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電表怎麼能在網上看到事實電費的什麼原理難道有網路,可電表沒有聯網啊
智能電表通過電子技術和相關通訊協議與計算機聯網,獲取實時電費,說電表沒有聯網並不準確。
智能電表可以在網上實時查看電費,其原理是因為智能電表採用了電子技術,可以通過相關的通信協議與計算機進行聯網,通信功能包括(載波、GPRS、ZigBee 等),通過編程軟體實現對硬體的控制管理。通過此項技術來實時獲取電費。
智能電表是基於現代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測量技術,對電能信息數據開展採集、分析、管理的先進計量裝置。智能電表的基本原理為:依託A/D轉換器或者計量晶元對用戶電流、電壓開展實時採集,經由CPU開展分析處理,實現正反向、峰谷或者四象限電能的計算,進一步將電量等內容經由通信、顯示等方式予以輸出。
(1)智能電表網路設置擴展閱讀:
智能電表是智能電網(特別是智能配電網)數據採集的基本設備之一,承擔著原始電能數據採集、計量和傳輸的任務,是實現信息集成、分析優化和信息展現的基礎。智能電表除了具備傳統電能表基本用電量的計量功能以外,為了適應智能電網和新能源的使用它還具有雙向多種費率計量功能、用戶端控制功能、多種數據傳輸模式的雙向數據通信功能、防竊電功能等智能化的功能。
智能電表的工作特點
智能電表採用了電子集成電路的設計,因此與感應式電表相比,智能電表不管在性能還是操作功能上都具有很大的優勢。
1)功耗。由於智能電表採用電子元件設計方式,因此一般每塊表的功耗僅有0.6~0.7W左右,對於多用戶集中式的智能電表,其平均到每戶的功率則更小。而一般每隻感應式電表的功耗為1.7W左右。
2)准確度。就表的誤差范圍而言,2.0級電子式電能表在5%~400%標定電流范圍內測量的誤差為±2%,而且目前普遍應用的都是准確等級為1.0級,誤差更小。感應式電表的誤差范圍則為0.86%~5.7%,而且由於機械磨損這種無法克服的缺陷,導致感應式電能表越走越慢,最終誤差越來越大。國家電網曾對感應式電表進行抽查,結果發現50%以上的感應式電表在用了5年以後,其誤差就超過了允許的范圍。
3)過載、工頻范圍。智能電表的過載倍數一般能達到6~8倍,有較寬的量程。目前8~10倍率的表正成為越來越多用戶的選擇,有的甚至可以達到20倍率的寬量程。工作頻率也較寬,范圍為40~1000Hz。而感應式電表的過載倍數一般僅為4倍,且工作頻率范圍僅為45~55Hz。
4)功能。智能電表由於採用了電子技術,可以通過相關的通信協議與計算機進行聯網,通過編程軟體實現對硬體的控制管理。因此智能電表不僅有體積小的特點,還具有遠程式控制制、復費率、識別惡性負載、反竊電、預付費用電等功能,而且可以通過對控制軟體中不同參數的修改,來滿足對控制功能的不同要求,而這些功能對於傳統的感應式電表來說都是很難或不可能實現的。
2. 自用智能電表怎麼設置參數
自用電表參數設置如下:
(1)採用三相四線多功能智能表,通信協議應符合DL/T 645—2007 及其備案文件,有國家計量認證。參數要求:電能、電壓、電流、功率因數、頻率、凍結。
(2)通信要求
電能表應具有1個RS485通信介面。RS485介面的物理層必須獨立,一個通信介面的損壞不得影響其它介面正常通信;另外,通信介面應和電能表內部電路實行電氣隔離,有失效保護電路。RS485介面通信波特率及地址可靈活設置,標准速率為1200bps、2400bps 、4800bps 、9600bps,預設為2400bps。RS485通信應遵循DL/T 645—2007協議及其備案文件,應能無償納入現有動環監控系統。
(3)軟體要求
a)電能表廠家應提供操作應用軟體,並可通過RS485介面將電能表內部記錄的信息下載到數據載體中。
b)涉及計量准確性的軟體設置功能應提供明確的說明資料,並經試驗驗證,確保其穩定可靠。
c)表內軟體和操作應用軟體必須成熟、完整,表內軟體出廠後不允許遠程及現場升級更改;操作應用軟體應滿足用戶要求。
d)軟體要有良好的向下兼容性。
e)操作應用軟體應採用許可權和密碼分級管理體系,應能記錄操作人員、操作時間、操作項目等信息,能備份被改寫的內容。
3. 智能電表沒信號怎麼辦,網上充值不了,離供電所繳費有點遠,怎樣讓智能表有信號連接到網路
趕快打電話叫供電局處理。你可以在微信上交電費。還可以在支付寶交電費。
目前,國內智能電表從結構上大致可分為機電一體式和全電子式兩大類。按照抄表方式進行劃分,智能電表可以分為分時復費率式、預付費式、集中遠傳自動抄表式等。
抄表方式的不同直接體現了電能表的智能化程度,以上三種智能電表的技術特點主要表現為:
①分時復費率式智能電表。
它具有多個電價、多個時段分時計費的功能,但是,仍採用人工抄表的方式,與傳統的機械式或單純的電子式電能表相比,其在技術方面有了較大的改進,尤其是表現在時間段和計費精度等方面。
②預付費式智能電表。
