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網路安全熱點趨勢

網路安全熱點趨勢

發布時間:2024-06-17 19:12:28

『壹』 大數據時代網路輿情管理變革探討

大數據時代網路輿情管理變革探討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人類的生活、工作與思維產生變革性影響,深刻改變著商業王國及公共管理等各個領域的面貌,「大數據」日漸成為各行業創新的助推器。當前中國網路輿情環境復雜,網路輿情危機時有發生,社會熱點輿情事件和涉官涉政輿情事件不斷涌現,造成社會民主生活和政治穩定間的不平衡等諸多影響。大數據背景下的網路輿情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網路輿情管理變得日益復雜和重要,如何抓住大數據時代為網路輿情管理變革帶來的機遇,以「大數據觀」變革傳統網路輿情管理思維,准確把握網路輿情的內在特徵及其在演變過程中的潛在規律,實現網路輿情管理在思維、模式以及技術上的創新,對於新形勢下做好網路輿情引導工作,加強和改進網路內容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大數據時代必然要求網路輿情管理變革

「大數據」概念最早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2011年麥肯錫咨詢公司發布其研究成果《大數據:下一個創新、競爭和生產率的前沿》,使這個概念得以大范圍推廣。2012年3月29日,奧巴馬宣布將投入2億多美元啟動「大數據發展和研究計劃(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將「大數據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近兩年,大數據備受學術界、產業界和政府部門的關注,成為國內外強有力的前沿詞彙。大數據又稱巨量數據、海量數據、大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數據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目前主流軟體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進行抓取、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必須通過深度挖掘、計算、分析才能創造價值的海量信息。大數據在體量、復雜性、產生速度及價值密度四個方面都極大地超越了傳統的數據形態,具有4V特徵:大量(Volume)、多樣(Variety)、高速(Velocity)、價值(Value)。數量龐大的網民通過論壇、微博、微信等多種途徑方便快捷地發表言論觀點,網路輿情的規模和復雜性急速上升,體量巨大而價值密度低,其內在特徵的變化必然要求實現網路輿情管理的變革以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這些要求主要體現在四個「轉向」上。

(一)從監測轉向預測。大數據的核心和目標就是預測。復雜網路的研究專家巴拉巴西認為,「93%的人類行為是可以預測的,當我們將生活數字化、公式化以及模型化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其實大家都非常相似。生活如此抵觸隨機運動,渴望朝更安全、更規則的方向發展,人類行為看上去很隨意、很偶然,卻極其容易被預測」[1]。例如,亞馬遜可以推薦我們想要的圖書,淘寶知道我們的喜好,而人人網可以猜出我們認識誰。傳統網路輿情管理把監測已經產生的輿情信息作為起點,這種明顯的滯後性使其在網路輿情危機的應對中處於消極被動的位置。而目前留給突發事件的處理時間越來越少,從傳統的「黃金24小時」變為「黃金4小時」,如此短的時間使輿情分析和決策尚未來得及參與進來,整個事件就已經造成了爆炸性的效果。在大數據時代,通過挖掘數據相關性,把數學演算法運用到海量的數據上進行分析,在敏感消息進行網路傳播的初期就提前開始監測,然後建立模型,模擬模擬網路輿情的演變過程,使網路輿情突發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傾向性變得可以預測。

(二)從節點轉向網路。由監測輿情轉向預測輿情的目標實現,最關鍵的大數據技術就是挖掘數據的相關性。在小數據時代,由於受到資料庫和計算分析能力的限制,無論是對於因果關系還是相關關系的追尋,都耗資耗時,並且易受傳統的思維模式和特定領域隱含的固有偏見的影響,無法保證輿情分析結果的准確性。因此傳統的網路輿情管理只注重輿情內容的監測,通過分析單個數據節點,如網民「說什麼」來抓住比較淺層的社會語義表達。大數據則在保留了原始數據的同時,記錄了網民「為什麼這么說」背後的社會心理和社會關系網。按照大數據思維,每一個數據都是一個節點,可無限次地與其他關聯數據形成輿情鏈上的乘法效應——類似微博裂變傳播路徑,數據裂變式的關聯狀態蘊含著無限可能性[2]。通過對海量信息的解構與重構,充分整合政府和企業的數據資產,利用一系列飛速發展的新技術和新工具,描繪、測量、計算各節點之間的關系,深度挖掘數據的相關性,以此排除偏見和視覺盲點,掌握易被忽略的社會動態,預測輿情的發展趨勢。因此大數據時代必然要求網路輿情管理變革其監測系統,由節點轉向網路,把握相關性,進而分析輿情背後的社會互動,乃至網路族群之間的界限和相互勾連。

(三)從定性轉向定量。輿情分析師或解讀者從自身經驗和視角出發,在傳統網路輿情管理的過程中進行定性分析時,必然使其分析結果帶有個人價值與理念的主觀印記,甚至不同的輿情機構對同一輿情事件會得出相悖的結論。在大數據時代,所有元數據都可通過量化關聯轉化為有價值的信息,並實現多次利用,每一次利用都是一種創新,大數據成為網路輿情定量管理的力量源泉。盡管數據的相關性決定了某些數據價值的潛藏性,但新技術、新軟體的出現使得通過數學分析實現數據的價值轉化變為可能。而多維解讀輿情和新的深刻洞見的揭示,使輿情分析結果的全面性和客觀性大大超越傳統的網路輿情管理。但數據的量化並不等同於簡單的「數字化」,而是數據的可計算化,舍恩伯格將其稱之為「數據化」,是指一種把現象轉變為可製表分析的量化形式的過程[3]。「數據化」使態度和情緒轉變為一種可以分析的形式,網路輿情的相關信息得以進行深入分析,一些社交媒體如Facebook、Twitter、QQ、微博、微信等坐擁大型數據的寶藏,一旦實現對其自身資料庫的深度利用,就能輕易獲得社會各個領域和所有用戶的幾乎全部動態信息。

(四)從樣本轉向全體。在傳統的網路輿情工作模式中,所採集的輿情關聯數據僅為樣本信息,構建的資料庫結構單一、數據量有限。其數據源一般是基於抽樣或者針對重點網路站點進行的數據抓取,僅能對小規模、有結構或類結構的數據進行分析,標准不一,難以在不同領域中通用。同時,樣本分析並不能保證結果的准確,即使分析方法和操作沒有問題,但采樣過程的任何偏誤都將使輿情分析結果與事實相去甚遠。大數據體量巨大,從TB級別躍升至PB乃至ZB級別,完整記錄了社情民意,成為人類生存痕跡和心理變化的記錄儀。采樣的目的是以盡可能少的數據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但大數據是建立在掌握所有數據,至少是海量數據的基礎上的,在數據處理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變革傳統輿情管理思維與方法,改變采樣的慣性行動成為必要。通過運用大數據技術,建立網路輿情自動分析系統,全天候自動搜索並採集與目標輿情看似毫不相關實則具有內在關聯的信息,在抓取和收集頁面之後,對信息自動分類、自動獲取關鍵詞、自動內容分析和自動報警等。樣本擴大至幾乎全體,輿情分析的結果更加客觀可靠。

