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網路安全措施有哪些
1、物理措施:例如,保護網路關鍵設備(如交換機、大型計算機等),制定嚴格的網路安全規章制度,採取防輻射、防火以及安裝不間斷電源(UPS)等措施。
2、訪問控制:對用戶訪問網路資源的許可權進行嚴格的認證和控制。例如,進行用戶身份認證,對口令加密、更新和鑒別,設置用戶訪問目錄和文件的許可權,控制網路設備配置的許可權,等等。
3、數據加密:加密是保護數據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的作用是保障信息被人截獲後不能讀懂其含義。防止計算機網路病毒,安裝網路防病毒系統。
4、網路隔離:網路隔離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採用隔離卡來實現的,一種是採用網路安全隔離網閘實現的。隔離卡主要用於對單台機器的隔離,網閘主要用於對於整個網路的隔離。這兩者的區別可參見參考資料。
5、其他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過濾、容錯、數據鏡像、數據備份和審計等。近年來,圍繞網路安全問題提出了許多解決辦法,例如數據加密技術和防火牆技術等。數據加密是對網路中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到達目的地後再解密還原為原始數據,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戶截獲後盜用信息。防火牆技術是通過對網路的隔離和限制訪問等方法來控制網路的訪問許可權。
『貳』 計算機網路安全防護體系的問題
1、計算機網路安全概述
所謂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是指利用網路管理控制技術防止網路本身及網上傳輸的信息唄故意的或偶然的非授權泄露、更改、破壞、或使信息被非法系統辨認、控制。
計算機網路作為重要的基礎資源向客戶提供信息,而建立安全的網路系統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在保證網路連通的同時,對網路服務、客戶應用進行管理,以保證網路信息資源的正確性不受影響。
『叄』 網路安全防護知識
針對個人電腦而言 使用360安全套裝可以防住大部分的惡意網路攻擊
『肆』 什麼是網路安全體系結構
網路安全策略是網路安全計劃的說明,是設計和構造網路的安全性,以防禦來自內部和外部入侵者的行動 計劃及阻止網上泄密的行動計劃。
『伍』 網路安全防範體系有哪些設計原則
根據防範安全攻擊的安全需求、需要達到的安全目標、對應安全機制所需的安全服務等因素,參照SSE-CMM("系統安全工程能力成熟模型")和ISO17799(信息安全管理標准)等國際標准,綜合考慮可實施性、可管理性、可擴展性、綜合完備性、系統均衡性等方面,網路安全防範體系在整體設計過程中應遵循以下9項原則: 1.網路信息安全的木桶原則 網路信息安全的木桶原則是指對信息均衡、全面的進行保護。「木桶的最大容積取決於最短的一塊木板」。網路信息系統是一個復雜的計算機系統,它本身在物理上、操作上和管理上的種種漏洞構成了系統的安全脆弱性,尤其是多用戶網路系統自身的復雜性、資源共享性使單純的技術保護防不勝防。攻擊者使用的「最易滲透原則」,必然在系統中最薄弱的地方進行攻擊。因此,充分、全面、完整地對系統的安全漏洞和安全威脅進行分析,評估和檢測(包括模擬攻擊)是設計信息安全系統的必要前提條件。安全機制和安全服務設計的首要目的是防止最常用的攻擊手段,根本目的是提高整個系統的"安全最低點"的安全性能。 2.網路信息安全的整體性原則 要求在網路發生被攻擊、破壞事件的情況下,必須盡可能地快速恢復網路信息中心的服務,減少損失。因此,信息安全系統應該包括安全防護機制、安全檢測機制和安全恢復機制。安全防護機制是根據具體系統存在的各種安全威脅採取的相應的防護措施,避免非法攻擊的進行。安全檢測機制是檢測系統的運行情況,及時發現和制止對系統進行的各種攻擊。安全恢復機制是在安全防護機制失效的情況下,進行應急處理和盡量、及時地恢復信息,減少供給的破壞程度。 3.安全性評價與平衡原則 對任何網路,絕對安全難以達到,也不一定是必要的,所以需要建立合理的實用安全性與用戶需求評價與平衡體系。安全體系設計要正確處理需求、風險與代價的關系,做到安全性與可用性相容,做到組織上可執行。評價信息是否安全,沒有絕對的評判標准和衡量指標,只能決定於系統的用戶需求和具體的應用環境,具體取決於系統的規模和范圍,系統的性質和信息的重要程度。 4.標准化與一致性原則 系統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其安全體系的設計必須遵循一系列的標准,這樣才能確保各個分系統的一致性,使整個系統安全地互聯互通、信息共享。 5.技術與管理相結合原則 安全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人、技術、操作等要素,單靠技術或單靠管理都不可能實現。因此,必須將各種安全技術與運行管理機制、人員思想教育與技術培訓、安全規章制度建設相結合。 6.