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路由器所支持的協議
路由器里當然有存儲晶元,且存儲器不止一塊,其中有一塊RAM包含路由協議,包括:RIP-1,RIP-2,IGRP,EIGRP,IS-IS和OSPF協議,路由協議也屬於TCP/IP協議的一種,其選路過程實現的好壞會影響整個Internet網路的效率。
下面是詳細說明:
路由器與計算機有相似點是,它也有內存、操作系統、配置和用戶界面,Cisco路由器中,操作系統叫做互連網操作系統(Internetwork Operating System)或IOS。
ROM:只讀存儲器包含路由器正在使用的IOS的一份副本;
RAM:IOS將隨機訪問存儲器分成共享和主存。主要用來存儲運行中的路由器配置和與路由協議有關的IOS數據結構;
快閃記憶體(FLASH):用來存儲IOS軟體映像文件,快閃記憶體是可以擦除內存,它能夠用IOS的新版本覆寫,IOS升級主要是快閃記憶體中的IOS映像文件進行更換。
NVRAM:非易失性隨機訪問存儲器,用來存儲系統的配置文件。
Ⅱ 路由器的協議配置
一、RIP協議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應用較早、使用較普遍的內部網關協議(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簡稱IGP),適用於小型同類網路,是典型的距離向量(distance-vector)協議。文檔見RFC1058、RFC1723。
RIP通過廣播UDP報文來交換路由信息,每30秒發送一次路由信息更新。RIP提供跳躍計數(hop count)作為尺度來衡量路由距離,跳躍計數是一個包到達目標所必須經過的路由器的數目。如果到相同目標有二個不等速或不同帶寬的路由器,但跳躍計數相同,則RIP認為兩個路由是等距離的。RIP最多支持的跳數為15,即在源和目的網間所要經過的最多路由器的數目為15,跳數16表示不可達。
1. 有關命令
任務 命令
指定使用RIP協議 router rip
指定RIP版本 version {1|2}1
指定與該路由器相連的網路 network network
註:1.Cisco的RIP版本2支持驗證、密鑰管理、路由匯總、無類域間路由(CIDR)和變長子網掩碼(VLSMs)
二、IGRP協議
IGRP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是一種動態距離向量路由協議,它由Cisco公司八十年代中期設計。使用組合用戶配置尺度,包括延遲、帶寬、可靠性和負載。
預設情況下,IGRP每90秒發送一次路由更新廣播,在3個更新周期內(即270秒),沒有從路由中的第一個路由器接收到更新,則宣布路由不可訪問。在7個更新周期即630秒後,Cisco IOS 軟體從路由表中清除路由。
1. 有關命令
任務 命令
指定使用RIP協議 router igrp autonomous-system1
指定與該路由器相連的網路 network network
指定與該路由器相鄰的節點地址 neighbor ip-address
註:1、autonomous-system可以隨意建立,並非實際意義上的autonomous-system,但運行IGRP的路由器要想交換路由更新信息其autonomous-system需相同。
三、OSPF協議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一個內部網關協議(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簡稱IGP),用於在單一自治系統(autonomous system,AS)內決策路由。與RIP相對,OSPF是鏈路狀態路有協議,而RIP是距離向量路由協議。
鏈路是路由器介面的另一種說法,因此OSPF也稱為介面狀態路由協議。OSPF通過路由器之間通告網路介面的狀態來建立鏈路狀態資料庫,生成最短路徑樹,每個OSPF路由器使用這些最短路徑構造路由表。
文檔見RFC2178。
1.有關命令
全局設置
任務 命令
指定使用OSPF協議 router ospf process-id1
指定與該路由器相連的網路 network address wildcard-mask area area-id2
指定與該路由器相鄰的節點地址 neighbor ip-address
註:1、OSPF路由進程process-id必須指定范圍在1-65535,多個OSPF進程可以在同一個路由器上配置,但最好不這樣做。多個OSPF進程需要多個OSPF資料庫的副本,必須運行多個最短路徑演算法的副本。process-id只在路由器內部起作用,不同路由器的process-id可以不同。
