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增強輿情意識 提高媒介素養
如何增強輿情意識,提高媒介素養。。
一、網路輿論參與者的媒體素養有待提高
近年來,網路負面和虛假言論成為影響輿論健康發展的一大阻礙。部分網路輿論主題在發布信息和發表觀點的時候散布虛假輕率的偏頗極端的言論,而網路輿論的受眾又缺乏獨立思考和理性判斷的能力,由此導致的種種亂象令人堪憂。
二、參與者媒介素養不高的成因分析
由於網路媒體開放性強,准入門檻很低,網民很容易進入網路成為網路輿論的參與者,每個人都是意見表達和意見參與的主體。由於網民群體構成復雜,不同的年齡閱歷、教育背景、社會階層使得網路輿論聲音呈現出良莠不齊。
(一)年齡結構上,我國網民多以年輕人為主。由於年輕的群體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具有比較高的參與意識,目前青年網民占國內網民總數的60.8%,其中18―24歲占總數的31.5%,25―30歲的佔18.1%。他們渴望通過自我表現來得到認同,同時又充滿熱情,表現為極強好奇心。
(二)文化程度上,逐漸向低學歷擴散。互聯網發展初期,網民相對於普通民眾,屬於學歷較高的群體。但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其用戶正在逐步向低學歷群體等擴散。近幾年來大專以上學歷網民從86%下降到現在36.2%。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上的局限性,往往使得他們對遇到的問題思考膚淺,僅僅通過表象得出不恰當的結論,易於盲從的特性使他們很容易受到集體情緒的煽動,從而無法客觀判斷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一些負面結果[1]。
(三)職業分布上看,私營企業職工以及無固定職業者居多。51.3%的網民為學生、無業遊民或自由職業者;有固定職業的網民中,41.8%的就職於私營企業。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此群體所受到的影響也日益加深,利益上矛盾也日益突出。他們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背負了更大的心理壓力,要通過網路進行渲泄和排解,表現出的行為方式就容易走極端[1]。
以上幾個群體是我國網民群體構成的主要部分,也是我國網路輿論參與者綜合素養不高的一個主要原因。若想繼續鞏固網路輿論引導工作的實效性,就必須真正地把握網路輿論參與者的這些特點和特徵。因此,如何提高網民的素養已經成為現今網路進一步發展所要面對的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因為受眾在網路中同時擔當著信息接受方與傳播方。對於一個具有高素養的人來說,不良信息有時並不能產生負面影響,反而會強化他們的正面認知,因為高素質的受眾保持了較活躍的批判思維,同時會理性地深刻分析媒體的傳播行為。培養受眾群體,使其具有主體參與意識,是改善媒體受眾生態環境的重要方面[2]。
三、全面提升網路輿論參與者的綜合素養
(一)全面提高網路媒體從業者的道德素養。「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有什麼樣的地位就有什麼樣的責任,新聞從業者應該明白自己的責任,因為媒體從業者不是一個盈利的職業,而是一個永遠將公眾利益放在最前邊的事業,膽略與見識也應該是其所要堅持的品格。這兩年有些媒體工作者用娛樂化、商業化、低俗化來換取政治和經濟利益,這是新聞從業者應當摒棄的。只有這樣,我們的新聞人面對政治權力、經濟權力時才不會放下反抗的勇氣,才不會一味迎合,也才能發掘、清理社會的蠹蟲,這樣群體事件才能在公開透明的狀態下為大眾所了解、評論、參與。新聞媒體要發揮媒體監督作用,社會要不斷進步,就是要輿論告訴我們,什麼是民眾應該做的,什麼是市場應該調節的,什麼是政府應該承擔責任的,這才是真正的媒體責任,是廣大媒體從業者應該遵守的道德素養。
(二)全面提高網路媒體從業者的職業能力。網路媒體想要出色的履行輿論引導的職責,就必須培養出一批業務過硬的專業人才。網路媒體從業者另外一個不可或缺的職業素養就是策劃能力和創新意識。當今社會,一條新聞消息的基本同時發布是常有的現象,如今一條信息這個網站發布以後,同一條信息也被其他網站轉載,同質化競爭已是各媒體網站所面臨的不爭事實。一些信息傳播者想在公眾中造成某種輿論,但它不一定能轉化成公眾的輿論。面對相同的人和事,相同的場景,能夠找到不同的視角去進行報道才是博得網民關注度的有效方式。我們從原來叫大家「看什麼」,到現在教大家「怎麼看」,策劃新聞的「新」並不局限於事實的新鮮度,還應包括視角的新穎度,要做到從萬千報道中脫穎而出,媒體人就必須具備獨到的新聞意識,客觀、公正、深刻、獨特的視角才是新聞競爭的硬本領,這樣不僅能博得網民關注度,還能從源頭上保證網路輿論的高質量,在輿論監督方面可以利用互聯網輿情監測系統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系統做監測引導,掌握負面的傳播,引導民生。
(三)重視網路意見領袖的培育,積極發揮網路意見領袖的榜樣作用。在網路輿論引導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充分重視網路名人和意見領袖的影響力,政府要著力培養一批代表官方的意見領袖、網路名人和意見領袖。他們在網上擁有大量的粉絲和追隨者,往往振臂一呼應者雲集,很多網民會理所當然的響應他們的觀點,而與之相左的意見則被置之不理或惡意對抗。很多現象都說明,當網路輿情發生時,僅憑官方一家之言,往往難以讓公眾信服,政府需要第三方的幫助。政府要探索路子,主動培育這樣一批意見領袖,他們可以是社會名人、官員政要、草根領袖,這些人平時在網上擁有很高的人氣和大量的粉絲,他們介於政府和普通民眾之間,更像是中立的第三方,在一些輿論焦點問題上,政府可以借用他們的觀點來為自己申辯,這樣就可以緩沖輿論對自身的直接攻擊,同時又可以在輿論引導過程中獲得一個幫手,巧妙地引導網路輿論走向。因此,政府部門可以考慮加強與意見領袖的溝通與合作,通過他們的代言,將政府的意見傳遞給受眾,這與政府的政務微博相比,具有更好的傳遞效果。
