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嘉應學院裡面的網路工程專業怎麼樣呀怎麼在該校網頁上沒見到有這個專業呀
唔 今天早上沒事查查看有沒有可以解答的
才發現網路工程的這么多
不愧是我們搞網路的
我也是今年的網路工程學生
嘉應的招新網上我倒是找到了
但是都是一些官方的說法
我也問了一些師兄,他們也沒有一個具體的說法
怎麼說
網路工程哪裡都開 清華北大也有,三本專科也有
像嘉應這樣不是很大的學校就格外缺少競爭力
說實話吧
這樣的學校,計算機想學出來找工作什麼的
難!
其他學校其他專業也基本都這樣
要是真想有好的出路,就努力考研吧
Ⅱ 哪位知道嘉應學院請說出你所知的有關嘉就學院的所有信息
嘉應學院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客家人的聚居地,著名的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廣東省梅州市。是一所地方性、多科性的普通本科院校,由原嘉應大學和嘉應教育學院合並而成,有著90年的辦學歷史。
嘉應學院校園佔地面積78.4公頃,校舍建築面積31.3萬m2,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551萬元人民幣,圖書館藏書76萬冊,中外期刊1800多種,教職工955人,專任教師586人,在專任教師中有教授30人、副高職稱的156人、中級職稱的266人,其中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94人。學院現有在校生15423人,其中普通全日制學生8268人、成教類學生7155人。嘉應學院堅持"立足廣東,面向基層,服務周邊,輻射全國"的辦學宗旨,為梅州和廣東省乃至全國的基礎教育及現代化建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中小學教師和應用型復合型的高級專門人才。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培養了近3萬名各類中高級專門人才,為梅州及廣東省的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嘉應學院現有數學、物理、化學、中文、外語、生物、政法、地理、財經、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美術、體育、音樂、教育共16個系,開設33個專業或專業方向。近幾年來,學院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狠抓師資隊伍建設、辦學基礎設施建設、教學基本建設和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加強德育工作,強化各項管理,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不斷提高。
嘉應學院具有鮮明的僑鄉和客家文化特色,自辦學以來,一直得到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大力支持。至目前為止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為學校共捐資6000多萬元。客家研究是嘉應學院的辦學特色之一,嘉應學院客家研究所在客家文化資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和海內外學術交流方面有一定的影響,先後有海外著名大學的專家、教授和博士生來校作訪問學者,研究客家文化。
跨入21世紀,嘉應學院正在實施"十五"發展計劃,力爭用4年的時間,進一步增強學院實力,提高學院的辦學水平,通過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為2006年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打下基礎,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嘉應學院成為粵東北地區高級專門人才培養培訓中心、科技中心、信息咨詢中心,成為一所在全國有一定的影響,在全省有一定的地位,在同類型院校中有鮮明的辦學特色和較強的競爭力的地方性、多科性大學
Ⅲ 請問嘉應學院的情況
嘉應學院是一所公辦全日制綜合性本科大學。學校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廣東省梅州市。梅州是客家人的聚居地,清代稱「嘉應州」,嘉應學院由此得名。
嘉應學院設江北校區、江南校區、梅州師范分院校區和醫學院校區,校本部設在江北校區。嘉應學院的4個校區均在市區范圍內,交通十分便利。嘉應學院校園內綠樹成蔭,樓宇林立,環境優雅,是理想的讀書治學之地。
嘉應學院現有16個系(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中文系、外語系、生物系、政法系、地理系、財經系、電子信息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土木工程系、美術系、體育系、音樂系、教育科學與技術系)、4個教學部(社會科學教學部、大學英語教學部、計算中心、師能教研室)、2個二級學院(梅州師范分院、醫學院),開設34個本科專業,學科專業涵蓋文學、理學、工學、教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醫學八大學科門類。目前,嘉應學院有普通全日制學生14599人,成教類學生6000人。
