擇方法一般是標准化的,但失配仍會妨礙區域網之間的連接。

8、交換機

隨著客戶/伺服器結構的興起,網路應用越來越復雜,區域網上的信息量迅猛增長,要求速率高、延遲小、有服務質量保證的業務大量出現,對主幹網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路由器解決方法成為網路通信不可逾越的瓶頸。

(A)第二層交換

交換機通常將多協議路由嵌入到了硬體中,因此速度相當高,一般只限幾十微秒。此類交換機稱為第二層交換機。第二層交換機是真正的多埠網橋。

第二層交換機的弱點是處理廣播包的方法不太有效,當一個交換機收到一個廣播包時,便會把它傳到所有其他埠去,可能形成廣播風暴,降低整個網路的有效利用率。

對區域網來說,路由器速度慢,並且價格昂貴。區域網中使用路由器的局限性,促進了交換技術的發展,並最終導致了區域網中交換機代替路由器。

(B)第三層交換

路由器是工作在第三層的,它通過軟體交換信息包。它將網路分為幾個管理方便的廣播域,在工作組中設置獨立的廣播域,減少了廣播流量並保證了網路的安全。但是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技術復雜,成本昂貴,而且它的接入增加了數據傳輸的時間延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網路的性能。

第三層交換機是實現路由功能的基於硬體的設備。它能夠根據網路層信息,對包含有網路目的地址和信息類型的數據進行更好地轉發,還可選擇優先權工作,交換MAC地址,從而解決網路瓶頸問題。

第三交換機的運行速度通常要比路由器快得多,它還可以運行像RIP這類傳統的路由協議。

目前,盡管第三層交換機通常僅支持IP或IPX,但第三層路由交換機要比傳統的基於軟體的多協議路由器快一個數量級。

路由器的地位:現在路由器的應用已經被擠到網路的邊緣上去了,在廣域網中需要使用路由器。在區域網中盡量使用交換機,必要時才使用路由器。

第三節、乙太網組網配置

乙太網。10Base5網路並不是將結點直接連接到網路公用電纜上,而是使用短電纜從結點連接到公用電纜。這些短電纜稱為附加裝置介面(AUI)電纜或收發電纜。收發電纜通過一個線路分接頭(AUI或

1、10Base5網路的組成部件

(1)網卡:網卡背面應帶有DIX(AUI)型插座,以連接收發電纜。

(2)收發器:收發器是粗乙太網電纜上的接線盒,工作站可與之連接。

(3)收發電纜:收發電纜通常與收發器在一起。

(4)粗乙太網電纜:用於粗乙太網的電纜是50Ω,直徑0.4英寸的RG-8或RG-11型的較粗的同軸電纜。

(5)N系列插頭:這種插頭連接在所有粗纜段的端頭上,用於將粗纜與收發器相連。

(6)N系列桶型插頭:它用來將兩段電纜連接在一起。

(7)N系列終端連接器:每個電纜段都必須使用50Ω的N系列終端連接器接在兩個端頭上。每個電纜段都需要一個接地終端連接器和一個不接地終端連接器。

(8)中繼器:可選。中繼器通過收發電纜與每條電纜中繼線上的收發器相連。

2、10Base5網路的一些物理限制

(1)一個網段(中繼線段)的最大長度為500米。

(2)收發電纜最大長度為50米。

(3)兩站收發器之間的最小距離為2.5米。

(4)可使用4個中繼器連接5段中繼線。只有3段允許連有工作站,其餘用於擴展距離的遠程連接。

(5)網路最大長度為2500(500x5)米。

(6)每個網段上最多可有100個結點。中繼器也算作一個結點。

(7)每個網段的一端必須裝有終端連接器,另一端的終端連接器必須接地。

3、10BaseT網路

10BaseT網路不採用匯流排拓撲,而是採用星狀拓撲。10BaseT網路也採用基帶傳輸,速率為10Mbit/s,T表示使用雙絞線作為傳輸介質。

4、10BaseT網路的部分組成部件

(1)網卡:網卡背面應帶有雙絞線介面(RJ-45介面),以連接雙絞線。

(2)集線器:集線器(HUB)實際上起著中繼器的作用。它可有多個RJ-45埠,如8、12、16、24個埠,用於連接雙絞線,還可以有一個用於連接同軸電纜或光纖的埠。

