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營銷號總是亂節奏、瞎造謠,有什麼好的辟謠方法嗎
首先,在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賬號中找尋熱點的報道;其次,自己不要做謠言的轉發者;最後,看見帶節奏的營銷號請直接舉報;營銷號真的是自媒體興起衍生出來的敗筆,它們讓原本就越來越難管控的網路環境變得更加復雜。
3.直接舉報,謝謝!
現在很多的營銷號越來越囂張,甚至有一些號都做到了百萬粉絲。各位網友們,為了還自己一個清靜的空間,看見他們滿嘴跑火車的營銷號請直接舉報,因為每少一個營銷號,網路世界都會變得更美好。不必在評論其裡面一直和他們抬杠,因為那樣它就有了熱度,這正是他們想要的結果。(ps:例如張藝興吸煙這條新聞明明沒人覺得不妥,可每條轉發下面都有營銷號控評,連文字都是一樣的)
② 如何應對網路爆料
態度先行、核實為基
在網路信息時代,有的網民曝光、圍觀一些官員的不作為乃至涉腐行為,對政績工程、超標「三公」消費等進行揭露。例如,西安「問題電纜」事件最早由網民爆料,官方高度重視,隨後介入調查,核實網帖內容,正視問題,嚴肅處理了相關責任人,贏得網民點贊,修復了官方公信力。面對爆料,有關部門首先需要表明認真對待的態度,尊重公民權益,也讓舉報人覺得自己反映的問題已被知曉,進而轉入處理階段。例如,江蘇淮安金湖縣在面對網民發帖反映縣教育資源分配不公時,於次日即做出回應,表示已將相關問題反映至金湖縣教育局。這一措施得到了爆料者的肯定。在此需注意兩點:一是不作分析、輕易刪帖的做法為下下策,不可取。這會給部分網民留有猜測空間,成為謠言滋生的「溫床」,還可能讓自己處於被動狀態,同時也讓某些人覺得相關部門處理事情過於草率。二是回應過程要把握好度,特別是在事件還未調查和定性前不要過早下定論,避免過猶不及。 同時,由於監管力度存在差異,加上網民的准入門檻較低,在一些時候使得網路爆料的真實性難以分辨,相關部門首先要做的是核實信息。如果內容真實,就應進一步處置;如信息不真實,可與爆料者聯系要求其刪帖,造成負面影響較大的需要追究其責任,並通過權威渠道進行澄清,最大限度消除負面影響。
③ 網路輿情如何應對
第一階段:督促實體部門盡快查清事件真相,更要擠壓謠言的輿論空間。
輿情發生、發酵初期,各種信息爆料會不斷地出現在輿論場上,有的為真,有的半真半假,有的乾脆全是假的。事實上,這個時期因受真實信息還在調查的客觀條件限制,使得權威信息在這個窗口期處於缺位狀態,不能滿足公眾對信息的需求度,導致這個時期內公眾更容易接受謠言的灌輸。可以想像,一旦假信息占據了輿論主流,真實信息就會不斷的被邊緣化,輿情處置陷入被動。那麼在這個時期,除了督促實體部門盡快查清事件原委外,更要打擊謠言、積擠壓其輿論空間,以確保後續真實信息能夠順利地佔據輿論主流。
第二階段:官方權威發布,搶占輿論話語權。
進入第二階段意味著輿情將進入傳播擴散期,這個時候傳播「誰」的信息就成了輿情處置能否成功的關鍵,選擇傳播官方權威聲音還是選擇傳播所謂「網帖」、「網曝」就會對輿情後續走向產生巨大影響,如果這個時期,官方權威聲音缺位或失聲,很容易使得媒體、自媒體賬號採用「網帖」、「網曝」的內容,從而使得輿情信息傳播充滿不確定性,這個時候具有政務屬性的政務官微理應扮演好自身權威發布的職責定位,及時發聲,將輿論話語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第三階段:針對性地邀請媒體、時評人一起見證事件真相,開展評論解讀。
不在具體事件所屬地的媒體發表涉事評論,往往會因信息溝通不足、事實了解不全而發表偏向性評論。這時候,輿情處置應力邀本地媒體、有意向采訪的媒體、部分秉持理性觀念的時評人參與,撰寫基於真實情況的客觀評論,將事情「講清楚」、「講明白」。
第四階段:對營銷、利益相關者要進行干預。
如果輿情發展到這個階段,事實上對本地的負面影響已基本無可挽回,但這並不是說,可以任其發展,因為在這個時期若對一些無底線的輿情營銷干預不力,就會在各地不斷出現與此輿情相關的 「輿情搭車」現象。這個時期,就需要對其中利用輿情熱點進行惡意營銷的賬號及維護者進行有效干預,干預手段也有很多,例如舉報、打擊、管控等。
輿情是一門課,在當下這種互聯網越來越深入社會管理的形勢下,輿情媒介課該提到該有的重要高度了。
④ 公司網路負面輿情應對公關有什麼方法
如果公司產生網路負面輿情,沒有及時處理的話,負面影響對企業來說是非常大的,更嚴重還可能直接影響企業的生存。通過我們的了解,總結了幾點快速應對公司負面輿情的技巧,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對網路負面輿情,要在思想上重視,態度上主動,行動上迅速,把握好以下3點,更好地做好管控,及時公關公司輿情。
應對負面公司輿情,做好預防是前提。公司負面輿情信息不可能完全避免,做好負面公司輿情監測是管控的前提,要重點做好對負面企業輿情頻發媒體渠道的監測,及時捕捉並甄別敏感信息,前瞻處置,防控風險,有效減少公司負面輿情信息。同時,做好企業員工輿情防控和聲譽風險管理知識的培訓,引導員工增強網路輿情的敏感性,爭當公司負面輿情信息"監測員",及時關注並上報負面輿情信息,全力維護企業聲譽形象。
網路負面輿情公關,加強預案是保障。在企業日常管理中,要建立落實企業輿情防控預案機制,組建負面輿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負面公司輿情信息應對預案演練,提升企業應急處置能力,特別對企業高層必須要加強輿情管控理論知識學習,做好涉及「新聞發言人」的相關培訓,提升危機公關能力。在演練中,要統籌落實好企業部門和員工職責,有效形成負面輿情防控工作合力。
及時疏導是關鍵。堅守事實為主的原則,秉承實事求是的態度,釐清事實真相,及時協調相關部門,敢於回應、有效回應,充分運用主流媒介,在客觀事實清晰的基礎上,及時通報公關負面輿情的進度,特別是輿情中的重點、焦點和疑點,讓社會公眾能更加關注和理解企業在應對輿情方面的各項工作,在正面回應中掌握主動權。在應對工作中,還要懂得換位思考,找准訴求人的動機和目的,堅持解決問題為導向,以"疏導"代替"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