嘉應學院擁有一支實力強、素質高、結構合理的教職工隊伍,現有教職工1275人,其中專任教師803人。在專任教師中,有教授45人、副教授203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180人,正在攻讀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100多人。學校還聘請了20位來自美國、英國 、俄羅斯等十個國家的外籍教師、專家加盟,同時還聘請了一大批國內外著名的學者為兼職教授、客座教授、榮譽教授。
嘉應學院具有現代化的辦學基礎設施和完善的服務體系。學校佔地1300畝,校舍建築面積59 萬㎡,教學儀器設備總值6918萬元,擁有22個設備先進的實驗室和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計算中心,圖書館藏書116萬冊,開通了中國期刊網鏡像站點,建成了傳輸速度100兆的校園網,並與國家教科網和國際互聯網連接,共享國內外信息資源。
嘉應學院始終把質量作為立校之本,堅持依法和以德治校,強化教學管理,優化育人環境,推進教育改革,調動師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了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嘉應學院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多年來,畢業生的就業率每年都在94%以上,2005年達98%。近年來,學院與梅州市委組織部聯合實施了梅州市「戰略後備人才」培養工程,與總部在香港、深圳等地的多家大公司聯合建立了定向人才培養基地,為眾多學生提供為期近兩年的系統的就業培訓,也為眾多畢業生提供了大批高質量的就業崗位。
嘉應學院還得到了眾多海內外鄉賢的關懷和支持。海內外鄉賢捐建樓宇,捐贈儀器設備、圖書資料、教育基金和多項獎教獎學金,譜寫了一曲內外合辦、共建大學的動人樂章。學校充分發揮僑鄉優勢,與港、澳、台地區和國外多所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學校於1998年獲教育部批准招收留學生。近年來先後有來自美國、 英國、日本、阿根廷、印尼、泰國、俄羅斯等十個國家的留學生來校學習。
嘉應學院梅州師范分院的前身是梅州師范學校,2001年經省政府批准並入嘉應學院。嘉應學院醫學院的前身是梅州市衛生學校,2003年經省政府批准並入嘉應學院。這兩個分院的學生畢業後,頒發嘉應學院畢業文憑。
嘉應學院已有90多年的辦學歷史。90多年的風雨兼程,使學校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底蘊,形成了先進的辦學理念。目前,嘉應學院正在實施「十一五」發展規劃,全校師生員工信心百倍,力爭在建校100周年 (2013年) 時把學校建設成為粵東北地區高級專門人才培養中心、各類人才培訓中心、科技中心、信息咨詢中心,成為一所在國內有影響、在省內有地位、在同類型院校中有鮮明的辦學特色的地方性多科性本科大學。
Ⅳ 有誰知道梅州嘉應學院
嘉應學院設江北校區(原嘉應大學校址)、江南校區(原嘉應教育學院校址)、梅州師范分院校區(原梅州師范學校校址)和嘉應學院醫學院校區(原梅州市衛生學校校址),校本部設在江北校區。嘉應學院的4個校區均在市區范圍內,交通十分便利。嘉應學院校園內綠樹成蔭,樓宇林立,環境優雅,是理想的讀書治學之地。 嘉應學院現有17個系(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系、地理系、中文系、外語系、政法系、教育系、體育系、美術系、音樂系、財經系、電子信息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土木工程系、教育技術系)、4個教學部(社科部、大學英語教學部、計算中心、師能教研室)、3個二級學院(田家炳師范學院、梅州師范分院、嘉應學院醫學院),開設60多個本專科專業,學科專業涵蓋文學、理學、工學、教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醫學八大學科門類。目前,嘉應學院有普通全日制學生12936人,成教類學生8935人。 嘉應學院擁有一支實力較強、素質較高、結構較合理的教職工隊伍,現有教職工1303人,其中專任教師833人。在專任教師中,有教授39人、副教授212人、講師391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155人,正在攻讀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近百人。學校還聘請了20位來自美國、英國 、俄羅斯等十個國家的外籍教師、專家加盟,同時還聘請了一大批國內外著名的學者為兼職教授、客座教授、榮譽教授。 嘉應學院具有現代化的辦學基礎設施和現代化的完善的服務體系。學校佔地1300畝,校舍建築面積46 萬㎡,教學儀器設備總值5949萬元,擁有22個設備先進的實驗室和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計算中心,圖書館藏書115萬冊,中外期刊1800多種,收藏有名人字畫108幅,開通了中國期刊網鏡像站點,建成了傳輸速度100兆的校園網(將擴寬至1000兆),並與國家教科網和國際互聯網連接,共享國內外信息資源。正在規劃和建設中的工業中心、藝術教育中心、體育中心等不久將投入使用。 嘉應學院始終把質量作為立校之本,堅持依法和以德治校,強化教學管理,優化育人環境,推進教育改革,調動師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了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嘉應學院高度重視就業就業工作,多年來,每年畢業生的就業率都在94%以上,在同類型院校中位居前列。目前,學院實施了「訂單式定向人才培養」的就業方案。一些學生在畢業前一年左右即可確定就業方向,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嘉應學院還得到了眾多海內外鄉賢的關懷和支持。海內外...
