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僅有軸突如何構成神經網路

僅有軸突如何構成神經網路

發布時間:2024-01-10 18:59:20

❶ 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

(1)結構:許多樹突(dendrite)用於輸入,一個軸突 (axon)用於輸出。

(2)特性:興奮性和傳導性。興奮性是指當信號量超過某個閾值時,細胞體就會被激活,產生電脈沖。傳導性是指電脈沖沿著軸突並通過突觸傳遞到其它神經元。

(3)有兩種狀態的機器:激活時為「是」,不激活時為「否」。神經細胞的狀態取決於從其他神經細胞接收到的信號量,以及突觸的性質(抑制或加強)。

(1)神經元——不重要

① 神經元是包含權重和偏置項的 函數 :接收數據後,執行一些計算,然後使用激活函數將數據限制在一個范圍內(多數情況下)。

② 單個神經元:線性可分的情況下,本質是一條直線, ,這條直線將數據劃分為兩類。而線性分類器本身就是一個單層神經網路。

③ 神經網路:非線性可分的情況下,神經網路通過多個隱層的方法來實現非線性的函數。

(2)權重/參數/連接(Weight)——最重要

每一個連接上都有一個權重。一個神經網路的訓練演算法就是讓權重的值調整到最佳,以使得整個網路的預測效果最好。

(3)偏置項(Bias Units)——必須

① 如果沒有偏置項,所有的函數都會經過原點。

② 正則化偏置會導致欠擬合:若對偏置正則化,會導致激活變得更加簡單,偏差就會上升,學習的能力就會下降。

③ 偏置的大小度量了神經元產生激勵(激活)的難易程度。

(1)定義:也稱為轉換函數,是一種將輸入 (input) 轉成輸出 (output) 的函數。

(2)作用:一般直線擬合的精確度要比曲線差很多,引入激活函數能給神經網路 增加一些非線性 的特性。

(3)性質:

① 非線性:導數不是常數,否則就退化成直線。對於一些畫一條直線仍然無法分開的問題,非線性可以把直線變彎,就能包羅萬象;

② 可微性:當優化方法是基於梯度的時候,處處可導為後向傳播演算法提供了核心條件;

③ 輸出范圍:一般限定在[0,1],使得神經元對一些比較大的輸入會比較穩定;

④ 非飽和性:飽和就是指,當輸入比較大的時候輸出幾乎沒變化,會導致梯度消失;

⑤ 單調性:導數符號不變,輸出不會上躥下跳,讓神經網路訓練容易收斂。

(1)線性函數 (linear function)—— purelin()

(2)符號函數 (sign function)—— hardlim() 

① 如果z值高於閾值,則激活設置為1或yes,神經元將被激活。

② 如果z值低於閾值,則激活設置為0或no,神經元不會被激活。

(3)對率函數 (sigmoid function)—— logsig()

① 優點:光滑S型曲線連續可導,函數閾值有上限。

② 缺點:❶ 函數飽和使梯度消失,兩端梯度幾乎為0,更新困難,做不深;

                ❷ 輸出不是0中心,將影響梯度下降的運作,收斂異常慢;

                ❸ 冪運算相對來講比較耗時

(4)雙曲正切函數(hyperbolic tangent function)—— tansig()

① 優點:取值范圍0中心化,防止了梯度偏差

② 缺點:梯度消失現象依然存在,但相對於sigmoid函數問題較輕

(5)整流線性單元 ReLU 函數(rectified linear unit)

① 優點:❶ 分段線性函數,它的非線性性很弱,因此網路做得很深;

                ❷ 由於它的線性、非飽和性, 對於隨機梯度下降的收斂有巨大的加速作用;

② 缺點:❶ 當x<0,梯度都變成0,參數無法更新,也導致了數據多樣化的丟失;

                ❷ 輸出不是0中心

(6)滲漏型整流線性單元激活函數 Leaky ReLU 函數

① 優點:❶ 是為解決「ReLU死亡」問題的嘗試,在計算導數時允許較小的梯度;

