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初中政治教學實踐中如何利用網路資源

初中政治教學實踐中如何利用網路資源

發布時間:2024-11-30 09:35:26

Ⅰ 學生如何充分利用網路資源

1.我們應當把網路當做生活的補充.
2.在網路交往中,我們注重瀏覽,尋找與學習有關的知識,不應該在無關學習的知識上停留,更不應該把時間浪費無聊信息上,做到"信息節食".
3.我們要善於利用網路資源和技術,解決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問題.
4.我們還應該幫助別人解決一些困難,做一些對他人和社會有用的事情.在為他人服務中,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要答完整,不過第1點省略也可能可以,我也是初中生啦.初二的.)

Ⅱ [淺談思想品德課如何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過程與方法目標

思想品德課程目標分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能力目標及知識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終極目標,是思想品德課的最高境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落實這一目標,成為教師的教學難題。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對政治課堂上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意義、策略、方法和應當注意的問題作了一些探索,有如下一些體會。

一、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意義

1、法律要求。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三條規定:「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使思想品德課的目標落實有了法律依據。
2、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准(實驗稿)》第二部分「課程目標」中的總目標指出:「本課程以加強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為主要任務,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樹立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遵守基本行為准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弘揚民族精神,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礎。」
3、社會及學生個體發展的要求。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社會的變化發展對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要求。初中學生處於身心迅速發展和學習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階段,處於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發展上得到有效幫助和正確指導。

二、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狀況

1、重視程度不夠。在傳統教育觀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許多教師對教學中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認為考試主要還是考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很難「考」得出來,難以評估和測量,所以上課時往往忽略,導致許多學生參加中考所答非所想,分高德差。
2、部分教師缺乏教學藝術和教學經驗。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落實,需要教師很好地領悟教材,潛心研究課程標准,精心設計教案;需要教師具有高超的技能和藝術以及多年的教學經驗,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將三維目標層層落實,能夠恰到好處地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而實現價值觀的內化。許多教師缺乏教學藝術,一些教師經驗欠缺,難以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三、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策略

1、思想上重視。深入研究《課程標准》,系統而完整地把握《課程標准》關於三維目標的要求。
2、教學上與時俱進。網路時代的初中學生,他們的知識、能力與情感比以往中學生豐富得多,用老一套的方法不但難以適應他們的要求,甚至可能引起他們的反感和嘲笑。因此教師要與時俱進,把電腦、網路、音像製品、FLASH動畫、網頁、博客等等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
3、加強經驗積累。教學是一門講究經驗的藝術。有責任感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善於利用學生生成的資源進行教學,不生搬硬套;善於學習其他教師的好做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品位;善於從身邊的生活小事及國內外新聞大事中尋找教學資源,為自己的教學服務;善於反思自己的教學得失,及時改正不足,發揚長處;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循循善誘,潛移默化。

