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網路安全根源主要因為什麼

網路安全根源主要因為什麼

發布時間:2025-03-29 22:18:22

❶ 造成網路安全威脅的主要根源有哪些

蟻穴"。配置再完善的防火牆、功能 再強大的入侵檢測系統、結構再復雜的系統密碼也擋不住內部人員從網管背後的一瞥。"微軟被黑案"的事例證明,當前企業網路最大的安全漏洞來自內部管理的不嚴密。因此網路安全,重在管理。那麼如何管理呢?請仔細研讀下文。
網路安全的重要性及現狀

隨著計算機網路的普及和發展,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都越來越依賴於網路。與此相關的網路安全問題也隨之凸現出來,並逐漸成為企業網路應用所面臨的主要問題。那麼網路安全這一要領是如何提到人們的議事日程中來的呢?

1. 網路安全的概念的發展過程

網路發展的早期,人們更多地強調網路的方便性和可用性,而忽略了網路的安全性。當網路僅僅用來傳送一般性信息的時候,當網路的覆蓋面積僅僅限於一幢大樓、一個校園的時候,安全問題並沒有突出地表現出來。但是,當在網路上運行關鍵性的如銀行業務等,當企業的主要業務運行在網路上,當政府部門的活動正日益網路化的時候,計算機網路安全就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隨著技術的發展,網路克服了地理上的限制,把分布在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甚至全球的分支機構聯系起來。它們使用公共的傳輸信道傳遞敏感的業務信息,通過一定的方式可以直接或間接地使用某個機構的私有網路。組織和部門的私有網路也因業務需要不可避免地與外部公眾網直接或間接地聯系起來,以上因素使得網路運行環境更加復雜、分布地域更加廣泛、用途更加多樣化,從而造成網路的可控制性急劇降低,安全性變差。

隨著組織和部門對網路依賴性的增強,一個相對較小的網路也突出地表現出一定的安全問題,尤其是當組織的部門的網路就要面對來自外部網路的各種安全威脅,即使是網路自身利益沒有明確的安全要求,也可能由於被攻擊者利用而帶來不必要的法律糾紛。網路黑客的攻擊、網路病毒的泛濫和各種網路業務的安全要求已經構成了對網路安全的迫切需求。

2. 解決網路安全的首要任務

但是,上面的現狀僅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當人們把過多的注意力投向黑客攻擊和網路病毒所帶來的安全問題的時候,卻不知道內部是引發安全問題的根源,正所謂"禍起蕭牆"。國內外多家安全權威機構統計表明,大約有七八成的安全事件完全或部分地由內部引發。在一定程度上,外部的安全問題可以通過購置一定的安全產品來解決,但是,大多數的外部安全問題是由內部管理不善、配置不當和不必要的信息泄露引起的。因此,建立組織的部門的網路安全體系是解決網路安全的首要任務。

網路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

任何一種單一的技術或產品者無法滿足無法滿足網路對安全的要求,只有將技術和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從控制整個網路安全建設、運行和維護的全過程角度入手,才能提高網路的整體安全水平。

無論是內部安全問題還是外部安全問題,歸結起來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網路建設單位、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缺乏安全防範意識,從而就不可能採取主動的安全 措施加以防範,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位置。

2. 組織和部門的有關人員對網路的安全現狀不明確,不知道或不清楚網路存在的安全隱 患,從而失去了防禦攻擊的先機。

3. 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安全防範沒有形成完整的、組織化的體系結構,其缺陷給攻擊 者以可乘之機。

4. 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沒有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從而導致安全體系和安全控制措施 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效能。業務活動中存在安全疏漏,造成不必要的信息泄露,給攻擊者以收集敏感信息的機會。

5. 網路安全管理人員和技術有員缺乏必要的專業安全知識,不能安全地配置和管理網路, 不能及時發現已經存在的和隨時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對突發的安全事件不能作出積極、有序和有效的反應。

網路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

實現網路安全的過程是復雜的。這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嚴格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證整個過程的有效性,才能保證安全控制措施有效地發揮其效能,從而確保實現預期的安全目標。因此,建立組織的安全管理體系是網路安全的核心。我們要從系統工程的角度構建網路的安全體系結構,把組織和部門的所有安全措施和過程通過管理的手段融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安全體系結構由許多靜態的安全控制措施和動態的安全分析過程組成。

1. 安全需求分析 "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只有明了自己的安全需求才能有針對性地構建適合於自己的安全體系結構,從而有效地保證網路系統的安全。

