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作為一名領導幹部,如何正確認識和有效利用網路輿情的答案
]地方政府如何應對網路輿情
原題:發揮「主場優勢」,成為「意見領袖」——地方政府如何應對網路輿情
[摘 要] 人民網發布的2009年上半年地方應對網路輿情能力排行榜,分析總結了2009年上半年地方政府應對網路輿情的情況。網路輿情成為影響政府決策和政府形象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突發危機事件中,如何應對復雜多變的網路輿情,將成為地方政府執政能力的一個體現。成為輿論的「意見領袖」、佔領輿論的制高點,將成為地方政府應對網路輿情的重要措施。本文旨在通過對「網路輿情」概念、形成過程、傳播特點的分析,探討地方政府如何成為「意見領袖」及其意義。
[關鍵詞] 網路輿情;意見領袖;地方政府
目前中國已經進入「傳媒聚光燈」和「大眾麥克風」時代。中國目前有大約3.83億網民,其中包括2.26億網民看網路新聞;1億網民訪問BBS;1.82億網民開博客;1.55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2.4億使用即時通訊工具。網民成為網路輿論的主要推動者,當爆發危機事件或產生敏感話題時,地方政府必須與時俱進、轉變觀念,充分發揮「主場優勢」,解決網路輿情所產生的矛盾。
一、何為網路輿情
1.網路輿情的含義
輿論是民眾對於公共事務公開表達的具有影響力的意見,輿情則是民眾關於現實社會中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政治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的總和;而網路輿論是民眾對於公共事務通過信息網路公開表達的具有影響力的意見,網路輿情就是民眾通過互聯網對政府管理以及現實社會中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政治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的總和。[1]
2.網路輿情的形成
議題的出現:根據2009年上半年,較為著名的網路輿情案件,網路輿情形成的方式有以下幾種:第一種,公共事件發生,隨後公眾在網路論壇、博客或者社交網站等公共平台上對該事件進行描述、議論、揣測、分析。如四川成都「6.5公交車燃燒事件」、浙江杭州「飆車案」、湖北巴東「鄧玉嬌案」,湖北石首騷亂,高考狀元造假事件;第二種,針對政府提出的具有爭議性的政策進行討論,如上海市「戶籍新政」、陝西神木縣「全民免費醫療」;第三種:由地方政府官員的不當言行引起的,如河南鄭州市副局長「替誰說話」事件,河南靈寶市「王帥案」以及雲南晉寧縣躲貓貓事件。
議題發展為輿情:某個議題發展為輿情,離不開以下幾種因素:首先,事件本身往往具有突發性與公共性的特點。比如成都公交車燃燒事件,在上下班的高峰期,一輛公交車突然燃燒,現場慘不忍睹,該事件已經超出了社會新聞;又如重慶高考狀元造假事件,這一事件已經挑戰了高考公平的底線。其次, 網路傳播具有匿名性、去中心化、交互性等特點,尤其在Web2.0時代,網路活動的用戶之間的「互動和分享」更加方便和頻繁,這些網路傳播本身的特點造成了熱門話題的高跟帖率、高轉載率,從而導致了議題迅速擴展為網路輿情;第三,政府的處理不當,會激化輿情,最典型的是湖北石首市騷亂,警方對於青年廚師塗遠高的非正常死亡未能給出令家屬和公眾信服的答案,在新聞發布會上語焉不詳,這樣的曖昧態度激怒了網民,從而引爆網路,最後輿情擴大到騷亂這樣的群體性事件。
3.網路輿情的特點
具有傳播范圍廣、速度快、影響大的特點。網路傳播具有無限性,具有強影響力的公共事件一旦發生,網友就會很快將自己所看到的記錄下來,然後通過手機簡訊、手機上網、論壇發帖,網路聊天等形式傳播出去。在網路世界中,傳者與受者的身份比較模糊,這種特點就造成了網路傳播的傳受同時性,這種特點加速了網路傳播。在官方消息不確切、語焉不詳的情況下,更促使網民傳播自己的揣測。
