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如何走出網路依賴的論文

如何走出網路依賴的論文

發布時間:2024-01-10 21:55:36

『壹』 正確對待網路議論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正確對待網路議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互聯網的廣泛普及,網路已經悄無聲息地進入了大學校園。互聯網在給大學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巨大歡樂、快捷和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效應,如沉迷網路、網路交友不慎、接收不良信息、利用網路從事違法違紀現象等等。目前,大學生網路成癮已經成為高校管理者、學生家長頗為頭疼的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此處引用的出處)有研究表明:我國現有的網迷總數中,大學生佔60%以上,10%的大學生有網路成癮的傾向。數百所大學的在讀學生因為網路成癮出現成績下降、學分不達標的情況,其中一些學生被降級、試讀,瀕臨退學邊緣。大學生網路行為安全已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教育問題,應引起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的高度重視和思考。下面就是我擔任輔導員後接觸的一例網路成癮工作案例。

王某,男,河南人,系我校20xx級的一名學生。由於其入校成績較為優秀且個人能力較好,故入學之後被選為班級的學習委員。大一上學期,王某在班級里工作積極認真,學習刻苦努力,平時上課總是坐在前三排,任課老師對這個學生的印象都很好。但是大一下學期開學後,王某開始無故曠課,也開始通宵地打網路游戲,起初只是偶爾的幾次,到期末網吧幾乎成了他生活的主戰場。也因此,王剛在大一下學期掛了3科,其中包括掛科率極低的科目。大二開學後,王剛不再擔任學習委員,無故曠課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王剛的變化引起的我的關注,找其做思想工作,但是效果不明顯。之後我便找同學深入了解王剛從大一下學期的具體情況,其實原因很簡單:王剛在大一寒假期間迷戀上了一款流行的網路游戲。大一下學期開學後,仍然迷戀於網路游戲不能自拔,他不僅把大量的時間、精力花在這個游戲上,而且為了跟其他「游戲戰隊」的成員一起練級,常常日夜顛倒,通宵上網,不但嚴重影響了作息,使他不能按時上課、認真學習,而且還影響了同宿舍同學的學習生活,宿舍關系一度緊張。

在了解到以上情況之後,我又一次主動找王剛談心,耐心向其講解迷戀網路的危害性,希望王剛端正態度戒除網癮。王某的態度很誠懇,表示一定會改正錯誤,重新開始努力學習。但是,這次談心的效果只維持了一天,王某又開始了他的游戲生活。鑒於這一次談話的失敗,經過慎重考慮,我選擇先從家長及同學那裡了解王某的家庭情況及日常生活情況著手,經過調查了解,使我對王某的一些個人情況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也為下次談話找到了一定的依據和基礎,也增加了我對下次談話成功的信心。經過充分的准備,我選擇了一個合適的機會找到了王某,這次談話我不再對王剛提出學習生活方面的要求,而是先請王某給我講述為什麼會沉迷網路游戲,在游戲過程中有什麼感受。通過談心了解到:雖然以前認真學習,但是成績一直處於班級中等水平,未達到自己「名列前茅」的要求,很沒有「成就感」。尤其大學的學習不似高中時繁忙緊張,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里,其接觸到了網路游戲,游戲中光怪陸離的'畫面和一級一級升級的成就感深深的吸引了他而不能自拔。聽完王某的陳述後我又把家長及同學對他的正面印象告訴了他,並且向他說明了家長、老師及同學對他的期望。聽完後王某確實非常感動,當著我的面向我保證以後不再陷入網路游戲,要重新振作並把精力轉移學習上。

針對以上了解的情況,我給王某制定了幾個走出「網路沉迷」的處方:

(1)從思想上啟發引導他。在學習中偶爾的失意是很正常的,關鍵是不能輕言放棄,尤其是不能自己放棄自己,大學處於學校到社會的過渡階段,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學會接受生活、學習中偶爾的失意,而不能放棄。讓他能在心理上對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態度擺正。