Ⅳ 嘉應學院是幾本呢
根據教育局規定,已經沒有明確一本、二本的概念。嘉應學院(Jiaying University)是由廣東省人民政府舉辦、教育部備案,廣東省教育廳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高校,是「粵東西北高校振興計劃」建設高校。
校級研究院:嘉應學院客商研究院
校級研究所:嘉應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
2020年3月,2020年度獲批新建的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名單揭曉,由嘉應學院校長楊洲領銜申報的廣東省山區特色農業資源保護與精準利用重點實驗室(2020年度省市共建)名列其中。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5月,學校發表客家研究論文100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130多部,承擔科研課題200餘項,其中與中國國外院校合作課題近20項,參與中國國家社科基金課題5項。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共20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3項,省自然科學基金和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40多項,獲得橫向科研項目280項;教師在全國公開發行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3000餘篇,被國際著名自然科學檢索系統收錄200多篇;獲得國家專利110多項。獲中國農業農村部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1項,省級政府獎5項。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8年8月,學校圖書館有藏書224.6萬冊,電子圖書105.45萬冊,紙質期刊2234種。據2019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圖書館擁有中國知網系列資料庫5個,購買讀秀學術搜索平台、超星移動圖書館等資料庫14個,有專題數據14個、電子圖書7個、試用電子資源30個、自建資料庫6個。
學術期刊
《嘉應學院學報》創刊於1983年,是由嘉應學院主管、主辦的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設有客家學研究、中央蘇區研究、經濟與管理研究、文學研究、政治與哲學、法學研究、語言文字研究、高教研究、數學與計算機技術、物理與電子信息、化學與環境、建築與材料科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地理科學與生態、體育科學等欄目;是《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18年)》擴展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8月,近年來,嘉應學院與中國國外17所高校簽署合作意向書;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先後組織16批次63位專家學者到東南亞國家和港澳台地區高校參加客家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學校選派教師到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及港澳台地區進修培訓;2017-2018學年聘請來自美國、英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的外籍教師14人。
2022年4月,嘉應學院與西班牙武康大學體育教育(足球方向)專業本科教育項目合作辦學協議線上簽訂儀式在嘉應學院舉行。
截至2022年5月,學校與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共建廣東省地方立法研究評估與咨詢服務基地;與廣東省紀委監委共建廣東省高校廉政研究中心;與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市委黨史研究室共建「蘇區精神(廣東)研究中心」;與梅州市委宣傳部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與市人大常委會共建「梅州市地方立法與研究基地」;與梅州市、中山大學等共建「知識產權學院」「粵東北區域協調發展與鄉村振興研究院」「區域地理環境模擬與智能決策研究院」「國家超算廣州中心梅州分中心」「大數據研究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微納電子材料聯合研究中心」等;近年來,學校主動對接梅州8個縣(市、區)的政府、企事業單位,先後選派省市科技特派員200多人次,與梅州市300多家企事業單位開展校企合作;與地方行業、企業共建「產業學院」;與港澳台地區、東南亞地區、印度洋海域周邊國家以及歐美地區高校的國際交流合作,與10多個國家20多所高校或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深入開展交流。近年來,派出70多批次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管理幹部赴國(境)外開展學習交流;遴選5批次教師參加與國外高校開展聯合培養博士項目,鼓勵和支持教師提升學歷;派出20多批次學生赴國(境)外學習實習。
Ⅵ 嘉應學院的介紹