具有易變性和非穩定性的特點。李普曼在《輿論》中指出輿論的形成過程主要經過了「在現實政治世界的基礎上,政治家或煽動家的巧妙的符號操作和宣傳活動下,大眾傳媒通過定型的政治印象製造模擬環境,並形成大眾定型的心理認知,再形成意志」的幾個環節。而輿情作為公共情緒,它既有感情又有思想,具有很大的易變性和非穩定性。面對魚龍混雜的網路社會,地方政府更應該掌握輿論的「制高點」,起到「燈塔」導航作用。
二、地方政府成為意見領袖的意義
1.意見領袖的含義
美國傳播學家拉扎斯菲爾德等在40年代在「人民的選擇」中提出的理論假說。兩級傳播理論認為,大眾傳播的信息和影響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眾的,而是要經過意見領袖的中介,即「大眾傳播—意見領袖—一般受眾」。意見領袖指的是那些對大眾媒介保持較多接觸,在特定領域能夠對他人發揮個人影響的人,如圖1所示。
圖1
2.網路意見領袖的作用
網路傳播內容魚龍混雜,但是傳播中有一種「權威法則」即社會上許多意見的形成是通過媒體流向「意見領袖」,然後由「意見領袖」通過二級傳播或多次傳播後再流向社會中那些不大活躍的部分。面對互聯網上各種真假難辨的海量信息,「意見領袖」的言論更會受到青睞。
3.面對輿情,成為意見領袖的必要性
輿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眾的意見,輿情是一種社會政治態度,是民眾和國家管理者利益訴求的互動表現方式,帶有傾向性和價值選擇雙重特徵。根據輿情的特點,具有很大的情緒化傾向,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煽動性。在互聯網社會中,充當「意見領袖」的往往是一些「資深網友」,他們具有很強的草根性、流動性和號召力,雖然表達的觀點僅僅是一家之言,但是經過網路上的分享、轉帖、轉載,其言論就會發生較大的影響力和作用。
通過對2009年上半年著名網路輿情事件的分析,輿情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政府對於事件的處置和態度。如在「鄧玉嬌事件」中,民間輿論一邊倒同情鄧玉嬌,有力的促使司法部門較為公開透明地查案辦案、還原事情真相。而政府態度對於事情的隱瞞與掩蓋的態度會「刺激」民眾,如湖北石首市騷亂事件,官方對於青年廚師塗遠高非正常死亡的解釋只有媒體發的寥寥通稿,網友的爆料、圖片、視頻引爆了網路,最終釀成了騷亂。
對於突發事件,封鎖消息會導致網上謠言四起,掩蓋隱瞞會遭到網民更強烈的反抗情緒。因此,為避免網上魚龍混雜的言論引起不安定因素,就要時官方言論掌握輿論的高地、成為意見領袖。
三、如何成為意見領袖
1.及時召開新聞發布會,確保信息的公開透明
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J.艾盧爾在《宣傳:人類態度的形成》一書中談到「輿論的不可捉摸的易變性和不穩定性又決定了政府的決策不可能追隨迎合輿論,那麼只能讓輿論來追隨政府,宣傳則成為必不可少的手段」。[2]在突發事件、危機事件中,最有效的「宣傳」方法就是即時地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准確消息。在重要敏感事件中,「沉默」未必是「金」。2003年SARS時期,政府向公眾對SARS情況的詳細匯報和建立起的新聞發布制度,有效的平定了謠言、避免了恐慌;2008年汶川地震,政府每天的傷亡人數、救援情況的信息發布和新聞媒體的及時迅速、透明的報道,在抗震救災中打了一場漂亮仗;四川成都6.5公交車燃燒事件中,在人民網發布的「2009年上半年地方應對網路輿情能力排行榜」中,排名第一,在四川省政府官方網站上可以看到,6月5日當天,地方政府官網就發布了13條消息,從事件發生、傷亡情況到救援情況,政府官員趕赴現場均有消息發布,另外,當地政府在3天內舉辦了5場新聞發布會,即使公布事件處理情況,為媒體報道提供了有力依據。