四、在思想品德課中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方法

1、創設情景法。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熱愛這門學科,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我們可用創設情景法,讓學生身臨其景,感同身受,教師再適時點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便容易水到渠成。例如,一教師在講授《身邊的誘惑》時,一上課就說自己很激動,讓學生猜為啥。學生說可能是上公開課的原因。老師說是其QQ信息提示他中了二等獎,獎品是58000元現金和一台筆記本電腦,但條件是要先寄900元的費用。老師問學生要不要寄出這筆錢。這時學生很興奮,七嘴八舌地說「不能寄!」,「騙人的!」老師問:「你們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生1:收到簡訊:「爸媽,我生病了,請寄3000元到××帳號。」
生2:收到20多封信,說我中了一台電腦,但要先寄100元過去。但我都沒理他。
生3:……
師:我們身邊存在著許多誘惑,金錢就是其中之一,錢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是生活的必需。但獲得金錢,要取之有道,即應該通過正當途徑和合法經營取得。
教師通過創設情景,引起了學生的共鳴,實現了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目標。
2活動教學法。每一個觀點的介紹和形成都藉助活動,可使教學生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熱情,在活動中內化知識,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如講解「從眾」心理時,老師先請甲同學離開教室,然後在黑板上畫出兩條一樣長的線段AB和CD(稍長些),並告訴在座的同學,等甲同學進教室時,要告訴他AB比CD長。果然甲同學進教室時,大多數同學都說AB比CD長,老師請他不要受別人干擾,要有主見。但在大家的呼聲下,他同意了大多數的看法,認為AB比CD長。教師指出,甲同學的表現就是「從眾」心理。然後教師再通過聯系身邊的哈韓及追星等現象,層層深入,讓學生明白「從眾」心理的利與弊。
3、實踐教學法。初中思想品德課具有實踐性的特點,即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採的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以本年級外出進行海濱環保活動為例,學生經歷的車行、野炊、拔河比賽、「兩人三足跑」比賽、環保等活動過程,對於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處理好與他人之間相容、相處、相讓、相助關系,處理好與集體之間的利益沖突等,都是很好的機會,實現了「親近自然,愛護環境」的目標。
4、生活教學法。初中思想品德課具有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特點,關注學生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學內容和方法要生活化,即要接近學生生活,接近學生經驗。教師要下功夫研究書本知識與生活世界的聯系,能夠藉助鮮活的生活案例,用最淺顯的語言,最巧妙的辦法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書本知識。首先要關心國內外大事以及本地大事,上課時能夠順手拈來,適時引用。其次,要關注網路熱點,利用網路熱點進行案例講解,引起學生的興趣。

五、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調控課堂氣氛。一堂課要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必須是在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下生成和實現。試想一堂課吵吵嚷嚷,紀律渙散,要讓學生體會到美感是不太可能的。相反,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懨懨欲睡,老師一言堂,引不起學生的共鳴,大道理也很難讓學生信服。
2、對學生的評價要多元化。學生最關注老師對他們的評價,如果老師對他們的回答評價不當,課堂將越來越不活躍,教師教起來就很吃力。有經驗的教師特別重視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不「標准」的答案,能夠及時發現本堂課的目標是否實現,善於讓師生改正不足,發揚優點。
3、藉助學校、家庭、社會的力量,共同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學校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校要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營造公平、民主、和諧、尊重的氛圍。不要讓體罰、歧視、偏心等觀念沾污了學生的心靈。全社會要創造一種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不要讓社會上不正之風、腐敗現象,一夜成名、就業困難以及「范跑跑」、「楊不管」現象,影響到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形成。
總之,只要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初中思想品德課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一定能夠很好地落實。

(作者單位:防城港市第二中學,廣西防城港,538001)

Ⅲ 淺談怎樣實現初中政治課的高效教學

淺談怎樣實現初中政治課的高效教學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初中學生所學的課程越來越多,政治的學習時間逐漸被減少。因此,擺在教師面前的現實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提高學生的政治綜合能力,這就需要教師了解並創建高效的政治課堂。

一、高效政治課堂的特徵

評判標准應該包括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課程目標培養受益程度,受益大則課堂教學的效率愈高。鑒於此,筆者認為高效的政治課堂有其以下四個明顯的特徵:

1、高效的政治課堂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初中政治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和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交際能力;培養學生的政治綜合素質;還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些內容都應該在教師的主導下進行。

2、高效的政治課堂應集密度、廣度、深度為一體。教師應圍繞某一教學內容進行密集的快速的活動。如果一堂課能達到充分而適當的密度,課堂氣氛就會活躍起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高漲,注意力就會集中。其次,學生的活動面要廣,教學所涉及的面也要廣,但要在學生的接受能力范圍之內。再者,每堂課的教學內容必須在學生可接受的范圍內達到一定的難度。

3、高效的政治課堂的教學手段應靈活多變,並且能很好地適應該堂課的教學。教學的手段是多樣的,不同的班級、不同的課程所採用的教學手段應該不同,但共同點是適應該班級的該課程的。講、問、做、看圖片、討論和課堂競賽等各種手段加以綜合,合理地選擇使用。