嘉應學院是一所省屬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創辦於1913年的梅州女子師范學校,有100年的辦學歷史,位於葉劍英元帥的家鄉,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著名的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廣東省梅州市。梅州在清朝時稱嘉應州,嘉應學院由此得名。學校堅持「立足梅州地區(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五華縣、豐順縣、大埔縣、平遠縣、蕉嶺縣)等梅州2區1市5縣、面向基層、服務廣東、輻射全國、延伸海外」的辦學宗旨,樹立「育人為本、服務為榮、特色為魂」的辦學理念,形成以本科教育為主體,兼有大專教育、留學生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層次、多類型的現代辦學體系,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學校於2006年以良好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目前正在實施《嘉應學院總體發展戰略規劃(2010-2020)》和《嘉應學院「十二五」發展規劃》,爭取在建校100周年前後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成為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在全省有一定地位,在同類型院校中質量較高、特色鮮明的地方性、綜合性大學。
Ⅶ 嘉應學院是幾本
二本院校。
嘉應學院設有土木工程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市場營銷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音樂學專業、工程管理專業、自動化專業、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心理學專業、小學教育專業等等。
學院有教職員工1700多人,有專任教師1259人,其中正高職稱136人、副高職稱367人、博士236人、碩士823人。有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1人、廣東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國培對象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
Ⅷ 嘉應學院是一本院校還是二本院校
目前根據教育部公開信息規定,已經沒有明確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嘉應學院是一所本科類院校,有化學(國家級)、漢語言文學(省級)、生物科學(省級)、思想政治教育(省級)、美術學(校級)等專業,建校109年。
館藏資源
截至2018年8月,學校圖書館有藏書224.6萬冊,電子圖書105.45萬冊,紙質期刊2234種。據2019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圖書館擁有中國知網系列資料庫5個,購買讀秀學術搜索平台、超星移動圖書館等資料庫14個,有專題數據14個、電子圖書7個、試用電子資源30個、自建資料庫6個。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8月,近年來,嘉應學院與中國國外17所高校簽署合作意向書;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先後組織16批次63位專家學者到東南亞國家和港澳台地區高校參加客家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學校選派教師到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及港澳台地區進修培訓;2017-2018學年聘請來自美國、英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的外籍教師14人。
建校以來,學校始終秉承初心,並且打造出「植根僑鄉,弘揚客家文化」辦學特色,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近30萬人。其中,培養了梅州市80%以上的中小學骨幹教師;培養國家級足球專業特色人才400多人; 除此之外還培養了卓越教師、卓越工程師等一大批人才。
在就業方面,由於招生形勢逐年向好,師資力量較強,生源質量不斷提高,畢業生就業率逐年提高, 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所以嘉應學院在就業方面的表現相對來說是不錯的,只不過近年來因為疫情的因素,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在疫情之前該校就業率是可以達到90%左右的。
Ⅸ 嘉應學院2020年報考政策解讀
目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學校概況
第三章 組織機構與職責
第四章 招生計劃
第五章 錄取規則
第六章 錄取體檢標准
第七章 新生注冊和復查
第八章 收費標准
第九章 資助學生政策
第十章 招生工作咨詢、監督與申訴
第十一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證夏季普通高考招生工作順利進行,切實維護學校和考生的合法權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等法規、國務院和廣東省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以及教育部、省招生委員會的有關規定,全面落實《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推進高校招生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教學函〔2013〕9號)的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特製定本章程。
第二條 學校招生工作遵循「公平競爭、公正選拔、公開程序,德智體美勞全面考核、綜合評價、擇優錄取」的原則,接受紀檢監察部門、考生、家長以及社會各界的監督。
第二章 學校概況
第三條 學校名稱:嘉應學院
第四條 學校國標代碼:10582
第五條 學校地址:
校本部(江北校區):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梅松路100號
郵政編碼:514015;
校本部(江南校區):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華南大道19號
郵政編碼:514071;
梅州師范分院: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大新西路241號