(2)指導王某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使他的學習生活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3)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王某設立可行的短期目標,安排同學在學習上幫助他,請相關代課老師多多給予關注,如在課堂上對他多提問一些,對其要求相對嚴格等,加強王某的自律性,也使他逐步樹立自信,同時也無形中加強了班級的學風建設。

(4)生活上關心他。幫助他一起制定詳細的作息時間,使他的日常生活合理、有序。同時請同宿舍的同學做好監督,逐步減少王某花在網路游戲的時間和精力。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在同學們的幫助下,王某終於走出了「游戲生活」,恢復到了以往認真學習的狀態,學習成績也得到了穩步提高。

這一案例使我深深地體會到,要做好大學生的教育工作,特別是對待網路問題,是作為與學生接觸最多、了解學生最多的輔導員的工作的重中之重。輔導員只有在學生工作中仔細分析每一位學生的情況,用心去體貼、感化學生,才能把學生工作做好。用自己的愛心、耐心細心換來學生的真心。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與完善,有力地促進了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同時,也給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勢下,高校教育工作的環境、內涵和對象也相應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原有的教育工作方法和手段已經出現了一定的不適應。當前,高校教育工作的變化主要呈現以下兩個方面的特點:從教育工作的環境來看,由於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教育工作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市場經濟在極大地解放生產力的同時,也給人們的生活領域和認知領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從教育工作的對象來看,當代大學生同以前相比,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思想活躍,他們獲取各種信息的渠道更復雜、信息量更大。但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處在形成時期,不夠成熟,極易受到不良思想、信息的影響。在當今社會主義新形式、新時期要做好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尤其在建設和諧校園的今天,要做好高等院校的學生教育、輔導工作,迫切需要積極探索高校教育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通過案例的了解,我認為而應對這些變化,高校輔導員工作應建立在深入、耐心地了解學生真實情況的基礎上,以真誠和恰當的激勵為新時期高校大學生教育工作的切入點,扎實推進高校教育工作。

第一,做到對學生真實情況的深入、耐心的了解。長期以來,高校輔導員一直都十分重視大學生各個方面的發展,但有時教育方式的不甚恰當或是耐心程度不夠,或是較多地停留在召開班會的層面上。事實證明這些溝通方式收效甚微,個別需要幫助的學生並未得到切實的改善和進一步的提高。因此,我認為應該在輔導員教育過程中更多地側重於實踐環節。

第二,落實輔導環節,更多側重於進行一對一的幫助。在了解到某一位同學生活或是學習中存在困難,作為輔導員,應該真誠主動去幫助他,同時調動相關因素,如班級同學,為其提供在生活、學習上更為及時的幫助。加強與學生的溝通,這樣不僅有利於贏得他們的信任,也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第三,做好個案分析,及時總結經驗。很多學生個案並不是個別學生的問題,而很有可能會是一部分學生會出現的問題,所以作為大學輔導員在大學生的輔導工作中很有必要認真分析出現的學生個案,分析其問題出現的原因,在深入、耐心地了解學生真實情況的基礎工作下,防患於未然,盡量避免同類學生個案的發生。同時認真分析個案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過程中的經驗、教訓,以便在以後的大學生輔導工作中做得更加完美。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做學生思想工作的效果,與前期基礎工作的細致程度密切相關,只有深入、耐心地去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才能「對症下葯」,同時帶動周圍的同學,以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更好地做好高等院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