(3)雙絞線電纜:10BaseT網路可使用屏蔽雙絞線(STP)或非屏蔽雙絞線(UTP)電纜作為傳輸介質。

(4)RJ-45接頭:用於連接在一段雙絞線的兩個端頭。要使用專門的壓接工具才能將RJ-45接頭接在雙絞線上。

5、10BaseT網路的一些物理限制

(1)工作站到集線器和集線器之間雙絞線的最大長度為100米。

(2)一般使用RJ-45連接器。引線1、2用於傳送,引線3、6用於接收。

(3)集線器相互級連時,最多隻允許有4級。

(4)不使用網橋,網路總共可有1024個工作站。

6、100BaseX網路

100BaseX網路也稱為快速乙太網,採用星狀拓撲,使用CSMA/CD介質訪問控制方法,為基帶傳輸,速率為100Mbit/s,採用集線器連接,和10BaseT網路一樣。在物理層上,100BaseX網路的安裝可以使用3種不同介質標准中的任何一種,即100BaseTX,100BaseT4和100BaseFX。

(1)站點數量小於30,速率不超過10M,但每個站點要求獨享10M帶寬,只是將HUB換成10M的交換機即可。

(2)站點數量大於30,速率不超過10M的共享網路

(1)使用細纜加中繼器。

(2)使用雙絞線加HUB,只是要多級連幾個HUB。

(3)混用細纜和雙絞線,利用HUB背面的BNC插座,用細纜將各HUB串聯起來,在細纜上的每一個HUB算細纜上的一個結點。

(4)速率不超過100M的共享網路

使用5類雙絞線加100M或10/100M的HUB,參見圖4-12,只是要多級連幾個HUB或使用可堆疊的HUB。

(5)速率不超過100M,各埠獨享100M帶寬的網路

使用5類雙絞線加100M或10/100M的交換機,也可使用可堆疊的交換機。

交換式乙太網是在結點之間沿指定路徑轉發報文。

交換式乙太網是個並行系統。

交換式區域網是高度可擴充的,其帶寬隨著用戶的增加而擴張。

交換技術適用於升級任何共享型區域網。

你可以看下這頁:
http://club.lanyue.com/model/luntan/view.asp?article_id=1636766

❷ 計算機網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計算機的硬體系統是由輸入設備、存儲設備、運算器、控制器和輸出設備組成 計算機硬體系統:指構成計算機的所有物理部件的集合。從外觀上看,由主機、輸入和輸出設備組成。 輸入設備:使計算機從外部獲得信息的設備,包括文字、圖像、聲音等信息。常用的輸入設備有鍵盤、滑鼠、掃描儀、話筒、手寫漢字輸入設備,數碼相機、觸摸屏等。 輸出設備:計算機中把信息處理的結果以人們能夠識別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設備。常用的輸出設備有顯示器、列印機、繪圖儀。 存儲器:計算機的記憶和存儲部件,用來存放信息。存儲器分為內存和外存。 內存:存儲程序和數據,又可分為只讀存儲器(ROM)和隨機存儲器(RAM)。 外存:長期存儲程序和數據,容量大。主要有三種:軟盤、硬碟和光碟。硬碟是一種硬質圓形磁表面存儲媒體,不但存儲量大,而且速度快,是目前計算機主要的存儲設備。按光碟讀/寫功能來分:只讀(CD-ROM)、一寫多讀(CD-R)和可擦型光碟。 存儲容量:基本單位是位元組(Byte),一個位元組由八位二進制數(Bit)組成。為了表示方便,還有千位元組(KB)、兆位元組(MB)、吉位元組(GB)。 換算關系:1KB=210B=1024B 1MB=210KB=1024KB 1GB=210MB=1024MB 運算器:是計算機實施算術運算和邏輯判斷的主要部件。例:+、-、×、÷、<、>、=、≠等。 控制器:指揮、控制計算機運行的中心。作用:從存儲器中取出信息進行分析,根據指令向計算機各個部分發出各種控制信息,使計算機按要求自動、協調地完成任務。 說明:中央處理器(CPU)是運算器和控制器的合稱,是微型計算機的核心,習慣上用CPU型號來表示計算機的檔次。例:80286、386、486、Pentium、PⅡ、PⅢ、P4。 計算機僅有硬體還不能進行信息處理,必須有為計算機編制的各種程序。程序、數據和有關文檔資料稱為軟體。 軟體:程序、數據和有關文檔資料的總稱。可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 系統軟體:根據功能又可分為操作系統(OS)、各種語言處理程序和資料庫管理系統。 操作系統:是系統軟體中最基礎的部分,是用戶和裸機之間的介面,其作用是管理計算機的軟硬體資源,使用戶更方便地使用計算機,以提高計算機的利用率。主要操作系統有DOS、WINDOWS、UNIX、LINUX。 各種程序語言的翻譯程序:程序語言和編譯系統的主要目標是研究開發容易編寫、表達能力好和便於產生高效的目標程序和程序語言,以便於使用的編譯系統。Visual Basic、Borland C++、Borland Fortran、Turbor Pascal等 資料庫管理系統:管理大量數據。如Access、Visual foxpro 應用軟體:是為某一應用目的而編制的軟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 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文字處理軟體、信息管理軟體、自動化控制軟體等。

