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網路傳輸中對用戶密碼加密

網路傳輸中對用戶密碼加密

發布時間:2024-04-09 21:15:00

Ⅰ 網路通信系統中的密碼技術主要有哪幾種各自有何特點

有3種,鏈路加密、端一端加密和節點加密。
面向鏈路的加密方法對每一條鏈路獨立地加密。加密演算法被置於兩個網路節點之間的通信線路上。鏈路加密的優點是:加密對用戶是透明的,通過鏈路發送的任何信息在發送前都先被加密;每個鏈路只需要一對密鑰,且加密可由硬體完成。激族缺點是:數據在中間節點以明文形式出現,且維護節點安全性的代價較高。
端一端加密方法建立在OSI參考模型的網路層和傳輸層。數據在中間節點設備中都以密文形式出現,密文僅在最終目的地才被解密。由於數據從發送端到接收端一直處於密文的保護下,所以任何一條鏈路上的失誤都不會影響數據的安全。該加密方式可以對主機到主機,終端到主機,主機對進程,進明掘弊程對進程進行保護。
節點加密方式與鏈路加密方式相似,在每對節點間共用一個密鑰,不同之處在於通過中間節點的數據不再是明文散伏。節點加密方式舍棄了鏈路加密方式的缺陷,但增加了網路成本。

Ⅱ 資料庫登陸時候,資料庫客戶端輸入的用戶名和密碼,在網路上傳輸是否加密

是的,password的加密手段是摘要加密演算法,比如MD5。id不需要加密。

以oracle為例,在默認的情況下,除了password之外,所有的數據都是明文傳送方式。但是DBA可以在伺服器端強制設置客戶端使用安全的連接方式,比如Kerberos,這時傳輸的所有數據包括password的摘要加密結果都要經過kerberos認證加密之後再傳送。其他的加密方式還有bs認證。