『貳』 青少年網路成癮的論文摘要

摘要簡單的陳述論文的大概就可以了。比如:青少年網路成癮一直以來都是國內外研究的熱點,特別是近期關於網癮治療等問題引起了國內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在過內外各項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文獻綜述,問卷調查和一些訪談闡述了我國青少年網路成癮的現象及原因,特別針對青少年網路成癮等問題做了進一步研究,並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
現狀和原因一般就寫正文里吧。。下面是一些網路成癮現狀和原因的文獻綜述。網路成癮綜合症於1994年由紐約一位精神醫生格登博雷提出。臨床是指患者對互聯網過度依賴而導致的明顯的心理異常症狀或伴隨的生理受損現象。
美國心理學年會報告相關研究統計,上網人群中存在網路成癮綜合症的佔6%,而青少年是網路成癮綜合症的高發人群。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至少14%的在校學生符合網路成癮標准。2005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播出了一部描寫青少年網路成癮的電視劇,之後,竟有幾萬名家長給導演寫信:「這就像我們家的故事。」2008年,美國相關機構稱,網癮將被劃入精神疾病的范疇。截至今年3月,有數據表明,美國竟有1/10的人有網癮。美國教育與醫療結構稱,網癮成為了讓全美頭疼的頑疾。
韓國的互聯網普及率堪稱世界第一,有超過75%的國民上網,因此染上網癮的網民也逐年增加。在韓國,網癮被稱為「網路中毒症」。據韓國行政安全部統計顯示,韓國有200多萬人患有「網路中毒症」,從年齡層來看,青少年網民有14.3%的人患有該症。而且,讓人擔心的是,小學生網路中毒者的數量在不斷增加,有38%的小學生在入學前就開始接觸網路。一位韓國心理醫學專家指出,學生患上「網路中毒症」後,開始逃學去網吧,或自己躲在家裡上網玩游戲。更嚴重者甚至因為父母限制上網而離家出走。如果不加以重視,這種心理疾病會給社會帶來極大危害,因為「網路中毒症」的患者往往是那些性格孤僻、不適應社會生活的人,他們有時甚至有反社會情緒,一旦這種情緒爆發出來,後果將非常嚴重。指出了網癮可能產生的社會問題。
而在我國青少年網民中近三成存在網路成癮。25歲以下的青少年佔了85%以上,並且正在以每年翻一番的驚人速度增長,其中有部分青少年學生沉迷於網路,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個性發展不全面等結果。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動員社會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社會環境。青少年網路問題,理應引起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和高度重視。
根據《中國青少年網癮數據報告(2005)》網癮青少年占總人數的13.2%,而存在傾向的佔13%,13-17歲的網民中網癮比例達到,17.1%18-23歲的佔13.7%,30-35歲中佔12%。其中初中生23.2%失業無固定職業的佔21%職高佔20.5%高中生佔10.1%可見大多數網癮網民都存在於學生也就是青少年當中。為現階段我國青少年網路成癮問題提供了明確的現象表示。
台灣金車基金會在台灣中小學中進行問卷調查發現74%受訪者出現網路沉迷徵兆;70%的因網路斷線而心情變壞或不安;44%的上網時間會比預估時間長,上網時間愈來愈久的佔26%,26%會用上網類撫平情緒;25%遇到問題就想上網。可見網路成癮已成為比較普遍的社會現象,多數青少年上網已成為一種不自覺的難以中斷的,或用於麻醉神經的一種行為。
一些網路成癮研究專家已開始對網路成癮的原因進行深入研究,網路成癮研究專家陶宏開教授在其連載《向網癮開戰》中指出:網路成癮是孩子不會正常做人的一個表現。孩子生來就是一張白紙,他需要接受教育,需要有人在前面的道路上給予指導網癮不是孩子天生的錯。為網癮產生的原因指出的具體方向,也給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指明了道路。
陶然教授在第七屆網博會中國青少年網路發展論壇中提出:網癮並不僅僅是一種精神上對青少年注意力等方面有影響,其指出了網癮對青少年大腦有所損傷,從生理上對青少年產生很大危害,而且網癮產生的伴隨症也對青少年產生很大影響。提出了網癮葯物治療的必要性。

