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帶孩子去怒江小沙壩景區玩,應該如何做攻略
怒江小沙壩景區是中國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境內的一個自然風景區,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民族文化吸引著眾多遊客。如果您計劃帶孩子去怒江小沙壩景區玩耍,以下是一些建議的攻略步驟:
了解景區信息:在出發前,先通過官方網站、旅遊攻略書籍或者網路資源了解怒江小沙壩景區的基本信息,包括開放時間、門票價格、景點分布、交通方式、住宿條件等。
安排交通:根據您所在的起點,選擇合適的交通方式前往怒江小沙壩。如果距離較遠,可能需要先乘坐飛機或火車到達雲南,再轉乘長途汽車或租車前往。確保交通工具舒適安全,適合孩子乘坐。
選擇住宿:根據預算和需求選擇合適的住宿地點。可以選擇景區附近的酒店或者民宿,方便游覽。同時,考慮到孩子的休息需求,選擇安靜、衛生、設施齊全的住宿環境。
准備裝備:根據天氣預報准備適合的衣物,包括防曬、防雨、保暖等裝備。帶上常用葯物、兒童防曬霜、遮陽帽、太陽鏡等防護用品。准備一些輕便的零食和水,以備不時之需。
規劃行程:結合孩子的興趣和體力情況,合理規劃行程。可以選擇一些親子活動較多的景點,如民族村寨參觀、自然步道徒步、河流漂流等。避免行程過於緊湊,給孩子留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注意安全:在景區內,注意孩子的安全,特別是在水邊、山崖等危險區域,要隨時看護好孩子。如果參加戶外活動,確保有專業的指導和安全措施。
尊重當地文化:怒江小沙壩景區是多民族聚居地,帶孩子了解當地的民族文化和風俗習慣,教育孩子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
留意飲食衛生:選擇干凈衛生的餐館就餐,注意食物的新鮮程度,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以防孩子腸胃不適。
留下美好回憶:帶上相機或手機,記錄下與孩子在怒江小沙壩的美好時光,拍攝一些有紀念意義的照片或視頻。
環保意識:教育孩子保護環境,不亂扔垃圾,不破壞自然景觀和公共設施,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通過以上步驟,您可以和孩子一起享受怒江小沙壩的自然美景和文化風情,度過一個愉快的旅行。記得在旅途中保持耐心和靈活性,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行程,確保旅行的舒適和愉快。
❷ 怒江一年制中專報名入口
一年制中專就是電大中專一年制,電大中專全稱:中央廣播電視中等專業學校
1、電大中專個人是無法在官網報名的,電大中專(中央廣播電視中等專業學校)有官網,但是官網是沒有報名入口的。個人想要報名,只能通過學校授權的教學中心報名。
2、電大中專只有北京一個校區,而學校需要對接全國的學員,僅僅靠學校是無法承載的,所以在招生這個方面全權委託給了各地的教學中心,由學習中心統一對學生的報名入學和網路學習進行資料收集整理然後提交到總校審核。
3、電大中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辦的中等專業學校,是真實存在的,所取得的學歷也是被認可的。學籍在官網也是可以查詢的。
電大中專的報名-畢業流程
提交報名資料:身份證正反照+二寸藍底電子照+畢業證照(有則提交,沒有則不提交)
等待注冊學籍:每月3-4次注冊學籍批次,一般7-10天出來
學習賬號綁定:學籍注冊好後2-4周生成學習賬號,綁定手機號碼
網路視頻課程:總課時105課時,可以自己看,也可以全程委託教務老師協助完成
人臉識別考試:第6-8個月找一台有攝像頭的電腦就能考試,開卷考試,考試非常簡單
採集畢業信息:第10個月登錄學校官網採集畢業信息,申請畢業。
審核畢業通過:第10-12個月學校審核通過後,紙質畢業證郵寄到家。
我是小學、初中學歷可以報名電大中專一年制嗎?
可以,電大中專招生對象是社會在職人員,而報名電大中專的學員主要就是小學、初中學歷想要提升學歷的群體,大部分都無法提交高中及以上學歷畢業證書,學校也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年滿十八周歲默認高中起點可以報一年制,目前有一半以上的學員都沒有提交畢業證,也都順利畢業拿證了。
電大中專一年制有考試嗎?好畢業嗎?
有考試,電大中專的考試分為視頻作業考試和線上人臉識別考試,考試非常簡單,都是選擇題並且是開卷考試,總分100分60分及格,只需考一次。一般報名後配合參加一次人臉識別考試即可,其它的視頻課程作業和章節考試可以全部委託教務老師完成。
我在廣東、甘肅可以異地報名電大中專嗎?
