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假定網路中的路由器B的路由表有如下的項目(這三列分別表示目的網路、距離和下一跳路由器)
N2 4 F (沒有收到目的網路的路由更新,保持)
N4 3 C (收到來自C的去往N4目的網路的更新,且更新的路由距離比原路由近3<5,那麼將會替換原路由,下一跳為路由發出者C)
N5 8 C (在路由器B的路由表中沒有去往N5網路的路由,那麼收到C發來的路由更新後,添加該更新的路由條目)
N6 4 C (收到來自C的去往N6目的網路的更新,且更新的路由距離比原路由近4<8,那麼將會替換原路由,下一跳為路由發出者C)
N8 3 C(沒有收到去往N8網路的相關更新,將保持)
❷ 「源地址路由」與「目的地址路由」分別是什麼
源路由是一種基於源地址的路由策略,可以根據不同的子網或內網地址有選擇地將數據包發送到不同的目的地址,例如,Intranet IP為A,外部IP為B。
源地址路由是當Intranet計算機訪問外部網路計算機時,內部網路計算機的IP為B,Intranet IP A被隱藏。
目的地址路由是為了允許外部網路計算機訪問內部網路計算機,它可以使用外部網路IPB,路由器收到請求後,便知道數據已傳輸到內部網路IPA。
(2)表示目的網路與路由器擴展閱讀:
路由交換過程:
所謂交換,是指一台主機向另一台主機發送數據包時,源主機以某種方式獲取路由器地址,並通過協議將該數據包發送到指定的路由器物理地址(媒體訪問控制層)的過程。
通過使用交換演算法檢查數據包的目標協議地址,路由器可以確定它是否知道如何轉發數據包。如果路由器不知道如何將數據包轉發到下一個節點,則該數據包將被丟棄。
如果路由器知道如何轉發,則它將物理目標地址轉換為下一個節點的地址,然後轉發數據包,在傳輸過程中,物理地址會更改,但是協議地址始終保持不變。
❸ 假定網路中的路由器B的路由表有如下的項目(這三列分別表示「目的網路」、「距離」和「下一跳路由器」)
用RIP距離向量演算法
對每一個相鄰路由器發送過來的RIP報文,進行以下步驟:
對地址為 X 的相鄰路由器發來的RIP報文,先修改此報文的所有項目:把「下一跳」欄位中的地址都改為 X ,並把所有的「距離」欄位值加 1
本題將收到的C改為:N2 5 C
N3 9 C
N6 5 C
N8 4 C
N9 6 C
2.對修改後的RIP報文中的每個項目,執行以下步驟:
(1)如果原來的路由表中沒有目的網路N:把該項目添加到路由表中
添加 N3 9 C
(2) 在路由表中有目的網路N,查看下一跳路由器地址:
如果下一跳路由器地址是 X:把收到的項目替換原路由表中的項目
N2下一跳路由器地址是 C更新為 N2 5 C
如果下一跳路由器不是X,比較距離d與路由表中的距離:如果收到的項目中的距離 d 小於路由表中的距離則更新,否則不改變。
N6 8 F N6 5 C (5<8 更新)
N8 4 E N8 4 C (4=4 不更新)
N9 4 F N9 6 C (6>4 不更新)
所以最後答案
N1 7 A
N2 5 C
N3 9 C
N6 5 C
N8 4 E
N9 4 F
❹ 路由器A和區域網直連,路由表中目的網路是區域網時,下一跳地址為什麼是乙太網口的ip地址
192.168.10.1叫網關,而10.10.10.0這個網段是路由器用於互聯的地址段,為什麼使用30位掩碼是為了避免環路,如果你用24位的掩碼在p2p的鏈路上是有自環的。
❺ 設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路由表(這三列分別是目的網路、子網掩碼和下一跳路由器,若直接交付則最後一列表示
路由表有最長前綴匹配原則。
這么具體的匹配原則還真沒見過,不知樓主看的什麼書。從描述上來看,優先匹配路由表的條目,如果條目中沒有則匹配最短前綴,再交給默認路由。
還有題目中的一個描述是錯誤的
路由表給的是轉發介面,而題目問的卻是下一跳地址。。。這是兩個概念。拿RIP舉例,轉發介面的度量是0,下一跳地址的度量是1。 嚴格來說路由表沒有下一跳的地址,根本計算不出來下一跳。
這應該是國產書的錯誤。 - -;
❻ 路由表中目的網路為255.255.255.255與子網掩碼為255.255.255.255分別表示什麼
一般的主機或網路設備分配IP地址及相應的子網掩碼不能為255.255.255.255
路由表中的255.255.255.255,是指目標地址只能為指定的一個唯一的地址,上例中的只有目標地址為192.168.1.101,轉發到127.0.0.1,其它任何地址都不符合本條路由。
不像 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1.101 192.168.1.101 20 這一行,只要目標地址為192.168.1.xxx都轉發至192.168.1.101
❼ 一個路由器的路由表通常包含目的網路和到達該目的的完整路徑嗎
錯的,一個路由器的路由表,不能包到達目的網路的完整路徑,只是相對路徑
比如,路由器知道去目的網路應該從哪個介面發出數據包,但是他並不知道該數據包到達目的網路途中所經過了哪些網路,路由器只知道如何發送數據到目的網路的下一跳地址
❽ 設路由器A建立了如下的路由表,路由表中的三列分別是目的網路地址、目的網路的子網掩碼和路由信息(下一
(1) 192.4.153.17 匹配第三條靜態路由,所以A路由器會把數據轉發給路由器1
(2) 128.96.40.151 匹配第二條 所以 轉發到interface 1
(3) 192.168.1.1 因為有最後一招(靜態默認) 匹配最後一條 所以會轉發給路由器 2
❾ 41. 假定網路中的路由器B的路由表有如下的項目(這三列分別表示「目的網路」 、「距離」和「下一跳路由器
距離,
所以你只要看,到達目的網路的數值最小就更新了
例如你這里的到達N6的距離原來是用8跳走F,C給的路由里到達N6的距離是4跳,那麼B可以用1跳到達C,然後用C的4跳到達N6那麼就跟新為N6 5 C 了
❿ 假設網路中路由器A的路由表有如下的表項(三列分別表示:目的網路、距離和下一跳地址)
真爛的問題,A和B的關系是什麼?路由的跳數是可以改的你知道嗎?N3這條路由A都沒有你怎麼能推出來?猜嗎?
其實換個角度來思考,如果路由器B只有一個介面的話,你後面都可以寫B,因為路由可以設置自己的介面為下一跳的地址。所有的數據從這個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