對於mysql,管理員可以設置ssl安全連接和ssh認證。

Ⅲ 無線路由器中 WEP,wpa,wpa2這三種加密方式有什麼區別應該選擇哪一種

目前無線路由器里帶有的加密模式主要有:WEP,WPA-PSK(TKIP),WPA2-PSK(AES)和WPA-PSK(TKIP)+WPA2-PSK(AES)。 x0dx0a WEP(有線等效加密) x0dx0a WEP是WiredEquivalentPrivacy的簡稱,802.11b標准里定義的一個用於無線區域網(WLAN)的安全性協議。WEP被用來提供和有線lan同級的安全性。LAN天生比WLAN安全,因為LAN的物理結構對其有所保護,部分或全部網路埋在建築物裡面也可以防止未授權的訪問。 x0dx0a 經由無線電波的WLAN沒有同樣的物理結構,因此容易受到攻擊、干擾。WEP的目標就是通鋒棗過對無線電波里的數據加密提供安全性,如同端-端發送一樣。 WEP特性里使用了rsa數據安全性公司開發的rc4prng演算法。如果你的無線基站支持MAC過濾,推薦你連同WEP一起使用這個特性(MAC過濾比加密安全得多)。 x0dx0a 盡管從名字上看似乎是一個針對有線網路的安全選項,其實並不是這樣。WEP標准在無線網路的早期已經創建,目標是成為無線區域網WLAN的必要的安全防護層,但是WEP的表現無疑令人非常失望。它的根源在於設計上存在缺陷。在使用WEP的系統中,在無線網路中傳輸的數據是使用一個隨機產生的密鑰來加密的。但是,WEP用來產生這些密鑰的方法很快就被發現具有可預測性,這樣對於潛在的入侵者來說,就可以很容易的截取和破解這些密鑰。即使是一個中等技術水平的無線黑客也可以在兩到三分鍾內迅速的破解WEP加密。 x0dx0a IEEE802.11的動態有線等效保密(WEP)模式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設計的,當時功能強大的加密技術作為有效的武器受到美國嚴格的出口限制。由於害怕強大的加密演算法被破解,無線網路產品是被被禁止出口的。然而,僅僅兩年以後,動態有線等效保密模式就被發現存在嚴重的缺點。但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錯誤不應該被當著無線網路安全或者IEEE802.11標准本身,無線網路產業不能等待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修訂標准,因此他們推出了動態密鑰完整性協議 TKIP(動態有線等效保密的補丁版本)。 x0dx0a 盡管WEP已經被證明是過時且低效的,但是今天在許多現代的無線訪問點和無線路由器中,它依然被支持的加密模式。不僅如此,它依然是被個人或公司所使用的最多的加密方法之一。如果你正在使用WEP加密,如果你對你的網路的安全性非常重視的話,那麼以後盡可能的不要再使用WEP,因為那真的不是很安全。 x0dx0a WPA-PSK(TKIP) x0dx0a 無線網路最初採用的安全機制是WEP(有線等效加密),但是後來發現WEP是很不安全的,802.11組織開始著手制定新的安全標准,也就是後來的 802.11i協議。但是標準的制定到最後的發布需要較長的時間,而且考慮到消費者不會因為為了網路的安全性而放棄原來的無線設備,因此Wi-Fi聯盟在標准推出銀高拆之前,在802.11i草案的基礎上,制定了一種稱為WPA(Wi-FiProctedAccess)的安全機制,它使用TKIP(臨時密鑰完整性協議),它使用的加密演算法還是WEP中使用的加密演算法RC4,所以不需要修改原來無線設備的硬體,WPA針對WEP中存在的問題:IV過短、密鑰管理過於簡單、對消息完整性沒有有效的保護,通過軟體升級的方法提高網路的安全性。 x0dx0a WPA的出現給用戶提供了一個完整的認證機制,AP根據用戶的認證結果決定是否允許其接入無線網路中;認證成功後可以根據多種方式(傳輸數據包的多少、用戶接入網路的時間等)動態地改變每個接入用戶的加密密鑰。另外,對用戶在無線中傳輸的數據包進行MIC編碼,確保用戶數據不會被其他用戶更改。作為 802.11i標準的子集,WPA的核心就是IEEE802.1x和TKIP(TemporalKeyIntegrity Protocol)。 x0dx0a WPA考慮到不同的用戶和不同的應用安全需要,例如:企業用戶需要很高的安全保護(企業級),否則可能會泄露非常重要的商業機密;而家庭用戶往往只是使用網路來瀏覽Internet、收發E-mail、列印和共享文念則件,這些用戶對安全的要求相對較低。為了滿足不同安全要求用戶的需要,WPA中規定了兩種應用模式:企業模式,家庭模式(包括小型辦公室)。根據這兩種不同的應用模式,WPA的認證也分別有兩種不同的方式。對於大型企業的應用,常採用「802.1x+EAP」的方式,用戶提供認證所需的憑證。但對於一些中小型的企業網路或者家庭用戶,WPA也提供一種簡化的模式,它不需要專門的認證伺服器。這種模式叫做「WPA預共享密鑰(WPA- PSK)」,它僅要求在每個WLAN節點(AP、無線路由器、網卡等)預先輸入一個密鑰即可實現。 x0dx0a 這個密鑰僅僅用於認證過程,而不用於傳輸數據的加密。數據加密的密鑰是在認證成功後動態生成,系統將保證「一戶一密」,不存在像WEP那樣全網共享一個加密密鑰的情形,因此大大地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 x0dx0a WPA2-PSK(AES) x0dx0a 在802.11i頒布之後,Wi-Fi聯盟推出了WPA2,它支持AES(高級加密演算法),因此它需要新的硬體支持,它使用CCMP(計數器模式密碼塊鏈消息完整碼協議)。在WPA/WPA2中,PTK的生成依賴PMK,而PMK獲的有兩種方式,一個是PSK的形式就是預共享密鑰,在這種方式中 PMK=PSK,而另一種方式中,需要認證伺服器和站點進行協商來產生PMK。 x0dx0a IEEE802.11所制定的是技術性標准,Wi-Fi聯盟所制定的是商業化標准,而Wi-Fi所制定的商業化標准基本上也都符合IEEE所制定的技術性標准。WPA(Wi-FiProtectedAccess)事實上就是由Wi-Fi聯盟所制定的安全性標准,這個商業化標准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要支持 IEEE802.11i這個以技術為導向的安全性標准。而WPA2其實就是WPA的第二個版本。WPA之所以會出現兩個版本的原因就在於Wi-Fi聯盟的商業化運作。 x0dx0a 我們知道802.11i這個任務小組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打造一個更安全的無線區域網,所以在加密項目里規范了兩個新的安全加密協定_TKIP與 CCMP(有些無線網路設備中會以AES、AES-CCMP的字眼來取代CCMP)。其中TKIP雖然針對WEP的弱點作了重大的改良,但保留了RC4演演算法和基本架構,言下之意,TKIP亦存在著RC4本身所隱含的弱點。因而802.11i再打造一個全新、安全性更強、更適合應用在無線區域網環境的加密協定-CCMP。所以在CCMP就緒之前,TKIP就已經完成了。 x0dx0a 但是要等到CCMP完成,再發布完整的IEEE802.11i標准,可能尚需一段時日,而Wi-Fi聯盟為了要使得新的安全性標准能夠盡快被布署,以消弭使用者對無線區域網安全性的疑慮,進而讓無線區域網的市場可以迅速擴展開來,因而使用已經完成TKIP的IEEE802.11i第三版草案 (IEEE802.11i draft3)為基準,制定了WPA。而於IEEE完成並公布IEEE802.11i無線區域網安全標准後,Wi-Fi聯盟也隨即公布了WPA第2版 (WPA2)。 x0dx0a WPA = IEEE 802.11i draft 3 = IEEE 802.1X/EAP +WEP(選擇性項目)/TKIP x0dx0a WPA2 = IEEE 802.11i = IEEE 802.1X/EAP + WEP(選擇性項目)/TKIP/CCMP x0dx0a 還有最後一種加密模式就是WPA-PSK(TKIP)+WPA2-PSK(AES),這是目前無線路由里最高的加密模式,目前這種加密模式因為兼容性的問題,還沒有被很多用戶所使用。目前最廣為使用的就是WPA-PSK(TKIP)和WPA2-PSK(AES)兩種加密模式。相信在經過加密之後的無線網路,一定能夠讓我們的用戶安心放心的上網沖浪。