2.堅持「誠實透明」和「公眾至上」理念
在危機事件中,政府部門面臨著嚴重的信任危機,政府形象受到了嚴重挑戰。政府形象的形成具有如下基本模型:
圖2[3]
政府形象的形成既具有政府本身的行為,也具有對政府行為的解釋。在公共危機面前,政府信息發布的態度與效果,本身就構成了政府形象的一部分,二者相互支撐,在對政府形象極為不利的公共危機下,政府做的信息公布工作其實是在進行「矯形傳播」,真誠透明的態度,不僅可以化解危機,而且還有助於扭轉局勢。
「誠實透明」的理念即是,面對公眾,功不誇大、過不掩飾,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做一個取信於民、言必行、行必果的政府。在成都「6.5」公交車案中,當地政府三天五場新聞發布會,很好的體現了「流言止於公開」、「透明贏得人心」。「公眾至上」的理念就是「公眾利益和社會責任」至上的理念。在湖北石首市騷亂事件中,在事件初期,地方政府面對網友在網上「實時」的報道,卻缺乏擔當的勇氣,沒有直面群眾、做好溝通工作,而是簡單粗暴的將警力推到了最前線,這樣不負責任的做法就沒有將「公眾」的權利放在心上。
3.藉助大眾媒體「把關人」角色
大眾傳播是一個由媒介組織向受眾傳播信息,由受眾選擇、使用、理解和影響信息的過程。[4]施拉姆認為,「大眾傳播媒介對我們空間、時間的組織有重大影響,而且對我們所知、何時知道及知道何種細節有重大影響。」大眾媒介具有守望、告知、影響、教化和娛樂等功能,前三種功能,正是政府形象傳播所需要的。因此,在大眾傳播時代,地方政府無法逃避,必須妥善處理與大眾媒介的關系。大眾媒介不僅僅是發布消息的主要機構,而且還是聯系政府與受眾的紐帶,大眾媒介的聲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調解」政府與公眾的關系。李普曼認為大眾不是對外界實實在在的事件作出反映,而是對被他稱作「虛幻外界」的「我們頭腦中的圖畫」作出反應。[5]在議程設置理論中,議程設置功能是一個分為三部分的線性過程,首先必須設定媒介中將要被討論的問題的輕重緩急,即媒介議程;其次,媒介議程在某些方面影響公眾觀念,即公眾議程;最後,公眾議程在某些方面政策制定者重視的事物即政策議程。從這三者關系中可以看出,媒介議程、公眾議程和政策議程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在議程設置過程中,媒介將公眾與政府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危機事件發生時,公眾的目光勢必會集中在「權威主流媒體」上,地方政府有責任為新聞界提供官方對事件處理調查情況的詳細資料,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如果政府不適當封鎖重要的信息,必然是謠言四起,人心惶惶。「流言止於公開」如2003年SARS爆發時,政府對於疫情的信息公開,流言最終消失在官方的聲音之下;如H1N1流行的2009年,官方對於H1N1的流行情況及時的發布消息,避免了引起社會恐慌,有效地增加了公眾對於預防甲流的知識,並且贏得了公眾的信任。
因此,當地方政府的負面形象增大時,需要「把關人」有意識地選擇重要信息,維護政府的形象;或者策劃其他重大事件,遷移公眾的視線;或者組織報道正面的新聞內容,擴大正面形象。地方政府積極地利用議程設置理論,有側重點的公布信息內容,並不代表可以瞞報危機的嚴重程度,地方政府需要將事情解決的進展情況及時地公布於眾,在這里,就可以將著眼點放在事後的處理、原因的調查以及責任的追究上。這樣,可以顯示政府「執政為民」的積極態度,公眾對於其信任感也會大大增強。
4.完善政府官方網站,開放討論平台