其收費系統主要由主機、IC 卡電能表、IC 卡等組成。其系統功能主要包括預收費、報警、斷電、顯示和加密等。預付費式智能電表具有可靠性高、成本較低、收費准確、不宜仿製、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它可以切實提升居民用電收費的管理水平,確保電費的回收。
③集中遠傳自動抄表式智能電表。
其主要是指主站通過傳輸媒體,將多個智能電表的電能量記錄值和相關信息集中進行抄讀,實現了用電數據的自動抄送,有效杜絕了人工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弊端。用戶的實際用電數椐將直接傳輸至供電企業的計算機管理系統中,管理人員可以隨時監視具體的用電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
2 智能電表故障產生的原因分析
2.1安裝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在智能電表安裝的活動中,電能表繼電器斷開導致用戶不能用電,供電部門現場不能和合閘,需要重新換上新的電能表才能解決用電問題。這一現象的產生原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計量檢定部門在測試活動後沒有合閘或者沒有下達合閘命令,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智能電表在安裝過程中輸出了錯誤的信號。
2.2運行時出現的問題
運行中的智能電表突然斷開,這主要是因為用電主體長時間超負荷用電導致的,在南方一些地區小型企業和家庭工廠在運行過程中電能表超負荷運行較為常見,長時間的超負荷運行會對電能表中的繼電器產生嚴重影響,繼電器的接觸點會因為溫度過高而發生位移和塑性形變,而這種接觸點的位移和形變會導致內置繼電器的接觸點位置電阻進一步提升,超負荷電流在流經接觸點時產生的熱量不斷增加,會使內置繼電器的工作環境不斷惡化,最終會導致內置繼電器的斷開或者燒毀。
具體檢查項目為:
①檢查電能表外觀是否有破損、燒毀的痕跡,封印是否完好;
②檢查電能表顯示屏顯示是否完整,有無黑屏等故障發生;
③按鍵檢查電能表時鍾、時段、電壓、電流、相序、功率和功率因素等信息是否正常
2.3遠程式控制制時出現的問題
智能電表設置有遠程式控制制系統,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遠程式控制制系統對智能電表的控制並不穩定,當電能表處於高負荷或者超負荷運行時,遠程式控制制系統強行拉閘斷電會導致智能表內的繼電器觸點形變,進而影響繼電器的接觸效果,增加接觸點的電阻可能會造成智能表的斷開或者燒毀。
3、智能電表故障的處理方法
3.1開發現場服務設備
當前為保證智能電表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智能電表的跳閘和合閘都需要嚴格的安全認證程序,所以在具體的智能表安裝和問題處理過程中,一旦智能表出現內置繼電器跳閘處置現場沒有能力合閘,只能以換表的方式進行解決。這就導致智能電表的實際處理活動效率和質量降低,所以在智能電表的安裝和問題處理過程中,設置一種現場服務設備十分必要,藉助現場服務設備的支持操作者可以對存在繼電器合閘問題和繼電器意外合閘現象進行現場處理,而不必經過復雜的換表過程,大大提升了智能電表的故障解決能力和現場服務能力。
3.2軟硬體可靠性設計
針對當前智能電表運行中經常出現的內置繼電器誤動作和不可靠動作問題,智能電表內部應該設置有內置繼電器動作的保護機制,對繼電器的動作原理和動作機制進行嚴格的監測,切實降低繼電器的虛警信號發生頻率,保證內置繼電器不會發生誤動作或者因為環境因素的變化而產生不可靠動作。
同時為了提升智能電表的可維護性應該針對智能電表常見的誤操作問題和合閘問題設置補救機制,能夠依據外部支持信息對誤操作和不可靠動作進行復位操作。同時能夠在發生繼電器上電問題時,完成上電的補動作。
3.3繼電器控制策略
繼電器的控制策略是影響繼電器工作質量、效率的主要因素,其在繼電器故障中的具體表現是繼電器在高負荷情況下的跳閘、合閘動作對直接影響智能表的壽命以及運行安全。所以在智能電表的應用過程中應該對控制策略進行符合應用情況的調整,例如降低繼電器負荷標准,當使用電流超過智能電表規定的標准電流以後,達到可能威脅到電能表安全的程度之前就進行相應的跳閘動作以保護用戶和電能表的安全。
4. 家裡用的是智能電表,智能電表是如何進行遠程式控制制的
由於電是用了之後再付錢,所以造成了電費拖欠的現象非常嚴重,私接電也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各個地區的電力系統調度、營業、監控自成系統,缺乏統一的基礎用電數據造成嚴重的在永磁體的阻尼作用下,會使鋁盤勻速轉動,在蝸桿及齒輪的帶動下,使計數裝置計數,顯示電量。所謂智能化,就是通過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應用,使電表擁有一個智能化的晶元核心,具有計量電能的用量、時間以及費用等一些主要功能的電表。