                ❷ 非飽和的公式,不包含指數運算,計算速度快。

② 缺點:❶ 無法避免梯度爆炸問題; (沒有體現優於ReLU)

                ❷ 神經網路不學習 α 值。

(7)指數線性單元 ELU (Exponential Linear Units)

① 優點:❶ 能避免「死亡 ReLU」 問題;

                ❷ 能得到負值輸出,這能幫助網路向正確的方向推動權重和偏置變化;

                ❸ 在計算梯度時能得到激活,而不是讓它們等於 0。

② 缺點:❶ 由於包含指數運算,所以計算時間更長;

                ❷ 無法避免梯度爆炸問題; (沒有體現優於ReLU)

                ❸ 神經網路不學習 α 值。

(8)Maxout(對 ReLU 和 Leaky ReLU的一般化歸納)

① 優點:❶ 擁有ReLU的所有優點(線性和不飽和)

                ❷ 沒有ReLU的缺點(死亡的ReLU單元)

                ❸ 可以擬合任意凸函數

② 缺點 :參數數量增加了一倍。難訓練,容易過擬合

(9)Swish

① 優點:❶ 在負半軸也有一定的不飽和區,參數的利用率更大

                ❷ 無上界有下界、平滑、非單調

                ❸ 在深層模型上的效果優於 ReLU

每個層都包含一定數量的單元(units)。增加層可增加神經網路輸出的非線性。

(1)輸入層:就是接收原始數據,然後往隱層送

(2)輸出層:神經網路的決策輸出

(3)隱藏層:神經網路的關鍵。把前一層的向量變成新的向量,讓數據變得線性可分。

(1)結構:僅包含輸入層和輸出層,直接相連。

(2)作用:僅能表示 線性可分 函數或決策,且一定可以在有限的迭代次數中收斂。

(3)局限:可以建立與門、或門、非門等,但無法建立更為復雜的異或門(XOR),即兩個輸入相同時輸出1,否則輸出0。 (「AI winter」)

(1)目的:擬合某個函數      (兩層神經網路可以逼近任意連續函數)

(2)結構:包含輸入層、隱藏層和輸出層 ,由於從輸入到輸出的過程中不存在與模型自身的反饋連接,因此被稱為「前饋」。    (層與層之間全連接)

(3)作用: 非線性 分類、聚類、預測等,通過訓練,可以學習到數據中隱含的知識。

(4)局限:計算復雜、計算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最優解,通常要將它們與其他網路結合形成新的網路。

(5)前向傳播演算法(Forward Propagation)

① 方法:從左至右逐級依賴的演算法模型,即網路如何根據輸入X得到輸出Y,最終的輸出值和樣本值作比較, 計算出誤差 。

② 目的:完成了一次正反向傳播,就完成了一次神經網路的訓練迭代。通過輸出層的誤差,快速求解對每個ω、b的偏導,利用梯度下降法,使Loss越來越小。

② 局限:為使最終的誤差達到最小,要不斷修改參數值,但神經網路的每條連接線上都有不同權重參數,修改這些參數變得棘手。

(6)誤差反向傳播(Back Propagation)

① 原理:梯度下降法求局部極值

② 方法:從後往前,從輸出層開始計算 L 對當前層的微分,獲得各層的誤差信號,此誤差信號即作為修正單元權值的依據。計算結束以後,所要的兩個參數矩陣的 梯度 就都有了。

③ 局限:如果激活函數是飽和的,帶來的缺陷就是系統迭代更新變慢,系統收斂就慢,當然這是可以有辦法彌補的,一種方法是使用 交叉熵函數 作為損失函數。

(1)原理:隨著網路的層數增加,每一層對於前一層次的抽象表示更深入。在神經網路中,每一層神經元學習到的是前一層神經元值的更抽象的表示。通過抽取更抽象的特徵來對事物進行區分,從而獲得更好的區分與分類能力。