Ⅳ 網路安全中加密和解密的原理是什麼

簡單的說就是你的數據(明文)通過一種演算法+加密密鑰(密文),然後傳輸給另一方,另一方收到後用同樣的演算法+解密密鑰(等同你的加密密鑰)將你的密文解密。目前用的演算法:哈希,MD5,SHA等。

Ⅳ 一般網頁中的用戶名和登錄密碼在傳輸過程中是通過什麼加密的

對於打開了某個論壇,輸入了用戶名和密碼,其實如果網站設計者重視安全問題的話一般會對輸入的用戶名和密碼進行加密,加密後的用戶名和密碼用一連串的字元表示,所以即使別人竊取了你的用戶名和密碼和密碼,他們如果不知道怎麼解密,他們只能得到一連串的字元,所以這也是一道防線。
接下來就是網路安全方面的問題:
數據加密(Data Encryption)技術

所謂加密(Encryption)是指將一個信息(或稱明文--plaintext) 經過加密鑰匙(Encrypt ionkey)及加密函數轉換,變成無意義的密文( ciphertext),而接收方則將此密文經過解密函數、解密鑰匙(Decryti on key)還原成明文。加密技術是網路安全技術的基石。

數據加密技術要求只有在指定的用戶或網路下,才能解除密碼而獲得原來的數據,這就需要給數據發送方和接受方以一些特殊的信息用於加解密,這就是所謂的密鑰。其密鑰的值是從大量的隨機數中選取的。按加密演算法分為專用密鑰和公開密鑰兩種。

專用密鑰,又稱為對稱密鑰或單密鑰,加密時使用同一個密鑰,即同一個演算法。如DES和MIT的Kerberos演算法。單密鑰是最簡單方式,通信雙方必須交換彼此密鑰,當需給對方發信息時,用自己的加密密鑰進行加密,而在接收方收到數據後,用對方所給的密鑰進行解密。這種方式在與多方通信時因為需要保存很多密鑰而變得很復雜,而且密鑰本身的安全就是一個問題。