、
電表將會按照電器設備所產生的,電流開始進行計費,租戶使用完所充值的電費後,電表當中的跳閘信號主動發出斷電,這類電表缺點房東可以隨意調節計費比例現在的電表它是採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每個表有一個新品。類似於人的身份證。這個晶元記錄了電表的參數。通過網路直接收集到供電部門。減少了人工成本。減少了誤差。
5. 智能電表如何聯網項目
現在比較主要方式是:
1、表與採集器之間用485與載波通訊;
2、採集器與主站之間通過光纖或GPRS通訊。
6. 智能電表和終端通信怎麼設置
需要密碼。
智能電能表通過USB轉rs485模塊轉換,有賣。電腦上只需要用串口調試助手或電腦自帶的終端通信都可以。針對數據項,網上下載《電能表通信規約2007》然後想讀什麼就讀什麼了。設置的話,需要密碼。一般不能設置,你能廣播校時。
7. 物米智能電表設置怎麼操作
物米智能電表設置操作:電能、電壓、電流、功率因數、頻率、凍結。
電能表應具有1個RS485通信介面。RS485介面的物理層必須獨立,一個通信介面的損壞不得影響其它介面正常通信;
另外,通信介面應和電能表內部電路實行電氣隔離,有失效保護電路。RS485介面通信波特率及地址可靈活設置,標准速率為1200bps、2400bps 、4800bps 、9600bps,預設為2400bps。RS485通信應遵循DL/T 645—2007協議及其備案文件,應能無償納入現有動環監控系統。
8. 如今的智能電表,究竟是怎麼實現遠程式控制制的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那些每個月都會光臨的抄表員已經漸漸不見了,原來現在供電公司和物業都是用的遠程抄表了,不再進行挨家挨戶敲門查表了。
智能電表不同於傳統電表。IC卡電表是可以連接到互聯網,可以遠程讀取電表。遠程抄表是智能儀表最基本的含義。對於如何實現遠程抄表,實現智能抄表有多種方法。
僅省了人力,也不用去打擾比人的生活,感嘆社會的進步可真快。智能系統無論是對相關政府管理機構、相關公司、還是普通民眾,這都是非常有益的事情。
9. 以前的電表需要抄表,現在的智能電表又是怎麼遠程式控制制的
首先,智能電表內部集成的計量晶元,對用戶的電流、電壓進行實時採集,然後經過微處理器對採集的數據進行計算分析得出電量(用戶用來多少度電)。接著,通過智能電表內部集成的無線採集器(它上面插有一個手機卡,類似於我們手機的功能),將電量數據通過無線方式發給電力遠程式控制制管理系統。最後,電力遠程管理系統就會對這些採集器發來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然後形成報表輸出,這樣用戶的用電情況就一目瞭然了。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對電表計量有嚴格的標准:智能電表製造商生產完成後,首先會對智能電表各個參數進行檢測,合格以後才能出廠,並交付給國家電網相關檢測中心,國家電網檢測中心會對製造商交付的智能電表再進行一次檢測,檢測合格以後,最終才分發到我們用戶手上。
10. 智能電表怎麼設置ct
接線方式:三相四線制,電流規格:3×1.5(6)A、3×0.3(1.2)A,電表版本:鼎信DTZ1710 0.5S級。
打開電能表端鈕盒蓋,然後連接各端鈕接線,接通電源。用戶將預購電量IC卡按卡上箭頭方向插入表內,顯示器首先顯示F1而後顯示本次所購電量,再穩定顯示F2而後顯示器顯示原剩餘電量加上新購電量之和為當前剩餘電量,此時可取下IC卡,顯示熄滅。當用戶用電時,脈沖指示燈會隨之閃亮。預付費電表在正常使用過程中,自動對所購電量作遞減計算。當電能表內剩餘電量小於20度時,顯示器顯示當前剩餘電量提醒用戶購電。當剩餘電量等於10度時,停電一次提醒用戶購電,此時用戶需將IC卡插入電能表一次恢復供電。當剩餘電量為零時,停止供電。一表一卡,用戶每次新購電量後,只能插入自己的電表輸入一次有效電量。預付費電表顯示器通常不亮,如果用戶需要檢查剩餘電量,可以將IC卡插入電表,則顯示F1購買電量顯示零、F2剩餘電量,拔卡顯示熄滅。用戶每次將IC卡插入預付費電表,電表都將用戶用電情況全部返寫在IC卡上,用戶下次購電時,售電管理系統讀取IC卡數據匯總並檢查用戶是否合法用電。用電檢查人員也可以使用檢查卡,檢查用戶用電情況。供電管理部門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用戶的最大用電負荷。當實際用電負荷超過設置值時,停止供電,電表顯示器顯示「E2」,提醒用戶減少用電負荷,用戶需將IC卡插入電表後恢復供電。
電表上的CT是指」電流互感器「,是擴大量程用的,表示此表應配電流互感器使用。 還有一種是PT——」電壓互感器「。 電流互感器 電流互感器是依據電磁感應原理將一次側大電流轉換成二次側小電流來測量的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