(2)方法:ReLU函數在訓練多層神經網路時,更容易收斂,並且預測性能更好。

(3)優點:① 易於構建,表達能力強,基本單元便可擴展為復雜的非線性函數

                      ② 並行性號,有利於在分布是系統上應用

(4)局限:① 優化演算法只能獲得局部極值,性能與初始值相關

                      ② 調參理論性缺乏

                      ③ 不可解釋,與實際任務關聯性模糊

(1)原理:由手工設計卷積核變成自動學習卷積核

(2)卷積(Convolutional layer): 輸入與卷積核相乘再累加 (內積、加權疊加)

① 公式:

② 目的:提取輸入的不同特徵,得到維度很大的 特徵圖(feature map)

③ 卷積核:需要訓練的參數。一般為奇數維,有中心像素點,便於定位卷積核

④ 特點:局部感知、參數變少、權重共享、分層提取

(3)池化(Pooling Layer):用更高層的抽象表達來表示主要特徵,又稱「降采樣」

① 分類: 最大 (出現與否)、平均(保留整體)、隨機(避免過擬合)

② 目的:降維,不需要訓練參數,得到新的、維度較小的特徵

(4)步長(stride):若假設輸入大小是n∗n,卷積核的大小是f∗f,步長是s,則最後的feature map的大小為o∗o,其中

(5)填充(zero-padding)

① Full模式:即從卷積核(fileter)和輸入剛相交開始做卷積,沒有元素的部分做補0操作。

② Valid模式:卷積核和輸入完全相交開始做卷積,這種模式不需要補0。

③ Same模式:當卷積核的中心C和輸入開始相交時做卷積。沒有元素的部分做補0操作。

(7)激活函數:加入非線性特徵

(8)全連接層(Fully-connected layer)

如果說卷積層、池化層和激活函數層等是將原始數據映射到隱層特徵空間(決定計算速度),全連接層則起到將學到的「分布式特徵表示」映射到樣本標記空間的作用(決定參數個數)。

參考:

[1]  神經網路(入門最詳細)_ruthy的博客-CSDN博客_神經網路演算法入門

[2]  神經網路(容易被忽視的基礎知識) - Evan的文章 - 知乎

[3]  人工神經網路——王的機器

[4]  如何簡單形象又有趣地講解神經網路是什麼? - 舒小曼的回答 - 知乎

[5]  神經網路15分鍾入門!足夠通俗易懂了吧 - Mr.括弧的文章 - 知乎

[6]  神經網路——最易懂最清晰的一篇文章_illikang的博客-CSDN博客_神經網路

[7]  直覺化深度學習教程——什麼是前向傳播——CSDN

[8]  「反向傳播演算法」過程及公式推導(超直觀好懂的Backpropagation)_aift的專欄-CSDN

[9]  卷積、反卷積、池化、反池化——CSDN

[10]  浙大機器學習課程- bilibili.com

❷ 人工神經網路(ANN)簡述

我們從下面四點認識人工神經網路(ANN: Artificial Neutral Network):神經元結構、神經元的激活函數、神經網路拓撲結構、神經網路選擇權值和學習演算法。

1. 神經元:
我們先來看一組對比圖就能了解是怎樣從生物神經元建模為人工神經元。

下面分別講述:
生物神經元的組成包括細胞體、樹突、軸突、突觸。樹突可以看作輸入端,接收從其他細胞傳遞過來的電信號;軸突可以看作輸出端,傳遞電荷給其他細胞;突觸可以看作I/O介面,連接神經元,單個神經元可以和上千個神經元連接。細胞體內有膜電位,從外界傳遞過來的電流使膜電位發生變化,並且不斷累加,當膜電位升高到超過一個閾值時,神經元被激活,產生一個脈沖,傳遞到下一個神經元。