❸ 組成網路所需的硬體設備有哪些

計算機網路是由兩個或多個計算機通過特定通信模式連接起來的一組計算機,完整的計算機網路系統是由網路硬體系統和網路軟體系統組成的。
組成一般計算機網路的硬體有哪些?一是網路伺服器;二是網路工作站;三是網路適配器,又稱為網路介面卡或網卡;四是連接線,學名「傳輸介質」或「傳輸媒體」,主要是電纜或雙絞線,還有不常用的光纖。如果要擴展區域網的規模,就需要增加通信連接設備,如數據機、集線器、網橋和路由器等。我們把這些硬體連接起來,再安裝上專門用來支持網路運行的軟體,包括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那麼一個能夠滿足工作或生活需求的計算機網路也就建成了。服務提供者--伺服器
伺服器(Server)是一台高性能計算機,用於網路管理、運行應用程序、處理各網路工作站成員的信息請示等,並連接一些外部設備如列印機、CD-ROM、數據機等。根據其作用的不同分為文件伺服器、應用程序伺服器和資料庫伺服器等。Internet網管中心就有WWW伺服器、FTP伺服器等各類伺服器。
廣義上的Server(伺服器)是指向運行在別的計算機上的客戶端程序提供某種特定服務的計算機或是軟體包。這一名稱可能指某種特定的程序,例如WWW伺服器,也可能指用於運行程序的計算機,例如,「我們的郵件伺服器今天崩潰了」,這就是電子郵件不能被發送出去的原因。一台單獨的伺服器計算機上可以同時有多個伺服器軟體包在運行,也就是說,它們可以向網路上的客戶提供多種不同的服務。

網路伺服器是不是就是所說的文件伺服器?一般意義上的網路伺服器確也是指文件伺服器。文件伺服器是網路中最重要的硬體設備,其中裝有NOS(網路操作系統)、系統管理工具和各種應用程序等,是組建一個客戶機/伺服器區域網所必需的基本配置;對於對等網,每台計算機則既是伺服器也是工作站。

採用什麼樣的微機用作伺服器最為合適?若有條件購置專門的文件伺服器則更好,因為硬體上有專門考慮,我們在前面不是說伺服器的硬碟存取速度對網路的影響很大嗎?所以專用的伺服器就對數據的存儲、速度、可靠性都有考慮,諸如硬碟鏡像、雙工等容錯技術一般都會得到應用。不過一般的小型LAN,採用PII級的微機,配備一個或數個GB的大容量硬碟和一個32位的網卡也就可以滿足需求。

坐享其成者--工作站
工作站(Workstation)也稱客戶機,由伺服器進行管理和提供服務的、連入網路的任何計算機都屬於工作站,其性能一般低於伺服器。個人計算機接入Internet後,在獲取Internet的服務的同時,其本身就成為一台Internet網上的工作站。網路工作站需要運行網路操作系統的客戶端軟體。

計算機的哨卡--網卡
網卡也稱網路適配器、網路介面卡(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在區域網中用於將用戶計算機與網路相連,大多數區域網採用以太(Ethernet)網卡,如NE2000網卡、PCMCIA卡等。