2. 安全風險管理 安全風險管理是對安全需求分析結果中存在的安全威脅和業務安全需求進行風險評估,以組織和部門可以接受的投資,實現最大限度的安全。風險評估為制定組織和部門的安全策略和構架安全體系結構提供直接的依據。

3. 制定安全策略 根據組織和部門的安全需求和風險評估的結論,制定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安全策略。

4. 定期安全審核 安全審核的首要任務是審核組織的安全策略是否被有效地和正確地執行。其次,由於網路安全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的配置可能經常變化,因此組織和部門對安全的需求也會發生變化,組織的安全策略需要進行相應地調整。為了在發生變化時,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能夠及時反映這種變化,必須進行定期安全審核。 5. 外部支持 計算機網路安全同必要的外部支持是分不開的。通過專業的安全服務機構的支持,將使網路安全體系更加完善,並可以得到更新的安全資訊,為計算機網路安全提供安全預警。

6. 計算機網路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計算機網路安全的重要環節,也是計算機網路安全體系結構的基礎性組成部分。通過恰當的管理活動,規范組織的各項業務活動,使網路有序地進行,是獲取安全的重要條件。

❷ 影響網路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響網路安全的因素:

1、自然災害、意外事故;

2、計算機犯罪;

3、人為行為,比如使用不當,安全意識差等;

4、黑客」 行為:由於黑客的入侵或侵擾,比如非法訪問、拒絕服務計算機病毒、非法連接等;

5、內部泄密;

6、外部泄密;

7、信息丟失;

8、電子諜報,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竊取等;

9、網路協議中的缺陷,例如TCP/IP協議的安全問題等等。

(2)網路安全根源主要因為什麼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保護網路安全、保護應用服務安全和保護系統安全三個方面,各個方面都要結合考慮安全防護的物理安全、防火牆、信息安全、Web安全、媒體安全等等。

1、保護網路安全。

網路安全是為保護商務各方網路端系統之間通信過程的安全性。保證機密性、完整性、認證性和訪問控制性是網路安全的重要因素。保護網路安全的主要措施如下:

(1)全面規劃網路平台的安全策略。

(2)制定網路安全的管理措施。

(3)使用防火牆。

(4)盡可能記錄網路上的一切活動。

(5)注意對網路設備的物理保護。

(6)檢驗網路平台系統的脆弱性。

(7)建立可靠的識別和鑒別機制。

2、保護應用安全。

保護應用安全,主要是針對特定應用(如Web伺服器、網路支付專用軟體系統)所建立的安全防護措施,它獨立於網路的任何其他安全防護措施。雖然有些防護措施可能是網路安全業務的一種替代或重疊,如Web瀏覽器和Web伺服器在應用層上對網路支付結算信息包的加密,都通過IP層加密,但是許多應用還有自己的特定安全要求。

由於電子商務中的應用層對安全的要求最嚴格、最復雜,因此更傾向於在應用層而不是在網路層採取各種安全措施。

雖然網路層上的安全仍有其特定地位,但是人們不能完全依靠它來解決電子商務應用的安全性。應用層上的安全業務可以涉及認證、訪問控制、機密性、數據完整性、不可否認性、Web安全性、EDI和網路支付等應用的安全性。

3、保護系統安全。

保護系統安全,是指從整體電子商務系統或網路支付系統的角度進行安全防護,它與網路系統硬體平台、操作系統、各種應用軟體等互相關聯。涉及網路支付結算的系統安全包含下述一些措施:

(1)在安裝的軟體中,如瀏覽器軟體、電子錢包軟體、支付網關軟體等,檢查和確認未知的安全漏洞。

(2)技術與管理相結合,使系統具有最小穿透風險性。如通過諸多認證才允許連通,對所有接入數據必須進行審計,對系統用戶進行嚴格安全管理。

(3)建立詳細的安全審計日誌,以便檢測並跟蹤入侵攻擊等。

❸ 影響網路安全的因素

網路系統自身的脆弱性 所謂網路系統的脆弱性是指系統的硬體資源、通信資源、軟體及信息資源等,因可預見或不可預見甚至惡意的原因,可能導致系統受到破壞、更改、泄露和失效,從而使網路處於異常狀態,甚至導致崩潰、癱瘓等的根源和起因。計算機網路由於系統本身可能存在的不同程度上的脆弱性,為各種動機的攻擊提供了入侵或破壞系統的可利用途徑和方法一、硬體系統網路硬體系統的安全隱患主要來源於設計,主要表現為物理安全方面的問題,包括各種計算機或者網路設備(主機、電源、交換機、路由器等),除了難以抗拒的自然災害外,溫度、濕度、靜電、電磁場等也可能造成信息的泄露或失效。二、軟體系統軟體系統的安全隱患來源於設計和軟體工程中的問題。軟體設計中的疏忽可能留下安全漏洞,比如4月30日震盪波(Sasser)病毒被首次發現,短短一個星期時間之內就感染了全球1800萬台電腦。它利用微軟公布的Lsass漏洞進行傳播,可感染WindowsNT/XP/2003等操作系統,開啟上百個線程去攻擊其他網上的用戶,造成機器運行緩慢、網路堵塞。「震盪波」病毒在全球帶來的損失已達5億美元。軟體系統的安全隱患主要表現在操作系統、資料庫系統和應用軟體上。三、網路和通信協議目前在網際網路普遍使用的標准主要基於TCP/IP架構。TCP/IP並不是一個而是多個協議,而TCP和IP只是其中最基本也是主要的兩個協議。TCP/IP協議是美國政府資助的高級研究計劃署(ARPA)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研究成果,目的是使全球的研究網路聯在一起形成一個虛擬網路,也就是國際互聯網。由於最初TCP/IP是在可信任環境中開發出來的成果,在協議設計的總體構想和設計的時候基本上未考慮安全問題,不能提供人們所需要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概括起來,網際網路存在以下嚴重的安全隱患1. 缺乏用戶身份鑒別機制於TCP/IP使用IP地址作為網路節點的惟一標志,在Internet中,當信息分組在路由器間傳遞時,對任何人都是開放的,路由器僅僅搜索信息分組中的目的地址,但不能防止其內容被窺視,其數據分組的源地址很容易被發現,由於IP地址是一種分級結構地址,其中包括了主機所在的網路,攻擊者據此可以構造出目標網路的輪廓,因此使用標准IP地址的網路拓撲對網際網路來說是暴露的。另外,IP地址很容易被偽造和更改,TCP/IP缺乏對IP包中的源地址的真實性的鑒定和保密機制,因此,網際網路上任何主機都可以產生一個帶任意IP地址的IP包,從而假冒另一個主機IP地址進行欺騙。2. 缺乏路由協議鑒別認證機制TCP/IP在IP層上缺乏對路由協議的安全認證機制,對路由信息缺乏鑒別與保護。因此,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利用路由信息修改網路傳輸路徑,誤導網路分組傳輸。3. 缺乏保密性TCP/IP數據流採用明文傳輸,用戶帳號、口令等重要信息也無一例外。攻擊者可以截獲含有帳號、口令的數據分組從而進行攻擊。這種明文傳輸方式無法保障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4. TCP/IP服務的脆弱性TCP/IP應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在網際網路上的應用,也就是提供基於TCP/IP的服務,由於應用層協議位於TCP/IP體系結構的最頂部,因此下層的安全缺陷必然導致應用層的安全出現漏洞甚至崩潰,而各種應用層服務協議(如DNS、FTP、SMTP等)本身也存在安全隱患。1.2.2安全威脅 一、網路安全的基本威脅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基本目標是實現信息的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資源的合法使用,安全威脅就是對這4個安全目標的威脅1. 信息泄露信息泄露是指敏感數據在有意、無意中被泄露、丟失或透漏給某個未授權的實體。它通常包括:信息在傳輸中被丟失或泄露(如利用電磁波泄露或搭線竊聽等方式截獲信息);通過網路攻擊進入存放敏感信息的主機後非法復制;通過對信息流向、流量、通信頻度和長度等參數的分析,推測出有用信息(如用戶帳號、口令等重要信息)。2. 完整性破壞以非法手段竊得對信息的管理權,通過未授權的創建、修改、刪除和重放等操作而使數據的完整性受到破壞3. 服務拒絕服務拒絕是指網路系統的服務功能下降或喪失。這可以由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受到攻擊所致。攻擊者通過對系統進行非法的、根本無法成功的訪問嘗試而產生過量的系統負載,從而導致系統資源對合法用戶的服務能力下降或者喪失。二是由於系統或組件在物理上或者邏輯上遭到破壞而中斷服務。4. 未授權訪問未授權實體非法訪問系統資源,或授權實體超越許可權訪問系統資源。例如,有意避開系統訪問控制機制,對信息設備及資源進行非法操作或運行;擅自提升許可權,越權訪問系資源。假冒和盜用合法用戶身份攻擊,非法進入網路系統進行操作等。二、安全威脅的來源歸納起來,對網路安全的威脅和攻擊可能來自以下幾個方面。1. 內部操作不當信息系統內部工作人員操作不當,特別是系統管理員和安全管理員出現管理配置的操作失誤,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由於大多數的網路用戶並非計算機專業人員,他們只是將計算機作為一個工具,加上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識,使得他們可能出現一些錯誤的操作,比如將用戶口令張貼在計算機上,使用電話號碼、個人生日作為口令等。2. 內部管理漏洞信息系統內部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或制度執行不力,給內部工作人員和犯罪留下機會,其中以系統管理員和安全管理員的惡意違規和犯罪造成的危害最大。內部人員私自安裝撥號上網設備,繞過系統安全管理控制點;利用隧道技術與外部人員內外勾結犯罪,也是防火牆和監控系統難以防範的。和來自外部的威脅相比較,來自內部的威脅和攻擊更難防範。而且是網路安全威脅的主要來源。3. 來自外部威脅和犯罪一般認為,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安全威脅主要來自黑客攻擊、計算機病毒和拒絕服務攻擊三個方面 http://ttxx.tte.org/ttxx080617bak/Article/xinxjs/200810/2944.html

