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將高中的歷史知識系統全面的在腦海中形成一張網路
將高中的歷史知識系統全面的在腦海中形成一張網路的方法為:首先要熟悉每本歷史書的每一章節都寫了什麼,然後記住每個時期,每個朝代發生的大事,以及對應的人物,對當時以及後世的影響。最後,要把這些東西都以樹狀圖的形式展現在紙上。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㈡ 如何用思維導圖構建歷史知識體系
構建歷史知識體系要應用華師大思維可視褲帆化胡螞雹教學實驗中心劉濯源主任提出的「學科思維導圖」,要按歷史學科的結構、規律、特點來繪制。發2張劉濯源主編的《思維導圖高效學習模板》中的初中和高中歷史學科思物鄭維導圖供您參考借鑒:
㈢ 怎麼構建歷史知識網路啊,自己就是不會構建
先聲明是復制的,但對你要是有幫助那就不要管是不是復制的。
歷史是一門知識性很強的學科,教與學的優劣首先取決於對知識的掌握。今年《考綱》指出,歷史學科考查「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 命題「古今貫通,中外關聯,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這就告訴我們,新課改下歷史學科的高考復習絕不能脫離基本知識去空談能力的培養,而要抓住各模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由基礎知識、階段特徵、基本線索構成的有層次的歷史知識網路體系。我就如何在高三歷史復習中建立知識網路體系,以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專題為例,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突出歷史概念
基礎知識是歷史知識網路體系中的點,主要是指基本史實和歷史概念。歷史概念是基本史實內在的本質屬性的反映,其能力要求側重於理解。基本史實是在歷史的點、線、面、體中不可缺少的史實,其能力要求是准確記憶。
由於新課改後的教材對一些核心基本概念幾乎都沒有完整的概括,因此在基本歷史知識的復習中,落實基本史實的同時,要突出歷史概念要素的分析和概括。
例如,郡縣制這個綜合性很強的歷史概念,在要求學生准確掌握郡縣制的目的、內容、歷史影響等基本概念的基礎上,還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把郡縣制和分封制以及行省制度等類似的地方政治制度作以區分比較,分析出三者之間的異同,以便加深對郡縣制這個概念的理解,從而把握我國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變的規律;二是要依據高中歷史教科書(人教版)選修一《商鞅變法》涉及的相關內容,對郡縣制的演變歷史適當作些補充。
突出歷史概念的教學,有利於加強對基本史實內在聯系的理解,從而整體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
二、揭示階段特徵
不同歷史時期的階段特徵是歷史網路體系中的「緯線」。歷史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在空間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內容上,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而這些方面又是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這就使歷史知識本身具有一種橫向的網路結構。
在教學中,首先需要正確地劃分歷史發展階段。例如,把中國古代歷史依據政治制度演變的規律劃分為四個階段:夏商周時期、秦朝、從漢至元時期、明清時期。
揭示時代特徵,以中國古代歷史第一階段為例。首先讓學生自己列舉出這一時期的基本政治制度:王位世襲制、宗法制、分封制、禮樂制度等。然後指導學生分析這些基本政治制度的特點和聯系:商周時期承襲了夏代的王位世襲制,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制和等級森嚴的分封制形成,兩者之間相輔相成、互為表裡。
為了強化分封制,又專門制定了體現鮮明等級色彩的禮樂制度。隨著西周末期鐵器的出現,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趨向瓦解,分封制隨之崩潰。表現在思想文化領域,就是私學大興,「百家爭鳴」局面開始出現。總結其背後的一般規律,那就是:經濟基礎的變化引起上層建築的改變,同一時期的思想文化是對這一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
揭示歷史階段特徵,加強歷史橫向聯系的過程,也就是幫助學生掌握分析、歸納、概括等邏輯思維方法的過程。因此,歷史知識網路體系的建立與思維能力的培養,有不可分割的聯系。
三、把握基本線索
基本線索是知識網路體系中的「經線」。歷史是各個時代的依次交替,歷史的這種繼承、發展性,使歷史知識具有一種有別於一般知識系統性的鏈式結構。把握基本線索,可以起到貫通來龍去脈、明確趨勢歸宿、揭示變化規律的作用。