為了更形象理解神經元傳遞信號過程,把一個神經元比作一個水桶。水桶下側連著多根水管(樹突),水管既可以把桶里的水排出去(抑制性),又可以將其他水桶的水輸進來(興奮性),水管的粗細不同,對桶中水的影響程度不同(權重),水管對水桶水位(膜電位)的改變就是水桶內水位的改變,當桶中水達到一定高度時,就能通過另一條管道(軸突)排出去。

按照這個原理,科學家提出了M-P模型(取自兩個提出者的姓名首字母),M-P模型是對生物神經元的建模,作為人工神經網路中的一個神經元。

由MP模型的示意圖,我們可以看到與生物神經元的相似之處,x_i表示多個輸入,W_ij表示每個輸入的權值,其正負模擬了生物神經元中突出的興奮和抑制;sigma表示將全部輸入信號進行累加整合,f為激活函數,O為輸出。下圖可以看到生物神經元和MP模型的類比:

往後誕生的各種神經元模型都是由MP模型演變過來。

2. 激活函數
激活函數可以看作濾波器,接收外界各種各樣的信號,通過調整函數,輸出期望值。ANN通常採用三類激活函數:閾值函數、分段函數、雙極性連續函數(sigmoid,tanh):

3. 學習演算法
神經網路的學習也稱為訓練,通過神經網路所在環境的刺激作用調整神經網路的自由參數(如連接權值),使神經網路以一種新的方式對外部環境做出反應的一個過程。每個神經網路都有一個激活函數y=f(x),訓練過程就是通過給定的海量x數據和y數據,擬合出激活函數f。學習過程分為有導師學習和無導師學習,有導師學習是給定期望輸出,通過對權值的調整使實際輸出逼近期望輸出;無導師學習給定表示方法質量的測量尺度,根據該尺度來優化參數。常見的有Hebb學習、糾錯學習、基於記憶學習、隨機學習、競爭學習。

4. 神經網路拓撲結構
常見的拓撲結構有單層前向網路、多層前向網路、反饋網路,隨機神經網路、競爭神經網路。

5. 神經網路的發展

(不能貼公式不好解釋啊 -_-!)sigma是誤差信號,yita是學習率,net是輸入之和,V是輸入層到隱含層的權重矩陣,W是隱含層到輸出層的權重矩陣。

之後還有幾種

隨著計算機硬體計算能力越來越強,用來訓練的數據越來越多,神經網路變得越來越復雜。在人工智慧領域常聽到DNN(深度神經網路)、CNN(卷積神經網路)、RNN(遞歸神經網路)。其中,DNN是總稱,指層數非常多的網路,通常有二十幾層,具體可以是CNN或RNN等網路結構。

參考資料

❸ 人工神經網路

本文討論的神經網路是從生物學領域引入計算機科學和工程領域的一個仿生學概念,又稱人工神經網路(英語: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縮寫ANN)。是一種模仿生物神經網路(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的結構和功能的數學模型或計算模型,用於對函數進行估計或近似。參考 wiki定義 。

如圖,一個神經元通常具有多個樹突,主要用來接受傳入信息;而軸突只有一條,軸突尾端有許多軸突末梢可以給其他多個神經元傳遞信息。軸突末梢跟其他神經元的樹突產生連接,從而傳遞信號。這個連接的位置在生物學上叫做「突觸」。
基於此,1943年,心理學家McCulloch和數學家Pitts參考了生物神經元的結構,發表了抽象的神經元模型MP,神經元模型是一個包含輸入,輸出與計算功能的模型。輸入可以類比為神經元的樹突,而輸出可以類比為神經元的軸突,計算則可以類比為細胞核。如下圖:

圖中X代表輸入信號,W代表權重,∑代表將X和W的矩陣運算,ψ對運算結果應用sgn函數,最終得到輸出y。
然而,改模型對許可權W是通過指定好的,因此不存在在計算工程中動態調配許可權W的能力,也就是不存在學習的能力。