4、高效的政治課堂的教學目標應非常明確,並且能夠基本實現。教學目標基本實現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才是高效課堂的落腳點,也是評判課堂是否高效的准則之一。

三、怎樣創建高效的政治課堂

面對目前的現實情況,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構建高效課堂也成為了擺在每一個政治教師面前無法迴避的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來創建高效的政治課堂:

1、課前准備

(1)要充分了解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我們在備課時必須心中始終裝著學生,善於分析學情,即學生是什麼樣的水平,具備了哪些知識;

這節課上應該引導學生做什麼,說什麼,分別由誰來做,誰來說;該課之後不同的學生分別可以達到什麼樣的水平,應該獲得哪些知識,這是制定精確目標的基礎。如上文所述,學生存在差異性,作為教師,大概一周左右的時間基本可以摸清所任班級學生的性格、學習政治的興趣和所具備的政治水平。

(2)從學生實際出發,精確定位教學目標

《政治課程標准》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做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這一標準是我們政治教師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如七年級的課程目標是:對政治學習表現出積極性和初步的信心,能與教師和同學就熟悉的話題交換信息等。但這只是整體目標,我們應該細分到每月、每周,以至每堂課。我們每堂課所設計的目標應該是班級的80%的同學可以達到的,過高,學生達不到,就會失去學習政治的信心,過低,起不到培養的作用,也就是說,目標設計要有層次,學生的水平是不同的,不可能每位同學達到相同的目標,所以要根據不同的目標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

(3)研究教學內容,合理選用教學資源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內容構建和課程資源開發中的重要角色,而教材只是教師自主構建和開發課堂教學資源的基礎和核心。新課標鼓勵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讀教材並進行靈活運用,包括補充、刪減、擴展和調整教學順序和方法。教師還應積極利用其他課程資源,特別是廣播影視節目、錄音、錄像資料、直觀教具和實物、多媒體光碟資料、各種形式的網路資源、報刊雜志等,樹立「言語本位」的課程觀,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設計以言語為中介,使學生獲得語言運用規則和技巧的教學活動,並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4)設計合理而又流暢的教學流程

這是課前准備的最重要內容。教學流程的設計是在以上三點基礎上進行的,設計教學流程。除了常規教師設計外,筆者認為其中兩個內容特別重要:

A、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控制好教學環節,特別要設計好各個環節的銜接;預想各個教學環節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並提出解決辦法。也就是說,設計好新舊內容之間的銜接語言或動作、使學生明確所學內容或活動的作用、使學生明確活動大致的時間、教師對教學內容或活動的結束提示、預留學生提出疑問的時間、總結所學內容或活動並能夠進一步升華。在設計時,可以考慮把生活中的要素引入課堂,貼近學生生活,使政治課堂具有真實的言語交際性質,以便培養學生得體運用政治的能力。

B、設計新穎的開頭,努力讓學生上課開始就進入積極狀態。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課堂開始非常重要,它或多或少決定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如果一開始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都調動起來,接下來就不可能存在任何紀律問題。上課開始盡量少用和不用默寫單詞、讀課文,可以利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進入政治課的狀態。

2、課堂的組織教學

2、課堂的組織教學

課堂的組織教學基本是按照教師自己所設計的進行下去,但要注意幾個方面:

(1)如何解決語法錯誤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出現語法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教師聽學生講句子還要同時驚醒糾錯,或者為了尊重學生不糾正都是不合理的。不停的糾錯會削弱學生的信心,也不能培養大聲說政治的習慣。在實踐中,筆者特意安排幾位上課容易走神的同學來給其他同學糾正,前提是等其他同學講完,這一方法起到一舉兩得作用。如果這幾位同學糾正不出,通常筆者先肯定同學所講內容,再糾正其中的錯誤。

(2)活動時紀律太亂怎麼

語言需要多元活動進行實踐,政治課活動多了,紀律就難控制了。有的學生活動時過分活躍,大聲嚷嚷,有的卻躲在一邊開小差,是每次大聲批評指正呢,還是乾脆停止活動?根據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踐,訓斥和過多的管理都不會有很好的效果。曾經聽一位教師說到,如果紀律太亂,他就開始放幾秒鍾錄音機,學生都可以注意了。