(四)培養網民責任意識,提高網民媒介素養。法律的實施需要人民群眾的理解和遵守,傳媒輿論合力的傳播效果需要人們的支持和配合,網民自身的責任意識和媒介素養是實現網路輿論引導的重要保證。正確引導網路輿論不僅是國家和主流媒體的責任,作為網路輿論主體的網民更是責無旁貸,必須樹立這種責任意識,在享受網路輿論平台帶來的言論自由的同時,也就相應的肩負了遵守社會公德和維護輿論秩序的責任和義務。然而,隨著網民數量的激增和低學歷化發展趨勢的愈加明顯,我國網民的個人素質也愈發參差不齊,部分網民缺乏足夠的社會責任感和自省意識,致使網路謠言的散播,對此,我們應該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讓廣大網民了解到網路對提高我們生活質量的種種助益,認識到維護網路輿論環境利人利己的重要意義,促進我國網民社會責任感的提升,規范網民的輿論行為。
『貳』 如何加強社交媒體網路的輿情風險管控
一、做好輿情預警監測,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受到互聯網特性的影響,網路輿情危機的爆發具有突發性,而健全應急管理預案對輿情危機的形成與發酵影響明顯。遲緩的危機應急管理容易引發輿論的質疑和批判,導致不良後果。因此應對負面輿情,要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啟用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系統內的預警支持功能做好輿情預警監測,建立輿情研判機制,及時發現負面苗頭及時處置。同時完善事件本身的重建、補償、調查、追究機制和信息流通的報告、指揮、發布、溝通機制。
二、發揮媒介宣傳作用,做到信息公開透明。事實上,突發事件演變為輿情危機,多數時候是由於真實信息傳播出現真空引起。而信息公開透明既可以滿足公眾知情權,同時還可以杜絕謠言傳播維護政府公信。在 「人人麥克風」的多元開放性網路輿情環境中,疏導輿情危機,要善於利用微博等新興媒介,發揮其強大的輿論宣傳力,及時發布真實權威信息,引導輿論的正確走向。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輿情動態收集分析和梳理,提煉輿論關切點,從而在信息公開過程中有針對性解答公眾輿論質疑。
三、謹慎處置公眾監督,積極應對負面輿情。突發事件在演變過程中,因社會性,會在傳播過程中遭到各種質疑、批評、追問、謠傳甚至謾罵。此時,如何面對這些質疑批評並作出合理的引導對於化解輿情危機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在基於事件事實和公眾訴求的前提下及時做出回應,言語要警惕官腔官調,應充分考慮公眾述求來處置問題。與媒體和大眾平交流時應降低姿態,保證平等溝通。對於確是部門失責行為要敢於認錯,避免因逃責嫌疑誘發新的輿情危機。
四、勇於直面輿論爭議,尋求輿論良性互動。在輿情應對過程中,相關部門不應局限在事件發生時官方的各種權威信息發布,對於輿論中帶有明顯失實、非理性、發泄式的言論,當事部門要以普通網民的身份,到輿論場域中和群眾展開「正面辯論」,通過真切的交流互動以正視聽。在網路引導過程中,要善於用公眾易接受的形式解讀法律條文和政策方針,需求與公眾保持良性的輿論互動,在真誠溝通中贏得公眾的理解和支持。
五、提升危機防範意識,真切關懷民眾權益。時下,網路輿論監督、網路問政走熱促進了社會管理的更加規范化,但無形中也給一些地方政府造成了壓力。因此,應對輿論監督,政府不能僅靠事後被動應對,而應提升自身危機防範意識,從現實根源入手,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加強自身管理和監督,這樣其公信力自然得到提升,輿情環境也會風平浪靜。
『叄』 如何加強和改進網路時代的文化管理
依法辦網,就是要在網路建設中講好中國故事。媒體的核心競爭力是生產優質產品的能力,其中最根本的是新聞信息和思想文化產品。網路媒體要始終將社會效益擺在首位,講好中國故事,積極傳播正能量。要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嚴守「七條底線」,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要堅持文明辦網,遵守公序良俗,杜絕利用色情、暴力、低俗、負面新聞博取瀏覽量、點擊率的行為。要充分發揮網路媒體的優勢和特點,重構內容生產模式和流程,重視和用好大數據、雲計算和移動互聯技術,優化媒體內容製作、存儲、分發流程,提升數據處理能力,有針對性地推出優質感人、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網路文化產品和服務。依法辦網,就是要在網路建設中做好輿論引導。互聯網的開放性使得網上輿論往往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網路媒體必須牢記肩負的輿論導向重任,主動依法做好輿論引導。要堅持主動作為,加強議題設置和組織策劃,牢牢把握好話語引導的主動權,搶占輿論制高點。要積極團結和培養網路名人,發揮其意見領袖作用。要堅持依法對論壇、博客、微博、微信、新聞跟帖等互動環節進行科學管理和正確引導,當好「把關人」,壓縮違法和不良信息生存的空間,保障網民文明、理性、友善交流的權利。要探討成立網上社會組織,發揮網民主動性;探討建立網民和網上組織信用記錄,使遵法守法成為全體網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為。依法辦網,就是要在網路建設中確保運行安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必須以安全為前提。當前,網上組織串聯、網下實施犯罪的案例屢見不鮮,個人信息泄露、二維碼掃描陷阱、移動快捷支付詐騙、移動應用惡性競爭等不良現象時有發生,互聯網版權糾紛不勝枚舉,甚至網站自身也經常成為黑客攻擊的對象。網站主辦者要嚴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加強對本網站違法有害信息的監管和處理,結合互聯網傳播特點,確保網路信息安全流動。決不讓互聯網成為攻擊的利器、犯罪的溫床。要增強技術防護水平,提高自身安全維護能力。依法辦網,就是要在網路建設中強化隊伍素質。網路媒體從管理到經營,從內容生產到技術支撐,選人用人是關鍵。