1958年,計算科學家Rosenblatt提出了由兩層神經元組成的神經網路:「感知器」(Perceptron)。

可以看到,一個感知器有如下組成部分:
輸入權值: 一個感知器可以接收多個輸入,每個輸入上有一個權值,此外還有一個偏置項,就是上圖中的。
激活函數: 感知器的激活函數可以有很多選擇,比如我們可以選擇Sigmoid函數來作為激活函數。
其中,因為生物學上,外接信號傳導到神經元上,神經元不會立刻做出反應,而是會抑制輸入,直到輸入增強,強大到可以觸發輸出。也就是說,在產生輸出之前,輸入必須達到一個閾值。在數學上,這種隨著變數值增大,函數值發生跳躍的函數成為激活函數。下圖是一個常用的激活函數,Sigmoid函數曲線圖:

上節我們看到,感知器其實是單層的神經網路,神經網路可以理解成多個感知器組合而成的一個結構,如下圖:

神經網路的學習過程就是對權重矩陣的更新過程。所謂的訓練過程就是比較當前網路的預測值和我們真正想要的目標值,再根據兩者差異來更新每一層的權重矩陣。因此,必須先定義好如何比較預測值和目標值的差異,這便是損失函數(loss function)。損失函數輸出值loss越高表示差異性越大,神經網路的訓練就變成了盡可能的縮小loss的過程。

所謂梯度下降法,就是通過使loss值向當前點對應梯度點反方向不斷移動,來降低loss。一次移動多少通過學習率(learning rate)控制。
通俗來講,所謂梯度下降法,其實就如同漆黑的夜晚拿著手電筒站在山頂,每次只能看到眼前的一米遠距離,想要下到山腳,我們採用每次都選擇最陡峭的地方向下挪動,反復這一過程,最終到達山腳。

❹ 神經網路淺談

人工智慧技術是當前炙手可熱的話題,而基於神經網路的深度學習技術更是熱點中的熱點。去年穀歌的Alpha Go 以4:1大比分的優勢戰勝韓國的李世石九段,展現了深度學習的強大威力,後續強化版的Alpha Master和無師自通的Alpha Zero更是在表現上完全碾壓前者。不論你怎麼看,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正在塑造未來。

下圖為英偉達(NVIDIA)公司近年來的股價情況, 該公司的主要產品是「圖形處理器」(GPU),而GPU被證明能大大加快神經網路的訓練速度,是深度學習必不可少的計算組件。英偉達公司近年來股價的飛漲足以證明當前深度學習的井噴之勢。

好,話不多說,下面簡要介紹神經網路的基本原理、發展脈絡和優勢。

神經網路是一種人類由於受到生物神經細胞結構啟發而研究出的一種演算法體系,是機器學習演算法大類中的一種。首先讓我們來看人腦神經元細胞:

一個神經元通常具有多個樹突 ,主要用來接受傳入信息,而軸突只有一條,軸突尾端有許多軸突末梢,可以給其他多個神經元傳遞信息。軸突末梢跟其他神經元的樹突產生連接,從而傳遞信號。

下圖是一個經典的神經網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乍一看跟傳統互聯網的拓撲圖有點類似,這也是稱其為網路的原因,不同的是節點之間通過有向線段連接,並且節點被分成三層。我們稱圖中的圓圈為神經元,左邊三個神經元組成的一列為輸入層,中間神經元列為隱藏層,右邊神經元列為輸出層,神經元之間的箭頭為權重。

神經元是計算單元,相當於神經元細胞的細胞核,利用輸入的數據進行計算,然後輸出,一般由一個線性計算部分和一個非線性計算部分組成;輸入層和輸出層實現數據的輸入輸出,相當於細胞的樹突和軸突末梢;隱藏層指既不是輸入也不是輸出的神經元層,一個神經網路可以有很多個隱藏層。