在此,筆者介紹自己的分組教學實踐經驗:筆者所任教的班級有43人,接班伊始對學生各個方面進行了解,兩周後筆者把他們分成7組(適合三人活動和四人活動)。分組原則是,班級座次基本不變(便於班級管理),以環狀為基礎,愛說的和文靜的同學搭配、愛動的(基本都愛說)和老成的同學搭配,這便於培養學生的性格,按考試成績搭配,也可以適當地調整座次。要選好組長,要挑選負責任的,活動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成績不是最好的學生擔任組長(這是為了培養中堅力量),同時安排三位容易走神的同學專門糾錯,組長和糾錯的同學兩周換一次,設置平時課堂活動考核,以刺激他們的上進心。經過一個學期的磨合,每個小組都有了充分發展。比如在九月份只有十來位同學能和教師對話交流,到十二月份接近四十位同學能達到這一水平,其中合理的分組起到很大的作用。

(3)課堂上教師應站在哪裡

講台不是教師唯一的位置,除了要在黑板上板書外,其他時間教師等本不需要站在講台上,而是要到學生身邊去。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更靠近他們,學生會感到更親切,對於政治水平不好的學生看來,這是一種鼓勵,當然應以鼓勵的眼光看他們;當有的學生上課走神和做小動作的時候,教師的走動是一個善意的提醒;在學生活動時,走到學生身邊,可以去鼓勵一般的同學,也可以解決一些同學的質疑,提供一些新的詞彙和表達方法。

(4)學生在課上提出新問題怎麼辦

毫無疑問,及時解決,鼓勵提出問題。學貴有疑,疑則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質疑是學生認真參與學習、積極思考的表現,也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的需要。學生在討論交流中釋疑,成為主動探究者,有時還會提出新的觀點,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了政治的領會能力。

(5)留有四五分鍾對本課主要內容進行總結並布置作業

這是許多教師忽視的一點。我們應該清楚看到注意前十五分鍾內容和黑板上內容的人數,而前十五分鍾和黑板上的內容當然是教師上課的重點,如果在最後五分鍾進行總結,至少有98人可以掌握的更好些。作業的布置要有針對性,主要是針對本堂課的內容,要告訴學生所布置作業的目的,在什麼時間完成。在下課前布置作業,如果學生有疑問,他們可以提出,但是等下課後布置,有的同學即使有疑問也未必提出。

四、結論

對高效政治課堂的特徵了解後,創建就不再是難事。作為一線的政治教師,我們必須不斷提高個人業務水平和個人修養,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精神,根據課改的要求不斷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改進、創新,在我們的諄諄教導下,相信學生的政治水平會有更大的進步。

Ⅳ 適合初中政治學科教學的信息技術工具和手段有哪些

一、抽象的道理生動化、形象化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撐。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社會科學,其中的概念、道理都是前人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是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識,如果教師平輔直敘,照本宣科,就會使這些概念、道理像過眼煙雲一樣在學生頭腦中轉瞬即逝,不會留下任何深刻印象。這就需要找到教學過程中的整合點,需要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手段來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要使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生動化、形象化,就不能再單純依靠教師的言傳身教,而是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推進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使枯燥、抽象的道理變得生動、形象,從而確定並解決教學整合點。
在七年級上冊第六課第二框題《學會調控情緒》一課中,教學難點是「情緒表達需考慮他人感受」,對於剛剛步入初中生活的七年級學生,由於年齡較小,生活經驗較少,他們還不能深刻理解這個道理,於是我給學生播放了一段有關情緒發泄的flash,其中的主人公採取了一些不恰當的方式發泄情緒,影響了周圍人的感受和生活,flash詼諧幽默,學生在歡笑中了解了情緒表達時要注意的種種問題及給他人帶來的危害,並記憶深刻,效果極佳。Flash的運用巧妙的突破了教學難點,也解決了教學的整合點。
二、繁雜的理論闡述簡單化、淺顯化需要信息技術的輔助。
信息技術具有傳遞信息量大,敘述簡潔,高度概括等特點,它可以使教材的某些繁雜的理論通過畫面直接表現出來,大量節省了教師對基本事實,理論的介紹分析的時間,又為學生能自己動手、動腦進行練習、討論交流、踐行提供了必要的時間保證。繁雜的理論的簡化正是教學整合點的體現,這些需要信息技術的輔助。
在八年級上冊第四課第一框題《我知我師我愛我師》一課中,知識目標要求學生對教師的教書育人的工作有所了解,教師教書育人的工作包括很多內容:傳播知識,講解方法,關愛學生,講授道理,奉獻敬業,以人格影響人格,給學生起到榜樣的作用……如果只是教師講解和舉例說明這些知識,不會引起學生的注