2、wildcard-mask 是子網掩碼的反碼, 網路區域ID area-id在0-4294967295內的十進制數,也可以是帶有IP地址格式的x.x.x.x。當網路區域ID為0或0.0.0.0時為主幹域。不同網路區域的路由器通過主幹域學習路由信息。
Ⅲ 無線路由器一般包括了什麼協議,以支持無線網路用戶的網路連接共享
一、IEEE802區域網標准
IEEE是英文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的簡稱,其中文譯名是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該協會的總部設在美國,主要開發數據通信標准及其他標准。IEEE802委員會負責起草區域網草案,並送交美國國家標准協會(ANSI)批准和在美國國內標准化。IEEE還把草案送交國際標准化組織(ISO)。ISO把這個802規范稱為ISO 8802標准,因此,許多IEEE標准也是ISO標准。例如,IEEE 802.3標准就是ISO 802.3標准。
二、IEEE802區域網標准系列
IEEE802是一個區域網標准系列
IEEE802.1A------區域網體系結構
IEEE802.1B------定址、網路互連與網路管理
IEEE802.2-------邏輯鏈路控制(LLC)
IEEE802.3-------CSMA/CD訪問控制方法與物理層規范
IEEE802.3i------10Base-T訪問控制方法與物理層規范
IEEE802.3u------100Base-T訪問控制方法與物理層規范
IEEE802.3ab-----1000Base-T訪問控制方法與物理層規范
IEEE802.3z------1000Base-SX和1000Base-LX訪問控制方法與物理層規范
IEEE802.4-------Token-Bus訪問控制方法與物理層規范
IEEE802.5-------Token-Ring訪問控制方法
IEEE802.6-------城域網訪問控制方法與物理層規范
IEEE802.7-------寬頻區域網訪問控制方法與物理層規范
IEEE802.8-------FDDI訪問控制方法與物理層規范
IEEE802.9-------綜合數據話音網路
IEEE802.10------網路安全與保密
IEEE802.11------無線區域網訪問控制方法與物理層規范
IEEE802.12------100VG-AnyLAN訪問控制方法與物理層規范
IEEE 802.14 協調混合光纖同軸(HFC)網路的前端和用戶站點間數據通信的協議。
IEEE 802.15 無線個人網技術標准,其代表技術是藍牙(Bluetooth)。
三、關於無線網路 802.11a/b/g/n/ac協議
802.11 是一種無線區域網標准,802.11 a/b/g/n/ac 都是由802.11 發展而來的。不同的後綴代表著不同的物理層標准工作頻段和不同的傳輸速率,也就是說它們的物理層和傳輸速度不同。
簡單回顧一下IOS模型的7層結構:
Layer 7: Application應用層
Layer 6: Presentation表示層
Layer 5: Session會話層
Layer 4: Transport傳輸層
Layer 3: Network網路層
Layer 2: Data-Link數據鏈路層
LLC sublayer邏輯鏈路控制子層
MAC sublayer 媒介訪問控制子層
Layer 1: Physical物理層
PLCP(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tocol):物理層會聚協議
物理層會聚協議(PLCP)是映射ATM信元到物理媒體的規范,定義特定的管理信息。例如T3或E3。
PMD (Physical Media Dependent): 物理介質關聯層介面
萬兆乙太網的物理(PHY)層規范和所支持的光學部件部分在IEEE802.3ae中定義。在乙太網標准中,光學部件部分被稱為「物理介質關聯層介面(PMD-Physical Media Dependent)」。
相對於802.3乙太網協議,802.11協議主要是對Layer1和Layer2兩層進行定義,從無線網卡進來的包攜帶的是無線報文頭部,從有線網卡進來的包攜帶是有線報文頭部,兩種包只要將他們的頭部和尾部校驗都去掉就剩下需要傳輸的有效數據域playload。所以當數據幀去除頭部進入到Layer3以後,是分不出該包是有線報文還是無線報文的,因為這些報文都統一看作是IP報文或TCP報文。
802.11協議只對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進行了定義,數據鏈路層又分為邏輯鏈路控制層和媒介訪問控制層,理清這些分層的關系,將有助於我們後面的分析。