可以,電大中專採取網路授課、線上考試方式,從報名-畢業拿證全程都是線上完成,所以報名不限地區全國可報。
電大中專畢業證學信網可查嗎?
不可,學信網目前只能查詢大專及以上的學籍和畢業信息。2019年5月1日起學信網不再受理中專、中職、技校等學歷認證。電大中專畢業證學校官網可查,可列印驗證報告,國家承認、終身可用。
電大中專最主要的優勢在以下幾點:
報名條件門檻低:年滿18周歲即可報名一年制、兩年制
免試入學:隨時報名,全年可報
網路授課:學習方便,可學可不學
線上考試:考試簡單,開卷考試,邊考邊查答案
畢業周期短:一年制畢業,最快10-12月畢業拿證
中央廣播電視中等專業學校畢業證有以下用途:
1.如考二級建造師、初級會計師、二級消防工程師、安全員等資格證書
2.如參加普通高考、高職擴招、高中單招等全日制大學的報名考試
3.參加成人高考、網路教育、國家開放大學等成人高等學歷的報名考試
4.找工作、當兵政審等等。
對電大中專/中專/技校/職校報考還有疑問,您可以點擊2023年電大中專招生咨詢(原廣播電視大學):https://www.87dh.com/xlzz/
❸ 雲南怒江自治州發展面臨的問題是什麼
雲南怒江自治州可持續性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1 雲南怒江流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意義
雲南怒江流域地處我國西南邊陲,在雲南省境內幹流長624 km ,流域面積2. 4 萬km2 。從我國大江大河流域的系統格局來看,該流域雖然面積不大,在我國和雲南省境內的幹流也不長,但其生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經濟和政治意義。
(1) 怒江流域是我國西部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而經濟欠發達的典型地區。在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宏觀戰略中,如何正確認識怒江流域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劣勢,構建符合當地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特點的區域產業體系,實現流域的可持續發展,不僅關繫到流域自身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生態環境治理,而且對於西部其他類似地區的區域開發,也具重要的前期探索和借鑒作用。
(2) 怒江是我國16 條重要的國際河流之一,怒江流域可持續發展是我國開發沿邊地區,穩定和繁榮邊疆經濟,建成良好的國際經濟環境的重要工程。怒江源於我國西藏,為中、緬、泰多國河流。怒江流域下游國家是世界上經濟不發達的貧困國家,經濟實力相對較弱,雲南怒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和區域開發缺乏良好的國際經濟支撐,而只能主要依賴我國自身的投入,流域治理與開發的難度較大。但雲南怒江流域的開發,是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對全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貢獻,流域的開發與治理對下游其他國家的生態環境保護還有著重要的國際政治意義。
(3) 怒江流域可持續發展是我國實施反貧困戰略的需要。怒江流域是我國目前經濟發展水平最落後的地區之一,農業生產水平低,工業基礎差,貧困人口比重大,實現怒江流域的可持續發展,實際上是我國貧困地區實施扶貧工程的重要實踐,它對於提高我國國民經濟的整體水平和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典型示範作用。
(4) 怒江流域可持續發展是我國民族團結、共同發展的需要。怒江流域是我國僳僳、怒、獨龍、白等少數民族的發源地,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地域。流域開發的成功實施,不僅將促進經濟發展,提升區域經濟質量和人民生活水平,而且可兼顧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它對於維護我國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都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5) 怒江流域可持續發展是我國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物資源持續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怒江流域生物資源豐富、生態景觀復雜多樣,是全球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景觀保護的重要地域。但由於其自然環境脆弱,一經破壞,恢復難度大,加之,近期人口的超載,流域生態系統正遭受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人類干擾,亟待進行科學合理的流域開發與保護,以實現流域的持續發展,使自然界寶貴的基因庫得以最大限度的保留。
2 雲南怒江流域生態經濟格局與資源環境特徵
雲南怒江流域處於東經98°07′~ 100°02′, 北緯24°07′~28°23′之間,屬青藏高原向雲貴高原過渡的狹