教學中最大的誤區是把基本線索講成了知識線索。例如,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基本線索可以概括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產生、發展、強化、頂峰。如果在教學中,按上述專題,機械地把孤立、鬆散的知識點串聯成線,還不能稱之為基本線索。只是積累了、描述了歷史過程的個別方面,而沒有揭示出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因而只能稱之為知識線索。
基本線索側重事物過程的階段性變化,以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為例:秦王統一六國,建立秦朝,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一整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西漢初,吸取秦朝教訓採取「郡國並行制」,最終引發「七國之亂」;漢武帝時採取「中外朝」制、推恩令以及刺史制度,加強了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隋唐時期通過三省六部制進一步限制相權,發展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宋代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權,任文官做地方長官,派通判監察地方,使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強化。明清時期,先後設內閣,廢丞相,設軍機處,使我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達到了歷史的頂峰。
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演變整體呈現出兩大趨勢:皇權逐步加強,相權被削弱;中央集權逐步得到加強,地方權力被削弱。只有把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概括為幾個階段性變化,揭示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展演變的規律,才能使學生從社會發展的趨勢中把握歷史的脈絡,構成歷史知識體系的框架。
總之,在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必須要改變過去教學中重記憶輕理解、重結論輕過程的弊病,記憶、理解、運用能力的培養是積累性的,互相融合為一體的。當然,無論是知識體系的內化還是能力的養成,僅僅依靠課堂講解示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輔之以必要的專題訓練。
㈣ 如何指導普通高中生建構歷史知識網路
相信有不少老師和同學們都強調過知識網的重要性,確實在面對如此繁重的課程,如果同學們能夠對所學知識繪製成知識網,那麼對於復習來說會顯得方便。同學們從知識網中進行復習,也會覺得方便許多。那麼如何構建知識網呢?我提醒各位考生,三點構建知識網:
步驟/方法
你掌握了各科的基礎知識,但不代表那些知識已經是你自己的了,不代表你可以運用自如了!你要做的是弄清知識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體驗知識形成過程以及對知識本質意義的理解與感悟!這就要求對基礎知識進行全面回顧,並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把基礎知識系統化,即對知識進行深度加工,尋找知識的細部特徵和深層意義。比如,在復習時尋找各種答案的結構特點和線路特徵就是一種深度加工。應尋找知識的一致性特點,並將這些特點標准化,從而提高學習和記憶的效果和效率。比如在歷史學習中,每個朝代的政治制度分析就可以尋求轉變成一個或多個模塊
另外,可以通過專題復習對學過的知識點進行重新定位,從中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系,進而形成學科思維能力。比如歷史的復習,可以按照「知識、能力、地域、熱點」分為四個專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歷史專題總結和專題復習。每個專題都有一般規律,每個專題都要注意挖掘其內在一般規律,運用對比分析的方法找出因果聯系,概括出其整體特點和常規走向。
知識系統化最有效的方式是用「知識的三點」形成網路圖,「三點」是指知識點、知識點之間的連接點、連接點上繁衍出來的生長點,概括地說就是「知識點—連接點—生長點」。知識點要夯實,連接點要形成網路,要清晰,而生長點就是將解決問題所需要的知識點重新整合,形成新的、解決問題的知識網路。從知識點到連接點再到生長點的形成是一個解讀信息,調動、運用知識,重新整合的思維過程。
從基礎知識著手整理出網路圖,經過一段時間的網路思維訓練,你再做題時,就會發現很多題目的解答已不再只是幾百字的繁瑣背誦記憶,而是變成了幾個模塊的簡單組合和具體問題之間的有機聯系,對它們特點的了解也會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