1. 數據鏈路層
MAC Service Data Unit (MSDU):當一個數據包從Layer3傳到Layer2數據鏈路層的時候,在LLC會添加一些內容(比如前面提到過的一些加密信息)形成MSDU,需要注意的時候,802.11協議有規定三種類型的幀,控制幀、管理幀和數據幀,只有數據幀才會在LLC中形成MSDU,一般MSDU的最大size是2304(不含加密信息部分)
MAC Protocol Data Unit (MPDU):當MSDU移交到MAC層的時候,就會給他添加上MAC頭部信息和尾部FCS校驗信息,這時就形成了一個802.11無線幀,也就是我們平常無線抓包所看到的幀。
2. 物理層
物理層也分兩層: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cere (PLCP)和Physical Medium Dependent (PMD)
當MAC層的MPDU移交到PLCP層的時候,它就有一個新的身份,叫PSDU(PLCP Service Data Unit),其實MPDU和PSDU是同一個東西,只是在門的兩邊叫法不一樣而已。所以當PLCP層接收到PSDU的時候,它將給這個幀添加一個前導同步碼和PHY頭部形成PPDU(PLCP Protocol Data Unit)。然後PPDU會移交到PMD層,根據不同的演算法調製成一串0/1比特流進行發送。
Ⅳ 路由器 用什麼協議
Rip、eigrp、ospf都屬於內部網關協議(IGP)。igp是用來在網路內計算路由的協議。
egp外部網關協議,用來在不同自治系統(暫且理解為小的網路吧)之間傳路由的,它本身不會計算出路由。一般只在運營商網路或企業網接入運營商網路的邊界路由器上使用。
rip:是最早出現的開放標準的路由協議,是按跳數一跳一跳的傳路由信息的,這種協議有支持網路規模小、技術原理上存在路由環路等缺點。主要在小型網路上用。
eigrp:
是思科公司開發的路由協議,技術細節我沒有學習過。由於是思科的私有協議,不方便和不支持這種協議的其他廠商設備互通組網,所以這種協議不常用。
ospf:
通過在網路中洪泛鏈路信息(網路拓撲信息),讓每個設備都得到區域內所有其他設備的鏈路信息,然後運行最短路徑樹演算法計算路由的協議。是開放標準的協議。較rip具有能支持大型網路、不存在固有環路等優點,比較常用。
Ⅳ 路由器支持多少種協議
常見的協議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
TCP/IP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簡寫,中文譯名為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路協議)協議, TCP/IP(傳輸控制協議/網間協議)是一種網路通信協議,它規范了網路上的所有通信設備,尤其是一個主機與另一個主機之間的數據往來格式以及傳送方式。TCP/IP是INTERNET的基礎協議,也是一種電腦數據打包和定址的標准方法。在數據傳送中,可以形象地理解為有兩個信封,TCP和IP就像是信封,要傳遞的信息被劃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塞入一個TCP信封,並在該信封面上記錄有分段號的信息,再將TCP信封塞入IP大信封,發送上網。在接受端,一個TCP軟體包收集信封,抽出數據,按發送前的順序還原,並加以校驗,若發現差錯,TCP將會要求重發。因此,TCP/IP在INTERNET中幾乎可以無差錯地傳送數據。 對普通用戶來說,並不需要了解網路協議的整個結構,僅需了解IP的地址格式,即可與世界各地進行網路通信。
IPX/SPX是基於施樂的XEROX』S Network System(XNS)協議,而SPX是基於施樂的XEROX』S SPP(Sequenced Packet Protocol:順序包協議)協議,它們都是由novell公司開發出來應用於區域網的一種高速協議。它和TCP/IP的一個顯著不同就是它不使用ip地址,而是使用網卡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在實際使用中,它基本不需要什麼設置,裝上就可以使用了。由於其在網路普及初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得到了很多廠商的支持,包括microsoft等,到現在很多軟體和硬體也均支持這種協議。
