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部隊讓上網嗎
軍營內部署的是專門的軍用網路,與我們日常使用的互聯網完全隔離。因此,官兵們無法通過常規手段,比如QQ,與外界聯系。
然而,在極少數情況下,某些軍營可能會配置連接互聯網的電腦,甚至設有網吧供官兵使用。在這種特殊環境下,官兵們確實可以使用QQ等即時通訊工具進行交流。
但即便如此,上網行為也受到嚴格限制。官兵們不能隨心所欲地上網,必須遵循一系列規定,比如上網時間、上網目的等,確保網路安全和軍事信息安全。
在大多數情況下,軍營內的網路使用許可權極為嚴格,確保官兵們能夠專注於軍事訓練和工作任務,而不會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擾。
這也反映出軍隊對信息安全和紀律性管理的高度重視。通過這種方式,軍營能夠更好地維護內部秩序,確保官兵們集中精力於軍事任務。
盡管如此,對於那些能夠上網的官兵而言,這樣的網路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他們的思鄉之情,讓他們能夠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系。
總的來說,軍營內部的網路使用情況復雜多樣,既要保證信息安全,也要考慮到官兵們的情感需求。這種平衡的實現,展示了軍隊在管理上的靈活性和人性化。
B. 中國網路藍軍背景介紹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今天,網路安全日益凸顯為全球性議題,它深深地影響著社會各個領域,甚至觸及到軍事層面,中國也不例外,成為了網路攻擊的受難者。面對這一嚴峻挑戰,提升信息化能力和強化網路安全防護成為了中國軍隊軍事訓練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5月25日的國防部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耿雁生大校宣布了廣州軍區解放軍設立「網路藍軍」的消息。網路藍軍並非如外界猜測的黑客部隊,而是為了滿足部隊訓練需求,提升網路安全防護能力而設立的臨時性防衛訓練機制。國防部明確表示,對於這一舉措,國際社會應給予適當的解讀。
隨著官方消息的發布,民間網路技術研究和愛好者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這批主要由80、90後組成的熱血青年,大多數是自學成才,他們憑借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強大的挑戰能力,展現了與狼匹敵的戰鬥力。這批愛國愛家的青年深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傳統文化和思想的熏陶,對國家充滿熱愛。因此,他們自發地集結,形成了一支非官方、非政府的民間網路技術研究團隊,對外以「中國網路藍軍」和代號O.B.A命名,唯一的形象域名是Chinaoba.com。
需要強調的是,中國網路藍軍作為民間組織,其性質非官方非政府,希望社會公眾理解和支持他們的民間行動,共同維護網路安全。
C. 制網權網路部隊
為了爭奪網路戰場的主導權,全球各國軍隊紛紛投入巨資建立專門的網路戰部隊。美國作為先驅,成立了網路媒體戰部隊,其成員不僅具備高超的計算機技術和新聞宣傳理論知識,旨在糾正互聯網上的錯誤信息,加強輿論引導。預算中250億美元的專項投入,顯示了網路話語權在未來戰爭中的重要性。
俄羅斯將網路信息戰提升到「第六代戰爭」的高度,注重理論研究、法規制定及網路安全防護,如研發網路武器和強化網路安全檢查。俄羅斯黑客的卓越能力,可能使其在網路空間中占據優勢,成為不容忽視的力量。
印度的戰略寬頻衛星網,標志著其軍隊信息化進程的加快,陸海空三軍成立了應急計算機分隊,並計劃吸收「黑客」力量,強化網路安全防護,從營排級單位開始部署綜合網路系統,確保信息安全。
日本的《中期防衛力量發展計劃》中,將網路癱瘓戰視為核心,模仿美國網路戰模式,建立了擁有5000人的網路戰部隊,專門負責網路攻防,包括反黑客、網路武器研發以及自衛隊網路系統的保護。
這些國家的舉措表明,網路戰已經成為未來戰場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誰能掌握網路上的主動權,就有可能在輿論戰和宣傳戰中占據上風,對戰爭結局產生重大影響。
制網權,指對互聯網的控制權,包括網路的使用權、以及控制網路輿論導向等方面。制網權將是在制海權、制空權之後,各國爭奪的又一控制權。在由網線、數據機、交換機和處理器構成的戰場中,無數的二進制代碼正在進行著滲透、阻塞和攻擊的慘烈搏殺,為的就是爭奪制網權。
D. 部隊文明上網安全用網怎麼做
部隊裡面使用網路做到安全的話注意不能泄密,軍事機密等等事物切記不可以放到網路上面,軍隊一般都是會有內網的,內網的登陸方法也是不能隨便泄露的。作為一個軍人,做到最基本的保密原則,基本就可以做到文明上網安全用網。
我們認為,所謂網路傳播其實就是指通過計算機網路的人類信息(包括新聞、知識等信息)傳播活動。在網路傳播中的信息,以數字形式存貯在光、磁等存貯介質上,通過計算機網路高速傳播,並通過計算機或類似設備閱讀使用。
網路傳播以計算機通信網路為基礎,進行信息傳遞、交流和利用,從而達到其社會文化傳播的目的。網路傳播的讀者人數巨大,可以通過互聯網高速傳播。
網路傳播學的相關學科主要有:傳播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新聞學、經濟學、計算機科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