神經網路的關鍵不是圓圈代表的神經元,而是每條連接線對應的權重。每條連接線對應一個權重,也就是一個參數。權重具體的值需要通過神經網路的訓練才能獲得。我們實際生活中的學習體現在大腦中就是一系列神經網路迴路的建立與強化,多次重復的學習能讓迴路變得更加粗壯,使得信號的傳遞速度加快,最後對外表現為「深刻」的記憶。人工神經網路的訓練也借鑒於此,如果某種映射關系出現很多次,那麼在訓練過程中就相應調高其權重。

1943年,心理學家McCulloch和數學家Pitts參考了生物神經元的結構,發表了抽象的神經元模型MP:

符號化後的模型如下:

Sum函數計算各權重與輸入乘積的線性組合,是神經元中的線性計算部分,而sgn是取符號函數,當輸入大於0時,輸出1,反之輸出0,是神經元中的非線性部分。向量化後的公式為z=sgn(w^T a)(w^T=(w_1,w_2,w_3),a=〖(a_1,a_2,a_3)〗^T)。

但是,MP模型中,權重的值都是預先設置的,因此不能學習。該模型雖然簡單,並且作用有限,但已經建立了神經網路大廈的地基

1958年,計算科學家Rosenblatt提出了由兩層神經元組成(一個輸入層,一個輸出層)的神經網路。他給它起了一個名字–「感知器」(Perceptron)

感知器是當時首個可以學習的人工神經網路。Rosenblatt現場演示了其學習識別簡單圖像的過程,在當時引起了轟動,掀起了第一波神經網路的研究熱潮。

但感知器只能做簡單的線性分類任務。1969年,人工智慧領域的巨擘Minsky指出這點,並同時指出感知器對XOR(異或,即兩個輸入相同時輸出0,不同時輸出1)這樣的簡單邏輯都無法解決。所以,明斯基認為神經網路是沒有價值的。

隨後,神經網路的研究進入低谷,又稱 AI Winter 。

Minsky說過單層神經網路無法解決異或問題,但是當增加一個計算層以後,兩層神經網路不僅可以解決異或問題,而且具有非常好的非線性分類效果。

下圖為兩層神經網路(輸入層一般不算在內):

上圖中,輸出層的輸入是上一層的輸出。

向量化後的公式為:

注意:

每個神經元節點默認都有偏置變數b,加上偏置變數後的計算公式為:

同時,兩層神經網路不再使用sgn函數作為激勵函數,而採用平滑的sigmoid函數:

σ(z)=1/(1+e^(-z) )

其圖像如下:

理論證明: 兩層及以上的神經網路可以無限逼近真實的對應函數,從而模擬數據之間的真實關系 ,這是神經網路強大預測能力的根本。但兩層神經網路的計算量太大,當時的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完全跟不上,直到1986年,Rumelhar和Hinton等人提出了反向傳播(Backpropagation,BP)演算法,解決了兩層神經網路所需要的復雜計算量問題,帶動了業界使用兩層神經網路研究的熱潮。

但好景不長,演算法的改進僅使得神經網路風光了幾年,然而計算能力不夠,局部最優解,調參等一系列問題一直困擾研究人員。90年代中期,由Vapnik等人發明的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s,支持向量機)演算法誕生,很快就在若干個方面體現出了對比神經網路的優勢:無需調參;高效;全局最優解。

由於以上原因,SVM迅速打敗了神經網路演算法成為主流。神經網路的研究再一次進入低谷, AI Winter again 。

多層神經網路一般指兩層或兩層以上的神經網路(不包括輸入層),更多情況下指兩層以上的神經網路。

2006年,Hinton提出使用 預訓練 」(pre-training)和「微調」(fine-tuning)技術能優化神經網路訓練,大幅度減少訓練多層神經網路的時間

並且,他給多層神經網路相關的學習方法賦予了一個新名詞–「 深度學習 」,以此為起點,「深度學習」紀元開始了:)

「深度學習」一方面指神經網路的比較「深」,也就是層數較多;另一方面也可以指神經網路能學到很多深層次的東西。研究發現,在權重參數不變的情況下,增加神經網路的層數,能增強神經網路的表達能力。