二、大數據時代網路輿情管理變革的效應前瞻

抓住大數據時代變革網路輿情管理的新機遇,迎接大數據時代網路輿情管理的新挑戰,順應大數據時代網路輿情管理的新要求,變革與創新網路輿情管理將會產生良好的管理效應,實現新時期網路輿情管理的升級轉型。

(一)實現「防火」式管理。傳統的網路輿情管理因為無法把握數據相關性,不能准確預測輿情未來的發展趨勢,因此採用的是「滅火」式管理模式。政府通常在輿情產生或者已形成輿情危機的情況下才開始採取措施,如發布信息、引導輿情、滿足訴求等,以此達到「滅火」效果。在此種模式下,政府經常被動陷入網路輿情漩渦,由此形成視網路輿情為「敵情」的偏見。為了擺脫這一困境,政府總是試圖「控制」、「引導」和「應對」網路輿情,以一種上位者的姿態去支配、主宰網民及其輿情表達的方式。然而,若網民在網路輿情中的主體地位得不到保證,網路輿情就會失去其「減壓閥」的功能,網路輿情問題將會是治標不治本。大數據時代,政府轉變網路輿情管理思路,變革網路輿情管理模式,應用大數據技術對網路輿情進行關聯分析、級別劃分、聚類分析和傾向性分析,將實現「滅火」式管理到「防火」式管理的轉變。通過尋找「導火索」與「減壓閥」之間的平衡點,在發揮網路「民間輿論場」作用的同時,將網路輿情危機扼殺在搖籃里。例如美國中央情報局通過抓取海量數據來追蹤恐怖分子和監控社會情緒,在「阿拉伯之春」中,通過大數據分析多少人和哪些人的立場從溫和變為激進,並「算出」誰有可能會採取有害行為。

(二)打撈「沉沒的聲音」。大數據源於互聯網的分享、開放,但「數字鴻溝」的存在卻使「信息窮人」與網路隔絕。盡管互聯網的發展使這一部分人的比例越來越低,但發展不均衡性的擴大意味著現在和將來仍然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將無法提供任何數據。即使是那些能夠充分利用網路的人群,也有可能因為在某種情境下成為輿論中的弱勢群體,或者因其在輿情主流中的異質思維而選擇不在網路上發聲。當然,這種選擇既可能是主動也可能是被動的。正如美國哲學家埃里克·霍弗所言,「一個國家最不活躍的人群,為佔大多數的中間層次。他們是在城市工作和在鄉間務農的正派老百姓,然而,他們的命運卻受分據社會光譜兩頭的少數人——最優秀的人和最低劣的人所左右」[4]。顯而易見的是,單憑技術體系構築的大數據平台無法真正獲取「全部數據」,通過改革網路輿情管理去打撈那些可能代表某一個群體或一定數量級的「沉沒的聲音」十分必要。因此,全面思考和理清大數據時代網路輿情管理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通過「大輿情」觀念的構建,變革網路輿情管理的工作理念和模式,將有利於打撈「沉沒的聲音」。例如,將輿情服務與社會調查相結合,重視實地調研與第一手材料的採集,而不是把網路輿情管理捆綁在技術上,將避免得到不全面的輿情或做出誤導性決策。

(三)識破「偽輿情」。當前備受關注的網路輿情,越來越成為依存於影星式的學者、影星式的記者、影星式的商人和影星式的政客為中心的「偽輿情」[5]。重大敏感事件發生後,部分網管和有影響力的輿情機構快速封堵其主觀上認為的「有害信息」,選擇性地編撰輿情報告,以片面、虛假的「偽輿情」影響決策層對形勢的研判,使其做出符合自身利益訴求的決策。有些利益集團則精心扶植和培育自己的網路發言人,引導網民思考的內容和方向。結果,這些輿論領袖對關鍵事件和問題的看法在網路上大行其道,並淹沒其他異質言論,使群眾對真相的認知產生巨大偏差。當輿情被各方利益集團的政治力量和經濟力量操縱時,它便喪失了獨立性,一旦「偽輿情」被識破,輿情機構就可能失去其公信力。基於全網的完整、准確和極速的信息抓取有利於為輿情分析報告提供一手的材料、純粹的事實,從而獲得真實全面的輿情,使網民在不知道「為什麼」的情況下,依然能獲得對「是什麼」的比較公正客觀的認知,並以此助力網路輿情的引導。同時,通過變革網路輿情管理的體制機制,保持輿情管理的獨立性將有力識破「偽輿情」,剔除「雜音」與「噪音」,使大數據時代的網路輿情真正成為現實世界的「鏡像」。

(四)克服「盲人摸象」和「信息孤島」。海量信息無限增長與網民關注、分析能力有限之間的矛盾,造成了「數據爆炸」與「知識貧乏」的怪象,加劇了社會輿論的「盲人摸象」效應。大數據時代下,網路媒體促進了信息的開放和溝通的便捷,人們對公共事件的參與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分眾傳播、個性化傳播的凸顯以及信息的碎片化,使得全面、深刻地關注和分析事件變得越來越困難。網民非理性、易激動的特點導致網路輿情的偏激和情緒化,網路的「群體極化」被放大。大數據時代的輿情監測是建立在傳統人工和軟體無法進行的全網輿情信息採集的基礎上,樣本擴大到全體。通過運用大數據技術,建立網路輿情自動分析系統,避免因數據源不全面而造成的重要信息監測缺失,將有利於消弭「盲人摸象」現象。與此同時,由於信息化應用水平參差不齊,政府和企業不同的部門之間都存在「信息孤島」問題:有多少個部門就有多少個信息系統,每個系統都有自己的資料庫、應用軟體和用戶界面,完全是獨立的體系,阻礙了數據的互通互聯[6]。變革大數據時代網路輿情管理的工作模式,統一輿情行業的技術標准,共享數據,建立網路輿情服務聯盟,統籌政府、企業、媒體及社會力量,實現網路輿情的多元共治將有利於解決「信息孤島」問題。

三、大數據時代網路輿情管理的變革路徑

當大數據給各行各業帶來變革性影響時,全世界都沒做好迎接這場產業革命的准備。但與英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更像是處在大數據時代的前夜。而中國的人口和經濟規模決定了中國大數據的規模為全球最大,為中國抓住時代的脈搏進行改革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在這種大背景下,大數據對傳統輿情管理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要使網路輿情管理變革產生應有的預期效應,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須從思維觀念、方法手段、體制機制、技術保障、人才建設等路徑著手。