DES是一種數據分組的加密演算法,它將數據分成長度為6 4位的數據塊,其中8位用作奇偶校驗,剩餘的56位作為密碼的長度。第一步將原文進行置換,得到6 4位的雜亂無章的數據組;第二步將其分成均等兩段 ;第三步用加密函數進行變換,並在給定的密鑰參數條件下,進行多次迭代而得到加密密文。

公開密鑰,又稱非對稱密鑰,加密時使用不同的密鑰,即不同的演算法,有一把公用的加密密鑰,有多把解密密鑰,如RSA演算法。

計算機網路中,加密可分為"通信加密"(即傳輸過程中的數據加密)和"文件加密"(即存儲數據加密)。通信加密又有節點加密、鏈路加密和端--端加密3種。

①節點加密,從時間坐標來講,它在信息被傳入實際通信連接點 (Physical communication link)之前進行;從OSI 7層參考模型的坐標 (邏輯空間)來講,它在第一層、第二層之間進行; 從實施對象來講,是對相鄰兩節點之間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不過它僅對報文加密,而不對報頭加密,以便於傳輸路由的選擇。

②鏈路加密(Link Encryption),它在數據鏈路層進行,是對相鄰節點之間的鏈路上所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不僅對數據加密還對報頭加密。

③端--端加密(End-to-End Encryption),它在第六層或第七層進行 ,是為用戶之間傳送數據而提供的連續的保護。在始發節點上實施加密,在中介節點以密文形式傳輸,最後到達目的節點時才進行解密,這對防止拷貝網路軟體和軟體泄漏也很有效。

在OSI參考模型中,除會話層不能實施加密外,其他各層都可以實施一定的加密措施。但通常是在最高層上加密,即應用層上的每個應用都被密碼編碼進行修改,因此能對每個應用起到保密的作用,從而保護在應用層上的投資。假如在下面某一層上實施加密,如TCP層上,就只能對這層起到保護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能否切實有效地發揮加密機制的作用,關鍵的問題在於密鑰的管理,包括密鑰的生存、分發、安裝、保管、使用以及作廢全過程。

(1)數字簽名

公開密鑰的加密機制雖提供了良好的保密性,但難以鑒別發送者, 即任何得到公開密鑰的人都可以生成和發送報文。數字簽名機制提供了一種鑒別方法,以解決偽造、抵賴、冒充和篡改等問題。

數字簽名一般採用不對稱加密技術(如RSA),通過對整個明文進行某種變換,得到一個值,作為核實簽名。接收者使用發送者的公開密鑰對簽名進行解密運算,如其結果為明文,則簽名有效,證明對方的身份是真實的。當然,簽名也可以採用多種方式,例如,將簽名附在明文之後。數字簽名普遍用於銀行、電子貿易等。

數字簽名不同於手寫簽字:數字簽名隨文本的變化而變化,手寫簽字反映某個人個性特徵, 是不變的;數字簽名與文本信息是不可分割的,而手寫簽字是附加在文本之後的,與文本信息是分離的。

(2)Kerberos系統

Kerberos系統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為Athena工程而設計的,為分布式計算環境提供一種對用戶雙方進行驗證的認證方法。

它的安全機制在於首先對發出請求的用戶進行身份驗證,確認其是否是合法的用戶;如是合法的用戶,再審核該用戶是否有權對他所請求的服務或主機進行訪問。從加密演算法上來講,其驗證是建立在對稱加密的基礎上的。

Kerberos系統在分布式計算環境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在Notes 中),這是因為它具有如下的特點:

①安全性高,Kerberos系統對用戶的口令進行加密後作為用戶的私鑰,從而避免了用戶的口令在網路上顯示傳輸,使得竊聽者難以在網路上取得相應的口令信息;

②透明性高,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僅在登錄時要求輸入口令,與平常的操作完全一樣,Ker beros的存在對於合法用戶來說是透明的;

③可擴展性好,Kerberos為每一個服務提供認證,確保應用的安全。

Kerberos系統和看電影的過程有些相似,不同的是只有事先在Ker beros系統中登錄的客戶才可以申請服務,並且Kerberos要求申請到入場券的客戶就是到TGS(入場券分配伺服器)去要求得到最終服務的客戶。
Kerberos的認證協議過程如圖二所示。