何謂網卡?網卡是一塊插入微機I/O槽中,發出和接收不同的信息幀、計算幀檢驗序列、執行編碼解碼轉換等以實現微機通訊的集成電路卡。它主要完成如下功能:(1)讀入由其它網路設備(路由器、交換機、集線器或其它NIC)傳輸過來的數據包(一般是幀的形式),經過拆包,將其變成客戶機或伺服器可以識別的數據,通過主板上的匯流排將數據傳輸到所需PC設備中(CPU、內存或硬碟);(2)將PC設備發送的數據,打包後輸送至其它網路設備中。它按匯流排類型可分為ISA網卡、EISA網卡、PCI網卡等。其中ISA網卡的數據傳送以16位進行,EISA和PCI網卡的數據傳送量為32位,速度較快。

網卡的工作原理與數據機的工作原理類似,只不過在網卡中輸入和輸出的都是數字信號,傳送速度比數據機快得多。

網卡有16位與32位之分,16位網卡的代表產品是NE2000,市面上非常流行其兼容產品,有些就叫不出來名字,一般用於工作站;32位網卡的代表產品是NE3200,一般用於伺服器,市面上也有兼容產品出售。

網卡的介面大小不一,其旁邊還有紅、綠兩個小燈,起什麼作用呢?網卡的介面有三種規格:粗同軸電纜介面(AUI介面);細同軸電纜介面(BNC介面);無屏蔽雙絞線介面(RJ-45介面)。一般的網卡僅一種介面,但也有兩種甚至三種介面的,稱為二合一或三合一卡。紅、綠小燈是網卡的工作指示燈,紅燈亮時表示正在發送或接收數據,綠燈亮則表示網路連接正常,否則就不正常。值得說明的是,倘若聯接兩台計算機線路的長度大於規定長度(雙絞線為100米,細電纜是185米),即使連接正常,綠燈也不會亮。

勤快的「貓」--數據機Modem
數據機也叫Modem,俗稱「貓」。它是一個通過電話撥號接入Internet的必備的硬體設備。通常計算機內部使用的是「數字信號」,而通過電話線路傳輸的信號是「模擬信號」。數據機的作用就是當計算機發送信息時,將計算機內部使用的數字信號轉換成可以用電話線傳輸的模擬信號,通過電話線發送出去;接收信息時,把電話線上傳來的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傳送給計算機,供其接收和處理。

按數據機與計算機連接方式可分為內置式與外置式。內置式數據機體積小,使用時插入主機板的插槽,不能單獨攜帶;外置式數據機體積大,使用時與計算機的通信介面(COM1或COM2)相連,有通信工作狀態指示,可以單獨攜帶、能方便地與其他計算機連接使用。

按數據機的傳輸能力不同有低速和高速之分,常見的數據機速率有14.4Kbps、28.8Kbps、33.6Kbps、56Kbps等。「bps」為每秒鍾傳輸的數據量(位元組數),工作速度越快,上網效果越好,價格越高,但電話線路的通信能力可能制約數據機的整體工作效率。

信號的加油站--中繼器和集線器
要擴展區域網的規模,就需要用通信線纜連接更遠的計算機設備,但當信號在線纜中傳輸時會受到干擾,產生衰減。如果信號衰減到一定的程度,信號將不能識別,計算機之間不能通信。必須使信號保持原樣繼續傳播才有意義。

中繼器(Repeater),用於連接同類型的兩個區域網或延伸一個區域網。當我們安裝一個區域網而物理距離又超過了線路的規定長度時,就可以用它進行延伸;中繼器也可以收到一個網路的信號後將其放大發送到另一網路,從而起到連接兩個區域網的作用。

集線器稱為HUB,是一種集中完成多台設備連接的專用設備,提供了檢錯能力和網路管理等有關功能。HUB有三種類型:對被傳送數據不做任何添加的Passive HUB,被稱為被動集線器;能再生信號,監測數據通訊的Active HUB,被稱為主動集線器;能提供網路管理功能的Intelligent HUB,被稱為智能集線器。

網路間的關卡--網橋、路由器和網關
網橋(Bridge)也連接網路分支,但網橋多了一個「過濾幀」的功能。一個網路的物理連線距離雖然在規定范圍內,但由於負荷很重,可以用網橋把一個網路分割成兩個網路。這是因為網橋會檢查幀的發送和目的地址,如果這兩個地址都在網橋的這一半,那麼這個幀就不會發送到網橋的另一半,這就可以降低整個網的通訊負荷,這個功能就叫「過濾幀」。