NetBEUI即NetBios Enhanced User Interface ,或NetBios增強用戶介面。它是NetBIOS協議的增強版本,曾被許多操作系統採用,例如Windows for Workgroup、Win 9x系列、Windows NT等。NETBEUI協議在許多情形下很有用,是WINDOWS98之前的操作系統的預設協議。總之NetBEUI協議是一種短小精悍、通信效率高的廣播型協議,安裝後不需要進行設置,特別適合於在「網路鄰居」傳送數據。所以建議除了TCP/IP協議之外,區域網的計算機最好也安上NetBEUI協議。另外還有一點要注意,如果一台只裝了TCP/IP協議的WINDOWS98機器要想加入到WINNT域,也必須安裝NetBEUI協議。
Ⅵ 路由器上網協議(TCP/IP)的設置
路由一般默認是動態分配ip的,你手動ip必須填寫dns,不然你只能上Q不能開網頁。在動態ip的情況下運行CMD,輸入ipcongfig/all可以查到dns。
Ⅶ 無線路由器的默認路由協議是什麼
配置無線路由器之前,必須將PC與無線路由器用網線連接起來,網線的另一端要接到無線路由器的LAN口上。物理連接安裝完成後,要想配置無線路由器,還必須知道兩個參數,一個是無線路由器的用戶名和密碼;另外一個參數是無線路由器的管理IP。一般無線路由器默認管理IP是192.168.1.1或者192.168.0.1(或其他),用戶名和密碼都是admin。
要想配置無線路由器,必須讓PC的IP地址與無線路由器的管理IP在同一網段,子網掩碼用系統默認的即可,網關無需設置。目前,大多數的無線路由器只支持Web頁面配置方式,而不支持Telnet等配置模式。
在瀏覽器中,輸入無線路由器的管理IP,桌面會彈出一個登錄界面,將用戶名和密碼填寫進入之後,我們就進入了無線路由器的配置界面。
進入無線路由器的配置界面之後,系統會自動彈出一個「設置向導」。在「設置向導」中,系統只提供了WAN口的設置。建議用戶不要理會「設置向導」,直接進入「網路參數設置」選項。
網路參數設置部分
在無線路由器的網路參數設置中,必須對LAN口、WAN口兩個介面的參數設置。在實際應用中,很多用戶只對WAN口進行了設置,LAN口的設置保持無線路由器的默認狀態。
要想讓無線路由器保持高效穩定的工作狀態,除對無線路由器進行必要的設置之外,還要進行必要的安全防範。用戶購買無線路由器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自己,如果無線路由器是一個公開的網路接入點,其他用戶都可以共享,這種情況之下,用戶的網路速度還會穩定嗎?為了無線路由器的安全,用戶必須清除無線路由器的默認LAN設置。
例如有一無線路由器,默認LAN口地址是192.168.1.1,為了防止他人入侵,可以LAN地址更改成為192.168.1.254,子網掩碼不做任何更改。LAN口地址設置完畢之後,點擊「保存」後會彈出重新啟動的對話框
Ⅷ 路由協議有哪些各有什麼作用
路由分為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其相應的路由表稱為靜態路由表和動態路由表。靜態路由表由網路管理員在系統安裝時根據網路的配置情況預先設定,網路結構發生變化後由網路管理員手工修改路由表。動態路由隨網路運行情況的變化而變化,路由器根據路由協議提供的功能自動計算數據傳輸的最佳路徑,由此得到動態路由表。 根據路由演算法,動態路由協議可分為距離向量路由協議(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和鏈路狀態路由協議(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距離向量路由協議基於Bellman-Ford演算法,主要有RIP、IGRP(IGRP為Cisco公司的私有協議);鏈路狀態路由協議基於圖論中非常著名的Dijkstra演算法,即最短優先路徑(Shortest Path First,SPF)演算法,如OSPF。在距離向量路由協議中,路由器將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傳遞給與其相鄰的路由器;而在鏈路狀態路由協議中,路由器將鏈路狀態信息傳遞給在同一區域內的所有路由器。 根據路由器在自治系統(AS)中的位置,可將路由協議分為內部網關協議(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和外部網關協議(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EGP,也叫域間路由協議)。域間路由協議有兩種:外部網關協議(EGP)和邊界網關協議(BGP)。EGP是為一個簡單的樹型拓撲結構而設計的,在處理選路循環和設置選路策略時,具有明顯的缺點,目前已被BGP代替。 EIGRP是Cisco公司的私有協議,是一種混合協議,它既有距離向量路由協議的特點,同時又繼承了鏈路狀態路由協議的優點。