長地帶,行政區劃上主要包括怒江州的貢山、福貢、瀘水3 縣和保山地區的保山、施甸、龍陵和昌寧4 縣市,土
地面積2. 4 萬km2 , 人口201. 2 萬, 分別占雲南省的6. 1 %和4. 8 %。雲南怒江流域生態經濟格局與資源環
境特徵如下。
2.1 自然景觀多樣,但區域生態系統抗性弱,自恢復機能較差
雲南怒江流域是橫斷山脈的組成部分之一,主要由起伏巨大、南北縱貫、東西並列的高黎貢山、怒江河谷和怒江山脈(碧羅雪山的南部) 組成,流域內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破碎而陡峻。根據地質構造和岩性的不同,怒江流域自北向南可分為極高山峽谷區、高中山峽谷區和中山峽谷區3 個地貌亞區。由於經歷長期的地殼運動,流域內斷裂帶發育完全,構成了以山地為主,高中山峽谷與低山丘陵、盆地(壩子) 相間排列的景觀格局。其中, 在怒江州山地佔土地總面積的97 % ,在保山地區山地佔土地總面積的91. 8 %。由於雲南怒江流域地勢高差大,山巒起伏,河谷深切,加之地形破碎和土層薄、石頭多等,造成區域生態系統抗性弱,自恢復機能較差。地表植被一旦破壞,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極易發生,環境恢復難度較大。流域內除少數山間盆地(壩子) 、階地、沖洪積扇土壤耕作層較厚外,其他地方耕作層較薄,水土流失危害嚴重,不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
2.2 土地資源人均量大,但質量差,且利用不合理
雲南怒江流域人口密度為84 人·km- 2 ,土地資源總量較豐富,人均土地資源賦存是雲南省平均水平的1. 27倍,但土地資源利用不合理,主要表現在2 個方面。首先,從怒江流域土地資源結構看,耕地面積29. 5 萬hm2 ,占土地總面積的12. 5 %;林地面積148 萬hm2 ,占土地總面積的62. 7 %;園地、牧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分別佔1. 1 %、2. 2 %、1. 3 %和18. 4 %。林業用地比重大的特徵十分明顯,但農業產業結構與資源結構特徵極不相稱。農業內部種植業產值達63. 9 % ,林業產值僅佔8. 1 % ,林業用地多、林業資源豐富的優勢遠未得到發揮,而自然條件相對不適合的種植業比重又過大。
其次,怒江流域降水豐沛,福貢、貢山、龍陵等縣多年平均降水量均在1 350 mm以上,而且主要集中在5 月—9月,加之山高坡陡,種植業規模過大,導致了嚴重的水土流失。目前,怒江流域土壤侵蝕面積已達到31. 7 %,而且仍呈加重趨勢。
2.3 動植物資源豐富,但保護難度大
雲南怒江流域是古熱帶植物區系和泛北極植物區系,中國- 日本植物區系和中國- 喜馬拉雅植物區系過渡交匯地帶,同時又是古北界和東洋界2大動物區系的通道。在地質構造上,雲南怒江流域處於南亞次大陸與歐亞大陸鑲嵌交接帶,地質構造復雜,新構造運動活躍,垂直高差巨大,立體氣候垂直分異明顯。加之,第四紀以來受冰川侵襲的影響不大,從而形成動植物傳播的天然通道和「避難所」。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和立體氣候,孕育出完整的植被垂直帶譜景觀與多種森林植被類型,為不同類型的動植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理想場所,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從植物種類來看,僅怒江峽谷區內的貢山、福貢和瀘水3縣(含原碧江縣) 有維管植物185 科、878 屬、3 138 種(含亞種、變種和變型) ,分別占雲南省同類植物科、屬、種總數的56. 7 %、40. 5 %和20. 8 % 。怒江流域內動物種類也很豐富,尤其是珍稀保護動物種類多。怒江流域內有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 列為具有國際意義的A 級自然保護區———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省級怒江自然保護區,保護面積共計4 578 km2 ,占流域面積的19. 1 % ,是我國乃至世界野生生物資源保護的重要區域之一。保護區內脊椎動物581 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有羚牛、印支虎、白眉長臂猿、滇金絲猴等共計81 種。此外,保護區內還有昆蟲844 種,真菌133 種。但怒江流域景觀垂直帶譜過渡急速,生態系統的平衡調節能力較弱,抗外界壓力的能力差。植被遭受破壞或環境受到污染後,造成動植物種群波動顯著,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難度較大。
2.4 旅遊資源多樣,但開發程度偏低
雲南怒江流域旅遊資源集稀有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獨特的民族風情於一體。在自然景觀方面,雄偉高大的高黎貢山和氣勢磅礴的怒江,是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三江並流」的核心部分;流域內生物資源異常豐富,是開展科學考察和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理想場所。龍陵的邦臘掌熱泉、昌寧的雞飛風光、瀘水的登埂溫泉等都是集觀光、療養和健身多功能於一體的自然景觀資源;怒江流域喀斯特地貌發育,形成了豐富多彩、形態各異的岩溶景觀,如龍陵的勐糯仙人洞、施甸清平洞風景區、瀘水的青山溶洞和福貢的月亮石等;此外,流域內還有眾多的高山湖泊和飛流瀑布,如高黎貢山的聽命湖、碧羅雪山的恩熱依比湖、乾地低依比湖和高黎貢山的三疊水瀑布、瀘水的滴水岩瀑布等。人文旅遊資源主要集中在歷史文化名城———保山市,主要景點有武侯祠,玉皇閣建築群,九龍勝地———易羅池,佛教勝地———梨花塢、卧佛寺和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光尊寺。民族風情別具一格,對來自國內外的旅遊觀