(一)樹立大輿情觀念。大數據時代網路輿情管理的變革,首要在於樹立大輿情觀念。這里的大輿情,包括兩層含義。第一,強調「大數據觀」,即充分實現網路數據平台的開放共享。按照「一切皆可量化」的大數據邏輯,一個新增的相關性數據的產生,通常會帶來一個新的分析結果。因此只有形成「大數據觀」,實現數據的動態分享,才能有效防止信息「碎片化」,最大限度地消除「盲人摸象」和「信息孤島」現象。第二,強調網上和網下數據的整合。網路輿情與社會調查結合不足,可能降低輿情的真實性,誤導決策。例如,對於假期調整方案的選擇,各輿情機構組織的網路投票的結果各不相同,其做出的輿情分析報告也和真實民意相左。因此只有真正掌握「大輿情」,打撈「沉沒的聲音」,才能正確決策,打造一個更安全、更高效的社會。樹立大輿情觀念,首先,必須實現數據分析的動態化,打破數據壟斷,統一標准,共享數據,預防孤立的輿情機構閉門造車,制定片面或錯誤的輿情分析報告。其次,應把網上網下各方面數據整合起來,挖掘網路輿情與社會動態背後的深層次關系,實現網路輿情管理和社會治理的緊密聯動、同步推進[7]。最後,完善和創新包括輿情抓取、預警、研判到決策、評估等在內的網路輿情管理的各個環節,使輿情管理功能不僅僅限於危機處理,更能發揮輔助決策的作用。

(二)變革網路輿情的引導戰略。做好輿論引導工作,應把握好時、度、效。但是目前許多地方和部門對如何進行網路輿情的引導仍然缺乏正確認識,於「時」不能把握好「黃金4小時」,於「度」不能掌握火候,拿捏分寸,於「效」不能保證網路輿情引導的實效質量。大數據由於自身具有的特點,使其利於變革網路輿情的引導戰略,變「封改刪」、「鴕鳥戰術」為「網上引導,網下落地」,使「偽輿情」失去生存的土壤。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優勢來提高輿情引導工作的能力。其一,利用大數據提升網路輿情引導的預見性和目的性。通過數據抓取和相關性分析,構建網民意見傾向分析模型,了解網民的偏好和特點,建設和完善政府網站、官方微博,扶植和藉助意見領袖,做到「善說話、說對話、接地氣、辦實事」。其二,通過數據的價值轉化,實現網路輿情的價值引導。在充分收集相關數據的基礎上,運用圖表等數據可視化技術揭示事件的前因後果,讓數據「發聲」,使網民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從而全方位360度無死角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消除「盲人摸象」現象。其三,提升輿情引導的公信力。一方面加強新老媒體間的互動,發揮各自的優勢與公眾溝通,破解謠言和流言,達到時效性和權威性的雙重保障;另一方面要避免輿情分析師在處理數據的過程中受經驗偏好的影響,並防止大數據淪為某些機構和個人更便捷地操縱輿論的手段。

(三)健全大數據輿情管理體制機制。當前,網路輿情管理的體制機制尚不完善,很多地區尚不具備系統規范的輿情應對與處理的管理體系。輿情分析和預測手段落後,危機應對系統缺失,輿情管理組織機構不健全、不穩定,以及多頭管理等問題非常普遍。健全大數據輿情管理的體制機制,對於從源頭上解決網路輿情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實現標本兼治,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為使網路輿情管理取得實效,提升網路輿情工作的規范化和科學化水平,我國應加快建立健全大數據輿情管理的體制機制。首先,建立網路輿情多元管理的互動機制,由國家出台大數據發展戰略規劃,產學研相結合,統籌政府、企業、社會和公民的力量,形成合力,實現共治。其次,變革網路輿情管理的機構設置,改變以往通過臨時組建領導小組或臨時辦公室等機構,或者以宣傳部門為「消防隊」等方式被動應對輿情危機的模式,通過常態化機構的設置和專業人員的配備,使網路輿情管理專門化、精細化。再次,建立權責明確的責任機制,通過加快數據立法進程明確各級各部門包括政府部門、企業媒體、人民團體等的權利義務;通過建立由網信部門牽頭的大數據輿情管理體制,改變多頭管理的局面,並設立政府首席信息官責任制度等。最後,健全大數據網路輿情管理的資源保障機制,大數據時代變革網路輿情管理面臨初期成本高、短期效益不明顯等問題,需要加大資金、技術、物資、人力等資源的投入。

(四)創新大數據網路輿情管理的方法與技術。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要求網路輿情管理必須採用更為先進的技術,這主要表現在對各種相關軟體的大量應用以及對大數據技術支撐平台的依託。目前中國網路輿情監測採集軟體中較具代表性的有TRS互聯網輿情信息監控系統、北大方正智思輿情監控系統、軍犬網路輿情監控系統、樂思網路輿情監測系統等。此外,還應完善和創新大數據技術支撐平台的五大基石——數據監測技術、數據挖掘技術、數據存儲技術、數據分析技術、數據安全技術,使大數據為網路輿情管理服務的同時又不超出我們的控制。同時,我們也不能陷入「技術是萬能的」誤區而盲目迷信和依賴技術,更不能因相信大數據強大的預測功能而導致「數據獨裁」,變成數據的奴隸。因此,網路輿情管理還需要依靠其他方法和手段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法律因其具備最大的強制性和權威性,成為最有效的管理控制的手段。法律與道德相互聯系,在極具復雜性和特殊性的虛擬空間里,教育和自律被擺在重要的位置上。例如,歐美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加拿大等都通過倡導用戶自律和自我管理來提高網民的媒介素養,加強自我把關能力。此外,還可以效仿韓國、新加坡等運用行政手段,要求網路用戶在獲得國家有關部門頒發的許可證的情況下,才能訪問政府嚴格控制的信息等。