突發危機事件發生後,網路的反應速度是最為迅速的。親歷者用手機等工具對現場進行拍照、錄像,然後上傳到網上,在一些情況下,網民成為了事件的「第一報道者」。網上論壇,成為網民發表意見的「輿論陣地」,根據群體動力學原理,群體中有一個重要屬性,即凝聚力,而集體思想是群體凝聚力的一種直接產物,凝聚力可在小型群體中發揮功能。在網路論壇上,網民之間所形成的凝聚力往往集中在「意見領袖」周圍。當一個問題出現時,在尚未得到准確可靠的信息時,在一個網路群體中,網民會互相提供資料,試圖解決問題,其流程往往遵照下圖的程序
圖3[6]
在整個流程圖中,「資訊基礎」影響著對於問題「情勢的評估」和「肯定/否定結果的辨認」。對於地方政府而言,在危機事件發生之後,應該全方位的將「資訊」提供給公眾。除了盡其所能影響大眾媒體之外,還要在網路論壇上,形成自己的凝聚力。
地方政府可以完善其政府官方網站。政府官方網站不僅僅是政府部門面向公眾的「門面」,更是溝通公眾與政府部門的橋梁。傳播互動的溝通過程是輿論產生和存在的前提,如果在網路論壇上沒有政府的參與,那麼在網路民意中,政府部門則扮演著「失語」的角色。
地方政府可以學習「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的模式,在其官方網站上開放與公眾討論的平台,允許網友匿名留言,由地方政府的有關人員進行專門的解答,建立高效暢通的解決機制。在這樣的解決機制下,遇到突發危機事件,地方政府的信息發布部門,可以隨時對公眾的疑問作出回應,同時可以隨時掌握網路民意與網路輿情。秉著坦誠開放的態度辦好辦精地方政府官方網站,開放討論平台,可以有效地將公眾的視線吸引到政府可解決的范圍內,建立起高效溝通機制,形成輿論影響,成為意見領袖。
在「傳媒聚光燈」和「大眾麥克風」時代,面對突發危機事件或者敏感問題時,地方政府的缺席和失語是不能緩和事態和化解矛盾的。網路輿情不是「洪水猛獸」,而是網路民意的表達,地方政府應該本著開明、開放、誠懇的態度,建立起一套預警機制,爭取輿論的高低,形成意見領袖,在危機面前,發出有理有力的聲音,從而化「危機」為「轉機」,達到善治的目的。
② 如何提升地方政府網路輿情應對能力
想要提升政府網路輿情應對能力,樂思軟體認為需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1、建立和完善網路輿情管理工作體系。
要建立上下一致、內外協作的配合機制,切實形成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盡快出台有關網路輿情管理的規范性文件和政策,建立輿情監測制度,打造專門網路人才隊伍,切實了解和掌握網路輿情,對監測中發現的不穩定因素展開風險分析,做出預測報告,向上級機關和有關部門通報和發布預警信息。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路、報紙等各種傳統媒體以及博客、微博、移動新聞客戶端等新興媒體,實現網路輿情預警「一張網」全覆蓋,保障數據收集的及時性、准確性和有效性。要加快推進網路輿情應對協調聯動機制。積極探索形成信息通報機制、聯席會議機制、突發輿情直報機制、聯合辦公機制等協調機制,努力形成互聯網信息內容主管部門總體協調、實際工作部門主動應對、重點新聞網站發揮主渠道作用的網上輿情應對工作格局。主動提升、加強省級平台建設。為適應網路輿情應對工作的實際需要,要統籌安排,集中更新設備,實現功能升級,以領先的技術裝備不斷提升網路輿情監測預警能力。同時,要拓展升級互聯網信息內容綜合管理平台的功能和用途,積極推動建立覆蓋各省、市、縣的網路輿情監測系統,努力形成涉網部門全天候、一體化、立體式的工作態勢。
2、著力提升專業隊伍實戰應對能力。