Kerberos有其優點,同時也有其缺點,主要如下:

①、Kerberos伺服器與用戶共享的秘密是用戶的口令字,伺服器在回應時不驗證用戶的真實性,假設只有合法用戶擁有口令字。如攻擊者記錄申請回答報文,就易形成代碼本攻擊。

②、Kerberos伺服器與用戶共享的秘密是用戶的口令字,伺服器在回應時不驗證用戶的真實性,假設只有合法用戶擁有口令字。如攻擊者記錄申請回答報文,就易形成代碼本攻擊。

③、AS和TGS是集中式管理,容易形成瓶頸,系統的性能和安全也嚴重依賴於AS和TGS的性能和安全。在AS和TGS前應該有訪問控制,以增強AS和TGS的安全。

④、隨用戶數增加,密鑰管理較復雜。Kerberos擁有每個用戶的口令字的散列值,AS與TGS 負責戶間通信密鑰的分配。當N個用戶想同時通信時,仍需要N*(N-1)/2個密鑰

( 3 )、PGP演算法

PGP(Pretty Good Privacy)是作者hil Zimmermann提出的方案, 從80年代中期開始編寫的。公開密鑰和分組密鑰在同一個系統中,公開密鑰採用RSA加密演算法,實施對密鑰的管理;分組密鑰採用了IDEA演算法,實施對信息的加密。

PGP應用程序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速度快,效率高;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它的可移植性出色,它可以在多種操作平台上運行。PGP主要具有加密文件、發送和接收加密的E-mail、數字簽名等。

(4)、PEM演算法

保密增強郵件(Private Enhanced Mail,PEM),是美國RSA實驗室基於RSA和DES演算法而開發的產品,其目的是為了增強個人的隱私功能, 目前在Internet網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專為E-mail用戶提供如下兩類安全服務:

對所有報文都提供諸如:驗證、完整性、防抵 賴等安全服務功能; 提供可選的安全服務功能,如保密性等。

PEM對報文的處理經過如下過程:

第一步,作規范化處理:為了使PEM與MTA(報文傳輸代理)兼容,按S MTP協議對報文進行規范化處理;

第二步,MIC(Message Integrity Code)計算;

第三步,把處理過的報文轉化為適於SMTP系統傳輸的格式。

身份驗證技術

身份識別(Identification)是指定用戶向系統出示自己的身份證明過程。身份認證(Authertication)是系統查核用戶的身份證明的過程。人們常把這兩項工作統稱為身份驗證(或身份鑒別),是判明和確認通信雙方真實身份的兩個重要環節。

Web網上採用的安全技術

在Web網上實現網路安全一般有SHTTP/HTTP和SSL兩種方式。

(一)、SHTTP/HTTP

SHTTP/HTTP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對信息進行封裝。封裝的內容包括加密、簽名和基於MAC 的認證。並且一個消息可以被反復封裝加密。此外,SHTTP還定義了包頭信息來進行密鑰傳輸、認證傳輸和相似的管理功能。SHTTP可以支持多種加密協議,還為程序員提供了靈活的編程環境。

SHTTP並不依賴於特定的密鑰證明系統,它目前支持RSA、帶內和帶外以及Kerberos密鑰交換。

(二)、SSL(安全套層) 安全套接層是一種利用公開密鑰技術的工業標准。SSL廣泛應用於Intranet和Internet 網,其產品包括由Netscape、Microsoft、IBM 、Open Market等公司提供的支持SSL的客戶機和伺服器,以及諸如Apa che-SSL等產品。