2.原因
1.家庭因素
李濤、張蘭君的研究發現,網路成癮傾向者與非網路成癮傾向者的父母教養方式存在明顯的差異,網路成癮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顯現出更少的情感溫暖、理解,更高的拒絕否認和懲罰嚴厲,這可能是導致大學生網路成癮傾向的重要原因。王盼、甘怡群等的研究證實了這一點。席震芳、張曉陽的研究顯示,網路成癮組與非網路成癮組的父母教養方式差異顯著;男生網路成癮傾向的家庭預測因素依次為母親拒絕否認、家中能上網、父親懲罰嚴厲、單親、父親過度保護女生網路成癮傾向的預測因素依次為母親拒絕否認、家中能上網。閆春梅、楊鳳池的研究表明,在網路成癮青少年父母教育方式方面,父親負責組表現出過分干涉和保護,母親負責組表現出缺乏情感溫暖和理解、過分干涉和拒絕否認,以上方面均有顯著性差異。
高巍、黃碧齋的研究證實,網路成癮青少年與對照組青少年在家庭環境各因素上,包括家庭結構、父母關系、親子關系、教育態度、父親文化、母親文化、父親職業、母親職業等方面有顯著差異;網癮青少年在單親家庭、父母親的文化水平低(小學及以下) 、父母不恰當的教育態度(粗暴懲罰、不管不問、溺愛、金錢獎勵) 、不良的親子關系(不和、敵意)等方面顯著高於對照組。作者認為,不良的家庭教育環境以及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是造成青少年上網成癮的主因。吳浩生、張春和等的調查發現,不同家庭類型、不同學校類別的學生網路成癮發生率均具有統計學差異。生活在核心家庭(只有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的家庭)和大家庭(祖父母、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的家庭)環境的青少年發生網路成癮的幾率分別是其他家庭類型青少年的0. 68 和0. 58倍。袁碧濤、周麗等的研究認為,父親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網路成癮率越低,原因可能是父親在家庭中威嚴的地位和教育的方式佔主導地位,文化程度越高的父親越注重與子女的溝通交流,引導幫助子女健康上網,導致網路成癮率降低。
2.學校教育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至少14%的在校學生符合網路成癮標准。表明網路成癮問題在高等院校中也依然存在。特別是我國只重分數,教書不育人的應試教育,使孩子缺乏理想,厭惡學習,一旦接觸網路游戲和網聊就容易上癮,沉迷其中。徐耀聰余雯雯王立新的研究證明了這一點,由於在應試教育下升學和考試的壓力、人際關系的緊張, 為了逃避生活或獲得自我實現的成就感, 使青少年轉向網上尋求一種寄託。
3.社會問題
劉超在研究中指出我國不健全的網路安全制度主要是網路環境凈化和監管力度不夠。許多程序製作者和網吧經營者道德、素質低下, 以致造成網路環境的污染和網吧規范性不強。法律明文規定網吧不得對未成年人開放,但是仍然有的網吧為了牟取暴利而向允許未成年人進入, 甚至有的還專門提供色情影片來吸引青少年。
而對於網路當中存在的網路亞文化,蘆琦在研究中指出網路亞文化並不是指網路文化本身,而是指其中某些帶有消極因素,甚至是帶有反社會傾向的文化成分一群以寄居網上虛擬社區與進行網路交往為主要生活方式、以喜好追逐網路色情、網上暴力、網上黑色信息為樂趣,或以抵制或反抗社會約束為主要行為方式的人所共同形成的價值觀念及社會認知的總和。
在這之外還有從網路和青少年個體本身出發尋求網路成癮的研究。莫拉汗—馬丁、舒馬赫(Morahan - Martin, Schumacher,2000 )對277名美國大學生的研究發現,孤獨感和網路過度使用相關。孤獨的個體感到孤獨、情緒低落或焦慮時,便會更多地上網,互聯網成為他們調節負面情緒、尋求情感支持的一種方式。阿米蔡—汗博格和本—阿茲(Amichai -Hamburger& Ben - Artzi, 2003)對網路成癮的女性進行研究,發現是孤獨的女性沉溺於網路而不是網路成癮導致了孤獨。神經質的、孤獨的女性傾向於更多地使用互聯網上的社會性服務。楊用貝克抑鬱量表研究了抑鬱和網路成癮的關系。結果發現,中度至嚴重的抑鬱水平與網路成癮相關,抑鬱可能是導致網路成癮的一個主要因素 。阿姆斯特朗(Armstrong)等的研究發現低自尊者有較高的網路成癮傾向,並推測網路成癮者可能是因為社交技能差,自信心低,從而利用網路作為逃避的手段網路的特點具有導致青少年網路成癮的傾向。