❹ 怎樣防止網路黑客攻擊呢

可以通過隱藏IP地址來防止黑客攻擊。
隱藏IP方法:
使用代理伺服器相對於直接連接到Internet可以保護IP地址,從而確保上網的安全。代理伺服器其實就是在電腦和要連的伺服器之間架設的一個「中轉站」,向網路伺服器等發出請求數據之後,代理伺服器首先會先截取這個請求,然後將請求轉交給遠程伺服器,從而實現和網路的連接。很明顯使用代理伺服器後,只能檢測到代理伺服器的IP地址而不是用戶所在地IP地址,這就實現了隱藏IP地址的目的,有效的保護了上網的安全。
黑客攻擊手段:
黑客攻擊手段可分為非破壞性攻擊和破壞性攻擊兩類。非破壞性攻擊一般是為了擾亂系統的運行,並不盜竊系統資料,通常採用拒絕服務攻擊或信息炸彈;破壞性攻擊是以侵入他人電腦系統、盜竊系統保密信息、破壞目標系統的數據為目的。

❺ 你能說說影響網路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嗎

我們將所有影響網路正常運行的因素稱為網路安全威脅,從這個角度講,網路安全威脅既包括環境因素和災害因素,也包括人為因素和系統自身因素。
1.環境因素和災害因素
網路設備所處環境的溫度、濕度、供電、靜電、灰塵、強電磁場、電磁脈沖等,自然災害中的火災、水災、地震、雷電等,均會影響和破壞網路系統的正常工作。針對這些非人為的環境因素和災害因素目前已有比較好的應對策略。
2-人為因素
多數網路安全事件是由於人員的疏忽或黑客的主動攻擊造成的,也就是人為因素,豐要包括:
(1)有意:人為的惡意攻擊、違紀、違法和犯罪等。
(2)無意:工作疏忽造成失誤(配置不當等),對網路系統造成不良後果。
網路安全技術主要針對此類網路安全威脅進行防護。
3.系統自身因素
系統自身因素是指網路中的計算機系統或網路設備因自身的原因導致網路不安全,主要包括:
1)計算機硬體系統的故障。
2)各類計算機軟體故障或安全缺陷,包括系統軟體(如操作系統)、支撐軟體(各種中間件、資料庫管理系統等)和應用軟體。
3)網路和通信協議自身的缺陷也會導致網路安全問題,1.4節將詳細分析互聯網協議的安全問題。
系統自身的脆弱和不足(或稱為安全漏洞)是造成信息系統安全問題的內部根源,攻擊者正是利用系統的脆弱性使各種威脅變成現實。
一般來說,在系統的設計、開發過程中有很多因素會導致系統漏洞,主要包括:
1)系統基礎設計錯誤導致漏洞,例如互聯網在設計時沒有認證機制,使假冒IP地址很容易。
2)編碼錯誤導致漏洞,例如緩沖區溢出、格式化字元串漏洞、腳本漏洞等都是在編程實現時沒有實施嚴格的安全檢查而產生的漏洞。
3)安全策略實施錯誤導致漏洞,例如在設計訪問控制策略時,沒有對每一處訪問都進行訪問控制檢查。
4)實施安全策略對象歧義導致漏洞,即實施安全策略時,處理的對象和最終操作處理的對象不一致,如IE瀏覽器的解碼漏洞。
5)系統開發人員刻意留下的後門。 些後門是開發人員為了調試用的,而另一些則是開發人員為了以後非法控制用的,這些後門一旦被攻擊者獲悉,則將嚴重威脅系統的安全。
除了上述在設計實現過程中產生的系統安全漏洞外,很多安全事故是因為不正確的安全配置造成的,例如短口令、開放Guest用戶、安全策略配置不當等。
盡管人們逐漸意識到安全漏洞對網路安全所造成的嚴重威脅』,並採取很多措施來避免在系統中留下安全漏洞,但互聯網上每天都在發 新的安全漏洞公告,漏洞不僅存在,而且層出不窮,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主要在於:
1)方案的設計可能存在缺陷。
2)從理論上證明一個程序的正確性是非常困難的。
3)一些產品測試不足就匆匆投入市場。
4)為了縮短研製時間,廠商常常將安全性置於次要地位。