假如需要連接兩種不同類型的區域網,那就得用路由器(Router),它可以連接遵守不同網路協議的網路。路由器能識別數據的目的地地址所在的網路,並能從多條路徑中選擇最佳的路徑發送數據。如果兩個網路不僅網路協議不一樣,而且硬體和數據結構都大相徑庭,那麼就得用網關(Gateway)。不過,這兩個東西在一般的區域網中幾乎是派不上用場的。

信號的馬路--傳輸媒體
網路電纜用於網路設備之間的通信連接,常用的網路電纜有雙絞線、細同軸電纜、粗同軸電纜、光纜等。此外計算機網路還使用無線傳輸媒體(包括微波、紅外線和激光)、衛星線路等傳輸媒體。堅強的後盾--不間斷電源UPS
UPS是不間斷電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的英文名稱的縮寫,它伴隨著計算機的誕生而出現,是計算機常用的外圍設備之一。實際上,UPS是一種含有儲能裝置,並以逆變器為主要組成部分的恆壓恆額的不間斷電源。

UPS在其發展初期,僅被視為一種備用電源。後來,由於電壓浪涌、電壓尖峰、電壓瞬變、電壓跌落、持續過壓或者欠壓甚至電壓中斷等電網質量問題,使計算機等設備的電子系統受到干擾,造成敏感元件受損、信息丟失、磁碟程序被沖掉等嚴重後果,引起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UPS日益受到重視,並逐漸發展成一種具備穩壓、穩頻、濾波、抗電磁和射頻干擾、防電壓浪涌等功能的電力保護系統。目前在市場上可以購買到種類繁多的UPS電源設備,其輸出功率從500VA到3000kVA不等。

當有市電供給UPS的時候,UPS對市電進行穩壓(220V±5%)後為計算機供電。此時的UPS就是一台交流市電穩壓器,同時它還向機內電池充電。因UPS設計的不同,UPS適應的范圍也不同,UPS輸出電壓在±10-15%的變化一般屬正常的計算機使用電壓。當市電異常或者中斷時,UPS立即將機內電池的電能通過逆變轉換供給計算機系統,以維持計算機系統的正常工作並保護計算機的軟硬體不受損失。

配備UPS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由於突然停電而導致計算機丟失信息和破壞硬碟,但有些設備工作時是並不害怕突然停電的(如列印機等)。為了節省UPS的能源,列印機可以考慮不必經過UPS而直接接入市電。如果是網路系統,可考慮UPS只供電給主機(或者伺服器)及其有關部分。這樣可保證UPS既能夠用到最重要的設備上,又能節省投資。