要加強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把有效應對網路輿情列入各級機關輪訓課程,對各級領導幹部進行系統化培訓,提升其網路執政能力,使其在實際工作中避免「瞞、拖、拒、刪」等消極處置手段,積極推行主動、公開和溝通等手段,通過實際工作減少和壓縮網路炒作空間。繼續強化專業隊伍建設,逐步建立網路新聞發言人制度,加強網路發言人隊伍建設,讓主流、權威、可信、具有親和力的聲音佔領輿論高地。可以邀請一批在各行業有建樹、有一定社會影響力和一定威望的專家學者在媒體上發聲,使宣傳能夠有效覆蓋不同年齡、不同行業及不同社會階層的群體。要強化應急處置演練。面對當前網路管理相對混亂的實際局面,可不定期開展網路輿情應對模擬實戰演練,組織輿情應急機構人員開展突發網路輿情應急演練和處置技能大比武,在實戰練兵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改進工作,並在此基礎上定期召開突發網路輿情典型案例交流會,不斷提升網路輿情管理業務能力。
3、及時主動回應網民的不同聲音。
網路媒體所具有的雙向互動性和言論隨意性等特點,導致網民容易產生非理性情緒,而這種情緒一旦擴展,將會給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帶來困擾。面對輿論熱點問題,一味迴避不但不能解決,反而容易激化矛盾,因此,只有直面輿情風暴,快速作出回應,將真相公之於眾,才能有效化解負面輿情。各級領導要把及時回應網民意見、及時說明事實真相、及時解決實際問題,作為網路輿情應對的重中之重。要通過制定並完善相關制度,強化對涉輿情部門的協調督導力度,設置專人進行輿情監督,定時梳理網路輿情,並提交相關單位限時辦理、及時回復。確有問題的要明確限期整改並跟蹤落實,屬於溝通協調不暢造成誤解的,應要求相關行業或部門按政策規定進行解釋答復。對於已經發生的網路輿情事件,要以積極、公平、公正的態度,第一時間回應網民關切,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通過傳播理性觀點防止事態擴大。
4、健全網路輿情應急機制,完善應急工作體系。
應完善指揮協調工作體系,在網路輿情熱點發酵後,立即安排人員密切跟蹤網路言論,及時在相關論壇、貼吧發布事件進展情況。要完善網路輿情深度分析研判工作體系,對網路輿情進行分類、分級和定位,實施全方位動態監控,及早發現傾向性、苗頭性問題,開展專題性、綜合性分析,研判輿情走向、發展趨勢和網民關注點、關注熱度。制定不同層級和部門的專項應急預案。在現有應急預案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各組織及單位,根據本地區、本部門工作實際和各階段工作重點,分析梳理有可能成為網路輿論熱點、敏感話題的信息,有針對性地制定操作性和針對性強的專項應急預案,增強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實行風險分析評估制度。各部門在調整政策、研究部署重大工作時,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要以提前介入為原則,事先對工作開展進行穩定風險評估,凡是經評估認為方案有漏洞的,按要求及時修改完善。
在網路時代,只有切實完善相關制度,加強網路輿情管理,拓寬監督渠道,加大信息透明度,才能進一步推動網路管理常態化、規范化,才能更好避免網民因偏聽偏信產生的誤會和不滿情緒,減少負面輿論,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社會凝聚力。
③ 領導幹部怎樣提高輿論引導和輿情應對能力
當今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深刻影響了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發展,促進了信息傳播的變革,新形勢下如何看待網路輿論?如何引導網路輿論?如何應對網路輿情?這些都成為地方政府和各級基層領導幹部必須面對和快速適應的新課題。
一、網路媒體和網路輿論的形勢
據有關資料統計,中國網民規模已近5億,手機網民也達到了3億多人。離石作為呂梁市府所在地,據了解,網路離石貼吧就有注冊網民4.1萬餘人,月活躍用戶達到 1716870人,在全省網路貼吧排名在前30名左右;網路呂梁貼吧有注冊網民2.2萬餘人,月活躍用戶達到368289人,在全省網路貼吧排名位態弊居前60名左右,再加上呂梁陽光論壇、呂梁在線論壇等,這都成為一些網民網上發表言論的新媒體。