另一方面,約翰•舒勒(John Suler, 1996指出,數字化的人、關系和群體使人類相互作用的時空和方式得以延伸。他把人類在網路空間這一新型社會領域中獨特的心理體驗總結為九個特點:有限的感知經驗;靈活而匿名的個人身份;平等的地位;超越空間界限;時間延伸和濃縮;永久的記錄;易於建立大量的人際關系;變化的夢幻般體驗;黑洞體驗。而正是這些特點對某些網路使用者構成了難以抗拒的吸引力,使他們沉溺其中。楊(Young)的ACE模型闡釋了網路成癮的形成原因。模型中的A、C、E分別為Anonymity (匿名性) , Convenience (便利性) 和Escape (逃避現實)的縮寫。匿名性是指人們可以在網路中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因而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而不必擔心誰會對自己有所傷害;便利性是指網路使用者可以足不出戶地通過網路完成自己想做的事;逃避現實是指人們可以在網路中尋找安慰和感情支持。楊認為,正是網路的上述特點誘使人們沉迷於虛擬的網路世界。周倩等從「傳播游戲和快感」的角度來探討網路成癮的問題,認為網路用戶在使用網路的過程中會產生「溝通快感」,這種快感會吸引用戶過度使用網路而導致網路成癮。其研究發現,成癮者比非成癮者在BBS, E - mail及網路游戲上花費較多的時間,而在所有的預測網路成癮的變數中,「網路使用的樂趣感」是網路成癮現象的最佳預測項目。崔麗娟、趙鑫等的研究表明,網路可以滿足青少年多方面的需求(如人際交往、自我實現、游戲等等) ,容易使得青少年對網路形成依賴,網路依賴會導致諸如考試失敗不理想、學習負擔重、升學壓力等與學業有關的生活事件,當學業出現問題時,外界環境如學校和家長會對青少年施加壓力,青少年會因此更渴望在網路中尋找慰藉。
策略:1.家長必須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學習吸收新觀念
2.改善教育方式,杜絕家庭暴力和冷暴力。
a.加強親子溝通,多觀察青少年日常行為,了解青少年思想動態
b.多傾聽孩子訴說,理解孩子網路成癮的原因。
c.是青少年多參與日常戶外活動,多帶其進行旅遊之類行程
d.擴大青少年人際交往面,提高其人際交往能力
e.培養孩子自製力,提高其責任感
3.通過外界其他途徑幫助自己解決網路成癮問題,比如心理醫生等

閱讀全文

與如何走出網路依賴的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ip網路攝像機軟體 瀏覽:648
通過網路表達哪些民情民意 瀏覽:977
山上網路聯通和電信哪個好 瀏覽:280
安徽無線網路代碼 瀏覽:919
網路配件哪個平台好 瀏覽:899
哪個網路電視機資源多 瀏覽:860
榮耀8a手機能用電信網路嗎 瀏覽:307
華為手機丟了沒有網路能找回來嗎 瀏覽:374
蘋果8p怎麼黑解網路鎖 瀏覽:237
移動聯通電信網路電視有無線的嗎 瀏覽:516
沈陽理工大學計算機網路原理 瀏覽:43
電腦網路顯示鏈接但無網路 瀏覽:751
海珠網路營銷哪裡靠譜 瀏覽:698
華為電視盒子和網路電視哪個好 瀏覽:278
廣發網路提現密碼 瀏覽:721
縮寫網路語言有哪些 瀏覽:241
聯通手機卡網路連接不可用 瀏覽:748
近段手機網路非常不好是怎麼回事 瀏覽:618
多少網路詐騙 瀏覽:786
網路臨時故障什麼意思 瀏覽:861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