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是培養創新精神能力的有效方法。信息技術為我們提供了豐富而新鮮的信息資源,使學生自由遨遊在知識的海洋中,使他們的想像力插上翅膀,有足夠的信息支持他們的探究和設想,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探索的過程中不斷加強。
三、改變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自主探究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必由之路。教師只是學習的促進者,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達到知、情、意、行的統一,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生的參與和體驗,變被動為主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此我們要將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教學有機整合,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究學習的平台。
(一)搭建自主學習平台
傳統的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貶低發現和探究,從而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把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變成僅僅是直接傳授書本知識,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新課程改革,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對學生的好奇和求異加以引導和鼓勵。(剩餘1609字)

整合信息技術
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我國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觀點,它要求教師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與思品學科的有機整合是提高思品課堂教學實效的有效途徑。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以往以語言說教為主的教學方式,使教學手段更加豐富,教學過程更加動態,教學內容更加聲情並茂,有利於學生在逼真的情景和網路資源中感悟、體驗、內化,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情感和興趣,切實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同時,也使思想品德課教學由平面走向立體,由靜態變為動態,由抽象化為具體,極大地提高了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
一、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探索
(一)創設、渲染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要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促進各項教學活動走進學生心靈的理念已經成為共識。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使教學更為生動、形象,能把在文本教材中看不到的場面、情景展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有效地創設思想品德課教學所需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持續激發他們的興趣,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開設時政點評台,引導學生關心國內外大事
時事政治教育是思想品德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課程標准要求學校每學期安排一定時間進行時事政治教育。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為學校開展時政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教學時教師可利用信息網路的便捷性,開設時政點評台進行點評。當然,開展時事政治教育,不是教師或學生單純的新聞發布,而是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結合「新聞評說」之類的活動,組織學生評論,以鍛煉學生運用思想品德課所學知識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
(三)創設學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圍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創設出豐富的動態情境,讓學生通過對具體的事例、情境等的感知,激發學生的動情點,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並進入角色,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引發情感需求,實現自我教育。如講授九年級《可持續發展》相關內容時,可製作課件《地球——我的家》,演示過程中,教師播放地球的博大胸懷的事例,使學生產生對地球的敬意。隨著學生對地球的愛的情感升華,教師又播放另一段「被人們砍伐後剩下的樹根,有直冒黑煙的煙囪,有乾涸的河流」等視頻,隨後,老師設置問題啟發學生思考:人類活動給地球帶來了什麼?我們應該力所能及地為環境建設做些什麼等等?當學生的情感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教師引導他們抒發心中的情感,學生通過情感的抒發,其內在的情感因素、自我發展的需要被充分調動起來。
(四)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體意識
在思想品德課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積極地理解教學內容。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收集的素材編輯成集文字、聲音、圖像等於一體的課件,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同時受到熏陶、教育、啟發,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性。
(五)拓寬教育資源,開闊學生視野
