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網路安全的故事或事例
1. 2006年2月24日晚上,上海的網民錢某終於與他在網上認識的女網友「仇某」見面了。然而,在他們散步至一家花店附近時,突然出現了四名手持剪刀的年輕人。錢某毫無准備,不僅遭到了一頓痛打,還被搶走了他的手機和300元人民幣。三天後,案情水落石出,犯罪嫌疑人裘某就是那位自稱「仇某」的女網友。原來,裘某因為錢某在網上的無禮言論,決定對他進行報復,於是找來了前男友搶劫錢某的財物。
2. 2018年1月,徐某無意中進入了一個買賣二手車的網站,他發現其中一輛本田CRV只要13000元。徐某非常動心,隨即聯系了網站的客服,並按照對方的要求填寫了信息,並通過網銀轉賬支付了500元的定金。兩天後,對方告訴徐某,押車員已經將車送到了天台縣,要求徐某支付剩餘的12500元。徐某付款後,興高采烈地等著去提車,但對方又以各種理由要求他再支付16870元,這時徐某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3. 小美在淘寶上開了一家汽車用品店。一個「買家」在她店裡購買了一套汽車坐墊後,發了一張支付失敗的截圖,並告訴小美因為她的賬號異常,支付寶已經發郵件給她了。小美打開郵箱,果然有一封主題為「來自支付寶的安全提醒」的未讀郵件。她沒有多想,就點擊了郵件中的鏈接,並按照提示進行了「升級」,期間多次輸入了支付寶賬號和密碼。第二天,小美發現賬戶里的8000多元余額被人以支付紅包的形式盜空。
4. 阿珍在淘寶網上開了一家賣襪子的小店。去年5月,她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可以幫忙「刷信譽」的廣告,於是聯系了對方。對方要求先付款才能幫她代刷,阿珍就向對方賬戶匯了1500元的「服務費」。沒過多久,對方又稱需要阿珍再付3000元的「保證金」。這時,阿珍開始懷疑,並要求對方先刷一部分信譽再付款,但對方堅持要阿珍再匯款。阿珍越想越覺得可疑,要求對方退回1500元,但對方再也不理她了。阿珍這才明白,自己是被騙了。
5. 去年7月,小羅的汽車用品淘寶店來了一個「大客戶」。這位買家自稱是公司的采購,希望與小羅長期合作,但要求小羅給「回扣」。經過一番溝通後,買家很快用另一個旺旺號購買了1萬多元的商品並付款,然後要求小羅將約定好的2000元「回扣」轉給他。小羅轉了回扣後,買家申請了退款,因為「回扣」是通過支付寶直接轉賬的,無法退款,小羅因此損失了2000元。
㈡ 「世界頭號黑客」去世,從通緝犯到安全顧問,59年傳奇人生落幕
世界頭號黑客Kevin Mitnick,以傳奇人生和59歲離世,向世人展示了黑客的另一面。
從學生修補匠到被FBI通緝的重罪犯,再到網路安全專家,Kevin Mitnick的一生充滿了轉折和驚奇。他的人生軌跡反映出社會對黑客態度的轉變,人們開始分辨黑客犯罪與惡搞。
即便在與癌症抗爭,Kevin Mitnick的熱情未曾消減。他組建超級計算機破解密碼,展示黑客技術的極致魅力。
Kevin Mitnick的故事讓人感嘆,他的一生如同一部宏大的虛構作品。他的故事證明,黑客可以是「白帽」,為社會貢獻安全力量。
Kevin Mitnick不僅在網路安全領域取得成就,還成為公眾演說家和作家,著作等身,創辦安全咨詢公司,甚至被美國政府機構邀請咨詢。他的黑客技能與道德觀念並存,對生活充滿熱愛。
他的一生告訴我們,黑客也可以是正直、有愛心的人。他的故事啟發人們,即使是面對挑戰和困難,也能勇敢前行。
Kevin Mitnick的離世,讓世界為之惋惜。他的傳奇人生和貢獻將永遠銘記在人們心中。
㈢ 關於網路安全的故事或事例
1、聊天陷阱
2006年2月24日晚上,上海「網蟲」錢某終於見到了網上聊天認識的女網友「仇某」。然而,兩人散步至一處花店附近時,突然冒出4名手持剪刀的青年男子。毫無准備的錢某不僅遭到一陣毆打,身上僅有的1部手機和300元人民幣也被搶走。
3天以後,案情大白,犯罪嫌疑人裘某正是那位自稱「仇某」的女網友。原來,兩人在網上搭識以後,錢某經常出言不遜,裘某萌發報復念頭,找到以前的男友搶劫錢某財物。
2、低價陷阱
2018年1月,徐某無意中進入一個買賣二手車的網址,發現其中一輛本田CRV車只要13000元。徐某心動不已,隨即聯系網站客服,按照對方要求填寫信息並通過網銀轉賬500元訂金。2天後,對方告知押車員已將車子運送至天台縣,要求徐某支付餘款12500元。
徐某打款後興沖沖等著去提車,結果對方又找各種理由要求他再付16870元,徐某這才恍然大悟自己是被騙了。
3、「支付寶」發郵件稱需升級
小美在淘寶開了一家汽車用品店。一個「買家」來店裡拍了一套汽車坐墊後發了一張截圖,顯示「本次支付失敗」,並提示「由於賣家賬號異常,已發郵件給賣家」。小美打開郵箱,果然有一封主題為「來自支付寶的安全提醒」的未讀郵件。
小美沒有多想就點擊郵件里的鏈接,按提示一步步進行了「升級」,期間幾次輸入支付寶賬號和密碼。隔天,小美發現賬戶里的8000多元余額被人以支付紅包的形式盜空。
4、代「刷信譽」先交「服務費」
阿珍在淘寶網上開了一家賣襪子的小店。去年5月,她在網上看到可以幫忙「刷信譽」的廣告,便心動了。加QQ後,對方要求先付錢才能幫其代刷,阿珍就向對方賬戶匯了1500元「服務費」。沒過多久對方又稱,需要阿珍再付3000元「保證金」。
這下阿珍起了疑心,要求對方先刷一部分信譽再談,對方卻堅持要阿珍再匯款。阿珍越想越覺得可疑,要求對方退回1500元,對方卻怎麼都不理她了。阿珍這才明白,自己是被騙了。
5、「大客戶」下單後要「回扣」
去年7月,小羅的汽車用品淘寶店來了一個「大客戶」。這買家自稱是公司的采購,想要長期合作,但希望小羅給「回扣」。一番溝通後,買家很快用另一個旺旺號拍下1萬多元的寶貝並付款,隨後要求小羅將說好的近2000元「回扣」轉給他。
小羅轉了回扣後,對方卻申請了退款,因為「回扣」是通過支付寶直接轉賬的,無法申請退款,小羅因此損失近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