各種路由協議各有特點,適合不同類型的網路。下面分別加以闡述。 2 靜態路由靜態路由表在開始選擇路由之前就被網路管理員建立,並且只能由網路管理員更改,所以只適於網路傳輸狀態比較簡單的環境。靜態路由具有以下特點: · 靜態路由無需進行路由交換,因此節省網路的帶寬、CPU的利用率和路由器的內存。 · 靜態路由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使用靜態路由的網路中,所有要連到網路上的路由器都需在鄰接路由器上設置其相應的路由。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網路的安全性。 · 有的情況下必須使用靜態路由,如DDR、使用NAT技術的網路環境。 靜態路由具有以下缺點: · 管理者必須真正理解網路的拓撲並正確配置路由。 · 網路的擴展性能差。如果要在網路上增加一個網路,管理者必須在所有路由器上加一條路由。 · 配置煩瑣,特別是當需要跨越幾台路由器通信時,其路由配置更為復雜。3 動態路由動態路由協議分為距離向量路由協議和鏈路狀態路由協議
Ⅸ 求網路工程師必須掌握的網路協議
有個標准構架是OSI七層某型,雖已被現實所取代但在討論的時候還以此模型進行討論,而現在主要應用的是TCP/IP協議簇。其中路由協議有內部網關協議IGP(RIP EIGRP OSPF IS-IS),外部網關協議EGP(BGP)
要說最必讀的那就是IS-IS和OSPF這兩種協議,,這是最基本的,捎帶的了解一下EIGRP思科私有協議,但大多會是IS-IS和OSPF。這些是交換自治系統內部路由的。是告訴你到達某個網段網路的路由的產生協議。路由則是數據從何方向走的指路牌。例如你去往學校應該怎麼走,去往朋友家怎麼走,等等。
如果從事運營商級別的(也就是電信,網通,長城寬頻,等等提供)還要掌握BGP協議,交換自治系統和自治系統間路由的,好比是指引你去某個城市的路標,負責的是大的區域,而到達了小的區域還要使用上部分所說的協議進行小范圍的定址和目的指引,最後到達區域網最後由交換機分發給用戶。
以上的都是路由協議運行在路由器上的,到達區域網就該使用交換機,在這里你要理解STP生成樹協議。讓數據在交換網路能夠更好的到達目標。
如果要想在高級些你就該學習QOS MPLS這兩種協議簡單的說就像是讓一切更合理化的綜合協議,讓網路運行的更 然後IP語音,IP視頻點播等相關協議,現在對於語音和視頻需求越來越大,之後你就具備了相當專業的水平了,好了朋友努力吧!這些不是很簡單哦!恕能力有限,有錯誤還請指正,願我們共同進步。
Ⅹ 網路安全工程師,route協議有哪些
route語法如下 route [-f] [-p] [Command] [Destination] [mask Netmask] [Gateway] [metric Metric] [if Interface]
參數 -f -p
ROUTE在Command命令下編輯
指定要運行的命令。下表列出了有效的命令。 命令 目的
add 添加路由
change 更改現存路由
delete 刪除路由
print 列印路由Destination
指定路由的網路目標地址。目標地址可以是一個 IP 網路地址(其中網路地址的主機地址位設置為 0),對於主機路由是 IP 地址,對於默認路由是 0.0.0.0。
mask subnetmask
指定與網路目標地址相關聯的網掩碼(又稱之為子網掩碼)。子網掩碼對於 IP 網路地址可以是一適當的子網掩碼,對於主機路由是 255.255.255.255 ,對於默認路由是 0.0.0.0。如果忽略,則使用子網掩碼 255.255.255.255。定義路由時由於目標地址和子網掩碼之間的關系,目標地址不能比它對應的子網掩碼更為詳細。換句話說,如果子網掩碼的一位是 0,則目標地址中的對應位就不能設置為 1。
Gateway
指定超過由網路目標和子網掩碼定義的可達到的地址集的前一個或下一個躍點 IP 地址。對於本地連接的子網路由,網關地址是分配給連接子網介面的 IP 地址。對於要經過一個或多個路由器才可用到的遠程路由,網關地址是一個分配給相鄰路由器的、可直接達到的 IP 地址。
metric Metric
為路由指定所需躍點數的整數值(范圍是 1 ~ 9999),它用來在路由表裡的多個路由中選擇與轉發包中的目標地址最為匹配的路由。所選的路由具有最少的躍點數。躍點數能夠反映躍點的數量、路徑的速度、路徑可靠性、路徑吞吐量以及管理屬性。
if Interface
指定目標可以到達的介面的介面索引。使用 route print 命令可以顯示介面及其對應介面索引的列表。對於介面索引可以使用十進制或十六進制的值。對於十六進制值,要在十六進制數的前面加上 0x。忽略 if 參數時,介面由網關地址確定。
/?