SSL提供三種基本的安全服務,它們都使用公開密鑰技術。

①信息私密,通過使用公開密鑰和對稱密鑰技術以達到信息私密。SSL客戶機和SSL伺服器之間的所有業務使用在SSL握手過程中建立的密鑰和演算法進行加密。這樣就防止了某些用戶通過使用IP packet sniffer工具非法竊聽。盡管packet sniffer仍能捕捉到通信的內容, 但卻無法破譯。 ②信息完整性,確保SSL業務全部達到目的。如果Internet成為可行的電子商業平台,應確保伺服器和客戶機之間的信息內容免受破壞。SSL利用機密共享和hash函數組提供信息完整性服務。③相互認證,是客戶機和伺服器相互識別的過程。它們的識別號用公開密鑰編碼,並在SSL握手時交換各自的識別號。為了驗證證明持有者是其合法用戶(而不是冒名用戶),SSL要求證明持有者在握手時對交換數據進行數字式標識。證明持有者對包括證明的所有信息數據進行標識以說明自己是證明的合法擁有者。這樣就防止了其他用戶冒名使用證明。證明本身並不提供認證,只有證明和密鑰一起才起作用。 ④SSL的安全性服務對終端用戶來講做到盡可能透明。一般情況下,用戶只需單擊桌面上的一個按鈕或聯接就可以與SSL的主機相連。與標準的HTTP連接申請不同,一台支持SSL的典型網路主機接受SSL連接的默認埠是443而不是80。

當客戶機連接該埠時,首先初始化握手協議,以建立一個SSL對話時段。握手結束後,將對通信加密,並檢查信息完整性,直到這個對話時段結束為止。每個SSL對話時段只發生一次握手。相比之下,HTTP 的每一次連接都要執行一次握手,導致通信效率降低。一次SSL握手將發生以下事件:

1.客戶機和伺服器交換X.509證明以便雙方相互確認。這個過程中可以交換全部的證明鏈,也可以選擇只交換一些底層的證明。證明的驗證包括:檢驗有效日期和驗證證明的簽名許可權。

2.客戶機隨機地產生一組密鑰,它們用於信息加密和MAC計算。這些密鑰要先通過伺服器的公開密鑰加密再送往伺服器。總共有四個密鑰分別用於伺服器到客戶機以及客戶機到伺服器的通信。

3.信息加密演算法(用於加密)和hash函數(用於確保信息完整性)是綜合在一起使用的。Netscape的SSL實現方案是:客戶機提供自己支持的所有演算法清單,伺服器選擇它認為最有效的密碼。伺服器管理者可以使用或禁止某些特定的密碼。

Ⅵ 數據在網路上傳輸為什麼要加密現在常用的數據加密演算法主要有哪些

數據傳輸加密技術的目的是對傳輸中的數據流加密,通常有線路加密與端—端加密兩種。線路加密側重在線路上而不考慮信源與信宿,是對保密信息通過各線路採用不同的加密密鑰提供安全保護。

端—端加密指信息由發送端自動加密,並且由TCP/IP進行數據包封裝,然後作為不可閱讀和不可識別的數據穿過互聯網,當這些信息到達目的地,將被自動重組、解密,而成為可讀的數據。

數據存儲加密技術的目的是防止在存儲環節上的數據失密,數據存儲加密技術可分為密文存儲和存取控制兩種。前者一般是通過加密演算法轉換、附加密碼、加密模塊等方法實現;後者則是對用戶資格、許可權加以審查和限制,防止非法用戶存取數據或合法用戶越權存取數據。

常見加密演算法

1、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對稱演算法,數據加密標准,速度較快,適用於加密大量數據的場合;

2、3DES(Triple DES):是基於DES的對稱演算法,對一塊數據用三個不同的密鑰進行三次加密,強度更高;

3、RC2和RC4:對稱演算法,用變長密鑰對大量數據進行加密,比 DES 快;

4、IDEA(International Data Encryption Algorithm)國際數據加密演算法,使用 128 位密鑰提供非常強的安全性;

5、RSA:由 RSA 公司發明,是一個支持變長密鑰的公共密鑰演算法,需要加密的文件塊的長度也是可變的,非對稱演算法; 演算法如下:

首先, 找出三個數,p,q,r,其中 p,q 是兩個不相同的質數,r 是與 (p-1)(q-1) 互為質數的數。

p,q,r這三個數便是 private key。接著,找出 m,使得 rm == 1 mod (p-1)(q-1).....這個 m 一定存在,因為 r 與 (p-1)(q-1) 互質,用輾轉相除法就可以得到了。再來,計算 n = pq.......m,n 這兩個數便是 public key。

6、DSA(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數字簽名演算法,是一種標準的 DSS(數字簽名標准),嚴格來說不算加密演算法;