(五)培育大數據時代的網路輿情管理人才。大數據時代的網路輿情將會形成多向度的研究,例如對社會話語表達、社會心理描繪、社會關系呈現、社會訴求預測等的分析研究。網路輿情將真正成為一門與多學科交叉的社會顯學,對人才的全面性要求很高。中國教育的學科劃分和培養體系,客觀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很難跨界。換句話說,真正進入這個行業的門檻是很高的。正因如此,各國越來越重視對數據科學家的培養,如美國在大學專門開設研究大數據技術的課程,通過嚴格的業務培訓和職業資格認證,培養下一代的數據科學家。2013年9月,我國人社部聯合人民網啟動「網路輿情分析師職業培訓計劃」,「網路輿情分析師」成為一項被正式認可的職業。但是我國現有輿情工作人員的水平仍然嚴重滯後,很多輿情機構尤其是地方政府並沒有專業的數據處理、分析團隊和專門的網路輿情管理部門。為突破大數據時代變革網路輿情管理的人才瓶頸,從短期看,可以通過招考、錄用等方式引進數據挖掘、分析人才,通過委託培養、網路培訓等方式強化已有專業人才力量,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短期租賃大數據輿情管理的高素質人才。從長遠看,則要系統梳理網路輿情管理所需人才目錄,培養和壯大既精通數據挖掘、數學建模,又擁有較高學習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識水平,橫跨統計學、社會學、計算機學、傳播學、管理學等學科的復合型人才,打造一支大數據網路輿情管理的專業人才隊伍。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時代網路輿情管理變革探討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貳』 國外研究了3G網路安全的哪些問題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3G)在2G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繼承了2G系統安全的優點,同時針對3G系統的新特性,定義了更加完善的安全特徵與鑒權服務。未來的移動通信系統除了能夠提供傳統的語音、數據、多媒體業務外,還應當能支持電子商務、電子支付、股票交易、互聯網業務等,個人智能終端將獲得廣泛使用,移動通信網路最終會演變成開放式的網路,能向用戶提供開放式的應用程序介面,以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因此,網路的開放性以及無線傳輸的特性,使安全問題將成為整個移動通信系統的核心問題之一。
3G系統的面臨的安全問題與以往的移動通信網路有本質的不同:3G上最重要的安全問題將是IP網路的安全和基於IP技術的應用的 安全。其中IP網不僅指承載網,更是指業務網;IP應用也不僅指網際網路瀏覽、下載、郵件等應用,也包括承載在IP協議之上的移動通信系統控制信令和 數據。
安全威脅產生的原因來自於網路協議和系統的弱點,攻擊者可以利用網路協議和系統的弱點非授權訪問和處理敏感數據,或是干擾、濫用網路服務,對用戶和網路資源造成損失。按照攻擊的物理位置,對移動通信系統的安全威脅可以分為無線鏈路的威脅、對服務網路的威脅和對移動終端的威脅。主要威脅方式有以下幾種:
(1)竊聽,即在無線鏈路或服務網內竊聽用戶數據、信令數據及控制數據;
(2)偽裝,即偽裝成網路單元截取用戶數據、信令數據及控制數據,偽終端欺騙網路獲取服務;
(3)流量分析,即主動或被動流量分析以獲取信息的時間、速率、長度、來源及目的地;
(4)破壞數據的完整性,即修改、插入、重放、刪除用戶數據或信令數據以破壞數據的完整性;
(5)拒絕服務,即在物理上或協議上干擾用戶數據、信令數據及控制數據在無線鏈路上的正確傳輸,以實現拒絕服務攻擊;
(6)否認,即用戶否認業務費用、業務數據來源及發送或接收到的其他用戶的數據,網路單元否認提供的網路服務;
(7)非授權訪問服務,即用戶濫用許可權獲取對非授權服務的訪問,服務網濫用許可權獲取對非授權服務的訪問;
(8)資源耗盡,即通過使網路服務過載耗盡網路資源,使合法用戶無法訪問。
(9) 隨著網路規模的不斷發展和網路新業務的應用,還會有新的攻擊類型出現。

『叄』 未來幾年IT互聯網行業發展趨勢及前景你怎麼看待的

在過去的幾年裡,物聯網蓬勃發展。根據行業研究,到2021年,全球將安裝350億台物聯網設備,到2025年將安裝754.4億台。本質上,作為一個技術驅動的互聯設備網路,物聯網有潛力更好地實現系統內的數據共享。它讓機器和設備進行交互的能力將會對各行各業行業產生積極影響。

從使用物聯網設備的數據密集型體驗到基本的健康和安全需求,幾乎沒有什麼趨勢能夠超越它,從而加劇了其重要性。


1.連網設備製造商將投資醫療保健

遠程醫療需求仍有望繼續增加。據行業專家稱,由於便利和更實惠的價格,消費者對數字醫療設備的興趣越來越大,到2026年,該技術將增長至1856億美元。


2.物聯網將在製造業普及

製造業和其他使用昂貴機器的環境已經體驗到了遠程監控的好處。在物聯網驅動技術的幫助下,製造商和制葯企業今年能夠將工業資產與遠程操作連接起來,確保在大流行期間一切如常。根據行業報告,這些好處和積極影響有望在2021年為物聯網帶來大量投資。基礎行業專家、特別是現場服務公司和工業設備公司將越來越多地使用此技術,從而使連網機器在2021年繼續獲得發展動力。


3.行為互聯網有望發展壯大

行為互聯網(IoB)從各種來源捕獲人們生活的「數字信息」,公共或私人實體可以利用這些信息來影響行為。

這里的一些有用的技術工具包括位置跟蹤、大數據和面部識別。這一趨勢凸顯了將客戶放在每個組織戰略中心的重要性,以確保長期成功。


4.智能建築技術將推動員工體驗轉型

根據2021年的行業報告,智能建築技術將專注於物聯網應用,以實現智能辦公舉措。這些舉措將包括智能照明、能源和環境監測,以及基於感測器的空間利用和活動監測。

『肆』 互聯網發展趨勢

互聯網未來發展趨勢:未來十年是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迭代的十年。
過去十年消費互聯網發展迅猛,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中國第一梯隊互聯網企業,以C端為入口加上技術做支撐,平台作為載體搭建了類似水電煤一樣的互聯網基礎設施,零售社交、本地生活、物流、支付等等,現在大家都離不開這些高度數字化的服務。可以說消費互聯網的飛輪,驅動了這一大批中國互聯網企業快速增長,就在最近也不乏互聯網大廠加碼消費賽道。
未來十年是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迭代的十年,當然這不是一種完全取代的關系,更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一種升維,你可以理解為消費互聯網企業竟速狂奔的未來號快車,將是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兩個飛輪驅動,中國互聯網的獨輪車時代結束了。
如果說在消費互聯網時代,流量經濟和平台生態是兩大關鍵詞,那麼在產業互聯網時代,重塑消費者體驗和提高生產效率則是兩大價值驅動力。這意味著在消費互聯網時代的積累,將成為非常重要的先發優勢,同時依靠技術和算力去服務產業效率的提升是不可缺少的能力。
就算你不是互聯網從業者,想必也能感覺到,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開始大規模融入金融、製造、零售醫療、物流等行業的生產環節中。今天很多人會通過電商平台買衣服,而服飾的設計、製造和銷售,就很能體現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的結合。

『伍』 互聯網安全是指哪些方面的要如何才能實現安全

1 .網路安全概述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在計算機上處理的業務也由基於單機的數學運算、文件處理,基於簡單連接的內部網路的內部業務處理、辦公自動化等發展到基於復雜的內部網(Intranet)、企業外部網(Extranet)、全球互連網(Internet)的企業級計算機處理系統和世界范圍內的信息共享和業務處理。在系統處理能力提高的同時,系統的連接能力也在不斷的提高。但在連接能力信息、流通能力提高的同時,基於網路連接的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整體的網路安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網路的物理安全、網路拓撲結構安全、網路系統安全、應用系統安全和網路管理的安全等。

