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規定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建設、運營、維護和使用網路,以及網路安全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法。
第三條 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第四條 國家制定並不斷完善網路安全戰略,明確保障網路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提出重點領域的網路安全政策、工作任務和措施。
第五條 國家採取措施,監測、防禦、處置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的網路安全風險和威脅,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免受攻擊、侵入、干擾和破壞,依法懲治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網路空間安全和秩序。
第六條 國家倡導誠實守信、健康文明的網路行為,推動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採取措施提高全社會的網路安全意識和水平,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促進網路安全的良好環境。
第七條 國家積極開展網路空間治理、網路技術研發和標准制定、打擊網路違法犯罪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網路治理體系。
第八條 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電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職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確定。
第九條 網路運營者開展經營和服務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遵守商業道德,誠實信用,履行網路安全保護義務,接受政府和社會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第十條 建設、運營網路或者通過網路提供服務,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網路安全、穩定運行,有效應對網路安全事件,防範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網路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第十一條 網路相關行業組織按照章程,加強行業自律,制定網路安全行為規范,指導會員加強網路安全保護,提高網路安全保護水平,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第十二條 國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使用網路的權利,促進網路接入普及,提升網路服務水平,為社會提供安全、便利的網路服務,保障網路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動。
② 雙一流網路安全人才培養平台是做什麼的
雙一流網路安全人才培養平台是實現我國作為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後的又一重大戰略的教育培養人才的平台。
「雙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至1995年算起,中國信息安全業已走過24年。24年間,技術在發展,產品在創新,應用在拓展,市場在成熟,但人才培養問題,依然是擺在業界面前的一道難題。
建立健全我國信息安全保障體系,人才培養是必須的基礎和先決條件之一
,缺乏對網路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是日前信息安全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
信息安全學科知識和技術更新速度明顯高於IT領域的其他學科,因此一定要把企業引入到人才的培養過程中來 。一個很好的網路解決方案,如果沒有相應的人才來實施,效果就會很差。如果能通過預警技術幫助企業用戶,尤其是IT管理人員,在安全管理上達到自覺防護的狀態,就會有很好的效果。
因此,目前面臨的是才供給量嚴重不足,國內安全人才的需求量超過10多萬人,但國內具有專科以上學歷的信息安全專業人才遠遠不足。
鑒於這種情況,就需要建立起一定數量的雙一流網路安全人才培養平台和基地,才能夠適應我國目前網路安全的需要。
③ 寶子們,「網路安全人才」 工業和信息化人才崗位能力評價證書,了解一下!
工業和信息化人才崗位能力評價項目是一項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的規范制定的認證體系,它通過對個人在特定崗位上的工作能力進行多維度評估,量化技能等級,旨在確認人才與崗位需求的匹配度,並將通過評估的人員納入工業和信息化人才資料庫。
特別是針對網路安全人才,有《網路安全產業人才崗位能力要求》規定了38個具體崗位的能力標准,包括規劃與設計、建設與實施等五大方向,對相關企業的人才培養、招聘等方面具有指導作用。該評價體系將人才分為初級(1-3級)、中級(4-6級)和高級(7-9級)三個等級,涵蓋了滲透測試工程師、網路安全監測工程師等崗位。
對於想要報名者,大學應屆畢業生、網路安全領域在職工程師,以及計算機、通信等專業背景的工程技術人員,符合條件均可申請。初級測評要求遵守法律、具備基本專業知識,中級測評則需要初級證書或具備相關學歷和經驗。而對於工業和信息化專業知識測評,有相關工作經驗、接受過專業培訓或擁有相關學歷的人員均可參加。
想了解更多詳情,可撥打報名咨詢電話(微信同號):13208284568或13980464568。這是一項提升職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