7、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級加密標准,對稱演算法,是下一代的加密演算法標准,速度快,安全級別高,在21世紀AES 標準的一個實現是 Rijndael 演算法。

8、BLOWFISH,它使用變長的密鑰,長度可達448位,運行速度很快;

9、MD5:嚴格來說不算加密演算法,只能說是摘要演算法;

對MD5演算法簡要的敘述可以為:MD5以512位分組來處理輸入的信息,且每一分組又被劃分為16個32位子分組,經過了一系列的處理後,演算法的輸出由四個32位分組組成,將這四個32位分組級聯後將生成一個128位散列值。

(6)網路傳輸中對用戶密碼加密擴展閱讀

數據加密標准

傳統加密方法有兩種,替換和置換。上面的例子採用的就是替換的方法:使用密鑰將明文中的每一個字元轉換為密文中的一個字元。而置換僅將明文的字元按不同的順序重新排列。單獨使用這兩種方法的任意一種都是不夠安全的,但是將這兩種方法結合起來就能提供相當高的安全程度。

數據加密標准(Data Encryption Standard,簡稱DES)就採用了這種結合演算法,它由IBM制定,並在1977年成為美國官方加密標准。

DES的工作原理為:將明文分割成許多64位大小的塊,每個塊用64位密鑰進行加密,實際上,密鑰由56位數據位和8位奇偶校驗位組成,因此只有56個可能的密碼而不是64個。

每塊先用初始置換方法進行加密,再連續進行16次復雜的替換,最後再對其施用初始置換的逆。第i步的替換並不是直接利用原始的密鑰K,而是由K與i計算出的密鑰Ki。

DES具有這樣的特性,其解密演算法與加密演算法相同,除了密鑰Ki的施加順序相反以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加密演算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數據加密

Ⅶ 網路數據加密主要有哪三種方式

一般的數據加密可以在通信的三個層次來實現:鏈路加密、節點加密和端到端加密。
1.鏈路加密

對於在兩個網路節點間的某一次通信鏈路,鏈路加密能為網上傳輸的數據提供安全保證。對於鏈路加密(又稱在線加密),所有消息在被傳輸之前進行加密,在每一個節點對接收到的消息進行解密,然後先使用下一個鏈路的密鑰對消息進行加密,再進行傳輸。在到達目的地之前,一條消息可能要經過許多通信鏈路的傳輸。

2.節點加密

盡管節點加密能給網路數據提供較高的安全性,但它在操作方式上與鏈路加密是類似的:兩者均在通信鏈路上為傳輸的消息提供安全性;都在中間節點先對消息進行解密,然後進行加密。因為要對所有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所以加密過程對用戶是透明的。

3.端到端加密

端到端加密允許數據在從源點到終點的傳輸過程中始終以密文形式存在。採用端到端加密(又稱脫線加密或包加密),消息在被傳輸時到達終點之前不進行解密,因為消息在整個傳輸過程中均受到保護,所以即使有節點被損壞也不會使消息泄露。

閱讀全文

與網路傳輸中對用戶密碼加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台網路收音機多少元 瀏覽:318
網路安全准入參數 瀏覽:946
官宣網路復試的大學有哪些 瀏覽:952
天翼網路盒子本地設置密碼 瀏覽:138
電腦新用戶怎麼連接網路 瀏覽:768
網路安全設置與配置 瀏覽:958
網路wifi一下有以下沒有怎麼處理 瀏覽:850
聯想win7找不到wifi網路 瀏覽:924
網路推廣服務費的稅收編碼是多少 瀏覽:310
如何安裝網路矩陣鍵盤 瀏覽:768
網路文學股票概念有哪些 瀏覽:211
網路教育選課哪個是在線考試 瀏覽:70
蜜糖網路wifi密碼 瀏覽:710
網路借貸的利息怎麼算 瀏覽:694
網路歌曲手機鈴聲 瀏覽:994
雙頻路由器有4個網路 瀏覽:936
特斯拉網路安全隱患 瀏覽:622
安徽聯通2g手機能用3g網路嗎 瀏覽:125
網路電視從哪找洛陽科教頻道在哪裡看 瀏覽:988
如何查看電腦網路的地址和埠 瀏覽:600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