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網路暴力怎麼立案
法律分析:網路暴力立案標准為:利用信息網路實施暴力行為,捏造事實對他人名譽權進行誹謗的,情節嚴重就會構成刑事犯罪,可以立案追究刑事責任。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1.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十九條 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㈡ 遇到了網路暴力,應該怎麼辦
網路暴力是一種暴力形式,它是一類在網上發表具有傷害性、侮辱性和煽動性的言論、圖片、視頻的行為現象,人們習慣稱之為「網路暴力」。網路暴力能對當事人造成名譽損害,而且它已經打破了道德底線,往往也伴隨著侵權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亟待運用教育、道德約束、法律等手段進行規范。
㈢ 受到網暴該怎樣立案
可以報案,要求公安機關立案查處。
造成民事損害,可以要求賠償。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㈣ 個人信息被泄露而遭受網路暴力,相關人員應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未經他人同意對他人個人信息進行傳播、公開的行為,在民法上構成對於他人隱私權的侵權,根據《侵權責任法》規定,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此處對於侵權責任的承擔,包括道歉、精神損害賠償等方式。
同時,有針對他人個人隱私編造不實言論、捏造事實、公然侮辱辱罵、進行恐嚇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或將面臨拘留或罰款的處罰。
(4)遭到網路暴力應如何立案擴展閱讀
辛巴辛選事件:公共事件已成為網路暴力的狂歡場
辛巴本人大概沒想到,僅因為一款燕窩產品,自己陷入了網路暴力中。在所售燕窩產品被舉報後,於11月27日,辛巴辛有志發表聲明承認帶貨的燕窩產品實為一款燕窩風味飲品,不應當作燕窩製品進行推廣。同時因品牌方迴避,決定積極回應以解決問題,願意主動先行退賠,啟動「退一賠三」計劃,賠償金額總計6000餘萬。
在退補如火如荼進行的過程中,一篇「廣州市白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已對辛巴辛有志及辛選公司進行「立案調查」」的文章在互聯網流傳。此消息一經傳出,網路上瞬間沸騰了起來,引起多方媒體以及吃瓜網友的轉載和揣測。
近日,標題為《辛巴被立案調查,由於涉案金額過大,或面臨15年有期徒刑》和《辛巴案或面臨15年徒刑,相關股份跌停》等等關於辛巴辛有志因燕窩事件被「獲刑」的新聞或自媒體文章在網路上傳得沸沸揚揚。
所謂三人成虎,積毀銷骨,當大家都在跟風蹭熱度的時候,事實的真相也就越來越模糊。但在12月10日,新華社發布一篇報道:稱廣州白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回應稱,只是說在調查之中,沒有說立案調查,最新的進展會再向社會公布。對比前方各種「被判刑」、「坐牢」的報道,新華社的這篇報道用事實給了跟風的大家「一記耳光」。
與此同時,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對辛巴進行審查只是監管部門的正常流程,主要是調查直播是否誇大宣傳,並非產品的問題。而且行政流程不等同於公安機關的辦案,更不是審判,要理性看待事件本身,在結果未出之前,也請勿危言聳聽,以謠傳謠、傳謠信謠。
網路暴力和謠言的治理需要多方參與,但作為個人,公眾也需要樹立強烈、自發的責任感,抵制謠言的傳播。依法發聲、「鍵」下留情,守好對別人的言行邊界,也是為自己築起安全空間。
㈤ 網路暴力怎麼報警立案
遭遇網路暴力的受害者,可以從 民事、行政和刑事三個層面全方位進行維權。普通網路暴力可尋求民事救濟。
首先,受害者應固定證據線索,將網路暴力信息進行歸納收集。
隨後,針對發布網路暴力信息的網路平台,受害者可以根據該網路平台的規則舉報、投訴;針對使用網路暴力的網路用戶,受害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判令其停止侵害、賠禮道歉、刪除相關鏈接等。
網路平台違反管理規定可舉報投訴。根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國務院令第292號)的規定,經營網路平台需要同時接受電信管理機構和新聞、出版、教育、衛生、葯品監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和公安、國家安全等有關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各個機構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各司其職。如果網路平台違反相關規定,受害者有權向以上主管部門尋求救濟。
網路暴力構成犯罪可向公安機關報案。
【法律依據】根據《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規定,網路暴力在達到嚴重程度後構成犯罪。此類案件屬於公安機關立案管轄范圍,受害者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 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網路服務提供者知道網路用戶利用其網路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路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 本規定所稱的利用信息網路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是指利用信息網路侵害他人姓名權、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等人身權益引起的糾紛案件。
㈥ 網路暴力程度大概立案標准
網路暴力立案標准為:利用信息網路實施暴力行為,捏造事實對他人名譽權進行誹謗的,情節嚴重就會構成刑事犯罪,可以立案追究刑事責任。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一)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三)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㈦ 網路暴力立案標准
網路暴力立案標准為利用信息網路實施暴力行為,捏造事實對他人名譽權進行誹謗的,情節嚴重就會構成刑事犯罪,可以立案追究刑事責任。 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在司法實踐中,遇到網路暴力辱罵的情況下要通過法律程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製造謠言的人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特別是構成了法律上規定的誹謗罪或者侮辱罪的立案標準的,是需要追究違法犯罪人員的刑事責任處罰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一)捏造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路上散布的;
(二)將信息網路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內容篡改為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路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情節惡劣的,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論。
㈧ 央視主播談女子被造謠出軌事件立案,我們該如何來應對網路暴力
在面對網路暴力的時候,應該勇敢的站出來講出自己的遭遇,通過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