郵政編碼:514721;
醫學院: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黃塘路146號
郵政編碼:514031。
第六條 辦學層次:本科、專科(高職)
第七條 辦學性質:公辦普通高等學校
第八條 辦學類型:全日制
第九條 學校主管單位:廣東省教育廳
第十條 畢(結)業頒證:按國家招生管理規定錄取並取得本校正式學籍的學生,在校期間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理論和實踐教學環節,成績合格,獲得規定的學分,達到畢(結)業要求者,頒發嘉應學院普通高等學校畢(結)業證書。對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本科畢業生,授予學士學位並頒發學位證書。退學者,視具體情況發放肄業證書或開具寫實性學習證明。
第三章 組織機構與職責
第十一條 學校設立由校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學校教師、學生及校友代表組成的招生委員會,全面貫徹執行教育部和廣東省招生委員會有關普通高校考試招生政策,負責制定學校招生章程、招生規定和實施細則、確定招生規模和調整專業招生計劃,組織管理招生工作的具體實施,協調處理招生工作中的重大事項。
第十二條 招生辦公室為學校招生委員會的執行機構,其主要職責是根據學校的招生規定和實施細則,編制招生計劃,組織招生宣傳和錄取工作,處理招生的日常事務。招生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招生紀律,主動接受紀檢監察部門和社會的監督。
第十三條 學校設立由學校領導和紀檢監察部門組成的招生監察小組,對招生工作全過程實施監督。在錄取期間成立信訪組,安排專人負責考生和社會的信訪、申訴、投訴處理工作。
第四章 招生計劃
第十四條 在廣東省,本校錄取批次有本科提前批次、本科批次、專科提前批次、專科批次。廣東省以外錄取批次詳見生源省(區、市)的有關規定。
第十五條 學校分專業招生計劃及有關要求均以生源省(區、市)公布的專業目錄為准。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學校本科招生預留不超過本科招生計劃總數的1%,主要用於調節各省(區、市)統考上線生源的不平衡。預留計劃將按照學校錄取進度和專業實際情況安排使用。
第十六條 本校土木工程專業與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地下與隧道工程技術專業設立「四年制(2+2)本科協同育人項目實驗班」,通過廣東省夏季普通高考招收學生,與本校其他專業同批次錄取,單獨代碼招生,單獨編班。試點專業實驗班學生按照協同育人方案,前兩年在本校培養,後兩年在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培養。學籍管理、畢業證書和學位授予等主要由本校負責,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協助做好相關工作;原則上,實驗班學生不得轉到其他專業;非實驗班學生也不得轉入試點專業實驗班學習。
第十七條 本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與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食品加工技術專業設立「四年制(2+2)本科協同育人項目實驗班」,通過廣東省夏季普通高考招收學生,與本校其他專業同批次錄取,單獨代碼招生,單獨編班。試點專業實驗班學生按照協同育人方案,前兩年在本校培養,後兩年在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培養。學籍管理、畢業證書和學位授予等主要由本校負責,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協助做好相關工作;原則上,實驗班學生不得轉到其他專業;非實驗班學生也不得轉入試點專業實驗班學習。
第十八條 通過廣東省訂單定向培養農村衛生人才實施方案錄取進入本校的定向培養考生免學費和住宿費,原則上不得轉學及轉專業,須與定向縣(市、區)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簽訂《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定向就業協議書》,畢業後派遣到指定的定向縣(市、區)定向服務單位連續工作6年。定向縣(市、區)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督促定向服務單位落實考生就業崗位並在有空編時優先入編。
第十九條 通過廣東省公費定向培養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中小學教師專項計劃招生錄取至本校的公費定向培養考生,原則上不能轉學及轉專業,且須在入學報到時由考生或考生(未滿18周歲)及其法定監護人簽署《廣東省公費定向培養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中小學(含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協議書》。畢業後由培養計劃來源地相關職能部門按規定對其進行面試、考察,並根據面試考察結果分配到定向縣(市、區)范圍內定向服務學校(含村小、教學點)任教不少於6年。
第五章 錄取規則
第二十條 學校遵循教育部規定的「學校負責,招辦監督」的錄取體制,嚴格遵守教育部、省(區、市)招生辦公室的有關招生錄取政策和規定,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以考生高考成績為基本依據,綜合衡量德智體美勞,擇優錄取。
第二十一條 在省(區、市)招生委員會劃定的錄取最低分數線上,在確保完成招生計劃的前提下,按照文科類、理科類、體育類、藝術類(含美術類、音樂類、舞蹈類)分類錄取。
第二十二條 在廣東省,報考本校普通本、專科層次普通類專業,文科類考生必須參加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物理、化學、生物學3門科目的考試,理科類考生必須參加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思想政治、歷史、地理3門科目的考試,各門考試均須獲得等級成績;且報考普通本科院校普通類專業至少須有2門科目成績達到C級及以上等級,報考專科院校普通類專業至少須有1門成績達到C級及以上等級。具體要求以廣東省當年招生錄取工作文件為准。