在思想品德課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施教學,在課外進行必要的實踐,可以開闊學生視野,給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支持,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通過網路來獲取有效的資源,既符合學科的教學要求,又拓寬了學生視野,為課堂教學提供有效的學習支持。
(六)設立師生交流平台,增強師生情感溝通
由於網路交流中身份的不確定性和虛擬性,網上交流有很大的隱蔽性,它能消除現實交往的陌生與隔閡,各種觀點和情感交流更具真實性,這樣就把人際交往的心理距離縮小到最短,學生可以將自己在生活與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及自己的心理問題通過交流平台以求得教師的幫助,通過網路交流平台,學生可以真實身份,也可以虛擬身份登陸平台向教師傾訴,與教師進行交流,增強師生間情感溝通。
二、現代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課程的有效整合
現代信息技術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給思想品德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要更有效拓展思想品德課教學創新空間,更好地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效果,還要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程進行有效地整合。
(一)、信息技術與學習慾望的有機整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的巨大的內驅力,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時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及文字等信息進行處理,進行巧妙恰當的呈現,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必能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
1、化虛為實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如果教師只作單純的講解,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道德觀點,很難激發起道德情感。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通過創設情境,化虛為實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使教學達到情理交融的目的。
2、化靜為動
思品教材中有很多插圖,但它的畫面是靜止的。如果利用信息技術,讓靜止的畫面動起來,就能起到刺激感官、形象逼真、激發情趣的作用。
3、變抽象為具體
思品課中的道理或觀點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是經過高度概括的抽象的條文,有些道德觀點甚至表現得空洞、乾巴。若通過信息技術,把空洞、抽象的條文化為具體、生動的事例,就會激發學生的慾望,便於學生理解和尊重。
(二)、信息技術與思品教學內容的有機整合
現代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教材的整合符合思想品德課的時代性要求。但當前一些老師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時過分倚重視聽效果和信息的容量,忽視了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忽視了對視聽資料的思考,脫離了與教材、與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必須把握好教材的知識體系,根據教材內容恰當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解決教材中重點、難點和疑點問題,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整合必然使教學內容從封閉走向開放,它能使教學內容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形象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充分發揮信息技術作用,利用多媒體展示的集成性,超文本鏈接的選取性,大容量存儲的豐富性、超越時空交流的共享性特點,讓學生帶著任務和目標進行資料查詢,協作交流。更好地發揮思品課明理、激情、導行的作用。
(三)、信息技術與思品教學方式的有機整合
「會自主學習」經成為一個具有時代特徵的世界性口號。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萎縮,缺乏活力。信息技術與思品教學的整合摒棄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打破課堂教學時空限制的教學模式,把封閉的課堂變為開放的課堂,讓教學活動具有自主性、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思品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
信息技術是教學手段,是學習工具。信息技術與思品學科課程的整合,給思想品德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對提高學生道德認識,培養道德情感,指導道德行為,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有力地促進了教學改革和思品課堂教育質量的提高。

閱讀全文

與初中政治教學實踐中如何利用網路資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海寧衛校網路連接 瀏覽:565
華為4g手機聯通移動網路設置 瀏覽:730
聯通無法訪問移動網路怎麼連上 瀏覽:651
如何把iptv和網路 瀏覽:447
什麼是IP化的網路 瀏覽:573
手機能打網路電話 瀏覽:441
談談如何維護網路安全小短文 瀏覽:850
移動網路送的網線是否要更換 瀏覽:650
cmd顯示網路密碼 瀏覽:937
路由器網路突然上不去 瀏覽:789
4g網路熱點測試有哪些軟體 瀏覽:161
網路工程接單安裝平台有哪些 瀏覽:980
手機連接網路顯示互聯網連接緩慢 瀏覽:936
國家網路安全哪個部門負責 瀏覽:245
梅林網路機頂盒如何升級 瀏覽:358
初中政治教學實踐中如何利用網路資源 瀏覽:802
戴爾一體機網路插口在哪裡 瀏覽:612
無線網路管理地址 瀏覽:131
網路上英文字母m是什麼意思 瀏覽:259
網路安全小口訣四句 瀏覽:93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