❹ 如果不考慮儲能元件(動態元件),無源一埠網路(電路)由哪些元件組成

無儲能一埠網路電路包含的元件有電阻、電源、三極體。

❺ 構成網路的網路設備有哪些特點是什麼

網路構成 互聯網基本構成,個人網路以及小型辦公網路主要包括:主機,交換器,路由器即可上網。 所謂路由就是指通過相互連接的網路把信息從源地點移動到目標地點的活動。一般來說,在路由過程中,信息至少會經過一個或多個中間節點。通常,人們會把路由和交換進行對比,這主要是因為在普通用戶看來兩者所實現的功能是完全一樣的。其實,路由和交換之間的主要區別就是交換發生在OSI參考模型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而路由發生在第三層,即網路層。這一區別決定了路由和交換在移動信息的過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兩者實現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 早在40多年之間就已經出現了對路由技術的討論,但是直到80年代路由技術才逐漸進入商業化的應用。路由技術之所以在問世之初沒有被廣泛使用主要是因為80年代之前的網路結構都非常簡單,路由技術沒有用武之地。直到最近十幾年,大規模的互聯網路才逐漸流行起來,為路由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平台。 路由器是互聯網的主要節點設備。路由器通過路由決定數據的轉發。轉發策略稱為路由選擇(routing),這也是路由器名稱的由來(router,轉發者)。作為不同網路之間互相連接的樞紐,路由器系統構成了基於 TCP/IP 的國際互聯網路 Internet 的主體脈絡,也可以說,路由器構成了 Internet 的骨架。它的處理速度是網路通信的主要瓶頸之一,它的可靠性則直接影響著網路互連的質量。因此,在園區網、地區網、乃至整個 Internet 研究領域中,路由器技術始終處於核心地位,其發展歷程和方向,成為整個 Internet 研究的一個縮影。在當前我國網路基礎建設和信息建設方興未艾之際,探討路由器在互連網路中的作用、地位及其發展方向,對於國內的網路技術研究、網路建設,以及明確網路市場上對於路由器和網路互連的各種似是而非的概念,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交換器即是交換式的集線器。交換器與集線器(HUB)在網路內的功用大致相同,其間最大的差異在於交換器的每個埠(port)都享有一個專屬的頻寬並具備資料交換功能,使得網路傳輸效能得於同一時間內所能傳輸的資料量較大;而集線器為則是所有的埠(port)共享一個頻寬。 橋接器 橋接器(BRIDGES)是第二層設備,是特別為連接兩個 LAN區段而設計 的。橋接器的目的是過濾 LAN的資料流量,將區域性的資料限制在區域內,但允 許設備與 LAN上其他外界的組件 (區段) 相連,供導向此處的對外資料流使用。 簡言之橋接器的發明便是為了將網路區段化以做流量控制。 橋接器如何分辨哪些資料是區域性的,哪些又不是呢?答案就像是郵局將郵 件分類為本地或外埠的方式。它只看本地地址。每一種網路設備在網路卡上都有 唯一的 MAC位址,橋接器會追蹤記錄在橋接器兩邊的MAC位址,然後根據這份MAC 位址清單來作決定。 橋接器的外觀依類型不同而有極大差異。雖然路由器與交換器已接掌許多橋 接器功能,它們仍然是許多網路的重要元件。若要了解交換器和路由器,必須先 了解橋接器。 中繼器 在一網路中,每一區段(Segment)傳輸媒介均有其最大傳輸距離(如RG-58同軸電纜為185m),超過該長度訊號就會衰減,這時只要加裝一個』』中繼器』』就能將訊號增強並將訊號正常傳遞下去。即中繼器能延伸網路距離。 中繼器(repeater)是歸屬於實體層設備,因為它們只在位元層次上 運作,而不管其他資訊。是單一埠「入」及單一埠「出」的設備。中繼器的目的 是在位元層次重新產生網路訊號,並將它重新計時,以便讓訊號行經長途,傳 送到媒體上。簡單的說就是利用中繼器來加強訊號,以免訊號最後衰減或根本就 消失。 另外,現在技術的先進,網路安全產品層出不窮,新型硬體防火牆用在路由和交換的中間,防止一些攻擊以及做一些管理,並且,防火牆的發展使其可以代替路由或者交換來使用。

❻ 一個計算機網路組成包括什麼

計算機網路
連接分散計算機設備以實現信息傳遞的系統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定義分類
按廣義
計算機網路也稱計算機通信網。關於計算機網路的最簡單定義是: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若按此定義,則早期的面向終端的網路都不能算是計算機網路,而只能稱為聯機系統(因為那時的許多終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計算機)。但隨著硬體價格的下降,許多終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終端」和「自治的計算機」逐漸失去了嚴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計算機作為終端使用,按上述定義,則早期的那種面向終端的網路也可稱為計算機網路。