在命令提示符顯示幫助。
注釋
路由表中 躍點數 一列的值較大是由於允許 TCP/IP 根據每個 LAN介面的 IP 地址、子網掩碼和默認網關的配置自動確定路由表中路由的躍點數造成的。默認啟動的自動確定介面躍點數確定了每個介面的速度,調整了每個介面的路由躍點數,因此最快介面所創建的路由具有最低的躍點數。要刪除大躍點數,請在每個 LAN 連接的 TCP/IP 協議的高級屬性中禁用自動確定介面躍點數。
如果在 systemroot\System32\Drivers\Etc 文件夾的本地網路文件中存在適當的條目,名稱可以用於 Destination。只要名稱可以通過「域名系統」 (DNS) 查詢這樣的標准主機名解析技術分解為 IP 地址,就可以將其用於 Gateway,DNS 查詢使用存儲在 systemroot\System32\Drivers\Etc 文件夾下的本地主機文件和 NetBIOS 名稱解析。
如果是 print 或 delete 命令,可以忽略 Gateway 參數,使用通配符來表示目標和網關。Destination 的值可以是由星號 (*) 指定的通配符。如果指定目標含有一個星號 (*) 或問號 (?),它被看作是通配符,只列印或刪除匹配的目標路由。星號代表任意一字元序列,問號代表任一字元。例如, 10.*.1, 192.168.*、 127.* 和 *224* 都是星號通配符的有效使用。
使用了無效的目標和子網掩碼(網掩碼)值的組合,會顯示「Route:bad gateway address netmask」錯誤消息。目標中有一位或多位設置為 1,而其在子網掩碼中的對應位設置為 0 時會發生這個錯誤。可以通過二進製表示法表示目標和子網掩碼來檢查這種情況。以二進製表示的子網掩碼包括表示目標網路地址部分的一連串的 1 和表示目標主機地址部分的一連串的 0 兩個部分。查看目標以確定目標的主機地址部分(由子網掩碼所定義)是否有些位設置成了 1。
只有 Windows NT 4.0、Windows 2000、Windows Millennium Edition 和 Windows XP 的 route 命令支持 -p 參數。Windows 95 或 Windows 98 的 route 命令不支持該參數。
只有當網際協議 (TCP/IP) 協議在 網路連接中安裝為網路適配器屬性的組件時,該命令才可用。
範例
要顯示 IP 路由表的完整內容,請鍵入:
route print
要顯示 IP 路由表中以 10. 開始的路由,請鍵入:
route print 10.*
要添加默認網關地址為 192.168.12.1 的默認路由,請鍵入:
route add 0.0.0.0 mask 0.0.0.0 192.168.12.1
要添加目標為 10.41.0.0,子網掩碼為 255.255.0.0,下一個躍點地址為 10.27.0.1 的路由,請鍵入:
route add 10.41.0.0 mask 255.255.0.0 10.27.0.1
要添加目標為 10.41.0.0,子網掩碼為 255.255.0.0,下一個躍點地址為 10.27.0.1 的永久路由,請鍵入:
route -p add 10.41.0.0 mask 255.255.0.0 10.27.0.1
要添加目標為 10.41.0.0,子網掩碼為 255.255.0.0,下一個躍點地址為 10.27.0.1,躍點數為 7 的路由,請鍵入:
route add 10.41.0.0 mask 255.255.0.0 10.27.0.1 metric 7
要添加目標為 10.41.0.0,子網掩碼為 255.255.0.0,下一個躍點地址為 10.27.0.1,介面索引為 0x3 的路由,請鍵入:
route add 10.41.0.0 mask 255.255.0.0 10.27.0.1 if 0x3
要刪除目標為 10.41.0.0,子網掩碼為 255.255.0.0 的路由,請鍵入:
route delete 10.41.0.0 mask 255.255.0.0
要刪除 IP 路由表中以 10. 開始的所有路由,請鍵入:
route delete 10.*
要將目標為 10.41.0.0,子網掩碼為 255.255.0.0 的路由的下一個躍點地址由 10.27.0.1 更改為 10.27.0.25,請鍵入:
route change 10.41.0.0 mask 255.255.0.0 10.27.0.25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route 的命令
routing ip add/delete/set/show interface 在指定介面上添加、刪除、配置或顯示常規 IP 路由設置。