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原則 由於政策規定、服務需求的不明朗,環境、條件、時間的變化,攻擊手段的進步,安全防護不可能一步到位,可在一個比較全面的安全規劃下,根據網路的實際需要,先建立基本的安全體系,保證基本的、必須的安全性。隨著今後隨著網路規模的擴大及應用的增加,網路應用和復雜程度的變化,網路脆弱性也會不斷增加,調整或增強安全防護力度,保證整個網路最根本的安全需求。 7.等級性原則 等級性原則是指安全層次和安全級別。良好的信息安全系統必然是分為不同等級的,包括對信息保密程度分級,對用戶操作許可權分級,對網路安全程度分級(安全子網和安全區域),對系統實現結構的分級(應用層、網路層、鏈路層等),從而針對不同級別的安全對象,提供全面、可選的安全演算法和安全體制,以滿足網路中不同層次的各種實際需求。 8.動態發展原則 要根據網路安全的變化不斷調整安全措施,適應新的網路環境,滿足新的網路安全需求。 9.易操作性原則 首先,安全措施需要人為去完成,如果措施過於復雜,對人的要求過高,本身就降低了安全性。其次,措施的採用不能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
『陸』 什麼是網路安全體系
計算機網路安全體系結構是由硬體網路、通信軟體以及操作系統構成的,對於一個系統而言,首先要以硬體電路等物理設備為載體,然後才能運 行載體上的功能程序。通過使用路由器、集線器、交換機、網線等網路設備,用戶可以搭建自己所需要的通信網路,對於小范圍的無線區域網而言,人們可以使用這 些設備搭建用戶需要的通信網路,最簡單的防護方式是對無線路由器設置相應的指令來防止非法用戶的入侵,這種防護措施可以作為一種通信協議保護,廣泛采 用WPA2加密協議實現協議加密,用戶只有通過使用密匙才能對路由器進行訪問,通常可以將驅動程序看作為操作系統的一部分,經過注冊表注冊後,相應的網路 通信驅動介面才能被通信應用程序所調用。網路安全通常是指網路系統中的硬體、軟體要受到保護,不能被更改、泄露和破壞,能夠使整個網路得到可持續的穩定運 行,信息能夠完整的傳送,並得到很好的保密。因此計算機網路安全設計到網路硬體、通信協議、加密技術等領域。
『柒』 什麼是 網路安全 縱深防禦體系
縱深防禦體系是基於邊界防禦的又一拓展,強調任何防禦都不是萬能的,存在被攻破的可能性,所以縱深防禦本質是多層防禦,即每一個訪問流量都要經過多層安全檢測,一定程度上增加安全檢測能力和被攻破的成本。
在Web領域至少會包含下面幾層,資料庫端,伺服器端,網路層,網路邊界。優點是每個產品功能定位清晰,允許不同品牌產品混用,攻擊成本較高,安全性較好,不足之處是各個產品之間缺乏協同機制,如盲人摸象,各自為政,檢測手段多是基於規則和黑白名單,對於抱有經濟政治目的的專業黑客,攻克這種防禦體系也只是時間問題。
『捌』 網路及信息系統需要構建什麼樣的網路安全防護體系
網路安全保障體系的構建
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如圖1所示。其保障功能主要體現在對整個網路系統的風險及隱患進行及時的評估、識別、控制和應急處理等,便於有效地預防、保護、響應和恢復,確保系統安全運行。
圖4 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框架
網路安全管理的本質是對網路信息安全風險進行動態及有效管理和控制。網路安全風險管理是網路運營管理的核心,其中的風險分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包括網路信息安全風險。實際上,在網路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框架中,充分體現了風險管理的理念。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架構包括五個部分:
1) 網路安全策略。屬於整個體系架構的頂層設計,起到總體宏觀上的戰略性和方向性指導作用。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理念,從長遠發展規劃和戰略角度整體策劃網路安全建設。
2) 網路安全政策和標准。是對網路安全策略的逐層細化和落實,包括管理、運作和技術三個層面,各層面都有相應的安全政策和標准,通過落實標准政策規范管理、運作和技術,保證其統一性和規范性。當三者發生變化時,相應的安全政策和標准也需要調整並相互適應,反之,安全政策和標准也會影響管理、運作和技術。
3) 網路安全運作。基於日常運作模式及其概念性流程(風險評估、安全控制規劃和實施、安全監控及響應恢復)。是網路安全保障體系的核心,貫穿網路安全始終;也是網路安全管理機制和技術機制在日常運作中的實現,涉及運作流程和運作管理。
4) 網路安全管理。對網路安全運作至關重要,從人員、意識、職責等方面保證網路安全運作的順利進行。網路安全通過運作體系實現,而網路安全管理體系是從人員組織的角度保證正常運作,網路安全技術體系是從技術角度保證運作。
5) 網路安全技術。網路安全運作需要的網路安全基礎服務和基礎設施的及時支持。先進完善的網路安全技術可極大提高網路安全運作的有效性,從而達到網路安全保障體系的目標,實現整個生命周期(預防、保護、檢測、響應與恢復)的風險防範和控制。
摘自-拓展:網路安全技術及應用(第3版)賈鐵軍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