二、地方政府和基層領導幹部在面對網路媒體時存在的主要誤區
1、網路「恐懼症」與「麻木症」並存。網路輿情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現在有的地方政府和部分幹部視網路輿情為「洪水猛獸」,認為網上的批評意見有損領導幹部的威信和地方政府的形象,因此,用堵、封、瞞、蒙的手段掩孝頌蓋真相,可能一夜之間成為全國網路輿論關注的焦點。缺少積極應對意識與經驗讓它們往往「被動挨打,步步被罵」。2、一些幹部的網路意識和操作存在嚴重不足。一些基層幹部完全落後於網路時代,對網路知識往往是一臉茫然,對於時時更新互聯網新技術的發展和運用不能及時了解,更不用說運用了。
三、地方政府和基層領導幹部應對網路媒體和輿論的幾點建議
實踐充分證明,只有平時做足功課,關鍵時刻才能做到沉著鎮靜。網路的重要性和影響力越來越大,地方政府和基層領導幹部要學會在平時的工作中善待、善用和善管網路媒體。
1、要提高認識,高度重視網路媒體。作為基層領導幹部不僅要掌握網路媒體傳播規律,而且要搶占網路媒體話語制高點。今年,離石區根據工作實踐,出台了《離石區網路輿情信息監測和處置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專門的輿情監測處置機構,建立輿情突發應急機制、新聞發布機制、輿情引導機制,加大網路監測室人員監控力度,做好網上熱點敏感問題、突發事件的處理和輿論引導工作,爭取第一時間准確發布權威信息,有效引導網上輿論,從而進一步提高處置網路輿情和應對各種危機的能力,有效地減少了各類網路炒作事件的發生。
2、要建立輿情預警平台,做到網路輿情早研判。要正確處置網路熱點事件,做到及時分析、研判和處置網路事件,必須在第一時間掌握第一手資訊,了解事情本源和發展趨勢,把握網路的各種情緒和意。從去年以來,離石區充分利用與江蘇崑山中科訊庫公司聯合建立的網路輿情監測預警平台,做到網路輿情早發現、早研判,早引導。同時,積極與新華社山西分社、呂梁市委宣傳部和市委新聞辦輿情監測平台溝通聯動,對收集到涉及本區范圍內的輿情危機事件及其苗頭動向分析評估,分析評估輿情信息發展的態勢、趨向和可能產生的社會效果;及時編印輿情快報上報並與涉及單位進行溝通聯絡,掌握實情,以便應對,從而基本實現了全年沒有較大網路輿情事件的發生。
3、要充分利用網路平台,強化隊伍建設。對於網路媒體,基層領導幹部不能把自己當作一個局外人和旁觀者,而應該積極參與。首先,要關注網路信息,及時掌握時事動態,了解基層心聲,充分聽取民意。其次,要利用網路優勢,做好黨的宣傳工作。同時,要加強網路評論員隊伍建設,藉助網上對話、聊天、跟帖等形式巧閉鄭和手段,及時開展有效的引導工作,用正面聲音引導輿論導向,用事實真相回應群眾關注,用權威信息穩定群眾情緒。
今年,離石區在各鄉鎮(街道)發展了共100餘名新聞發言人、網路評論員、網路寫手,建立了輿情上報機制、輿情處置機制、輿情引導機制、新聞發布機制,通過新聞發言人、網路評論員、網路寫手,對網路各種輿情進行監測、引領、應對,切實發揮其對熱點輿論和負面炒作的引導和應對作用,有條不紊地開展輿情處置工作,有效地控制輿情升級、擴散和蔓延。4、要充分利用主流媒體,建立輿情引導體系。加強主流網站建設,使其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沿陣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平台、促進人們精神生活健康發展的廣闊空間。主流網站要提高網上輿論引導能力,需要把握時點,反應快捷;實事求是,敢講真話;超前策劃,主動引領,應本著信息公開、依法公正的原則,站在維護群眾利益、維護社會穩定的高度,及時准確、公開透明地在第一時間公布事件真相,使網民不信謠、不傳謠,為及時應對網路輿情事件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