第二十三條 在廣東省,報考本校普通本科層次體育類專業,考生必須參加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思想政治、歷史、地理3門科目的考試;報考藝術類(含美術類、音樂類、舞蹈類)專業,參加高考文科類文化課考試的考生必須參加物理、化學、生物學3門科目普通高中學考,參加高考理科類文化課考試的考生必須參加思想政治、歷史、地理3門科目的普通高中學考,上述體藝類專業考生均至少須有2門科目成績達到D級及以上等級。
第二十四條 在實行平行志願投檔的省(區、市),本校可根據各省級招生辦公室公布的平行志願投檔規則及生源情況確定招生計劃微調方案和調檔比例。
第二十五條 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體健康狀況檢查合格、統考成績達到同批錄取最低分數線,符合本校提檔要求的情況下,依據考生成績、專業志願以及本校錄取原則擇優錄取。
第二十六條 對於視為相同院校志願投檔的考生,專業錄取要求:
1.文科類、理科類專業(除衛生專項和教師專項外)錄取,先按「專業志願優先」,後按「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錄取。即先按考生所填報的第一專業志願從高分到低分錄取。未被第一專業志願錄取的考生按「分數優先,遵循考生第二至第六專業志願」的方法錄取,即對未被第一專業志願錄取的考生,按從高分到低分排序,先安排高分考生的第二專業志願,若該專業額滿,再逐一查看考生的後續專業志願。考生專業志願填報順序且總分相同時,按投檔總分排位前者優先錄取。當考生投檔總分排位相同時,優先錄取已修習相關專業基礎知識(模塊)的考生。若招生省份無排位,投檔總分相同時,按照普通高考單科順序及分數從高到低排序:文科類為語文、數學、外語、文科綜合;理科類為數學、語文、外語、理科綜合。
2.體藝類專業錄取,按「專業志願優先」的原則錄取。即根據考生所填報專業志願順序從高分到低分錄取。
(1)面向廣東省招生的美術類、音樂類、舞蹈類、體育類專業的錄取,在高考文化成績和省統考術科成績雙上線的基礎上,根據專業志願順序,按照考生綜合成績(文化課成績×40%+術科統考成績×2.5×60%=綜合成績),由高到低,擇優錄取。考生專業填報順序、綜合成績均相同時,按術科成績由高到低錄取,術科成績仍相同時,按投檔總分排位前者優先錄取。
(2)面向廣東省以外其他省份招生的美術類、音樂類、舞蹈類、體育類專業的錄取,在高考文化成績和所在省統考術科成績雙上線的基礎上,根據專業志願順序,按考生統考術科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錄取。統考術科成績相同時按高考文化成績從高到低排序錄取。
3.本校訂單定向培養農村衛生人才專項計劃、公費定向培養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中小學教師試點專項計劃實行「專業志願優先」原則,即根據考生所填報專業志願順序從高分到低分錄取,分數及同分點的處理辦法,其中臨床醫學、小學教育專業按本條第1點有關規定執行;音樂學、美術學專業按本條第2點第1款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七條 考生所填報的所有專業志願均未被錄取時,若服從專業調劑,按各科類錄取原則,調劑到計劃有空額且符合相關專業要求的專業錄取,考生不服從調劑的,或服從調劑但是不符合計劃有空額專業相關要求的,作退檔處理。
第二十八條 本校公共外語教學為英語,非英語語種考生需慎重報考。
第二十九條 有關加分或照顧錄取政策,在各省份執行各省(區、市)招生辦公布的加分項目及分值。加分分值適用於投檔及專業分檔。符合國家和省(區、市)招生辦公布的優錄條件考生,本校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對考生學業水平成績的要求,按各省(區、市)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條 本校在海南省的選科要求按照公布的選科要求執行,錄取原則按照海南省公布的方案及有關辦法執行。
第六章 錄取體檢標准
第三十一條 本校錄取考生的體檢標准按照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和《教育部辦公廳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身體檢查取消乙肝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教學廳〔2010〕2號)的有關規定執行。對於殘障考生,若其生活能夠自理,符合所報專業要求,且高考成績達到錄取標准,予以正常錄取。
第三十二條 新生入學後,學校以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育部辦公廳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身體檢查取消乙肝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為依據,對新生身體健康狀況進行復查,對經復查不符合體檢要求或不宜就讀已錄取專業者,按有關學籍管理規定辦理,予以轉專業或取消學籍。
第七章 新生注冊和復查
第三十三條 經本校夏季高考招生錄取的考生,須在規定時間內辦理繳交學費注冊手續,逾期未注冊者,作自行放棄入學資格處理。
第三十四條 新生入學三個月內,將對學生進行政治、文化、健康等方面的復查。對在報名和考試過程中有弄虛作假或其他違紀違規行為者,將按規定取消學籍。
第八章 收費標准
第三十五條 本校收費標准按《關於調整公辦普通高校學費的通知》(粵發改價格〔2016〕367號)公布的標准執行。
1.學費:文科類本科專業4590元∕生·學年,理工、外語和體育類本科專業5190元∕生·學年,藝術類(非理論)本科專業10000元/生·學年,農學類本科專業4152元/生·學年,醫學類本科專業5800元/生·學年,示範性軟體學院的本科軟體工程專業8000元/生·學年;文科類高職(專科)專業5250元/生·學年,藝術類(非理論)高職(專科)專業10000元/生·學年,其他類別的高職(專科)專業6410元/生·學年;
2.住宿費:視不同的住宿條件在每生每學年750元—1600元之間收取。四年制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項目試點專業,學生在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和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習期間,住宿費按該校標准執行。