另外,從邏輯功能上看,計算機網路是以傳輸信息為基礎目的,用通信線路將多個計算機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一個計算機網路組成包括傳輸介質和通信設備。
從用戶角度看,計算機網路是這樣定義的:存在著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調用完成用戶所調用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一個比較通用的定義是:利用通信線路將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和通信設備按不同的形式連接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及協議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最簡單的計算機網路就只有兩台計算機和連接它們的一條鏈路,即兩個節點和一條鏈路。
按連接
計算機網路就是通過線路互連起來的、自治的計算機集合,確切的說就是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計算機、終端及其附屬設備用通信設備和通信線路連接起來,並配置網路軟體,以實現計算機資源共享的系統。
按需求
計算機網路就是由大量獨立的、但相互連接起來的計算機來共同完成計算機任務。這些系統稱為計算機網路(computer networks)
發展歷程
自從計算機網路出現以後,它的發展速度與應用的廣泛程度十分驚人。縱觀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其大致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誕生階段
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訂票系統,終端是一台計算機的外圍設備,包括顯示器和鍵盤,無CPU和內存。隨著遠程終端的增多,在主機前增加了前端機(FEP)。當時,人們把計算機網路定義為「以傳輸信息為目的而連接起來,實現遠程信息處理或進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這樣的通信系統已具備網路的雛形。
形成階段
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典型代表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ARPANET。主機之間不是直接用線路相連,而是由介面報文處理機(IMP)轉接後互聯的。IMP和它們之間互聯的通信線路一起負責主機間的通信任務,構成了通信子網。通信子網互聯的主機負責運行程序,提供資源共享,組成資源子網。這個時期,網路概念為「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為目的互聯起來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之集合體」,形成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互聯互通階段
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第三代計算機網路是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並遵守國際標準的開放式和標准化的網路。ARPANET興起後,計算機網路發展迅猛,各大計算機公司相繼推出自己的網路體系結構及實現這些結構的軟硬體產品。由於沒有統一的標准,不同廠商的產品之間互聯很困難,人們迫切需要一種開放性的標准化實用網路環境,這樣應運而生了兩種國際通用的最重要的體系結構,即TCP/IP體系結構和國際標准化組織的OSI體系結構。
高速網路技術階段
20世紀90年代至今的第四代計算機網路,由於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熟,出現光纖及高速網路技術,整個網路就像一個對用戶透明的大的計算機系統,發展為以網際網路( Internet)為代表的互聯網。
組成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功能
數據通信
數據通信是計算機網路的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數據通信是依照一定的通信協議,利用數據傳輸技術在兩個終端之間傳遞數據信息的一種通信方式和通信業務。它可實現計算機和計算機、計算機和終端以及終端與終端之間的數據信息傳遞,是繼電報、電話業務之後的第三種最大的通信業務。數據通信中傳遞的信息均以二進制數據形式來表現,數據通信的另一個特點是總是與遠程信息處理相聯系,是包括科學計算、過程式控制制、信息檢索等內容的廣義的信息處理。