因此計算機安全問題,應該象每家每戶的防火防盜問題一樣,做到防範於未然。甚至不會想到你自己也會成為目標的時候,威脅就已經出現了,一旦發生,常常措手不及,造成極大的損失。

2 .物理安全分析

網路的物理安全是整個網路系統安全的前提。在校園網工程建設中,由於網路系統屬於弱電工程,耐壓值很低。因此,在網路工程的設計和施工中,必須優先考慮保護人和網路設備不受電、火災和雷擊的侵害;考慮布線系統與照明電線、動力電線、通信線路、暖氣管道及冷熱空氣管道之間的距離;考慮布線系統和絕緣線、裸體線以及接地與焊接的安全;必須建設防雷系統,防雷系統不僅考慮建築物防雷,還必須考慮計算機及其他弱電耐壓設備的防雷。總體來說物理安全的風險主要有,地震、水災、火災等環境事故;電源故障;人為操作失誤或錯誤;設備被盜、被毀;電磁干擾;線路截獲;高可用性的硬體;雙機多冗餘的設計;機房環境及報警系統、安全意識等,因此要盡量避免網路的物理安全風險。

3 .網路結構的安全分析

網路拓撲結構設計也直接影響到網路系統的安全性。假如在外部和內部網路進行通信時,內部網路的機器安全就會受到威脅,同時也影響在同一網路上的許多其他系統。透過網路傳播,還會影響到連上Internet/Intrant的其他的網路;影響所及,還可能涉及法律、金融等安全敏感領域。因此,我們在設計時有必要將公開伺服器(WEB、DNS、EMAIL等)和外網及內部其它業務網路進行必要的隔離,避免網路結構信息外泄;同時還要對外網的服務請求加以過濾,只允許正常通信的數據包到達相應主機,其它的請求服務在到達主機之前就應該遭到拒絕。

4 .系統的安全分析

所謂系統的安全是指整個網路操作系統和網路硬體平台是否可靠且值得信任。目前恐怕沒有絕對安全的操作系統可以選擇,無論是Microsfot 的Windows NT或者其它任何商用UNIX操作系統,其開發廠商必然有其Back-Door。因此,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沒有完全安全的操作系統。不同的用戶應從不同的方面對其網路作詳盡的分析,選擇安全性盡可能高的操作系統。因此不但要選用盡可能可靠的操作系統和硬體平台,並對操作系統進行安全配置。而且,必須加強登錄過程的認證(特別是在到達伺服器主機之前的認證),確保用戶的合法性;其次應該嚴格限制登錄者的操作許可權,將其完成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圍內。

5 .應用系統的安全分析

應用系統的安全跟具體的應用有關,它涉及面廣。應用系統的安全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應用的安全性也涉及到信息的安全性,它包括很多方面。

--應用系統的安全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

應用的安全涉及方面很多,以目前Internet上應用最為廣泛的E-mail系統來說,其解決方案有sendmail、Netscape Messaging Server、Software.Com Post.Office、Lotus Notes、Exchange Server、SUN CIMS等不下二十多種。其安全手段涉及LDAP、DES、RSA等各種方式。應用系統是不斷發展且應用類型是不斷增加的。在應用系統的安全性上,主要考慮盡可能建立安全的系統平台,而且通過專業的安全工具不斷發現漏洞,修補漏洞,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應用的安全性涉及到信息、數據的安全性。

信息的安全性涉及到機密信息泄露、未經授權的訪問、 破壞信息完整性、假冒、破壞系統的可用性等。在某些網路系統中,涉及到很多機密信息,如果一些重要信息遭到竊取或破壞,它的經濟、社會影響和政治影響將是很嚴重的。因此,對用戶使用計算機必須進行身份認證,對於重要信息的通訊必須授權,傳輸必須加密。採用多層次的訪問控制與許可權控制手段,實現對數據的安全保護;採用加密技術,保證網上傳輸的信息(包括管理員口令與帳戶、上傳信息等)的機密性與完整性。

6 .管理的安全風險分析

管理是網路中安全最最重要的部分。責權不明,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風險。當網路出現攻擊行為或網路受到其它一些安全威脅時(如內部人員的違規操作等),無法進行實時的檢測、監控、報告與預警。同時,當事故發生後,也無法提供黑客攻擊行為的追蹤線索及破案依據,即缺乏對網路的可控性與可審查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站點的訪問活動進行多層次的記錄,及時發現非法入侵行為。

建立全新網路安全機制,必須深刻理解網路並能提供直接的解決方案,因此,最可行的做法是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嚴格管理相結合。保障網路的安全運行,使其成為一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擴充性和易管理性的信息網路便成為了首要任務。一旦上述的安全隱患成為事實,所造成的對整個網路的損失都是難以估計的。因此,網路的安全建設是校園網建設過程中重要的一環。

7 .網路安全措施

--物理措施:例如,保護網路關鍵設備(如交換機、大型計算機等),制定嚴格的網路安全規章制度,採取防輻射、防火以及安裝不間斷電源(UPS)等措施。

--訪問控制:對用戶訪問網路資源的許可權進行嚴格的認證和控制。例如,進行用戶身份認證,對口令加密、更新和鑒別,設置用戶訪問目錄和文件的許可權,控制網路設備配置的許可權,等等。

--數據加密:加密是保護數據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的作用是保障信息被人截獲後不能讀懂其含義。

防止計算機網路病毒,安裝網路防病毒系統。

--其他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過濾、容錯、數據鏡像、數據備份和審計等。近年來,圍繞網路安全問題提出了許多解決辦法,例如數據加密技術和防火牆技術等。數據加密是對網路中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到達目的地後再解密還原為原始數據,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戶截獲後盜用信息。防火牆技術是通過對網路的隔離和限制訪問等方法來控制網路的訪問許可權,從而保護網路資源。其他安全技術包括密鑰管理、數字簽名、認證技術、智能卡技術和訪問控制等等。

木馬」病毒首當其沖

據金山反病毒監測中心統計,2005年1月到10月,共截獲或監測到的病毒達到50179個,其中木馬、蠕蟲、黑客病毒占其中的91%。尤其是以盜取用戶有價賬號的木馬病毒(如網銀、QQ、網游)多達2000多種,如果算上變種則要超過萬種,平均下來每天有30個病毒出現。綜合2005年的病毒情況,具有以下的特徵:

●計算機病毒感染率首次下降

2005年我國計算機病毒感染率為80%,比去年的85.57%下降了5.57個百分點。這是自2001年以來,我國計算機病毒疫情首次呈下降趨勢。同期的間諜軟體感染率則大大高於去年,由2004年的30%激增到2005年的90%。2001年在感染病毒的用戶當中,感染次數超過3次的達到56.65%,而2005年降為54.7%。2005年病毒造成的危害主要是網路癱瘓,接近20%,而2003年和2004年病毒危害集中在系統崩潰,這表明蠕蟲病毒造成的網路問題越來越嚴重。2001年因計算機病毒造成損失的比例為43%,今年為51.27%,這表明計算機病毒造成的危害正在加劇。