第九章 資助學生政策
第三十六條 國家助學貸款、獎學金、助學金等獎、助學措施按照教育部、廣東省教育廳和本校相關規定執行。為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學校現有國家、省、校以及社會團體和個人捐資設立的各類獎、助學金十多項。學校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搭建了集「獎、助、貸、勤、減、補、綠」為一體的資助體系,確保任何一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因家庭經濟貧困而輟學。
第十章 招生工作咨詢、監督與申訴
第三十七條 招生咨詢聯系方式
校本部招生辦:0753-2186877 傳真:0753-2186713
梅州師范分院:0753-2523398 傳真:0753-2523398
醫學院: 0753-2202616 傳真:0753-2202616
電子郵箱: [email protected]
學校網址:http://www.jyu.e.cn
招生網址:http://zs.jyu.e.cn
第三十八條 學校紀委辦公室、監察專員辦公室負責監察、監督學校招生工作,並接受相關申訴。
聯 系 人:曾老師
監督電話:0753- 2186671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第十一章 附 則
第三十九條 本章程經學校校長辦公會議討論審查通過,適用於本校2020年夏季普通高考本、專科(高職)招生工作,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十條 本章程由嘉應學院授權嘉應學院招生辦公室解釋。本章程若與國家和各省(區、市)的規定不一致,則以國家和各省(區、市)的規定為准。
Ⅹ 各位,急問,關於梅州嘉應學院的情況!
嘉應學院是一所省屬普通本科院校,有著96年的辦學歷史。學校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客家人的聚居地,著名的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廣東省梅州市。梅州在清朝時稱嘉應州,嘉應學院由此得名。
嘉應學院校本部校園佔地面積1525畝,校舍建築面積54.6萬平方米。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13147萬元,擁有22個設備先進的實驗室(其中一個省級IT教學重點實驗室,兩個省級教學示範中心:電子電工教學示範中心、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圖書館藏書166.11萬冊,電子圖書10萬種,中外期刊1500多種。學校現有專任教師939人,其中教授80人、副教授280人、講師45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6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420人。同時,還聘請14位外籍教師和一大批國內外著名學者為兼職教授、客座教授或榮譽教授。學校現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3190人,成教類學生6384人。
嘉應學院經過深化教育改革和學科調整,院系布局合理,專業設置科學,學科構成能適應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現已形成以本科教育為主體,兼有大專教育、高等職業教育、職業師范教育、網路教育、留學生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等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的辦學體系。學校現有2個校外二級學院、16個院系、2個教學部, 43個本科專業及30多個專科專業,學科專業涵蓋文學、理學、教育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等10個學科門類。學校始終把質量作為立校之本,狠抓師資隊伍建設、辦學基礎設施建設、教學基本建設和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加強德育工作,強化各項管理,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從有首屆本科畢業生以來,我校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在同層次院校中居於前列。嘉應學院堅持「立足梅州,面向基層,服務廣東、輻射全國」的辦學宗旨,以教師教育為主體,多學科協調發展,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把學校辦成一所特色鮮明的教學型普通本科院校。
嘉應學院具有鮮明的僑鄉和客家文化特色,自辦學以來,一直得到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大力支持。至目前為止,海內外鄉賢為學校累計捐資7000多萬元。學校還與國內外許多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每年均有著名大學的專家、教授來校作訪問學者,研究客家文化和講學。學校從1998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先後有來自美國、日本、阿根廷、泰國、印尼等國的學生來校學習。
嘉應學院正在實施「十一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在2006年以良好成績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決心在建校100周年前(2013年)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成為一所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在全省有一定地位,在同類型院校中質量較高、特色鮮明的地方性、多科性大學-嘉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