❼ 求問計算機網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它的功能最主要的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實現資源共享(包括硬體資源和軟體資源的共享);二是在用戶之間交換信息。計算機網路的作用是:不僅使分散在網路各處的計算機能共享網上的所有資源,並且為用戶提供強有力的通信手段和盡可能完善的服務,從而極大的方便用戶。從網管的角度來講,說白了就是運用技術手段實現網路間的信息傳遞,同時為用戶提供服務。
計算機網路通常由三個部分組成,它們是資源子網、通信子網和通信協議.所謂通信子網就是計算機網路中負責數據通信的部分;資源子網是計算機網路中面向用戶的部分,負責全網路面向應用的數據處理工作;而通信雙方必須共同遵守的規則和約定就稱為通信協議,它的存在與否是計算機網路與一般計算機互連系統的根本區別。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我們應該更能明白計算機網路為什麼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發展的產物了。
現在最常見的劃分方法是:按計算機網路覆蓋的地理范圍的大小,一般分為廣域網(WAN)和區域網(LAN)(也有的劃分再增加一個城域網(MAN))。顧名思義,所謂廣域網無非就是地理上距離較遠的網路連接形式,例如著名的Internet網,Chinanet網就是典型的廣域網。而一個區域網的范圍通常不超過10公里,並且經常限於一個單一的建築物或一組相距很近的建築物.Novell網是目前最流行的計算機區域網。
在計算機網路技術中,網路的體系結構指的是通信系統的整體設計,它的目的是為網路硬體、軟體、協議、存取控制和拓撲提供標准.現在廣泛採用的是開放系統互連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參考模型,它是用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送層、對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七個層次描述網路的結構.你應該注意的是,網路體系結構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匯流排、介面和網路的性能.而網路體系結構的關鍵要素恰恰就是協議和拓撲。目前最常見的網路體系結構有FDDI、乙太網、令牌環網和快速乙太網等。
剛才說過網路體系結構的關鍵要素之一就是網路協議。而所謂協議(Protocol)就是對數據格式和計算機之間交換數據時必須遵守的規則的正式描述,它的作用和普通話的作用如出一轍。依據網路的不同通常使用Ethernet(乙太網)、NetBEUI、IPX/SPX以及TCP/IP協議。Ethernet是匯流排型協議中最常見的網路低層協議,安裝容易且造價便宜;而NetBEUI可以說是專為小型區域網設計的網路協議。對那些無需跨經路由器與大型主機通信的小型區域網,安裝NetBEUI協議就足夠了,但如果需要路由到另外的區域網,就必須安裝IPX/SPX或TCP/IP協議.前者幾乎成了Novell網的代名詞,而後者就被著名的Internet網所採用.特別是TCP/IP(傳輸控制協議/網間協議)就是開放系統互連協議中最早的協議之一,也是目前最完全和應用最廣的協議,能實現各種不同計算機平台之間的連接、交流和通信。
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是指網路中各個站點相互連接的形式,在區域網中明確一點講就是文件伺服器、工作站和電纜等的連接形式.現在最主要的拓撲結構有匯流排型拓撲、星型拓撲、環型拓撲以及它們的混合型。顧名思義,匯流排型其實就是將文件伺服器和工作站都連在稱為匯流排的一條公共電纜上,且匯流排兩端必須有終結器;星型拓撲則是以一台設備作為中央連接點,各工作站都與它直接相連形成星型;而環型拓撲就是將所有站點彼此串列連接,像鏈子一樣構成一個環形迴路;把這三種最基本的拓撲結構混合起來運用自然就是混合型了。
計算機網路的硬體系統通常由五部分組成:文件伺服器、工作站(包括終端)、傳輸介質、網路連接硬體和外部設備。文件伺服器一般要求是配備了高性能CPU系統的微機,它充當網路的核心。除了管理整個網路上的事務外,它還必須提供各種資源和服務。而工作站可以說是一種智能型終端,它從文件伺服器取出程序和數據後,能在本站進行處理,一般有有盤和無盤之分。接下來談談傳輸介質,它是通信網路中發送方和接受方之間的物理通路,在區域網中就是用來連接伺服器和工作站的電纜線.目前常用的網路傳輸介質有雙絞線(多用於區域網)、同軸電纜和光纜等.常用的網路連接硬體有網路介面卡(NIC)、集線器(HUB)、中繼器(Repeater)以及數據機(Modem)等。而列印機、掃描儀、繪圖儀以及其它任何可為工作站共享的設備都能被稱為外部設備。
我們都知道,網路操作系統是整個網路的靈魂,同時也是分布式處理系統的重要體現,它決定了網路的功能並由此決定了不同網路的應用領域即方向。目前比較流行的網路操作系統主要有Unix、NetWare、Windows NT和新興流行的Linux.Unix歷史悠久,發展到今天已經相當成熟,尤其以安全可靠和應用廣泛著稱;相比之下,NetWare以文件服務及列印管理聞名,而且其目錄服務可以說是被業界公認的目錄管理傑作;Windows NT是能支持多種硬體平台的真正的32位操作系統,它保持了深受歡迎的Windows用戶界面,目前正被越來越多的網路所應用;而最新的Linux憑借其先進的設計思想和自由軟體的身分正躋身優秀網路操作系統的行列。

閱讀全文

與網路有多少個元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作家個稅算哪個城市的 瀏覽:229
無線網路面臨問題 瀏覽:982
蘋果某些網頁用移動網路打不開 瀏覽:472
小度怎麼語音連接網路 瀏覽:880
網路語哪個駕校畢業的 瀏覽:657
無線耳機和網路沖突 瀏覽:279
移動網路用電信wifi卡 瀏覽:234
網路機頂盒直播信號反復 瀏覽:718
網路銀行密碼鎖了怎麼辦 瀏覽:449
網路直播賣產品哪個靠譜 瀏覽:457
華為網路機頂盒安裝直播軟體哪個好用嗎 瀏覽:4
5g網路聯通和移動哪個好 瀏覽:483
如何貢獻力量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 瀏覽:679
網路抖動異常 瀏覽:802
有的房間沒有無線網路怎麼辦 瀏覽:864
wifi網路無緣無故看視頻卡頓 瀏覽:143
電腦連接不上正在等待網路准備好 瀏覽:335
列印機怎麼重啟設置新的網路 瀏覽:203
認知無線電網路工作模式 瀏覽:922
無線網路p2p 瀏覽:553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