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軍網路空間作戰利器——「網路航母」
美軍網路空間作戰利器——「網路航母」
與普通航母利用各種艦載機以及導彈、火炮等自衛武器攻擊敵方海上、水下和空中目標不同,網路航母可以攜帶網路攻擊和防禦武器,在網路空間自由穿梭執行攻防作戰、情報獲取、偵察監視等任務。
美軍對網路作戰領域的先進技術、先進武器始終保持著極度迷戀與瘋狂追求,其現有網路空間的作戰武器裝備可謂平台繁雜、項目眾多,涉及技術領域十分廣泛,囊括了網路態勢感知、網路攻防和網路作戰指揮控制等多個領域。
2018年以來,美軍又啟動了「網路航母」項目,該項目是美軍發展新一代網路武器的典型代表,既是美軍實施網路作戰的「統一平台」,也是美軍先進技術應用的載體。
據國防部官員描述,「統一平台」系統是一種可以攜帶網路攻擊和防禦武器,在網路空間自由穿梭的標准化平台,作戰人員可以對其實施指揮控制,執行攻防作戰、情報獲取、偵察監視等任務,由於該系統類似於海上的航母、空中的飛機和陸地的坦克,因此又被稱為「網路航母」(CyberCarrier),是美軍為網路任務部隊在網路空間執行作戰任務打造的主戰裝備。
「網路航母」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早在2004年,美國空軍就提出了「網路飛行器」的概念,這是空軍根據空中戰場和網路空間的相似性,結合現實中無人飛行器和網路技術的特點發展而來的,其主要任務和目的是為美國軍事信息系統提供靈活、分布、自主的保護能力。
2009年6月,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宣布,成立隸屬於美國戰略司令部的網路司令部,8年後,網路司令部於2017年8月升級為美軍第十個聯合作戰司令部,實現了網路運營業務與網路作戰任務的分離,網路作戰任務部隊也隨之得到迅速擴充。
2015年,美國國防部在《網路空間戰略》中首次推出「統一平台」(Unified Platform,簡稱UP)概念。
經過3年多緊鑼密鼓的研究與准備,2018年10月,美國空軍代表網路司令部及其他軍兵種網路司令部擔任「網路航母」的執行代理,從洛克希德·馬丁、諾斯羅普·格魯曼、雷神和博思艾倫等6家參加競標的公司中,選中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簡稱諾·格公司)擔任美國網路司令部「網路航母」項目的系統協調機構。
為項目提供持續的發展、集成、部署和保障支持,並與諾·格公司簽訂了金額為5400萬美元的采購合同,於2021年10月底完成。
與普通航母的區別
作為「網路版」的航空母艦,「網路航母」與普通常規航母之間有明顯的區別,在作戰空間、作戰手段和作戰效果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具備能力
根據目前公開的資料,美軍此次大力推進的「網路航母」項目將主要具備以下3種能力:
一是它可以適應不同類型的操作系統環境及網路架構,利用踩點、Ping掃描、埠掃描、操作系統辨識、漏洞掃描、查點等技術手段,跨越和突破不同網路之間的防火牆、入侵檢測、路由網關、身份認證等一系列網路安全措施,實現在網路空間的自由飛行。
二是能夠搭載病毒、木馬及其他具有攻擊性的網路軟體,指揮人員可通過遠程遙控,指揮「網路航母」利用攜帶的軟體武器打擊目標。
三是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網路作戰武器的智能化水平必將不斷增強,為了應對結構復雜、規模龐大的網路系統,「網路航母」將擁有自復制、自組網、自感知、自保護、自消亡等自我決策能力,為作戰任務提供靈活的部署和攻擊方式。
總體評價
從強化全球網路戰略威懾角度看,「網路航母」可攜帶搭載美軍現有上千種病毒、木馬及其他各類具有攻擊性的網路軟體。
根據作戰對手目標網路操作系統環境及網路架構特點,合理選擇網路攻擊資源,靈活選擇適當的攻擊方式。
這對於世界各個網路主權國家而言,必將形成嚴重威脅,作為美軍網路空間部隊的「標志性武器」,「網路航母」一旦建成並投入使用,美軍在網路空間的霸主地位將得到進一步鞏固。
從整合現有力量資源角度看,據公開資料顯示,美軍目前已初步組建形成了133支網路任務分隊,人員總規模將近6200人。
但來自各軍兵種的網路任務部隊均有各自獨立的武器系統,存在情報融合難、標准不統一、兼容性差等問題不斷凸顯,橫向上各網路任務分隊之間難以實施有效配合,縱向上網路司令部對下屬各分隊難以實施精準實時的指揮控制,同時,各個網路作戰系統之間的不統一,也使得綜合保障難度變得越來越大。
美軍打造「網路航母」這一標准化、規范化的作戰平台,能夠整合各個分散的網路作戰系統,打造屬於網路司令部自身獨有的標准化、體系化、通用化的軍事網路作戰平台,統一網路作戰資源,統一指揮控制,從而進一步提升其網路作戰能力。
「網路航母」尤其關注全球部署能力,必將成為奪取制網權,搶占網路空間戰略制高點的又一利器。一旦建成,集網路空間態勢感知、攻擊與防禦於一身的「網路航母」必將大幅提升美軍網路空間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