但深度學習究竟有多強大呢?沒人知道。2012年,Hinton與他的學生在ImageNet競賽中,用多層的卷積神經網路成功地對包含一千類別的一百萬張圖片進行了訓練,取得了分類錯誤率15%的好成績,這個成績比第二名高了近11個百分點,充分證明了多層神經網路識別效果的優越性。

同時,科研人員發現GPU的大規模並行矩陣運算模式完美地契合神經網路訓練的需要,在同等情況下,GPU的速度要比CPU快50-200倍,這使得神經網路的訓練時間大大減少,最終再一次掀起了神經網路研究的熱潮,並且一直持續到現在。

2016年基於深度學習的Alpha Go在圍棋比賽中以4:1的大比分優勢戰勝了李世石,深度學習的威力再一次震驚了世界。

神經網路的發展歷史曲折盪漾,既有被捧上神壇的高潮,也有無人問津的低谷,中間經歷了數次大起大落,我們姑且稱之為「三起三落」吧,其背後則是演算法的改進和計算能力的持續發展。

下圖展示了神經網路自發明以來的發展情況及一些重大時間節點。

當然,對於神經網路我們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由上圖,每次神經網路研究的興盛期持續10年左右,從最近2012年算起,或許10年後的2022年,神經網路的發展將再次遇到瓶頸。

神經網路作為機器學習的一種,其模型訓練的目的,就是使得參數盡可能的與真實的模型逼近。理論證明,兩層及以上的神經網路可以無限逼近真實的映射函數。因此,給定足夠的訓練數據和訓練時間,總能通過神經網路找到無限逼近真實關系的模型。

具體做法:首先給所有權重參數賦上隨機值,然後使用這些隨機生成的參數值,來預測訓練數據中的樣本。假設樣本的預測目標為yp ,真實目標為y,定義值loss,計算公式如下:

loss = (yp -y) ^2

這個值稱之為 損失 (loss),我們的目標就是使對所有訓練數據的損失和盡可能的小,這就轉化為求loss函數極值的問題。

一個常用方法是高等數學中的求導,但由於參數不止一個,求導後計算導數等於0的運算量很大,所以常用梯度下降演算法來解決這樣的優化問題。梯度是一個向量,由函數的各自變數的偏導數組成。

比如對二元函數 f =(x,y),則梯度∇f=(∂f/∂x,∂f/∂y)。梯度的方向是函數值上升最快的方向。梯度下降演算法每次計算參數在當前的梯度,然後讓參數向著梯度的反方向前進一段距離,不斷重復,直到梯度接近零時截止。一般這個時候,所有的參數恰好達到使損失函數達到一個最低值的狀態。下圖為梯度下降的大致運行過程:

在神經網路模型中,由於結構復雜,每次計算梯度的代價很大。因此還需要使用 反向傳播 (Back Propagation)演算法。反向傳播演算法利用了神經網路的結構進行計算,不一次計算所有參數的梯度,而是從後往前。首先計算輸出層的梯度,然後是第二個參數矩陣的梯度,接著是中間層的梯度,再然後是第一個參數矩陣的梯度,最後是輸入層的梯度。計算結束以後,所要的兩個參數矩陣的梯度就都有了。當然,梯度下降只是其中一個優化演算法,其他的還有牛頓法、RMSprop等。

確定loss函數的最小值後,我們就確定了整個神經網路的權重,完成神經網路的訓練。

在神經網路中一樣的參數數量,可以用更深的層次去表達。

由上圖,不算上偏置參數的話,共有三層神經元,33個權重參數。

由下圖,保持權重參數不變,但增加了兩層神經元。

在多層神經網路中,每一層的輸入是前一層的輸出,相當於在前一層的基礎上學習,更深層次的神經網路意味著更深入的表示特徵,以及更強的函數模擬能力。更深入的表示特徵可以這樣理解,隨著網路的層數增加,每一層對於前一層次的抽象表示更深入。