光者有著極大的魅力。怒江流域是僳僳、彝、怒、傣族等少數民族匯集區,各民族不同的發展歷史和獨特的
民族文化,構成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如僳僳族的刀桿節、彝族的火把節、傣族的潑水節、怒族的「仙女節」
等民族節日和千腳落地房、木楞房、土掌房等民居均具有極高的觀光休閑價值。
但是,由於地處邊遠地區,旅遊環境比較差,交通、通訊、住宿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加之旅遊經營管理經驗不足,服務水平偏低,資金投入缺乏等原因,怒江流域旅遊資源開發程度低,絕大多數景點尚處於未開發狀態。據怒江州旅遊資源普查統計,怒江州普查的400 個景點景觀中,未開發的景點多達320 個,開發利用率僅為20 %。
2.5 經濟發展水平偏低,產業結構不合理
雲南怒江流域地處偏遠,對外交通不便,信息不靈,資源分布時空組合欠佳,加之開發歷史較短和科技、教育、文化發展相對滯後,制約了流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怒江流域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GDP) 2 642 元,比雲南省平均低1 615. 2 元,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1. 9 % ,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除人均糧食產量基本接近全國平均水平以外,人均國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額、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職工平均工資、農民人均純收入均低於雲南省平均水平,分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3. 0 %、35. 6 %、87. 6 %和64. 5 %。此外,流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流域內農村人口中尚有7. 9 萬人(佔全州農業人口的34. 6 %) 未解決溫飽問題。
怒江流域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於土地資源的農業開發利用。流域內工業發展緩慢,產業體系尚處於低層次的起步階段。在怒江流域GDP 構成中,第一產業比重為46. 3 % ,比雲南全省平均水平高23. 4 個百分點,而第二產業比重則較全省平均低23. 9 個百分點,產業產值結構處於第一產業> 第三產業> 第二產業的低水平階段。在工農業總產值中,農業總產值佔31. 4 % ,比雲南省平均高2. 0 個百分點。怒江流域產業結構不合理及經濟整體水平較低,還導致了與此密切相關的區域城鎮化水平偏低,非農業人口比重僅為10. 8 % ,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1/ 2。
2.6 教育、科技發展滯後,科技推廣應用遲緩
雲南怒江流域經濟發展水平整體偏低,加之少數民族大雜居、小集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之間語言差異以及各村寨之間受山體、河流阻隔等因素,增加了居民接受教育的難度,致使流域內農村人口文化水平偏低,教育、科技水平偏低,發展滯後。根據我國第4 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怒江州12 歲以上的文盲和半文盲占同一年齡段人口的46. 3 %。教育的滯後發展直接制約了科技的推廣應用,流域科技推廣力量薄弱,部分地區生產經營方式粗放,良種良法和一些與之配套的實用耕作技術難以推廣,作物單產水平比全省平均低20 %~60 %。保山地區和怒江州每100 萬人中自然科技人員僅40~50 人,約相當於雲南全省平均的1/ 4。
3 怒江流域可持續發展對策建議
雲南怒江流域具有相對良好的邊境貿易與經濟發展的區位條件,且自然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又面臨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良好機遇,流域開發的時機已經到來。但由於流域社會發展程度偏低,區域經濟滯後,生態系統脆弱,流域開發還面臨著貧困人口過多、資金投入乏力、生態環境恢復和保護工程量大等問題。從流域可持續發展和流域生態經濟系統角度分析,當前流域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最迫切需要理順和解決的矛盾主要集中在3 個方面:即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生態環境的保護治理和恢復重建,流域產業體系重建與近、中期支柱產業(或主導產業) 的確立,以及貧困區域和貧困人口脫貧方式的選擇。因此,建議從以下5 個方面加快流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建設。