routing ip add/delete/set/show filter 在指定介面上添加、刪除、配置或顯示 IP 數據包篩選器。
routing ip add/delete/show boundary 在指定介面上添加、刪除或顯示多播邊界設置。
routing ip add/set ipiptunnel 添加或配置 IP 中的 IP 介面。
routing ip add/delete/set/show rtmroute 添加、配置或顯示不持續的路由表管理器路由。
routing ip add/delete/set/show persistentroute 添加、刪除、配置或顯示持續路由。
routing ip add/delete/set/show preferenceforprotocol 添加、刪除、配置或顯示路由協議的優先順序。
routing ip add/delete/set/show scope 添加、刪除或顯示多播作用域。
routing ip set/show loglevel 配置或顯示全局 IP 記錄等級。
routing ip show helper 顯示 IP 的所有 Netsh 實用程序子環境。
routing ip show protocol 顯示所有正在運行的 IP 路由協議。
routing ip show mfe 顯示多播轉發項。
routing ip show mfestats 顯示多播轉發項統計。
routing ip show boundarystats 顯示 IP 多播邊界。
routing ip show rtmdestinations 顯示路由表管理器路由表中的目標。
routing ip show rtmroutes 顯示路由表管理器路由表中的路由。
routing ip nat set/show global 配置或顯示全局網路地址轉換 (NAT) 設置。
routing ip nat add/delete/set/show interface 添加、刪除、配置或顯示指定介面的 NAT 設置。
routing ip nat add/delete addressrange 在 NAT 介面公用地址池中添加或刪除一個地址范圍。
routing ip nat add/delete addressmapping 添加或刪除 NAT 地址映射。
routing ip nat add/delete portmapping 添加或刪除 NAT 埠映射。
routing ip autodhcp set/show global 配置或顯示全局 DHCP 分配器參數。
routing ip autodhcp set/show interface 配置或顯示指定介面的 DHCP 分配器設置。
routing ip autodhcp add/delete exclusion 在 DHCP 分配器地址范圍中添加或刪除一個排除范圍。
routing ip dnsproxy set/show global 配置或顯示全局 DNS 代理參數。
routing ip dnsproxy set/show interface 配置或顯示指定介面的 DNS 代理參數。
routing ip igmp set/show global 配置或顯示 IGMP 全局設置。
routing ip igmp add/delete/set/show interface 在指定介面上添加、刪除、配置或顯示 IGMP。
routing ip igmp add/delete staticgroup 添加或刪除指定介面的靜態多播組。
routing ip igmp show grouptable 顯示 IGMP 主機組表。
routing ip igmp show ifstats 顯示每個介面的 IGMP 統計。
routing ip igmp show iftable 顯示每個介面的 IGMP 主機組。
routing ip igmp show proxygrouptable 顯示 IGMP 代理介面的 IGMP 組表。
routing ip igmp show rasgrouptable 顯示遠程訪問伺服器所使用的 Internet 介面的組表。
routing ip ospf set/show global 配置或顯示全局 OSPF 設置。
routing ip ospf add/delete/set/show interface 在指定介面上添加、刪除、配置或顯示 OSPF。
routing ip ospf add/delete/set/show area 添加、刪除、配置或顯示 OSPF 區域。
routing ip ospf add/delete/show range 在指定的 OSPF 區域上添加、刪除、配置或顯示範圍。