如上圖,第一個隱藏層學習到「邊緣」的特徵,第二個隱藏層學習到「邊緣」組成的「形狀」的特徵,第三個隱藏層學習到由「形狀」組成的「圖案」的特徵,最後的隱藏層學習到由「圖案」組成的「目標」的特徵。通過抽取更抽象的特徵來對事物進行區分,從而獲得更好的區分與分類能力。

前面提到, 明斯基認為Rosenblatt提出的感知器模型不能處理最簡單的「異或」(XOR)非線性問題,所以神經網路的研究沒有前途,但當增加一層神經元後,異或問題得到了很好地解決,原因何在?原來從輸入層到隱藏層,數據發生了空間變換,坐標系發生了改變,因為矩陣運算本質上就是一種空間變換。

如下圖,紅色和藍色的分界線是最終的分類結果,可以看到,該分界線是一條非常平滑的曲線。

但是,改變坐標系後,分界線卻表現為直線,如下圖:

同時,非線性激勵函數的引入使得神經網路對非線性問題的表達能力大大加強。

對於傳統的樸素貝葉斯、決策樹、支持向量機SVM等分類器,提取特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前置工作。在正式訓練之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數據的清洗上,這樣分類器才能清楚地知道數據的維度,要不然基於概率和空間距離的線性分類器是沒辦法進行工作的。然而在神經網路中,由於巨量的線性分類器的堆疊(並行和串列)以及卷積神經網路的使用,它對雜訊的忍耐能力、對多通道數據上投射出來的不同特徵偏向的敏感程度會自動重視或忽略,這樣我們在處理的時候,就不需要使用太多的技巧用於數據的清洗了。有趣的是,業內大佬常感嘆,「你可能知道SVM等機器學習的所有細節,但是效果並不好,而神經網路更像是一個黑盒,很難知道它究竟在做什麼,但工作效果卻很好」。

人類對機器學習的環節干預越少,就意味著距離人工智慧的方向越近。神經網路的這個特性非常有吸引力。

1) 谷歌的TensorFlow開發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神經網路 入門教程 ,用戶可以非常方便地在網頁上更改神經網路的參數,並且能看到實時的學習效率和結果,非常適合初學者掌握神經網路的基本概念及神經網路的原理。網頁截圖如下:

2) 深度學習領域大佬吳恩達不久前發布的《 神經網路和深度學習 》MOOC,現在可以在網易雲課堂上免費觀看了,並且還有中文字幕。

3) 《神經網路於深度學習》(Michael Nielsen著)、《白話深度學習與TensorFlow》也是不錯的入門書籍。

閱讀全文

與僅有軸突如何構成神經網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網路信號移動聯通電信哪個好 瀏覽:588
如何通過身份識別網路罪犯 瀏覽:580
中山無線計算機網路服務 瀏覽:120
移動無線網路覆蓋不了怎麼辦 瀏覽:524
藍牙和網路哪個效果好 瀏覽:639
騰達c60s連接不上網路怎麼辦 瀏覽:652
wifi網路協商速率低怎麼辦 瀏覽:666
網路從業資格證需要多少錢 瀏覽:400
最早的計算機網路系統有哪些 瀏覽:471
什麼試題軟體不用網路 瀏覽:30
網路金融包括哪些行業 瀏覽:126
網路電用哪個牌的盒子好 瀏覽:872
打開微信每次重新連接網路 瀏覽:206
網路電視連上了wifi卻沒有網 瀏覽:626
網路共享清理緩存 瀏覽:792
網管網路監控用什麼軟體 瀏覽:87
網路提速可以清理哪些套餐 瀏覽:352
家裡wifi網路差要怎麼辦 瀏覽:281
如何攻破網路加密密碼 瀏覽:835
網路編程培訓班哪裡好 瀏覽:267

友情鏈接