●90%用戶遭受「間諜軟體」襲擊

據介紹,2005年,間諜軟體已經大面積闖入了我們的網路生活中。根據公安部發布的《2005年全國信息網路安全狀況暨計算機病毒疫情調查活動》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有將近90%的用戶遭受間諜軟體的襲擊,比起2004年的30%提高了6成。就連大名鼎鼎的比爾蓋茨面對間諜軟體也無能為力,驚呼:「我的計算機從未被病毒入侵過,但卻居然被間諜軟體和廣告軟體騷擾。」

盡管隨著打擊力度的加強,2005年的間諜軟體有了更加明顯的改變,之前大多是流氓的推廣方式,比如通過網站下載插件、彈廣告、代碼的方式。用一些IE輔助工具可以有效攔截,但是這次最煩的表現形式是間諜軟體直接彈廣告,IE輔助工具根本無法攔截。需要可以徹底把間諜軟體清除才能減少廣告。雖然許多殺毒軟體廠商對間諜軟體的清除下了很大的力量,但是由於還沒有一款完全意義上的針對間諜軟體的安全工具,因此對於間諜軟體的徹底清除還遠遠沒有達到用戶的需求。

●「間諜軟體」成為互聯網最大的安全威脅

間諜軟體在2005年表現出傳播手段多樣化的特點,間諜軟體的製造者為了尋求利益的最大化,吸引更多的人成為監視的對象,採用了越來越復雜的傳播方式。根據調查顯示,針對間諜軟體的傳播方式,用戶最為反感的「間諜軟體」形式主要包括:彈廣告的間諜軟體、安裝不打招呼的軟體、控制項、不容易卸載的程序、容易引起系統不穩定的程序、盜取網銀網游賬號的木馬程序。

間諜軟體的危害不僅僅是花花綠綠的廣告的騷擾,往往背後還隱藏著更加嚴重的威脅:間諜軟體被黑客利用能夠記錄用戶在計算機上的任何活動,包括敲打了哪個鍵盤、密碼、發送和接收的電子郵件、網路聊天記錄和照片等等。2005年萬事達國際信用卡公司宣布,位於亞利桑那州土桑市的一家信用卡數據處理中心的計算機網路被侵入,4000萬張信用卡賬號和有效日期等信息被盜,盜竊者採用的手段正是在這家信用卡數據中心的計算機系統中植入了一個間諜軟體。

●中國「網路釣魚」名列全球第二

網路釣魚作為一個網路蛀蟲,自從2004年出現以後,迅速成為威脅互聯網安全的主要攻擊方式。進入2005年,網路釣魚已經從最初的為技術痴迷的Vxer(病毒愛好者),變成受利益誘惑的職業人。他們不斷地挖掘系統的漏洞、規則的失誤,利用病毒的行為、人們的好奇心,四處進行著「釣魚」、詐騙。

網路釣魚在2004年及以前,多以郵件方式投遞到用戶郵箱中,而僅這種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利益熏心的製造者。因此網路釣魚在2005年的傳播手段從單一的主動推送方法,增加「守株待兔」方法,以更加多樣化的傳播方式,這些方式包括:假冒網上銀行、網上證券網站;利用虛假電子商務進行詐騙;利用木馬和黑客技術等手段竊取用戶信息等等,實際上,2005年「網路釣魚」者在實施網路詐騙的犯罪活動過程中,經常採取以上幾種手法交織、配合進行,還有的通過手機簡訊、QQ、msn進行各種各樣的「網路釣魚」不法活動。

以今年5月份為例,「網路釣魚」案件比上月激增226%,創有史以來最高紀錄。隨後的幾個月內,網路釣魚的攻擊方式仍以平均每月73%的比例向上增加。據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統計,目前中國的網路釣魚網站佔全球釣魚網站的13%,名列全球第二位。

●病毒傳播更多樣、更隱蔽

2005年,網頁瀏覽、電子郵件和網路下載是感染計算機病毒最常見的途徑,分別佔59%、50%和48%。計算機病毒通過網路下載、瀏覽和電子郵件進行傳播和破壞的比例分別比去年

上升了6%,而利用區域網傳播感染的情況與去年比較減少了7%,可以看到利用互聯網傳播已經成為了病毒傳播的一個發展趨勢。

同時,隨著各大門戶網站的即時通訊工具的推出,利用IM(即時通訊工具)作為傳播的重要途徑,而且已經漸漸追上了微軟漏洞,成為了網路間病毒傳播的首選方式,從年初的「MSN性感雞」到利用QQ傳播的「書蟲」、「QQRRober」、「QQTran」,以及可以通過多種IM平台進行傳播的「QQMsgTing」,它們都通過IM廣闊的交流空間大肆傳播著。每一個使用IM工具的人,至少會接到一次這類病毒的侵擾。同時,此類病毒在傳播過程都會根據生活中的熱點事件、新聞人物、或者黃色信息構造誘惑信息,誘使聊天好友打開地址或接收病毒文件。

據統計,通過IM工具傳播的病毒高達270萬次起,排在所有病毒之首。這也使得國內IM廠家高度重視,騰訊推出的QQ2005,就在業界率先與殺毒廠商合作,與金山公司合作推出了國際首創的「QQ安全中心」。

●漏洞病毒出現的時間間隔越來越短

根據行業人士試驗得到的反饋,在2005年,一台未打補丁的系統,接入互聯網,不到2分鍾就會被各種漏洞所攻擊,並導致電腦中毒。因此,今年雖然病毒的感染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但病毒仍然存在巨大的危害,並且利用漏洞的方法仍是病毒傳播的最重要手段。

據了解,目前普通用戶碰到的漏洞威脅,主要以微軟的操作系統漏洞居多。微軟被新發現的漏洞數量每年都在增長,僅2005年截至11月,微軟公司便對外公布漏洞51個,其中嚴重等級27個。眾所周知,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在個人電腦中有極高的市場佔有率,用戶群體非常龐大。利用微軟的系統漏洞傳播的病毒明顯具有傳播速度快、感染人群多、破壞嚴重的特點。03年的沖擊波、04年的震盪波以及05年的狙擊波便是很好的佐證。

利用漏洞的病毒越來越多。2005年8月15日凌晨,利用微軟漏洞攻擊電腦的病毒「狙擊波」,被稱為歷史上最快利用漏洞的一個病毒,距離該漏洞被公布時間僅有一周。

因此,國內有關反病毒工程師告訴用戶,2006年對於網路病毒的防護措施主要是以防護為主,但是除此之外,還要有相應的檢測、響應及隔離能力。在大規模網路病毒暴發的時候,能夠通過病毒源的隔離,把疫情降到最低,對於殘留在網路上的病毒,人們也要有相應的處理能力