要重視人才使用。真正把政治強、業務精、經驗豐富、立場堅定的人才選派到最合適、最需要、最核心的崗位,發揮關鍵作用。要建立完善的人才選拔培養機制,拓寬選人用人視野,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要強化教育培訓。完善從業人員職業培訓和資格認證制度。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新聞宣傳政策、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等教育,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政治素質、法治意識和業務能力。要加強人員管理。堅決禁止網站從業人員通過采編、發布、轉載、刪除新聞信息,干預搜索結果,或者通過其他手段謀取不正當利益的「非法網路公關」行為。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重大任務,對我國的互聯網治理是一個重大機遇,為網路媒體的發展提供了前進方向和基本遵循。作為網路媒體,理應堅持依法辦網,不斷改革創新,為實現網路健康發展、網路運行有序、網路文化繁榮、網路生態良好、網路空間清朗的目標而共同努力。當前,我國網站總數將近400萬個,網民規模達6.32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5.2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6.9%。網路社會早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虛擬社會,而是現實社會在網路上的反映和延伸,是現實社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要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完善網路信息服務、網路安全保護、網路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依法規范網路行為。推進網路空間法治化,實現依法治網,需要互聯網管理者、網站主辦者和廣大網民共同參與、共同努力。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三者之間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作為網站主辦者,理應主動自覺地做依法辦網的踐行者和推進網路空間法治化的引領者。依法辦網是加強依法治網的關鍵環節。法治的核心是契約,互聯網法律法規就是互聯網管理者、網站主辦者和廣大網民之間建立的契約。網站必須自覺按照契約精神依法辦網,主動進行自我管理,而不是讓政府代替自己去管網;網站必須對自身的內容、渠道、平台負責,引導網民主動依法上網。只要網站主辦方堅持依法辦網,便可以減輕互聯網管理者的壓力,實現網民依法上網也自然水到渠成。依法辦網是網站良性發展的必然選擇。近年來,隨著《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出台,我國互聯網法律框架已基本形成。以往個別網站靠犯規或「打擦邊球」來謀取利益的行為只會自斷生路。在完善的法律法規和網民自覺監督下,網站只有選擇自覺依法辦網,加強管理、守法經營,才能實現順利發展。依法辦網是維護網民權益的根本保證。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革命,層出不窮的互聯網應用創新,早已融入了社會的方方面面,推動著經濟社會發展,改變著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便利和寬廣的眼界。但在互聯網的廣泛、開放、便捷背後,謠言、暴力、低俗等信息屢禁不止,網路詐騙、人肉搜索等損害網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現象屢有發生。網站必須主動依法辦網,積極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才能切實維護網民權益,使網路信息技術真正成為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助推器」。依法辦網,就是要在網路建設中堅持黨管媒體。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路媒體獲取信息,媒體格局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互聯網的媒體屬性越來越強,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網路媒體建設關系著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必須堅持黨管媒體的原則,健全適應網路媒體特點的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確保網路新聞宣傳的領導權掌握在黨和人民手中。要堅持正確導向,加強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確保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安全,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使黨的主張真正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要重視網路媒體組織建設,推動黨組織向網路媒體領域延伸,主動幫助網站,尤其是民營網站建立健全黨組織,指導開展組織活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發展黨員積極分子,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切實發揮黨組織在網路媒體中的戰斗堡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