routing ip ospf add/delete/set/show virtif 添加、刪除、配置或顯示 OSPF 虛擬介面。
routing ip ospf add/delete/show neighbor 添加、刪除、配置或顯示 OSPF 鄰居。
routing ip ospf add/delete/show protofilter 添加、刪除、配置或顯示 OSPF 外部路由的路由信息源。
routing ip ospf add/delete/show routefilter 添加、刪除、配置或顯示 OSPF 外部路由的路由篩選。
routing ip ospf show areastats 顯示 OSPF 區域統計。
routing ip ospf show lsdb 顯示 OSPF 鏈接狀態資料庫。
routing ip ospf show virtifstats 顯示 OSPF 虛擬鏈接統計。
routing ip relay set global 配置「DHCP 中繼代理程序」的全局設置。
routing ip relay add/delete/set interface 在指定介面上添加、刪除或配置「DHCP 中繼代理程序」設置。
routing ip relay add/delete dhcpserver 在 DHCP 伺服器地址列表中添加或刪除 DHCP 伺服器的 IP 地址。
routing ip relay show ifbinding 顯示介面的 IP 地址綁定。
routing ip relay show ifconfig 顯示每個介面的「DHCP 中繼代理程序」配置。
routing ip relay show ifstats 顯示每個介面的 DHCP 統計。
routing ip rip set/show global 配置 IP 的 RIP 全局設置。
routing ip rip add/delete/set/show interface 在指定介面上添加或配置 IP 的 RIP 設置。
routing ip rip add/delete peerfilter 添加或刪除 RIP 對等篩選器。
routing ip rip add/delete acceptfilter 在接受的路由列表中添加或刪除 RIP 路由篩選器。
routing ip rip add/delete announcefilter 在公布的路由列表中添加或刪除 RIP 路由篩選器。
routing ip rip add/delete/show neighbor 添加或刪除 RIP 鄰居。
routing ip rip set/show flags 在指定介面上配置 IP RIP 高級設置。
routing ip rip show globalstats 顯示全局 RIP 參數。
routing ip rip show ifbinding 顯示介面的 IP 地址綁定。
routing ip rip show ifstats 顯示每個介面的 RIP 統計。
IPX netsh 路由命令
routing ipx add/set staticroute 在 IPX 路由表中添加或配置靜態 IPX 路由。
routing ipx add/set staticservice 在 SAP 服務表中添加或配置靜態 SAP 服務。
routing ipx add/set filter 在指定的介面上添加或配置 IPX 數據包篩選器。
routing ipx add/set interface 在請求撥號介面上啟用 IPX 路由,或在指定的介面上配置 IPX 設置。
routing ipx set global 配置全局 IPX 路由設置。
routing ipx rip add/set filter 添加和配置 RIP 路由篩選器。
routing ipx rip set global 配置全局 IPX 的 RIP 設置。
routing ipx rip set interface 在指定介面上配置 IPX 的 RIP 設置。
routing ipx sap add/set filter 添加或配置 SAP 服務篩選器。
routing ipx sap set global 配置全局 IPX 的 SAP 設置。
routing ipx sap set interface 在指定介面上配置 IPX 的 SAP 設置。
routing ipx netbios add nbname 將靜態 NETBIOS 名稱添加到 IPX NetBIOS 名稱表中。
routing ipx netbios set interface 在指定介面上配置基於 IPX 的 NetBIOS 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