5)系統中運行的應用程序越來越多,相應的漏洞也就不可避免地越來越多。
為了降低安全漏洞對網路安全造成的威脅,目前一般的處理措施就是打補丁,消除安全漏洞。但是,打補丁也不是萬能的,主要原因是:
1)由於漏洞太多,相應的補丁也太多,補不勝補。
2)有的補丁會使某些已有的功能不能使用,導致拒絕服務。
3)有時補丁並非廠商們所宣稱的那樣解決問題。
4)很多補丁一經打上,就不能卸載。如果發現補丁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不合適,就只好把整個軟體卸載,然後重新安裝軟體,非常麻煩。
5)漏洞的發現到補丁的發布有一段時間差,此外,漏洞也可能被某些人發現而未被公開,這樣就沒有相應的補丁可用。
6)網路和網站增長太快,沒有足夠的合格的補丁管理員。
7)有時候打補丁需要離線操作,這就意味著關閉該計算機上的服務,這對很多關鍵的服務來說也許是致命的。
8)有時補丁並非總是可以獲得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應用范圍不廣的系統而言,生產廠商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和動力去開發補丁程序。
9)廠商可能在補丁中除解決已有問題之外添加很多的其他功能,這些額外的功能可能導致新的漏洞出現,系統性能下降,服務中斷,或者出現集成問題和安全功能的暫時中斷等。
1 0)補丁的成熟也需要一個過程,倉促而就的補丁常常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甚至還會帶來新的安全漏洞。
1 1)自動安裝補丁也有它的問題,很多自動安裝程序不能正常運行。
網路對抗研究領域中一個最基礎的研究方向就是漏洞挖掘,即通過測試、逆向分析等方法發現系統或軟體中存在的未知安全漏洞,在其安全補丁發布之前開發出相應的攻擊程序,並大規模應用。對於已發布補丁的軟體,也可以通過補丁比較技術發現補丁所針對的安全漏洞的細節,以最短的時間開發出利用程序,在用戶還沒來得及打上補丁之前實施攻擊。在這種情況下,補丁反而為攻擊者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總之,威脅網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系統自身存在安全漏洞,從而給了攻擊者可乘之機。

閱讀全文

與網路安全根源主要因為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興手機怎麼加無線網路分享 瀏覽:521
移動網路顯示頻繁掉線 瀏覽:56
全國網路統考歸哪個部門管 瀏覽:103
為什麼立案書一直顯示沒有網路 瀏覽:61
關閉共享網路但允許同id的連接 瀏覽:929
洛陽有線電視是哪個網路公司 瀏覽:856
移動網路電視顯示運營鑒權異常 瀏覽:722
移動手機卡網路斷線 瀏覽:954
長城網路wifi感嘆號 瀏覽:753
無線網路會影響有線信號嗎 瀏覽:336
企業網路營銷調查報告 瀏覽:270
無線網路的說明書 瀏覽:330
筆記本沒有不連接網路選項 瀏覽:937
餐飲網路推手在哪裡找 瀏覽:587
ipad重置網路設置 瀏覽:491
氪金電腦網路游戲排行 瀏覽:798
台灣網路手機電視直播下載 瀏覽:803
網路顯示未連接但是不能上網 瀏覽:257
電信寬頻把網路弄不見怎麼辦 瀏覽:970
外網如何訪問區域網絡由器 瀏覽:64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