3.1 開展流域經濟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制定流域可持續發展戰略怒江流域地緣優勢明顯,生物、礦產、能源資源豐富,具有良好的區域開發條件;但由於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滯後,自然環境已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壞,需要盡快開展流域經濟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期在摸清資源量、質特徵和確定區域發展阻滯因子的基礎上,提出適度超前又切合區域特點的區域開發戰略。尤其是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進行,怒江流域資源開發強度和經濟發展速度將明顯加快,迫切需要在原有區域問題研究的基礎上,對現階段流域社會經濟發展、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等問題進行全面探索和專題性研究,對諸如區域開發總體戰略、區域產業結構構建、產業發展優先序和開發投入機制等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宏觀性、系統性、綜合性問題開展更為深入的研究和科學論證。
3.2 實行退耕還林還草,實現生態經濟系統良性循環
坡地墾殖是怒江流域農業發展的最突出特徵,也是流域內一系列生態環境演化的根源之一。按照國家生態建設規定,坡度在25°以上耕地,禁止種植任何農作物,必須退耕還林還草,雲南怒江流域退耕的面積約為4 萬hm2 。由於陡坡墾殖的耕地在耕地總量中所佔的比例大,流域內第二、三產業發展滯後,人口對耕地和種植業的依賴性過強;在目前情況下,大范圍實行退耕還林有必要但不大可能實現。因此,怒江流域陡坡墾殖問題的解決,需要根據不同地域的具體條件,採用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和農林復合等多種方式分步進行。此外,在進行退耕還林還草時,應結合國家和雲南省扶貧開發和以工代賑的實施,選擇一批工程地質條件和水利建設條件較好的成片坡耕地,實行坡改梯,建設一定數量可持續集約利用的梯田、梯地,保障流域大宗農產品的穩定生產,促進退耕還林還草順利實施。
3.3 分步開發旅遊資源,逐漸壯大旅遊產業
怒江流域具有高山峽谷、少數民族風情和原始自然生態3 個資源優勢和1 個邊境地緣優勢,為旅遊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由於經濟、社會因素的制約,雲南怒江流域旅遊產業發展必須突出重點,選擇資源質量高、投資小、見效快、示範帶動作用強的景點優先開發。根據怒江流域區域經濟環境特徵及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遠離客源市場等特點,近期旅遊開發應以保護性開發為主,優先選擇開發部分高質量的景點 ,近期應重點開發怒江峽谷景觀、保山地區人文景觀和高黎貢山自然與生態景觀。開發旅遊景點採用「兩線一片」的布局,即怒江峽谷線、保山人文線和高黎貢山百花嶺生態景觀片。近期可利用雲南旅遊業已有的良好周邊環境,優先開發(大理—) 六庫—上帕—開茨—丙中洛(或獨龍江) 、(大理—) 保山—龍陵( —瑞麗) 和(大理—) 保山—芒寬百花嶺(或騰沖—盈江) 3 條旅遊路線。
3.4 加大生物資源的開發力度,培養新型生態產業
(1) 建立生物資源開發、生產和加工基地,形成優勢產品和產業。
在充分開發天然生長的雲南黃連、胡連木、雲木香、杜仲、砂仁、獼猴桃、烏桕、油桐等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生物資源的基礎上,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並選擇適宜地域,採用人工培養的方法,發展人工種植,彌補野生生物資源總量的不足,形成穩定的規模化生產和加工基地。
(2) 組建生物資源開發的龍頭企業,用產業化發展的思路,形成在國內外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帶動產業群體高效發展。
(3) 加大科技投入,從資源的精深加工入手,盡快使生物資源轉化為名、特、優商品,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價值,提高產業效益,把生物資源開發培養成為帶動流域經濟發展和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3.5 以引進實用科技為主,增強勞動者的科技素質和生產技能,提高生產力水平根據怒江流域近期產業建設的需要,採用特殊的優惠政策,多形式多途徑引進高素質、高檔次的科技人員,以人才引進為突破口,帶動支柱產業的發展。針對怒江流域少數民族人口比重大、文化程度不高的特點,在現階段快速引進和推廣適用技術,把提高勞動者的生產技能作為提高區域科技水平的重心。重點採用樹立科技示範典型、農民短期培訓、專題技術講座等方式,調動農民學習科技文化的積極性,以實用科技的先期介入帶動區域社會經濟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