『陸』 院士專家業界大咖「把脈」網路技術安全

來源:海外網

海外網10月12日電 10月11日下午,2021年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網路安全技術高峰論壇在西安舉行。眾多行業領軍人物和知名專家相聚在美麗的滻灞之濱,緊扣時代主題,聚焦熱點難點,發表真知灼見,碰撞思想火花。

加強國家網路空間安全發展統籌謀劃

5G、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新應用快速發展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成為重構經濟 社會 發展新格局的重要動力。網路空間在給人們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網路安全的威脅和風險漏洞也日益凸顯。

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尹浩以《把握網路安全態勢,築牢技術發展之基》為題,分享了網路空間安全形勢新變化及網路安全技術產業新趨勢。在他看來,新型基礎設施加速建設應用、IT基礎設施雲化背景下,以「零信任」、「主動防禦」等為代表的網路安全新理念、新架構加快落地;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突破以及在信息技術領域的應用,推進網路安全防禦技術創新發展應用,促進防禦技術智能化升級。當前,單純依賴產品堆砌的防禦方式難以應對復雜威脅,通過網路安全服務形成管理閉環成為發展趨勢,網路安全服務需求不斷提升。網路安全產業生態環境日趨完善。

尹浩建議,提高安全認識,進一步加強國家網路空間安全發展的統籌謀劃,加強研究儲備,及時調整我國網路空間安全發展頂層設計、網路空間國際博弈戰略戰術、網路防禦技術創新、網路空間威脅應對策略。要進一步加大網路安全核心技術創新和產業支持,強化對「零信任」等前沿技術的攻關,加快開展基於開發安全運營、主動免疫、零信任等框架的網路安全體系研發。強化人工智慧技術對網路安全賦能作用,加強衛星互聯網、量子通信等領域安全技術攻關。同時,注重產教合作輸出、提升學科教育力度,進一步加快網路安全專業人才隊伍梯度培育。健全網路安全職業培訓標准和認證規則,培養實戰型網安人才。

AI賦能助力網路安全人才培養

「當前世界正處於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大變局時代,AI帶來網安人才培養的新變化。」西安電子 科技 大學校長楊宗凱作了題為《「人工智慧+教育」助力網路安全人才培養》的主題演講。他說,AI為網路安全賦予了新能力,要求安全人才熟練應用AI;AI本身帶來的安全問題,要求安全人才深入了解AI;AI+教育賦能個性化的網路安全人才培養。

結合西安電子 科技 大學的 探索 ,楊宗凱認為,應對AI對網路安全人才培養帶來的新變化,要主動破除圍牆思維,產教融合,建設更加開放的網安培養體系。應對網路安全人才需求的深刻變化,應主動求變,重構教育環境、重構AI+安全課程體系、重塑教師的能力標准、重構能力評價體系,打造網路安全的AI+教育新業態。

「以學生為中心,德育為先、能力為重,連接、開放、共享、個性化的AI+網路安全教育的培養新形態在西電正在形成。AI技術對網路安全人才培養正在產生重要的影響,AI+教育推動形成網路安全新的教育形態,讓我們攜手用AI+教育的力量塑造更安全的網路空間。」楊宗凱呼籲。

盡快落實賽博空間安全相關法律法規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部主任管曉宏長期致力於復雜網路化系統的經濟性與安全性,電力、能源、製造系統優化,賽博空間安全,信息物理融合系統包括其綜合安全等領域的研究。此次論壇上,他作了題為《賽博(網路)空間安全——挑戰與應對》的主題演講。

「賽博空間,指數據、計算、網路構成的數字化虛擬空間,不只是網路空間。」管曉宏說,賽博空間已成為國家繼陸、海、空、天四個疆域之後的第五疆域。與其他疆域一樣,賽博空間也須體現國家主權,保障賽博空間安全就是保障國家主權。

賽博空間安全體系包括網路安全、信息安全、內容安全、系統安全、CPS綜合安全、數據安全。其中,數據安全是賽博空間安全的重要內容,數據安全與網路安全、信息安全、系統安全、內容安全、CPS安全密切相關,必須解決數據的獲取、存儲、使用的安全問題,實現多維度立體化數據安全防護,維護國家安全。

在管曉宏看來,數據安全未來要依賴管理與技術相結合的新範式來保證,建議盡快落實賽博空間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自主可控數據安全生態。同時,要加速發展賽博空間安全的關鍵技術,構建全生命周期數據安全體系結構與防護機制。

當日,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桂清,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塗曉軍,蔚來 汽車 董事長兼CEO李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蔣亞非,綠盟 科技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胡忠華,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副總工程師陳訓遜等業界大咖逐一登台,發表主題演講,分享了許多網路安全前瞻性、戰略性、創新型的真知灼見,為我們奉獻了一場思想盛宴。(海外網 張榮耀)

『柒』 互聯網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互聯網未來發展的趨勢有以下幾個方向的可能:

1、全球化趨勢,未來10年、50年,互聯網會全球化,目前還不能做到這點;

2、去中心化,扁平化,從自媒體就能看出,可以關注自己喜歡的東西,從電商也能看出,以後商品就是直接從廠家到消費者;

3、 人工智慧,目前人工智慧還處在比較低級的層次,再等100年、200年,也許就是人工智慧的時代了,人工智慧是互聯網發展的一個大趨勢。

『捌』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趨勢

九大技術支撐未來網路技術NGN

IPv6
作為網路協議,NGN將基於IPv6。IPv6相對於IPv4的主要優勢是:擴大了地址空間、提高了網路的整體吞吐量、服務質量得到很大改善、安全性有了更好的保證、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動性、更好地實現了多播功能。

光纖高速傳輸技術
NGN需要更高的速率、更大的容量,但到目前為止我們能夠看到的,並能實現的最理想傳送媒介仍然是光。因為只有利用光譜才能帶給我們充裕的帶寬。光纖高速傳輸技術現正沿著擴大單一波長傳輸容量、超長距離傳輸和密集波分復用(DWDM)系統三個方向在發展。單一光纖的傳輸容量自1980至2000年這20年裡增加了大約1萬倍。目前已做到40Gb/s,預計幾年後將再增加16倍,達到6.4 Tb/s。超長距離實現了1.28T(128x10G)無再生傳送8000Km。波分復用實驗室最高水平已做到273個波長、每波長40Gb(日本NEC)。

光交換與智能光網
光有高速傳輸是不夠的,NGN需要更加靈活、更加有效的光傳送網。組網技術現正從具有分插復用和交叉連接功能的光聯網向利用光交換機構成的智能光網發展,從環形網向網狀網發展,從光-電-光交換向全光交換發展。智能光網能在容量靈活性、成本有效性、網路可擴展性、業務靈活性、用戶自助性、覆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比點到點傳輸系統和光聯網帶來更多的好處。

寬頻接入
NGN必須要有寬頻接入技術的支持,因為只有接入網的帶寬瓶頸被打開,各種寬頻服務與應用才能開展起來,網路容量的潛力才能真正發揮。這方面的技術五花八門,主要有以下四種技術,一是基於高速數字用戶線(VDSL);二是基於乙太網無源光網(EPON)的光纖到家(FTTH);三是自由空間光系統(FSO);四是無線區域網(WLAN)。

城域網
城域網也是NGN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城域網的解決方案十分活躍,有基於SONET/SDH/SDH的、基於ATM的、也有基於乙太網或WDM的,以及MPLS和RPR(彈性分組環技術)等。

這里需要一提的是彈性分組環(RPR)和城域光網(MON)。彈性分組環是面向數據(特別是乙太網)的一種光環新技術,它利用了大部分數據業務的實時性不如話音那樣強的事實,使用雙環工作的方式。RPR與媒介無關,可擴展,採用分布式的管理、擁塞控制與保護機制,具備分服務等級的能力。能比SONET/SDH更有效地分配帶寬和處理數據,從而降低運營商及其企業客戶的成本。使運營商在城域網內通過乙太網運行電信級的業務成為可能。城域光網是代表發展方向的城域網技術,其目的是把光網在成本與網路效率方面的好處帶給最終用戶。城域光網是一個擴展性非常好並能適應未來的透明、靈活、可靠的多業務平台,能提供動態的、基於標準的多協議支持,同時具備高效的配置能力、生存能力和綜合網路管理的能力。

軟交換
為了把控制功能(包括服務控制功能和網路資源控制功能)與傳送功能完全分開,NGN需要使用軟交換技術。軟交換的概念基於新的網路分層模型(接入與傳送層、媒體層、控制層與網路服務層四層)概念,從而對各種功能作不同程度的集成,把它們分離開來,通過各種介面協議,使業務提供者可以非常靈活地將業務傳送協議和控制協議結合起來,實現業務融合和業務轉移,非常適用於不同網路並存互通的需要,也適用於從話音網向多業務多媒體網的演進。

3G和後3G移動通信系統
3G定位於多媒體IP業務,傳輸容量更大,靈活性更高,並將引入新的商業模式,目前正處在走向大規模商用的關鍵時刻。制定3G標準的3GPP組織於2000年5月已經決定以IPv6為基礎構築下一代移動網,使IPv6成為3G必須遵循的標准。包括4G在內的後3G系統將定位於寬頻多媒體業務,使用更高的頻帶,使傳輸容量再上一個台階。在不同網路間可無縫提供服務,網路可以自行組織,終端可以重新配置和隨身佩帶,是一個包括衛星通信在內的端到端IP系統,與其他技術共享一個IP核心網。它們都是支持NGN的基礎設施。

IP終端
隨著政府上網、企業上網、個人上網、汽車上網、設備上網、家電上網等等的普及,必須要開發相應的IP終端來與之適配。許多公司現正在從固定電話機開始開發基於IP的用戶設備,包括汽車的儀錶板、建築物的空調系統以及家用電器,從音響設備和電冰箱到調光開關和電咖啡壺。所有這些設備都將掛在網上,可以通過家庭LAN或個人網(PAN)接入或從遠端PC機接入。

網路安全技術
網路安全與信息安全是休戚相關的,網路不安全,就談不上信息安全。現在,除了常用的防火牆、代理伺服器、安全過濾、用戶證書、授權、訪問控制、數據加密、安全審計和故障恢復等安全技術外,今後還要採取更多的措施來加強網路的安全,例如,針對現有路由器、交換機、邊界網關協議(BGP)、域名系統(DNS)所存在的安全弱點提出解決辦法;迅速採用強安全性的網路協議(特別是IPv6);對關鍵的網元、網站、數據中心設置真正的冗餘、分集和保護;實時全面地觀察了解整個網路的情況,對傳送的信息內容負有責任,不盲目傳遞病毒或攻擊;嚴格控制新技術和新系統,在找到和克服安全弱點之前不允許把它們匆忙推向市場。

了解更多詳情,參與討論,請進入315安全論壇:http://bbs.315safe.com/

未來網路的發展方向

http://www.aqfh.cn

目前綜合布線系統的主流是銅纜+光纖,6類銅纜系統由於綜合造價比超5類高30%,因此目前在市場中大約只佔30%左右。不過由於應用需求的推動以及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生產成本下降,未來幾年將是6類系統與光纖系統普及的時代。

綜合布線技術將會隨著相關技術的進步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發展。

(1) 光纖到桌面。基於Web應用和綜合多媒體(視頻、音頻等)應用的Internet接入需求的急劇膨脹,大大促進了對寬頻網路的需求。6類系統的推出為用戶從真正意義上跨入千兆網路的時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光纖系統的價格也會由於應用擴大而降低,使更多的用戶得以採用光纖到桌面的解決方案。

(2)綜合布線與智能建築結合。在智能建築自動化及控制領域,人們越來越多地開始關心並使用綜合布線,控制系統的網路正在不斷地從專有網路向乙太網發展。由於各系統網路化設備的快速發展,為在同一布線網路下各系統的集成提供了一個基礎。

(3)有線和無線相結合。今後在網路中將會是有線與無線相結合的綜合網路,由於無線網路的方便、快捷與靈活性,因此整個系統採用先進的有線網和無線網相互覆蓋、相互結合的組網方式將會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4)智能連接是方向。由於網路性能的飛速發展,對布線的線材與設備提出了更高要求,有近一半的網路運行緩慢、效率低下的原因源於布線線纜或器材。對布線系統來講,每增加一次連接,意味著性能會有所下降。因此,智能配線、免跳線,實現全面、直接的連接智能性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可以將人工產生的錯誤降到最低

閱讀全文

與網路安全熱點趨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用語感謝詞有哪些 瀏覽:571
給無線網路加速的軟體 瀏覽:394
網路信號滿格但是有個感嘆號 瀏覽:162
客廳安裝的路由器卧室網路很差 瀏覽:108
關於網路教育上海哪個學校最便宜 瀏覽:641
怎麼在bios設置網路連接 瀏覽:75
微軟電腦有網路但qq登錄不上 瀏覽:93
sa網路開關在哪裡開 瀏覽:85
電腦網路正常但是無法映射 瀏覽:638
wey網路異常 瀏覽:106
君越艾維亞網路的初始密碼 瀏覽:749
windows7連接顯示網路電纜被拔了 瀏覽:969
拉薩計算機網路避雷器用法 瀏覽:758
二本網路安全大學 瀏覽:423
電腦的網路怎麼連接路由器怎麼設置 瀏覽:601
電信網路信號塔有沒有輻射 瀏覽:114
三星g920p網路設置 瀏覽:570
紅米手機網路安全教學 瀏覽:518
計算機網路tpd 瀏覽:216
打雷下雨後無法連接網路 瀏覽:30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